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融(公元594-657年),牛头禅始祖;润州延陵(在今江苏丹阳县境)人。俗家姓韦,十九岁时,读尽翰林坟典。这些世俗书籍,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因此他叹息说:“儒道俗文,信同糠砒,般若止观,实可舟航”。当时他家里正准备为他定亲,他得知后,即逃往茅山躲避。传统的说法是他从炅法师披剃出家,继从朗法师研习经教多年产所学经教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华严经》、《大品般若经》、《大集经》、《维摩经》和《法华经》等多种经论。他还到各地参访,向名师求教。其时有邃法师和旷法师分别在盐官(今浙江海宁)和永嘉(在今浙江东南)两地弘法,法融先后前去听讲。他对经论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之后,认为“慧发乱踪,定开心府,如不凝想,妄虑难摧”。于是他就回到茅山隐居,习定二十余年。由于长期修定而引发智慧;他“遂入妙门,百八总持,乐说无尽”。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丞相房玄龄奏请沙汰寺僧,法融为护持佛教,进京请愿。他的请愿书词情俱茂,主管其事的官员,遂将沙汰之事,暂予搁置。后来法融住牛头山佛窟寺,该寺藏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七藏,既有佛经、道书和佛教文史,又有世俗经史、医方和图符,这些图书是刘宋初年富豪刘司空修建寺院时收藏,作为永镇山寺之用的。法融得到管理人员的同意,遍览群籍,作笔记,录精要。经过八年,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其后他即移居幽栖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法融在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另建茅蓬,日夜参究,数年之间,归仰他的息心之士与其同住者,达百余人。其时睦州有妖女陈硕真作乱,有三百多人逃难到法融的茅蓬,生活十分困难,法融大发慈悲,每天下山进城乞粮,并背负上山供他幻食用。经过一百多天,乱子平息,避难的人才离山回家。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法融讲《法华经》。永徽二年(公无651年),又讲《大品般若》,听众达千余人。其后不久,江宁县令李珍本又请其讲《大集经》。由于他曾在佛窟寺博览群籍,内外兼通,因此他讲经时据吐言包富,文藻绮错,须便引用,道俗动欣,听经的人达三千之众。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司功肖元善请法融出山住建初寺,他不同意,经过再三请求,他才应允。他知道此一出山,不会再回来了,便对同住僧众说:“从今一去,再践无期。离合之道,此常规耳”。他说了这些话之后,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与他朝夕相处、共同修行的道友。第二年(公元657年)正月,即死于建初寺,时年六十四岁。
法融是禅教并重的学者。所以他一生既讲经,又修禅。他在定禅方面的成就,得益于先学教。关于他的著述,据宋《高僧传》卷十《唐天台山佛窟岩遗则传》说法融有《文集》三卷(已佚),遗则曾为该书作《序》。《景德传灯录》卷三十载有法融的《心铭》一篇,全文一百零八句,每句四字。唐宗密《圆觉经疏》卷十一和永明寿《宗镜录》卷九十七都说法融有《绝观论》一书。现代佛教学者林子青先生根据日本古经录谓法融还有《注金刚般若经》一卷、《金刚般若经意》一卷、《维摩经记》二卷、《维摩经要略疏》一卷、《华严经私记》二卷、《法华经名相》一卷等。这些经都是法融青年时代学习过的,他为这些经作记疏注释,是非常可能的。
法融住在牛头山,他的禅法从山得名,称为牛头禅,其主要持点是排遣多言,著重空寂。法融认为六根所缘皆是心,而心性又是空寂的。现在摘录他在《心铭》中的一些话,以显示他的见解:
心性不生,何须知凡?本无一法,谁论兼炼?往返无端,适寻不几,一切莫件,明寂向现一心衣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叫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休,即是本性,念起念灭,前后无别,启念不生前念自绝分利凡圣,烦恼转盛,计较乖常,求真背正烦恼本无,不须用除,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意无心灭,心无行绝,不用证空,自然明彻诸矫恼忘,一切不忆,永日如夜,永夜如日,慧日;寂寂,定光明明,照无相苑,朗涅磐成
从上述《心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法融的禅风是主张无心绝观,顺其自然的。
牛头禅的兴起,在历史上各说不一。有说法融的牛头禅,曾得到四祖道信的印可,这在《景德传灯录》中记载的很详细。又有说道信曾对法融说他的禅法巳传五祖弘忍,按照只传一人的传统,不能再传,如是就要法融别立门户,所以法融才创立牛头禅。目此被说成是道信以下的一个流派。但牛头禅与道信的达摩禅,有本质上的区别。牛头禅主张心性空寂,与道信的观心守一的主张迎然不同。他们两人为同时代之人,彼此可能有过接触,但不一定有师承关系。事实上,法融的开悟,是自然的因定生慧,没有经过什么人的指点。
法融创立的牛头禅,仅传六代而终止。其法嗣的传承,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续高僧传》卷二十《法融传》中说法融最初的弟子是道纂和道凭。又有说昙璀曾事奉牛头法融,似应为牛头二世。但后来却公认智岩为二世。此种说法的根据是唐刘锡禹《融大师新塔记》,其中排列牛头传承次第是法融、智岩、法持、智威、玄素、法钦。但是李华《故经山大师碑铭》中则无法钦,而是慧方(第三)。圭峰宗密确定牛头禅的传承人物中又略有不同,他说的牛头禅传承次第是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这种说法,成为后世的定论。
法融所创立的牛头禅,虽然只有六传而终止,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盛极一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