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澄,龟兹人,高僧传称他:‘少出家,清真务学,诵经数百万言,善解经义。’他于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华,抵洛阳,值刘曜寇洛,帝京扰乱,他乃潜泽草野,以观世变。后以后赵的石勒石虎,以暴虐杀戮是务,澄悯怜苍生,杖策军门,尝现种种神异,为二石所崇信。于是中州胡晋,多因澄故营造寺庙,相竞出家。佛教至此,弘扬乃盛。二石对澄奉若神明,虽不能尽用其言,但残暴杀戮之习,却因澄而少改。澄居华数十年,虽未尝译经著论,然高僧传称其:‘妙解深经,旁通世论。’随其受学的弟子前后将近万人,且有自天竺康居等国涉流沙行万里而来者,多因澄说而‘妙达精理,研测幽微’。在他的弟子中,以道安、法和、竺法汰、法首、僧慧、法常等最为知名,然最能光大其业的,则是道安法师。
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划时代的人物。法师以前,译经弘教的都是外来西僧,法师以后,我国的僧侣始为弘法的中坚。法师之前佛学是沙门的专业,法师以后,才把佛学公之于智识阶层及广大社会之间。
道安法师,俗姓卫,常州扶山人,世业儒,十二出家,以貌陋,不为师重,然安笃性精进,斋戒无阙,受具足戒后,谒佛图澄于邺城,事澄为师。后更游学诸方,备求经律,中年居于襄沔间,符秦建元九年,符丕陷襄阳,师乃入长安。秦主符坚曾云:‘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安公一人也,习凿齿半人也。’器重安公,有至如此。师在长安居五重塔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后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者,每劝坚迎致,什亦远闻安风,谓之东方圣人。然安卒于符秦建元二十一年,后十二年(姚秦弘始二年)罗什始至长安,东西二大师卒无一面之缘。
安师对佛教之贡献至多,略而言之,如制定僧尼规范—制定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以至‘天下寺舍,则而从之。’安师倡沙门以释为姓—当时沙门多随师姓,安师以为师莫如佛,沙门应以释为姓。后来增一阿含经译出,经中果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之语。此外安师并整理佛教文献,创编经录,为佛门目录学之始,且遍注诸经,启发幽微,经义始明。并遣弟子布教四方,大法始盛行于天下。习凿齿与谢安石书,有曰:‘来此见释道安,故事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感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术,亦皆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由此可见安公道风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