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自识篇
    ◆修行是点滴工夫。

    ◆把自己的心净化了、安定了,法就会从你的生命中升华、显现,而迸发出你生命的潜力。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是马拉松的成绩,而是接力赛的成果。

    ◆“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郤你一生大事。

    ◆即今休去(放下)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

    ◆人活着,唯一任务,就是净化自己,发掘生命的唯一真实。

    ◆心若不安,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惩罚,作弄与煎熬。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日子就会不好过。

    ◆人命呼吸间。朋友,珍惜!

    ◆身遇患难,宜忆古人之曾遇此者,胜於此苦。必须心安、切忌忧虑。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一毫之拂,即勃然怒;一事之违,即忿然发――是无涵养之力。

    ◆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

    ◆交通拥挤、车辆多,找不到停车位,内心执着、放不下,找不到安详处。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

    ◆要为享受生命而工作,不要只为生活而工作。

    ◆如是因,如是果。菩萨缘於畏因,凡夫苦於畏果。

    ◆能为别人设想者,永不寂寞。

    ◆有人能抵抗百万大军,却无人能抵抗死神的来临。

    ◆若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当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顺境时勿怠惰自大,逆境时要勇敢忍受。

    ◆诳妄之人,常常无故树立敌人。

    ◆世间一切乃众缘合和,众力所成,非独一人所能,是故当怀感恩之心。

    ◆失意,治之以忍;快意,治之以淡。常令心无增减,是名入道之人。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若以顺非为有容,世亦有赖有君子。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在竞争的生活中,放下得失。好坏成败终将过去,以平淡之心来生活。

    ◆我们要能够承担别人的苦,原谅别人,为别人的立场想,那么你好心的建议才会有效。

    ◆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叫认命。

    ◆恶魔的领土是欲、黑暗、争执、剑、血、战斗。也是嫉、妒、憎、欺、谄、谀、隐秘与毀谤。

    ◆佛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记忆是意识的残影。切莫造成包袱。

    ◆人生是在不断与自己战斗的连续剧。

    ◆妄想是生命无谓的浪费。

    ◆人能逃过法律制裁,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

    ◆能学着不干扰别人,他就能心无恐惧地和平生活。

    ◆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着岸边跑。

    ◆心灵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

    ◆任劳易,任怨难。

    ◆劝告别人时,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减少。

    ◆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当别人真正需要你帮忙时,应当不吝的伸出你的手。

    ◆大部分的人,迷於肉体的美好,即无法看见其结果所引起的灾害。

    ◆不洗澡,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尊贵是来自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径步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须留三分与人尝。

    ◆佛法是一种解脱束缚的教育。

    ◆要听两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经验的人。

    ◆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是否相同,即知他是否真心的。

    ◆不要去猜测他人的想法,若无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没有大智慧的直观,而说的客观,也是一种主观。

    ◆一个人不能够创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创造。

    ◆真正失败的人就是向环境屈服的人。

    ◆人生的真理是隐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待有馀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馀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

    ◆宁过于君子,勿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淺;失于小人,其为祸深。

    ◆智慧虽然无形,郤能丰富你的生命。

    ◆当你察觉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时,正在想什么时,那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道”了。

    ◆风来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潭不留影。

    ◆“身”为苦本,“我”为罪孽。

    ◆人随处作主,就会立处皆真。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则少悔。

    ◆让泪水来告诉你世间的真相。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没有诚意学习某件事的人是永远学不会的。

    ◆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既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乐趣。

    ◆与人相处之道在於――无限的容忍。

    ◆当你懂得关心你周遭的人事物时,别人也同样的会给与回报。

    ◆你一天中曾踏实地活过一小时吗?

    ◆佛陀说:“布施给我的功德等於布施给乞丐中之下賤者。”

    ◆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骗得了你。

    ◆“禅”就是活在现前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后顾。

    ◆用伤害别人,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美丽的花果,是由好的种子产生的。

    ◆掌握小的现实,不如掌握大的真实。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谋之。

    ◆虚己下问,是第一有益事,当不耻下问。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归於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无常才是人生的常理。

    ◆智慧从内心深刻地体悟而得,聪明从知识的累积而得。

    ◆艰困的环境使人成长、成熟,从艰困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能体谅别人。

    ◆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每个人与社会、国家,整个世界皆息息相关,因此,不应轻视自己的力量。

    ◆将你的生命投资於别人身上时,你就不再只是一个人了。

    ◆世间人所谓的“爱”,在“永恒”的辞典里找不到。

    ◆“魔心”,叫你看什么都不顺眼。“佛心”,叫你看什么都要顺眼。

    ◆佛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因为他恢复了原态。

    ◆把盐叫成糖,盐也不会变甜的。人不从内在改变自己,别人再多的赞美也是徒然。

    ◆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因为欲望的繁殖力很强。

    ◆人睡着了,梦境就真实不虚;人不觉醒,世俗琐事也成真。

    ◆欺世瞒人都易,惟有自己良心最难。

    ◆伤害别人的人,必受果报。

    ◆於虚妄处,强加分别执着――即是业障。

    ◆世间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惜福,一针一草,当思来处不易。

    ◆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勤俭惜福。

    ◆不耕种哪有收获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将来就没希望可言。

    ◆当你请不起人家吃水梨,就改请果汁;没有果汁就沏茶,甚至於白开水。不然就和颜悦色,洗耳恭听。

    ◆当你贫穷时,那就用身体去布施,如扫地、洒水、搬东西。这也是一种布施。

    ◆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他人无论亲疏,一切皆不可靠。

    ◆如坚固的岩石不为风所摇动,贤人被诽谤或称赞都不动心。

    ◆如木工调直木,弓师矫正箭直,造沟者疏导水,贤人调御心。

    ◆闻恶,不可即嗔,恐为谗夫泄忿;闻善,不可即亲,恐惹奸人近身。

    ◆人于橫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躁气,涣然冰消。

    ◆念自己有几个不是,即我之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以长己之恶。

    ◆放逸的人虽有生命,却也等于是死的。

    ◆人并非生而贵,而是因其工作而贵。

    ◆内心充满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的人。

    ◆心如虚空,包容一切,方能远离对立的观念。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亦是无形的布施。

    ◆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

    ◆暴怒、焦虑、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态度处事,日子会好过些。

    ◆隨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猛兽不可畏,恶友不可不畏。因猛兽只破身,而恶友则破心。

    ◆对於指示过失、谴责恶行、指责缺点的人,应如告之宝藏的人般,敬仰侍奉。

    ◆听言尚察。能察,自能知;能知,自能择。是非了然,则不致听受谗言。

    ◆古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除非众生不杀生。”

    ◆佛云:“身为众苦之本”。

    ◆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胜得多。

    ◆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

    ◆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劝君远离杀业,切莫杀生招苦报。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只。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

    ◆黃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春日纔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黃。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但於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皇上为一国之君,但是脚跟所站立的,也不过尺寸之地而已。

    ◆“远离罪恶”的味,“寂静”的味,“法悦”的味,尝到此味的人,并无恐怖。

    ◆如铁之锈,生自铁而腐蚀铁,恶出自人而侵蚀人。

    ◆当死亡来临时,你所面对的,是一生所造邪恶的负担。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灾乐祸。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

    ◆对已成事实的事情,不必勉强挽留,一颗腐烂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会变味。

    ◆君子慎独,恶小莫为,阎王虽恶,难收无过之人。

    ◆内心的烦恼,必须由心地去解决,别人一点也帮不上忙。

    ◆别人教的方法再好,还得你肯放得下烦恼才能受益。

    ◆人不求,自然直。

    ◆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入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

    ◆体悟每天都是生命最好的一刻,才能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布施时,心不恭敬,犹如沙漠种植农作物,得不到丰硕的果实。

    ◆世间无常,诸行非久,虽在世间常离世间,只住世间地,不染世间情。

    ◆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而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

    ◆生活失去了安详,生命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一时的快乐,也许会造成长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心之分别,能引诸业,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金制的马衔,并不能使马更优秀。

    ◆菩萨见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欢喜,如是己亦得乐。

    ◆一枚硬币,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阳光。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世间事,无不成於慈忍,败於忿躁。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多多鼓励,必定胜於大大责备。

    ◆因果是,下雨天不带伞,就一定会淋到雨。

    ◆愚痴之人,不知勤勉努力,只想求得好结果。

    ◆报复的心常追随着灾祸。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不纳智者之忠告,犹如大海小舟,失去方向。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放下,自在”,说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高尚的布施,不在於财物的多寡,而在於高尚的布施心。

    ◆佛说:“人应当自作归依,还有谁可以作他的皈依呢?”

    ◆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并非顺从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脱以为酬庸。

    ◆仅仅说一声“我相信”,并不能表示就拥有了真理。

    ◆做人就要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中。

    ◆以平等心,过着没有欣厌取捨,没有祸福得失的生活。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若浮云。

    ◆踏进罪恶的同时,就是走向毁灭。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他如工画师一般,能画出世间百态。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得乐,为恶得苦。

    ◆正念就是没有执着和一尘不染的清净心。

    ◆胸量大,虚空装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养心莫善於寡欲。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

    ◆为学如初,成就有馀。

    ◆沉默是金,你若不开口,阎王老子也拿你没办法。

    ◆求福莫过於斋戒布施。求寿莫过於不杀放生。求慧莫过於广学多闻。求安莫过於省禁是非。

    ◆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见人得利益起隨喜同乐心而不眼红。

    ◆不可势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常赞美别人的长处,不背后说人的过错。

    ◆“格物”就是除去五欲,六尘的享受。

    ◆海之所以大,在於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处。

    ◆妄语是一切恶业的根本。

    ◆人应捨利己之心,努力於助人。犹如从一把火炬点燃几千人的火炬,其火炬依旧不变,幸福不论分给多少人,亦不会减少。

    ◆贪求爱欲而不知足者,如举着火炬,逆风而行。当然会烧到自己的手和身体。

    ◆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在短暂的时间中,应好好体会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阴花在竞长短、争雌雄。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圣人贤明於克念作圣,凡夫则是妄念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