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十五划)19
    十二划

    【无分别心】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见《百法问答钞》卷二。

    【无分别智】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心识的相对分别而显,它的作用是直契绝对的真理。此又称为无分别心,这是佛教中认识真如的智慧,因为真如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认识真如的智慧必须与真如之体相应,《摄大乘论释》十二曰:‘若智与所取不异平等起,是名无分别智。’是故无分别智,即证得能、所二取皆空,而正体会真如之智。真如离一切相,不可分别,故以分别之心,不能称其体性。无分别智离一切情念分别,故冥符于真如。

    【无生法】谓真如之理,涅槃之体。以彼远离生灭故也。《楞严经长水疏》八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

    【无生法忍】指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曰无生法忍。为三忍之《大智度论》卷五十载:‘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卷十二载:‘从境为名,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据《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载,不退转地之菩萨依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烦恼苦垢三种之无生忍:一、本性无生忍,又作本来无生忍。谓观遍计所执之体性均无,而忍知本性无生者。二、自然无生忍,谓观依他之诸法因缘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烦恼苦垢无生忍,又作惑苦无生忍。谓诸法实性之真如法性,系安住无为与一切杂染不相应,忍知本来寂静者。此乃忍知三无性之理,故称无生忍。

    【无色有】三有之一。无色界之果报实在,谓之无色有。

    【无色界】又作无色天,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的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的天界。此界有情的生存,固无色法、场所,从而无空间高下之别,然由果报的胜劣差别,则分为四层次,称为无色界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故又称四无色天、四无色处;若三界分为九地,则此四界即为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关于四天之寿命,各有异说,据《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载,空无边处有二万劫,识无边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