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九卷)
净空法师主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二十三面,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
这一段经文里面前半段介绍过了,后面这一半是讲遇到旧的。旧的塔寺规模比较大,不是一般人独立能够经营的,能够修复的,所以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果你有力量一个人发心好,功德非常殊胜,如果自己没有力量,应当劝导大家共同发心,都是无量功德。至于经典修补之后,一定要有妥善的地方保存;古时候有一些家庭里面藏宝,代代相传,大家庭制度可以传之于久远。现在的家庭,小家庭制度,而且常常迁移;不像中国过去选择一个处所建立房舍,这一住真的住上几百年,老家;现在人常常搬动,在外国插个牌子随便就卖房子,家就卖掉了,所以保存这一些古迹就非常困难。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应当要有智慧,最好给学校保管,或者给政府图书馆去保管。在中国大的寺院丛林,我们知道它能够传之永久,这个可以保管,像中国四大名山,这些道场不管怎么样的变化,这个道场都会传下去的,它这个地方有藏经楼,可以藏在那个地方,这是藏故,故旧的;修补好了以后,藏宝收藏的这些地方。更重要的这些旧的,我们可以把它翻印;翻印,复印本可以广为流通,原本让它妥善的收藏,复印本要广为流通。甚至于可以把它输入电脑,输入电脑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原版输入,现在用照相技术,可以在电脑上看到原来的版面,原来的字体,这是很有艺术价值;另外一种重新做版,重新做版放在网路上流通,这个方法都好。
总而言之,佛法著重在流通,不著重在收藏,你收藏起来利益谁?所以一定要流通,流通的功德无比殊胜。今天我们看到许多地方印经,市面上世俗人印经,后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还情有可原。如果是佛家四众弟子,或者是道场,如果版权页上印上这几个字,麻烦就大了,你一生修行再好,功德做得再多,你还不免堕落。什么原因?你障碍佛法的流通,这个罪比什么罪都重,你做再多的好事抵不过这个罪过,你让多少人法身慧命被你这几个字断掉,所以这个利害得失,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凡是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大众,流通是布施,前面跟诸位说过,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智慧,你不肯布施,障碍布施,不但你受贫穷的果报,还要受愚痴的果报;愚痴就太可怕了,造作一些极重罪业的人,根本的原因都是愚痴。三恶道受报,时间经上讲无数劫,要遭这么大的难,都是不明这个道理,一念转过来了,发心布施、发心供养,得无量福。
请看底下这段经文。小注里头有一段话,我们把它念一念,在第二十四面第一行,从第二句看起。‘若遇毁损破坏者,即当修治补完,经营料理’,这一句专门是讲大乘经,大乘经论,‘昔贤云’,古人说,古大德说,‘或开闭箱箧,虫蠹朽烂,或挽脱漏讹,纸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传,未免得罪法宝,有违佛制’,这是古大德的教训。书籍放久了会生蛀虫,所以藏书责任很大,一定要常常去翻书,不看也要常常翻动它,以免蛀虫。中国这些书籍因为纸张跟外国人不一样,每一年晒书,除去它的潮湿,现在科技发达可以不必晒,晒很麻烦,可以用除湿机、用干燥剂来代替,所以说不必晒书。在外国图书馆里面,我们看人家空气的调节,温度的控制,非常严格,所以书籍能够长远保持得完好,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特别是在中国国内这些藏经楼,负责管理经藏典籍,应该在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去参观、去学习;现代化的这些设施,我们一定需要,这是用来希望典籍能够保持完美,能够保持长久,道场这笔费用决定不能够节省。前面说过,经藏就是我们的真善知识,佛陀不在世,我们修行证果所依靠的就是经藏。
下面几句话很重要,往往我们都疏忽,‘若不能修治,不可烧化’,有很多人不懂,佛经破了,破了烧掉,这个有罪过。你不能够补,你要找有人肯发心修补的,这一桩事情一定要注意到。下面他引用的是‘如五百问云,戒律不用,流落可烧不’,可不可以烧掉?这是讲戒经,没有人看,没有用处,破旧了,可不可以烧掉?‘答:不得。不知有罪,烧,舍堕’,这是不知罪,烧,这是舍堕。‘若知烧有罪,故烧,犯决断。与方便破僧,同’,破僧是破和合僧,这个罪过重了;‘亦如烧父母’,造的罪业多重。今天我们想想看四众同修当中,造这样的罪有多少人?随意的毁弃经藏,造极重的罪业。当然有许许多多人不知道,不知道会有这么重的罪,他造了;这里讲得很清楚,不知道造这个罪轻,知道造作那个罪极重;烧父母、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堕阿鼻地狱。不知而犯的,虽然没有这么重的罪,果报还是在三途。如果犯这种罪一定要真正忏悔,忏除罪业,发心修善,发心修补塔寺,修补流通大乘经教,这才叫真正的忏悔。下面经文这是讲果报:
【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
这是讲发心修补故旧的塔寺、经书,这些人他们果报得“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小国王在现代就是县市长,我们看看古印度那个时候,跟中国三代、春秋战国的时代,《史记》里面记载,大国百里,小国有二、三十里,它的疆域就这么大,二、三十里是现在的乡镇长,方圆百里大概就是一个都市。在古时候这些小国一个国家,周朝时候八百诸侯,就八百个小国。这八百个小国分布在哪些地方?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这一带,现在讲中原地区,这一个地区占现在整个中国面积不太大,很小的一个地区,里面有八百个国家。诸侯就是小国王,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乡镇长,这都是佛经里面讲的小国王。可见得现在这个社会能够作乡镇长、作县市长,无论是中央任命,或者是地方选举,都是过去生中修福,不修福他当不上。不过有一点不相同,从前在帝王时代这些小诸侯是世袭;换句话说,他的任期是终身制,老一代死了,儿子再继续做,那真有福报,福报真大。现在人修的福报比不上古人,福报小,为什么?任期两、三年,可能一任就完了,顶多连任一次、两次,那就很难得,说明现在人的福比古人要薄,都是前生所修的的因。
【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檀越”是领头做的。由此可知,如果是独立经营,他就作大国王,跟大家一起来经营就作小国王。这个地方修因果报,我们要细细去思惟,你才能够了解,了解之后就晓得我们应当怎样修福。佛法非常重视修福,不是学佛的人不修福,那你就完全错误;佛教给我们不要享福,要修福,这是佛的意思,我们要懂。有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不要自己享,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没断,往往享福就会迷惑颠倒,就会堕落,为了防止这个副作用,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要享福。佛常常赞叹苦行,苦行人道心坚固,不会退转,苦行僧修福,不是不修福,所修的福报让大众去享受,这就是更大的布施。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如来,在净土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我们看到那个世界的依正庄严,福报无比,佛是不是自己享受?没有,佛将他的福报提供给十方,一切往生到他那个国土里面的人给他们享受,阿弥陀佛也如是,给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净土的人给他们享受,不是自己在享受。
那我们要问:阿弥陀佛自己到底有没有享受?这个问题你们自己好好去想。阿弥陀佛发愿接引往生的众生,你要知道十方世界念佛的人有多少,往生的人有多少,阿弥陀佛统统要去接引,在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忙得不得了,哪有空闲?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钟,他都要去接人,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事情我们世间人没有办法,做不到!阿弥陀佛有能力,他能化身去,我们没有办法化身,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同时接引无量无边往生的人,他有这个能力。我们在《无量寿经》,看看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条是虚愿,这是学佛最上乘法。《地藏经》上所说的多半是业障极重的众生,所以经上常常讲到果报人天,偶尔提提将来决定作佛。我们看底下一段: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这是总结前面所说。“未来世中”就是指我们现代,“善男子、善女人”是修福之人,“布施供养”,“修补塔寺”,“装理经典”,是他所修的善业,他做的善事。这些善事,现代有许许多多人不认识,疏忽了。譬如讲到印经、造佛像,这个世间很多有财富、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听到之后他讥笑这是迷信,这些事情他们一毛不拔,而且还劝阻别人来做这个事情,这是迷信,你干这个干什么,这种对人有什么好处?他们提倡的是什么?社会救济,社会慈善事业他们赞叹,他们很认真、很努力的在做,救济社会苦难的众生,救济病苦的众生,现在所说的慈善福利善业。因为社会提倡,政府重视,知识分子赞叹,于是佛门弟子也走这条路,把这个事情当作正经事情来办理,而对佛法看轻,以为我们学佛,学佛就是要做社会福利事业,举世赞扬。这个事情到底对不对?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完全对,这个话怎么讲法?社会福利事业是要做,佛法的福利没有人知道,大家统统做慈善事业,能不能挽救社会?不能,社会还是趋向动乱。佛法的利益是教人断恶修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标是这个社会长治久安,帮助众生觉悟,抛弃烦恼、抛弃欲望,开发自性智慧德能。
慈善救人的病苦,如果有方法叫人不病不苦,岂不比你去救苦要高明得多?有没有方法?有,大乘佛法就是这个方法,能教一切众生不病不苦。佛法的教学,通常是以两句话显示它的宗旨,‘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慈善事业是救苦,还得不到乐,只是把苦的程度减缓一点而已,没法子得乐。乐是要觉悟之后他才得乐,心开意解,法喜充满,这要靠佛法。佛在经上讲,在三宝里面布施供养,修补塔寺,印送经典,这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你们讲慈善救济,这是世出世间最究竟、最圆满的慈善救济,救人的法身慧命,救人永脱轮回;不仅仅是三恶道,帮助人在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作佛、作菩萨,世间什么样的慈济事业能够跟这个相比?历史上古今中外不乏大慈善家,他们对社会展开极大的财物来做救济的工作,他的福报有限,当时有人赞叹,过后之后世间人就把他忘掉,甚至在历史上查也查不到,烟消云散。从事教学的工作,释迦牟尼佛、中国的孔老夫子,他们两位在世的时候没有财力,没有做过财布施,他们所做的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如果要说财布施?他的体力、劳力,佛法讲内财布施,传到今天两千五百年之后,这个世间人听说他们的名字欢喜赞叹,殊胜的业因果报,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要晓得,财布施人家能得到的利益是身得利益,法布施别人得到的利益是心得到利益,心得利益,身决定得利益,可是身得利益,心未必得利益;心里面离不开烦恼、离不开忧虑、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这决不是财布施能办得到的。法布施能破妄想、分别、执著,能帮助人永远摆脱烦恼,即使这个身再贫贱他也快乐,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就是一个例子;他非常贫穷,生活得非常快乐。今天有一些同修闻到佛法心开意解,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些人你送财物给他,他不要,他对这个没兴趣,他的财能舍,他需要的是佛法,你送他一本经书、送他一卷磁带,他看作珍宝,他把它当无价之宝,这种人觉悟了,在佛法里面讲开悟了。这种人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现前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在财富,将来决定能够往生不退作佛,诸位想想还有哪一种布施供养能够跟这个相比?
很可惜世间许许多多人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不能怪他,我们反过头来要责备自己,他为什么不知道?没有人跟他讲,他怎么会知道?所以今天社会广大群众对佛教产生误会,过失是谁?过失是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责任,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历代传法的祖师,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出家是干什么的?弘法利生,大家都知道,你也会说。弘法利生的事情你做了没有?你是怎么个作法的?疏忽了,所以过失在我们自己。不但对不起佛祖,我们也对不起广大的众生,让他们产生误会,让他们当面错过修福的机缘。事实真相明白之后,自己要修忏悔,要认真努力修学,尽心尽力把佛法介绍给群众,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忏悔,才能消自己过去的罪业。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这是讲回向跟不回向。如果你不肯回向,你的果报像前面所讲,‘三十生中,常为小国王’,县市长、乡镇长,你得这个福报。如果你能回向法界,“回向法界”是什么意思?我所修的福我自己不要享受,我愿意将我所修的福供养一切大众,给大家去享受,这个功德大。《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法界即是一心’,以一心来修福、来修善,善福就等同虚空法界,它就大了。“上妙乐”是如来果地上菩提涅槃的大乐,这个乐我们说不出来,说出来也没人懂,为什么?没有经验过,哪里会懂得?人间天上果报不能为比,这是回向。所以明白人、觉悟的人,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这是菩提心菩萨心。再看底下的一段经文: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假如你所修的这些善,前面所讲的布施供养,修补塔寺,经理这些典籍,你做的这些善业,如果是只为自己做,或者是你为一家,果报小了,果报就三生受乐,不是三十生作小国王,这是讲你是为自己、为你一家,“舍一得万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来生福报。注解里面引用《五苦章句经》的几句话,提醒你自家眷属真相是什么。这一段文在第二十八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它这里有‘自家眷属者’,这是给你解释什么叫自家眷属。‘《五苦章句经》云’,这佛说的话,‘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这是讲家,自家眷属。佛说有五个因缘,如果不是这五种缘,决定不会成为一家人,不会成为一家眷属;眷属里面有朋友,知识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
五种因缘第一个是‘怨家’,小注说‘父子互相杀害’,怨家;第二是‘债主’,‘父母财子散用’,生了一个败家子,父母辛辛苦苦惨淡经营置的这些产业,到他手上几天就败光,债主!父母欠他的债,他来是讨债的。第三种‘偿债’,还债,那就是父母是债主,儿女是来还债,所以儿女他在外面赚钱,赚了供养父母,这还债的;对父母并没有什么孝敬的心,对父母没有恭敬,但是在物质的受用不会给他缺乏,他会供养得很周到。这里面也看欠债多少,如果儿女前生欠得多,对父母的奉养就很厚,如果欠得少对父母供养就很薄,在现在社会我们都能看到。第四个是‘本愿’,乘愿再来,乘愿再来这里面就有恩德,我们讲报恩,这一类的儿女对父母有孝顺心,有孝敬之心,这是本愿。第五种是‘真友’,过去生中是同参道友,志同道合,这一生又遇到了,这是真正善知识;前面里面讲知识,就是这种因缘,真的同参道友。这是说明自家眷属包括的范围,如果我们一切修学的功德是希望自己得利益,希望我一家人得利益,这个心量很小,果报也就有限,只能够三生受乐,这就叫舍一得万报。
所以我们修学修善、修福,心量一定要大,用心一定要真实。有很多人,譬如中国大陆这些水灾,有很多人听这个消息,还是不肯发心,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救济的钱,是不是真的会他们得到?是不是会当中人剥削去?他常常有这个忧虑,把行善中断掉,这个机会错过。一定要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人人都怕被当中人剥削,这些苦难人没人救济,即使被剥削也不在乎,我们也要做;你自己不能亲手去布施,必须要通过第三者,不能不做。布施供养当中佛法更是重要,为什么?懂得佛法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我们托付他,他就一定会做得圆圆满满。请看最后这一段: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佛在此地总结,意思无有穷尽。这一句话说明,你所修的因跟所得的果报,就如经上所说的。注解里面有几句话非常感叹,我们看注解的第一行,从下面看起:‘总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其事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说的业因果报。‘无奈世人,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这两句话说尽了众生相。社会大众相信佛说的人做了,没有尽力,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所以得福不如经上所讲的果报,为什么?你没尽力。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修福的人,看到他有业障,他业障转不过来,于是就让别人怀疑;他常常做慈善善业,常常做好事,他自己的业障没转过来,佛菩萨没保佑他;反而引起社会大众,对佛法修学丧失了信心。他修福为什么转不过来?没有尽力,他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一分的力量去修福,那怎么能转得过来?
我们看到现在世间许许多多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大企业家,富商钜子。过去我在台湾,有一段时期台湾的瑞三煤矿的董事长请我讲经,在他家里讲,他把家里一个厅布置一个讲堂,大概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李建新居士,在台湾很有名。晚年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拖了十几年才走。为什么他转不过来?福报太大,财富太多,做这一点小事对他来讲九牛之一毛,何况做得没有真诚恭敬心,所以业力转不过来。如果是如佛在经上所说的,你要尽心尽力的布施供养,什么样的业障都消掉。你想想你财富是不是真的统统舍掉?舍不掉的,愈舍愈多,世间人不相信。我有一千万财产,我舍一万就了不起,我今天做一万的功德,千分之一,他就觉得很值得骄傲,比别人都做得多,怎么能转他的业?他要拿全部财产统统舍掉去修福,后面财富立刻就来。
你要问这个话有没有事实来做证明?有,春秋时候的范蠡就是个好例子。这是越王勾践的大臣,绝顶聪明的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复兴自己的国家,他深深明了勾践之为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国家有难的时候密切合作,没有灾难的时候他有嫉妒心,不能容人,他了解。国家一恢复,他就偷偷的跑掉了,改名换姓,他改名叫陶朱公,做生意、做买卖。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发了财之后全部救济贫苦,全部捐掉了;从小本生意再做起,没几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从这个事实证明佛所讲的话没有错,你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怎么丢都丢不掉,你丢干净了没几天它又来了,命里头有的,哪里会丢得掉?
今天世间人不相信佛的话,认为我这么多财富丢掉之后,明天吃饭谁给我吃?我明天日子怎么过?想到明天,想到明年,想到还有一辈子,想到还有子子孙孙,就一毛都不肯拔了,这是个错误的思想。不肯舍,福报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后后续没有了,那才叫真苦,他不懂得愈施愈多。世间人信佛的人,实在讲信佛的人很差劲,为什么这么差?佛法的道理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信心没建立起来。这个原因还是我们这些出家弘法的人没有尽到责任,没讲清楚、没讲明白,一个没有清楚、没有明白的人,听到法师讲就相信,那个难!有,不是没有,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虽然不了解,老师父给我讲的我相信,我相信他,他肯真干,这个人少,不多。多数人都是‘信者施不尽力,不信者全不能行’,两句说尽了世间众生相。
下面他是引事证,《譬喻经》上说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诸位自己去看就行,我们在此地不必多说。我们举范蠡这个故事,这是中国人读书人都知道的。在过去中国大陆供财神,供财神供谁?供范蠡,很有道理。现在供财神,我不晓得供谁?也许财神换了人。在台湾是把关公当作财神,很没有道理,关公跟发财有什么关系?没道理。关公是讲义气,确实义薄云天,是个知恩报恩的人,这一方面值得提倡,值得人尊敬;说拜关公会发财则未必。因为在历史上去看的时候,读他的书,他与发财好像没什么关联,请关老爷去当财政部长人请错了,请他当国防部长可以,请他当财政部长就错了,他不是个理财的人。请范蠡作财神爷非常有道理,他真的是发财有道,他有方法,他那个方法跟佛讲的没有两样,一个道理。
我们学佛要把理搞透彻、搞清楚,然后信心建立,真正肯干,自求多福,所以你要圆满的福报,你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财布施你的财用不会缺乏,也就是你物质享受,即使在大灾大难当中,你也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有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里面第一采取素食,素食是无畏布施,绝不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食众生肉,培养慈悲心,无畏布施。心地慈悲,小动物看到你都很欢喜,不会伤害你,会跟你很亲近。第二要常常存心,全心全力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他没得吃,我们供养他饮食,他离开恐怖、离开忧虑;他没有衣服穿,我们送他衣服穿,使他能够保暖,不怕挨冻,这也是无畏布施;凡是帮助众生得到身心安稳,都是属于无畏布施,果报是自己健康长寿。今天大陆同胞遭受这么大的苦难,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去做,不怕舍,知道舍得愈多得福愈多。
注解里面在末后的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禅诵,亦当布施作福’,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教导后世的弟子学生,你们在行道修行,不但是要持戒、参禅、读诵大乘,这是你日常的功课,‘亦当布施作福’,你要懂得常行布施,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要做。接著我们看‘《大爱道经》云,今世灭罪,后世得申’,申是伸张。‘有财不施,世世受贫’,这是什么?吝啬。吝财就得贫穷的果报,吝法就得愚痴的果报,吝惜无畏布施就得病苦灾难的果报。这个世间人所有的一切受用怎么来的?你相不相信?信不信佛说的?果然要相信,我现在贫穷赶快要修布施,为什么?才能够脱离贫穷。贫穷,我没有东西施,你再想想有没有?我今天吃都吃不饱,吃不饱我愿意饿一餐,把我这一餐省下来布施给别人,你也行了布施,哪有不能施的?真正有布施供养的心,布施供养的事,前面讲‘一尘一毛、一沙一渧’,布施的事很少,心广大、心真实,果报就不可思议。所以佛给我们开的道路,贫贱之人也能修布施得大福报,这个天道才公平。
接著说‘故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这两句话讲得好,不能够偏在一边。偏在一边佛经上有两个故事,修行人一个人偏重在修智慧,一个人偏重在修布施,这两个人来生果报现前,偏重修智慧的这个,修禅定、修智慧的,证得阿罗汉果,这不错了。虽然证得阿罗汉果没福报,常常到外面去托钵没有人供养,‘罗汉托空钵’,挨饿,很苦!谁知道你证阿罗汉?人家看到你就讨厌,没有缘分,没人供养他。修福的人倒是不错,但是落在畜生道,变成一个大象,投胎投一个大象。这个大象有福报,是国王最心爱的乘骑,国王出去都乘这个象,这个象那当然供养的好,多少人伺候它、喂它,出门满身披著璎珞,珠宝披了一身,‘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福报大了。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所以成佛,佛称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二是两种,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报也圆满,所以佛是福慧双修。佛没有教我们不修福,你要认为佛教我们不修福,你就完全错了,那佛怎么能称为二足尊?
但是佛常常警惕我们、警告我们,修福不要享福,怕享福迷了;如果你享福而不迷,行!那佛也赞成你享福。所以到什么时候可以享福?明心见性之后可以享福,为什么?不会迷,见性不会迷了。这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大乘菩萨可以享福,小乘圣者不可以享福,享福他会迷,所以小乘,佛赞叹苦行。我们在佛的弟子当中可以看到,大迦叶尊者修苦行,‘头陀行第一’,而迦叶尊者出身是大富长者,他不是贫穷之人,出家之后修苦行,吃人不能吃的苦头,他欢喜、他乐意,给初学人做个榜样。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善财童子,那是代表大乘的,享福的,善财童子出生,他家里面、院子里面,树草都变成金银琉璃七宝,那是表大乘法。大乘是可以享受,他不迷,大小乘的境界不相同。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机?虽然学的是大乘法,实实在在说连小乘的根机都不如,我们完全是凡夫,这个要知道。凡夫要不念佛求生净土,没路可走,千万不要以为学了大乘法,以菩萨自居、以菩萨自豪,到处骄傲,那就必堕恶道,这是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自己确确实实是凡夫。大乘经我们读了、听了,增长不少的见闻,如果真听懂、真觉悟,应当发心认真努力去修学,这就对了。
本经正宗分就讲到此地,下面经文是属于本经的流通分,请看经文。《科注》卷下第三十一面,‘地神护法品第十一’,从这以下是本经的流通分。流通分里面有三品经:‘地神护法’流通,‘见闻利益’流通,‘嘱累人天’流通。我们看《地藏经》的架式,经文不算长,自古至今这个本子有作一卷,也有作两卷,这个地方是作三卷,上、中、下三卷;经文不算太长,在架式上是大经的架式。我们看通常一般经典,大乘经也不例外,流通分只有几行经文而已,序分也只有几行,流通分也只有几行,唯有大经序、正、流三通分量都相当丰富。本经的序分占了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流通分占了三品,这是大经的架式,像《华严》、《法华》这种方式,《无量寿经》也是这个情形。我们从架式上看就知道,它是大乘当中最重要的经论,可以说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确实如是。流通,流的意思取水,水是流动的,流传三世,通达十方。
佛教导我们,佛法要广利一切众生,任何一个人,出家二众、在家二众,你只要是皈依佛门,做佛的弟子,你就有流通佛法的使命。所以佛在每一部经末后,都劝我们流通这部经典,传持这一个法门,这是大慈大悲,帮助如来广度有情;如果我们不能尽到这个责任,纵然自己修得很好,也对不起如来。世法里面重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自己本身对父母孝养得再好,可是你没有后代,没有人继续香烟,你这只到你这个地方就断了,这叫大不孝。佛法亦复如是,祖祖相传,传到我,我修得也不错,学得也很好,如果不能把佛法传给别人,佛法到我这里断了,修得再好你也不能成佛,你也不能超越轮回,为什么?你的所作对不起诸佛菩萨,对不起传法的祖师大德,怎么忍心到你这个地方就中断了?一定要传法,代代有人,使佛法常住世间不至于断灭,这是流通的深意,我们要明了。
在佛法修学里面,我们在这一部经上读过,正宗分读过,什么功德最大?什么样福报最大?流通。前面给你讲,修补旧的塔寺、修补旧的经书,这都是流通。身行,身做出榜样给人看,这是用身来流通佛法,做出来给大家看,示现;口宣说是流通。不能怕累,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都是给我们示现,他也示现老,他也示现病,可是老、病对于讲经说法没中止过,别人劝他停一停,他不能停,利益众生。这一些示现都是教我们后人,不要以为老、病可以休息,可以退休了。释迦牟尼佛临终还讲《大涅槃经》,这个经是在临终之前三个月讲的,最后的遗教。他从忉利天宫下来之后,一日一夜讲《大涅槃经》,就圆寂了。告诉我们到死都不休息,这是什么精神?佛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不是只是说说,劝导劝导我们而已,不是,真做出榜样,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牢牢记住的。特别是发心出家,出家就要学佛,学释迦牟尼佛,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尽形寿就做弘法利生流通佛法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诸佛如来的传人。请看经文: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
“坚牢地神”是阎浮提大地的地神,地神我们世间人常讲,土地公、山神这都是属于地神一类。土地是地神之小者,管辖这个地区很小,一个乡镇、一个邻里。坚牢地神是总地神,管阎浮提,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管这个地球,地球大地他管,地坚固所以称他为坚牢地神。注解里面注得很详细,这是《阿含经》里面佛跟比丘讲有四大天神:第一个是地神,第二个是水神,第三个是风神,第四个是火神,地水火风这四大。地神也参加了这一次法会,听完世尊讲经说法之后,他出来向佛请法,首先说出他过去的经历,他说“我从昔来”,这就是由他过去一直到今天他所见到的。“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我们从这一句话看,这个地神的修行时间很长。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坚牢地神也是法身大士示现,他在过去生中曾经经历无量菩萨摩诃萨,他亲近过、布施过、供养过,亲近过这么多的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地上菩萨,菩萨是三贤,三贤十圣的菩萨他曾经经历过,布施供养过无量无数。“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这他所见到的。请看底下经文: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
这个话是从坚牢地神口里面说出来,是他所见到的。地藏菩萨比起其他的菩萨,更值得令地神敬佩,为什么?他的誓愿深重,下面他会说明。“于阎浮提,有大因缘”,监牢是阎浮提的地神,他知道地藏菩萨与这个地区特别有缘分;这个话我们要明了,地藏菩萨与哪个地方都有缘分,缘分决定是平等的,决定是没有偏重的,地神为什么要这么说?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们在前面序品里面看到,地藏菩萨分身千百亿,他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度那些最苦的众生,菩萨的心是清净、平等、慈悲,哪里会有偏重?坚牢地神这个说法是应机而说,我们今天生在阎浮提,现在是阎浮提众生,所以地神来为我们说,菩萨与我们有大因缘,我们对菩萨更有一种亲切感,用意在此地。实实在在说学佛起步就要从地藏,前面说过地是心地,藏是宝藏,学佛首先就是开发自性宝藏,这一部经里面所有一切的教导,都是教导我们开发自性宝藏的方法。自性有无尽的智慧德能、有无尽的福报,如何开发?佛在这个经上都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深信不疑,能不能如教修行?果然能够深信不疑,依教修行,你就得福,你智慧就开了,福报就现前。
问题我们确确实实信得不深,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奉行不力,不肯认真去做。我们得的利益很微薄,因素都在自己,佛没有过,法也没有过,古圣先贤没有过,他们很慈悲,怕我们看经不能理解,做出详细的注解,注解就是布施供养。我们自己有能力,好!讲解这部经,自己也可以写注解,自己没有能力就应当将前人这些注子,翻印流通供养大众。这就是前面经上讲,作注子的这个人他是带头,他是发起修布施供养,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注子,我们来响应,我们也发心翻印流通结缘;果报,他发起的他作转轮圣王,我们随喜的作小国王,果报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修福,有力量的一个人做,没有力量的劝化大众一起来做,福不唐捐。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诚,你得的福报是实在的、真实的,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报也大。所以修布施供养,不是说哪个人出钱多,他就得大福,出钱少他就得小福,没这个道理。出钱多的人,如果心不真诚,不是尽心尽力,得的福报反而小。出钱很少的,像我们现在印这部经,台湾的钱大概是七十块钱,合新加坡的钱三块多,不到四块钱,他只印一本,这是出的力量少。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为自己、不为一家,为众生、为佛法,希望这个世间多有一本书流通,发这样的心,他得的福报反而大了,这个心很殊胜、很难得。我们看下面经文:
【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
接著看底下一段:
【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地神在此地做一个比较,其他的菩萨发的愿没有地藏菩萨这么大,还有尽的时候;地藏菩萨发的愿没有止尽,‘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能空得了吗?所以问问地藏菩萨能作佛吗?你们诸位想想地藏菩萨能不能作佛?明白的人知道,地藏菩萨早作佛了,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是一个人,不是很多,他怎么不作佛?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应以地藏菩萨得度就示现地藏菩萨身,应以观音菩萨身得度就示现观音菩萨身,观音菩萨、弥勒还是一个人,这是真的,这是事实真相,诸佛如来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个地方只是在偏重,对初学地藏重要,从地藏法门扎根。地藏教什么?孝亲尊师,孝敬就是修福修慧,你能孝敬这是福,你明了孝敬是慧,福慧双修。这个经是佛门孝经,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的圆满就是佛道的圆满成就,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不圆满;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圆满孝道的基础上,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经里面告诉我们哪些应当要做的,哪些不可以做的,都是属于孝敬,真正孝亲尊师的人,一定能够明了这个意思,知道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父母欢喜,这尽孝,老师欢喜,这是尊师重道。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