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104
    【无自性】指一切有为法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无性。谓诸法皆因缘所生,故无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成,四大相离,物即坏灭;人亦为四大所成,四大不调即成病,四大相离则亡。《中论》卷一称:‘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见《成唯识论》卷九。

    【无因外道】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为主张万物无因而生的外道。又称诸法无因宗、无因论师、此派论师以万物乃无因无缘,自然而生,为一种自然外道。古来印度即盛行无因论。据《外道小乘涅槃论》载,诸法系非因而生,无因无缘生一切物,无染因,亦无净因。如棘刺之针不待人作而自尖,孔雀无待人画色而自然美。六师外道中的末伽梨拘舍梨子即属此派。此外,有关无因论之思想,于诸经论中多有列举,例如《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所说六十二见外道中,无因论有初见、第二见之别,初见系万物由无而生,第二见系主张唯自然而生,别无他因。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载,破十种之外道中,第二为自然外道,第四为无因果外道。又于《三论玄义》所举外道之四执中,第二为无因有果,第四为无因无果。

    【无我】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在五蕴和合期间,其中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因缘关系发生变化,五蕴离散,更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所以佛教的基本理论‘三法印’的第二法印说:‘诸法无我’。

    【无住处涅槃】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的真理。即断智之障,则得生死、涅槃无差别之深智,于二者无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然虽起悲智二用而体性恒寂。见‘四种涅槃’条。

    【无没识】第八识十八名之一。《成唯识了义灯》卷四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

    【无明】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名。《俱舍论》十曰:‘明所治无明……其相云何?谓不了知谛实业果。’《成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无明支】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无明是迷昧、是不觉、是无所其明的意思。换句话说,明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是愚痴,也就是由烦恼而起的惑。《分别缘起经》曰:‘如是无明,隐覆真实,显现虚妄,以为形相。’若以现代观念诠释无明,可以说:明、是觉、是智慧。而无明是明之反,是不觉、无智慧,也就是愚痴、是迷昧不明。换句话说,无明就是迷昧颠倒。也就是我人烦恼不安的根本原因。我人的烦恼,来自贪婪、嗔恚、自私、执著,由于我们愚昧不明,所以终日在烦恼不安中讨生活。由于无明,使我们内而不了解自己,外而不认识环境。得意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失意时怨天尤人,全不反省。我们不必说出世间法的智慧,即以世俗世间来说,立身处世,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如对事有先见之明,更可以趋吉避凶,减少烦恼。然而,我们徒以‘世智辩聪’为‘明’,又有几个人是以‘正觉’为明呢?所以,无明、正是世俗世界的最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