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名典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
作者:萨千·贡噶·宁波 等开示
原序 文殊师利授予萨千·贡噶·宁波“远离四种执著”原文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精要开示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开示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详释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进入奥义之钥)详释 “远离四种执著”历代上师祈祷文
回向 第一章我们曾须知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 第二章欲知未来,请看你当下的行为 第三章菩萨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
第四章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第五章佛陀洞悉自我并非真实存在    
原序
    原序

    释迦如来的言教被记录于“三藏”经典中,内容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

    而其中八万四千法门之主要目的:是在摧毁贪、嗔、痴三毒造成的痛苦;盖众生

    即是被此三毒束缚于苦难的世间。

    这些教法往往是佛陀对某一个人或一群人因他们的特殊需要而说的,所以,

    从外表看来,这些教法显得不太系统化。为解决问题使教法更具系统,世尊灭后

    产生了两个传统的圣师,其中一系是以研究并了解各种经典,然后造论诠释之,

    以使道上的行者易于依循次第达于解脱,此一传统的圣者有龙树、无着、世亲、

    月称、寂天、觉音等;第二个系统是基于大成就者之证悟的口授传承。由对真理

    的证悟或某种了解,证悟者将入道及得果的方法,教给一个或数个弟子。譬如:

    唯鲁巴、那诺巴、阿底峡以及中国禅宗的祖师们皆属此类的大师。

    在西藏的四个传承中,也有许多大师对此一系统做了很大的贡献。其中之一

    的是萨迦派的始祖,萨千·贡噶·宁波,他十二岁的时候,经由对文殊菩萨的直

    接了悟,得到了“远离四种执著”的教法,使他对觉悟之道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

    此教法的原文只是一四句偈,然而其意义则包含了整个成佛之道。

    本书包括此教法的四种注释和一篇对传下此教法历代传承祖师的祈祷文,全

    部已由藏文译成英文。第一篇是以偈颂形式写成的,作者是萨迦五祖-杰森·达

    巴·嘉晨,他是萨千·贡噶·宁波的第三子,第二篇是西藏的大圣学者即萨迦六

    祖萨迦班智达所作的简释,再下一篇是由萨迦哦巴传承初祖诺千贡噶桑波作的解

    释,最后一篇是由东西藏最有名的萨迦学者哥兰巴·苏南·桑吉所作,显出其精

    细确实的写作风格。这篇注释是由格西喜勒·嘉晨·阿米帕英译的,他是位博学

    的萨迦派比丘,目前居住在瑞士的李康,非常感谢他允许将此译文加入本书中。

    这虽是一本小书,然而仍是由许多人的努力和参与完成的,特别感谢裘第太

    太的美丽插图,以及玛塔葬、塞璐司斯提司和塔西确吉的校对整理。

    在此我愿将本书献给从释迦牟尼佛直到现今的精神导师们,感谢他们大慈大

    悲地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和觉悟。经由了解和证悟传给我们的教法,愿我们也能执

    起光明的法灯,引导他人一齐走向此一究竟之大道。

    拿旺·桑坦·确培

    新加坡萨迦坦培寺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二日
    序

    吉祥萨迦巴素以代表文殊师利菩萨之传承而著称,而当代萨迦天津法王更被

    认为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其所学所修无不圆满;藏人盛传法王证量极高,其

    《道果》教授加持力之大等同毗瓦巴亲传。

    本书以问答方式,由萨迦天津法王将大乘、小乘、金刚乘之精髓做清晰、简

    要与次第性的陈述;文词浅白却字字珠玑,无一言不与正法相应。广大、繁复、

    深奥的佛教体系在法王的智慧箴言中,得以呈现出亲切易懂的风貌。是一部极适

    合初机者阅读,老姑温故,堪受反复玩味的概论性专书。

    由于原英文访稿上并无注解,译者特自行收罗多种佛学资料,将西藏佛教专

    有名词另加注解于每一章节之后;并在五个章节的问答之后,列出全书的纲要,

    使大家对全书架构有更为清晰的概念,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此外本书并收录《三现分》一书片段。《三现分》及《三续》乃萨迦《道果》

    之精要所在,其中《三现分》一书虽以由最尊贵的堪布阿贝仁波切授权笔者译成

    中文,然因诸多俗务缠身,至今未能圆满所托,甚感汗颜。谨以早先译成之片段,

    在此先献给读者,令得一窥萨迦教义精富高深;并以此抛砖引玉,期待往后有更

    多萨迦派中文著作问世,令众生蒙法译,获究竟乐。
文殊师利授予萨千·贡噶·宁波“远离四种执著”原文
    文殊师利授予萨千·贡噶·宁波“远离四种执著”原文

    若执著此生

    即非修行者

    若执著轮回

    即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

    即失菩提心

    若执著生起

    正见即丧失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精要开示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精要开示

    杰木·达巴·嘉晨

    愿我衷心皈依的慈悲上师们和本尊们赐予加持!

    对于成就佛法的方式而言,不依宗教而行是不必要的,我请求你们聆听此

    “远离四种执著”之开示!

    (以上是作者对解释此教法所做的祈请。)

    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

    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

    第一,欲对此生无执着,先要放下一般非修行人为求此生利益而行善,而闻、

    而思、而修的态度。

    首先说善业,

    是生上界本,

    是得解脱梯,

    是离痛苦药。

    虽然欲得解脱,舍行善别无他途,然而执着此生的善业却是成就世间八法

    (得、失、毁、誉、称、讥、苦、乐)——嫉妒正直和矫饰伪善之根本,亦是往

    生下界之种子。抛弃这种错误的善行!

    修学离思者,

    拥有知识(是照亮无明之灯)财。

    能引众向道,

    是法身种子。

    虽然欲得解脱,舍闻、思别无他途,然而执着此生的闻思却是成就对不具闻、

    思者的傲慢,对具闻、思者的嫉妒和广集徒众、财富的资粮,亦是往生下界的根

    本。抛弃这种世闻领八法的闻、思!

    实行禅修者,

    拥有离苦法,

    具解脱道根,

    及成佛种子。

    虽然欲得解脱,舍禅修别无他途,然而为此生而修行的禅修者,纵使隐居也

    忙碌,盲目地念诵经文,讥笑闻、思者,嫉妒其他禅修者,自修之时亦散乱,抛

    弃世间八法的禅修。

    “上面的开示与俱舍论所说相应,论中说‘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已得闻、思

    后,行者应全力彻底地投入修行。’由此直接指出了究竟目标的和相对目标的差

    别,间接也显示了修行的态度思维十八种必备条件的难得,以及生命的无常。”

    若欲求得涅盘果,

    必先放下三界执;

    欲得放下三界执,

    谨记世间之过患!

    首先思维“苦苦”。“苦苦”是下三道之苦:

    细心思维此苦,

    令人心惊肉颤,

    如果堕入其中,

    确实无法忍受

    不具“放下”之德者,

    就是三涂修行人,

    不论居住于何处,

    皆是可怜可悯人。

    其次思维“坏苦”

    无人往生下界时,

    帝释转为凡人时,

    日月终有黑暗时,

    帝王生为奴仆时,

    虽然这些都是基于对佛陀言教的信心,一般人无法见到,那么以您个人之见,

    人的变化如何?富人变穷,强者变弱,骨肉分离、师友离散,最后只剩下独自一

    人等种种变化,都超越一般人的想象。

    再思维一切事物的条件——性质之苦(“行苦”):

    “行”永无终止!]

    不论多或少,

    不论贫和富,

    苦皆藏于中。

    整个人生耗于“准备”中,

    每个人皆死于“准备”时

    直到死时“准备”犹未尽

    何不早为来世做“准备”!

    执着于痛苦世间的众生是可怜悯的!

    至此,直接道出了世间的过患,间接指出了应遵循因果律来决定何事应为,

    何事不应为。

    执着尽时得涅盘,

    涅盘获已得安乐,

    “远离四种执着”者,

    即此经验之歌也!

    徒自解脱无义利,

    三界众生皆父母,

    置父母于苦难中,

    惟求自安不足取。

    三界众苦熟于我(“成熟于我”的意思),

    我之功德施予众,

    愿此协德加持力

    普令一切皆成佛。

    (至此,间接指出了慈悲心禅修法,它是产生提心的因,同时直接显示了菩

    提心的果——自他交换。)

    只要还执着于事物的性质,不论处于何种境地,皆不得解脱,进一步说:

    执有不能得解脱,

    执无不能得天界。

    执于两迷皆无明,

    喜悦安住无二中。

    (至此,远离了断常二见将主客、有无等到溶合于一,心安住于不二境界。)

    一切现象乃心之领域,

    莫于四大找寻造物者,

    巧合、上帝亦非造物主,

    喜悦安住心之本性中。

    (上面说的是唯识派的道次第,下面解说大乘中观派的不共道。)

    现象本性如幻化,

    由相依赖而生起,

    不知如何来描述,

    安住不可思议中。

    (至此,间接指出修止,直接指示了观慧的修法:有系统地将外在客体境界

    皆视为心造,心是幻化的,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而此无本质之幻化是相互依赖

    而起的,不可名状,行者应将心和其空性相溶合,于究竟中没任何意识的边执。)

    愿以解说此,

    “远离四种执着”之功德。

    普令七道众,

    皆共成佛道。

    (作者回向功德于究竟佛果)

    这篇“远离四种执着”注释是由瑜伽行者达巴·嘉晨著于吉祥萨迦寺。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开示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开示

    敬礼上师足

    一般说来,一个已得人身并具备了各种条件,又遇到珍贵的佛法,且具有真

    实信心的人,应该正确地实修神圣的佛法,并应修“远离四种执着”法,如果您

    问这个教法是什么?答案是:不执着此生;不执着三界;不执着自己个人的目的;

    不执着实质性和性质性。

    若加以解释,是这样的:执于此生是不值得的,因为人生如水泡,死期不可

    知。三界世间如毒果,纵然目前食之味美,却伴著未来的灾祸。任何执着它们的

    人必会迷惑。若人执着于自己的目的,则有如珍爱敌人之子,虽然目前甚令人喜

    悦,终必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若人执于自己的目的,虽能得暂的快乐,最后

    必会堕入恶道。若人执着于实质性(即具有功能者,如瓶子或柱子等)和性质性

    (即“此为实有”、“它是空的”、“它是远离边瓶执的”等等),则如在海市

    蜃楼中捉水一般,虽然目前看似有水,却不能喝而解渴,这个世间虽然存在于迷

    惑者的心中(虽然对于迷惑的心而言,这个世间好象是存在著)。然而透过智慧

    的观察,却无法找到任何本质存在。因此,即已了解不要将心住于过去和未来,

    亦莫将心识住于现在,当知一切法皆远离所有心造的边执。

    故不执着于此生,则不堕于恶道,不执着三界,则不生于世间,不执着于自

    己的目的,则不生为声闻或缘觉,不执着实质性和性质性,则能急速成就圆满究

    竟觉。

    (上面就是“远离四种执著”的无误开示,由萨迦班智达依大吉祥萨迦巴

    (贡噶·宁波)的原意而造。)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详释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详释

    诺千·贡噶·桑波

    敬礼上师和文殊师利

    为了一切众生,必须成佛。欲达此目的,则必须听闻深奥神圣的教法并思维

    修习之。完全具备了听法的正确态度以后(譬如已经发起高贵的菩提心),您就

    应去请法,并认真听闻。

    在这儿要讨论的教法是“远离四种执着”,它是三世一切如来唯一之道,亦

    是一切经典(诸佛深奥的言教)之精义。为修行此法,先说明此法承之历史,以

    启发信心,认识根源。

    一、教法之历史

    当瑜伽士之主伟大的萨迦巴!萨千·贡噶·宁波十二岁时,他依慈悲的巴里

    ·维札瓦为师。一次当听法时,巴里译师说:“你是一位大修行者的独子,一定

    要好好修行,你需要智慧,可修神圣的文殊师利法。”于是便传授了文殊师利灌

    顶和口授给他。

    由上师的陪伴,萨千在老寺开始闭关专修,起初有些障碍生起,他以禅修,

    念诵和BlueAcala的水护法将之克服。经过六个月的修行,一天,萨千真的清楚

    地看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端坐在宝座上,手结说法印,旁边有两位菩萨侍者,此时

    文殊师利说:

    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

    执著已目的,即失菩提心,

    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

    他说了这四句偈。

    后来,萨千细思此四句偈的意义,发现佛陀所说经典的所有教法都浓缩于此

    了。了解了这是个深奥的教法后,他开始依之修行,最后得到了知一切法的智慧。

    后来,萨千将此教传给他的儿子——苏南·则莫大师,再经杰森·仁波切·

    达波嘉晨、确杰·萨迦·班智达、卓贡·确嘉·发思巴桑·空确·帕、塔·布巴、

    确杰·苏南·嘉晨·帕·桑波、喇嘛巴登·侧亭、确杰、耶希·嘉晨·帕·桑波

    传至贡噶·桑波上师(本文作者),再经不间断之传承传至当今我们的上师萨迦

    ·天钦·纳汪·贡噶。

    二、实际教法

    包括前行,根本教法和结论三部份:A前行

    (一)皈依

    前行包括皈依和发菩提心两部份,皈依在大乘和小乘中有四种不同,第一皈

    依的对象:我们皈依崇高的佛陀、觉悟者他的德行不可思议,没有任何过失,于

    一切众生中为无比。其次皈依珍贵的教法,是所有存于佛陀和不退菩萨心中的教

    法与证悟;其次皈依珍贵的僧团,是不退转的菩萨们依正确的行为和见解而行持

    的团体。第二、皈依的时间:乃从现在直至觉悟成佛。第三、皈依者:不只是自

    己,而是由自己的父母带领著,与数如虚空般的一切众生一齐皈依。第四、皈依

    的目的: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而求究竟觉悟。将上面的意义谨记于心,

    然后以不散乱的心,念诵下面的皈依文。

    我与如虚空般广大皆曾为我父母的众生们,从今时直到成佛,皈依珍贵的佛

    宝,他是上师;皈依神圣的法宝,包含所有的教法和证悟;皈依神圣的僧宝,他

    们是无上士之子。尽量多念,结束时再念下文:

    愿珍贵的三宝加持我心向佛法,加持我行于法道;加持我驱散上的错误;

    加持我了达一切幻象即本觉智;加持我于刹那间亦不生世俗想;加持我急速

    成就佛道。

    (二)发菩提心

    其次是发菩提心,应念下文:

    珍贵佛法僧三宝,直至菩提我皈依,

    经由布施等行持,为利有情愿成佛,

    为利有情敌;我必须成佛,

    为达此目标,清净三业精进行!

    B根本教法:

    根本教法包括四项:

    一、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先将身体以金刚坐姿或任何舒适的姿势坐好,念皈依文和发菩提心文。

    此句意为你不应执着此生,盖纵使你执于海市辱楼,它也不能解决饥渴,执

    着此生亦然。如果你执于此生,所行的善业及闻、思、修等,只能导致今生的荣

    华富贵,不是正确实在的法行,因此世亲在他的俱舍论中说:

    “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已得闻思后,行者应全力彻底投入修行。”

    所以在有了清净的道德基础后,应该建立起稳固的闻、思、修三慧,首先听

    闻佛法,其次思维它的意义,并清除疑惑,再依此教义认真修行。

    为激发向道之心,先要思维,欲正确地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十八种条件多

    么难得,为激发修道的精进心,则要思维死和无常。

    1.必要条件之难得

    首先是十八种必要条件,寂天大师在其入菩提行论中说:“这十八种必要条

    件是极为难得的。既已得到,一定要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如果不能利益众生,

    未来将难再获此机会矣!”

    如他所说,此一具备所有条件可供修学佛法的人身实不易得。既已得到,一

    定要彻底地修行,我们应一再思维这个道理。

    详言之,可由四种观点来分析。第一,由因上观其难得。第二,由数目上观

    难得。第三,由譬喻观其难得。第四,由性质上观其难得。

    第一,欲得此条件具足的人身,必须修得善业,弃舍不善业,然而三界中的

    众生,行善者少,造恶者众,应如是从“因”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二,由譬喻来看,世间的众生数目:地狱多如大地尘数,恶鬼多如暴风中

    的雪片,畜生多如啤酒中发酵的谷子,和此相比,得圆满人身者极为稀少,应该

    如是由数目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三,在入菩提行论中说:“所以佛说得人身之难,比乌龟要伸颈入于一个

    在大海中任意漂流之轭木孔中还难得多。”

    一只盲龟居于大海,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此时在大海上漂荡着一只金色的

    轭木,其上仅有一孔,正如那只海龟几乎不可能将颈子伸进其孔中一般,一个众

    生要在无量种生物中生得人身较之尤难。应该如是由比喻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四,离远八种无暇之地,如生为愚痴者或野蛮人等。至于十种圆满的获得,

    亦极稀有,应该这样由性质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下面将此十八种必要条件分述于后,有八种是需要避免的,谓之八暇,即生

    为(1)地狱众生(2)饿鬼(3)畜生(4)愚痴之人。另有十种条件是必须具备

    的,称为十圆满,其中五种须由自己拥有,另五种则来自他人。五种自圆满为:

    (1)生为人(2)生于中国(有出家或在家修行的男女众之地)(3)六根健全

    (4)未犯五无间罪(或叫他人犯或随喜他人犯)(5)对佛法有真实信心。五种

    他圆满为(1)有佛出世(2)佛说法(3)佛的教法保存著(4)有依法修行者

    (5)有慈心的施主供养。

    2.死与无常

    其次应思维死和无常,苏罗大师曾他的解除痛苦一书中说:“死亡横于每一

    个已出生的众生前。”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的结果必定是死,所以你一定要思维因为你必定会死,应

    迅速修行。

    进一步,可分三方面来说:第一,思维死之必然;第二,思维死期之不可知;

    第三,思维死时唯有佛法能有益于你。

    第一,因为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其性质皆属无常,最后必将毁灭。

    方广大庄严经中说:“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舞生命如空中闪电,

    迅速逝去如飞瀑。”

    苏罗大师说:“即使佛陀的金刚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无常的,

    何况我们的身体有如水泡。必定无常。|

    所以究竟觉悟已达不朽之地的佛陀,仍然示现入般涅盘,而如你我之辈的常

    人是必死无疑的,你一定要仔细思维。

    苏罗大师又说:“虽然一个大贤者有五通,并能无碍地在天空飞行,他却无

    法找到一个永生不死的地方。”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三界世间中,不论你到那里,绝对找不到一个不死之处,

    所以你必须缌思维自己必死一事。若观察世间有许多造成死亡的因缘,却只有很

    少维生的因缘,亦知你必定会死,龙树大师在他的宝行王正论中说:“世间致死

    的因缘多,而维生的因缘少,且生因亦可能成为死因,所以一定要努力修行。”

    据他所说,生存之因缘,如你喜欢的居所、食物、财富等,也可能变成致死

    之因缘。所以你必须缌思维死亡之必然性。

    第二,思维死期之不可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死期确是不定,有些人死于胎

    中,有些死于生时,有些死于老时,有些死于中年,有些死于青年时,所以你必

    须思维死期之不定。

    第三,思维死时,惟有佛法能有益于你,不论你是位雄辩家,或是有钱有势

    有许多仆从的人或是一位勇士等等,都不能改变死亡,且必须死去。死亡时,除

    佛法外都帮不上忙,因此,只要活一日就应修一日,死时才不会后悔抱憾。届时,

    你会感到欢喜,因为你有信心必会生于善处,所以你一定要修学神圣的佛法,又

    因死期不可知,你必须细心思维立刻起修的必要性。

    二、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

    这是说如果你执着于包括三界的世间,纵使修学佛法,也不能引你走向觉道。

    所以一定要不执着于世间。为了解这个道理,在此要解释世间的过患,你会见到

    一切世间的性质皆是苦的,将愿舍弃世间,并衷心生起寻求解脱之意愿。为了解

    并生起出离心,下面除说明世间的过患外,还要解释众生为什么在世间轮回的业

    果律,以了解依据因果律,何事应为,何事不应为。

    (一)世间之过患:

    经云:“欲界充满过患,色界、无色界亦然。唯独涅盘无有过失。”

    意义为不论你生于三界何处,皆充满过患。

    四念处经云:“地狱众生火烧苦;饿鬼饥渴苦;畜生相互食啖苦;人间短命

    苦;天人无耻苦,世上连针尖大小的快乐都没有的。”意为不论你生于三界六道

    何处,皆具有苦之性质,因此不论你参与世间什么角色,只是参与苦罢了,你必

    须细心思维修学佛法的必要,它将引你走向觉道。进一步说,有苦苦、坏苦和行

    苦。

    1、苦苦

    苦苦包括地狱苦、饿鬼苦和畜生苦。

    (1)地狱苦:

    地狱有三种:寒地狱、热地狱、近地狱和短命地狱。

    寒地狱又有八种,第一是疱地狱:众生生于雪山间,即于日光亦无屋舍,其

    间充满冰块,一阵不可置信的冷风吹来,周身起疱,其寿命之长短在阿毗达摩俱

    舍论中说:“疱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容器装有一千六百公斤的芥子,每百年取出

    一粒,当芥子取尽时。即地狱寿命尽时。其他寒地狱的寿命是其容器数目的二十

    倍,以几何级数增加。”

    第二个地狱称为“裂疱地狱”,因为比前一个地狱更冷,身上的疱已破裂,

    水、脓和血等疱内流出。

    第三个地狱更冷,称为“剥剥地狱”,因为地狱众生冷得发出剥剥的哭声。

    第四地狱较第三更冷,称为“咴地狱”,因为更冷的关系,众生已无法发声,

    只有吐气“咴咴声”故名。

    第五狱更冷得多,众生已经无力发出任何声音,身体已完全冻僵,故称“牙

    关咬紧地狱”。

    第六狱较第五狱更冷,并有一股强烈的冷风吹来,众生的皮肤变成蓝色并裂

    成八瓣,故名为“裂如乌巴拉花地狱”。

    第七狱更冷,由于冷风吹袭,皮肤裂成更多瓣,且身体转成红色,故名为

    “裂如莲花地狱”。

    第八狱更冷得多,周身内外皆冻硬如石,身体裂成十六块,内脏、大小肠也

    碎成多片,故名为“裂如大莲花地狱”。你应将这些痛苦谨记于心,并反复地细

    心思维。

    热地狱亦有八种。第一种称为“复苏地狱”,由于业力,你生在一处由燃烧

    着的铁所构成的地方,你的身体很年轻,具有很强的自我执着,不论随手拿起什

    么东西,皆自然变成武器,所见的任何人,也都视为敌人,于是互相刺杀起来,

    终于身体被切成多块,且失去知觉。此时天际传来“复苏”之声,并有一阵冷风

    吹到身上,你的身体又复活了,外表仍和以前相似,一样年轻。

    第二地狱称为“黑绳地狱”,在此狱卒以黑绳在你身上划线,或八线或十六

    线等,然后此线,全心全意用斧或锯将你节节肢解,令你受苦元量。

    第三狱名为“压地狱”,在此你的身体很年轻,处于诸山之间,其山形如山

    羊或绵羊头,然后诸山挤压于你身,爱于量苦。

    第四狱称为“哭号地狱”,在一片燃烧关的铁地上,你被狱卒追逐着,见到

    一间白色的屋子,于是你冲入其中,以为自己可以逃脱了,此时屋门自动关闭,

    变成一间火燃的铁屋,你无法逃出,火自动地猛燃着,你因受剧苦而大声号哭。

    第五狱称为“大号哭地狱”,此狱与上一狱类似,只是屋子有两间。

    第六狱称为“热地狱”,在此狱卒将你抓住,以一支火燃的单尖矛枪从你的

    肛门刺入直到头项穿出,受无量剧苦。

    第七狱名为“大热地狱”,狱卒以一三尖矛枪从你肛门刺入直到头顶,另外

    左右两尖则由你的左右肩穿出受苦无量。

    第八狱称为“无间地狱”(梵文称为阿鼻地狱),天此铁火洞燃的狱中,你

    无法分辨火与被火烧的众生,唯一你能发觉那儿有众生的征象是听到他的号哭声。

    这些地狱的寿量,在阿毗达摩俱舍论中说:“人间五年相当于欲界六天中中

    最低一层天的一日,如此该天人的寿量为五百年,以上诸天层层倍增。据此第一

    层热地狱(复苏地狱)的一日相当于其次五天的寿量,其次五个地狱的寿量,则

    如此相对于其次五天的寿量。”其意思是人间五十年相当于欲界第一天,即四天

    王天的一日,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四天王天的天人要活这样的五

    百年,那么复苏地狱中的一日就相当于此(即四天王天天人之寿量),以此方式

    计算复苏地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五百年。相似地,人间一百年相当于欲界第二

    天,即三十三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一千年,此一千年则相当于黑绳地

    狱中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一千年。人间两百年相当于欲界第

    三天即夜摩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两千年,此两千年则相当于压地狱中

    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两千年。人间四百年相当于兜率天的一

    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四千年,此四千年即相当天哭号地狱的一日,按此计算

    哭号地狱的众生寿量为其狱的四千年。人间八百年相当于化乐天的一日,此天的

    寿量为他们的八千年,而这八千年即相当于大哭号地狱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

    的众生要活该地狱的八千年。人间一千六百年相当于他化自在天的一日,此天的

    寿量为他们的一万六千年,这一万六千年相当天热地狱的一日,按此计算,热地

    狱的众生寿量为其一万六千年。大热地狱众生的寿量为半年中劫。无间地狱众生

    寿量为一中劫。

    此外,又有四种近边和短命地狱,第一个名为“火沟地狱”,它位于其地狱

    的周边,任何进入此火坑者,肢体皆被烧伤。当你将右足举起时,烧伤自然痊愈,

    而右足却再被烧伤,所有的内脏、肠胃亦皆烧着,烟从五官冒出(如眼、鼻、口

    等等)。

    第二个称为腐尸泥地狱,该地尽是不净之物,你以倒栽葱的姿势掉入其中,

    于是秽物充满五官(如口、鼻等)。此外,秽泥中有眼多铁嘴虫,它们在你的肢

    体上钻切深入骨中,受苦无量。

    第三个名为“刀途地狱”,此地狱有许多部分,第一个先要通过腐尸泥地狱,

    然后来到一处该地充满极锋利的尖刀,行于其上你的骨肉皆被切成碎片,第二个

    亦先通过腐尸泥狱,然后你来到一箭树林,所有的树枝皆由武器做成“譬如:剑”

    等,为了躲避由自己业力造成的酷热,你进入林中,此时一阵风吹起,所有树上

    的刀叶皆落到你身上,身体被节节肢解,受若无量。其次,你来到“多面山”,

    很想登上顶,然而沿途尽是八寸和十六寸的上尖铁椿,你浑身皆被割伤,到达山

    顶后,又遇到铁嘴的鸢鸟,它们啄你的眼、口,甚至吃你的骨髓,于是你想赶快

    下山,乃再行于上尖的铁椿上,在山脚又遇到铁狗和豺狼,它们扑上来吃你的肢

    节,并将你撕成碎片,受苦无量。此外,在有些近边地狱和短命地狱中,你的身

    体和舌头被拉出,以长钉钉在火烧的铁板上,狱卒犁于上耕上。

    第四个名为“灰河地狱”,通过了遍地的尖椿后,你进入此热灰河中,通身

    被烧毁,你想逃离却不可能。因为有狱卒在看守着,如此受苦无量。由思维这些

    地狱的极苦,并欲设法脱离,你应思维修学神圣佛法的重要,应反复地一再细心

    思维。

    (2)饿鬼之苦:

    饿鬼之苦可分为三方面,外在的、内在的和饮食的。

    首先,外在的,由于不善业之力(如贪婪等),你生入饿鬼道中,虽然经常

    感到饥渴异常,但却连饮食都见不到,有时看到远处有一座饭山或一条大河,乃

    立刻启程前往,由于路程遥远,旅途艰难,受尽了身心折磨,好不容易到达了,

    却发现饭山原只是一块白色的岩石或一堆白土,河也只是海市蜃楼或一条蓝色的

    石板而已,由于饥渴不得满足乃受苦无量。

    第二种是内在的,除了上述外在的痛苦外;有时纵使真的找到了一些饭食,

    却因为口小如针孔,吃不进去,努力想塞进去,嘴被撕裂,血亦滴下,非常痛苦;

    有时即使食物塞进嘴里,却无法下咽,因为咽喉细如马尾毛,而且表面粗糙,于

    是咽喉撕裂;有时纵使少许食物真被吃进胃里,但却无法驱除饥渴,因为胃大如

    山,因而更感痛苦,因为此时较以前更觉饥渴了。

    第三种是饮食的,当你正徘徊于四方寻找食物时,你却遇到其他监督的饿鬼,

    他们追捕你打击你,由于恐惧受苦无量,有时得到一点食物,却害怕被别的饿鬼

    抢去,即使未被抢,自食时也曾造成前述的无法下咽等苦,有时即使咽下,由于

    过去业力之故,在胃里却化成火焰,脏腑和全身都被烧伤,火焰从五官冒出(如

    口中)受苦无量。虽然痛苦是如引剧烈,却无法避免,必须一再地受这种剧苦,

    直到业尽为止。

    为避免堕入此道,你必须细心思维,应修学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觉道的纯净

    佛法。

    (3)畜生之苦:

    思维畜生的苦,可将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于海洋中大量的生物,在外

    海有许多生物,如鱼等成群成丛而生,他们相互挤压,有如啤酒桶中发酵的谷子。

    被海流和海流冲徒着,居无定所,他们为不知走向何处、将会遇到那些不友善的

    生物而焦急,大的吃小的,有时小的成群攻击大的,如海蜗虫成群攻击鱼,此外,

    有些生物于陆块间的黑暗中,连自己的身体都看不见。彼此规程在一起挤压着,

    因此根本无法行动寻找食物,而受饥渴之苦;第二类是散居的畜生,有经是由人

    畜养的,或拉车或犁田或被挤奶或做许多苦工,还要被铁链捆绑、被钩棒击打,

    乃至最后被宰杀吃肉。有些则被卖掉,或逐入荒野。另一些则因人类欲取其皮、

    毛、骨、珍珠等而被围捕,有时被猎犬追得无路可走,由山崖跳下,纵使身受重

    伤,仍须继续逃亡,最后终难被捕杀的命运。畜生普通性的苦是愚痴。经思维畜

    生普遍及其个别的苦恼,细心反省修学纯净佛法的重要。

    2.坏苦:

    由于过去的业力,你可能生为天人,妙衣、美食和其他无量享受(如美丽的

    天女等),皆能如意。然而当天人临死之五衰相现时,其内心的痛苦甚至超过地

    狱之苦,死后,一个如帝释天的天王可能转生于某家做仆人。身为日月天之子,

    其身可照耀四大部洲,而死后可能必须转生于陆块间的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

    苦不堪言。有些则由统治世界的大帝而沦为仆人的奴仆;就在人道中,你也可能

    由一个强人变为弱者,或由富人变穷人。有时一整族的人种可能绝灭。你会恐惧

    遇到可恨的敌人(怨恨会苦)以及和相爱的亲友分离(爱别离苦),不能得到想

    要获得的,以及达成自己的愿望(求不得苦),为人的痛苦不可思议;阿修罗则

    终日争吵,以武器打斗,肢体皆被切碎。具嗔恨心性的阿修罗,其心中的痛苦极

    大不可思议,因嫉妒天人生活之富裕美好的条件性质之苦):

    3.行苦(一切事物的条件性质之苦):

    人们努力从事活动和工作真是永无休止啊!而这些活动大都无目标浪费时间

    和精神,你毫无意义的将宝贵的生命消耗于种种的工作准备中,想:“我必须参

    加这个活动,必须做那个工作。”等等,当死亡来临时,由于已毫无目标地将生

    命浪掷于无意义的工作上,你会因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而受极大痛苦,富有惧怕

    财物被偷或被抢夺之苦,穷人则为三餐温饱而疾于奔命。总之,无论生为三界这

    引起苦痛,你必须细心修学法纯净佛法的重要。

    (二)因果律:

    众生这所以生在这痛苦世间的缘故,乃因放纵于恶行——苦之因。欲去其苦,

    必先舍其因,简言之,你必须思维抛弃一切成为世间因的恶行,并力事善行,即

    使小善亦不放过,以下分三方面来细说:恶行、功德行行无记行。

    1.恶行:

    说到恶行,应了解其性质、果报以及如何舍弃它们。

    恶行的性质有十种。

    第一是杀:经由三毒(贪、嗔、痴)的任何一种而生起杀心,然后有意地杀

    害任何众生(从蚂蚁、小虫至人或胎儿皆必之),则已犯杀。

    第二是盗:未经给予,偷取他的东西,乃至是一粒米谷,则已犯盗。

    第三是邪淫,若与非婚姻的伴侣,或执佛法之旗者(如僧尼)或当天受八戒

    者,或受父母保护者,或即使是自己的妻子而于非时行淫(如白日),则已犯邪

    淫,以上三种属身业。

    第四是妄语: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欲望),为达欺骗的目的,你向他人说

    谎,而且对方能听到并能了解你的话,则已犯妄语。

    第五是两舌:为达离间他人的目的,用言语挑拨其间的情感,则已犯两舌。

    第六是恶口: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嗔恨),以强烈的言语(不论是否为事

    实),打击他人的心,则已犯恶口。

    第七是绮语:若闲谈许多懒散无意义的言语,造成身心的不稳定,形成自他

    修善的障碍,则已犯绮语。此四种属语业。

    第八是贪:起于贪的动机,想要获得他人的财势发达等等,则已犯贪。

    第九是嗔:基于嗔恨心,生起希望他人受害或受苦的心,此则犯嗔。

    第十是不正见:由于痴心,认为无业果律、无四圣谛、无三宝等等,或不相

    信经典中所教的,如“善业得乐报,恶业行苦报”,此则为不正见,以上三者为

    意业。

    其次,应思维这些恶业在今生和来世的果报,此十恶于今生会分别造成下面

    的果报:短命、贫穷、与配偶不合、受人批评与攻击、与朋友发生冲突、听到不

    悦的消息、言语不被他人采信、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遭遇极大的恐惧,具邪知

    见,至于恶业所造成的来世果报,则决定于造业的多少。因此,少量的恶业生畜

    生道;中量的恶业生饿鬼道;大量的恶业生地狱道。

    最后应思维如何抛弃这些恶业;因为基于三毒而造业的结果,就是堕入三恶

    道,难道我们不应该下大决心,宁死亦永不再造身、口、意三种恶业吗?

    2.功德行:

    谈到功德,就了解其性质、果报和如何完成它们。

    首先,已如上述将十恶业抛弃后,你应以远离贪、嗔、痴的心,尽可能完成

    功德行。

    其次,相对此十功德行于此生,会得到如下的果报:长寿、富有、与配偶和

    谐、得到美誉、与朋友关系亲善、六根健全、得他人信任、己愿满足、免于恐惧、

    具清净正见。十功德行于未来世最后的果报,则决定于所做的声闻、辟支佛和究

    竟佛的果报。

    最后,应思维如何完成这些功德,经实行此十种功德行,便能获得三乘觉悟

    的果报。纵使是声闻已解脱了三恶道和轮回的恐惧,那么为何不努力修行功德呢!

    3.无记行:

    无记行是指一此既非由善亦非由恶的动机所引发的行为,譬如:吃饭、做手

    工艺等。其果报亦属中性。既不能带来快乐也不带来痛苦,只是能令未来有再喜

    好做此类行为的趋势,如手工艺等。

    应将此类行为转成功德行,经由动机的力量,你可将无记行变成功德行,譬

    如:吃饭时可以观想是在喂肚里的虫,或想自己是藉食物来强壮身体,以闻、思、

    修学佛法。此外,也可将行坐等转成功德,譬如:行走时,可想自己是走去见上

    师或去闻法,行走时,亦观想自己的右侧有佛菩萨像,将自己的右侧(好的一侧)

    经常向着佛龛,观想自己在绕佛。

    三、执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

    这是说:当你见到世间充满了如上述的种种痛苦后,于是你想脱离它,为达

    此目的,你力行各种中、下等的功德,以求达到声闻或缘觉之地,这样既不能达

    到自己的目的,亦不能成就利益大众的广大的目标,同时,它可能成为求无上正

    觉的障碍,因为只求自己解脱是不正确的。所以,你应为一切众生,誓求圆满正

    觉,若无圆满正确的因缘条件,此正觉的境界是不会生起的。譬如:你在冬天,

    即不温暖亦无水的时候种稻,则不能生长。或是,欲得米而种麦,米亦不可得。

    如果你种“因”——米种,并集合其他的“缘”——水、肥料、温暖等,米就能

    生长收获。相似地,欲得圆满亦然。

    大NamNangChang(一部CaryaTantra)

    “大悲为因,菩提心为根,善巧方便为缘,行者可达究竟觉。”

    实修时,则须修慈心、悲心、菩提心及菩萨行。

    (一)慈心:

    修慈心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亲友与自己不相关的人、敌人以及一切众生(修

    亲友时,最好先从自己的母亲开始),下面将详述对母亲的修慈心的方法:

    第一,认识母亲:应想现在的母亲,不但今世为你的母亲,同时过去许多世

    中,亦曾为你的母亲。

    龙树菩萨在给Gautamiputra王的信中说:“若将整个大地,皆搓成松子大小,

    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母亲,较之尤多。”

    经云:“四大海水较一位母亲曾给我们的奶水不少;若将一个人,他曾累世

    为我们父亲的身体,上下累积起来,要比梵天还高。”

    应以这些经文来认识自己的母亲。

    第二,思念即的慈悲:每次她当你的母亲时,都曾给你无量利益。十月怀胎

    时,她受沉重、疾劳之苦;你出生时,她忍受生命危险之苦;出生后,你有如一

    只弯曲的虫子,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能做,此时,她以慈心保护你、照顾你,

    以慈眼视你,亲口以美食喂你,以手指摇摇篮,亲手清洗你身上的污秽,尽可能

    令你衣食丰足,并免于伤害。长大后,她将所有的珍贵的东西送你,为你不惜冒

    生命的危险,或教你写字、读书以及种种知识。总之,她给你一切利益,并保护

    你免于一切灾难,你应如是思维她的慈悲。

    第三,对母亲修慈心,月称大师说:“大慈心是成就利益众生之道。”慈心

    的性质是一种与乐之心:“愿一切众生俱舍乐与乐回”,因此,首先你应发起与

    生起菩提心有关的慈心:“我一定要令我慈爱的母亲俱足乐与乐因。”其次你应

    发起意愿相关的慈心:“我希望她俱足乐与乐因。”最后,你应发起与祈愿相关

    慈心:“愿她俱足乐与乐因。”要以不动摇、不散乱的心如是深思并念诵之。

    就像对自己的慈母一样:认识她,如上述地思念她的慈悲,并对她修慈心,

    应进而扩展与自己不相关的人、自己的敌人,乃至一切众生。

    (二)悲心:

    如果你照上述的方法交慈心修行很好,经由修行的力量,悲心就会生起,经

    云:“大悲之水流经慈心之渠,悲心由苦中生。”修悲心先要了解悲心的性质,

    月称大师解释说:“将受苦的众生彻底解救出来,是谓大悲。”亦即当你看到众

    生受苦时,心中生起欲众生脱离痛苦之心,修悲心时,亦应对亲友人与自己不相

    关的人,对敌人乃至对一切众生来修。

    首先对母亲修,其方法和修慈心时一样,先认识母亲并思念她的慈悲,然后

    以下面的方法修悲心:先观母校在自己面前——不论健在或忆过世,然后想:

    “因为我的慈母具有痛苦且离开了快乐,我一定要对她生起悲心,虽然她希望能

    离开痛苦的因,因为她正不断参与更多的痛苦的因,我必须对她起悲心,所以,

    我一定要让她脱离痛苦和痛苦的因。”和修慈心时相同,你应参与菩提心相关的

    悲心,与意愿相关的悲心和与祈愿相关的悲心。然后再将修悲心的对象扩大至与

    自己不相关的人、敌人以及一切众生。应如是继续不断地修去,直到自己生起非

    造作的真实悲心。

    (三)菩提心:

    以这样的方法正确地修习生起悲心后,由悲心的力量,菩提心会生起,经云:

    “菩提心的根是悲心,是一种经常为欲利益众生的心。”

    你必须修学相对菩提,在此你纲想将自己和他人交换,观想广大如虚空般的

    众生为你禅修的对象,念诵下文:

    “愿一切众生的苦痛皆成熟于我,愿以我的功德令他们都得到快乐。”或

    “愿一切如虚空般广大众生们的身心痛苦,统统成熟于我,愿我所具有的一切功

    德、快乐、美德等等,一切众生皆能获得。”

    以虔诚和决心来念诵修习之。

    (四)菩萨行:

    一般说来,菩萨的行为或修学是避免伤害别人,并尽可能助益他人。确切地

    说,菩萨应修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令自心成熟。

    同时修学四摄法(布施、爱语、依他人的能力鼓励他人修行、自己努力修行以、

    在虚空藏菩萨经、大乘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论等经论中有极详细的说明。

    四、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

    这是说,即使你已生起很好的相对菩提心,但此时仍执着境界是真实的,所

    以落入了断。常于两种边执中,而不能得到解脱,为克服对物质性和性质的执着,

    必须修习止和观,有言:苦恼可被观慧破除,观中有止,所以应先将止修好,修

    止必须不执于世间方能完成。

    实修时,应修止、观、止观双运:

    (一)修止(奢摩他):

    先到一适合禅修的处所,譬如:“一个隐蔽而令人喜悦之地,且受到法王保

    护,不受来往行人的干扰和伤害,此时,先安住于舒适的坐垫上,就像修一切禅

    修一样,应先修皈依、发菩提心、双腿以金刚坐姿、手结定印、舌抵上颚,背直、

    眼半闭,如是以正确的姿势坐好。

    弥勒菩萨说:“将身体正确坐好后,‘止’是将心安住于心上,而不散乱。

    ‘观’则是要透视一切事物的真性。”

    所以你应将心,一心安住于一个修止的对象上——不论是内心的对象或外在

    的物体(如:黑色珠子)皆可。在月灯三昧经中,UttaraBhadra长者说,应以

    佛像或观想佛像做休止的对象,虽然不论将心一心安住于一粒黑珠子或佛像并无

    差别。然而在观想佛像时,能令你忆起佛陀,故更具功德,因此,在此采用这个

    方法。

    在你面前虚空中观想一宝饰庄严的座椅,其上有一个杂色莲花,花上有月轮,

    其上坐著释迦牟尼佛,身纯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以禅定姿势,身着番红色袍

    子,双腿金刚坐,应如是观想,你可观想他的全身,尤其应将观想集中于其两眉

    间的白毫上,也或观想阿弥陀佛身红色,双手结定印,其他如宝座等与释迦牟尼

    佛同。

    所以在修观前必须修止。正如前文中所引述的一样:“应先将止修好”,当

    你将“止”修好之后,可将止转移至任何对象,当你可以将心经年累月地安住于

    任何对象时,这时你的“止”可谓修好了。然而“止”本身并不能解决痛苦,欲

    除苦还必须修观,经由分辨的观慧透视一切心物现象的真性,其心了悟了远离一

    切边执的境界(譬如:有、空、常、无等)是谓“观”。“止”已如前述,下节

    将讨论“观”。盖经同观慧透视的对象,必先以“止”的功夫令之一心安住于心

    前。

    (二)观慧(毗钵舍那)

    观慧的修法包括三个部份:第一,将一切外在现象皆视为心造;第二,视心

    为幻化;第三,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

    第一,将一切外在现象视为心造:所有外在的境界或我们所见到的种种,譬

    如:马、象、男人、女人、墙壁、瓶子、衣服等等,皆非无因而生的,亦非偶然

    而有,更非上帝、四大或原子所造,或佛的化现等等。这些外境生起的原因是,

    我们无始以来将对种种客体的癖好或印象置于心中的(习惯)力量产生的。你自

    己的心才是这些境界的创造者,你必须如是思维:除了你的心外,没有其他的创

    造者,对此你应修习。

    第二,视心为幻化:月灯三昧经云:

    “正如同由魔术师所变的各种幻化外境(譬如如:马、象、车……等等)是

    不真实的,一切法也应如是地被认识。”

    正如经中所说,所有前已解释的各种外在境乃如梦如幻,譬如:虽在梦中,

    你也能经验到种种喜悦或哀伤,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

    应知这些外境只是存在于一种相对外观层面上,如同镜中像一般。你必须不断地

    反复修习,直到你对此已有相当认识(或对此有一种信心或体认)。

    第三,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虽然这些境界(如幻的各种境界)只是相对

    地、外观地存在著,但它们的显现仍是不断灭的,然而若从究竟真理的层次来观

    察它们,则找不到任何存在的东西——连毛端百分之一大小的东西也没有,你必

    须修习这个观念。

    (三)止观双运:

    依次地将一切外境皆视为心造,视心为幻化,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后,你

    已肯定地达到一切事物皆空的觉悟——一个彻底远离一切心造之边执(譬如:有、

    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境界)。将了悟此之心和一切事物之真性无二地溶合

    在一起,使它们溶合一味,如水投入水中;熔化的奶油入熔化的奶油中一般,你

    应一心地修。经过这样经常的修习,你会逐渐地习惯于真理,经由了悟空性产生

    的无缘大悲会自然生起,会对尚未能觉悟此空性的众生生起无缘大悲。此外,执

    着事物为实有的错误消失了,一切幻化的境界皆成为本觉智,这样你会达到究竟

    觉悟的境地,具足圆满三身。

    结论:回向功德

    在每座禅修后,应将禅修中殊胜三摩地的功德,以及自己和他人于一切处

    (种种因缘)所集的各种功德回向。回向的目标是究竟佛果,回向的对象是如虚

    空般一切有情,回向时应有这样的认识:功德和回向皆如梦如幻。做上面的思维

    后,念下面的回向文:

    经由此功德

    愿一切众生皆积福修慧

    皆得由福、慧生起的三身。

    在此你可以念任何经论中的回向文。

    “伟大的金刚持上师和密咒持贡噶·列巴,他拥有许多珍贵的教法和觉悟,

    他向法主诺千·贡噶·桑波请得此法。我是将这位神圣喇嘛脚底的尘土顶在头上

    的比丘贡噶·莱玲,曾经听此教法两次,我将之记下,并呈予法主(诺千·贡噶

    ·桑波)过目,经认可无误(括弧中的说明是由第一世的样尊仁波切——蒋扬亲

    尊·汪波所作)”。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进入奥义之钥)详释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进入奥义之钥)详释

    哥兰巴·苏南·桑吉

    大智如圣道遍一切无不知

    如月光之大悲是众生顶岩

    神圣事业是满众愿如意宝

    赐予众生功德之无比怙主

    释迦师子(释迦牟尼佛)我敬礼!

    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

    文殊师利我敬礼

    三界一切众生之怙主

    观音菩萨我敬礼

    于末法以人身道众生

    萨迦尊者(贡噶宁波)我敬礼

    以及不难知名诸圣贤众

    我皆一心而敬礼

    此文是我应一位心地清净的请法者而说,他由过去所积的功德力,今生得人

    身,很自然地生活富裕,事业兴隆,并为佛法活动尽力,是佛法的护持者。这个

    殊胜的教法属大乘。说到这儿,究竟圆满的佛陀,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待众生之

    请为众说法,所说的教法与所教化对象的根性相合,所有这些教法皆包含于波罗

    蜜道和金刚乘道中。前者(波罗蜜道)又包括两种:第一,依主要经典及其论著

    的教法修行。第二,依精国的口授教示修行。

    第一,如果你依主要经论修行,那么在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中说:般若波

    罗蜜多经的意义是以八种现观为此道之次第。在其经庄严论中说:“各种大乘经

    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哲理和对法的信心等等,这些是道之次第。”

    圣龙树在他的宝行王正论中说:“首先是要成就转生善道和一些(人天)快

    乐,然后经由修习信心和智慧完成解脱道之次第。”

    提婆尊者说:“若将超越的解脱自己的目标,此超越的解脱没有四种不正见

    (认为自己是常、乐、我、净的),行者就能消除障碍的苦信苦因——究竟真实

    之甘露,是谓道之次第。”

    寂天大师说:“基本圆满人身(具八有暇和十圆满),行者修六波罗蜜(菩

    萨道之本),并将此与完全清净的祈愿相连,是谓走向觉道的次第。”

    阿底峡大师说“根性小的行者放弃对此生的执著,而得来世利益;中等根性

    的行者舍弃轮回中的快乐果报,达到自我解脱;大根性的行者,为利益一切众生

    而求达于佛果;此三类行者是道之次第。”

    月称大师说:“一般行者修此三法——悲心、菩提心、无二心——则能成为

    圣者,然后修行十波罗蜜、经菩萨十地,这此地完成佛陀三身(化身、报身、法

    身)的道次第。”

    虽然这个由大师们解释大乘经典形成的传统极庄严、伟大,但唯有智慧高的

    行者能理解。

    第二,是修行口授的要义:一般说来,这类都很多,而主要有两种;第一种

    是由金洲大师传给阿底峡尊者的教法;第二种是文殊菩萨传给萨迦巴喇嘛(贡噶

    ·宁波)的教法。

    第一种教法的内容包括:思维求得修学必要条件的难得,死和无常行为的因

    果律,世间的过患等,经由思维此四者,行者能成为发起菩提心的法器,经由修

    学慈悲心的前行法相当时日后,然后修正行,此正行主要是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

    有时亦修习绝对菩提心,关于此道的分支修法有:将不利的环境转入觉道、修行

    之徵兆、修心之誓约、修心之戒条等。基于这样的修行,行者对于完成长远的大

    道会有一些小小的明确徵兆。在西藏,阿底峡尊者只将此教法传给其法友卓东巴,

    卓东巴又只将之传与三位珍贵的兄弟,经引三兄弟这个教法广传开来,在西藏雪

    岭间的隐处,此道如日月般地有名,欲了解此法,须看其他的人的作品,如嘉色

    ·确纵及其弟子及须努·嘉确。

    第二种,就是怙主文殊师利传给萨迦巴喇嘛(贡噶·宁波)的这个教法,此

    法的要义虽与前者同,但其所教的内容及所含意义的层次,则较前者为多。当大

    喇嘛萨迦巴·现噶·宁波十二岁时,修习文殊师利法,六个月后亲见怙主文殊师

    利,他告诉萨迦巴说:

    “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即失菩提心;

    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

    这几句偈,将波罗蜜道的修行完全摘要地包括了。这四句偈的意义是:远离

    对此生的执着后,你的心趋向于法;远离这世间的执着后,你行于法道上;远离

    对自己目的执着后,道上的错误被清除了;远离了四种边执后,幻境显现为根本

    智。

    一、远离对此生的执著后,你的心趋向于法。

    此法包括前行、正行、附行三部分,前行是思维获得修法条件的难得,正行

    是思维死和无常,附行是思维行为的因果。

    第一,思维获得修法条件的难得:先座于一舒适的座垫上,皈依上师三宝多

    次,并祈祷自心趋向于法等等。

    俗生起“为救度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的菩提心,应如是思维:

    (一),由此身本质的观点,观此身具足八有暇及十圆满是多么能得。

    (二),从因的观点来观察,因为得人身必须有修功德之因,此因是非常难

    得的。

    (三),由数目多寡的观点观察六道中,下道的众生皆较其上道的众生为多,

    欲真各晓,可观夏天大树洞或隐蔽处所之昆虫。较之全人类尤多,故各人身难得。

    再从譬喻的观点来看,其难如将豆粒抛向墙壁而能粘于其上,难得乌龟伸颈入于

    大海中随几漂流的木轭孔中,所以一旦如今我得到了条件具足的人身,一定不能

    耗费生命,要好好地为来世的利益而努力。

    第二,思维“死和无常”,首先仍修皈依和发菩提心,然后作如下的思维:

    没有一个生命出生之后能够不死的,死是必然的,而此地对死和不死没有保证,

    因为死的因缘多,生的因缘少,故死是必然的,死亡来临时,没有任何方法(譬

    如:吃药和宗教服务)可以避开它。此时,什么都无用了,死后,你的仆人,财

    富皆带不去,唯有佛法能跟着你,所以必须远离对此生的执着,这是令人趋向法

    的主要方法,因此,纵使你现在吃着美食,穿着锦衣,周围环绕着仆从,仍应如

    是思维:虽然目前看似如此美好,但总有一天要与这此分离的,届时我必须独自

    离去,所以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于是你离开了对此生活的执着。

    第三,是思维行为的结果,修皈依和发菩提心后,作如下的思维:“我虽已

    得到如此难得的修法必要条件,但此身是无常的,因此在死之前,我必须舍弃一

    切的不善,并尽累积功德,因为造十恶的果报是生于三恶道中,果必缘于其因,

    如杀生得短命报、偷盗得贫穷报等等,instrumental因是指习惯于犯某一种特殊

    恶业,使人有再犯该项不善的意愿。这些恶业的果报也会生于三恶道中,无由得

    解脱、果报环境则是肮脏难闻之地,如是思维后,则极乐意舍弃这引恶行。同样

    地,行善的果报则生于快乐之界,果亦应于因,如不杀生得长寿报等等,行善的

    instrumental因是喜爱一再地做某种善业意愿,环境的果报则是生于香洁之地等

    等,所以我一定要完成这些善业。”尤其是了解了什么应该接受、什么应拒绝的

    因果律后,必须将之付诸实行。

    二、远离对世间的执著后,你行于法道上。

    天此你应思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过患。修皈依和发菩提心后,

    思惟:“三界世间的性质不外是苦。在热地狱中受火烧刀割等苦,在寒地狱中受

    极寒之苦,骨肉皆裂成碎片;在近边地狱则受火炭遍地等苦。如果,这些苦让我

    现在的身体来承受,真是千分之一也受不了,饿鬼、渴、寒、热种种艰难和恐惧

    之苦,畜生受相互啖食之苦,人们饲养的畜生则受苦役和宰杀之苦。至于人,高

    贵变成低贱的,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这些和其它种种苦是可以立

    刻见到的。欲界天人,当其临终的衰相现时,内心的痛苦较之地狱价值生肉体

    的痛苦尤剧,至于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虽然他们目前不会直接感受到痛苦,但

    有一天他们必会堕下下去,遍尝下界之苦,故此三界之存在皆不离苦的本质,因

    此我必须舍弃整个世间并求达解脱之地。若将本节与三士(三种根性的行者)道

    次第相比,则相当于完成了中、下二士(小根和中根性的行者)道:依据金洲大

    师的教法,以上完成了基础加行之‘四法’”。

    三、远离了对自我目的的执著后,道上的错误被清除了。

    在此你应修行:(1)慈心(2)悲心(3)菩提心。

    首先,只求自己由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是不应该的,你应如是思维:“三

    界一切众考皆曾在多种情况下为我慈爱的父母,特别是我今世的母亲,首先她怀

    我于胎中,出生后,我脆弱得有如一只小虫,她抚育我,慈悲地给我衣食等并保

    护我。回忆母亲慈爱的伟大,我一定要她幸福安乐,并考虑到你的其他亲人、迫

    害你的敌人乃至三恶道中受苦的众生等等,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他们亦曾多次

    为你的母亲,慈爱的对待你。”如是思维令心中生起“让他们皆得安乐”的慈心。

    第二,修悲心:同样地思维今世母亲对你的大慈爱,以及你必须助她远离痛

    苦。因为目前她具有痛苦的性质,你应生起悲心,如是思维:“若她能离开一切

    痛苦,不是很好吗!我必须将安置于无苦的境地!”同样地,思维一切众生,过

    去亦曾给你相似的慈爱,应思维生起“令他们亦皆远离痛苦”之悲心。

    如果你不能由衷生起这两种心——慈心和悲心,则菩提心不会真正生起,因

    为此二者是一切大乘教法的根本,你必须努力修学。

    第三,修菩提心:包括:(1)愿菩提心(2)自他平等菩提心(3)自他交换

    菩提心。

    关于愿菩提心,你应如是思维:“虽然我希望三界父母皆得快乐,皆离痛苦,

    但目前我却无此能力令其实现,不仅我不能,世间的大人物,如梵天、帝释等,

    以及超越世间的声闻、缘觉们也不能,唯有究竟圆满觉悟的佛陀具此能力,故为

    了一切众生的缘故,我必须成佛!必须令世间海中所有慈爱的父母们皆得解脱·”

    成佛没有其他的因,如果你心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么所须做一切修行的功德,

    都成了达于究竟觉悟的因。因此,在大乘经典中经常有赞叹菩提心的文章。

    其次是修自他平等,你应思维:“正如同我要幸福安乐,一切众生也要幸福

    安乐,因此,如同我要成就我的幸福安乐一样,也必须成就一切众生的幸福安乐;

    而我不要痛苦,一切众生也不要痛苦;因此,如同我要除去自己的痛苦一样,我

    也必须除去一切众生的痛苦。

    最后,是修自他交换,观想现世的母亲在自己面前,然后如是思维:”我母

    亲对于我这样慈悲,而今她处于苦恼的性质中,我应对她生起悲心,愿母亲所有

    的苦痛和恶业皆成熟于我;我,由我来承担;愿我的一切幸福和功德成熟于母亲,

    令她成佛!,扩之,你应对其他人和亲友或只是相认识听闻过的人,曾经伤害你

    的敌人乃至恶道受苦众生等等,均思维习之。最后你应修习将一切众生广大的痛

    苦统统集中于自身,并将自己的幸福t功德给予一切众生,同时愿意此成众生瑞

    士如意和究竟成佛的因,这是大乘修行的心要和三世诸葛亮佛的密教,至于所以

    要如是修的理由,此教法之戒律和除去疑惑的修法则未提及,因为实在太多了!

    在修愿菩提心之前,当然仍应先修皈依和发菩提心,此外,应好好地修对上

    师的虔诚心,每座修行后,都应以回向偈或其他祈祷文为结束。平时不论行时、

    睡时、坐时皆应保持不失念。

    四、远离了四种边执后,幻相显现为本觉智。

    依据其他的口授传承,此项是由修止和观慧予以完成,观慧之修习又包括修

    人无我和法无我(现象之无我)等等。

    于此传承,在禅修时有三种修法:

    (1)视一切显现皆是自心

    (2)视心为幻化

    (3)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

    在禅修后的时间里,应视一切显现之境界皆如幻如梦,而不去执着。至于这

    些修法,如果不遵照上师的指示,而只依自己的喜好去修,那么你的根本迷惑会

    增加,无法只从经典(文字)中了解此,所以在此不解释这个教法。

    但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你虽然修了一切功德,自己却一点也不傲慢和自满的

    认为:“我是做功德的人,这些种种功德都是我做的”。这是很重要的,然而毫

    无自炫之意,为了鼓励他人修行。而说:“我曾做此功德。”则无有过失。因此,

    在完成某种功德及执行日常的世间工作时,若能经常记得:“这是幻化的”、

    “这是一场梦”,则会成为理解究竟其理之正因,所以将此经常驻铭记于心,是

    非常重要的。

    觉悟之道有四个次第:

    首先,经由完成利益未来世的行为,心趋向于法。

    第二,由舍弃世间完成于解脱道,你行于法道上。

    第三,由舍弃小乘而固守大乘,道上的错误被清净了。

    第四,舍弃了一切心造之边执:将心和实相的究竟性结合,幻现显现为根本

    智。

    这些都是修道的重点,应认真修行。为善用目前的“身业”,你应修礼拜和

    绕佛;为善用“口业”,你应念佛菩萨的赞偈和读深奥的经典;为善用“意业”,

    你应修慈心、悲忙乱菩提心;为善用财富,你应布施三宝并尊敬僧伽。如果你以

    清净的祈愿决心成佛,必能得到究竟觉悟,觉悟中具有一切无染的品质。

    再以偈颂的方式将其意简述如下:

    第一既然已了知,

    修学佛法人身宝,

    难得无常易坏失,

    应努力断恶修善。

    第二既然已了知,

    生死海中无量众,

    皆入海怪口中苦,

    应出离求涅盘地。

    第三既然已了知,

    虚空众生皆父母,

    曾与慈爱利益乐,

    应以慈、悲、菩提心,

    成就利他之目标。

    第四既然已了知,

    凡所显现皆自心,

    此心幻化因缘聚,

    幻化离一切心造(之边执)

    应修究竟之真理。

    供养三宝不失时,

    舍弃恶行修布施,

    三轮(行者、行为、行为的对象三者)体空净回向,

    必能圆满究竟愿。

    我编此大乘精要法的目的,是要将它献给你这位护法,以帮助你修行,愿你

    修行此法,众愿皆得满足,

    [拉鲁多杰是一位现居士身的菩萨,他供养护持修法者,对珍贵的教法具有

    不动摇的信心,他向我请求关于神圣佛法的详细教示。]

    于昂宿星座升起的第三天(十月~十一月),在位于多康的一处神圣隐居所,

    我——萨迦派比丘苏南圣吉依据经典造此教本,愿吉兆和加持登起
“远离四种执著”历代上师祈祷文
    “远离四种执著”历代上师祈祷文

    诺千·贡噶·桑波

    拿摩师利古汝费

    究竟觉悟众生之导师(译者按:释迦牟尼佛)

    怙主文殊师利法王子,

    受其爱顾神圣萨迦巴(萨千贡噶宁波)

    三无比皈依处我祈祷!

    成就五明之索南遮莫,

    精通经读杰尊仁波切(达波·嘉晨)

    第二圣众主萨迦班智达,

    向此法王三摄政祈祷!

    教法主八思巴仁波切

    经三慧(闻思修)成(就)密道功秋巴

    具大成就确杰塔布巴

    我向三圣成就者祈祷!

    众生之顶严索南嘉称

    教示之大师帕登慈晨

    无所不知者耶希嘉晨

    我向此三导师祈祷!

    佛曾预言大智耶旺巴(诺千·贡噶·桑波)

    及其卓越心子功秋巴

    言语如日光苏南桑给

    我向成就解脱者祈祷!

    真文殊师利桑杰仁钦

    大道心众考南卡汪秋

    学教持有者贡噶列竹

    我向三大教育家祈祷!

    逻辑诠释师贡噶确扎

    诸成就之主贡噶南嘉

    治学有成者登增桑波

    我向三神圣导师祈祷!

    学修皆有成拿旺隆竹

    如法日见一切摩千杰

    教法海之源内莎尔瓦

    我向三无比上师祈祷!

    堕落末法时代教法生命贡噶罗多

    神圣者齐美坦比宁玛

    文殊美少年多杰仁钦

    我向三众生导师祈祷!

    口耳传持者贡噶天津

    达于文殊之地亲哲汪波

    受其关爱之罗特汪波

    教(法)和众(生)的怙主我祈祷!

    具大慈之光辉坦比旺

    胜利者之子确吉尼玛

    世尊无比法子我祈祷!

    由此对诸圣师之祈祷,

    愿师速以悲心顾视我,

    令我由衷弃离毁灭本——

    即对此生种种之执着。

    令我生起强烈出离心,

    离此经常痛苦之三界,

    种种痛苦打击实难忍

    一点快乐之机也没有。

    思维“为如母之众生故”,

    “自他平等交换菩提心”,

    是世尊、法子唯一之道,

    令我不再执于己目的。

    现象从始如梦亦如幻,

    决定相信是空不真实,

    令我心住清净中道义,

    即离一切边执不二境。

    经如是修习,

    已趋向于法,

    已行于法道,

    已除道上自利之错误,

    加持我幻境显现为觉悟者之伟大本觉智。

    [此“远离四种执着”教法之传承上师祈祷文,是由萨迦比丘(诺千)·贡

    噶·桑波著于萨迦]。
回向
    回向

    於圣地印度

    轻盈的雅慕那河

    和冬季微雪的色目山间

    在吉祥萨迦都玛宫

    於一九八二年三月

    此伟大萨迦巴·贡噶·宁波的珍贵教法

    及其后心灵勇士们之注释

    由当今大悲金刚持

    萨迦(天钦)圣者

    和他足道的愚笨弟子拿汪·桑坦·确培

    译成英文

    愿以此功德

    令无馀此功德

    远离一切痛苦之执著

    觉悟遍一切之本觉智

    於圣地印度

    轻盈的雅慕那河

    和冬季微雪的色目山间

    在吉祥萨迦都玛宫

    於一九八二年三月

    此伟大萨迦巴·贡噶·宁波的珍贵教法

    及其后心灵勇士们之注释

    由当今大悲金刚持

    萨迦(天钦)圣者

    和他足道的愚笨弟子拿汪·桑坦·确培

    译成英文

    愿以此功德

    令无馀此功德

    远离一切痛苦之执著

    觉悟遍一切之本觉智
第一章我们曾须知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
    第一章我们曾须知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

    问:法王,请告诉我们您的生平故事。

    答:故事或许由我出生讲起。“萨迦天津”(H.H.SakyaTrizin)这个头街,

    意思是“萨迦宝座的持有者”,我的祖父曾是我们家族中的上一位天津。为了求

    子,我的双亲到罔底斯山、泥泊尔、拉萨和西藏南部朝圣,但并没有任何迹象。

    他们到达拉萨北部的一座萨迦派(注1)的重要寺院——那烂陀寺

    (NalandaMonastery)时,几乎放弃了所有希望,并把这事情告诉了该寺的住

    持。寺院的领导非常震惊,并且十分忧心。因为我们的家族传达室承——卓玛宫

    (theDolmaPalace,意即度母宫),持有极秘奥的萨迦教法传承;更有盛者,

    大部分寺院的领袖都曾从我祖父那儿接受这些教法,所以,对他们而言,我们家

    族血肪的延续是极重要的。他们力劝我的双亲不要放弃希望,并勉为其难得让他

    们最好的老师之一——喇嘛拿旺罗卓仁钦(LamaNgawangLodroRinchen)伴

    随我的比亲旅行。这对该寺是极大的损失,因为他是位极具证量的大师,能够修

    持不同的仪轨(rituals),尤其他的祈愿能使难以受孕的女人得子。此后,他

    一直和我父亲一起为求子嗣机时旅行,他们并且持许多的仪轨及祈祷。最后,这

    些祈求终于有好明确的回音,我的双亲留在策东(Tsedong),一个靠近日喀则

    (Shigatse)的小城镇。它之所以被决定为孩子出生的吉地,或许是他的隆誉,

    因为它曾是拿琼千波拿旺贡噶仁钦(NgachangChenpoNgawangKungaRinchen)

    等诸多伟大萨迦导师的诞生地,事实上,我诞生在拿琼千波所出生的同一个房间

    里。

    然而,进一步的问题是吉日难寻。我的双亲希望我出生在殊胜的日子,於是

    便举行更多的祈愿仪式及修法。我在藏历八月初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七日)出生,

    被认为是个相当好的日子。据说有人看见我们家上面有许多彩虹出现,随后并有

    一尊黄莲花大士(GuruRinpoche注2)的圣像呈供给我父亲。这些都是好的徵

    兆。当然啦!我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些事情。

    问:当孩子诞生在您尊贵的家族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

    答:孩子诞生后,首先要将“迪”(DHIH)字——代表语言和智慧的文殊菩

    萨(Manjusri注4),以西藏红花和其他许多东西所须知成的特殊甘露

    (nectar),尽快地写在孩子的舌头上。

    问:您第一次到萨迦城(SakyaTown)去是什么时候?

    答:那是后来的事了。我的第一个生日是在策东庆祝的。此后,无们一家人

    又是到西藏南部一个著名的莲花生大士圣地做短途朝圣。然后,我们和返回萨迦,

    在萨迦盛迦盛大地庆祝我的第二个生日。

    问:您的双样在您小时便过世了?

    答:是的,我丝毫无法忆起我的母亲。他在我两岁或三见过世了。但我记

    得我阿姨,她就像母亲一般。我父亲在一九五OC年,我五岁时去世,这些我记得

    清楚……

    问:您几岁开始学习呢?

    答:五岁。同年,喇嘛拿旺罗卓仁钦给我上了第一节字母课,。在萨迦特殊

    的文殊师利佛堂里,他传我文殊师利及不动明王(Achala注5)的灌顶

    (cknscecrations注6),和一幅用金汁写成的古老藏字摹本,这是特别让我们

    家族的儿子们使用的。喇嘛拿旺在文殊师利菩萨的佛像前读诵字母,我跟着重复

    念诵,当然这只是个仪式而以,此后我又有一个教我阅读的老师。

    问:您也在此时开始精神层面的学习吗?

    答:是的。我必须去记忆并持诵《文殊师利祈请文》。这些我都记得很清楚。

    在那个仪式以后,我一天要上七个小时的拼音课,每星期上六天课,进行了约两

    年之久。我们西藏人认为拼音练习愈多就愈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问:您也同时开始接受教法传授吗?

    答:过去我经常接受灌顶。事实上,有人告诉我,我出生时即已领受我父亲

    长寿佛(Amitayu注7)加持以求长寿。四岁时,我从父亲那儿接受普巴金刚

    (VajraKilaya注8)的灌顶。这件事我也记得很清楚。我坐在近侍随从的膝上,

    当父亲给我忿怒部分的灌顶时,他穿戴成一个黑帽舞者,并依着仪轨起跳喇嘛舞

    (注9),我甚至记得当时是谁负责乐器演奏呢!

    问:这些仪式都在哪儿举行?

    答:在卓玛宫中。卓玛宫是个大地方,有三间主要佛堂和其他许多房间,总

    共约有八十个房间。所有教法都是在三间佛堂中的一间传授。

    问:您曾经到宫外吗?

    答:是的,但不常进城去。在宫殿四周有绵延广阔的土地,近处也有河流蜿

    蜒而过。我不读书时,通常都由一个随从跟着去和其他小孩玩。

    问:您的宗教学习始于何时?

    答:我在一九五0年夏天开始学习阅读。同年秋天我到哦寺接受“道果”

    (注10)的心髓教授。当时我的上师是喇嘛拿旺罗卓旋偏宁波,他是哦巴支派康

    萨大寺的住持,也就是所谓的康萨堪布。

    问:在您的记忆中,他怎样的人?

    答:他是位非常神圣、精神层次极高的喇嘛,他总是非常沉静、动作极缓,

    他所作的一切都非常圆满。当时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他在自己的房间传授上述教

    法,参加的人数大约只有三十人。我当时还很小,几乎不会阅读,坐在康萨大寺

    住持继承人康萨夏忠(KhangsarShabdrung注12)的膝上,他拿着书在我面前,

    使我得以读诵每天和前得祈请文。当堪布教授大乘(Mahayana)佛法时,我相当

    能够理解,但金刚乘(Vajrayana)部分我就无法理解得很好。我花很多时间和

    堪布在一起,藉由看些传记,我持续地练习拼音和阅读。我在那儿待了约四个月

    接受教法,然后返回萨迦。

    次年,我首度访问拉萨(Lhasa),在那里确认我为“萨迦天津的指定继承

    人”。我在拉萨呆了四个月,访问当地以及中部西藏的许多寺院。我们也访问了

    那烂陀寺和桑耶寺(Samye),并在回程中经过西藏南部,除了朝访圣地外,也访

    问了许多寺院。在这些访问之间,我努力地记诵《喜金刚本续》(Hevaj

    Ratantra注14),那是萨迦派宗教修持的基本教典。然后,在一九五二年初,

    我先以简单的仪式升座(Enthronement注15),由于年纪太小,完整、圆满的升

    座后来才举行。我必须在所有萨迦的僧官和密续学院的老师们面前持诵整部《喜

    金刚本续》。这是一个被认为一切僧众都段经历的能力测试。当时我年仅六岁,

    但我很高兴我完全正确地持诵而通过了。此后,我参加了该月全体密院僧众的密

    续持诵法会,这是我在那儿参加的第一个仪式。后来我离开萨迦去参加第十世班

    禅喇嘛(H.H.PanchenLama注160)在日喀则的坐床典礼,典礼持续了好几个星

    期。这次我以萨迦天津的全套仪仗侍从旅行。

    当年夏天,我回到哦寺接受堪布的道果心髓教授,在那期间他断断续续的给

    了其他教法,像金刚瑜珈女(VajraYogini注17)、《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

    (theZenpaZidel注19)在他即将完成全部教授之前圆寂了,这个学习后来由

    他的继承人完成。我在当年九月之前回到了萨迦,同年我看到了新年庆典以及通

    常在藏历七月举行的普巴金刚舞。然后,我开始在卓玛宫闭喜金刚的关。

    问:这是您第一次闭关(rerteat)吗?

    答:也不能这么说。在我接受第一次“道果”的教授期间,我已闭过长寿佛

    的关,随后我的上师康萨堪布又授又灌顶。同时,在两次的“道果”教授之间,

    我闭了一个月的伏魔金刚手(Bhutamara注20)——一种特殊身形金刚手菩萨

    (Vajrapani)的关。在闭关期间,我们遇到许多困难。我有个非常严历的老师,

    只准我见我的阿姨、两个侍者和老师。我记得很清楚,我的老师在闭关前半段时

    间得了重病,非常非常地严重,我们因他的病而有须艰辛的时期。虽然如此,到

    后来那个闭关仍相当成功。我说“我们”,因为我姐姐——杰尊玛仁波切

    (H.E.SakyaJetsunChimeyLuding)也同时在不远处的另一房间闭同一个关。

    当然,我们不允许会面,但我们可藉由纸条联系。

    在这次闭关之后,我的老师又病了好几个月,使得我有了长假。我变得相当

    调皮,四处闲逛,做我高兴的事。我的阿姨有点担心,便替我指定了一个临时的

    老师,在他那儿我必须背诵《普巴金刚日修仪轨》以及《普巴金刚长轨修法》两

    种法本。

    一九五四年夏天,康萨堪布的继承人受邀到萨迦,传授《竹塔昆都》

    (DruthabKuntu,即《成就法总集》),这是第一世萨迦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thefirstJamyangKhyentseRinpoche)所结集的密宗禅修法与教法的总集。

    这教授持续了三或四个月,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康萨夏忠以从容闲适的风格

    在卓玛宫的夏宫传法。此时,我的老师已痊愈,并教我普巴金刚法会。我并非当

    年法会中的金刚上师,但我参加了舞蹈,甚至每天的法会。接着,我接受了喇嘛

    拿旺罗卓仁钦的大黑天(Mahakala注21)教法,并闭关禅修该护法一个月。后来,

    我又从喇嘛拿旺接受更多的大黑天教法,并且宁玛派大师竹千仁波切(Drupchen

    Rinpoche)接受汤通宁觉(ThangtongNying——Gyud)的法要,那是非常伟大

    的宁玛派瑜珈女的一系列教法,他同时被认为是一位西藏圣者——汤通嘉波

    (ThangtongGyalpo)的转世。然后我闭关修了三个月的普巴金刚。此时,我十

    六岁的姐姐正在传授三个月的“道果”教授。她从未闭过普巴金刚的关,所以在

    我闭关结束后,我被请求给她灌顶。这是我此生所传授的第一个主要灌顶。大约

    有六十名僧侣前来接受“道果”法,但更多人是为了普巴金刚灌顶而来,我想大

    约有一千人。当时我才九岁。

    问:在您的记忆中,喇嘛拿旺罗卓钦是怎样的一位喇嘛?

    答:他是拥有人身的喇嘛(在他祈祷下我出生了)。他是位非常完美的喇嘛,

    持戒精严,过午不食,从不着皮衣或有袖的衬衫。他的手臂总是赤裸的,无论萨

    迦有多冷——萨迦确实寒冷——他的房间总是好像有特定暖气般地温暖。在他的

    房中,我们可以养花、贮水。其他地方,我们绝不能在冬天贮水。如果我们将水

    放在瓶中,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结冰,而且把瓶子冻裂。

    问:法王您的童年生活似乎相当严肃,您都做些什么消遣呢?

    答:通常我喜欢走出宫外,到周围的田野里。有一条河离宫殿很近。我喜欢

    到那儿走走。我记得当参加普巴金刚法会时,身边会有萨迦城的侍从护送返宫。

    只要他们一离开视线,我就脱下我的仪典装束,穿着最轻简的衣服跑到河里去。

    我喜欢洗澡,但即使在九月,水还是非常、非常冷,冷得可怕。有时候我喜欢到

    庭园中的夏宫去。我们有一部上发条的古董式手摇留声机和一叠旧唱片(大部分

    是英国军队进行曲,少部分是西藏民谣),我们很喜欢听。

    问:法王您曾再访拉萨吗?

    答:是的,一九五五年夏天,我接受了喇嘛喇嘛拿旺罗卓钦的许多精要教法,

    秋天我又再次前往拉萨。但拉萨已有了改变。一九五一年第一次到拉萨时,我看

    到一个漂亮的早期传统西藏都会。

    我在拉萨待了大约六个月,做了一些简短的教授,并且主持一个神圣的金刚

    舞蹈做为祈愿。此时,我第一次遇见尊贵的蒋扬钦哲仁波切(H,E.IIJamyang

    KhyentseRinpoche注22),并且住在他们附近,时常拜访他。我从他所受的教

    法,大部分是宁玛派(注23)的法,也有许多萨迦教法。次年初,我另外造访了

    一次藏南,然后返回拉萨。夏天我因到萨迦。翌年,钦哲仁波切来到萨迦。稍后,

    我也到印度朝圣,造访了印度佛教的四个最主要的圣地:菩提迦耶(BodhGaya)、

    蓝毗尼园(Lumbini)、鹿野苑(Sarnath)以及拘尸那国(Kushinagar)。我在印

    度停留两个月后返回萨迦。翌年(一九五七),我闭关禅修普巴金刚法,并且从

    萨迦大寺中的密宗学院院长——尊贵的蒋巴松波(JampalSnagpo)接受“道果”

    法。

    问:您于何时升座?

    答:一九五九年初。升座是需要诸多准备的盛事。一九五八年底,在举行宗

    教护示的神圣舞蹈之后,无就已坐上了主位。然后,在新年举行升座大典。

    问:升座大典如何举行?

    答:密宗学院有广大的庭园,位于一座金顶寺院前方。在这座寺院中,存放

    着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SakyaPandita注25)的精神宝座,上方则是萨迦

    五祖——大宝法王八思巴(ChogyalPhatpa)的世俗宝座。我必须坐在这些法座

    上,教授萨迦班智达所著的《佛陀明义》——一书。这个教授包括一些解释,持

    续了三天。接着是十世班禅喇嘛的代表萨迦代表,及其他许多西藏人的献供仪式,

    之后则是庄严的盛典仪式。

    问:以后的经历是怎样的?

    答:从萨迦到锡金边镜并不远。五天内安全到达。

    我在锡金的拉千(Lachen)待了一个月;开始学习英文,并且很快就认得简

    单的字。后来,钦哲仁波切捎来讯息,说他在锡金首邑岗托(Gangtok)生了重

    病,我就到那儿去看他。事实上,那个讯息,是由一位西藏医生带来的,他现在

    就是我的岳父,不过当时我并不认识他。钦哲仁波切的病况非常不好。我为他做

    了许多祈祷,但他仍无起色,终于在一九五九年七月圆寂。

    后来,我到大吉岭(Darjeeling)去,冬天又前往印度、尼泊尔朝圣。一九

    六0年回到印度噶林邦(Kalimpong)和大吉岭。我在那儿的一年及随后的两年,

    在极博学的萨迦大师——堪布仁千(KhenpoRinchen)座下研习哲学。你知道,

    虽然我在西藏已接受了许多教法,并且闭过许多关,但我从来没有太多时间研习

    大乘哲学家。所以,在那三年里,我学习中观哲学(MadhyamikaPhilosophy注

    26)、因明(Logic注27)、般若波罗蜜多(Prajnapramita注28)、阿毗达磨

    (Abhidharma注29)和其他经论。一九六二年底,我们才离开在吉岭到慕苏里

    (Mussoorie)去。

    翌年,我多半在调养治疗结核病。一九六三年底,我已能够参加在达兰莎拉

    (Dharamsala)所举行的宗教会议。一九六四年三月,我们建立了在慕苏里山脚

    的萨迦中心,做为因应时局的萨迦派主要寺院。此后我返回慕苏里,和一位非常

    伟大的萨迦派尊贵堪布——阿贝仁波切(KhenpoAppey注30)学习。起初,我在

    他的指导下研读密续,并且接受了许多圆满的释义,他是从他的老师——第一世

    德松安将仁波切——伟大的西藏神通大师领受教法。后来,我也在他的指导下研

    读了一些中观哲学、诗词、文法和算术。一九六四年,我参加了第二次在菩提迦

    耶举行的宗教会议。一九六六年,我到西南印度的山崎(Sanchi)、阿姜塔

    (Ajanta)和耶罗惹(Ellora)的洞窟朝圣。除此之外,在一九六七年堪布阿贝

    到锡金去以前,我的学习都没有中断过。一九六七年冬季,我二十二岁时,在鹿

    野苑向约四百位僧侣与一百位居士传了第一次道果教授。翌年年初,我们开始兴

    建位于普汝哇拉(Puruwala)的萨迦屯垦重建区。这地方因外观酷似萨迦而被选

    上,不过气候比较热些。

    一九七0年,一次悲剧性的车祸,使我们尊贵的吐塔图库(ThutopTulku)

    离世,他是一位非常年轻、非常能干的僧侣,几乎是他一手组织了中心和屯垦区。

    自从我通晓英文后,我负起了行政管理工作。当年秋天,我搬到萨迦中心,此后

    一直住在拉遮普(Rajpur),一九七一年和七二年是吉祥年,因为尊贵的秋吉崔

    钦仁波(ChogyeTrichenRinpoche)和我们一起待在拉遮普,并且给予一个蒋

    扬钦哲旺波的主要结集灌顶——吉碟昆塔(GyudeKunta)。一九七四年春天,

    我结婚了,不久首度访问西方。四个月中,我造访了瑞士、英国,加拿大、美国

    和日本,传予了宗教教授,并会见佛教徒。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我的儿子

    ——法王子宝金刚仁波切(DoongsayRinpoche)出生。翌年春天,我们前往秋

    吉崔钦仁波切在尼泊尔蓝毗尼园全新完工的寺院朝圣,其后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加

    德满都波大(Bodhnath)的萨迦寺院传法。那年夏天,我的阿姨——曾在童年时

    抚养我长大、负起我一切工作、为我决定一切的阿姨去世了,使得我们十分伤心。

    一九七六年,我在大吉岭传法,前往拉达克(Ladakh)再往克什米尔(Kashmir)

    传授竹塔昆都(DruthafKunfu),并在南印度的屯垦区旅行、传法。

    问:以后呢?

    答:我很希望能再到西方传法。

    问:法王,您认定谁是您的主要上师呢?

    答:我的主要上师是康萨堪布,从他那儿接受了“道果”法。然后是我的父

    亲、钦哲仁波切;康萨夏忠仁波切、喇嘛拿旺罗钦卓仁钦和萨迦堪布蒋巴松波

    (JampalSamgpo)。其次拿是遍德堪布(PhendeKhenpo)、竹千仁波切和其他

    许多人。

    注释

    1萨迦派:是西藏传教中历史仅次于宁玛派的派别,为西藏一古老贵族——

    昆氏家族所创立,其法王产生方式为世袭制。萨迦派的独特见解是“道果”,即

    “明空无执”或“轮回涅盘无二无别”,密法极多,最重要的是“道果”,主要

    本尊是喜金刚。历来有萨迦五祖师、哦千、茶千、蒋扬钦哲旺波等大成者出世,

    后衍生出茶巴、哦巴、上下种巴等弟子传承的支派。主要道场有萨迦寺、哦寺、

    那烂陀寺与宗萨寺、桑耶寺等。

    2莲花生大士:原是印度的一位佛教大师,于第八世纪应邀到西藏,克服当

    时许多阻碍佛法宏扬的障碍,将密法传入西藏,被视为宁玛派的祖师。

    3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简称,亦称妙吉菩萨,以大智慧著称,其忿怒

    相为大威德金刚,圣地在中国山西五台山清凉世界。其修法为藏地各派所普遍重

    视,萨迦传承即被视为文殊师利菩萨之一传承。西藏修法常以一个字来代表本尊,

    本尊可由此字现出,或收摄融入字中,称为种子字。

    5不动明王:明代表智慧,诸佛菩萨为度化恶神恶鬼,有的化现为忿怒身相,

    以智慧为摧魔障。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或无动亲,为教令轮身,是奉大日

    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有大威势之真言王。又此尊于大日华台虽

    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现初发心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给使诸务,且给予

    真言行者,故称使者。修持此法之目的为降伏、爱敬、钩如等。

    6灌顶:灌顶是密宗的一种宗教仪式。其目的在于学者心中撒下由浅到深的

    体悟种子,并由上师介绍本尊给弟子,以促成学者的体验成熟,使其具有修习金

    刚乘的基础。未受灌顶者不能修习密法和阅诵密宗经典,否则不仅不能得到成就,

    死后还坠入地狱。如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欲成闻修大密之器,

    要得清净灌顶。是故灌顶即是成就根本,若无灌顶,纵能了达教义,精进修习,

    终不得殊胜成就,非但有不得大成就之失,纵得诸小成就,师徒亦俱坠地狱。”

    同时,灌顶上师的资格必须具足,方能举行灌顶仪式。

    7长寿佛:即无量寿佛,与阿弥佛在本质上无任何分别。

    8普巴金刚:宁玛派无上瑜珈的主要本尊之一,由莲师亲传萨迦派先祖昆鲁

    依旺波,并无清净、完整地保存到今,是萨迦的重要修法之一。

    9喇嘛舞:西藏佛教的特殊宗教舞蹈仪式。

    10道果:萨迦传承的最重要教义与禅修体系,源自九世纪印度密宗圣者毗

    瓦巴。道果大部分深奥的精神方法是出自《喜金刚本续》,代表尊贵佛陀的全部

    显密教法之实践系统。道果中透露的哲学观点是轮回、涅盘无二别,其中说道:

    “舍弃轮回无法证悟涅盘。”心是明空双运,是轮回、波士顿盘的根本。障碍发

    生时,心为轮回的状态,而解脱障碍时它就是涅盘。究竟利益众生之一源是成佛,

    诀要在其证悟。

    11哦巴支派:萨迦派的弟子传承派之一,由佛陀在《阿罗汉功德根本经》

    与《持一切经义集经》中所授记出世的萨迦派大师——哦千贡噶桑派(1932——

    1456A.D)所创,主要道场为哦千于一四二忍气吞声年所建的哦耶望秋登寺,及

    由蒋扬南卡塔果所建成的策东寺。哦巴派传达室承是由四大堪布所持有;以禄顶

    堪仁波切为该派主要领袖。

    12康萨夏忠:萨迦哦巴支派四大堪布法王府中,康萨府的大堪布指定继承

    人。

    13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是格鲁派行政地位最高的活佛,被认为是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第一世可溯至宗喀巴的弟子根敦主,他在一四四七年修建成

    了札什伦寺,但自二世达赖喇嘛起,历代都改以哲蚌寺作为自己的母寺,并成为

    全格鲁派实际上的领袖人物。第三世从蒙古俺达得汗赠“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

    嘛”的封号,是达赖喇嘛名号的开端;五世达赖受清朝顺治皇帝的册封,正式取

    得西藏政教领袖的地位后,住处改到布达拉宫。

    14喜金刚本续:汉译全名为《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经》,藏传本有无

    上瑜珈部二品,包括《喜金刚本续》广本七十万颂,稍略的五十万颂和更略的

    《喜金刚本续》、《喜金刚王经》二书。是无上瑜珈部无二续的最重要经典。

    15升座:一种公开承认其宗教地位仪式。

    16班禅喇嘛:札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蒋称(1567——1662A.D)是第四世

    班禅活佛,班禅的称号是从他开始,他在五世达赖喇嘛年幼期间,实际上主持黄

    教教务,终于使格鲁派在藏族社会上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为黄教的基业产有

    卓越功勋。一六四五年,蒙古固始汗在控制西藏后赠给他“班禅博克多”的封号,

    正式建立这个转世系统,并追溯至宗喀巴弟子克主杰为一世班禅。班禅喇嘛被认

    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专精时轮金刚法,前几世班禅并有对大手印等教法的许多

    著述。本文中的班禅喇嘛是指第十世。

    17金刚瑜珈女:为密教本尊之一,或称“金刚亥母”,为表示众考本有般

    若波罗密多自性的佛母,有多种传达室承及身形,此处应指由那洛巴所传之卡雀

    玛,简称那洛卡雀,是萨迦派主修法之一,亦为格鲁派所重视。

    18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萨迦初祖萨千贡噶宁波(1092——1158A.D)十

    一岁时,依止拔日译师的教授,专一不移地修了六个月,亲见了文殊菩萨所得偈:

    “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即无出离心;执著已目的,即失菩提

    心;若执著生起,正见即丧失。”是含摄一切圆满教法的诗偈。后来,萨迦诸祖

    师们为此偈修法,写了多种注解。

    19堪布:即寺院的住持或教授师。

    20伏魔金刚手:金刚手菩萨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萨迦派特别的伏魔金

    刚手有二臂、四臂多种身形,是该派一切闭关修持前必修的本尊,可遣除日后修

    行障碍,保护行者免遭魔难。

    21大黑天:藏音麻哈噶拉,密宗智慧护法,是佛之化现,有多种身形。萨

    迦派最主要的大黑天为横棍(红棒)麻哈噶拉,是一切大黑天之兄长、喜金刚之

    化身。

    22蒋扬钦哲仁波切: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1820——1892A.D)是位无与

    伦比的喇嘛,他和香巴噶举派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宁玛派大掘宝者秋吉林巴

    等人,发起了一个遍及西藏的佛教复兴运动——“利美”,所有当时的西藏大师

    们都从这个运动得到启示和加持。他的第二世化身有二世宗萨蒋扬钦哲、二世顶

    果钦哲、二世贝鲁钦哲(八邦亲尊)等人;此处所指是二世宗萨蒋扬钦哲秋吉罗

    卓。

    23宁玛派:八世纪由印度圣者莲花大士传达室入西藏,其教法判为九乘,

    以大圆满阿底瑜珈而著名,后形成六大寺传统,名义上以敏珠林寺的宝座持有者

    为领袖。

    24嘉华噶玛巴:第一世噶玛巴为罔波巴的主要弟子之一,曾经建立噶玛噶

    居的法系祖普系及祖普寺,他的转世噶玛巴西,为西藏第一位被认定的转世活佛,

    十六世的噶玛巴于一九八一年圆寂于美国,十七世噶玛巴则于一九九二年被寻获,

    认证之。

    25萨迦班智达(1182——1251A.D):文殊师利化身萨迦班智达,是第一

    位在辩论中大败印度外道学者的西藏人,具有顶上肉髻,眉间白毫、马阴藏等佛

    之身相;除了精通学理、辩论、著述、教授外,并能持戒精严,精进禅修。他还

    写出了许多经论的注疏,翻译了许多梵文著作,以梵文著书立说,被认定是第一

    位西藏三因明和十明的逻辑探究传承的创始者。后应蒙古王子阔端之请,代表西

    藏前往凉州会面,以圆满的禅修境界令汉地幻术师法力失效,得到蒙古领袖的信

    赖。一二五一年,七十岁,终于经历五道十地而涅盘,进入东方妙喜佛土,成就

    无垢吉祥佛。后被尊为萨迦四祖,无量化身显现中,包括蒋贡康楚、拿旺累巴等

    各派诸活佛。

    26中观哲学:印度中观派思想,“中”的立场是中观,即看全体一次,而

    后加以取舍选择的批判立场,或见两边时被把握的立场。亦即俗有真空、体虚如

    幻的见地。

    27因时:五明之一,即论理学。五世纪末,印度瑜珈行派论师陈那

    (Dignaga)完成教论理学,是开创因明学派的有名学者,著有《因明正理门论》

    等书。其弟子法称根据陈那表明唯识说的观念论见解,使因明更加精密化。他认

    为具体的知识,是靠感觉加上构想的思维而成立的,若只靠感觉,知识就会显得

    没有内容;但必须连推论的思维作用也一起运作,确知与对象一致时,才成为正

    确的认识。

    28般若波罗蜜多: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

    是说般若如般,能将众生从生死之此岸,度到不生不灭之涅盘彼岸。

    29阿毗达磨:是对“阿含”经典的解释说明,由于阿毗达磨教学的差异,

    因此印度各部派佛教间的解释也互异。阿毗达磨特重列举和分析各种心理状态,

    其分析和小乘禅修的止观训练练同时发展。

    30堪布阿贝:印度萨迦佛学院首任院长,毕业于西藏宗萨学院,精通三律

    五明及藏密四派教义,并师承二世宗萨钦哲、德安将仁波切等大师,是一位众所

    敬重、名闻遐迩却不慕名利、淡然自处、精过不懈的当代高僧。现任萨迦法王、

    第三世宗萨钦哲等到诸大仁波切,与现任萨迦学院长等到诸大堪布都曾多年参学

    于其门下。
第二章欲知未来,请看你当下的行为
    第二章欲知未来,请看你当下的行为

    问:法王,我们为何需要修持佛陀的教法呢?

    答:我以三种学佛者类型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而言,从极小昆虫乃至极具

    智慧的人类,他们全部希求快乐免除痛苦。而大多数人不了解引起痛苦原因是什

    么,或因何导致快乐,但在佛法及修持中,你将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

    问:那么导致痛苦和快乐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龙树菩提的《宝鬘论》中(TheRatnavaliofNagarjuna)曾说:“一

    切从贪欲,嗔恨和无明愚痴所生起的行为产生了痛苦;从无贪、嗔、痴所生起的

    行为则产生幸福快乐。”

    如我前述,人分三种。如同其他一切众生一样,最下根的人希求快乐,不希

    望痛苦或投生下三道,因此他修习佛法以造投生人道或天道之因。他没有力量或

    勇气完全离开世俗。只希冀得到世俗美好的一面、避开悲惨的一面。这就是他修

    持佛法的原因:得以投生善道。中等根器的人透澈了知世俗真相:无论我们生在

    何处,自然就有痛苦,恰如热为火的本性一般。他希望跳出轮回,证得涅盘——

    完全脱离痛苦的境界。

    上根的人了解,一切众生同他自己一样,不希望痛苦而希求快乐,一切有情

    皆具有相同的恐惧和希冀。无始以来我们一再投生于三界(注1)中,没有一个

    众生不是一生或多生曾为我们的父母亲。正因为我们和众生如此亲密,所以最善

    根的人是为了无尽众生得离苦而修习佛法。

    问:那么我们应如何修习?

    答:所有佛教徒在修学之初有两件要事:四种思维(fourReckllections)

    的禅修和皈依(takeRefuge)。

    四种思维是:(一)人身难得、(二)所有轮回万物无常、(三)世俗存在

    的痛苦和(四)业力法则——因果。

    能够生为人身是非常地困难的。平常,我们以为人类数目众多,但将人类数

    目和其他众生相比较,就可了解人类多稀有珍贵!(例如,每个人的身体有数以

    百万计的细菌、微生物、滤过性病毒等)。所以计算起来,得到人生机会少的可

    怜。许多的投生的地方对众生并无真正价值,因为这些地方无法得遇佛陀法教。

    八种不适出生之地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外道与邪教、无佛之地、某此

    天道、或生而聋哑愚痴者。即使得以生而为人,仍有十种必要的先快条件:必须

    生在有佛出世之地,佛陀转动法轮教授教法之地,教法住世,教师们具足慈悲愿

    力来施教,有出家众与在家居士等佛教的追随者。同时还有五种行者自身具备之

    条件:未犯五无间罪(fivelimitlessdownfalls注2),因为这将造成极大障

    碍。

    也可从其他方面说明以上困难。获得人生的因缘是善行和持守正确的道德行

    为,但少有人觉知此理,因而人身的甚为稀有;相较之下,投生他处自然是容易

    多了。举例来说:想像一只生活在海洋中的乌龟与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节横木。乌

    龟一世纪仅浮出海面一次,但它将头放入横木的机率尚较得到人身来得多。

    下个思维是“无常”,佛陀曾说:“三界幻化如秋云,生死轮回似舞影;寿

    似瀑流及电光,刹那不息终将灭。”万法万物都有在变动:季节变迁;春季更替

    为夏、秋冬。孩子长大成人,成人变老,头发由黑转白,皮肤皱萎乃至生命消褪。

    不是那样吗?万物持续变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能逃避无常。万物不断变化,人

    们不知道何时死亡将会到来。一个人可能今日完全健康在明天死亡。我们知道两

    件事:死亡一定会到来,但不知何时到来。它随时到来,加上许多内在外在因素

    导致死亡。如果你希望修习佛法,就必须了解它并且立刻开始。我们永远无法确

    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问:这对我们有何助益?修习佛法并不能使我们减少无常的变化。

    答:修习佛法并不能减少无常的变化,但它能令我们未来生命中痛苦减少。

    修习佛法的宗教上意义,简言之:即使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当你依此而行,显

    然,你的未来会快乐些。

    问:这是否意指,减少对此生的期望,痛苦也将减少?

    答:那也是。但更重要的是,藉由思维无常,我们将可迅速转入修习佛法。

    无常的思维令我们快速进展,助益极大。

    问:六道轮回和苦是什么?

    答:前面说过,无论你在三界何处。你都是苦的。苦有三种;纯然的苦(苦

    苦thesufferingofsuffering),变化的苦(坏苦thesufferingof

    change),和因缘、环境迁流变化的苦(行苦tghsufferingofconditioned

    existence)。

    当你头痛时痛感即是苦苦。每个人皆都可以感受此种纯然之苦。坏苦是知觉

    到情境改变的痛苦。今日你的朋友一起,明日,却不得不分离;一旦分开,却遭

    遇敌人。什么也留不住,因此,我们体验到坏苦。行苦意指我们对世事的不满意。

    我们在世间做了很多事但却从未真正满足过。总有更多的事情做,当我们不能做

    到便造成了挫折的痛苦。

    六道(注3)中最恶趣是地狱道,在极冷、极热及近边地狱中,至为痛苦,

    苦之持续无法描述。痛苦之因即嗔。接着是无法吞咽,得不着食物和水的饿鬼道。

    畜生道是我们较为熟知的,投生此道是用为愚痴。人道亦然。第五道是阿修罗道,

    由于嫉妒,他们一直和天神不停地交战,来生自然也会遭受痛苦。天神似乎非常

    舒适。因为他们享受极大的快乐与寿命极长,但迟早也将经验衰老死亡。因为未

    做善事,仅是自我离乐以达成继续投生善趣,故终将堕入极大痛苦之境地。下三

    道的众生仅能经验苦苦,人道则有苦苦、坏苦和行苦,但主要是前二者,天神的

    苦主要是后二者。

    最后一种思维是关于业力、因果的法则。就佛教的观点而言,今天所有的一

    切和所做的一切皆有过去的因。这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过去做了什么,看看现

    今的处境便知(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无论贫富、美丑,都是过去行为的

    结果,同样地,将来是否快乐也赖于你今日所为而定,一切都将在未来产生结果。

    一棵树的根是可做药的,那么花朵、树叶、树皮和树上所产生的一切,都将可做

    药。依此类推,超越贪、嗔、痴之外的行为将可产生快乐。树根若是有毒的,那

    么树上所生的一切都将有毒,恰如贪、嗔、痴之源于痛苦。

    问:有那一种修行法门是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的?

    答:因果法则、业力,是佛教的主要教法之一。意指你应总是行持善事,因

    为不善的行为将为此生来世带来痛苦,如果你不希望得到痛苦,就应避免种下苦

    因;没有因就没有果。恰如树根拔除,就不会有果实,如果你希望得到快乐,就

    必须非常小心种下乐因。若希望树长大,就必须妥善照顾根部,不完全的根,树

    将不会长大。

    所以在开始禅修前,应非常仔细地思维这四种忆念,然后应该皈依。皈依是

    佛教徒之区别:意为你自己被引渡,找到了避难所。

    问:我们以什么方式被救度呢?

    答:自己救度自己。如前所言,世俗充满痛苦。许多显而易见的痛苦,及一

    般人未能察觉、较不明显的痛苦。我们希望能从这些痛苦解脱出来,却没有足够

    的智慧或力量达到,因此目前能做的努力不多。当进行一件重要事情,你会寻求

    一会有力量的人协助:生病时会去找医生诊疗;法律问题就到律师那里去处理。

    所以,当你希望从世俗的苦痛中获释,你必须皈依三宝(TripleGem),三宝是

    此项心灵誓约中真正对你有力的协助者。三宝包括:佛(Buddha)——引导者,

    法(Dharma)——成佛的道路,和僧(Sangha)——行者的精神伴侣。

    无论如何,终极的皈依处唯有佛。法有两部分;教法和证法。教法是三藏

    (经、律和论),但这是用以渡河的船:当你已达到彼岸,自然弃它于后。证法

    亦分两部分,“灭”谛(注5)和“道”(注6)。灭苦后的涅盘是空性的,不能

    为究竟皈依处;而道——修行法的本身,亦为无常,所以也不能为究竟皈依处。

    同样对僧伽而言,即使极高的成员亦仍于道上,故不能为究竟皈依处。真正的皈

    依处仅有佛,不过我们总是皈依佛、法、僧。

    问:这意指佛是永恒的吗?

    答:是的,是的。佛当然是永恒的。法身(Dharmakaya注7)——“真理身”

    是超越常(永恒)和无常,而报身(Sanbhogakaya注8)——“乐身”常存。化身

    (Nirmankaya注9)——“显见身”是佛在世界所示现之色身,虽然他总是随处

    显现,但他的外表(示现)是无常、没有固定形相的。

    问:请问如何皈依?

    答:尽管皈依的外在形式相同,但因皈依者内在意乐之差异——恐惧、信心

    和慈悲,而有三种不同内涵的皈依。真正的修持是持诵皈依祈请文。最简单的皈

    依祷文是“皈依佛、法、僧直至成等正觉;经此功得愿一切众生皆证佛果。”

    但仅以音声诵念此文是不够的,一定要打从心里念出来。如果你想避雨,仅

    口念“屋子,屋子”或“雨伞,雨伞”并无任何帮助。必须要找到房子、弄把伞,

    如果这样做了,无疑将可避开这场雨。所以必须非常认真地皈依,充满信心,进

    而想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将仅以三宝作为寻求皈依处,一直将三宝忆念在心。

    以这个方法念诵皈依文。这样的忆念是佛法的首要的修持,一切修法的基础之一。

    皈依是佛教徒、非佛教徒之区别。

    虽然如此持诵足够使你成为一位佛教徒,但是我们通常在精神导师之前举行

    一个简短的仪式。他念出祈请皈依文的字句,弟子跟着念并誓愿护持佛教的基

    础道德教法。此后,每日持续经极大的虔诚心持诵皈依文。

    问:动物真的可以投胎转世为人吗?

    答:是的,绝对有可能。有许多动物因善行而转世为人的果报故事,也有人

    因其恶行而转世为动物的故事。有些动物极其慈爱,特别是对他们的子孙,藉由

    善业积聚而可能有足够因缘得到人身。

    问:为什么生而为人如此地重要?

    答:人身是极为珍贵的,因为藉由人生,不仅可能投生更高的善道,更可以

    修持佛法证得佛果。

    问:好好思维无常真的有益吗?我们都知道无常,但想多了可能使人消沉?

    答:是的,确有帮助。宗喀巴大师(Tsongkhapa注10)曾说:“囚犯仅有一

    种念头:我何时可以出狱?这个念头不断在他心中生起。你们思及无常该像这样,

    观修无常直到这个境界在心中生起。”

    问:我们真的如同囚犯之处境吗?但世间常可找到快乐。

    答:那样的快乐不是永恒的,对吗?乐极会生悲不是吗?现在快乐,但谁知

    道下个小时会发生什么事。也许是个惨剧!快乐是无常的,它是极不确定的,因

    此你并不真正快乐,你的欢乐永远是带着焦虑不安的。事实上,你从未快乐,因

    为你并不知道将来会如何,所以不安是不可避免的。

    问:地狱是痛苦境地的隐喻,或如佛经所描述真实存在?

    答:我想某些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佛经中说,真正存在的地狱比被描述的

    还可怕,因为据说佛陀并为完全描述。佛若真的描述出来,人们将会吓昏过去。

    问:他们如何的真实?

    答:就像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真实。是的,许多人以为地狱不真实,你梦一

    样。但在梦中,快乐和悲伤,真实地就像我们清醒一般。这个当下的经验也不是

    真实的,但我们以为周遭的一切是真实的。地狱的真实性就是这样。当然,地狱

    在究竟上亦非真实。现实生活周遭一切都不真实。那么,这是什么?

    问:佛会痛苦吗?

    答:不他们绝不痛苦。佛是绝对地自在解脱。

    问:他们看到痛苦吗?

    答:他们也不会看到痛苦。

    问:那么佛如何能帮助痛苦的人呢?

    答:他们并不痛苦。这个回答在萨迦派和格鲁派(Gelugpa注11)的教义上

    有所不同。格鲁派认为佛看到痛苦,但我们萨迦派认为佛并没有看到痛苦。已从

    睡眠中觉醒的人不会有梦,不净的轮回中,痛苦像是梦,如幻如觉。因此已从此

    幻觉中觉醒的人绝不会再做梦。但佛以其菩提心和慈悲心,他们自然会利益众生。

    但佛陀自己绝未看到痛苦。对佛而言,万事万物都已转化为清净之相。

    问:佛存在于业力轮回之中吗?

    答:他已成就终极和业果——业力的至高完善圆满结果。

    问:有无可能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并非自己的行为果报?

    答:不,绝对不可能。

    问:佛知道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果报吗?

    答:可以的。例如,过去曾有过许多预言,但我不认为佛陀看到可觉知这些

    结果。需要预言的地方,它自然会现起。

    问:我们能改变过去行为的业果吗?

    答:当然。金刚萨埵(Vajrasattva注12)禅修能够净化我们许多过去的恶

    行。无论如何,集聚善因、福田及功德是非常有帮助也是必须的。

    注释

    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

    六欲王,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

    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

    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间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

    所有佛教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2五无间:五无间业的简称,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

    身血、破和合之僧,谁要是犯了其中一项,死后即堕入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罪。

    3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

    故又名六趣。

    4阿修罗:六道之一,汉译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

    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

    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5休止的真理(灭)、6道的真理:请见第五章注1。

    7、8、9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真如体现,它全免于观念的纠缠,完

    全清明而无所限。因此流出悟境地的表现,开悟经验的充实和精神,这便是报身,

    大多数的本尊都在此种境界。化身是在人间开悟的形体,即悟境的内身示现,如

    释迦牟尼佛。开悟或觉悟的法身就是透过报身和化身协助有情众生,使其离于生

    死轮回之苦。但这三身并非各不相干的实体;它们同时呈现,就像光与热同时出

    于一盏灯焰一般。

    10宗喀巴(1357——1419A.D):格鲁派创教祖师。七岁时曾在青海西宁

    附近的甲琼寺,从噶当派顿珠仁钦学经九年,十六岁到西藏从仁达瓦大师学萨迦

    派教法,受其佛学观点的影响很大。此外,宗喀巴倡导必须在显宗浓厚的基础是

    进而系统地修习密法,先显后密的法旨。宗喀巴完成了印度后期密教所提出,但

    未及组织化和实践的思想,这是密宗西藏地方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11格鲁派:又称新噶当派,由宗喀巴所创建,其显密教法的基本教法是中

    观见。本派提倡显密三藏不可偏废,必须全部修学才能领会其义,对西藏佛教影

    响很大,自清初形成为西藏的主流教派至今。并传至四川、青海、甘肃、蒙古等

    地。格鲁派教主为历任甘丹寺法台,并有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或加在内蒙

    的章嘉、外蒙的哲布尊丹巴为四大活佛系统;但后面两大活佛系统均已在民国后

    中断。以前之甘丹、哲蚌、色拉称三大寺,亦有加上后藏札什伦寺,或青海塔尔

    寺,甘肃拉卜楞寺而称格鲁派四大寺或六大寺。另有上、下密院为该派弘扬密法

    之最重要寺院。

    12金刚萨埵:是喜乐部(寂静部)的一位本尊,其修法与净化、忏罪有关。
第三章菩萨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
    第三章菩萨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

    问:仅为个人救赎(注1)的小乘(Hinayana)道中,“涅盘”(Nirvana)

    与解脱(Liberation注2)是四圣谛之一,但在广大的大乘道(注3)中似乎较不

    重要。

    答:是的。这是两个极端——世俗存在和解脱,前者完全包括在痛苦中,后

    者已超越它。大乘道教导我们不要落入二者之中,代之的是追溯中道:藉由智慧

    的力量,不住世俗,藉由慈悲的力量,不住解脱。若止于解脱,将无法行动去帮

    助众生(sentientbeings)。虽然自己已完全从痛苦中得到自在,但对他人却无

    助益。大乘道之证悟佛果——我们称之为大解脱,不仅从痛苦中解脱,并能帮助

    无量众生,这是其主要不同之处。

    问:大乘的修行原则是什么?

    答:三个主要修持:慈心,悲心(compassion)和成佛之心(菩提心

    Bodhicita)。慈心即希望每一个六道中的众生都能快乐,悲心是愿一切痛苦中

    的众生悉能离苦。成佛之心,一般是指愿为一切众生而成佛。这三者非常重要。

    没有慈爱心和悲心,成佛之心就不会生起,没有成佛之心,就不能证得佛果,因

    此慈心和悲心是必要的。其中以悲心特别重要,悲心是大乘道之初始种子;在途

    中,它是令稻谷生长之水,最后,它使果实圆熟。因此清楚可知,悲心起于初始,

    且中途和结尾都非常重要。月称菩萨(Candrakirti注4)注解《中观论》

    (Madhyamakavatara)时,把敬礼悲心放在最前面。佛陀曾说:“三世一切诸佛

    均从菩提萨埵所生,而菩提萨埵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特别是由悲心所出。”

    大乘道之主因即悲心。

    问:我们如何修持悲心呢?

    答:首先,研习是一定要的,随后并需禅修。一开始,观想你的亲人并愿他

    们快乐、从痕痛苦中解脱自在,然后祈你拥有为他们成就的力量,使你有能力做

    到这些。观想那些非你亲友的人们,最后渐渐普及于一切众生。事实上,应从思

    维四种忆念开始,然后皈依,接着观想你的母亲,清楚详细的想到她对你的慈爱,

    这些关照都是为了你。当你念及他仍在痛苦中造作苦因,此时,助她之心自会生

    起,当你希望助她脱离痛苦时,成佛之心生起。最后祈请上师和三宝,愿她快乐、

    无有痛苦。接着用上述方法继续观想你的父亲、其他众生及你最坏的敌人。若有

    困难,想想嗔恨才是你的敌人,它制造了极大的痛苦境地。观想一切六道众生,

    直到能够毫无私心地对他们生起自然的慈悲房。最后,愿藉此修行积聚一切功德,

    平等利益众生,以这功德回向圆满每一禅修。悲心是最最重要的基础,应尽可能

    的多修习。它该是完全地自然——大悲之尊观世音菩萨,曾在佛经中说:“想得

    到佛果的行者不需修习太多,只要一种,就是悲心。”

    悲心的修习有下列三种:

    一、对众生的悲心:须先从母亲做起,然后旁及其他无量众生,悉愿皆得离

    苦,祈求能够帮助他们。(注5)

    二、对法(因缘现象)的悲心:愿众生皆能舍弃痛苦的根本——无明

    (ignorance注6)。

    三、无对象的悲心——无缘大悲(objectlessckmpassion注7):必须了解,

    究竟上,所有众生并非真实存在,众生是因无明与执着自我而痛苦。

    问:有情众生不是真实存在吗?

    答:不,事实上众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乃是因为对自我的执着而生起幻相。

    因为贪求某些外相,而对别人起反感、嗔恨,只要无明地相信他们真实存在,就

    继续封闭在世俗循环中。

    第三成佛之心(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修持。一般而言有两种菩提心:相

    对和绝对。相对的菩提心(theRelativeEnlightment-mind)分为愿、行两种。

    希望成佛是一种愿望,愿为众生成佛,就像盼望一趟旅行一样,这就是愿菩提心。

    行菩提心像是去旅行了:为达成佛所做一切即行菩提心。所以行菩提心包含一切

    佛教修持,例如布施(Giving)、持戒(持守道德的行为Moralconduct)、忍辱

    (Patience)、精进(Vigour)、禅定和般若等六波罗蜜(SixParamitas注8)。

    绝对菩提心(theAbsoluteEnlightment-mind)是了知万物真实本性即空性

    (Emptiness)。

    了解空性即绝对的成佛之心(胜义菩提心)。

    问:我们应如何了解空性?

    答:空性不仅是个名词。空性并不意味一切事物都是空无。每个宗教尝试解

    释现象的真实本质,无论肯定或否定,必归结在“存在”上。一般人对于现象和

    原始来处并没有做信多思考,较富宗教倾向的人会深思,怀疑事物为何存在,从

    何而来。

    基督信仰者结论一切事物都由神创造。早期的佛教学派——说一切有部(注

    9)结论,粗大的东西并不真实存在,但原子——微小到不能有任何一边面对不

    同方向,是存在的基本元素。进一步的学派——说识部(唯识派),决断究竟无

    一外相存在,所似知觉仅是心灵的投射。

    中观哲学家检测现象,发现万物均是消融,并无任何一物真实存在。他们不

    满意上帝创造万物或极微存在的解说,而论证:如果客体不存在,那么做为主体

    的心便不可能存在,因为心和客体如左右般相互依赖不可分离。因此,如果没有

    外在物质,就能可能有心。中观派小心谨慎、一丝不苟的检视后得到结论:究竟

    上实无一物存在,然而众生执着(attachment)而误认为真实存在。正面的东西

    无法发现,反面的东西无法找出,没有一个可接受为真实存在之物,万法的真实

    自性超越存在和不存在,超越思维和表达的可能。寂天菩萨(Shantideva注10)

    曾说:“胜义并不是心的对象物;它的存在超越于心识之外”。“他是你无法描

    述的东西,是不能理解的惊奇。”当我们谈到事物,必须替它们命名,所以姑且

    称这为空性,但真正的空性不是我们能命名的,它是我们无法表达的。

    上述是依究竟意义而言。就相对来说,中观派接受任何一般人接受的概念,

    但此派著作呈现的是万物超乎言诠的体验。

    问:这种现象的评论是否仅为逻辑上的诡论?它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答:当然可以。当你了悟究竟意义时,就从痛苦解脱。我们从未由相对的幻

    相中觉醒而痛苦。笼罩在相对幻相为迷惑中,执假为真,造作因而生出更多苦困。

    问:所以真正的重点是执着?

    答:不再执着事物为真,就不再造作未来之苦因。

    问:这是禅修的主题吗?

    答:大乘道,特别是在金刚乘中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禅修方法。必须了解痛苦

    来自恶业,恶力来自污染,而污染从自我生起。如果我们是污染的,可能误执一

    捆绳子是条蛇,在假设有个自我实存中产生幻觉。有“自我”时,必定有“他

    人”,有他人,就有自我的贪执和对他人的厌恶,这将导致进一步的污染并且障

    碍真实的本性。

    菩提心是根绝错误自我要领的最佳方法。首先尝试将他人和自己一视同仁,

    慈爱他们像爱自己一样,最后,将爱他人甚于爱自己。无论多痛苦,尝试不断地

    发愿,即使一切众生痛苦都到你身上,仍愿意把一切快乐之因给与他们。并全愿

    以此功德不断地利益一切众生。

    了悟空性的修持——胜义菩提心(绝对的成佛之心)有两个部分;专注的修

    习(止)和经验的分析(观),清楚呈现在中观体验中。这些修持需要更长的解

    释,无法在此详细解说。每个修法之前和之后,都必须皈依和分享功德(因向)。

    问:如果心,物不存在、那么外相是什么?何始何终?

    答:他们是无始的。在达到佛果时结束。一切是幻相、不真实的,像场梦。

    梦由何处生呢?就像一个长梦。

    问:外相是什么呢?

    答:是一很长的梦。

    问:慈心和悲心是好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发怒对人反倒适宜,不是吗?嗔

    恨正当吗?

    答:如果动机是纯净的,即使行为是恶的,也可能是正当的。若为利益众生

    而起嗔怒,此愤怒即从悲心而生,那么生出的一切都是好的。就像一棵植物,如

    果根部具疗效,纵使果实长的坏,还是可做药。

    问:佛教常被认为会引导人们行为趣向否定、消极?

    答:如果进入并滞留于解脱中,这就真的消极。但如进入大乘道,取代自我

    解脱的觉寂,悲心生起自会利益一切有情。

    问:佛教有时被称为无神论(agheism),认为上帝并不存在?

    答:佛教不相信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在此范畴内,可说它是无神论。如果

    上帝是由一种神圣的悲心或智慧化现之本尊,那么佛教并非无神论而是多神论

    (polytheism)。

    问:如果真的没有自我,那么何以转生呢?

    答:心识相续,一连串心识流(动)和行为结果造成另一个新的众生。转生

    是一个相对的真实。各学派各宗教对相对真实性的说明迥异。中观派认为所谓相

    对,即未经审量所见一切,也就是平常人一般之所见。相对地,有转世,但并非

    就不究竟层面而言。

    问:中观哲学(Modhyamjkaphiloskphy注11)如何兴起?是否在佛陀时代

    之后?

    答:当然它是佛教的,是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真义,清楚地解说任何落入极端

    的人将无法自痛苦中解脱出来。极端是指常见(正面、永恒)和断见(反面、断

    灭、空无)、相信存在或不存在等。中观哲学是从佛陀教授的经典发展出来的。

    问:如果因万法皆空而不接受众生的存在,那何必对众生慈悲呢?

    答:万法并不空;误以为“空”是意指空无也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种极

    端——但事物的真相是离于极端的。为证悟空性,必须积聚功德,最好的方法是

    修利益一切众生的慈心和悲心。直到协德积聚圆满,以过空性的了悟才会生起。

    注释

    1小乘:声闻缘觉悟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

    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

    修行的方便有三贤(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四善根(暖、顶、妨、

    世第一法)之方便,得果有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等四。缘觉乘修

    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证悟,

    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阶位可言。

    2涅盘:汉译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慧,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

    灭是灭见思、无明、尘沙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又是不生不灭这

    意。

    3大乘:即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从凡

    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

    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

    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仅算是资量位,十地才是修道位。

    大乘法门中又分显宗、密宗两大类。

    4月称大师(candrakirti,600——650A.D):印度中观派在月称之师佛护

    和清辩时,由于在开示空性所用的方法不同,因此中观派分裂;主张只有在否定

    对方见解时才使用论理著作《入中论》和《中论》的注释。

    5生缘悲:即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

    弟姐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为众生缘慈悲。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

    之未断烦恼者而起。

    6法缘悲:即法缘慈悲,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

    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如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

    苦与乐,名为法缘慈悲心。

    7无缘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妄,故心无所缘,

    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

    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为无缘慈悲心。

    8六波罗密:汉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忍辱、毗离耶

    (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是六种行之可以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

    涅盘安乐彼岸的法门。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

    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9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别名说因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主张“一切法

    实有”。中国所传的小乘部派,即以说一切有部为主;特别在阿毗达磨等教学方

    面,几乎可以说有说成就最大。又大乘僧人,在教学与戒律方面,也有很多是学

    习说一切有部的。

    10寂天菩萨(650——750A.D):西藏佛教中观教学主流派所依之印度大师

    月称的弟子,属于中观应成(归谬论证)派,著有《入菩萨行论》、《大乘集菩

    萨学论》等重要书籍。

    11中观哲学:见第一章之注释26。
第四章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第四章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问:法王:什么是“真言乘”?

    答:真言乘可金刚乘(Vajrayana注1)事实上极具善巧。其最初动机,和最

    终目标,都和大乘佛教完全一致,但金刚乘更具智慧方便,能从同样的起点更迅

    速直接地达成同一目标,两者差别如同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大乘的修持主要在

    于透过思维的禅定;但在金刚乘中,身体也被广泛的运用。藉由认知和运用我们

    的身体,能快速地达到目的地。譬如,若要使飞机飞行,需要较火车更多的条件

    配合,如燃料、风、机器设计等。同样地为达到证悟,在金刚乘的修持中,不仅

    只是思维,还有不同坛城(Mandala注2)的观想(Visualization注3)、持念咒

    语(mantra)等,如果正确地随着这此修持,了悟自然生起。

    问:这是大乘和金刚乘唯一不同吗?

    答:大乘为“因乘”(theauseYana),金刚乘是“果乘”(theResult

    Yana)。大乘藉面施、持戒等修持,造作正确的因,这些修持非常有价值且正确,

    但仍与佛的无量功德、特质极为不同。金刚乘一开始就观想自己为佛之果位形相。

    藉此修持,相同于佛之结果就会生起,因此金刚乘常被称为果位之道。不断观想

    自己如同佛陀具足一切功德,以及卅二相(thirty—twomajorsigns注4)、八

    十随形好(eightminorsigns注5)等。

    问:认为自己即是佛陀是否错误呢?

    答:一点也不。大乘也谈到人心的本性,包括整个有机体,就是真正的佛陀,

    而且一直都有是。只因未能了悟此点而被缠裹在幻相中,所以导致痛苦。如果障

    碍和污染是心本有的一部分,净化不可能,无论如何清洗黑炭也不会变白;心的

    本性纯净,才能被净化。因为已有其他众生证得佛果,很清楚地,我们也此可能;

    我们的心也能被清静。

    金刚乘以下列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有五类人——事实上有千百种不同类型,

    包括这五类中。这五种是可以简括为一种,即金刚持佛,但为一般方便想成五种。

    将这五种观想在一个坛城中,它是一个为火所环绕的圣宅,有着特定比例和装饰。

    中央是白色的毗庐遮那佛(Vairocana)——“创出一切相者”(注6)。东方是

    深蓝色的“不动佛”(AkshobhyaBuddha注7)。南方是黄色的宝生佛

    (Ratnasambhava)——“自然珍宝的所有者”(注8)。西方是红色阿弥陀佛

    (AmoghasiddhiBuddha)——“善巧成就者”(注10)。他们看起来都像释迦

    牟尼佛一样,除了有着不同的手印(Mudra注11)和手势。

    不动佛结触地印,毗庐遮那佛结说法印(注12)宝生佛呈现施予印,阿弥陀

    佛结定印(themudraofmeditationess注13),不空成就佛以施无畏印(the

    mudraoftearlessness注14)手上持十字金刚杵(注15)。五尊都有特别的功

    德特质,每一尊关联五种共同的污染:蓝色不动佛对应嗔,红色阿弥陀佛对应贪,

    绿色不空成就佛对应嫉妒,白色毗庐遮那佛对应无时愚痴,黄色宝生佛对应傲慢。

    这些颜色清楚地与烦恼染污相对应。

    英文常说“绿色嫉妒”,情欲与红色,嗔恨和深蓝色相关。我们能够清楚

    的在个人身上看到五种特质。肤色略黑,身上或有类似金刚杵的特徵的,时常生

    气,这种人属于不动佛的种性(金刚杵是不动佛的象征),与不动佛有深厚的因

    缘,如果修持不动佛相关的法门,将特别容易成功。不动佛代表嗔恨的完全转化。

    金刚乘中绝不认为任何污染,嗔恨可贪心应被制止、压抑,相反地净化被染污系

    缚的能量,转换成五方佛的特质,五佛每一尊都是一种特定的智慧类型。为是金

    刚乘为何被称为果乘的另一个原因。事实上,实相当然没有不净。不净的显现是

    因没有了悟实相,而常用主体,客体的分别去思维。不净可说是从染污生起的。

    问:我们应如何修习金刚乘?

    答:金刚乘之道明显地较为殊胜,但不易正确了解。开始时必须确定纯净发

    心——菩提心的修习,唯有如此,才能接受五方佛的教法,在诸多本尊形相中,

    选择适合自己本性者。这种教法的传授是以灌顶的形式,藏文拼音为“旺”。其

    意为“净化、圣职任授”或“举行秘密仪式启蒙、传授秘诀”。灌顶是一种传承

    仪式,必须从具德的上师(Guru注16)那儿接受,然后依法学习、思维并禅修以

    证得终极果位。接受灌顶后,行者必须每日无误的实行修持,学习清晰而完全认

    为自身如同果位本尊一般。然后,因为因果的关联,成果自会生起。

    问:传承重要吗?

    答:从上师而来的传承在金刚乘中特别重要。上师将教法传给你,你的传承

    必须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溯至本初佛(注17)——金刚总持,由他首传教法而迄于

    你的传法上师。即使是一般大乘,你也不能毫无引导而修,这是金刚乘的特殊真

    义。

    问:是否表示除非以这种方式接受教法,否则无法证果?

    答:当然没人可以完全单凭阅读教本而了知一切。你必须领受可以回溯至金

    刚总持而毫无间断地口耳传承法加持,没有这不共加持力,绝对得不到任何成就。

    虽然今日大部分的教法都已被写出来了,但你仍必须先接受他们的诵传,然后再

    研习之。

    问:所以上师极为重要?

    答”在密续上说:上师是一切成就的根源。因此找寻上师是重要的,必须找

    寻具有教授密续资格的合格上师。特别是必须和你有特殊宿缘的喇嘛。例如,密

    勒日巴(Milarepa注18)首次听到玛尔巴(Marpa注19)时,感到一种特别渴望,

    想要立即会见他。茶千(Tsarchen注20)听到伟大的萨迦导师——朵玲巴

    (Doringpa注21)时,感到一股特殊的渴望想要尽快见到他。发现这样地上师后,

    必须从他领受诵传和解说教授。在密法中接受灌顶是一定要的,灌顶是密法之门。

    没有灌顶什么也不能修。灌顶如同土地之施肥播种。造就适当的条件、环境。接

    受灌顶后,只须照料种子直到完全成长。

    问:如何能够认出和你有宿缘的上师呢?

    答:大多有清楚的徵象。如茶千的例子:当他在一处岩穴禅定时,有个女人

    在他面前现身。那时他还是一个格鲁派的和尚。她给他一本书叫他去找朵玲巴。

    于是他便去萨迦找到了朵玲巴,发现他得到的书来自朵玲巴的图书室。原来那个

    女子是位女性本尊——金刚瑜珈女的化现。茶千在朵玲巴的座下接受教法,特别

    修持金刚瑜珈女,最后他达到伟大的证悟。一般而言,若你感觉想要见到或有和

    某喇嘛连络的渴望,遇见他时生起某些特殊感受,便是好的征兆。

    有时亦可藉占卜预言发现。当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我的姑姑要求一些喇嘛用

    一个镜做预言。结果他们看到一个奇怪的喇嘛在镜中,而我在他前面。那个喇嘛

    长耳,人中很宽,有一个疤。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发现就是第二世宗萨钦

    哲仁波切。

    问:这是否意味唯有和具有宿缘的喇嘛一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答:不,并不一定。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我并未从第二世宗钦哲仁波切那儿

    接受大量教法,任何具德上师都是好的,但将有一个特别的上师能比他人给你更

    多帮助。

    问:上师对弟子做无理的要求对吗?

    答:对的。例如当玛尔巴教导喇嘛哦巴时,问他是否带来一切财富供养上师。

    他回答说仅留一只跛脚老山羊未带来。玛尔巴便要他回去取来。玛尔巴说:一只

    跛脚老山羊对他其实并无差别;他的要求仅为树立教法的尊严与珍贵。如果说是

    供养一切,就必须毫不保留。上师和弟子的关系并非主仆。它是父子关系,精神

    上的关系,如父子般温暖亲密。上师有巨大责任照顾他的法子,弟子方面必须遵

    随一切上师所给予的教法,持守一切誓愿。(注22)。

    问:这些誓愿包括什么“

    答:相当复杂。接受灌顶之后,除了每日修持及研习外,有许多誓愿必须遵

    守。如果受过小乘的别解脱戒,必须进一步受大乘戒律,修持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持守誓愿可创出有利条件,以正确培育灌顶中所植树下的成佛种子。除了必须适

    当地持守戒律之处,每天还要修持金刚乘的观想、持咒,以及生起次第

    (kyerm)、圆满次第(Dzogrim)的禅修。

    问:密宗的本尊(Yidam)究竟是什么?

    答:因为众生具有不同嗜好、背景、观念和倾向,所以佛菩萨适合不同的众

    生修行,而示现了不同身相。例如,贪爱的人可观修拥抱身形的双身本尊(注

    23)。愤恨较重的人适合修忿怒本尊(deitidsinawrathfulangryform注

    24)。愚疾的人则适合观修不许多珍宝和装饰的多手多足化身本亲(elaborate

    deities)。事实上这些本尊都是同样卓越智慧的显现,不过是以不同身形来适

    应不同形态的人罢了。

    问:金刚乘教法和历史上的佛陀有何关连?

    答:我们称人类历史上的佛陀为“共”佛,而金刚乘的佛是“不共的”,不

    过许多密续亦是由历史上的佛陀所宣说的。《喜金刚本续》即是其一。

    问:什么是大手印(注25)?

    答:大手印是修习生起和圆满次第所了悟的卓越智慧。生起次第(注26)即:

    观想由一个种子字生出坛城,观想其本尊眷属。圆满次第(注27)通常是在生起

    次第修习结束时,观想万物融回到本来和种子字,然后连种子字也消失。事实上,

    生起次第净化出生,圆满次第则净化死亡。

    问:萨迦派主要修法是什么呢?

    答:萨迦派主要修法是“道果”,他涵括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是由公元六

    百五十年时一位伟大印度圣者“毗瓦巴”(Virupa注28)所传,由卓弥译师(一

    0七二年圆寂)(Drogmi注29)传入西藏。“道果:是立基于《喜金刚本续》的

    灌顶和修法上,包括金刚第六的哲学,及一切瑜珈的修法,如拙火、气瑜珈

    (breathingyoga注30)、身瑜珈、梦瑜珈(theyogaofdreams注31)、破瓦

    (迁识Pho—wa)(注32)、中阴身修法(Bardopractice注32)等等到;整部

    “道果”教法需费时三个月传授。此外萨迦派也修持一个那洛巴非常殊胜的精要

    教法——金刚瑜珈女(卡雀玛)十一支瑜珈教法。还有许多麻哈噶拉(大黑天)

    的教法;普巴金刚法,这是我们家族早先得自宁玛派传承的法;一切智佛母

    (Sarvavidya)是对临命终和已死亡者特别有助益的法;大威德金刚

    (Vajra-Bhairave注34)——文殊菩萨的忿怒相;萨迦派特有的十三金法

    (thirteenGolden注35),及其他许多法。但“道果”法已包括了一切。

    问:在西方的道德概念中,性的能量被认为是通向精神之路的阻碍。金刚乘

    中是否承认这些能量,真能在道上对我们有所助益吗?

    答:如果有适合的人,适当的时间,并依法遵行无误,确能有极大助益。在

    常被谈到的国王因菩提的故事中,他告诉释迦牟尼佛,他宁愿转生为丛林中的狼,

    也不愿采行放弃在世俗中精神道路的修法,所以佛陀给他一个特别教法——密集

    金刚法(Guhyasamaja注36),直到今日萨迦派仍保有此法的传达室承。当然,

    单是外相的舍弃出离效用不大;一个人可能放弃一些外在事物却仍然执着于它。

    真正的舍弃是舍弃执着。上例中,国王因渣菩提是个最上根器的人,他和他所有

    朝臣在佛陀给予教法时,都真实地证悟佛果!

    然而大部分在金刚修行者都是出家众,不允许有世俗的欲乐,当然必定是独

    身的。虽然国王渣菩提在瞬间证得佛果,但只是看看密勒日巴的故事,便可了解

    即使有天赋的人也处经历种种困难。

    问:不正确的修行有可危险?

    答:“如果在金刚乘中走错了,只有一个方向:下地狱。”金刚乘的修习如

    同竹筒中的蛇,吸能上或下。因此必定要寻求一位好的上师,并且非常小心地修

    持。

    问:为何金刚乘含有这么多秘密?

    答:我认为,一般来说是为了避免金刚乘教法主生怀疑、不具信心、甚或反

    感。如果在错误时机或没有正确解释听到,将会震惊并认为金刚乘是不好的事,

    而丧失对佛法的信心于金刚乘道路中。如果人们看见坛城或者在书中读到真言,

    可能会尝试着修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金刚乘中,任何事都不能由自

    己做主,一切教法都必须由你的上师传授。

    问:金刚乘是否不仅止于仪轨的修持?

    答:仪轨仅是金刚乘的一小部分,主要的修持是行者每天的禅修、观想和持

    咒,身瑜珈、气瑜珈的修持等。

    问:金刚乘修持最终的成果为何?

    答:一般而言成果是佛的三身、四身、或五身;但可总犄括在三身之中;也

    就是色身与精神身,后者被子称为法身——实相之身,这是已被完全转化之心的

    相续,它与空性完全无二无别。报身、大乐身是在“阿卡尼须达佛土”

    (AkanishthaBuddhafield注37)在那儿永恒居住之身,传授法给大菩萨们。化

    身或幻化身是一种不同型态,殊胜化身如同历史上在印度示现的佛陀。这些“身”

    的结果从转化我们现有的有机体而成。我们现在的身体可成为色身、形相身,而

    我们现在的心可成法身或实相之身。

    注释

    1金刚乘:亦称:“密宗”或“秘密真言乘”。因金刚乘的教法坚利如金刚,

    其修法主要是将学本身与外界作为一种悟境,而加以体验的法门,它的修法不公

    开予非根器之弟子,故名“秘密”;其所得的领悟或体悟,可使学者超越要领或

    理智设计的公式范围,无法从自我的观点加以表达或理解,故为“秘密”。《瑜

    珈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遍照,清净不坏,种咱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

    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曰:“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

    一乘甚深教。”

    2坛城:梵语汉译称:“曼茶罗”又可译成“坛”、“道场”、“聚集”等,

    均指诸佛菩萨聚集的处所。《演密钞》卷二如此指出:“曼茶罗,圣贤集会之处,

    万德交归”所以,坛城亦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集会处,或密乘修法时所布置

    的佛堂摆设。

    3观想:相浮于心也。观想是密乘训练行者意密的特别方法。

    4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1、足安平,2、足千辐轮,3、手指纤

    长,4、手足柔软,5、手足缦网,6、足跟圆满,7、足趺高好,8、如鹿王,

    9、手长过膝,10、马阴藏,11、身纵广,12、毛孔青色,13、身毛上

    靡,14、身金光,15、常光一丈,16、皮肤细滑,17、七处平满,18、

    两腋满,19、身如狮子,20、身端直,21、肩圆满,22、口四十齿,2

    3、齿白齐密,24、四牙白净,25、颊车如狮子,26、咽中津得上味,2

    7、广长舌,28、梵音深远,29、腿色绀青,30、睫如牛主,31、眉间

    白毫,32、顶成肉髻。

    5八十随形好:又名作八十种好。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孔,3、眉

    如初月,4、耳轮垂埵,5、身坚实如那罗延,6、骨际如钩锁,7、身一时回

    旋如象王,8、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9、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10、膝

    骨坚而圆好,11、身清洁,12、身柔软,13、身不曲,14、指圆而纤细,

    15、指文藏复,16、脉深不现,17、踝不现,18、身润泽,19、身自

    持不逶迤,20、身满足,21、容仪备足,22、容仪满足,23、任处安无

    能动者,24、威振一切,25、一切众生见之而乐,26、面不长大,27、

    正容貌而色不挠,28、面具足满,29、唇如频婆果之色,30、言音深远,

    31、脐深而圆好,32、毛右旋,33、手足满足,34、手足如意,35、

    手纹明直,36、手纹长,37、手纹不断,38、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

    39、面广而殊好,40、面净满如月,41、众生之意和悦与语,42、自毛

    孔出香气,43、自口出无上香,44、仪容如狮子,45、进止如象王,46、

    行相如鹅王,47、头如摩陀那果,48、一切之声分具足,49、四牙白利,

    50、舌色赤,51、舌薄,52、毛红色,53、毛软净,54、眼广长,5

    5、死门之相具,56、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57、脐不出,58、腹不现,

    59、细腹,60、不倾向,61、身持重,62、其身大,63、身长,64、

    手足净滑泽,65、四边之光长一丈,66、光照身而行,67、等视众生,6

    8、不轻众生,69、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70、说法不著,71、随众生

    之语言而说法,72、发音应众生,73、次第以因缘说法,74、一切众生观

    相不能尽,75、观不厌足,76、发长好,77、发不乱,78、发旋好,7

    9、发色如青珠,80、手足为有德之相。

    6、7、8、9、10不动佛、毗庐遮那佛(大日如业)、宝生佛、阿弥陀

    佛、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代表转五识成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理

    智具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一致),东方不动佛的大圆镜智(觉悟人的本性,

    即具菩提心),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修行菩提心),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

    智(觉悟自身与诸佛间融通无碍),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证得金刚身)。

    11手印:手指所结成的印契,通常是指伴随着密宗禅定,修法而采用的象

    征手势。

    12说法印:说法之印契,其有法、报、化三身说法之印相。

    13定印:标入定相之印契。有三部之别,即佛部大日如来之法界定印;莲

    花部弥陀定印成妙观察智定印;金刚部天鼓雷音如来之缚定印。

    14施无畏印:举右手舒五指以向于外者。《大曰经》四曰:“以智慧手

    (右手)上向作施无畏形。颂曰。能施与一切众生类无畏。或结此大印名施无畏

    者。”

    15金刚杵:密乘法器之一,常与金刚铃合用,代表非空,非有,方便、智

    慧;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

    16、上师:为了学密或金刚乘,尤其是想在圆满次第的观想中获得开示,

    就必须先接受上师的加持;而金刚上师必须是自己已经接受过完整的灌顶、口传

    及教授,并且如法闭关修持,获得某些证悟,而且有能力传授金刚乘教法的成就

    者。

    17金刚总持佛:又译作“执金刚”、“持金刚”或“金刚持”,为释迦牟

    尼佛在金刚乘中的显化,其身蓝色,手持金刚杵与金刚铃交叉置于心前,象征善

    巧方便法门与智慧的合一。

    18密勒日巴(1040—1123A.D):为玛尔巴译师的法嗣与冈波巴上师的老

    师。噶居派的这位著名禅修家,是西藏佛教史中最为突出、最为令人鼓舞的角色

    之一,因其不但能够投入,毫无保留地退居深山积极苦修,并且还有文学的秉赋,

    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教法的内容。密勒日巴尊者对佛法最伟大而不共的贡献,是

    以自己的生平来说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离性:若无小乘的出离和大乘的发

    心为基础,密宗的妙法无非是空中楼阁,他现身说法,以实例来说明如何同时实

    践并成就三乘教法。

    19玛尔巴:十五岁从卓弥译师学习声明,后三赴印度从那洛巴、梅粹巴等

    大师广学密法,后把所学全部传给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再传冈波巴,由冈波巴传

    出四大八小派,即达波噶居;与来自印度祖师宁古玛等人形成的香巴噶居,为噶

    居两大传承法系。

    20、茶千:朵玲巴之主要弟子,拥有一切学者和圣才的功德,在金刚瑜珈

    女的示现引导下,前往“康乌塔宗”向朵玲巴求得萨迦派口耳传承的精要教法;

    后来登上了布敦大师的宝座,其从学上师广含新、旧派传承,达三十位以上,并

    以实修而获得极高的证量。其再传弟子之一即五世达赖喇嘛。

    21朵玲巴:萨迦茶巴支派的大师,精于十三金法及大小麻哈噶拉法,在

    “康乌塔宗”独自闭关时,他获致证悟的顶峰。

    22誓愿:佛法中的三种誓戒即别解脱戒(Pratimoksha)、菩萨戒以及密

    乘戒。

    23双身尊:佛菩萨在密乘中为诠示智慧与方便不二所现之身形。

    24忿怒尊:表佛道之光明性,是诸佛菩萨为调伏难调众生而特别慈悲示现

    之身形。

    25大手印:直译就是:“大印”。此“印”性空,而其所以称“大”,乃

    因它能印合一切万法。大印一词原本用以表示究极的真理,指陈本业的空智与生

    死的解脱同时呈现的事实;亦用以表示体验真理的观修技巧。

    26生起次弟:在金刚乘中,以已悟的心作为修习的基础。“生起”一词,

    是指学者本身经验的发起,而被观为神圣世界则为悟境的呈现。行者修此,必须

    使他自己与一位象征悟境的本尊合而为一。

    27圆满次弟:所谓的“圆满”,是指达到直接了知一切觉受皆无实质,而

    心灵与现象皆空寂的境。到此阶段,学者消除了生起阶段所得的觉受,并突破修

    会途中可能生起的执着观念。

    28毗瓦巴:印度那烂陀寺住持,精修密法后得喜金刚之佛母无我母现前灌

    顶而顿证六地菩萨,曾以神通力令恒河两度分开、太阳两天不落,是印度八十四

    大成就者之一,“道果”法之创始人,重要弟子有苏卡悉地、东碧嘿鲁噶等。

    29卓弥大译师(994-1078A.D):是印度佛教道果、时轮金刚等法在

    西藏的传播者,译著与门徒众多,萨迦派初祖恭却嘉波便曾向卓弥献贡黄金,以

    求学“道果”密法。

    30气瑜珈:藏密无上瑜珈部之特别修法,藉着气瑜珈的修持,可依次开发

    行者本具的如来藏,将障碍层层清除。

    31梦瑜珈:是无上瑜珈部特殊的一部分,行者将其禅修之觉观推展至对梦

    的了解和转化。某些梦瑜珈与各种本尊有关:如阿弥陀佛和度母等;梦瑜珈也是

    那洛六法之一。和大幻化网金刚修法有特别相关。

    32破瓦:藏密的弥陀净土往生法门,它是藉一种直接而简易的方法,来复

    苏我们意识本有的自然精纯境界,并能在我们死亡的一瞬间将意识转化到较高的

    次元。

    33中阴身修法:中阴身是介于死亡和再生间的空间,在此阶段若认识一切

    现象不异于心即可能解脱,这种修法称中阴身修法。

    34大威德金刚:又称怖畏金刚、阎魔敌等,是无上瑜珈部父续的主要本尊

    之一,为文殊菩萨之忿怒相。

    35十三金法:萨迦派祖师以重金供养所求得之十三种不传出该门墙的大法,

    包括三红尊:那若、梅粹、因渣三空行;三红尊;咕噜咕哩佛母、红象头财神和

    大自在天;及次一级之三红尊等。是萨迦茶巴支派之闻名教法。

    36密集金刚:无上瑜珈部密法中,父续部的重要本尊,其本续及修法极受

    格鲁派重视。

    37阿卡尼须达佛土:金刚持法身佛之世界。
第五章佛陀洞悉自我并非真实存在
    第五章佛陀洞悉自我并非真实存在

    问:据说修习佛法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条件即是大信心。请问具足何种信

    心是必要的?为何信心如此重要?

    答:信心当然非常重要,但它并非唯一重要的事。它是开始。若一开始便没

    有信心,就无法达到好的结果。例如种子被烧过,无法长出好的谷物。无论你修

    了多少佛法,若没有信心,将无法得到任何结果。但佛法并非要求盲目的信心。

    一般可把信心分为三种:第一种“自由意志的信心”,听到或理解到在三宝之中

    有如此多的卓越特质,因此希望去接受它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第二种,“清净的信心”,见到佛陀伟大的特质,你的心变得清净、确定。

    第三种是“信任的信心”,接受佛陀的教法为有价值者,如四圣谛(注1)

    等。研习这些教法并认定他们是正确的。

    问:因此信心不是仅接受特定的教条?

    答:是的,绝对不是。

    问:对西方而言,轮回转世的教法是陌生的。可能有人不接受转生之说而有

    效地修法吗?

    答:依照修学佛法的定义来说,那是不可能的。无论你修得多高多好,如果

    仅为了此生的希求而修,那并非佛法。佛法的修持是为未来世,因此转世的观念

    无法和佛法分开。业力法则是佛法的基础,未来世是现在所种因之果。

    问:许多西方人否认世间一切皆苦。

    答:佛教认为,无论世间任何地方都有痛苦。无视于痛苦的持续是错误的。

    一个人不该从痛苦中隐藏起来;应该认识它的原因并尝试避免再造苦因。

    问:什么是佛陀所教导的“无我”呢?

    答:佛陀洞见自我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心不是自我,身不是自我;自我只是

    一些事物,如形状、知觉、感情、冲动和意识等集聚的代名词。因此,在实相上,

    当你检视什么是所谓的自我时,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是。自我不过是聚合某些事

    物所给予的名称。

    问:即使没有不灭的灵魂,自我是否以某种方式存在呢?

    答:不,自我绝不存在,但相续之心存在。

    问:自我强烈意识何时生起?

    答:自无始以来,我们已在轮回中无数次地出生,而且带有强烈的习气,认

    为相续的心即是自我,并对其强烈的执着而活着。

    问:所以自我仅是一种意识的习气?

    答:是的。

    问:有些西方人认为死亡是完全的绝灭。

    答:那是不正确的;当你死亡时,虽然你的身体结束了,但你的心仍然相续。

    问:如果没有真实的自我,什么在相续呢?

    答:相续的心,它就像一串念珠——每一个小珠都不相同,但它是同一串念

    珠。

    问:什么是心?

    答:心有许多部分,但有个非常基本的部分叫阿赖耶识

    (Kun-Shi,Alayavijnana注2),直译之,意为“一切的基础”,它是一种透明

    的,“自我观见”。它是世俗存在和能够解脱的基础,是真实无碍的心,这部分

    的心不抓住外相。它是光明的,而且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都相续不断。

    问:这个也不存在于究竟、绝对之中吗?

    答:相对上它当然存在。在究竟上,它是空性,但在相对上它是存在的。实

    相中,你无法说它存在或不存在。

    问:心是个别的,抑或是一种总集意识,而为所有个别心识的共同基础呢?

    答:它是个别的。

    问:大乘的追随者和小乘的追随者不何不同?

    答:有七个不同点,主要的不同点是大乘行者愿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成佛。

    问:所谓慈悲,仅是对众生的痛苦感到遗憾难过吗?

    答:不,慈悲是一个念头、想法,祈愿众生皆得离苦。

    问:慈悲必须了解痛苦的原因,或仅是一种情绪感受?

    答:我想二者都有。慈悲有三方面:愿众生的苦因皆被拔除,愿众生皆能了

    悟万法自性并且得以解脱。慈悲心的修习明显地包括对苦因的了解。

    问:生起慈悲的修法须以观想母亲的慈爱为基础。如果我们的母亲并不慈爱

    该如何?

    答:每一个母亲都能被认为是慈爱的。例她给你人身即是一种大慈爱。这足

    以令你认为她是慈爱的。如果这样禅修有困难,你应一直尝试思维她慈爱的行

    为和好的特质。直到慈心生起。

    问:法王您曾说过“自我”意识,实际是个幻想。果真如此,为何我们难以

    了解这点?

    答:如先前所言,我们从无始以来不断地建立起习气,被假定“自我”实存

    的行为增强,这些染污的习气令我们了解“自我”的本性非常困难。

    问:洞见自我的不真实如同断除一种不好的习气?

    答:是的。

    问:法王您曾说轮回转世的教法是一种相对性的真理,许多事物系相对存在

    而非常究竟;相对和绝对真理之区别何在?

    答:是的,有两种真理,相对和绝对的。相对上我们痛苦,相对上,事物有

    原因、过程和结果。但在究竟真理上,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非存在不存在,亦

    非不存在非不存在,这是四种可被驳斥的极端之说。之所以被驳斥,是因为可在

    此四种中举出有效、逻辑性的反证。

    问:究竟真理能以言语表达吗?

    答:不能,虽然可做某种程度的描述。事实上,我们仅能了悟和体验究竟真

    理。

    问:西藏所有佛教学派都教授中观空性教义,他们教的一样吗?

    答:是的,他们都教同样的东西,但教法有异。他们都有自己传承的特色且

    都达到同样结果。

    问:金刚乘的追随者接受一切大乘教法吗?

    答:是的,它的区别在于运用更多样、更直接的方法证得真理。

    问:金刚乘禅修和仪式中,使用铃(bell)、杵(Vajra)的象征意义是什

    么?

    答:铃、杵的使用各有许多情况,主要是象征智慧和方便,二者在金刚乘中

    同样重要;并且还代表女性和男性的特质。

    问:仪轨在西藏佛教修习中是重要的,它有何效用?

    答:仪轨(注3)非常重要,藉其修习,可获长足进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必要做复杂的仪轨。只有铃、杵和手印是必要的。

    问:手印的重要性何在?

    答:手印之外在、内在的意义都极为丰富,在观想修习中非常有助益。手印

    本身也有保护、加持、及痊愈疾病的力量。

    问:上师在堪能给予灌顶之前需要具备那些特质?

    答:依密续中所述,还有下列三种灌顶上师:

    最高的是曾亲见本尊的上师,所谓的亲见是如同我们看见另一个人般地清晰。

    第二者是曾有某些精神成就的上师,他至少要得到一些征兆,即使是在梦中。

    第三种是现代常驻见的,即已从一个合格的上师完成所有必要的灌顶和教授,

    并曾闭过一些特定主要本尊的关,学得一切仪轨、手印、如何布置坛城等。然后

    他才能给予灌顶。

    问:从第三种上师那儿接受教法是否已够好了呢?

    答:是的,它会生出某些连系,即使不似第一种亲密。第一种上师能引你亲

    见本尊,如同把你介绍给朋友一般。

    问:什么是闭关禅修?

    答:闭关(注4)有很多种。你可在修慈心、悲心,与下决心成佛时做一个

    简单的闭关。在金刚乘禅修中,有观想本尊,持诵真言,专注清晰地观想本尊的

    身形,或单纯禅定在空性上。有很多修法。

    问:闭关为何如此重要?

    答:透过闭关的禅修,行者得以正觉。没有闭过许多关,不可能达到究竟成

    就。西藏的许多瑜珈士为此目的多年独居闭关,这是广为人知的;现在印度仍有

    人这么做。除非有极高素质,不经长期闭关要在今生成佛是不可能的。

    问:在金刚乘的修习中,行者该修哪一本尊是否重要?

    答:最好是禅修和行者有宿世因缘的本尊(注50),称为守护本尊。

    问:每一尊皆能为本尊吗?

    答:是的,他们既为菩萨又是本尊。

    问:在我们能够接受灌顶前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答:具器弟子的特质有许多,最主要的特质是具足信心、慈悲心和菩提心。

    未生起菩提心的人不被允许接受喜金刚等主要本尊的灌顶。

    问:一个已生菩提心的人要寻得上师是与幸运有关吗?

    答:不,必须去找。一个人总是能够找到上师并从他接受教法。

    问:若找不到上师怎么办?

    答:他应该多找找。

    问:什么是无上瑜珈(Anuttarayogatantra)?

    答:密续有四个等级,无上瑜珈(注6)最高。简言之,藉生活中的任何行

    为修持,即使在进食、呼吸,乃至禅修和非禅修中的每件世事,每一个行为都转

    入修持中。

    问:若找不到上师怎么办?

    答:他应该找找。

    问:什么是无上瑜珈(Anuttarayogatantra)?

    答:密续有四等级,无上瑜珈(注6)最高。简言之,藉生活中的任何行为

    修持,即使在进食、呼吸,乃至禅修和非禅修中的每件世间事,每一个行为都转

    入修持中。

    问:佛教的修持意味必须放弃物质世界吗?

    答:依小乘和大乘而言,是的。但依金刚乘而言,未必如此。

    问:舍弃、出离,意指走入山林如隐士般生活吗?能不能继续住在城市中修

    持呢?

    答:在金刚乘中,当然可以。这就是为何尊贵的佛陀要把金刚乘法教给国王

    因渣菩提的原因。

    问:那么为何僧团寺院重要呢?

    答:为保持教法正确无误、佛法得以延续,僧团制度是重要的。在俗世间仍

    能修持,或许还非常有效、且脂法得以延续,但一般而言,物质世界中有太多潜

    在的困扰,并且在家居士没有时间正确地修持或有效地研习。出家人则有较好的

    机会,专心修持及研习佛法外,别无牵绊。

    注释

    1四圣谛:见第一章5、6: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

    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

    宙人生的真相;集谛是集起的意思,说明人生痛苦是怎样来的,一切曾是由于凡

    夫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恨等烦恼的掀动,造作种种不善业,结果招集种种的痛苦,

    灭谛是说明涅盘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因为涅盘是常住,安

    乐、寂静的;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盘。道有多种,要是修习八正道。

    此四圣谛括尽世间出世间的两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

    灭是果,是悟果界的因果。

    2阿赖耶识:八识中的第八识,汉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

    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

    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我。

    3仪轨:密乘修法所使用的法本、仪规范本。

    4闭关:系为想过观修生活和愿为金刚上师的行者而设的专修课程。闭关实

    际计划,依据传承宗风及上师的作法而定,时间长短亦有不同;如三年三个月。

    其主要的旨趣,在使学者对大乘和金刚乘所用的主要观修法,获得一种健全的认

    识和实际的经验,使行者在此基础上,可自行研习以后的进修。

    5本尊:与行者特别有缘的佛菩萨称之,是成就的根本。

    6无上瑜珈:藏密新译派分密法为四部之最高的一部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