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118
    【恶】为三性之一,相对于‘善’、‘无记’,与‘不善’同义。即能招感苦果或可厌毁的不善法,及恶思之所作。其性质包括违理背法、违损自他、与贪、嗔等烦恼相应、能障害圣道等。《俱舍论》卷十六载︰‘由此能感非爱果故,是聪慧者所诃厌故,此行即恶,故名恶行。’。善,即所有善界之善行。反之,恶,则为破坏人伦秩序之一切品格、心意与行为。恶有‘身二、口四、意三’等十种恶业,即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常与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等五逆罪并提。

    【恶口】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为恶口。

    【恶叉聚】恶叉,树名,亦为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间之互相关连。《瑜伽师地论》卷九十六载︰‘譬如世间大恶叉聚,于此聚中有多品类。’《成唯识论》卷二载︰‘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恶叉聚之果实呈紫色,印度人多取以染物或榨油,其果核可作念珠之用。

    【恶见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恶见又称不正见,亦称为邪见。《成唯识论》曰:‘云何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恶见心所是依慧心所假立的,故云以染慧为性。而慧通于善、恶、无记三性,此慧是染分之慧,非善性所摄,染慧能障善见,招感苦果,故称招苦为业。恶见可开为五种,即:萨伽耶见(译曰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成唯识论》卷六。参阅五见分释条。

    【恶取空】又作僻取空。取恶空之义。为‘善取空’的对称。沙门或婆罗门,若否定因果报应,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谬解空义,执著于断空之见。这就是恶取空。《成唯识论》卷七载,否定真俗二谛,是为恶取空,诸佛认为这都是不可救药之人。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

    【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

    【恶业】为‘善业’之对称。谓身、口、意所造乖理之行为。即指出于身、口、意三者之坏事、坏话、坏心等,能招感现在与未来的苦果。通常指造五逆、十恶等业。

    【恶道】乘恶行而往之道途。地狱,畜生等是也。《大乘义章》卷八曰:‘地狱等报,为道所语,故名为道。故地持言,乘恶行往,名为恶道。’与恶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