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佛教菩萨度生,以布施为本。其所施者,皆众生也。今众生皆空,则所作布施,谁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萨布施,不必著众生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解﹞此破著相之疑也。空生因闻众生皆空,则疑。谓众生既空,则菩萨布施,无有受者。以六尘非有,众生本空,故云应无所住。此教不可著众生尘相也。又伏疑云:若不住相,何以有福?故下答以离相之福更大。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解﹞此破著相之疑,示以离相妙行也。然菩萨布施,专为求福。若求福之心著相,则福不大。故世尊权指离相之福更大,使其安心。然著相布施,局于有相。而众生之相,一微尘耳。纵能获福,其福几何!今若正施众生时,不见有施者受者,亦不见有所施之物,如此三轮皆空,无相可住。不住相之福,其福不可思议矣。故以虚空喻之。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此结示安心之法也。前问心不能安住,故须降伏。世尊教以降伏之方,只是以观无我为主。无我则无人,人我两忘,则自心寂灭。自心寂灭,则一切众生皆寂灭矣。众生既寂,则佛不必求。此则驰求心息,取舍情忘,内外皆空,一心不动。是则名为安心之法,故结云如。
﹝疑﹞前以布施作福,下化众生,只为上求佛果。今既众生相空,三轮体寂,是则因为虚设矣。无相之因,何以上求有相之果乎?况现见如来身相宛然,不是无相之因可得。此以相见如来也。故佛破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解﹞此直指无相妙行也。空生由闻无相之因,遂疑此因,不能求有相之佛果。是以相见如来也。此乃著佛应化之相,未见法身真体。世尊征破见相。空生领旨。故佛直告不可以相见如来。以如来所说之身,即法身也。故云非身。然法身亦非有相,即于诸法相上,见其非相,即见如来矣。不是如来法身,舍诸法之外,别有一相状也。此则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