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道证法师讲述

惜德法师·哈克童子笔录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附录一 记梦!请听胎儿求救的呼唤

附录二 从微尘到宝塔—开创教育无穷新希望;谈四阶段的人生教育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还有人一闲下来就感觉很无聊,或者是常常觉得自己很倒楣,周围的人都对不起我,或者觉得自己实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太差了,所以忿忿不平。像这样过一生实在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有个转变突破呢?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有一些人虽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实际上却具有很深的智慧。他们的言行举止流露出和佛菩萨非常相应的慈悲喜舍。大家都知道佛法有慈悲为怀、布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较少人知道佛法还有欢喜的特色。佛教导我们修行要开发四种无量的心怀,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的心。第三种喜无量心,也就是无限欢喜的心,心中常有无限的欢喜。

 

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听过阿弥陀佛,可能比较少人注意到阿弥陀佛的别号当中,有一个别号叫做‘欢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无量无限的,其中含有欢喜的光明。真正的念佛人会感受到佛的欢喜光,应该是内心常常清净欢喜的。无量寿经上说:‘应常念佛而生喜’,应该常常念佛而生起欢喜的心。

 

下面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真人真事,这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也是以实际行动来教导我们欢喜无量,喜无量心的老师,所以我们都尊称她为‘欢喜菩萨’。她是一个农家的妇人,现在大约五十多岁,每天都很勤劳的种稻田。以前我形容她是工作很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在收割的时候,以前要用人力拖,自己一天要拖一万多斤的稻子。有阳光的时候拖出去晒,万一下起雨来,还要赶紧拖到有遮蔽的地方,跑得气喘喘的,汗如雨下,当然是很辛苦的。可是她竟然笑得很可爱,她说:‘我边做边念阿弥陀佛,愈做愈欢喜,感觉很甜蜜,一点都不辛苦。’

 

我听了真是肃然起敬,甜蜜和辛苦,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真的有人能够用念佛来转变心境,把辛苦都变为甜蜜。她还告诉我说:‘我自从念佛以后,种稻子变得很轻松,边洒边念阿弥陀佛。以前如果要插秧就得弯著腰,倒退著插,很辛苦,插完后腰都直不起来,两腿都麻了。现在念佛播种子,不用插秧,洒一把念一声佛,愈洒愈欢喜,种田变成很简单,收成还比以前更好。’我听她讲话,最常出现的词句除了‘阿弥陀佛’,就是‘足欢喜、真简单’(台语发音),非常的欢喜,非常简单。‘足欢喜、真简单’这是她生活的信条,因为她做什么都是很欢喜,所以任何困难的事都变得很简单。

 

她种的菜长得非常的好,她先生形容说:‘她种的菜快生快长大,而且只负责种,不负责收成。’因为她肚量很大,她的菜园可以说是开放给大家。比如说她种的豆子成熟了,她就告诉邻居们说:‘阿花田里的豆子成熟了,你们要采的人,就到我田里来采哦!’无论谁去采,她都是笑咪咪的,欢喜送人。她的先生甚至说,有人去他的田里偷摘东西,他就赶快躲起来,才不会让那个人不好意思。

 

说实在的,我读佛经读到布施说要‘三轮体空’,‘不住相布施’,只是稍微知道名词和理论的皮毛而已,看到她一些言行之后,才让我在感动之中有深一层的了解。

 

比如说政府要开马路,预计会征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块去开路,很少会有欢喜的,大部分的人都会很懊恼,少不了要上书去陈情一番,希望免掉,不愿意捐出去。然而当政府负责的人来和她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竟然笑嘻嘻的像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很欢喜的说:‘我真欢喜,我真感恩,我真有福报,我的田可以给你们开马路,拜托你们开大一点,让大家的车子“卡好相闪”(台语)(就是让大家开车能安全顺利)。’她是这样真诚的,希望大家交通方便顺利,这种不假思索就非常欢喜的布施,三言两语之中,就把佛经甚深的教义表达出来,而且实行了。她还常常说一句话:‘我什么都不会,只会欢喜而已。’我感觉这真是最不平凡,最了不起的智慧了。别人都欢喜不起来的事,她却可以很欢喜,其中确实有很深的心地功夫。反过来看我们大多数的人,可以说什么计较争论都会,只是不懂得如何欢喜的面对生活的种种境界,比起她来真是太惭愧了。

 

有一个人侵占了她家的田已一、两年了,他们夫妇都很礼让,不与人争。有一次村子里大家一起请土地测量委员会来划分地界,测量时要在土地上插记号,当然那个人侵占的范围是应该要划归原地主的。但是那个人是村民们形容最恶霸的,那个人就向土地测量委员说:‘你们谁敢过来插记号,我就把他打到黏在地上!’村民很多都看不过去纷纷打抱不平,于是大家就争执起来,连派出所的警员也来了。但是那个人还是耍赖:‘不然你们去法院告我好了。’他是一副反正大家奈何不了我的架势。眼看著就要打起来了,欢喜菩萨看到了,就远远地跑过去,口里念著阿弥陀佛,就跑到人群当中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要很欢喜的,大家不要生气。’然后她就转向那个人说:‘某某阿伯,这个田如果要还给我们,不知道您欢喜或是不欢喜啊?’那个人就气呼呼的回答说:‘我当然不欢喜啊!’欢喜菩萨就说:‘哦,您若是不欢喜,那就不相宜喔,您就不用还我们了,因为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应该要孝顺您的,我什么都欢喜给人。他们大家今天只是要做个记号标明一下L让各人知道自己的地界到那里,以免下一代有争执而已,明天,我们的田还是照样给您种啊!你若欢喜,我就欢喜。’这些话说完了,她又转向自己的先生,用手很和顺的在他的胸膛上抚了几下安慰先生,笑著说:‘我们要给这位阿伯欢喜,你也要欢喜哦!’说完了,她就挥手向大家说:‘再见,我要回去了。’然后就走了。忽然那个人由后面叫著她的名字,她回头过去一看,那个人流下眼泪说:‘我要把田还给你们了。’在场的村民,有到这个戏剧性的改变,大家都面面相觑,他们说:‘咦?怎么这么简单啊?三句话就解决了。’真的是‘足欢喜、真简单’,很欢喜当中,事情会变得很简单。

 

佛在菩萨戒当中讲到:菩萨应该生起佛性孝顺心、慈悲心,令一切众生、生福生乐。这位欢喜菩萨,可以说一直用佛性的孝顺心、慈悲心,给人欢喜、给人快乐。她一向都不为自己争什么,她都以众生的欢喜作为自己的欢喜,她常常说:‘你若欢喜、我就欢喜!’你若欢喜、我就欢喜。众生都有佛性,无论现在他是个好人或是坏人,都是有佛性,都能够成佛的。她以佛性的孝顺心对待人,真诚感人,对方感受到那一份诚恳,欢喜的心,自自然然也就发起佛性中本来有的慈悲,放下不应该有的贪心,这些都是一念之间而已。

 

我发现她的欢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师说的:‘一念之诚,贼寇可以变为赤子。’在一念至诚当中,就是贼寇土匪,也可以受到感动,变成天真纯洁的孩子。

 

当公共的地界划好之后,欢喜菩萨他们夫妇,就自动的把田再缩小一些,也就是说把田埂路完全的做在自己田里头,让给相邻的人欢喜。有一段路,本该大家一起出钱铺的,她的先生体谅邻居有的人年纪老了,生活比较苦,就自动地说:‘铺路十万元由我一个人出就好了,所幸我还能工作没关系。’你知道吗?他们的钱财,每一分都是血汗辛苦赚来的。她的先生是从事建筑的泥水匠。时常,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开著推土车上路去了,做著非常粗重辛苦的工作。晚上一身的泥水归来,还要照顾田园。令我非常感动的是:这样辛苦的工作,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宽广的心胸。他们一家人待人非常慷慨宽大,而自己却很简朴、节约,一家人过著很和乐幽默的生活。他们的家常常传出来一阵阵开朗欢喜的笑声,生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欢喜的泉源。欢喜菩萨形容这阵阵的笑声,她说:‘大家一起笑起来,好像一起开一朵很大的莲花!’

 

她从小没有上学的机会,直到四十六岁,才很欢喜的去上小学一年级,她常常向校长老师说她非常的感恩。她虽然没有上学,但她的言语却比很多读书人更有学问,而且优雅得多。我的朋友曾到她家住几天,欣赏这阵阵的笑声,说了一句话,她说:这家人真的是笑出一片天空!

 

每当想起他们这种礼让的义行,都深深的敬佩。这种被侵占时的礼让及欢喜布施,比单纯捐钱给慈善机构更难得。因为他们的心没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虽然被侵占了也没有被愤怒的情绪所污染。佛家常常提到‘功德无量’,‘功德’这两字境界其实是很高的,书上有个解释来说明功德两个字,怎样才算有‘功’呢?就是要‘利他无我’才有功,就是要完全的利益他人,没有丝毫自私,为我自己的心,才能算是有功。而怎么样才是有‘德’呢?必须要‘心地无非’才有德,那就更难了,也就是说心地中没有分别你错我对,你坏我好,这种是非杂念的污染,心地中没有污染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实在不容易修啊!并不是说捐一些钱就有功德。而能够实行得非常自然的人,他们的心其实早就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一体’这样的体认,只是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罢了。他们有智慧知道众生是一体的,所以不必争,也不想争,就好像手替脚穿袜子一样;也像把东西由右边口袋拿到左边口袋,你我就如一体的手和脚,左右口袋,给你或给我是一样的,所以不必争,也不想争,这是内心很高的境界。这体认也可以由大海水来领会,表面上看起来,海水是一波又一波,有这一波,有那一波,你是这一波我是另外一波,有高低不平。你是这个水泡,我是另一个水泡。然而实际上本体整个就是一片水而已啊!我们每个人就像是其中的一个浪,其中的一个水泡,只要有执著,执著著这一浪是我自己,那么就和别的浪划分了界限,这一浪拍打那一浪,争个你高我低,你死我活,结果原来大家只是一片水啊,根本没有什么胜负和高下,全是白费力气!而欢喜菩萨她真是暗合真理的道妙,她都不动干戈就致太平,不但省力气,又有好结果。我们一般人是争得面红耳赤,你一句骂过来,我一句骂过去,结果一个高血压,一个睡不著,也没有得到什么啊!

 

记得历史上有一个宰相,他在朝为官,他家乡的子弟因为家园被邻居侵占了三尺地,心中实在是气不过,觉得邻居把墙建得侵占三尺地,心简直是太不把当朝宰相放在眼里了!于是就赶快写信,古代没有邮差,写好信还得派人赶快跑千里路送信去向宰相爸爸告状。宰相爸爸果然很高明,回一封信,只有四句话。第一句话说:‘千里捎书只为墙’,你派人跑了千里路,写信给我,原来只是为了一道墙这种小事啊。第二句说:‘让他三尺又何妨’,让给邻居三尺地又有什么妨碍呢?第三、四句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果然是宰相,看得又高又远。他叫孩子要思索,不要说是一道小墙,是短暂不值得生气去争取,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围墙——万里长城吧,万里长城虽然今天还在,当年威风凛凛的秦始皇早已不在,早已不知在哪里了!我们何必浪费短暂的生命,为了三尺地冤枉的跑千里路,去计较,自讨苦吃,自找疲劳,自找气受呢?

 

欢喜菩萨一家常常欢喜礼让布施,结果不但不会比较贫穷,根据因果的道理,家境反而愈好,而且‘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有肚量的人一定有福报,其中他们内心欢喜清净的念佛,就是最大真实的福报。

 

当她第一次告诉我,她先生有八个兄弟,她说:‘我们有八个妯娌,大家都心连心,我们的房子是互通不关门的。’我听了肃然起敬,八个妯娌能够心连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道场啊!她常告诉人们说:‘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有缘,大家要心连心,天天欢喜。’

 

有时候村里的农人为了想要使自己的土地能够加大一点,就往公共的路上扩充一些,于是田中的路变得很小,有时再加上老鼠钻个洞,当人挑著很重的东西走过去时忽然路就塌下来了,人就掉到田里面,于是大家就吵起来,怪对方把田开太大,把田埂路给变窄了。当有人这样吵起来时,欢喜菩萨就跑到中间说:‘阿弥陀佛!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要很欢喜的哦,我去挑土帮你们把路修补好,那就不会跌倒了。’然后她就真的很欢喜的去挑土。大家看到她这样也不好意思再争执了。

 

有一天她在路上掉了伍仟块钱,她发现钱丢掉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这样捡到的人也可以用,这样足欢喜耶!’捡到的人也可以用,这样真欢喜,还是照样欢欢喜喜骑著摩托车,到处去帮忙慈济做资源回收。她随时都欢喜的布施,根本没去找那伍仟元是在那里丢的。当她到农会提起这件事真欢喜的时候,恰好是农会的人捡到那伍仟块,一知道是她丢的,就赶快要还给她。她却说:‘你捡到就是你的啊。’那些人看她天天都不辞辛劳,为了环保,为了帮助慈济建医院,天天自动的到各学校各处去整理垃圾,也劝大家收集资源回收物,然后整车的载回去处理,大家看了都感动,坚持不要那伍仟块,非还她不可。她就说:‘不然大家公分好了,你三仟,我两仟。’。对方还是不肯,于是她就把那伍仟块买了很多东西,和大家分享,大家皆大欢喜。她的作风和一般人都相反,相反得很可爱,一般人都喜欢为我来争,要别人给自己欢喜,而她,专门给别人欢喜,大家欢喜、她就欢喜,结果世界上她最欢喜!

 

有一回,村子里受到偷车集团的骚扰,有好多人的摩托车都丢了。当她的大公子首先发现她车子丢掉的时候,就向她说:‘妈,恭喜啊!’她回答说:‘我三天前就当祖母了,你怎么现在才恭喜,是恭喜什么事呀?’她的大公子说:‘妈,恭喜您要骑新车了啊,因为旧车被偷走了。’她竟然回答说:‘阿弥陀佛,好佳载(台语),我刚刚花了壹仟多块,把它修理好,连后面的箱子也换新的,这样骑去的人也可以骑得很安全哦!’那种安慰又欢喜的表情,仿佛是为自己的孩子去修车子一样。她真的是欢喜平等的布施,不管布施给好人或坏人,她都一样欢喜。她将偷车的人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会因为境界的顺逆来动摇自己的慈悲欢喜心,她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善或恶,来动摇自己的慈悲欢喜心。这真正是叫做:‘如如不动’,她安住在慈悲欢喜不动摇。一般人在这种状况,即使是经济没有困难,能够想得开,多少也会觉得‘好可惜哦,这个小偷还蛮可恶的’。她竟然是想:‘阿弥陀佛,好佳载。’她的心真的是一颗慈母的心,想想小偷也有母亲啊,他的母亲也希望他能够骑车平安,不要出车祸。她就是用这样的慈母心、菩萨心,在背后也是很宽厚的爱护人。这并不是呆板的像木头那样的如如不动,而是安住在慈悲上不动摇。我们平常人都是遇到好人好事也会发起好的心,如果遇到坏人坏事也就会跟著起恶的心。可以说我们心念的好坏是由别人来作决定,而她是很安定的一直安住在慈悲欢喜的心,用慈母的心来待人处事、不动摇。我想偷车的人,如果知道她这一片心,背后里这样默默的爱护他,一定会惭愧的。其实众生都有佛性,而所以会去行恶,一定是有让他不能够欢喜的苦衷。我们如果多学欢喜菩萨,给人欢喜的生活态度,人人在欢喜中,就容易发起善良的心。

 

如果你听到很多小朋友放了学,到她家说:‘阿婆,我今天又来种一朵莲花。’你也许会以为她家屋子后面有一片莲花池。其实也可以这么说,确实是有一个莲花池,这个莲花池是什么呢?就是她捐给慈济的资源回收场。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呼吁大家共同来从事环保,多回收一些纸板,就可以少砍一棵树。资源回收所变卖的钱财,还可以帮助建医院来救助病苦的众生。她听了以后就说:‘因为我不识字,所以不能把法师讲的话,每一句都记下来,但是记得的我就可以来做。’她当天首先就把自己的院子捐出来,来堆回收的垃圾。她先生说:‘院子里堆垃圾,恐怕邻居妯娌不赞成。’她说:‘垃圾都可以变黄金,救人建医院,我会设法告诉邻居妯娌们,让大家都很欢喜。’真的,她以身作则,自己种田之余,就到各学校劝小朋友们一起做环保。她说:‘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我来告诉你们,你弯腰捡一个铁罐,同时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种一朵莲花。’很多小朋友们真的都发心一起种这种美妙的莲花,大家一起种这种慈悲欢喜的莲花,真的是出污泥而不染。表面上这是处理肮脏垃圾的事情,但是却以最清净的心;爱护整个地球,以无私的慈悲心,难怪人家尊称她为‘地球褓姆’。

 

最令人惊奇的是,全村无论是七十岁的老婆婆,四、五十岁的妇人,乃至小孩,几乎都会异口同声讲这句话:‘弯腰捡一个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种一朵莲花。’

 

欢喜菩萨的爸爸,年纪上了七十之后,因为还执意要耕耘两甲田地,总觉得心中沉重,身体无力,时常上医院,要求打点滴,打得眼皮浮肿,四肢也浮肿,心常常忧愁,烦躁不安。欢喜菩萨了解爸爸是年老压力又大,心中没有光明目标才苦的,就天天尽心安慰老爸爸,让他欢喜。当欢喜菩萨开始作环保之后,有一天,她用可爱童子般的表情,伸出两只手指,问爸爸说:‘爸爸、爸爸,这两种,您要选那一种呢?’爸爸道:‘你只伸两个手指,我怎么知道你要我选什么?’欢喜菩萨笑著说:‘一种是甜蜜的生活;一种是痛苦的生活。’爸爸答:‘当然要选甜蜜的生活,谁要选痛苦的生活!’欢喜菩萨说:‘我来教您做环保,资源回收,您就可以不必打点滴,而过甜蜜的生活,您会越做越欢喜!’爸爸说:‘你要害我被人笑是捡垃圾的!’欢喜菩萨就向爸爸解释环保的意义,以及垃圾变黄金,建医院救人的慈济伟业,还鼓励爸爸说:‘如果有人笑您,就是他不了解其中意义,您可以解释给他听,他了解就不嘲笑,也可以加入参与。’爸爸的慈悲心深重,听到要参与救人,保护地球,就欣然接受。欢喜菩萨又很快乐地劝爸爸:‘每捡一个罐子,都要念一声阿弥陀佛,念佛做环保,是清净我们的身心世界,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她从小孝顺,所以爸妈都欢喜接受她的建议,也踊跃投入这清净身心世界的工作。果然,她的爸爸专心投入之后,生活由‘为私’,转成‘为公’,由忧虑一己一家,变成为救人而工作念佛,他生活充满了光明的意义,精神奕奕念佛,保护地球。他不再执著要自己拖命耕耘两甲田,而捐出部份土地作资源回收场,其他田就让别人承租耕种。他很开心放下了,就自在欢喜。心一开朗,身也康健,他真的再也不须打点滴了。人家访问他时,老人家兴高采烈地说:‘我女儿教我边做边念佛,越做越甜蜜欢喜!’

 

他们这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妇,每天各自骑车到各处机关团体整理垃圾,收集纸板、保特瓶、金属罐,亲自载回家整理分类,堆成一个个小丘。七十多岁年迈的脚,卖力地踩著脚踏车,来往在乡间的道上,风雨无阻,日日相续不疲不厌,踩出爱护众生、地球的伟大行径!欢喜菩萨向爸爸妈妈说:‘您们每天一大早起床,面对这一大堆的回收物,就是见到一朵大莲花!您们边做边念佛,莲花就越开越大朵!’心净便见国土净,垃圾也看成莲花。

 

欢喜菩萨的妈妈,一生虽然吃了很多苦,可是洋溢著一脸慈祥欢喜又坚强的笑容,她还开玩笑说,军营、飞机场都是她的回收‘地盘’呢!军中的长官,实在敬佩这位无私奉献的老妇人,常发心帮她捆绑回收物,看她一辆小车,载那么多东西,就形容说:‘您是用一只小羊,载著一头大水牛!’

 

有一天欢喜菩萨在路上看见前边有一辆脚踏车,载了好多罐子在行驶,罐子堆得由后面看不见驾驶人,她赶上前去看,竟是自己的妈妈!皱纹的脸上还充满欢喜的笑,辛苦的奔波中,心无限甜蜜!欢喜菩萨红著眼眶告诉我,她又感动又心疼,但妈妈却真兴高采烈,一路念佛,欢喜地骑载!有的路旁有大沟,欢喜菩萨请妈妈要小心骑,别掉入沟中。妈妈却信心坚定地说:‘阿弥陀佛帮我扶著!我前些日还表演了一幕呢!’原来是有好多人,常看她辛苦往来载回收物,总认为她受骗了。她解释这些回收的资源,拉慈济功德会都是真作救人之用,人们还是嘲笑她。有一天她载很多回收物,骑到大沟边,正好又遇到嘲笑的那群人。忽然间,她竟翻车了,那些人大惊失色,眼看她连同车子整个就要掉入大沟中,而她老人家大声地念出‘阿弥陀佛’,刹那间,就像被扶住又飞起腾空般,她竟飞到大沟的另一边安坐,奇妙的是,将要落入沟中的车,也如有一股莫名的拉力,竟又回复安立在沟的这一边,没有倒落,人与车都安然无恙。这一幕使目击者目瞪口呆,她说:‘阿弥陀佛把我扶住!’那些人眼看这念佛的飞跃,也觉得不可思议,心服而深有感触,肯定了念佛的力量,环保的功德,是不可嘲笑的!阿弥陀佛不舍一人的度化,使大家不再嘲笑,也渐参与了。

 

有些人在分类回收的垃圾时,偶尔会捡到一些小孩的尿布...等等脏东西,捡到的人有时因整理得太疲劳了,就会感叹说:‘唉!怎么连这些脏东西都捡来回收场呢?’欢喜菩萨就说:‘收到这些尿布,我们也是要很欢喜。我们另外把这些集中起来送出去。做这回收,必须要愈做愈欢喜才好。’有些人在分类的时候也会边骂边感叹说:‘唉!丢的人真是没有道德。’但是欢喜菩萨就会很欢喜的说:‘并不是他们没有道德,而是我们没有告诉他,所以他们不晓得。’他们全家都很欢喜做这件工作。太阳晒黑了也不计较,冬天冷风飕飕,还是用欢喜心去做。甚至她背著孙子还是认真的做。傍晚蚊子很多,她的孙子被咬得满脸‘包包’,她还是那么欢喜地做著。

 

有一次,欢喜菩萨夜里做垃圾分类做到十二点多。而隔天一去回收场,发现所有已整理好的分类品,被一个精神病患全部又搅乱,而且被乱绑乱堆,堆得乱七八糟,又绑得好紧。欢喜菩萨看了,不但一点火气都没(一心不乱),而且还是温和微笑(无所得心、大悲心)。那位曾经暴戾伤人的患者,还在邢儿‘随意自在分类’,欢喜菩萨合掌笑著对他念佛,称他‘师兄’。那人不曾收到这种柔软、欢喜、亲切的波,竟很安静问她:‘你叫我师兄,那我要叫你什么?叫你师姐吗?’欢喜菩萨说:‘对!对!对!你做这回收工作,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做,捡一个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那人竟也乖乖地跟她念佛分类。村人耽心,要她提防患者,可能忽而狂暴打人。但是仁者无敌,猛狮碰到柔软的阿弥陀佛,自动变成绵羊,不战而降。一个人降伏得了自己的烦恼,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力道,使人自动降伏。绕指柔其实是百炼钢,百炼钢竟是如此柔。

 

有一天,她远行出外到台北,半夜里听到下雨的声音,就赶快打长途电话给孩子说:‘我听到外面的下雨声,很欢喜,但是想到回收场的纸板没有遮盖,请你去盖好。’孩子听了就笑起来说:‘妈,这里又没有下雨。’由这个小插曲,就知道她的心真是日夜都为了大众。

 

她的大公子和媳妇都是逢甲大学环保系毕业的高材生,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大家开玩笑说:‘欢喜菩萨是环保教授,他们一家是环保之家’,有时假日里公子、媳妇和小孙子都在那里做垃圾分类。两岁多的小孙子,就会做分类工作,也能拣一罐子念一声阿弥陀佛,一个晚上可以拣上百个保特瓶,你问他,拣罐子做什么?他会说:救人!我们只要想到天下有这么一家人,要乱丢垃圾就下不了手。

 

她的媳妇是环保系的硕士,而且真的是躬身实践的。当她怀孕时,挺著大肚子夜里还在回收场做到十二点,甚至生产那天也不例外,做到夜十二点多,半夜两点临盆去住院,在弥陀圣诞日,产下了可爱的婴孩。平常她一大早就起来,先扫公共的大马路,再扫自己家的院子,内外整理得非常光洁,万一有事要出远门,她前一个晚上,就会先把马路扫好。在忙得不得已的时候,她会只扫公共的马路。她可以说是以为大家清净为己任,而且扫得很欢喜,人又谦虚。甚至有的人看她常常扫,已经习以为常,有脏的地方还会指著叫她去扫,她也欢喜的去扫。碰到慈善公益的事业,她一定热心地从事。附近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破裂了,缺少温暖,她也能够义务的为他们辅导功课。又很亲切的侍奉来他们家里所有的老人家,附近的孩子们称呼她为‘好心的阿婶’。欢喜菩萨的儿子形容说:‘我妈妈本来就很会笑,这下子娶了个媳妇更会笑,两个人一起笑得更开心,更厉害了。’这可能是最快乐的一对婆媳。欢喜菩萨逢人就称赞她的媳妇很乖、很棒,很会煮菜。客人称赞菜好吃,媳妇就说是妈妈煮的,欢喜菩萨就说是媳妇煮的。一块萝卜糕煎得焦黑了,欢喜菩萨还是很高兴,她说:‘我太欢喜,把萝卜糕都煎得黑脸了,真好笑。还是媳妇比较棒,煎的萝卜糕都很漂亮。’反正她不管是发生什么事,是好事、是坏事,是顺境是逆境,她都能够趁机修一番功德,也趁机欢喜一番。

 

她并没有诵过华严经,但是她却能活用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在她的生活中:她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礼敬,就是‘礼敬诸佛’,因为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礼敬。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一件事,才知道她礼敬诸佛的精神。那天有一位老婆婆到她家去,入了门一脸生气不高兴的样子,她就很亲切的招呼老婆婆,请坐,而且请吃萝卜糕。老婆婆没好气的回答:‘我不要吃’,她又说:‘不然就吃葡萄’,于是把葡萄剥下了皮,甚至用牙签把籽都挑出来,这样很恭敬的举到齐眉的高度,送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还是很生气地说:‘我不要吃’,接著她又问别的东西,就这样每一样东西都问她。说:‘请你吃这个’,‘请你吃那个’,‘不然吃这个’,‘不然吃那个’,但老婆婆都很不高兴的样子。就这样一共问了十三次,每次都恭敬地问她。当第十三次的时候,这老婆婆忽然间笑得很开心,好像一朵花开起来一样,跟我说:‘哈!我每次到她家来,阿花都这样对待我,比我的儿子媳妇对我还好,还孝顺。’她笑得很开心,先前那个不高兴的样子好像都溶化了,好像云开,出了太阳了。我心里想原来这个老婆婆必须要劝请十三次,她才会高兴。要是遇见了我,三次之后,我就想她可能今天肚子不饿,不会再问她了。只有欢喜菩萨了解她,知道她心情不好,需要人家安慰关怀,所以一直非常恭敬待她,不管对方给她什么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脸色,耐得起别人的坏言语、坏音声,还是不改变自己的礼敬,不改变自己的慈悲欢喜。就这样,不欢喜的老婆婆也变欢喜了。

 

我们看到普贤行愿品中,说礼敬诸佛要念念相续,要没有疲厌的感觉。可是说实在,当我们礼敬的心被人家浇了冷水之后,很少有不疲厌的,很少能够相续下来。看到欢喜菩萨这样,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脸色、言语,她都能够善于护持、护念自己礼敬诸佛的心,真是非常的感动尊敬啊!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二愿是‘称赞如来’,称赞如来也就是称赞众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众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当见到人们有合于佛性的言行举止,就很真诚的称赞。还有经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在赞叹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慈悲、欢喜。欢喜菩萨她常常一开口,不论对老人、小孩,都是称赞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别人有什么好处,她就很欢喜的欣赏,称赞他,很善于鼓励大家行善,善于启发大家的佛心。我们没有听过她在背后批评,或者是嫌弃哪个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称赞鼓励的方法,包容、接受、欢喜。

 

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三是‘广修供养’。很广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质、精神,来供养大众,供养诸佛,乃至一切众生。欢喜菩萨她随时都准备了很多的水果、物品,准备招待来到她家的每一个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欢喜的面容,欢喜的笑容,这是最难得的供养。用广大的欢喜心来供养。她不管为人做什么事都很欢喜,很欢喜的用体力来供养,她也很欢喜的用言语来引导大家一起行善,解开大家的烦恼,这是言语的供养。讲到广修供养,还有一个笑话,大家由这个笑话可以了解,他们夫妇广修供养的心。他们的油菜田,有一天来了一群人,那些人从车子里下来,直接就到他们田里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而那群人,竟连一个招呼也没打,就都自动去摘菜。他就问他们说:‘是谁叫你们来摘菜的呀?’,邢些人说:‘这个是阿花他们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家来采的。他先生听了也不说话。倒是来的人问他说:‘你是阿花的什么人啊?’,他先生很幽默,他不承认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家不好意思。他只笑著说:‘我是给阿花做长工的,我已经给她请了二、三十年了。’他说:‘你们采没关系,不要把田踩坏就好了。’

 

第四个大愿是‘忏悔业障’。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错了,永远不再犯。欢喜菩萨当她知道某一件事应该要怎么样做才对,她就会立刻很欢喜的改进。她都是说自己不会、自己不好,不会去说别人不好。

 

第五大愿是‘随喜功德’。欢喜菩萨当她知道别人有什么功德,她都很欢喜地参与,很欢喜地称赞,很欢喜地投入。比如说:环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证严法师在提倡,她就很欢喜的随喜投入。以前听老师讲经,说到随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为别人可能是费很大力量才修了功德,我们只要深心真诚,一念随著他欢喜,为他庆幸——庆喜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就等于和他同等功德。别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们一念随喜,就是共振,进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的心所障碍,宁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随喜称赞,这就好比:别人放光时,自己偏偏闪躲到一个阴暗恶臭的角落。这是多么不幸的可怜人!

 

第六个大愿王是‘请转法轮’。请转法轮就是请善知识讲演佛法。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内心常常都运转著佛法。用佛法的轮子碾平一切的烦恼,这是请自己内心的佛来转法轮。欢喜菩萨也很会运用时间来听佛法的录音带,即使是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能够常常在内心起用,运用自如。很多人内心常常生烦恼,好像在内心常常转著垃圾车,而她是常常转著法轮,让自己让别人都很欢喜。她虽然是小时候没有读书,可是她却会教导生烦恼的孩子说:‘我们要有大爱’,要有伟大的爱来原谅别人。

 

十大愿王的第七是‘请佛住世’。原来表面的意思是请求佛陀,请求菩萨、善知识能够常住在世间。而深一层的意思,是当我们内心的贪念、生气、愚痴,这些烦恼生起来,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佛灭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请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们平常人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就容易起贪心,处处都不明因果。而他们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告诉我说:‘她认识欢喜菩萨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看过她生气,随时看到她都是笑嘻嘻的。’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欢喜佛、慈悲佛就灭度了。而她的欢喜佛能够常常住世。她不起贪嗔痴常常保持佛在心头,这就是‘请佛住世’的大愿啊!

 

第八个大愿是‘常随佛学’。就是经常跟随佛学习,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欢喜菩萨她只要听到一句佛法,她就会尽心尽力的去把它实行出来。十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她都可以力行不断。以前我常常听老师说:‘会讲的人不如会听的人;会听的人不如会做的人。’她就是个会认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欢喜。

 

第九大愿是‘恒顺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著,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顺从别人。恒顺众生就是要转变,消除掉我们自我的坚固执著。有的人虽然能力很好,但是一开口就是拂逆别人的意思,一开口就和人唱反调,好像要唱反调才能够表示自己比别人高一筹,其实只有表现自己的‘我执’坚固,没有包容性。菩萨的心很柔软,包容性很大,就像海能够容纳百川,也能够随顺众生,来调柔教化众生,因为随顺就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就能够随顺众生、教化众生。欢喜菩萨就有这样的特色,她的心地、言语都非常的柔软,让大家都欢喜接受。

 

十大愿王的第十是‘普皆回向’。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可能她是宿世修来的善根,因为她还没有机会听到华严经十大愿王,但是她在生活中,就靠著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些都实行出来。

 

我们再讲到娶媳妇。本省习俗,有人娶媳妇很麻烦,他们却很简单。欢喜菩萨说:‘我只有向亲家说,我们在一起就是有缘,一切只要你们欢喜,我们就欢喜。’婚事就这样讲成了。在场听到的人就问说:‘你只去亲家府上一趟,就都办好了吗?’她很天真的说:‘我只有打一通电话去说就好了。’‘还有因为媳妇刚刚从研究所毕业,还没有上班,我就请亲家不要破费多买东西,一切等她嫁过来了,我再带她去买就好了。’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她的作风和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喜欢对方嫁妆愈多愈好,但是她不这样想,她正好相反,但是相反得很妙,而且简单好用。

 

曾经有个做婆婆的,向她抱怨自己的媳妇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又如何不好。她就劝她说:‘我们做婆婆的,也不要感觉自己比较大,大家调整调整,都一样大,就没有烦恼了。’(台语:别感觉自己‘卡大’,大家调互平大,这样就没烦恼了。)她三言两语正好表达了佛平等心的智慧,她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婆婆就比较大。但是她对公婆,却不是将自己抬高与公婆平等。她对待公婆就像在侍奉佛祖一样。这份谦卑孝顺正显现了她的伟大,美德大,佛性开发大!我们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很大,别人应该尊重我,别人应该为我想。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烦恼。其实所谓的大,应该是能包容的,能够包容对方,这样才是大。能够原谅对方才是真的大。大家都喜欢自己被尊大,如果人非比大不可的话,应该比肚量大、慈悲大、志愿大、耐力大;而不是比看看谁的脾气大、贪心大、傲慢心大。其实越能谦容恭敬的,越是佛性开发程度‘大’,越像佛,越伟大。

 

很多人都很羡慕欢喜菩萨很有福气,所以娶到很好的媳妇,每天一早都能让婆婆安心在楼上佛堂拜佛,而自己把素食的早斋都做好,清洁工作做好。但是我们回溯过去来看,就知道因果丝毫不差,她现在有很好的媳妇,是因她曾是好媳妇,欢喜菩萨是如何孝顺她的父母和公婆呢?她真的是把公婆当作是未来佛,当作是佛在侍奉的。据说她婆婆年纪老了,行动比较不方便,欢喜菩萨的身材才不过一百五十公分那么秀气,而她能够背著婆婆上街,到婆婆高兴要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看到她这种孝行,都会感动的掉下眼泪。这才是真的‘大’,孝心大、慈悲大、耐力大。

 

本来她的公公是相当威严的人,一旦动起怒气来,整个大家庭中,大家都会吓得不敢亲近。欢喜菩萨十九岁的时候,就由父母做主,嫁到这个有八个兄弟的大家庭来。而且婚后两个月,先生就到金门当兵两年。她自己要负责种好多田地,煮三十多人吃的饭。当公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发起脾气来,大家都会吓得溜走,只有她没有走。大家都耽心她会挨骂或是挨揍。但是她很柔顺的安慰老人家,甚至会跪下来说好话、道歉,让老人家欢心,她会跟老人家说:‘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就会改过。您不要生气,伤了身体。’而且会很柔顺地像照顾孩子一样,摸摸老人家的头,让老人家平息怒气。真的是‘仁者无敌’。一个本来威严而常常生气的老人家,碰到她也变得心平气和了。

 

他们是八个兄弟妯娌轮流奉养父母,当公婆轮到住他们家时,她不但三餐会准备得很好,而且也会亲自陪老人家吃饭。老人家动作慢,她一定坐在旁边照顾。给公婆吃的葡萄、水果,一定是剥了皮,挑掉籽,双手高举著捧给老人家来用。不但对自己的公婆是这样,对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还有更不简单的是,她们的餐厅在一楼,而公公在世的时候住在二楼。有时候当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公公由楼上把尿壶里面的尿,由窗口倒下来,正好经过餐厅的窗口。第一次孩子们奇怪说:‘阿公怎么这样呢?’欢喜菩萨就满面笑容说:‘我们也要很欢喜。你想阿公的尿很香就好了。’我们学佛虽然会背心经‘不垢不净’,但事实上如果人家把尿倒给我们,我们还是不会很高兴的。但是她却安住在欢喜不动摇。即使有人很不高兴地把东西扔给她,她也是会很欢喜地去捡起来。

 

欢喜菩萨,是我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以很欢喜的心来行忍辱的人。佛经教我们要忍辱,讲‘忍辱波罗蜜’,在忍辱当中没有感觉到有个对方不好,很对不起我,所以我须要强忍,也没有那件强忍的事,更没有感觉有个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这样才是三轮体空的忍辱波罗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们一般人因为还没有体验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遇到有人欺负我们,冤枉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很委曲,即使强忍下来不去和对方计较,也会觉得很委曲,有一口气压在胸口。看到她这种欢喜心,真是十分的敬佩。

 

佛在遗教经里面说到:‘若人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教导我们说,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恶毒的态度,言语来毁骂,我们还是要能够不改变自己的欢喜心,如饮甘露水般的美味,要体认到恶骂的脸色、言语,其实和甘露水一样,是同一个本体,同一种空性,这样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说到这一点,我实在是差得很远,我顶多能够勉强忍耐,不能够欢喜接受,那个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样,或是喝柠檬汁,而不是像饮甘露水。当看到她的心地功夫,真是深深的尊敬。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哭著忏悔:‘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著,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她虽然先喂别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没有营养不良啊,相反的每个孩子都又高又壮,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实,又很勤奋。从会走路开始,就会帮忙种田,个个都很优秀,又很孝顺。现在她有了孙子,她以很坚定的信心笑著说:‘孙子一定会和孩子一样乖。’果然孙子出生以后,在婴儿室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哭,只有一个很安静的,就是她的孙子。她拜佛的时候,把孙子连摇篮也带去拜,甚至背著孙子拜,孙子很安静,一听到阿弥陀佛就笑。到四个月大,还不曾哭过,不曾掉泪。因为全家都充满了欢喜行善的气氛,胎教很优良,孩子个性自然就很安静,温顺。她们的家,从来不为孩子该怎么带,起争执、闹意见;或者用担忧和种种负面的情绪来带小孩。他们都用光明、欢喜的信心,来感召光明欢喜的事实。他们懂得用好的心念来造成好的事实。欢喜菩萨四十六岁的时候才上小学一年级,她学写造句,老师问如何让一家人都很快乐,她就回答说:‘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了,就像点燃了一炉香,到处都散播著芬芳。

 

假如忽然间天下雨了,她就主动的去帮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为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劝人念佛,大家都欢喜接受。村子里好多人告诉我说:‘我们都跟她学,可是她的肚量我们学不来,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说:‘自从她嫁到这家来,我看了她这么多年,没看过她生气,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们要欢喜,不要生气。我也尽量跟她学。’阿婆还说:‘她教我们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声佛就是种一朵莲花。’附近很多人也欢喜来和她一起拜佛。欢喜菩萨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每个人都觉得很欢喜。’这种心境,真是不简单,真是美好!

 

她不用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著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是最好的招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导,回去问自己的妈妈说:‘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她妈妈回答说:‘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小女孩说:‘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纪都不曾好好运用过嘴巴来说好话,来念佛。村里有小朋友写作文,题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写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欢喜菩萨。附近有老人家快要过世了,最后也希望来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欢喜菩萨所到的地方,都散播著欢喜的光,进到她家里自然会受感染,手会做好事,嘴会说好话、念佛。她说:‘假如周围有人,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念佛;假如家里都没有人,我就一个人把整个房子念得很热闹。’

 

有的朋友们学佛了,吃素了,为了劝家里的人吃素或学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欢喜菩萨是如何呢?当她的媳妇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一般人总是有坐月子的观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欢喜菩萨的先生在田里面围了一块地方,打算养些鸡鸭给媳妇进补用。欢喜菩萨说: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经开始钉得很高兴了,她就不讲他,让他去欢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诚恳地念佛、拜佛。结果鸡鸭还没有开始养,她先生半夜里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了五、六十只的鸡鸭,很恐怖,而且到处去送人都没人要。从梦里吓得醒过来,一醒过来就向欢喜菩萨说这个梦境,然后自己决定说:‘我还是不要养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应道交。欢喜菩萨她都是用至诚的心给人欢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强别人,凡事都是不动干戈致太平。因为一念的诚心,自然感人,也感动佛菩萨,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个梦,就有所领悟,她一句话也不用说,先生就再也不养鸡鸭、杀鸡鸭了。当因缘成熟了,媳妇坐月子时也是很发慈悲心,不肯杀生,也不吃鸡鸭来进补,她只吃一些坚果类,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麦果泥,气色还更好,更加美丽庄严。医学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灵健康原则的。

 

欢喜菩萨有时候会邀媳妇说:‘今天我们一起打乒乓球,你数一、二、三、四,我念阿弥陀佛,我们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饭。’两个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开始的时候因为不会打,所以打了很久都还打不中十下,只是一直笑著,一直念佛。她先生回来一看,今天怎么还没有晚餐呢?只听到婆媳两个人在楼上笑得很开心,上楼一看,原来如此,大家就一起很欢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声阿弥陀佛。她甚至会和孩子、先生都边跳边念阿弥陀佛,跳一下念一声佛,气氛非常地和乐。欢喜菩萨就是这样善巧方便的把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欢喜传达给家里的每一个人。

 

他们一家懂得用幽默来代替一切的责备或是争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门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习惯。有一次欢喜菩萨因为忙著热心公益,连续有三天早上,忘了给先生出门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声,也不责备,照样还是认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欢喜菩萨才想起来,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著说:‘我想忘记是一天,连著三天都忘记,我以为你要给我“断奶”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决了。她先生这种幽默的处理态度,实在也是大家的典范。

 

他们所种的水果送到市场上卖,箱子上只要写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卖完了。因为认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把不好的留给自己吃,好的才拿去卖,而且箱子里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样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们的心地一样。

 

有人问他先生说,您是怎么样娶到这么好的太太?她先生笑著说:‘我是打著灯火去找的。’其实他们结婚前根本不认识,只是凭著自己的心地,老实忠厚和天天修福报的努力,互相感召来的。因为大家彼此都愈来愈好,愈来愈有修养,所以相处就越老越和乐。他们之间相处的奥秘,就是他们不要求对方什么,只有努力地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大家一见面就是一副欢欢喜喜的样子,谈起话来两、三句就会说一句‘这样很欢喜,这样很好。’你若听他们谈话就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台词是‘足欢喜、足好’,很欢喜很好,一切都很欢喜,一切欢喜接纳,一切都很感恩。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好的夫妻和家庭,恐怕会生起彼此贪恋的心,以后往生西方可能会有障碍吧?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们会越老越和乐,然后全家都会同生极乐国。因为由生前的气氛,就可以看到未来。假如说大家生前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你说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处得很苦恼,这样说以后能同生极乐国,恐怕不大相应。他们这个家庭不论为家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难得一见的诚恳。在欢喜菩萨的领导之下,大家也都能够遵守佛教的仪式,助念八个小时。欢喜菩萨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昼夜不停,而且是跪著念。不管是多么至亲至爱的人往生,欢喜菩萨都能够很坚强的擦去眼泪念佛,也为大家擦去眼泪,勉励大家要帮助亲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最难得的法情,把世间的情爱都升华了,化为同生极乐世界的道情。

 

有一天她的先生问她说:‘你下辈子还要不要嫁给我?’您猜她怎么回答?她笑嘻嘻地说:‘我带你们一起回西方极乐世界。’她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一开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够很欢喜的邀请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欢喜的答应一起去。下雨天大家五体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还是很欢喜。虽然彼此在很欢喜中,最可贵的是并没有什么贪恋心,还是希望同生极乐国。这种‘在逆境当中没有嗔怒,还能够欢喜,在顺境当中也不贪恋’,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一次他的先生骑车不小心,撞到一只小狗,把小狗撞伤,腿骨折了。他们就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要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要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当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小狗又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必为它花那么多的医药费,不必为它医治。’而欢喜菩萨夫妇都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好可怜。’他们不但很愿意帮它花一、两万元的医药费,还天天去照顾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家,就问:‘你今天去看小狗了吗?’社会上有些人开车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的,而他们能够这样慈悲平等的对待一只狗,真是可爱,可爱到连兽医师都受感动,自动把医药费减半。

 

有一天一只流浪狗,又黑又脏的来到她家门口,她看到这只狗就跟它说:‘阿狗呀、阿狗呀!因为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所以我就叫你阿狗。阿狗、阿狗来,我帮你洗澡,洗得很干净很香,你的主人就会很喜欢你、很疼你。’她对来到门口的一只流浪狗,也像碰到亲戚好友一样。

 

还有一个半夜里,打雷又下雨。她们的大门突然打开了,她跑到外面去,人家还以为是她媳妇半夜里要生产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大雨当中,听到一只狗好像很怕打雷的声音,怕得在惨叫。她一听到就赶快到外面去,冒著大雨把小狗抱进来。她的心慈悲柔软到连半夜在睡梦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远处一只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欢喜的一跃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把小狗抱进来安慰它。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在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平日在妈妈慈悲欢喜的气氛薰陶中成长,失散的当儿,她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的特色,就是欢喜的笑声,她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见了欢喜的笑声,循著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快乐的慈颜!不必哭,不必怕。这就如念佛闻佛名号的感应道交,小女儿的这段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妈妈有美好的笑声为其特色,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美质特色也有深刻的体认、传承,所以在尘世喧嚣中,在千百杂音中,能凝神静心,独独专注听闻那亲切欢喜的慈母之音,我们念佛,开佛名号何尝不是如此?无量寿经上,有一句经文,释迦佛问弟子们:‘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否?’阿弥陀佛慈悲欢喜的法音,随时遍布在宇宙虚空中度化众生,然而我们听闻了吗?我们能循著音声找到佛吗?尘世千万种杂音,是否阻隔了佛的大音宣布呢?是我们的心,被种种杂音吸引、诱惑了,以致于听不见佛的慈音吧!是我们忙著听无聊的杂音,以致于无暇安享佛音吧!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能以专注的听闻,超越千万喧嚣音,就能在心的宁谧中,闻见亲切的笑声...。

 

有好多人,误以为学佛要紧绷著脸,才是用功有道气,殊不知有一部佛指示造佛像尺度原则的经典,叫做佛说造像量度经,其中讲到塑画佛口的原则,必须嘴角恒向上,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常有美妙含笑之容;甚至还警示大家,造佛像忌讳‘嘴角向下’,塑画嘴角向下的佛像是有过失,不吉祥的。为什么呢?佛家是精神表征,是代表佛法,也是作示范教学用的,一个人如果错把学佛的严谨误表为嘴角向下,很紧张绷紧,或甚是不满环境,好似人人不如我,或对不起我的样子,当然众生见之不悦,绝对不吉祥,这是很容易在生活中可以验证的。忏公师父常提醒我们:‘念佛要学佛面安详微笑,怎么个个愁眉苦脸,咬牙切齿?’经上明言,佛是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如果念佛念得愁眉苦脸、咬牙切齿、紧绷著脸、浑身硬又紧,这样的心态,要和佛柔软的欢喜光相应,真是很难的。我们由字的形状表面来看,‘笑’——并不是绿‘竹’的‘夭’折,而是让内心绿‘竹’,超出于青‘天’之上,和无限的虚空佛光合一,在一笑中超越原来的紧张执著。我们就是误把人世虚假幻像当真,所以笑不出来,说来是‘认假’,不‘认真’,认得真相的人不被烦恼假相蒙蔽,所以笑得出来,笑得解脱。当年释迦佛,在灵山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献给佛一朵金色钵罗花,而且舍身为床坐,请佛坐在他身上说法,佛就登座,拈起了那朵花,在场大众,只有大迦叶尊者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只有他在微笑中领会了佛心,成为传佛心印的禅宗初祖,其他的人,还莫名其妙,笑不出来。我们是被什么烦恼绑住笑不出来呢?我们是在执著什么,笑不出来呢?佛解脱了,所以常能嘴角向上,有美妙含笑之容,恒常布施欢喜,慰悦众生。

 

原来,笑是妙法,笑也是治疗!有一位林学长患六年膏肓痛,到欢喜菩萨家,愉快地笑了半天,一股快乐热气直通过痛处,震开痛点,气脉通畅,多年之痛,一扫而光,真笑出了解脱欢喜。

 

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乘愿再来的菩萨,在各处以各种方便度化众生。我凡夫俗子的眼睛是看不出来谁是菩萨,但是打从心中肯定这就是我愿意虚心向她学习的菩萨。现在这一生她所到之处,都充满了欢喜念佛,欢喜行善的极乐气氛。相信未来也必定生在极乐世界。

 

但愿有缘听到欢喜菩萨故事的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和她一样,慈悲、欢喜、念佛。也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附录一:“记梦!请听胎儿求救的呼唤——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好不好。”

 

作者:林美惠

 

我现年三十三岁,目前家住屏东县九如乡,现在自营一间小小的素食面摊。于民国六十八年结婚,婚后顺利的生育长女与次女。当再怀第三、四胎时,因为很害怕又生女儿,和外子商量结果就把胎儿拿掉了,虽然当时未信佛,但内心仍抹不去一份愧咎与难过。

 

民国七十六年十一月份我又再怀孕(第五胎),虽然公婆和我们夫妻心里很希望生个男孩,矛盾的是非常怕又生女儿。再加我当时上班也很忙,暂时亦不想生孩子,因此和外子商量结果,仍然决定要将胎儿拿掉,并约好等外子有空,就陪我去妇产科拿掉孩子。清楚记得作成决定的当天晚上,我把家事料理妥当接著洗完澡,觉得很累很累,大概八点左右就提早上床睡觉了。不知不觉作了一个梦,但不同于以往模糊的梦,而是非常清晰的梦。

 

梦中我首先看到一尊雕像的观世音菩萨,穿著白色的衣服非常庄严,接著天空放出一望无际白色的大光明,看到眼前境界,心里非常欢喜忍不住赞叹好美好美啊!这时突然听到小孩的声音在耳边想起——l‘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好不好。’声音很细柔很好听,可是我并无心欣赏这么好听的声音,脱口就回答——‘不行啦,万一又生到女儿怎么办。’这时她又再求著「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好不好,我会很乖很乖的啦。’,我仍然回答她‘不行啦,万一生到女儿怎么办?’结果她的声音消失,我也醒了过来。

 

当时我没有任何信仰,也不在意这梦兆,总觉得连作梦也相信,那岂不是太迷信了。仍然照常上班下班。奇怪的是晚上睡觉时又作了跟昨天同样的梦,只是第二次以后观世音菩萨不再显现,直接梦见一望无际很漂亮的大光明,随后就响起‘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好不好,我会很乖很乖的啦。’的轻柔声,非常诚恳的向我求著,而我依然顽固的回答她——‘不行啦,万一又生个女儿怎么办。’相同的梦境大约持续七天左右,她总是在请求得不到回应后,消失于梦中。我在梦中是很清楚二个人在对话,但又感觉好像自言自语似的。

 

第七天晚上梦中,她又来了,仍然很诚恳的请求我留下她,而我也是以同样的话来回拒她的请求。这一天她不断的反覆请求著,而我依然反覆的拒绝她,最后一次她说:‘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啦;我会很乖,很乖的啦;我跟两个姊姊不一样喔!’这一句话讲完之后,也不等我回答,就不再理我,直接消失于梦中,我也随即醒来。心里就觉得有和外子重新商量的必要,便将这胎儿一直要求我留下她,连续求了约一星期之梦境详细告诉外子,我现在正犹疑要不要留下这个孩子,外子又随即说:‘随便你啦!’我心想这孩子说:‘我跟两个姊姊不一样喔!’应该会是个男孩吧!因此当下就下定决心要留下这胎儿,但心里仍害怕会生女儿。

 

当时我是住屏东市北新里,附近有一神道庙,里面供奉有观世音菩萨,就向菩萨祈求:‘希望生一个白白胖胖聪明的孩子,最好是个男的,如果是女的那也没办法。’当我怀么女那段时间,除了特别喜欢吃素外,个性也变的特别柔善。现在回忆起来,应该不是胎教,而是胎儿在影响母亲。

 

又胎儿在腹中特别活泼好动,因此我总认为会是个男孩,在怀孕的第五个月,便迫切的去作扫描检查,结果医生说是个女儿,回家的路上心里直嘀咕这怎么可能,这孩子那么好动,在梦中又明明告诉我说:‘我跟二个姊姊不一样喔!’我才不相信会是个女孩。因此第七个月时又特别找上帮我接生次女,彼此很熟又很信任的医师为我再作一次超音波扫描;这位医师也晓得我很希望生个男孩,因此很婉转的告诉我是个女儿。回到家后,伤心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直流,并且一直向胎儿埋怨说:‘你为什么要骗妈妈呢?为什么还说跟两个姊姊不一样呢?’当外子回来见到这情况后,就安慰我说:‘没关系啦女儿也好嘛,我们生完这一胎以后就不要再生了。’经外子这番安慰后,心里也就不再那么难过了。但这时我的想法,可就不对头了,打算将这女儿生下后,就送给娘家的妹妹,因为他们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无法生育。

 

当胎儿足月在医院待产时,医生检查后帮我打一针催生剂,正常是三小时后即可顺利生产,可是一直没有反应,因此接著打第二次催生剂,经四、五个小时,力气都已经使尽,胎儿也已经看到头发了,就是卡在产道生不出来,经医师检查说胎儿心跳转弱,如果再生不出来,就要开刀取出胎儿,听到开刀我心就慌了,反省我待产时内心依然埋怨著孩子骗妈妈,仍旧打算生下后送给妹妹抚养。又突然回想怀孕时曾梦见观世音菩萨,经这一反省触动内心,就一边称念观世音菩萨,一边向菩萨诉说不管生下来是男是女,我不要送人了,要自己养啦。同时心里亦发愿,终生要早餐吃素,祈求能赶快把小孩生出来。结果念不了几声,我也没使力,孩子就噗的一声,很顺利的生出来了。当时很高兴一直向医师说太巧了,太巧了。如今回想该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示现,告诉我这孩子将度我学佛,不能送给妹妹抚养吧!

 

又从下列几件事迹,我想这么女是与佛菩萨,应有些宿缘的,今略述如下:

 

当么女二岁多时,正值我个人在财务上及家庭里遭遇到很大的困扰,当时我很钻牛角尖,心情非常难过,更觉得整个人生乏味痛苦,常葫起强烈自杀念头的那段时间,有一天么女一直用力拉著我的手,另一手指著邻居送给我的西方三圣像,我便回答么女说:‘好,妈妈带你到附近的东山寺去。’入大殿礼佛时,就向佛祖哭诉我万般无奈的心情,眼泪汪注直流,被寺内师父发现后便过来很和譪慈悲的安慰、开导我,师姊并借我一些佛书及录音带,带回这些后,我就反覆阅读,聆听后,我非常震撼,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的道理,其中有一套人生哲学八卷录音带更是反覆听过参拾余次,这时不但我心结完全打开,且带给我心灵的充实与喜悦实非拙笔所能形容,总而言之,目前我正以坚定的信心,积极的态度,跨步迈向学佛的目标——‘超越生死轮回,圆成无上佛道。’回顾踏入佛门的开始,说来还要感谢我那么女的——天龙一指呢。

 

当孩子出生时我自己带了两个月,之后由我婆婆接去照顾,且甚得老人家钟爱。直到我辞去工作后,方接回自己身边,此后么女便家里及婆家两头住,于民国八十年旧历十二月底除夕那天,婆婆及亲族长辈们正忙著杀鸡鸭准备过年时,我那么女便挨过去问:‘婆婆您们在干什么呀!’婆婆便回答说:‘我在杀鸡鸡,拜过后,挑个最大的鸡腿给你啦。’不料么女一听,竟然板起面孔,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婆婆大声说:‘你们杀鸡鸡啦,以后鸡鸡就找您们算帐啦!’以上经过不止一次听我婆婆转诉,而我也很讶异小小的年纪,那来的因果分明观念呢?

 

雷同的是去年,我们全家正在看大陆寻奇的电视节目,当镜头介绍大陆广东省,色香味俱佳的狗肉火锅料理时,外子不禁垂涎三尺,说计划带我去大陆玩一趟,好吃狗肉的外子说:‘到时必然专程到广东好好的吃几顿狗肉。’在旁边的么女听完后,又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的又是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外子说:‘爸爸,你吃狗狗的肉肉,以后狗狗就吃你的肉啦。’气呼呼的大声讲著。外子一向非常疼爱这么女,而我也在旁接著说,女儿讲得一点也没错啊,想不到事后外子竟然因此而不再吃狗肉了。

 

又平常长辈们给么女的零钱,她总是喜欢积蓄起来,因此我便为她买一个小猪公(扑满)让她存零钱,不断累积起来也将近满了,碰巧今年(八十二年)七月十七日高雄举办斋僧法会,心想这次供养三宝植福的机会,让她参加也不错,因此我就问她,妹妹(指么女)你猪公的钱钱,能不能给师父们买书、衣服、鞋子或请师父吃饭,话一说完,她毫不考虑,马上接口说:‘好、好、好,我马上去拿给妈妈。’

 

以上略述么女的几件小事,身为三宝弟子的我实在应该以最平常的心来看待么女这些事迹。当然么女果真与佛门有宿缘的话,作母亲的我也会用心的来成全她的。因我已立下心愿,等把孩子带大后,也要出家。记得有一次在为么女洗澡时,当时四岁的她突然向我说:‘妈妈您出家,要带我一起出家喔!我才不像两个姊姊要嫁给别人。’又大自然赋予妈妈们怀胎生育子女的责任,在这同时大自然为酬谢妈妈们怀胎养育子女的辛劳,也给予妈妈们最殊胜的礼物——即天下的妈妈们共同拥有一颗‘不求回报无私的爱心’,婴儿们靠著妈妈的爱心而成长,同时爱心也令妈妈们成长、伟大。若再能扩充这份无私的爱心于一切同胞,则慈悲喜舍在其中矣!然当时无知的我,只图眼前的生活方便,不但无情的扼杀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丧失了令自己成长的最好机会,实在深负大自然对妈妈的厚赐,这些都是佛法给我的启示。因此在搁笔之前不得不披露我内心深深的忏悔,并呼吁天下的妈妈们,特别是在怀有身孕的女性同胞们,尊重珍惜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不要再让无辜的胎儿们求救无门,但能无声无息的在内心呐喊著:‘妈妈求求您留下我,好吗?...’

 

后记:很幸运的,我于民国八十二年七月间,听到一心圆有声出版公司所流通员林莲社住持上鉴下因法师讲述‘花开见佛’录音带后,非常的赞佩尊敬师父。更高兴的是于八月下旬有缘又归依师父座下,师父大概听到莲友提起我与么女的这段梦中因缘,因此吩咐我将此事迹笔录成资料,因此略加回忆草述如上。

 

感谢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光明,照破了我内心的黑暗并祈求菩萨威神加护,但愿每一个家庭吉祥安乐。

 

三宝弟子  林美惠合十

 

附录二:从微尘到宝塔——开创教育无穷新希望;谈四阶段的人生教育

 

【前言】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伸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付之实践。今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期能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零岁至三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长远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回顾反省人的一生,大家莫不深切同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最难化者唯习性;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因此第一阶段‘幼儿养性’的教育特别重要。这段期间的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周围的一切讯息,却能靠高度直觉而全面吸收,犹如明镜照摄景物一般,不加选择地全部接受,此时正是构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础的重要决定时期,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主动给予正确的诱导。

 

正确了解幼儿学习的特性后,我们建议父母以最轻松简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今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参考,若能举一反三,善巧融通,则不难掌握幼儿养性教育的要旨。例如父母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的孩子  你是最善良的孩子  你是最慷慨的孩子  你是最开朗的孩子  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你是最健康的孩子  你是最勤快的孩子  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胜枚举。此外父母亦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

 

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与学习环境,是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希望子女未来具备什么特质(果),现在就应该如何的赞美肯定孩子(因),如此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的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底,形成他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良好习性的养成,优美人格的奠定,就在父母轻松愉快的赞美肯定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秉性良好的孩子,经此赞美肯定后,会发展得更加自信完善;秉性中下的孩子,更须要父母加倍的赞美肯定来弥补,以导正或减轻其不良习性于无形中,这可是幼儿教育的秘诀,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三年啊!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当幼儿渐渐成长,四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增进,此时即应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微弱,知识未开,仰赖父母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教育问题。

 

古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如此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他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永恒性的价值亦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将在默默中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则儒释道中华文化智慧的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这种书多读一本即有一本的受益,乃至多读一句亦有一句的功效,如此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就在童蒙读经阶段中种下根苗,十年易过,终身难得,切莫等闲空过了。

 

至于如何教导儿童读经,方法很简单,只要父母老帅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引导鼓励、或赞美奖励儿童反覆多读、熟读,他们自然就会背诵得非常流利。若父母能抽空陪孩子一齐读,不但本身受益,同时亦是最佳的亲子成长活动。根据老一辈过来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只要每天能读诵30分钟而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来复习加强。(有关童蒙养正教育,请参考王财贵博士著「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书内有详细精彩的发挥。)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之时。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阶段。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国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老师们选择或提供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

 

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

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

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

 

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如此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志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典范,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

 

第四阶段: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尽力以求自立,更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日后与人接触应对日渐繁增,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真诚笃厚之意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则能常怀谦虚之心,效法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精神以改过、积善、谦德来提升充实自己,并以之净化社会。然修德立业无有穷尽故,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习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明朝袁了凡进士晚年有训勉子孙的四篇家书,题名为‘了凡四训’,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传家宝典,实乃值得再三细读的上乘之作)

 

如果我们的社会像个大花园,那么每位初诞生的婴儿,就像刚出土的幼苗,须要父母本著爱心,以四个阶段的教育为养份来灌溉幼苗,深信绿树成荫、百花齐放、果实鲜美的大花园,将会自然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们草拟此文时,承蒙侯秋东教授、王财贵博士、林其贤教授、吴重德居士,提供宝贵的意见及指导,在此深致谢意。

 

扎根教育持续会  敬识

 

返回[佛教书籍网-般若文海]首页 | [繁体版]



 
佛教书籍网 Copy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