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121
    【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大智度论》卷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这是照见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菩提流支】又作菩提留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时来到洛阳,翻译经典。永平元年,与勒那摩提合译《十地经论》十二卷。后来记载,对二人合译一节颇多异说。《历代三宝记》卷九称:‘已上二论(指十地经论与宝积经论),菩提留支(与勒那摩提)并译,且二德争名,不相询访,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缀文言,亦有异处,后人始合。’而《续高僧传》卷一、菩提流支传则称:‘当翻经日,于洛阳内殿,各传师习,不相询访。帝弘法之盛,略叙曲烦。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时兼异缀,后人合之,共成通部。’这把二人合译说成三人(与勒那摩提及佛陀扇多)合译。实际的情形,见崔光的《十地经论》序,序文云:‘以永平元年(公元五零八年)岁次玄枵(戊子)四月上日,命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云道希,中天竺勒那摩提、魏译宝意,及传译沙门北天竺伏陀扇多(按:即佛陀扇多),并义学缁素一十余人,在太极紫庭译出斯论十有余卷,斯二三岁并以通俗之量,高步道门,群藏渊部,网不研揽,善会地情,妙尽论旨,皆手持梵文,口自敷唱,片辞只说,辩旨蔑遗,于时皇上,亲纡玄藻,区翰轮首,臣僧徒毗赞下风,四年首夏,翻译周讫。’由此可知,此论译于魏永平年间(五○九至五一一),由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在洛阳合译,而由佛陀扇多协助传译。事后菩提留支和勒那摩提都宣讲《十地经论》,由于讲解上的意见不同,而形成为以后的‘相州南派’与‘相州北派’。

    【菩萨所观四智】这是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所成就的四种智慧。唯识宗主张诸法皆由心识所变现,故否认心外有实法之说,为破除外道对‘实我实法’之执著,遂揭示此四智之说,以一一驳斥外道的见解。一、违识相智,就是鬼、人、天等共见河水,随其业感的差别,而所见各异。如鬼看见的是脓血,鱼虾等看见的是其宅舍,人看见的是河水,天看见的是琉璃宝地。假使外境实有,所见各异的相违识相如何成立?二、无所缘识智,一切所缘过去、未来,以及梦中的境,镜中的像,都不是实有,不过是唯识所现而已。彼梦中的境,镜中的像既然不是实有,其余的现前境界,当知也不是实有。三、自应无倒智,如果虚妄颠倒的愚痴凡夫,若能缘得不是虚妄的实境,他应当自然成就无颠倒智,不用修行,就可以解脱生死了。四、随三智转智。这是说菩萨能令虚妄之境,随三种智慧而转变,称为随三智转智。一者随自在者智转智。就是已经证得了心自在的八地以上菩萨,他随心所欲,能把大地河山,转变为金银琉璃,及各种珍宝。二者随观察者智转智。就是得了胜妙禅定并在定中修法观者,他们随观一境,都有无常、苦、空、无我等相现前。三者随无分别智转智。意谓菩萨证得无分别智时,一切境相都不现前。由上所述,可见境非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