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明代僧智旭撰,凡十卷,又称《唯识心要》。为阐释成唯识论之著作。这是智旭依据元代云峰的《唯识开蒙问答》一书,以研究唯识义之梗概,并援引《大疏钞》、《宗镜录》等;更溯及瑜伽、显扬等诸论,且根据明代所撰的集解、证义、音义、合响等注释书而著成本书。全书旨在确立唯识观之道理,故题为观心法要。内容初叙缘起,并举凡例,次述论名、造颂者、造论者、译者,并逐次解释本颂及长行,跋语置于书末。
【成唯识宝生论】护法撰,唐代义净译,凡五卷。又称《二十唯识顺释论》、《二十唯识颂释论》、《唯识导论》。为世亲所著二十唯识论的注释书。印度有关《二十唯识论》的注释书虽多,但传译于我国者仅有本书,其中义净对《二十唯识颂释论》所作的翻译,多承袭玄奘所译的《唯识二十论》。窥基所撰的《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其说与本书相通处亦不少。
【戒】音译尸罗,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广义而言,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如好习惯称善戒(又作善律仪),坏习惯称恶戒(又作恶律仪),然一般限指净戒(具有清净意义之戒)、善戒,特指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规,有防非止恶的功用。戒有五戒、八斋戒、十戒、六法戒、具足戒多种,见各种戒律专书。
【戒波罗蜜】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二是戒波罗蜜多。戒有三种:一律仪戒,即严守戒律仪则,以防止过非。二摄善法戒,即摄持应修应证的一切善法。三饶益有情戒,即拔济众苦,利乐有情。参阅‘十波罗蜜多’
【戒禁取】四取之一,即执著非正因、非正道为正因、正道。亦即执取五见中之戒禁取见,于三界之苦、道二谛中皆各有此见,故计有六事。此戒禁为圣道修行之怨敌,使修行者由此而诳惑,如使在家众妄计自饿等法为生天之道;使出家众执著可爱之境,而舍离清净道。或如外道之妄计鸡、狗等戒,故于五见之中,唯独别立此一见。参阅‘四取’条。
【戒禁取见】十种烦恼之一,五见之一。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是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之见,《成唯识论》曰:‘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参阅‘五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