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居士
作者:佚名
陈铭枢居士      
陈铭枢居士
    陈铭枢居士(西元1889~1965年)

    陈铭殊自号真如;真如是佛学名词,这也是他学佛后的法名。生于广西省合浦县公馆六胡洞(今曲樟乡)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

    提到陈铭枢,知道他的人,多知他是叱吒风云的将军,是政治活动家。事实上,他也是一位佛教居士、佛学学者,不过由于他在军事、政治上的名气太大,学佛之名就不为人所知道了。

    真如在军事上是科班出身。他十五岁入广西陆军小学,十八岁入南京陆军中学。在陆中时,受到革命宣传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南京支部为会员。陆中毕业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他曾随宋教仁等去武昌。不久,投身于革命军,参加攻打南京的战役。幸亥革命成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稽勋局以他参加革命有功,保送他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肄业。

    真如在未入保定官校之前,居住南京,曾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从宜黄大师欧阳竟无学法相唯识之学。因此,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初当他从保定官校毕业后,并不回广东,却先到南京探视宜黄大师。时,大师挚友桂伯华在东京病重,真如奉师命到东京探视。抵东京伯华寓所,伯华以有远客至,精神为之一振,二人畅谈终宵。第二天,邻家失火,延及伯华寓,真如背伯华逃出,将他安置在旅舍,再回视其旧居,已成灰烬,伯华多年著述亦片纸无存。真如归告伯华,伯华不为动,强起换新衣,溘然而逝。真如千里探病,只赶上给伯华送终。

    真如返南京向乃师覆命,未几返回广东,在军中参加策画炸死袁世凯亲信──时任广东将军龙济光的活动。是年七月,付诸行动,龙济光伤一足,志士钟明光死之,真如被捕入狱。他后来越狱逃亡,到日本去学政治、经济。在日数年,回国后在桂军第二军林虎部任营长。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七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命陈炯明、许崇智等分路讨伐广西陆荣廷。九月,真如响应粤军,在阳山宣布独立,称第六军第一纵队司令。同年,任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涵洸一役,他击败桂军沈鸿英部。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元月,广州政府出师北伐,真如率部于赣州城南之王霸岭,与北洋军陈光远部苦战七昼夜,占领赣州。三月,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为陈炯明派人暗杀。六月,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先生脱险逃出,登上永丰舰。真如见事无可为,乃离职赴沪。直到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粤军第一师整理扩充,电召真如返粤,出任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真如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夏离开粤军,十三年(一九二四年)重回广东。中间这两年他到那里去了呢?原来他又到南京的支那内学院,从宜黄大师学佛去了。在这段时间,他与吕澄、王恩洋、熊十力、姚柏年等都同过学。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七月,真如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琛部的第十师师长,参加东江战役。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真如的第十师与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击败吴佩孚的主力于汀泗桥、贺胜桥,以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三月,武汉的亲共政府,革去真如的军长和司令职务,他离汉口到南京,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吴敬恒未到职,由他代理部务,仍兼十一军军长。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三月,他出任广东省南区绥靖主任。十一月,继李济琛出任广东省主席。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五月,宁粤分裂,他因未附和广州的非常会议,被迫卸去省主席职务。六月,中央任他为“剿赤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九月,奉派与蔡元培、张继赴粤磋商和平。十月,任宁粤上海和平会议南京五代表之一。十一月,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十二月,蒋中正主席辞去本兼各职,由真如任代理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翌年元月,孙科任行政院长,真如任副院长兼交通部长。未几,孙科去职,汪精卫继任,真如亦同时去职,弃政出国,旅居欧洲。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五月,他由法国经香港到福建,与李济琛、徐谦、蒋光鼎等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任政治委员会主席,为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褫革本兼各职。翌年元月,闽变失败,逃往香港。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再度出国到欧洲游历。翌年,返国,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外交协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如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陈真如的一生,有著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方面,他是统兵的高级将领,又是政治活动家──他任过广东省主席,代理过行政院长,组织过社会民主党;抗战胜利后,参加民主政团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佛学研究者,及有著作问世的佛教学者。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他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入欧阳竟无门下学佛,后来曾奉竟无之命到东京去探视病危的桂伯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十二年(一九二三年)间,他卸下军职,回到南京的支那内学院,随欧阳竟无学法相唯识之学。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他任广东省主席期间,时年八十九岁的虚云老和尚为云栖寺圣像募款,自云南抵香港,真如派员接老和尚到广东,皈依老和尚,参究禅法,陪侍老和尚游白云山能仁寺。他恳请老和尚驻锡曹溪南华,老和尚以云栖寺工程未了而婉谢。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熊十力著《新唯识论》问世。十力之《新论》,有“援佛入儒”之嫌,引起笔战。首先,刘定权著〈破新唯识论〉以破之,真如亦以长函致十力与之辩论。真如致十力书已散佚,惟在宜黄大师欧阳竟无的〈答陈真如书〉中可窥知一、二:

    前数日,冶公寄到弟(指陈真如)覆十力书数纸,以为不过寻常辩论之文,托无寄阅邀共欣赏已耳,非商量大事求真知灼见以图归根结蒂者,故未置答。今得亲函,有惶恐求责使知实践不滥议论之辞,并希得覆。是则非寻常辩论之作,而唯一大事之举,又安得不答?

    直心是道场,不直则道不见。弟(指陈真如)覆十力书时,试验其时是何心境?若有一毫求胜之心,岂唯应师友呵斥;若真是商量大事驳斥背教之谈,则被驳斥者应如何感激涕零,恩同罔极?而翻事呵斥而塞人口,是何异周厉王杀人以弭谤?告子不动心,冥然罔觉,悍然不顾己耶?明辨以笃行,但有道理,虽佛亦许质难纠绳,讲学而斥责辩论之人,吾未之前闻也;既已辩论而复求师友呵斥,吾亦未之前闻也。

    这封〈答陈真如书〉洋洋数千言,为真如解释“无余涅槃”之义,以驳斥熊十力谓佛家“只是欲逆遏生化以实现其出世的理想”之说。

    宜黄大师还有一封〈再答陈真如书〉,可看出他们师弟间的情谊,及真如尊师重道的情操:

    得本月二十一日覆书,谓于我(欧阳竟无)所答书,循环奉诵继以日夜,开示蒙昧,受恩无涯。曩学内院粗知瑜伽,近读般若乃知无上法味层出不穷,师所告诫完全接受,惟十力我见极深,乃至与诸佛争胜,师以至义对十力说均非对症,此书永远宝存,不复转示十力云云。从善之勇,服膺之挚,心境之光明,谁与吾子?此何如事,为己为人,不应如吾真如哉!今人谈义,既非为己立足于身心性命之场,亦非为人取譬于欲立欲达之地,初无树志凌宵,继乃名利恭敬,而又益之以几卷古书,几条道理,乌得不我见如山,奚能倏尔萌角?三十六种外道一与佛谈即尽弃所学,无论矣!老名士董罗石,一见阳明尽弃诗瓢积缣表挚,岂复见于今日哉?十力究竟不算豪杰,杂毒已攻心矣!我亦奈之何哉?

    一九五三年,真如与吕澄、赵朴初、周叔迦诸居士发起组织“中国佛教协会”,任常务理事。又发起组织“现代佛学社”,任社长。在这段时间,他撰述了不少有关禅学的著作,主要者为《我的禅观》。此外,他尚著有《佛学的新义》、《我的佛法观》等书。

    他于一九六五年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