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一
观天品第六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
复次第五闻法利益安乐一切人天。谓何等法。所谓说法。说于一切布施之法。说诸善法。一切尊中。闻法。最胜。能断一切憍慢根本。所谓说法。能调憍慢。说法闻法。尊敬重法。说于信法。说受持法。说修行人不离说法。诸佛如来以法为师。何况声闻缘觉。说法有十功德。多所利益。何等为十。时处具足。分别易解。与法相应。非为利养。为调伏心。随顺说法。说施有报。说生死法。多诸障碍。说天退没。说有业果。若说法人。有此十法。令闻法者得多功德。利益安乐。乃至涅槃。是听法者。及说法人。随所作愿。各得成就。一切种种布施之中。法施最胜。乃至能令一切众生得涅槃乐。
复次闻法功德。成就深心。信根清净。一向净心。信于三宝。诣听法处。为闻正法。随举一足。皆生梵福。若人供养说法法师。当知是人即为供养现在世尊。其人如是随所供养。所愿成就。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能供养说法师故何以故。以闻法故。心得调伏。以调伏故。能断无知流转之闇。若离闻法。无有一法能调伏心。如闻说法。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说法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令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以闻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闻法力。令邪见者入正见故。以闻法力。令乐杀生偷盗邪淫业者。得远离故。以此说法调伏因缘。终得涅槃。以此因缘。说法法师。甚为难报。父母之恩。难可得报。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如来应等正觉。三界最胜。度脱生死。无上大师。此恩难报。唯有一法。能报佛恩。若于佛法。深心得不坏信。是名报恩。以此供养。亦自利益。尔时孔雀王菩萨。说经偈曰。
以说法因缘得安隐涅槃
能断一切缚众生之大师
以说寂静法能断愚痴网
如是胜导师能示众生道
若法令众生超度诸有海
此法最殊胜世法莫能及
若人能供养此四种福田
斯人得善果导师如是说
既得具诸根亦得闻佛法
若行于非法后悔无所及
处处生爱着常求于欲乐
恒贪爱妻子不觉死来至
念念多诸恶种种过所乱
以心缚众生将趣三恶道
是恶难调伏常求天人便
是心不可信众生之大怨
以善闻善见无量种修习
以法调伏心如马得衔勒
如是第一深厚福田。具善功德。应修供养。利益天众。说如是法。及说业道。尊重赞叹说法之师。孔雀王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利益诸天。时诸天众既闻法已。心得清净。皆悉一心听其所说。作如是言。此孔雀王所说。相应非不相应。与兜率陀寂静天王所说相应。无异无别。思惟此法。初中后善。第一清净。第一善法。第一安隐。利益安乐一切天人。令得寂灭。
尔时孔雀王闻兜率陀天说是语已。心净欢喜。一切悲心。安忍利益。一切天众。乃至涅槃。复说第六深胜法门。能至涅槃。如是之法。第一安隐。第一最胜。众人所爱。所谓悲心。一切人爱。令人生信。安慰生死怖畏众生。心不安隐令得安隐。于无救者为作救护。若有悲心。是人则去涅槃不远。悲心柔濡。无欺诳心。无粗犷心。能断嗔心。悲润心故。又悲心者。名大庄严。于五道众生。若起悲心。能破嗔恼云何于地狱众生。而起悲心。此诸众生。云何为于自业所诳。由心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种种大苦。铁钩铁杵融铜炽然。恶虫所啖。难度瀑河漂没众生。雕鹫乌鹊之所啄食。入剑树林及灰河中。受种种苦。不可具说。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乃至阿鼻地狱。及其隔处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众生堕中。圮裂劈坼。断截烧煮。自心所诳。业网所缚。爱火所烧。无救无归。东西驰走。求哀自免。以求救护。我当何时得度如此大苦恼海。于此众生而起悲心。若种如是悲心种子。则为天王。或作转轮圣王。一切众生之所爱重。悲心之人。爱乐善业。是名观地狱众生受大苦恼而起悲心。则得增长无量梵福。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利益众生观诸饿鬼。当起悲心。云何众生。堕饿鬼中。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烧丛林。四面驰走。互相搪突。炎火焚烧。遍体炽然。无救无归。处处遍走。以求救护。无能救者。此诸众生。何时当离种种苦恼。何时当断饥渴乏苦。是名观饿鬼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观于畜生而起悲心。饿鬼之中。无量苦恼。互相杀害。畜生三处。所谓空行水行陆行。死法无量。互相残害。互相食啖。此诸众生。何时当脱。是名观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则生梵天。以悲心念诸众生故。悲念众生。于三恶道大苦恼处。于最大恶业果之地。兴悲心已。复于六欲诸天而起悲心于六欲天。受天之乐。不可譬喻。种种山谷山峰园林。而受快乐。莲华林池。共诸天女。游戏受于百千种乐。既受乐已。业尽还退。生在苦处。受大苦恼。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生死处。戏弄众生。爱锁所缚。东西驰走。迷乱无知。受大苦恼。是名观诸天苦而起悲心。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观于人中而起悲心。以种种业。生于人中。受苦乐果。上中下众生。种种作业。种种心性。种种信解。或有贫穷。依恃他人。憎愱妨碍。畏他轻贱。追求作业。以自存活。如是观人世间而起悲心。如是悲心。第一白法。能得涅槃。如是观五道众生五种苦已。而兴悲心。如是之人。得胜安隐。则得涅槃。尔时孔雀王菩萨。说迦迦村陀如来颂曰。
若人心柔软悲心自庄严
为一切所护众人所称叹
如是柔软心诸根常悦预
此正见善人去涅槃不远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
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
若人柔软心调伏如真金
若悲在心中此宝无穷尽
若人常精进恒修行正法
此人心智光犹如大明灯
若人于昼夜心常住于法
斯人之悲心昼夜常不离
其人心清净利益诸众生
既受安乐已后得于涅槃
悲心清净施牟尼所赞叹
能断一切过悲财无穷尽
功德胜庄严能断一切过
牟尼悲润心故至不灭处
悲因随所在如蜜乳和合
嗔恚及热恼不能住其心
既升悲心筏哀矜心勇健
能度于有海三毒大洄澓
功德胜营邑无胜此庄严
善人之所爱故名为悲心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天说法。初中后善。相应寂灭。一切天众。乐集听受。
复次彼佛世尊。说第七法。谓何等法与之相应。而得解脱。断于放逸。以何等业。谓柔软心。断轻躁过。摄诸功德。若有人能柔软深心。离一切垢。涅槃解脱。犹如在手。软心之人。心如白镴。修行善业。众人所信。粗犷之心。如金刚石。恒常不忘怨结之心。行不调伏。众人所憎。不爱不信。若起恶心。坚执不舍。心不安乐。不乐禅诵。不近善人。不生善法。如沙卤地。不生种子。又如沙中。不出麻油。粗犷心人。亦复如是。不生善法。如构角乳。如月中暖。如石女儿。如空中花。粗犷恶业。诳诈无智。自诳诳他。五有所没。近不善人。舍离三宝。此生盲人。不睹正法明慧之日。甚可哀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众苦之聚。入大旷野。受无量苦。远离柔软甘露之味。如是恶人。没于苦海。去涅槃远。何以故。不行涅槃道因行故。以是义故。常不得乐。若有人能柔软其心。其人一切定得涅槃。譬如麻性出油。日性光明。月光性冷。火热地坚。风动水湿。四大各各自相不倒。软心之人调伏其心。信心精进不颠倒见。信于因果。则于涅槃。如在现前。尔时孔雀王菩萨。以佛经偈。而说颂曰。
若人心柔软犹如成炼金
斯人内外善速得脱众苦
若人心器调一切皆柔软
斯人生善种犹如良稻田
一切诸众生不能尽斯藏
能破于贫穷及以多诳诈
利根寂静人常修行禅定
不着放逸境永离诸苦恼
如是孔雀王菩萨。说是偈时。夜摩天众兜率天众。乐闻无厌。复欲闻法。合掌恭敬白言。大圣。愿为我等。具说二十二法。我等为欲利益他故。当至心听。尔时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说二十二最胜法门。已说七法。今当次第说第八法。若有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心生思惟。有何等法。谓调伏法。能与一切作庄严法。一切调伏毗尼相应。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在家出家。若老若少。调伏相应。以此庄严。能令端正。若离调伏。犹如野干。乌鸱雕鹫。出家之人。云何调伏。出家之人。初以袈裟而自调伏。当行七事。何等为七。一者如其国法。受粪扫衣。随所住国。在家之人所弃之衣。若在冢间。有死人衣。死尸所压。则不应取。若于冢间。得破坏衣。则应受用。是名袈裟调伏之法。
复次第二调伏。若入聚落观地而行。前视一寻。念佛影像。一心正念。诸根不乱。数出入息。系心身念。入于聚落。不观一切所须之具。不观种种器物。亦不观他庄严帏帐。不与女人言论语说。不抱小儿。不数动足。亦不动臂。及其床座。不手摩头。不数整衣。不抖擞袈裟。不按摩手。亦不弹指。是名第二调伏之法。
复次第三调伏。入施主家。于饭食时。齐腕澡手。若受食时。不大舒手。当前一肘。不满口食。亦不太少。若于食时不轻弄不调戏。谓不知足。失他净信。令他轻慢。当观他心。若所揣饭。不大不小。不大张口。不令有声。不大出气。所应之食。但食二分。食知止足。不观他钵而生贪心。所受饮食。不坏他心。自观其钵。不左右顾视。食已离钵。澡漱清净。守摄诸根。正心说法。心念审谛。不迟不速。不曲不直。不非时说。不多不少。护施主心。不坏其信。是名第三调伏之法。
复次第四调伏。若于食时。若于聚落。或于城邑。先所见食。不生心念。不数言说。亦不悕望所受敷具。如法受畜。不求上胜。是名第四调伏之法。
复次第五调伏。一切所作。不倚不着。不惜身命。于所用具。不多聚积。不行边方危怖之处。不异服饰。不乐请唤。不偏乐于一家往返。是名第五调伏之法。
复次第六调伏。不断草木。及掘生地。不着杂色革屣。杂色衣服。若他破戒。不谤不说。心不悕望王者之膳。不亲近于喜斗比丘。是名第六调伏之法。
复次第七调伏。若有比丘。同意同法。应当亲近利益。令有常度。欲弃魔境。寂灭调伏。守摄诸根。如此比丘。应当亲近。若于山窟。若于山涧。树下露地。常修行空无相无愿。是名第七调伏之法。若有比丘能如是行。则能舍离一切诸缚而得解脱。尔时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调伏法相应修行智境界
怖畏生死过则不空出家
学处不毁缺不念于本乐
常观于诸阴应住静林中
软语寂灭人现趣于涅槃
持戒庄严身与出家相应
于自他法中若能不迷惑
业报非业报道非道亦然
离于恶业行苦乐不怖畏
于家得解脱众苦不能缚
如是孔雀王。说于调伏无量功德。令诸天众皆得信解。一切天众。一心谛听。尔时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众。兜率陀天众说法心不休息。知诸天众敬重法故。复说第九无垢净法。云何名为无垢净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信于业报。信业报故则得大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信业果报。此人则能知身恶业。于身恶业。不习增长。不爱不乐。以其得果。在于地狱饿鬼畜生恶境界故。如是于口恶业。不习增长。不爱不乐。以其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恶果报故。如是于意恶业。不习增广。不爱不乐。以其当受地狱饿鬼畜生苦故。若沙门若婆罗门。先作恶业念已生悔。止不更作。亲近师长。从其闻法。云何得脱恶业果报。如是师长有智调伏。为说因缘。以方便说。令悔所作。过去恶业。则为尽灭。以其如是念善业故。不作恶业。观业因缘。从何所起。如是观之。不作恶业。能令一切不善之业渐得消灭。或令轻薄现在所作身口意恶不善之业。以心轻故。作已速悔。不复更作。如是悔心若业成就一切恶业皆悉消灭。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如是知业。作是思惟。我以习恶。当作身口意恶不善之业。报熟之时。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彼于未生恶不善业。以正方便。令其不生。沙门婆罗门。若能如是信业果报。设有地狱恶业成就。应久在地狱受大苦恼。或得薄少。或皆消灭。复次勤精进故。若有恶业。应堕饿鬼。久在饿鬼饥渴大苦。或少时受。或皆消灭。如是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若有应堕畜生恶业。久在畜生互相食啖。或少时受。或一切灭。唯除作习决定成就。堕于何道。若于地狱饿鬼畜生境界之中。定受果报。
复次信业果报。思惟难解。微细业果。于三种恶业作已忏悔。不复更作。以不定业生畜生中。如是思惟。若地狱业。若饿鬼业。受畜生身。悔心清净。能破重业。以心力故。或一切灭。或断少分。若有应受畜生恶业。心悔能灭。自业能灭。不受长命畜生之身。不受大苦。或以胜心。能断恶业。以此因缘。当信业果。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信业果报。则能到于生死彼岸。何以故。一切生死。五道之中。以善不善业果报故有。是故应信实业果报。一切众生。一切业果因缘故与。是故若男若女。应勤精进。昼夜思惟业之果报。于生死中。第一坚牢。
复次第十。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应当思惟。思何等法。所谓住处所害。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少智慧者。住处所害。其心乐着。情恋不舍。或僧伽蓝。或僧住处。或在聚落。或住国土。或住城邑。及以异处。常乐懈怠乐于非处。不至寂静阿兰若处。不行异处。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于非法处。乃至命终。如是之人。为何因缘而行出家。不至一切所应山林阿兰若处。乃于非处而尽身命。为修禅故而行出家。不入山林寂静之处而住非处。若沙门婆罗门住于非处。为诸施主之所轻毁。不乐亲近。不修供养。亦不乐见。若住非处。过失彰显。为诸凡俗之所轻笑。互共论说。言某沙门。某婆罗门。及以余人。乐住非处。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不乐山林阿兰若处。贮畜财物。乐见俗人。亲近在家。犹如奴仆。为诸白衣之所轻贱。是故此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住非处故。设令无过为他所谤。无有一人住于非处。不为施主之所轻贱。数见白衣。或近在家。虽不轻慢。或生异过。若沙门婆罗门。住非法处。以住非处。得无利益。是故沙门婆罗门。不应住于破坏之处。常乐住处。常乐独处。乐住树下。乐住冢间。乐住静处。以修禅默。或在山谷。独一而行。乃至尽命。应避非处。舍离一切非法之处。能得解脱。住非处者。不得解脱。尔时孔雀王菩萨。而说颂曰。
比丘住非处人视如僮仆
轻之如草芥亦失自利益
比丘住非处非在家出家
于禅诵法中其心不喜乐
比丘住非处贮积蓄财物
贪心着财宝不觉死时至
身命念念尽而不能觉知
不知所作业能受未来报
比丘住非处常乐见俗人
常行于非处死则入恶道
心无所乐着一切不悕望
能脱一切贪是名为沙门
若在山树下常修习禅观
则得清净智远离一切过
远离一切贪不为境界惑
则能灭烦恼如火焚干薪
独修行比丘摄持于五根
如实知身相则得涅槃道
常念勤精进远离一切过
是人到涅槃如至游戏处
常求于涅槃常怖畏生死
如是清净心则不乐非处
比丘如是。住于非处。得众多过。是故比丘。应当舍离非法之处。若有比丘。住于非处。凡俗无异。若有俗人。住于非处。得无量恶。何况沙门。近在家故。则与一切善法相违。是故应当远离非处。时孔雀王菩萨。复为夜摩天众及兜率天。说迦迦村陀如来第十一法。如是善法。甚可爱乐。能至涅槃。何等善法。所谓住心。若比丘有住心者。能持善法。人所赞叹。住心之法。离一切恶。无始流转。心过罗网结使周遍系缚坚固。非是少时少精进。少定能断。如是大恶罗网。若有比丘。薄少住心则不能断心地过网。无有异法能断生死如住心法。唯修行者。有住心法。若不善法起。摄心令伏。不乐恶业。精勤断除。勇猛精进。断不善法。若贪欲心起。修不净观。是名相应。是恶欲心。不净能断。不乐不着。若起嗔恚。摄心修慈。若起痴心。摄心观于十二因缘。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不乐住心随乐起诸爱
若为爱所缚失于二世利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兜率陀天。说不住心无量过恶。尔时天众。闻二世利乐听无厌。作如是言。孔雀王未曾有也。乃能为我演说深法。初中后善。能至涅槃。于种种生死。能生厌离。第一安隐。唯愿为我次第宣说。我等当共一心听受。自利利他。时孔雀王。闻是语已。知诸天众一心乐闻。踊跃欢喜。其心怡悦。第一利他。美妙音声。告诸天众。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众。心念于法既念法已。勤修怖畏。修何等法。所谓畏恶名称。若有比丘畏于恶名。则离诸过。所谓不入女人戏笑之处。不入酒肆。不近沽酒。不与共语。不近嗜酒人。亦不与语。不近贼人。不近先作大恶之人。不近好斗人。不近阴恶怀毒人。不近无恒数舍道人。不近博戏人。不近伎乐人。不近小儿。不近系缚女色人。不近轻躁人。不近不护口人。不近贪人。不近贩卖欺诳人。不近巧伪市道世所恶贱人。不近决掘河池人。不近黄门女人同路一步。不近调象人。不近魁脍人。不近调马人。不近断见人。不近无戒人。如是恶人。比丘一切不应亲近。何以故。近如是人。失比丘法。世间之人。作如是念。如是比丘。近如是人。必与同行。与如是人习近共行。生一切人如是之念。是故比丘当畏恶名。不应与此不净业人同路行于一足之地。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如来偈。而说颂曰(上显文中少第十二摽文或合或阙本同未详)
若人近不善则为不善人
是故应离恶莫行不善业
随近何等人数数相亲近
近故同其行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当近于善人
如是能得乐善则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近恶增尤苦
功德及恶相今如是略说
常近于善人则得善名称
若近不善人令人速轻贱
常应亲善人远离于恶友
以近善人故能舍诸恶业
时孔雀王菩萨。复为诸天。说如是言。若有比丘。有七功德则离恶名。何等为七。一者离众人。二者不乐供养之利。三者知足。能令施主得清净心。四者乐住山谷静处。摄诸善业。五者离于多语。六者若入聚落。不至酒家。七者不作贩卖贸易。比丘若有如是功德正行相应。则无恶名。众人所敬。是故畏恶名者。为最第一。若有比丘。不畏恶名。所得过恶。过于白衣。随意而作。随意而说。于所破戒。心无惭愧。是破戒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畏恶名者。乐空闲处。不乐近于聚落城邑。以知足故。不坏他信。远离一切愦闹之处。于微小过。心常怖畏。如是怖畏恶名比丘。得世间善。
复次第十三法。能多利益。何等善法。所谓不乐着法。此法可爱。若有比丘离着清净。意纯无著。乐于闲静。安住净命。离于忧恼。第一安隐。摄心一处。若遭苦厄。心不怯怖。若他骂辱。不起嗔恚。逢喜不喜。于畏不畏。不亲宗族。自失利益。随所作事。皆悉究竟。于先所作诸恶之业。不生喜乐。不乐观看游戏歌舞。从一聚落至一聚落。从城至城。从邑至邑。从家至家。心不乐着。睡安觉安。不乐着故。清净正行。犹如耆老。魔不得便不着于色声香味触。亦不乐着供养之利。得已舍于不善觉观。精勤断除令其不生。若生恶觉寻即除灭。令不恼心。如是比丘。尚能精勤灭不善觉。况复粗过而不断除。有三种法。应当修行。何等为三。所谓已生不善法。妨于悲心。为断除故。勤行精进。未生不善法。为不生故。勤行精进已生善法。念当精勤。修习增广。若有比丘。心不乐着正意清净。欲求爱尽。欲求厌离。欲求安乐。无得乐着。若有比丘心不乐着。则得第一最胜之乐。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常修于禅定心无所乐着
心常清净故意正不错乱
若人正忆念诸恶不能染
以能离诸过是名得安隐
一心正忆念觉观莫能乱
以离恶觉观是名善安住
若人意寂静常乐于涅槃
其人诸根中远离诸不善
若有修行者得禅三昧乐
皆由一心念修行之所得
若乐独比丘乐从内心生
此乐于诸乐第一无等伦
一心系念者其心则清净
得脱诸过网心意常寂灭
常一心系念摄持于五根
斯人智慧水能灭爱毒火
解脱爱缚人常得清净乐
现前得胜处无尽亦无坏
觉观乱其心处处受生死
一念缘相应三昧力能持
是故此胜道能到涅槃城
以一心念故能破魔王军
坚固智光明系缚心逸马
到第一彼岸无垢清净处
第一勇健者修行到彼岸
以一心系念能至不坏处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无量说法。利益安乐。复为兜率陀天夜摩天众。不断说法。能至涅槃。告诸天众。一切善法中。第一真法。所谓第十四。独行比丘。好行善业。行林树间。善寂灭行。所谓独行比丘。寂静调伏。心无所畏。一切处乐若在山谷。若在山窟。若草[卄/積]边。心无偏着。其心正直。独行比丘。有七法利益。何等为七。一者知足。心常欢喜。二者心常清净。三者世间所敬。诸天所护。四者离恶尘垢。五者善法增长。六者一心正念。净身口意。解脱现前。七者离于垢法。成就白法。以独行故。能破无量无始流转烦恼怨家。独行比丘。一心正行。怖畏烦恼。于微少恶。心生怖畏。常勤精进。威仪寂静。尔时孔雀王菩萨。为利诸天。以偈颂曰。
轻扰坚牢恶大力难调伏
勇健调伏心则得第一乐
如是三种过破坏诸世间
智水能除灭则得第一乐
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
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
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
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
一切众生命如电旋火轮
如乾闼婆城速过不暂停
是身念念坏常畏于老死
速灭无坚住如何起身慢
此身为病城是大忧悲处
善不善之地是故名为身
若人施戒智而自庄严身
于人中最胜成就善果报
若人有七真其人与佛等
施戒智精进悲忍善调伏
若人于无量不可数时劫
修六波罗蜜斯人名为佛
若人舍离欲三界最第一
以舍诸欲故常得大安乐
若人贪着欲众苦常现前
欲为众苦因是故应舍离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兜率陀天夜摩天众。说如是法。尔时孔雀王。复为天众。说第十五利益之法。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心不散乱。则得利益。若散乱心。善摄心意。令心正住。常乐亲近同梵行者。常勤精进。以求安隐。离诸恶道。若比丘心不散乱。折伏六根。不着境界。怖畏生死。舍离一切不善之法。舍离一切不善法故。常得安乐。若有比丘。于色声香味触法中。心不散乱。是名比丘心意正念。心正念故。善法增长。正念之人不乐生死。常勤精进。乐修三昧。以正念故。则能得道。既得道已。勤修众行。以勤修道。发起众行。正忆念故。而得道果。心常正念。修习道故。断除众结。灭于诸使断何等结。所谓爱结恚结无明结慢结姤结悭结。皆断此结。灭何等使。所谓欲染使恚使有染使无明使慢使见使疑使。此使皆灭。以此结使大力因缘。流转诸道。三界所摄。若心不散。一心念于见道修道。皆悉能灭。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欲得安隐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是故宜应精进修道。怖畏有过。摄心正念。能灭烦恼。无有余法能灭如是无始流转烦恼稠林。如正念心。尔时孔雀王菩萨。以一切智偈。而说颂曰。
一心念现前怖畏于诸恶
能生无漏法犹如畦种稻
一心念现前精勤修习道
断除不善法如日除闇冥
若一心现前常正念寂灭
则不畏众过如金翅鸟毒
如是散乱心如风有大力
智者能调伏犹如调象师
戒三昧智慧犹如大猛火
与风共和合焚烧诸恶林
是故应修智断除于愚痴
离于老死患得无上胜处
若能勤摄心修行于精进
以其摄心故能断一切恶
心常缘境界勇猛能摄持
诸欲不能坏如毒药在手
如是勤精进能调伏其心
三道大爱河速度勿停住
如是孔雀王。为利夜摩天众兜率天众。说于善行。时诸天众。闻是法已。怖畏生死。舍离一切境界之乐。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二
观天品第六之四十一(夜摩天之二十七)
时孔雀王菩萨。知天众心。复为宣说第十六法。告诸天众。复有善法可爱乐法。能制放逸。犹如铁钩。应念修行。何等善法。所谓念死。若人念死。常勤修习。不休不息。无等大恶。恼乱一切诸众生等。无能逃避。决定无免。有生必死。能令一切恩爱别离。令人丧灭。生于畏处。或有从乐生于苦处。业绳系缚。自业所资。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于命终时。无有伴侣。唯有善业及不善业。以为同伴。所作善业。犹如父母。将至乐处。不善恶业。犹如大怨。将至地狱饿鬼畜生。以是义故。应修善业。舍离诸恶。若能如是修行念死。其心则不着于境界。不着贪欲嗔恚愚痴。怖畏死故。不为妻子眷属因缘作不善业。一切在家若修此念。尚得寂静。何况出家。若有沙门修于念死。则不犯戒。不乐境界。不处愦闹。若处愦闹。心则散乱。多言之本。多见女人。能生一切贪欲之处。应当舍离。思惟念死。若处愦闹。心意不善。于命终时。当得一切无利衰恼。不得安乐。临死之时。刀风剑风之所解截。无归无救。业绳所缚。将至余世。非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所能救护。若能如是修念死相。是人则乐持戒智慧。如是修行。是则能令善业增长。不善消灭。以善业故。受人天乐。后得涅槃。若男若女。知此功德。若在家出家。若沙门婆罗门。常应念死。以念死故。其心怖畏。不作一切不善之业。心作是念。一切众生皆当归死。天人地狱饿鬼境界。无处不死。若能如是修行念死。畏未来世其心不着色声香味触。如是境界。非常不变。非不坏法。常念无常苦空无我。若心念死。不为诸恶之所恼乱。常当数数修不净观。善观增长数数念死。修习增长。系念无常。无有常处。而不破坏。不变不灭。可爱山峰。百千万亿乃至。须弥山王。劫火所烧。皆当摧灭。况人天身。大海无边。一切大河。一切龙王所住之处。一切诸龙及阿修罗。七日既出。则皆干竭。何况我身。举要言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三界。无常变动。皆当破坏。况我身命。当是常住不动不破坏法。若能如是心意常念意善观察。如是修心。无处可乐。无处可贪。无处可嗔。贪嗔净故。痴亦随灭。离三过故。得第一处。不老不死。不尽不灭。如是念死。无所缘念。是故念死于一切念。最为第一。修念死相。复有功德。若沙门婆罗门。如是修行。谛观此身。犹如虎槛。云何观苦。如我此身。身心病恼。为老所坏。死王将去。死网所缚。为何所作。不能修行布施持戒。及修智慧。是故应当于死未至。修行施戒及以智慧。不久死至。坏于一切众生之命。若沙门婆罗门。如是系心。念于死相所作不空。必得涅槃。复次念死。所谓此身唯有无常。一切诸行。皆悉无常。苦空无我。念念变坏。速疾不停破坏之法。空无所有。非坚固法。如旋火轮。乾闼婆城。一切诸行。皆亦如是。我之身命。亦复如是。无有坚固。犹如水沫乾闼婆城。如是死法。一切皆有。毕定来至甚可怖畏是故当修坚固之法。摄三善业。舍三不善。当作如是。念于死想。若沙门婆罗门。自心修念。修是念故。得大利益。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先佛偈。而作颂曰。
此六恶怨家破坏于世间
老病死不断由于三毒故
五境界大贼能劫于善财
此怨诈亲善行于崄恶处
放逸不善心坚着于境界
能将诸众生疾至三恶道
若有能觉知苦等真实谛
是人则能得安隐寂静处
拔断诸毒根增长功德行
应离懈怠心莫近恶知识
若比丘精进勤修念死观
则得无上处永离老病死
若有能如实觉知于根尘
依止正智慧则能渡有海
念死常生怖离慢及懈怠
亲近智慧人众恶不污心
精进心柔软修法离众恶
正见心不动此人应亲近
若近恶知识则不得善法
若近于胜者则不畏众过
一念及须臾昼夜常不离
智者常念死无有逃避处
念死最殊胜诸念无与等
修行得寂灭永离诸尘垢
若有念死畏则不起心恶
心离一切过当得寂灭处
不放逸胜果世尊如是说
若常念死畏则离诸不善
时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说如斯法。复次第十七法。能多利益沙门婆罗门。有何等法。所谓离于色慢种姓之慢及财富慢。若有色慢种姓之慢及财富慢。是愚痴人。口行恶业。身行恶业。意行恶业。以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于彼生处。处处轮转。无量生死。受大苦恼。不可称说。既知过已。不起色慢种姓之慢及财富慢。若有人能离于色慢种姓之慢及财富慢。当知是人。则不造作身口恶业。如实见色无常苦空无我。空无所有。无有坚固。是不净器。发毛爪齿。皮肉和合。无量骨锁。筋髓脂肉。屎尿脓血。充满其中。我此色身。初亦不净中亦不净后亦不净。无量业烦恼因缘所生。无坚无常。无实无我。今我此身若至死时。不为我伴。乃至一步。弃于冢间。或以火烧。或为雕鹫乌鸱狐狗之所啖食。若人如是思惟忆念。于色慢中。或灭或薄。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起种姓慢。自言我种姓胜。若以实观于真谛中。无有种姓。但妄分别。以愚痴故。妄生分别。此种姓胜。此种姓不如。如实不然。何以故。以有生故。是故有姓。如是变易。随何等人。有实布施持戒智慧定心调伏。有此功德。其人虽生下姓之中。名大种姓。何以故。以有功德胜种姓故。非生种姓功德因缘。非生因缘。若无功德则无因缘。是故沙门婆罗门。不应起于种姓憍慢。
复次观于色慢。若沙门婆罗门。及余行人。观我此色。于婴儿时。虽有色貌。昂面不动。非动时色。动时之色。非匍匐色。乃至少年。非中年色。中年之色。非老年色。老年之色。非死时色。如新死色。非久死色。如我死尸。众蝇唼食。蛆虫所啖。风吹日曝。雨渍湿烂。一切破坏。分散狼藉。满于冢间。此身分散。为无量分。骨节分张。髑髅异处。咽喉肩臂。手指爪甲。诸节异处。脊骨臗骨髀骨胫骨踝骨足骨指骨。以斯如实观于色故。离于色慢。云何如实观财富慢。观已远离一切世间。如实观知一切世间。皆无自在。无量种法。皆无自在。云何此法。当有自在。以一切有为诸法因缘所缚。不得自在。从因缘生。譬如屋宅。集众材木。塼墼合和。互相依止。名之为屋。身亦如是。皮肉脂骨。筋髓和合。名之为身。无有自在。是身色相。亦无作者。如是沙门婆罗门。如实观察色慢种姓慢财富慢。一切皆灭。或令薄少。复次以不实观故。起种姓慢。若如实观。如是种姓。但有分别。无目之人。妄生忆念。若布施持戒智慧净行正见和合。如是种姓则为殊胜。非如愚痴妄起慢心念种姓胜。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若能如实知于种姓。于种姓慢一切皆灭。或令薄少。尔时孔雀王菩萨。以迦迦村陀如来经偈。而作颂曰。
若有人常起色姓财富慢
是人如醉象不见崄恶岸
一切诸憍慢放逸乱诸根
现在人所轻命终堕恶道
若人起憍慢色富慢所盲
其人则无乐命终堕恶道
若恃色富慢非为如实见
愚痴无智慧不能渡苦海
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
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
若离施戒智则无有种姓
若有施戒智是种姓最胜
愚者不名富非善道种姓
是故智为因离智无种姓
若有持净戒犹如清凉池
斯人大种姓是名胜种子
布施戒及智勇猛实精进
能与此相应是名胜种姓
若离于正法非剃发种姓
名之为沙门名为婆罗门
若修于正法有施戒智慧
乃名为沙门乃名婆罗门
老能夺壮色死能断命根
财物必散坏一切法如是
病能坏强健令众生流转
若有智慧者应离色财慢
知如是恶已谁有起憍慢
是故色财慢智人所舍离
以修行善法则无诸苦恼
(上显文中少第十八标文或合或阙本同未详)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如是说法。
复次沙门婆罗门。复有行法。谓第十九。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众。若平等心。得第一乐。一切众生之所爱敬。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云何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若沙门婆罗门。舍于诤论。不与人诤。既舍诤乱。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是故沙门婆罗门。能舍诤论。则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复次有法能令沙门婆罗门。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观一切众生。皆为衰恼。观于怨家。犹如亲友。此诸众生。生死所摄。生死不断。以有生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寒热饥渴。打缚鞭挞。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如是观于苦恼众生。得大衰恼。于怨亲中。修平等观。若沙门婆罗门。作是观已。于一切众生中。得平等心。若沙门婆罗门。复作是念。此诸众生。众苦所恼。所谓疾病恼诸众生身心疾病。以病衰恼。得大苦恼。于怨亲中。如是思惟。作是念故。心得清净。以心净故。血则清净。以血净故。颜色清净。一切诸根。皆亦清净。如是观察。得现果报。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爱敬瞻仰。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复次沙门婆罗门。复以异法。观诸亲友。犹如怨家。一切众生。无有不死。不离生死。生已复死。如是众生。以自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等众生。诸苦所恼。如是思惟。利益一切众生。心则清净。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一切众生。爱乐瞻仰。得现果报。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如是比丘。修大善业。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复次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复以异法。修平等观。此诸众生。业与业藏因业流转。如业所作。或善不善。皆悉成就。以善业故生人天中。以恶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人天。如是修行。心则清净。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一切众生。爱乐瞻仰。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必得涅槃。心清净故。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得如是果。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复有异法。于一切众生。修平等心。何等异法。所谓一切众生。共爱别离。一切众生生死所摄。无一众生非爱别离。此爱别离。甚为大恶。如是修行。心则清净。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以端正故。一切人见心得清净。爱乐瞻仰。以于一切众生。起平等故。得现果报。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以余业故。后得涅槃。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复以异法。于一切众生。修平等心。何等异法。所谓是心轻转。速行不住。若欲心起。修不净观。若嗔心起。修慈心观。若痴心起当观察思惟十二因缘。是三种心。三法对治。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于怨亲中。修平等心。意清净故。一切行处。心无疑虑。则得第一清净乐行。觉安卧安诸天所护。无能得便。有大威德。以心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一切众生。爱乐瞻仰。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得现果报。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受诸天身。以是业故。终得涅槃。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于怨亲中其心常平等
如法无偏党牟尼说智慧
若人心清净不为过所污
独行林树间牟尼说无贪
心无悕望垢远离一切浊
不乐诸境界牟尼说寂静
一切无常等如实谛观察
知世间明闇牟尼说勇猛
不厌世间法而修行善法
于苦乐平等牟尼说离垢
心常知止足常远离诸欲
不悕重供养牟尼说清净
不近恶亲友不行非义处
独行自坚心牟尼说正业
远离喜及畏爱力不能坏
诸根悉寂静圣说不悕望
平等平等心境界常平等
于一切平等牟尼说智慧
了知一切法善不善业果
舍于善不善牟尼为人说
精进断诸恶常修身念处
如实知受生牟尼说为智
若人畏生死时处常作业
法语摄诸根牟尼说寂灭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兜率陀天众。以无量种方便说法。时诸天众。一心正念。舍诸欲乐。以柔软心乐闻说法。
时孔雀王。知诸天众心调伏故。复为说法。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心当念法。念何等法。所谓第二十知足之法。知足法者。利益安乐。若沙门婆罗门。身心知足。知足为伴。知足为救。成就安乐。知足之人。于一切处。无所追求。第一安乐。眼不贪色。于无量色不生悕望。亦不分别若见色相。心不忆念。不求过去可爱之色。不爱不乐。亦不悕求。不生欲心。亦不生念。不生味着。若沙门婆罗门。如是知足。常得安乐。如是耳闻可爱之声。不爱不乐。亦不心念。于过去境界。若起贪欲。心不分别。如实观之。此声非常。非乐非我。但有分别。害诸众生。愚痴凡夫。妄念分别。声至耳根。令心恼乱如实观之。如是善观。如实知足。如实观声。空无所有。无坚无实。但有分别。如是观察。于一切爱美妙音声。一切爱境。不生贪着。以知足故。得如是乐。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鼻所闻香。不生分别。不起恶觉。亦不思惟。鼻闻香已。如实观之。如此香者。无常败坏。变易不实。空无所有。若着此香。则不能脱恶觉乱心。是名知足。若沙门婆罗门鼻不爱乐。如是境界。皆悉观察。以知足故。则得第一清净之乐。修习增广。得第一乐。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以余人。于舌味中。心不贪着。不念不分别。于过去味。不念不思惟。不善忆念。亦不悕求。非不知足。如实观味。此味无常。败坏变易。但以分别。而生贪着谓为可取。若如实观。于味不乐。心不贪着。不生味爱。若能如是。于味知足。则得安乐。
复次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如实观触。如此触者。非有自性无常败坏。变易之法。如是触者。空无所有。无坚无实。先无今有。已有还无。若能如是如实观触。于过去触不生系念。不爱不乐。于触不求随何等触。来触其身。离贪欲触。是名知足。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观于意法。爱以不爱。如实思惟。观法无常。败坏变易。空无所有。无坚无实。此法无常。苦空无我。先无今有。已有还无。一切磨灭。如是忆念。爱不爱法。则知止足。于不爱法。不生憎嫉。于可爱法。不生喜乐。于过去法。心不系念。亦不味着。如是善观意所乐法。于一切意法。不念不味。不爱不乐。诸沙门婆罗门。以知足故。于六爱中。而得解脱。尔时孔雀王。以偈颂曰。
若能观知足脱六爱境界
不念不悕望是人常得乐
若以正念心如实观于色
其人于色爱不能乱其心
鼻与境相应若能不贪着
其人意清净鼻过不能乱
智者得舌味正观不贪着
其人于味过不能污其心
身受种种触得之不贪着
其人知触故常得安隐乐
于爱不爱法其意不贪着
善住如大山是意世所赞
若沙门婆罗门。行知足法。能离如是六种之爱。佛所赞叹。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夜摩天兜率陀天众。说斯真法。复次若沙门婆罗门。思惟念法。念何等法。所谓第二十一畏于境界。畏恶境界。不实之见。不得利益。若沙门婆罗门。如实观色境界。如眼缘色而生眼识。意识决了。分别观察。若境界来。生于贪欲。如是贪欲境界。来恼乱我。当生恐怖。若见境界。断欲贪爱。而不观视。如所分别。意亦如是。或贪或嗔。皆如实知若烦恼起。如实观起。得无利益。现在未来。以此烦恼。不得安乐。一切众生。由此烦恼。不得利益。不得安乐。如此烦恼。悉能系缚。一切众生沙门婆罗门。若能如是观境界者。贪欲心生。一切能灭。或令薄少。如是如实观于眼色。复观于耳。因缘和合。而生耳识。因耳因声。而生于念。或生苦受。或生乐受。如是观识。或复多生贪嗔与痴。或生余识。犹如然灯。观不善念。我生不善念。知不善念。知不善念。从缘而生。当断灭之。若断不善。善法满足。实观境界。善念增长。不善之念。喜爱共生。有爱共生。皆悉令灭。以灭除故。而得清净。离浊恶垢。得一切乐。是故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初观境界中。若生恶欲。即应断灭。观于善法。灭诸不善如是于耳声中。如实了知。应生善念。
复次若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鼻所闻香。云何生识。因鼻因香。而生鼻识。若不善念。生知不善念。若沙门婆罗门。作如是念。我今若生不善之念。不得利益。不得安乐。今当断灭。如实观察。则能断灭不善之念。作是念已。如实观香。生于善念。以善念故。则能灭于共喜生爱。如是观已。于一切香。不生乐着。以断着故。而得安乐。如是如实。知于境界。则得如实安隐之处。若能如是如实观香。鼻虽闻香。于香不乐。若沙门婆罗门。舌得味时。若生不善。贪欲如实。念知因舌因味而生舌识。作是念时。于味不乐不贪不着。如实知舌识。若知舌识。喜爱于味。于识得脱。得第一乐。如是如是。实知境界。如是如是。得无上乐。不为喜爱之所坏也。于舌味中。如实观已。复观身触。因身因触而生身识。三法和合。而生于触。以共触故。生受想思。若沙门婆罗门。如实观触。此触无常。动坏变易。若生不善觉观。得无利益。不得安乐。如实知触。善念观察。不为喜爱之所恼乱。不乐境界。以诸方便。观身触已。复观意法。云何而生。因意因法而生意识。或善不善。或无记。若缘不善。起不善念。如实了知。我缘不善而生意识。我生喜爱。不得利益。恼乱不安。如是思惟。观法出没则顺法行。顺法行故。如实见于一切诸法。自相同相不为喜爱之所恼乱。以爱薄故。而得解脱。以解脱爱故。得第一乐。知一切法。皆悉生灭。以能如是观诸境界。则生正智。能灭一切诸结烦恼。烦恼尽故。得无漏智。以得无漏智相应故。得第一处。是故沙门婆罗门。莫信境界。一切境界。犹如怨家。一切众生境界如蛇。若人未得无漏智慧。莫信境界。境界轻动。犹如怨贼。诈为亲友。如此境界悉能系缚一切众生。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实知境界如以铁钩持
驰散轻动故作诸不利益
悕望迷境界乐于分别心
死网罥欲至能断众生命
为境界所牵令人心躁扰
为愚痴所诳而不能觉知
境界无定实如乾闼婆城
能增长众苦为地狱因缘
境界火所烧愚痴欲所诳
轮转不停息不觉烧其身
因念故生欲因欲生嗔恚
嗔恚覆人心死则入地狱
是故有智者离欲灭嗔恚
速远离愚痴则能到涅槃
知境界如怨遮之而不乐
智者厌境界毕定到涅槃
是为孔雀王菩萨。为诸天众。说佛经法。
复次第二十二法得大利益。何等法耶。所谓不信心。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乃至尽命。不应信心。如此心者。轻躁难摄。自性曲戾。不住一境。乐于异境。一切愚痴凡夫。以此心故。流转地狱饿鬼畜生。此心一切不可亲友。轻躁缘境。迷惑一切愚痴凡夫。令其流转在于地狱饿鬼畜生。虽常流转而不厌离。如此恶习。于生死中。受大苦恼。是故不应信此恶心。乃至未得圣印所印。不得须陀洹。闭恶道门。若不如是。遍行诸道。受一切苦。一切系缚。一切罥缚。诸使和合。甚难调伏。是故沙门婆罗门。不应信心。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深速而无垢遍一切众生
是心犹如王流转诸世间
难见甚可畏轻躁造恶业
若人能摄心则至第一道
能将至善处亦至于恶道
若调伏离垢则至于涅槃
心能作苦乐心势力流转
能作种种业调伏则得乐
是故应护心护心则得乐
若人于境界诸根心寂灭
脱生死忧悲则到无住处
如是孔雀王。为诸天众。说迦迦村陀如来真法。
尔时诸天众。皆悉欢喜。敬心围绕。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士快说妙法。初中后善。为天众说。能至涅槃。
尔时孔雀王。复为天众。说如是言。我于迦迦村陀如来所。闻二十二法。以义利益安乐天人。能到涅槃。我以此法。利益天众。是故宣说。时诸天众欢喜赞叹。合掌敬礼。供养孔雀王菩萨。既礼拜已。夜摩天众。入莲花林。游戏受乐。兜率天众。上升虚空。归兜率天。
尔时夜摩天众。于园林中。游戏受乐。乃至爱善业尽。随其自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生大种姓。常顺法行。颜貌端正。财富具足。处好国土。或王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见有地。名曰乐行。众生何业生于彼地。彼见闻知。若人大心善行。直心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离邪淫。若见素画女人。不生邪观。见作劝舍。令住持戒。常为众生。数数说法。令住法中。为一切众生。说邪淫过。说业果报。若人邪淫。甚为下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是业报。受大苦恼。作是观已。不应邪淫。勿于后悔。邪淫之罪。受报大苦为诸众生说如是法。令住正行。救恶道行。如是之人。自利利他。持戒依戒。尽形持戒。不破戒。不缺戒不穿戒。不外实内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名乐行地。生彼天已。受无等乐。有一大池。名曰乐行。纵广五百由旬。其池清凉。湛然清净。复有摩偷甜美饮树。周遍皆是毗琉璃树。真金为叶。青宝玉枝。围绕此池。五百由旬。莲华充满。遍覆池水。其诸莲华。真金为叶。毗琉璃茎。琉璃为须。复有莲华。七宝庄严。种种莲华。遍覆池中。种种众鸟。七宝庄严。出妙音声。无量百千天子天女。围绕此池。一一天子。无量百千天女。以为眷属。与此天子。娱乐受乐。自善业故。复于池边。有七宝林。名曰心乐。于此林中。有种种鸟。一百流水。而以庄严。无量众宝。庄严其林。天子天女。或在乐池。或于此林。于五根中。受境界乐以善业故。生此天中。闻歌所牵。向于岸林。复有余天。于此天中。命终退殁。有诸天女。天衣庄严。见新生天子。速驰往趣。求为给事。是诸天众。不杀不盗不行邪淫。善业果报。生此天中。不邪淫故。命未终时。天女不舍趣于异天。命终乃去。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不离邪淫。未命终时。天女背叛。舍之而去。如舍昼灯。往趣余天。与新生天子。而共娱乐。歌舞游戏。时彼天子。临欲命终。见诸天女。背叛趣他。心生嫉妒。生大苦恼。如地狱苦。以心嗔故。堕于地狱。夜摩天中。离邪淫故无此果报。以是因缘。先退天子。诸天女等。皆共往诣新生天子。到已围绕。入大林中。为受欲乐。向诸天众。时诸天众。见新生天子心皆欢喜。与诸天众及诸天女。或万或亿。往诣园林。其园林中。如意之树。以为庄严。多有无量种种众树。无量百千莲华庄严。鹅鸭鸳鸯。充满池中。无量百千功德大池。久于此池作天伎乐。受五欲乐。久受乐已。于境界中。不知厌足。复与新生天子。向普光明山。游戏受乐。歌舞戏笑。一一华池。一一园林。一一流泉。一一山峰。一一山原。一一山谷。一一榛林。一一花林。一一河中。一一山窟。一一如意林中。一一树枝。荫覆宫室。一切天众。五乐音声。受五欲乐。不可为喻。以其自业相似相应。一切往诣普光明山。歌舞游戏。互相娱乐。于境界乐。不知厌足。一切欢喜。诸欲具足向普光明山。尔时山中。有旧住天。闻歌音声。生希有心。观诸天众。时诸天众。即皆升于普光明山。旧天见之。皆大欢喜。初来天众。皆升虚空。无量庄严。威德光明。互相瞻仰。一切天众。于此可爱山峰之中。河泉流水。华池园林。七宝光明。庄严宫殿。林树庄严。诸乐行天而受快乐。或在华池。或在河岸。或在林中。或在如意林树之间。或在虚空。飞至异处。或有歌舞。或有无量天女围绕。饮天上味。离于醉乱。既饮上味。转增欢喜。为如是等二种所转境界火烧。欢喜如烟。尔时有鸟。名曰实智。见诸天众受放逸乐。以偈颂曰。
五炎遍炽然爱风之所吹
诸欲所迷惑放逸火焚烧
故业将欲尽而不作新业
业尽故还退诸天皆如是
若至欲退时苦恼破坏心
无有能救者唯除于善业
喜乐于富乐常爱诸天女
自心之所诳当至大恶处
为无常所坏云何不觉知
终至于命尽一切皆别离
以心贪境界为自业所诳
天命念念过以爱破坏心
譬如画壁灭彩画皆亦亡
以其业尽故天报亦随失
五根贪境界未曾有厌足
如苏油投火炽然无厌足
如是实智鸟。为断天众放逸心故。说偈颂法。时诸天众。以放逸故。迷惑不受。以放逸心。共诸天女。或飞虚空。或有升大普光明山。升彼山已。其身光明。胜百千日。其山先有七宝光明。以天光故。山转殊胜。山中无量。众宝园林。以天光故。十陪转胜。复有余天。在园林中或莲华中。或在枝叶荫覆宫室众宝光明庄严之处。游戏歌舞。受天之乐。见此光明。得未曾有。尔时天众。于园林中。既游戏已。一切皆向乐莲华池。游戏受乐。互相爱乐。不起嫉姤。安详升于七宝光山。歌舞戏笑。离于怖畏。离嗔忧悲。离他所摄。随念而行。受第一乐。音声游戏。歌舞如意。所念须陀之食。上味美饮。第一欢喜。游戏娱乐。受自业乐。如是久时。受天乐已。向喜见池。其莲华池。长十由旬。广五由旬。甚可爱乐。多有众鸟。鹅鸭鸳鸯。充满池中。金色莲华。遍覆池水。一切皆以青毗琉璃。青因陀宝。大青宝王。赤莲华宝。以砌池底于此池岸。周遍生树。黄金为茎。白银枝叶。或青宝枝。赤莲华叶。毗琉璃树。颇梨为枝。黄金为叶。大青宝树。白银为枝。黄金为叶。青宝为枝。金毗琉璃。以为其树。大青宝枝。真金砗磲。二宝为叶。或有金树。金叶金枝。胜于日光。或有金树。毗琉璃枝。毗琉璃叶。犹如云聚。庄严可爱。或有金树。金枝金叶。犹如火聚。或有银树。银枝银叶。光明端正。如月盛满。或青宝王树。青宝王枝。青宝王叶。如沉水烟。色相端严。或有宝树。种种枝条。以为庄严。或白银枝。青宝挍饰。复有宝树。金银挍饰。复有宝树。金银颇梨。三种挍饰。复有宝树。赤莲华宝。白银挍饰。复有宝树。种种诸色。众花具足。曼陀罗花。俱赊耶舍花以为庄严。复有果树。果汁之味。天上味酒。所不能及。复有花树。熏百由旬。复有声树。微风吹动。其音胜于乾闼婆音。复有众树。见之悦乐。其树色相。彩画庄严。所不能及。复有宝树。名曰香烟。种种香烟。从树而出。诸天嗅已。皆大欢喜。多有如是种种宝树。绕喜见池。时诸天众。见此池已。得未曾有。或食其果。或饮果汁。或共天女。采华庄严。或有入于天园林中。饮于上味。与诸天女戏笑歌舞。或有入于莲华林中。游戏受乐。或有食于须陀味食。或有天子。与诸天女。飞升虚空。或有天子。共诸天女。升七宝殿。受诸欲乐。如是天众。于莲华池。受五欲乐。于境界中。不知厌足。以爱心故。不知厌足。如酥投火。如烧干薪。于爱欲境不知厌足。亦复如是。时莲华池。多有众鸟。有一鹅王。名曰善时。是大菩萨。以愿力故。生夜摩天。无量百千鹅众围绕。如阎浮提满月处空众星围绕。如是鹅王。众鸟围绕。亦复如是。为利天众。以偈颂曰。
如是去来住游戏歌舞笑
无比最大恶不觉死欲至
随其所至处死怨不可避
如是愚痴人而犹不觉知
不择于贫富少壮及老年
若在家出家无不为死坏
乐人及苦人功德无功德
有戒及无戒无不为死坏
若持戒破戒智慧及愚痴
诸王及庶民皆为死所坏
若天若地狱若饿鬼畜生
放逸不放逸皆为死所坏
若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
如是三界中皆为死所坏
业网老所坏病苦有大力
是死如夜叉摄缚诸众生
如是死怖畏第一大暴恶
天为欲所迷应泣而更笑
如是习近欲欲为苦恼因
习近缚增长如苏油投火
欲能坏善法初味后不安
欲为众苦因后得大衰恼
欲初无安隐中后亦如是
非悕望非得非为寂静因
诸根于尘境迷着各差别
愚人爱欲乐是故堕地狱
若共痴受乐随受得苦恼
此怨诈亲善能害一切人
如是善时鹅王。为放逸诸天。说如是偈时。诸天众为欲所迷。虽闻鹅王说如此法。而不听受。于园林中。莲华林中。果树林中。树枝荫覆。香净之室。无量百千众蜂。妙音天众天女。各共歌舞。出妙音声。不可譬喻。复有天众。坐天宝地。观于可爱莲华之池。受自业果。遍观天众。菩萨鹅王。作是思惟。此诸天众。无心识耶。不知必定受大苦恼。天中欲退。有五怖相。何等为五。一得一切可爱可乐爱重天女。与天同业。不复和合。爱别大苦。是为初苦。二者可爱可乐天之境界。不复和合。与之离别。是为第二退没大苦。三者退时。见异天众。游戏受乐。自观己身。如灯将尽。业风所吹。不知何趣。心生苦恼。过于地狱。是名第三退没大苦。四者欲退没时。随所生处。或生地狱饿鬼畜生。了了自见。见生处故。心生大悔。悔火所烧。受无量苦。是名第四退没大苦。五者退时。受大苦恼。作如是念。我本曾闻知识说法。以放逸故。贪着境界。而不听受。亦不修行。以放逸故。贪境界故。复作是念。我作恶法。不听受法。不持禁戒。不集智慧。我从生来放逸所诳。今为悔火而烧我心。业绳系缚。而将我去。由放逸故。是为诸天于退没时五种大苦。如是天众。不觉不知。放逸所诳。贪心所坏。善时鹅王。一心思惟。欲设方便。我当以何方便为天说法。令得善业。尔时菩萨鹅王。久思惟已。为利他故。说愿偈言。
常行于戒施哀愍诸众生
成就一切事是故应持戒
与慈悲和合远离于悕望
利益诸众生所作必成就
勇猛无虚诳常行于法施
远离悭嫉姤所作必成就
持戒寂灭人尊重供养师
知应作不作所作必成就
不谄曲憎愱常说于爱语
诚实不虚诳所作必成就
知处及知时知可作不作
知有力无力所作必成就
如是鹅王知法修行为说法师。以法成就利益众生。此天放逸。我当云何为之说法令离放逸。久思惟已。忆念本生。我于往昔生阎浮提。于迦那迦牟尼世尊所曾闻之法。我今应说。我于尔时生阎浮提大长者家。作长者子。名优钵罗达多。彼佛如来。知我命终。生夜摩天乐行之地。愿生鹅王。当为放逸诸天子等。宣说我法。今正是时。当为宣说。尔时鹅王思惟是已。以清净心。利益天众。以慈悲心。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往诣天众。受五欲处。与诸鹅众。围绕而住。见彼天众。游戏山林。或游花园。或游枝叶。荫覆宫室。或于虚空。坐宝宫殿。或有天子共诸天女。食须陀味。尔时菩萨鹅王。作如是念。今正是时。当为放逸诸天说法。我今当以美妙音声。演说偈颂。掩蔽天子天女歌音。天子天女。着欲放逸。不得闻法。闻我音声。耳识爱乐。必至我所。作是念已。出妙音声。念佛功德。起慈悲心升七宝山。鹅众围绕。满十由旬。无等妙音。以偈颂曰。
及死时未至应修行福德
勿自保其命于后生悔恨
若行于放逸是名为死处
若不放逸行第一不死句
若行于放逸此道非寂灭
依不放逸故智慧得涅槃
天众莫放逸放逸非寂灭
非寂灭行故则堕于地狱
若已失当失若今现在失
皆由放逸过如来如是说
是故一切时当勤加精进
远离于放逸则得寂灭法
如是菩萨鹅王。升彼山上。以美妙音。说此偈颂。令天女歌皆悉掩蔽。其声不美。时诸天众。闻鹅王音。皆生爱乐。遍于山上。一切诸天。得未曾有。谓是歌音。以贪着心。非敬重法。一切皆来向山峰中。至鹅王所。尔时菩萨鹅王。复以偈颂如前所说。时诸天众天子天女。闻其音声。心皆随顺。如是鹅王。于人中时。大长者子。名优钵罗达多。于迦那迦牟尼佛所。得闻正法。而来生此。今以妙音。敷扬宣说。胜妙无等。天子天女。一心谛听。鹅王所说。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三
观天品第六之四十二(夜摩天之二十八)
尔时鹅王。告诸天众。常当听法。勿行放逸。当近善友。能利他者。诣之听法。闻正法已。以敬重故。是人善心乃至涅槃漏尽大乐。有二种人生于梵福。一者善观察持。二者求漏尽。复有二种。一者常说法。二者常听法。如是法师。犹如父母。为人说法。能出生死。得究竟善法。如是法师。犹如父母。说法之人。以法布施。法之施主。令他闻法。既闻法已。心得清净。直心敬重。听法之人。得三十二功德。何等三十二。法师说法。于听法人。犹如父母。于生死中。犹如桥梁。所谓闻所未闻。闻已觉知。知已思惟。既思惟已。则修行入。既修行已。则能安住。安立他人。共彼思量。若得衰恼。其心不动。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思量增上令根熟者而得解脱。令邪见者入于正见。若不善念生。能令断灭。增长善心。断不善因缘。不放逸行。亲近善人。离悭谄曲。供养父母。信业果报。集长寿业。世人称叹。诸天所护。所念成就。得如法乐。离于懈怠。发勤精进。知恩报恩。常修念死。于命终时。心不悔恨。终得涅槃。如是听法。三十二功德说法之师。犹如父母。说法示人。毕竟利益。不浊心说。以清净心。利益众生。通达智慧。闻是法已。如佛利益。于生死中。而得解脱。是闻法者。于无始来流转生死。未曾闻法。于法师所。初得闻已。发希有心。如生盲人。良医决瞙。得见世间种种色像。本所不见。种种妙色。见已欢喜。如是众生。于无始来。流转生死。痴力所盲。得闻正法。于觉分地。种种善根。可爱四圣谛。本未曾闻。经义光明。见之欢喜。如生盲人见色欢喜。见觉分地。心生欢喜。亦复如是。是名闻法第一功德。
复次第二闻法功德。以闻法故。内心思惟。法有何义。若自不解。从他咨问。如是法者。有何等义。是闻法者。从他闻法。复自思惟。以思惟故。修习增长。说法义故。前后相应。至心受持。数数观义。以观察故。心则欢喜。如是如是。随所思惟。忆念观察。通达深义。是为闻法第二功德。
复次第三闻法功德。随所闻法。闻已思惟。如此之义为何意说。如此之义。何因缘说。如是之义。为调伏众生。是故宣说。复与同心同行之人。而共思量。思惟前后。得大利益。终得涅槃。是名第三闻法功德。
复次第四闻法功德。思量前后说法之义。了知而受。了知受者。名曰如所说义。身口意业。摄受修行。作三善业。修习增长。摄取说法。以清净心既受持已。句句思量。寻其因缘。随其所思。随思则得未曾有义。以得义故。则能灭诸烦恼结使。悉能摄受无量功德。戒施智慧。深心胜故。戒施智故。是名第四闻法功德。当乐习行。修习增广。
复次第五闻法功德。善闻善摄。三种之业。自修坚固。闻法安住。若沙门婆罗门。若在家人。说某善男子安住正法。如说修行。如是修行。能知自住。又摄受法。随其所住。能灭百千亿那由他劫百千万亿亿亿生死。能灭无量百千万亿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是名闻法大功德聚。修习亲近。得多利益。说法之人。示人涅槃。如佛世尊。令住法中。是为闻法第五功德。听正法故。
复次第六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自住法中。建立他人。令成法器。令厌生死。示安隐处。说苦集灭。自他二身。俱生福德。利益他故。得大功德。随所闻法。转转增长。随灭烦恼。亦复如是。烦恼灭故。而得涅槃。以闻正法。得此功德。是名第六闻法功德。
复次第七闻法功德。修习增广。何等功德。所谓若逢衰恼。其心不退。闻业报故。虽逢衰恼。心不退没。不作恶业。不作恶口。不恶思惟。不坏勇猛。是名第七闻法功德。
复次第八闻法功德。云何功德。或见他人。或知他人。来从求法。或求闻法。或从求戒。或求智慧。离于憍慢。为之解释。随其所说种种分别。令其浅易。是名第八闻法功德。
复次第九闻法功德。闻正法者。种善根子譬如稻田。封畔不坏。放以清流。下种芽生。往法师所听闻正法。以善种子。种于耳田心之封畔。亦复如是。至于熟时。多收果实。救于地狱饿鬼畜生饥俭恶怖。救三恶故。一切众苦皆得断灭。住于旷野。解脱一切怖畏处故。得入无上寂灭之处。因说法故。得入涅槃。说法之人。犹如世尊。是故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常当亲近。专心听法。闻已修行。是名第九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闻法功德。云何功德。既已种于闻法种子。当善护持。令其成熟。若人闻法。善根种子。常习行故。则得成就。譬如稻田。以时下种。以日光照。时至则熟。听法之人种诸善根。以智慧日。令得成就。亦复如是。以是因缘。常应诣于说法之处。听受正法。是名第十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一闻法功德。何等功德。如是成就。以心善根。常诣法会。听闻正法。闻法受持。思惟摄受。以是因缘。令心调伏。能灭烦恼。烦恼尽故。则得解脱。以解脱故。厌有为法。应作是念。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一切皆由闻法功德。是故应当常听正法。是名第十一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二闻法功德。有异方便。是大功德。解脱之因。何等功德。所谓令邪见者。入于正见。无始流转。在生死中。闻于恶法。摄受邪见。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闻正法。乐习亲近。修令增广。能舍邪见。修行正法。增长正智。得第一乐。无诳之乐。以听法故。修习增长。是名第十二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三闻法功德。何等功德。习修增广。所谓若生微少不善念心。即能除断。若生欲觉。修不净观。而断灭之。若生嗔恚。修慈心观。若愚痴觉。应当观察十二因缘对治断灭。以闻法故。知对治法。非不闻法。以闻法故。尚灭如是三不善根。微细觉观。况随烦恼。是故闻法是大功德。是名第十三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四闻法功德。以闻法故。灭于不善觉观之心。犹如日光。灭于闇冥。智亦如是。能灭一切不善之闇。令法增长。烦恼损减。离闻正法。则不能灭。是为第十四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五闻法功德。所谓能令善心增长。以此闻法功德力故。非唯灭于不善觉观。复增善观。善观增故。则得智慧。譬如少火置草木中。以风吹故。火则增长。少善根生。亦复如是。以智慧故。而得增长。若闻正法。听受其义。生一念善。能灭无量百千劫生死。令不复生。既知如是闻法功德。当勤听法。无有异法。能作此护。以闻正法。作大施主。行于布施。以闻法故。舍离非法。以闻法故。而得智慧。既观如是听法功德。能出生死。应当精勤。乃至尽寿勤听正法。如是听法。第一救护。第一归依。能出有海。是名第十五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六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能避不善因缘。若不善缘生观恶道畏。智慧之人。观已舍离。怖畏生死。若不善缘生避而不行。为不生故。勤行精进。持戒智慧。若生贪心。应行布施。若生悭心。不贪灭之。以智慧心。破坏愚痴。以如实见。灭不善观。以正见心。断于邪见。以正觉观。断妄分别。若起乐觉。当观众苦。若起实觉。当修空观。若起我觉。当观无我。是为如实对治觉观。若因缘生当远离之。若细若粗若中。当断灭之。一切不善因缘生者。闻正法故。能远避之。若不闻法。则不能避。一切闻法。如安隐藏。是名第十六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七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放逸之人。以闻法故。灭恶觉观。行不放逸。不放逸人。能摄诸根。一切善法皆得增长不放逸人。能断一切不善之法。其人则去涅槃不远。得一切安乐。以何因缘。断于放逸。谓闻正法。闻正法故。知放逸过。则能远避。闻正法故。能调诸根。调五根故。则能摄心。善念增长。灭恶觉观。以善观故得第一乐。一切烦恼放逸为本。亦如一切善法之中。不放逸心以为根本。闻正法故断除放逸。是故众生常应一心听受正法。闻已修行修习增长。是名第十七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八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闻正法故。亲近善友供养善人。爱重尊敬。思惟筹量。近善友故。得大功德。若近恶友。多招过咎。无有余法。得近善友。如闻正法。闻正法故。得近善友。是故第一梵行。谓近善友。是名第十八闻法功德。
复次第十九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闻正法故。能断奸诈悭嫉之心。若近善友。得何功德。近善友故。得胜功德。所谓能断奸诈悭嫉。以闻法故。能如实信业及果报。若有众生奸诈悭嫉。身坏命终。堕于恶道。或堕饿鬼。或堕地狱。若本多行奸诈悭嫉。以闻正法。即能舍离。毁之不行。于先所作。厌离悔过。见他奸诈。劝令不作。令他厌离。悔本所作。令住善道。以闻正法。得此功德。于人天中。第一坚固。谓闻正法。是为第十九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得闻法已。供养父母。知业果报。知于福田。是上功德。第一福田。所谓父母。以是知业果报因缘。能为种种供养父母。多设敷具。病瘦医药。所须之具。随其所作。供养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后得涅槃。又以闻法供养父母。众人所爱。于现在世。为一切人之所赞叹。命终之后。生于善道。受诸天身。闻法力故。终得涅槃。是故智者知此功德。乃至失命。常当供养父母福田。正行正意。一心敬重。是名第二十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一闻法功德。所谓知业果报。知业报故。不乐异法。以闻正法。能知业果。若念不善。知不善念。若心念善。知心念善。如实知于。业之果报。若心缘念不善之法。知不善念。后得不善不爱果报。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是知故。不复生于不善之心。以此不善。定知当得不爱果报。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作如是恶业缘故。我身必当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三种业。以闻正法而得了知。离闻法已。余无能知。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应听法。若常闻法。修习善业。则不造作不善之业。是名第二十一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二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能集增长长命之业。闻正法故。信业果报。不作杀生偷盗等业。随何善业。乐修增广。生天人中。寿命延长。以闻正法。乐修增广。是故复得如此功德。寿命延长。以此闻法因缘。生天人中。若生天上。于余天众。最为长寿。饮食游戏。受第一乐。以闻法故。若生人中。种种色力。财富长寿。生好国土。常习正见。以闻正法。乐习增广。必得出苦。若人能以善心听法。第一福德。为听法故。若行一步。皆生梵福。听正法者。常行听法。得善身业。闻已读诵。得善口业。闻已心净。得意善业。是听法者。三业善故。生天人中。受于第一最胜富乐。寿命长远。终得涅槃。如是一切诸大功德。皆由听法。非余能得。是故闻法第一安隐。是名第二十二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三闻法功德。何等功德。谓闻法者。一切众人之所称叹。持戒功德。及以多闻。调伏胜慧。一切世人。皆共恭敬。礼拜问讯。于一切人。美言直心。如是之人。功德相应。于微尘恶。常生怖畏。众所知识。一切赞叹。若得恼乱。众人救护。是闻法者世所赞叹。是名第二十三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四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诸天之所护念。闻法之人。善业相应。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以此功德。诸天所护。以此人故。众人安隐。此人命终。无量人众。不得利益。护此人故。魔众损减。正法增长。见此因缘。是故诸天昼夜守护。常随其后。随其所作。一切成就。天恩力故。以善业故。互相为因。彼所作业。既得成就。随所作业转修增广。一切善业。皆得成就。如是次第。二世利益。如是闻法功德。即是第一安隐之藏。是名第二十四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五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一切忆念。皆得成就。是顺法行。智慧之人。持戒布施现前业报。一切忆念。皆得成就。随其所作皆得成就。无能劫夺。若其所作。易得成就。如法受用。离五种难。正命清净。不为他摄。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是名第二十五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六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如法富乐。同持戒者。豪富之人。悉来亲近。同持戒故。迭相赍遗。所得财物。非害人得。非压他人。顺法得财。施法行人。其人布施功德。上上增长。二世利益二世安乐。以闻法故。得此功德。是名第二十六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七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智慧。远离懈怠。以听正法。闻懈怠过。以懈怠故。于诸世间出世间法。义不得成就。以闻法故。舍离懈怠。一切所作。常勤精进。正念不乱。离懈怠人。一切所作。方便疾成。如时所作。如法所作。一切成就。二世利益。若离懈怠。常勤精进。一切所作。皆悉究竟。一切发心。无不成办。若本懈怠。闻正法故。知懈怠过。速舍离之。如舍刀火。以懈怠故。能坏一切世间作业。闻懈怠过。一切义利皆得成就。以闻正法功德力故。是名第二十七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八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次第闻法。起报恩心。知他恩分。闻正法中说报恩故。思念报恩。知恩报故。一切亲友悉皆坚固。以功德故。一切怨家。犹如亲友。若人少恩常念不忘。知恩报恩得大功德。是名第二十八闻法功德。
复次第二十九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修行念死。第一胜念。所谓念死。以常念死。则怀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恶业。设见美色。不念分别。闻诸乐音。亦不忆念。若闻众香。不贪不乐。亦不忆念。若舌得味。不贪不乐。亦不忆念。若身得触。不贪不乐。亦不忆念。意思惟法。不贪不乐。亦不忆念。断离如是一切有网。如是之人怖畏死故。观诸世间悉无坚固。一切皆苦。一切无我。一切皆空。实见之人于一切处。若天若人。无有着心。何况地狱饿鬼畜生。于五道中。悉断悕望。而得解脱。于一切生死苦中。不复欣乐。怖畏厌离。以厌离故。而得解脱。得解脱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若离闻法。不得如是梵行立等厌离功德。是故应勤听受正法。亲近师长。供养听法。现在未来。二世利益。所谓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以此二法。而得安隐。是名第二十九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闻正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以闻法故。死时不悔。修念死者。若有过起。则能速断。若三种垢。贪嗔痴起。生死因缘。以念死故。则能断除。以断三垢。不生不死。不退不出。无有异法。能断此法。以得闻法功德力故。得如是法。一切安隐功德之中。闻法功德第一根本。尔时鹅王菩萨。说迦那迦牟尼所说经法。为天众说。正法相应。是为第三十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一闻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谓死时。心不悔恨。若得闻于正法之义。行善业故。于命终时。心不生悔。随所闻义。既得闻已。忆命思惟。既思惟已。于佛法僧。增长净心。以心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身心净故。临命终时。见于善道。有白光明可爱天处。见生处故。转增净心。随其净心。信佛法僧。转生胜处。若作四天王业。心净信故。生第二天。若有三十三天之业。生夜摩天。若有夜摩天业生兜率陀天。如是展转。乃至第六他化自在天。以心净力故。得增胜处。如是一切。皆由闻法。若离闻法。终不能得。若听正法。于命终时。为救为归。是名第三十一闻法功德。
复次第三十二闻法功德。何等功德。以闻法故。终得涅槃。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何等胜上。所谓涅槃。以听正法。修习增长如说修行。如实成就。其人决定。能断烦恼。到于涅槃。如是善时鹅王菩萨。为断夜摩天众放逸行故。以无等音说于真法。天众皆生希有之心。尔时天众。闻佛法故。心得清净。一切天众。白鹅王言。于此天中。汝是天主。以有智慧辩才力故。我等天众。犹如畜生。以放逸故乐于境界。常为欲爱。自害心故。鹅王音声。我等歌音。所不能及。尔时鹅王菩萨。说于正法相应颂曰。
以闻正法故能止于恶法
以离恶法故常得安隐处
以闻正法故其心得清净
能令心安住不作众恶业
闻法能总持闻法不造恶
闻法知业果后得于涅槃
闻法故知法闻法故信佛
智者闻法故能解脱众苦
以闻正法故能知真法相
是故有智者当勤听正法
闻如来说法能离于生死
断离三种爱得至无尽处
以闻正法故知四法因缘
及诸法生灭闻法皆能知
以闻正法故了知阴界入
如是二种相智者应修行
第一大力过缚一切生死
以闻正法故一切皆能知
以恶大力故缚一切生死
以闻正法故一切皆能灭
于一切转相一切不转相
以闻胜法故一切皆能知
若死时欲至则受大苦恼
以念闻法故死苦不能乱
以闻智慧故烧诸烦恼树
以智火烧故灭已不复生
闻法不放逸则得一切乐
闻法故安隐是故应听法
得闻正法已近智及耆老
能到无上处永离老病死
闻故不造恶闻故顺法行
闻法故离苦闻法最第一
以闻正法故得三业清净
若求清净者当勤听正法
以依闻法故坚固勤精进
是则能速度广大三界海
闻法之财富世间最第一
多财不知义智者说贫穷
远离于师长失闻正法财
是人无命果为恶所破坏
放逸懈怠人亲近恶知识
是人无命果如殖种沙卤
远离见闻法是则为盲人
若人远离法而行于非法
是人舍离药摄取于疾病
若人近善友增长无量法
犹如注大雨河流皆增长
顺法寂静行夙兴念正法
必定得安乐不为放逸诳
既知智功德智者应修行
非是无智者而得受安乐
如是善时鹅王。为诸天众种善根故。数数为说利益之法。断无利益。说佛经法。尔时天众。既闻法已。生敬重心。生欢喜心。放逸薄少。天同业故。复诣异处而受天乐。善时鹅王。既以迦那迦牟尼所说经。名集无量功德闻法坚固经。为诸天众。具演说已。复诣异处。思惟念法。乐行地天五乐音声。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以恶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与人同业。生于人中。大富安乐。善持禁戒。常乐闻法。第一顺法。聪慧正见。或为王者。或为大臣。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夜摩天名种种杂地。众生何业。生此地处。彼见有人造作善业。身口意善。正见正命。遍行善行。直心乐实。不杀不盗。远离邪淫。若在梦中。见于女人。心不亲近。昼亦不念。浊心觉观。如我此身。以舍邪淫。得善果报。离邪淫故。得生天上。与诸天女围绕受乐。舍离女人。悕望天女。以求天女。名浊梵行。望生天故。舍离邪淫。我先与女人歌笑舞戏。是为不善。当堕恶道。以是义故。于本所习。不生贪欲。觉观之心。不念本习。歌舞戏笑。若心生念。寻即断除。以是因缘。命终生于种种杂地。既生此地。善业果成。五欲和合。天子生已。以善业故。一切天处。杂宝光明。自然而生。所谓无量金刚种种山峰。种种光色。如毗琉璃。因陀青宝。大青宝王。车磲颇梨。赤莲花宝。及余种种。百千光明。周遍天处。初见如是种种光明。眼识乐着。本未曾见。见之乐着。种种音声。歌众乐音。不可譬喻。复闻种种天之妙香。新生天子。初为如是。三种境界。无等无比。心生乐着。退光明林。诸天女众。见新生天子。从林中出。其林种种光明。庄严如是。天子以善业价。贸得天女。时诸天女种种庄严。皆悉端正。种种妙色。种种歌咏。天乐音声。尔时天子。为诸天女。无始爱欲。引其心故。以欢喜心。近诸天女。或有天女。手执乐器。作众妓乐歌众妙音。复有天女。闻妙花香。爱眼含笑。以视天子。复有天女。在于地上。手执乐器。出妙音声。复有天女。手执妙花。驰赴天子。复有天女。手擎种种上味天饮色香味具。离于醉过。到天子所。以莲花叶。盛天上味色香味具饮已。增悦过踰十倍。是为心着第四境界。先着妙色。次声香味。又复身受种种乐触。随意所念。念之即得。是名新生天子着五欲乐。尔时新生天子。共诸天女往诣。一切随顺欲林。受五欲乐。尔时新生天子。天女围绕。观诸天众。种种游戏。或有游戏在于榛林。或有在于山峰游戏。或有游戏作五乐音。或有天子。共诸天女种种庄严。在虚空殿游戏娱乐。或有天子。手攀树枝歌舞戏笑。五乐音声。尔时新生天子。见诸天众如斯游戏。心生欢喜。天女围绕。共入天众。和合游戏。新生天子。共诸天女游戏受乐。自业相似。受五欲乐。久受乐已。从林中出。复升种种宝庄严山。共相娱乐。游戏受乐。或在流泉。或在园林种种宝石庄严之山。清凉泉水。以为庄严。游戏其中。时诸天众。心行放逸。尔时有一天游戏鸟名流水行。为放逸天。以偈颂曰。
以种种业故而受乐果报
天中受报已业尽当还退
愚人现得乐而不观怖畏
后得衰恼至尔时乃知业
放逸之所缚苦乐等无异
以天业尽故后生大悔心
放逸如毒害是故应舍离
放逸害诸天将入于地狱
和合生欣庆离别则大苦
和合必有离一切法如是
世无有一法有生而不坏
一切生灭法出没法如是
随所见诸天而受于天乐
放逸毒所迷一切皆归灭
一切放逸乐初谓为可爱
后得衰恼至乃知为大怨
放逸着女色智者说大怨
着色丧身命修罗龙亦然
嗜酒着女色贪于诸境界
躁扰懈怠心是放逸根芽
如是流水行鸟。为放逸天。说如是偈。尔时天众。虽闻此偈。而不觉知。境界所害。歌笑游戏。入光明林。其林可爱。枝叶遍覆。多有种种树林。郁茂甚可爱乐。时诸天众。共新生天子。五乐音声。游戏受乐。于园林中。及笐[竺-二+列]树。种种流水。莲花林池种种地处。树枝荫覆。犹如宫室。种种林中。种种意树。种种山谷。七宝光明。种种庄严。殊胜宫殿。昔所未见。天众见之。生希有心。况新生天子。如是新生天子。皆悉遍观与天女众。游于林间。于新境界。极生渴爱。欲火所烧。放逸为烟。天女围绕。烧已复烧。于园林中。处处游行。无量爱力。境界所烧。久与天女围绕受乐。复向种种杂莲花池。其莲花池。可爱无比。所谓种种杂色。钵头摩花。毗琉璃叶。真金为茎。赤莲花宝。以为其台。白银为须。青因陀宝。以为众蜂。庄严花池。复有莲花。白银为茎。青因陀宝。以为其叶。真金为茎。青因陀宝。以为其叶赤莲花宝。以为其须。白银为台。赤莲宝蜂。以为庄严。复有莲花。茎叶须台。一切皆赤赤蜂庄严。复有莲花银茎银叶银须银台。银蜂庄严。复有莲花一切青色。如青莲花青叶青茎。青须青台青蜂庄严。
复有莲花。种种杂色。一一莲花。七宝间错种种相貌。种种妙香。种种色叶。而以庄严。所谓青黄赤白绀色庄严。种种众叶。众蜂庄严。如是种种杂莲花池。其水清凉。其味甘美。甚可爱乐。多有莲花。天色妙香。众相具足。新生天子。共天女众。五乐音声。受五欲乐。种种杂色。莲花池岸。有诸林树围绕花池。以树庄严百倍殊胜。其树具足杂花庄严。其一切花。从根至条。青黄赤白。绀色众花。皆悉具足。其莲花池。出大光明。满十由旬。多有众鸟。出美妙音。莲花池岸。复有林树。名日宫殿。天善业故。有大势力。若天升树。念生宫殿。随念即成。以善业故。七宝花叶。化为宫殿。七宝庄严。多有河池。园林山岳。处处多有严饰宫殿。升此宫殿。众宝严身。共诸天女。歌舞游戏或飞虚空。观夜摩天。所住诸地随意遍观。如是等花。岸树力故。复有种种杂色花池。于池岸上。复有异树。名摩尼音。种种众鸟。以为庄严。以树势力。若诸天众。游戏花池。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妙音声。宝珠如花。从树而堕。光遍虚空。如阎浮提日月光明。于虚空中宝珠光明。亦复如是。
莲花池岸。复有异树。名授饮食。若诸天众游戏花池。以天善业。从树果中出天美饮色香味具。天子饮之。十倍增悦。无有醉乱。共诸天女歌舞游戏。复有林树。出须陀食。如业所得。于池岸边。复有异树。名叶歌音。若诸天众。游戏此池。以善业故。微风来吹。而受快乐。风吹树叶。互相掁触。出妙音声。如天女音。不可分别。一切诸树所出音声。亦复如是。
于莲花池岸。复有异树。名曰鸟乐。以树势力。鸟在树上。若天入池游戏受乐。五乐音声。互相娱乐。或升宝树。或乘天鸟。为观天众可爱之处。随其所念。鸟在其前。即于鸟上有大宫殿。多有流泉。众莲花池。枝荫宫室。皆悉具足复有异鸟。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持戒人安隐破戒勿久寿
宁受下贱身不欲入地狱
智者次第行渐渐念念修
净治我见垢如工匠炼金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四
身念处品第七之一
尔时世尊游王舍城。在那罗帝婆罗门聚落。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身念处。初善中善后善。善义善味。纯备具足。清净梵行。所谓身念处法门。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诸比丘云何名为身念处法门。所谓内身循身观。比丘观已。则不住于魔之境界。能舍烦恼。如实观身。既得知见证如是法。我说是人。涅槃所摄。如是比丘。实见身已。不为诸恶之所乱也。能断眼耳鼻舌身意。内染及外色声香味触法。如是循身观。能到涅槃。如是比丘。眼虽见色。不生分别。不起染欲欢喜之心。如实观身。此身唯有发毛爪齿。薄皮脂血。筋肉骨髓。生藏熟藏。黄白痰癊。冷热风病。大肠小肠。屎尿不净。肝胆肠胃。脂髓精血。涕唾目泪。头顶髑髅。如是观身。随顺系念。若如是念。则不着色声香味触外境界也。初观眼色。如实见眼。但是肉抟。四大所成。云何行者。如实观眼观于眼根。此肉坚分。内有觉法。是名眼根肉抟内地界也。复观眼根肉抟之中。内有觉法。目泪湿等。是名眼根肉抟之中内水界也。复观眼根。肉搏之中。内有觉法。有暖有热。是名眼根肉搏之中内火界也。复观眼根。肉抟之中。内风轻动。是名眼根肉抟之中内风界也。于内风界。如实观察。耳鼻舌身。随顺观察。亦复如是。如是观已。于可爱色不生乐着。不为爱境之所破坏。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如此身者。念念生灭。生老病死。此身如幻。空无所有。无实无坚。如水泡沫。众苦集处。众苦所依。众苦之藏。如是身中无有少乐。一切皆苦。一切无常。一切破坏。衰变之法。磨灭不净。复次修行者。观身循身观。如是身者。孰为其本。云何顺行。谁为救护。云何而住是比丘如实观察。复作是念。如是身者。以业为本。由业顺行。业为能救。若集善业。生天人中。恶业相应。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是身者。不净不坚。无常不住。如是比丘。如实观身。于爱欲中不复生念。
复次修行者。如实观眼。如阎浮提人所有眼根。有虚空处。得见色像。余方所见如是不耶。若诸弟子或闻我所说或以天眼智慧观察。阎浮提人见色之时。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无碍有意念心。五因缘故。而得见色。郁单越人。则不如是。设无空处。亦得见色。犹如鱼等水中见色。郁单越人。于山障外彻见无碍。亦复如是。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耳之所闻。爱不爱声。近则了了。远则不了。大远不闻。郁单越人。则不如是。是比丘如实观于郁单越人。耳之所闻。若近若远。若大若小。若爱不爱。以报胜故。而皆能闻。譬如日光。近远粗细。若净不净。光明悉照。郁单越人。所闻音声。亦复如是。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鼻根所闻。郁单越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人。以报胜故。但闻众香。不闻臭气。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乳汁。其水犹存。郁单越人。亦复如是。但闻众香。不闻臭气。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舌所得味。郁单越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上中下食。郁单越人。则不如是。郁单越人。无我所心。常自行善。自然粳米。其食一味。阎浮提人。则不如是。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种种色身。郁单越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阎浮提人种种色身。郁单越人。则不如是。以善业故。纯一色身。道等身等。其色犹如阎浮檀金。其身圆直。柔软端正。其报不比阎浮提人。阎浮提人。无量种业。其行不同。是故则有无量种身无量种色。如是比丘。于二天下人世界中。随顺观已。次观第三弗婆提国。如阎浮提人。郁单越人所有诸入。与弗婆提人诸入所见。为同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人。于黑闇中。亦见众色。如阎浮提中猫虎兕马角鸱之属。无光明处能见众色。弗婆提人。亦复如是。于夜闇中如眼境界。能见一切粗细众色。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阎浮提人。如前所说。如阎浮提人所闻之音。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人。闻怖畏声。耳识所缘。尽一箭道。以福德故。不闻远处怖畏之声。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已。观三天下众生住处。如阎浮提人。郁单越人。鼻识所缘。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人。昼所闻香。鼻识嗅已。夜亦如是。以报胜故。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郁单越人。舌识知味。如是弗婆提人。所得之味。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人。一食赊卢迦。三日不饥。弗婆提人。乃至命终。身无病恼。以法胜故。若临命终。遇病五日。尔乃命终。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郁单越人。身之形相。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人。其身圆满。如尼俱陀树。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于三天下如实观已。观于第四瞿陀尼人所住之处。云何瞿陀尼人缘身境界。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人。眼识所缘。山壁无碍。如于颇梨琉璃之中见众色像。瞿陀尼人。亦复如是。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中。郁单越中。弗婆提中。三天下人。闻声差别。瞿陀尼人耳识缘声。如是不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人。眼识闻声。如阎浮提中蛇虺之类。眼中闻声。瞿陀尼人。亦复如是。如隔障碍。闻众音声。见众色像。亦复如是。以法胜故。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如阎浮提人。弗婆提人。鼻识缘香。瞿陀尼人。如是不耶。瞿陀尼人嗅香法异。眼等别缘。云何瞿陀尼人。鼻识缘香。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人。若眼见色。即亦知香。若眼不见。亦闻其香。以法胜故。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瞿陀尼人。舌识缘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人。食于稗子。饮于牛味。如阎浮提人饮甘[這-言+蔗]酒。蒲桃之酒。瞿陀尼人。饮牛五味。能令惛醉。亦复如是。瞿陀尼人。食于稗子。如阎浮提人食粳粮饭。充足饱满。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瞿陀尼人身之量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人。其身长短。半多罗树。如业相似。自业色身。
复次修行者。思惟观察四天下中。何等住处。性等相似。意等相似。行等相似。互对观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四天下众生心意。无有一人心意相似。无有一人行等相似。无有一人身等相似。一切无有一人相似。是名比丘随顺观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四天下人。颇有一人无业无因。来生不耶。无业藏耶。无业流转耶。颇有不行习欲法耶。如是比丘。不见一人无业藏者。无有一人无业而生。无有一人无业流转。无有一人不习欲法。随所作业。或善或不善。随业受报。无有一人不为怨亲中人所摄。是名修行者随顺观身。
复次随顺观身。云何集业而得天身。云何天中受五欲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诸众生。生四天王天处。受天五欲。眼视美色。不知厌足。或细或粗。自以天眼。见万由旬。若化神通。能见无量百千由旬。如是修行者。观天无量善业势力。四天王天。所见色貌。皆悉可爱。心生爱乐。不见恶色。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四天王天。耳闻音声。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四天王天。若闻天声。甚可爱乐。若以报耳。闻三千由旬。若化神通。则能闻于二万由旬。所闻音声。皆可爱乐。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四天王天。鼻闻香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四天王天自报鼻根。闻于众香二百由旬。若化神通。闻于百千由旬之香。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四天王天舌根充满。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四天王天。舌根无厌。亦无不爱。如业所得。以善业故。于味不厌。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诸天身耶。若粗若细。若速疾行。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诸天身。有大势力。神通微细。于一手中。置五百天。在手而住。各令诸天身不妨碍。亦不迫隘。譬如一室燃五百灯。其灯光明。不相逼迫。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复如是。不迮不妨。
复次诸天。若化大身。无量由旬。若好若丑。若有见者。或怖不怖。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速行天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速行天。一眴目顷。能行无量百千由旬。还至本处。随天忆念所往之处。无所障碍。若有所欲。皆悉具足。无能夺者。于一切处所得之物。皆悉自在。于他无畏。无能为碍。天境界乐。念念增长。以善业故。受五欲乐。是名行者随顺观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三十三天身耶。云何缘于境界受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三十三天。如四天王天受境界乐。三十三天受于爱色声香味触。胜四天王天。足一千倍。何以故。三十三天。所作之业。胜爱大力可爱乐故。胜于四天王天所作业故。以三十三天所作业胜。是故四天王天。不及上天。如是三十三天。所受乐胜。不可具说。是名修行者随顺观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观于地狱。地狱众生所受之身。谓活地狱。黑绳地狱。大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阿鼻地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诸众生所作之业。不可爱业。不喜乐业。不善之业。谓三种业。于身口意。造集业故。堕地狱中。集恶业故。受地狱苦。于地狱中。受诸剧苦。乃至恶业不尽。终不得脱。是名修行者随顺身观。
复次修行者。作是思惟。作何等业。堕于地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习近杀害。乐习增长。以是因缘。堕活地狱。又见众生。习近杀生偷盗。喜乐习近。增长斯恶。以此因缘。堕黑绳地狱。又见众生。习近杀生偷盗邪淫。习近喜乐。增长斯恶。以是因缘。堕众合地狱。又见众生。习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习近喜乐。增长斯恶。以是因缘。堕叫唤地狱。又见众生。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劝人饮酒。以是因缘。堕大叫唤地狱。又见众生。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邪见。以是因缘。堕焦热地狱。又见众生。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以酒饮人。邪见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以是因缘。堕大焦热地狱。又见众生。作五逆业。五种恶业。以是因缘。堕阿鼻地狱。云何五逆。若有众生。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若以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大恶业故。堕阿鼻地狱。思惟如是地狱业报。于诸众生。起悲愍心。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云何众生堕饿鬼道。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无量饿鬼。以悭嫉故。堕饿鬼中。在于地下五百由旬。无量饿鬼。恶食无食。或食不净。互相食啖。饥渴所逼。受大苦恼。上雨大火。以烧其身。此诸饿鬼。随恶业故。受如是苦。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畜生道。彼见无量种种畜生。略说三处。一者水行。所谓鱼等。二者陆行。所谓象马牛羊獐鹿猪等。三者空行。所谓无量众飞鸟等。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于畜生。有几种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诸畜生。有四种生。何等为四。一者胎生。所谓象马水牛牛羊之类。二者卵生。所谓蛇蚖鹅鸭鸡雉种种众鸟。三者湿生。蚤虱蚊子之类。四者化生。如长面龙等。是修行者。如实观畜生已。若天若人。若地狱饿鬼畜生。不见一处不为恩爱别离所恼。一切众生。轮转生死。或作怨家。或为亲友。无有一处不生不灭。如是比丘。于生死处不生爱心。如是心不喜乐。如是厌离不随。如是破坏。如是灭法。不可久住。一切众生众苦之处。是故比丘生死之中。多苦少味。无常破坏。当应厌离。厌离生死便得解脱。如是那罗帝婆罗门聚落比丘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内身。于此身中。分分不净。如实见身。念念思惟。从头至足。循身观察。是修行者。初观头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头髑髅。以为四分。于头骨内。自有虫行。名曰脑行。游行骨内。生于脑中。或行或住。常食此脑。于髑髅中。复有诸虫。住髑髅中。若行若食。还食髑髅。复有发虫。住于骨外。食于毛根。以虫嗔故。令发堕落。复有耳虫。住在耳中。食耳中肉。以虫嗔故。令人耳痛。或令耳聋。复有鼻虫。住在鼻中。食鼻中肉。以虫嗔故。能令其人饮食不美。脑涎流下。虫食脑涎是故令人饮食不美。复有脂虫。生在脂中。住于脂中。常食人脂。以虫嗔故。令人头痛。复有续虫。生于节间。有名身虫。住在交牙。以虫嗔故。令人脉痛。犹如针刺。复有诸虫。名曰食涎。住舌根中。以虫嗔故。令人口燥。复有诸虫。名牙根虫。住于牙根。以虫嗔故。令人牙疼。是名内修行者循身身观。是十种虫。住于头中。
复次修行者。观身循身。观头肉中。有几骨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髑髅骨。头有四分。额骨颊骨。合有三分。鼻骨一分。交牙二骨。颐有一骨。牙齿合有三十二骨。齿根亦尔。咽喉二骨。如是项中。有十五骨。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云何头肉。以食增长。和合有觉。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于头肉。则有四分。两颊二分。咽喉及舌肉段一分。上下两唇。及其两耳。皮肉四分。其舌根者。名为脉肉。贪嗜上膳乐于六味。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虫。住在何处。作何等业。或病或安。彼以闻慧。或以天眼。初观咽喉。咽喉有虫。名曰食涎。咀嚼食时。犹如呕吐。唌唾和杂。欲咽之时。与脑涎合。喉中涎虫。共食此食。以自活命。若虫增长。令人嗽病。若多食腻。或多食甜。或食重食。或食醋食。或食冷食。虫则增长。令人咽喉生于疾病。观涎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唾虫。能消诸唾。或能为病。或令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消唾虫。住咽喉中。若人不食。如上腻等。虫则安隐。能消于唾。于十脉中。流出美味。安隐受乐。若人多唾。虫则得病。以虫病故。则吐冷沫。吐冷沫故。胸中成病。观唾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吐虫。云何令人安隐疾病。住在何处。食何等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吐虫住人身中。住于十脉流注之处。若人食时。如是之虫。从十脉中。踊身上行。至咽喉中。即令人吐。令人生于五种呕吐。何等为五。一者风吐。二者阴吐。三者唾吐。四者杂吐。五者蝇吐。若虫安隐。食则调顺。入于腹中。云何吐虫。生于风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轻冷。若无腻食。则发风病。令人大小便利难通。眼不能睡。风入咽喉风动吐虫。以此过故。是名风吐。观吐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云何吐虫令人吐阴。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人食辛。碱热和合。令人发热。恼于吐虫。从其住处动而上行。令人吐阴。观吐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云何吐虫。令人吐唾。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人食于甜冷重食腻滑之食。或食已睡眠。令唾增长。唾增长故。唾虫增长。为咽喉病。令身沉重。则有冷唾。观吐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云何吐虫。生于杂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轻冷无腻之食。辛酢碱食滑冷重腻。能令吐虫行咽喉中。以是三过。能令人吐。观吐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云何蝇吐。令人呕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蝇食不净故。蝇入咽喉。令吐虫动。则便大吐。观吐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醉味虫。行于舌端。乃至命脉。于其中间。或行或住。微细无足。若食美食。虫则惛醉增长。若食不美。虫则萎弱。此虫食时。如蜂食花。微细甜味。以用作蜜。嗜味虫食。亦复如是。然其所食。虽复微细。亦得充足。若虫得味。我亦如是。得此食味。若虫忆食。我亦忆食。若我不食。如是醉虫。则亦病苦。不得安隐。观醉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内身循身观。观放逸虫。云何此虫为我病恼。或作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放逸虫。住于顶上。若至脑门。令人疾病。若至顶上。令人生疮。若至咽喉。犹如蚁子。满咽喉中。若住本处。病则不生。是名观于放逸之虫。观放逸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贪嗜六味之虫。云何病恼。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六味虫所贪嗜者。我亦贪嗜。随此味虫所不嗜者。我亦不便。若得热病。虫亦先得。如是热病。以是过故。令于病人所食不美。无有食味。观味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抒气虫。住于顶下。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抒气虫。以嗔恚故。食脑作孔。或咽喉痛。或咽喉塞。咽喉风噎。生于死苦。此抒气虫。共咽喉中一切诸虫。皆悉撩乱。生诸病恼。此抒气虫。常为唾覆。其虫短小。有面有足。观抒气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憎味虫。住于头下咽喉根中。云何此虫为我病恼。或作安隐。彼见此虫。憎嫉诸味。唯嗜一味。或嗜甜味。憎于余味。或嗜酢味。憎于余味。或嗜辛味。憎于余味。或嗜碱味。憎于余味。或嗜苦味。憎于余味。或嗜醈味。憎于余味。随所憎味。我亦憎之。随虫所嗜。我亦嗜之。舌端有脉。随顺于味。令舌干燥。以虫嗔故。令舌[病-丙+習][病-丙+習]而肿。或令咽喉即得嗽病。若不嗔恚。咽喉则无如上诸病。观憎味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见嗜睡虫。其形微细。状如牖尘。住一切脉。流行趣味。住骨髓内。或住肉内。或髑髅内。或在颊内。或齿骨内。或咽骨中。或在耳中。或在眼中。或在鼻中。或在须发。此嗜睡虫。风吹流转。若此虫病。若虫疲极。住于心中。心如莲花。昼则开张。无日光故。夜则还合。心亦如是。虫住其中。多取境界。诸根疲极。虫则睡眠。虫睡眠故。人亦睡眠。一切众生。悉有睡眠。若此睡虫。昼日疲极。人亦睡眠。观睡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见有肿虫行于身中。或住头中。或住项中。行于血中。或行脂中。其身微细。随饮血处。则有肿起[病-丙+習][病-丙+習]而疼。或在面上。或在项上。或在咽喉。或在脑门。或在余处。所在之处。能令生肿。若住筋中。则无病苦。观肿虫已。如实知身。如是那罗帝婆罗门长者聚落比丘修行者。观虫种类。从于头中。舌耳脑门。毛孔发中。皮肉骨血筋脉之中。如实观之。既观察已。于舌味中。生厌离心。于后生处。不复爱味。于无量无边由旬爱缚味海。能生厌离。以厌离故。不为食爱之所乱恼。不复亲近豪贵长者。离于多欲。于食知足。取得支身。以是义故。不嫉他人。得供养利。不乐多言。不乐住寺。不起身慢。不生色慢。不恃衣服而生憍慢。不恃袈裟钵盂而生憍慢。不恃弟子而生憍慢。不恃聚落而生憍慢。不恃亲里而生憍慢。独一无贪。远离尘垢。住寂静处。近于涅槃。若贪嗜美味。没于味海。为魔所摄。去涅槃远。是修行者。观诸虫已。于味厌离。不贪饮食。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如实观于脊骨。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其脊有四十五骨胸十四骨。左右胁肋各十二骨。节亦如是。胞骨亦然。如是分别。观骨节已。复观从肩至髋。几分肉脔。如是左右。各十二脔。作是观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几许筋。连缀系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左右胁。除于皮肉。一百细筋。以为缠缚。观筋缠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此身。从膊至髋。有几许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自见己身。以食因缘。脂则增长。以食因缘。令脂损减。极羸瘦人。摩伽陀等。有五两脂。既观察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我此身。有几许水。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自见身中。有十掬水。从毛孔出。名之为汗。于诸根中。眼则出泪。名为湿界。以食因缘。脂血增长。观身水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其身中。几许粪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其身中。有七掬屎。有六掬唾。作此观已。如实知身。
复有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我身中。几许痰癊及尿。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其身中。五掬黄癊。尿有四掬。除其病时。或增或减。如是观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我身中几许脂髓。不净秽精。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其身中十二掬脂。髓有一掬。精有一掬。如是观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其身中有几许风。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身空处有三掬风。如是观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其身中几脉常流。饮食消化。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其身中有十三脉。若脉流注。令身肥悦。譬如[木*絜]槔汲水。流注溉灌。令其增长。身脉溉灌。亦复如是。何等十三。一名命流脉。二名随顺流脉。三名水流脉。四名汗流脉。五名尿流脉。六名粪流脉。七名十流脉。八名汁流脉。九名肉流脉。十名脂流脉。十一名骨流脉。十二名髓流脉。十三名精流脉。观流脉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如彼流脉。与谁为本。令身肥悦。复有诸虫。处处遍行。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命流脉。心为其本。随顺流脉。两胁为本。水流脉者。生脏齶心以为根本。汗流脉者。毛根及脂以为根本。尿流脉者。根胞为本。粪流脉者。熟藏下门为本。十流脉者。咽喉及心以为其本。汁流脉者。肺为其本。肉脂流脉者。筋皮为本。骨流脉者。一切续节为本。髓精流脉者。卵及身根为本。如是行者。观流脉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身循身观。有何等虫。何处流行。或为疾病。或为安隐。从于髋骨。乃至遍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至于肝肺。人则得病。何等为十。一名食毛虫。二名孔穴行虫。三名禅都摩罗虫。四名赤虫。五者食汁虫。六名毛灯虫。七名嗔血虫。八名食血虫。九名[病-丙+習][病-丙+習]虫。十名酢虫。此诸虫等。其形微细。无足无目。行于血中。痛痒为相。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一一诸虫。在于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毛虫。若起嗔恚。能啖须眉。皆令堕落。令人癞病。若孔行虫而起嗔恚。行于血中。令身粗涩顽痹无知。若禅都摩罗虫。流行血中。或在鼻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恶。若其赤虫而起嗔恚。行于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疮。若食汁虫而起嗔恚。行于血中。令人身体作青痶痪。或黑或黄。痶痪之病。若毛灯虫。起于嗔恚。血中流行。则生病苦。疮癣热黄。疥癞破裂。若嗔血虫。以嗔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病。女人赤下。身体搔痒。疥疮脓烂。若食血虫嗔而生病脑。头旋回转。于咽喉中口中生疮。下门生疮。若[病-丙+習][病-丙+習]虫血中流行。则生疾病。疲顿困极。不欲饮食。若酢虫嗔恚。亦令其人得如是病。如是一切诸虫。及其种类。既观察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十种虫行于阴中。何等为十。一名生疮虫。二名刺虫。三名闭筋虫。四名动脉虫。五名食皮虫。六名动脂虫。七名和集虫。八名臭虫。九名湿虫。十名热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何等虫。住我身中。或为疾病。或为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疮虫。随有疮处。诸虫围绕。啖食此疮。或于咽喉而生疮病。观疮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刺虫作何等病。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刺虫。若生嗔恚。令人下痢。犹如火烧。口中干燥。饮食不消。其身刹刹。水入熟藏。昼夜不睡。于熟藏中。挠搅粪秽。令尿冷等。与尿和合。住如是处。作下痢病。令不忆食劣弱不健。若人愁恼。虫则欢喜。啮人血脉。以为衰恼。或下赤血。或不消下痢。如是观刺虫已。如实知身。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五
身念处品第七之二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闭筋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闭筋虫。或行粗筋。或行细筋。若觉虫行。筋则疼痛。若不觉行。筋则不疼痛。一切骨肉。皆亦消瘦。筋中疼痛。若虫嗔恚。人不能食。若住筋中而饮人血。令人无力。若食人肉。令人羸瘦。观啮筋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动脉虫。是虫遍行一切脉中。其身微细。行无障碍。若虫住人食脉之中。则有病过。令身干燥。不喜饮食。若虫住在水脉之中。则有病生。令口干燥。若在汗脉。令人一切毛孔无污。若在尿脉。令人淋病。或令精坏。或令痛苦。若虫嗔恚。行下门中。令人大便闭塞不通。苦恼垂死。观动脉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食皮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皮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能令人面颜色丑恶。或生恶疱。或痒或赤或黄或破。或复令其须爪堕落。令人恶病。或皮断坏。或肉烂坏。观食皮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啮脂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动脂虫。住在身中脂脉之内。若食有过。若多睡眠。此虫则嗔。不消饮食。或生疥[癈-(弓*殳)+虫]。或生恶肿。毛根瘭病。或得瘿病。或脉胀病。或干消病。或身臭病。或食时流汗。如是观动脂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和集虫于我身中。作何等业。或病或安。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和集虫。集二种身。一者觉身。二不觉身。皮肉骨血脂髓精等。是名觉身。发毛爪齿。名不觉身。是名和集二身。以食过故。虫则无力。人亦无力。不能速疾行来往返。睡眠[夢-夕+登]瞢或多焦渴。皮肉骨血。髓精损减。观和集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于臭虫。住在肉中。屎尿之中。以食过故。虫则嗔恚。身肉屎尿。涕唾皆臭。鼻中烂脓。或眵泪烂臭。随虫行处。皆悉臭秽。若衣若敷若食。住齿中。以虫臭故。食亦随臭。衣敷尽臭。舌上多有白垢臭秽。身垢亦臭。观臭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湿行虫。行背肉中。知食消已。入腰三孔。取人粪秽汁则成尿。滓则为粪。令入下门观湿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十种虫行于根中。一切人身。皆从中生。何等为十。一名[病-丙+習][病-丙+習]虫。二名惙惙虫。三名苗花虫。四名大谄虫。五名黑虫。六名大食虫。七名暖行虫。八名作热虫。九名火虫。十名大火虫。此诸虫等。住阴黄中。何等是虫为人疾病。或作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病-丙+習][病-丙+習]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食人眼睫。令人眼痒。多出眵泪。此微细虫。若行眼中。眼则多病。或令目坏。若入精中。眼生白翳。其虫赤色。为眼生病。若虫不嗔。则无此病。观[病-丙+習][病-丙+習]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惙惙虫。住在人身。行于阴中。一切身中行无障碍。阴黄覆身。如此虫者。若入骨中。令人身体皆大蒸热。若行肉中。昼夜常热。手足皆热。若入皮里。身则汗出。观惙惙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苗华虫行住阴中。利嘴短足。身如火藏。不欲食饮。若以食过。虫行异处。随所行处。则大热烂。身血增长其身大热。犹如烟起。身皮破坏。如火烧疮。若虫顺行。则无此病。观苗华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谄虫住在身中。行阴黄中。或安不安。以食过故。虫则嗔恚。从顶至足。行无障碍。能令身中一切热血生于热疮。若血若阴从于口中耳中流出。或死或次死。或身青黄。热病口苦。若虫不嗔。则无此病。观大谄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黑虫住在身内。行于黄阴中。或安不安。以食过故。虫则嗔恚。令人面皯。或生多黡。或黑或黄。或赤或令身臭。或令雀目。或口中生疮。或大小便处生疮。若虫不嗔则无此病。观黑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食虫住在身中。或作安隐。或为疾病。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食虫。以食过故。则生嗔恚。住阴黄中。随食随消。身大力故。一切身及身分。眼耳鼻舌。于自境界。皆悉减劣。见不明了。以食过故。根不正缘。若虫不嗔。则无此病。观大食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暖行虫。常爱暖食。憎于冷食。此虫云何与人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暖行虫。若我食冷。或以饮冷。或食或味。虫则嗔恚。口多出水。或极或重。或[宋-木+(爪*爪)]或睡。或心阴[夢-夕+登]瞢。或身疼强。或复多唾。或咽喉病。若虫不嗔。则无此病。观暖行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热虫住在身内。行于阴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热虫住人身中。若食重食。以食过故。病垢增长。妨出入息。以食过故。令身粗大。或咽喉塞。令大小便悉皆白色。不爱寒冷。不爱醈食。观热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火食虫住在身内。行住阴中。此虫寒时。则便欢喜。热时萎弱。寒欢喜故。人则忆食。热时火增。不欲饮食。于冬寒时阴则清凉。热则阴发。如是火食虫。如是憎火。观火食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见大火虫。此虫云何令人疾病。或令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火虫。若人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以食过故。虫则嗔恚。啖身内虫。以是过故。令人肠痛。或脚疼手疼。随食虫处。则皆疼痛。若虫不嗔。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黄阴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于骨中。有十种虫。何等为十。一名舐骨虫。二名啮骨虫。三名割节虫。四名赤口臭虫。五名烂虫。六名赤口虫。七名头头摩虫。八名食皮虫。九名风刀虫。十名刀口虫。如是骨虫。云何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舐骨虫。住于骨外住多骨处。或住髀骨。胫骨臂骨。脊骨如是一切骨中。或行脉中。以食过故。虫则嗔恚。令骨疼痛。或令骨动。令人色恶。食近骨肉。令骨大疼。若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骨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啮骨虫。遍住一切身骨之中。若虫啮骨。诸大干消。其声破散。下痢不调。或两胁痛。鼻塞欧吐。不忆饮食。若虫不啮。一切诸骨。其人则无如是等病。观啮骨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割节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或身身分。头痛心痛。或于城邑聚落多人之处。谓为空廓。鼻塞心恼。以痛恼故。于好色声香味触中。心不爱乐。若割骨虫。调顺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割节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臭虫住在身中。或为疾病。或作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臭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令身重热。或生赤色。黑色痶痪。身汗多出。不能睡眠。即成癞病。一切身分皆悉烂臭。若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臭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烂骨虫住在身内。或为疾病。或作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烂骨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或一岁二岁。乃至多年。或年少时。被伤疮[病-丙+盤]。虽复除差。至老犹发。如是烂虫。久久乃发。令骨坏烂体生赤疮。如优昙钵罗果。臭烂可恶。其疮大痒。多有脓血。从疮流出。众蝇封着。蚊虻唼食。若烂骨虫。调顺不嗔。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烂骨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赤口虫。住身骨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赤口虫。以食过故。则生嗔恚。其虫赤色。过于火色。令人身体日夜汗流。作血癖病。若赤口虫。调顺不嗔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赤口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头头摩虫住在骨中。行于骨中。云何此虫。令人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头头摩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能令人身周遍生疮。若虫行时。令人频申。心动忪忪。或如失身。或身动摇。不能睡眠。身体痒相。犹如虫行。目视不明。得寒热病。或身体肿。若头头摩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头头摩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皮虫住在身中。或为疾病。或为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皮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唇口及眼。皆生诸疮。两胁生疮。若行筋中。或复啮筋。能令其人咽喉干燥。或复聋塞。耳中脓出。或髑髅上。刹刹而行。或非时头。白咽喉嗽病。非时睡眠。或憎饮食。不乐一处。乐行空地。心或多乱。狂说是非。虫食皮故。一切身分。爴裂破坏。尘土坌身。若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食皮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风刀虫行于骨中。以虫嗔故。或为疾病。或为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风刀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犹如蛇螫痛毒难忍。所谓头顶。咽喉心胞。大小便处。手足甲中。亦如针刺。以虫啮啮。鼻则失香。舌不知味。其目瞤动。不忆饮食。以虫嗔故。与骨行虫共害其身。以痛多故。昼夜不睡。若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风刀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刀口虫。住在身中。此虫或为疾病。或作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刀口虫。始于母胎。初出生时。此虫初生。以法胜故。始出胎藏。饮母乳故。是时此虫尽食余虫。后还杂食。以是因缘。余虫还生。观刀口虫已。如实知身。此十种虫行于骨中。如实观之。如实观已。眼离尘垢。离凡夫过。心生厌恶。离我我所。离疑清净。离于邪见。如实知身。乃至涅槃。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行于屎中。何等为十。一名生虫。二名针口虫。三名白节虫。四名无足虫。五名散汁虫。六名三燋虫。七名破肠虫。八名闭塞虫。九名善色虫。十名秽门疮虫。其色可恶。住粪秽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生虫行粪秽中。若虫烧热。我身亦热。若虫冷病。我亦冷病。下痢白脓。令身损减。颜色萎黄。若此生虫调顺不嗔。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生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针口虫行粪秽中。其身长大。从于熟藏。行趣生藏。一切诸虫。皆不能遮。复从生藏上至咽喉。唾吐俱出。或作心痛。或令不安。以火弱故。与粪俱出。须臾即死。观针口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白节虫行粪秽中。身短白色。多虫相续。冷而大臭。破坏人力。随粪俱出。众蝇封爱。有此病者。粪秽益多。不忆饮食。观白节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无足虫住在身中。此虫云何。为人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无足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吹一切风气塞大小便。若塞生藏。不能[口*歐]吐。亦不能嚏。不能频申。疲极不安。不能睡眠。不耐饥渴。以虫停故。多生诸病。观无足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散汁虫住在身中。为消食故。于汁流处。拨令分散。于身分中。与汁俱行。乃至于足。从足至顶。一切身分汁遍流故。众人说之。以为好色。若汁不流。色则丑恶。观散汁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三燋虫住在身中。若我热病。虫增垢恶。生藏不安。火大增动。以热病故。虫亦热病。遍身奔走。热恼自燋。以虫嗔故。味流之脉。皆悉干燥。渴病头痛。观三燋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肠虫住在身中。此虫云何而作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肠虫。若人多食饮食味故。诸虫逼迫。虫则生嗔。啮破人肠。或心胀痛。或令风胀。或令热胀。或令冷肠。得如是等种种苦恼。是破肠虫。伤害人肠。若虫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破肠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闭塞虫住在身中。此虫云何。为人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闭塞虫行粪秽中。若我饮食。其虫亦食。食已闭塞。以食过故。伤害流脉。伤于火大。所食肠胀。屈肠戾肠。或时令人心痛肠痛。观闭塞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善色虫住在身中。此虫云何而为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善色虫。若我食时。或食好肉。或食恶肉。或食重食虫于身中为作安隐口中取味走遍身中。令无病恼。气力增长。断除诸病住在身中。以福德故虫有大力。人则有色。气力充足。若虫无力人亦瘦瘠。色貌憔悴。观善色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下门疮虫住在身中。云何为我而作疾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下门疮虫以食相违。虫则嗔恚。生种种疮。或生湿疮。或生干疮。或前生疮。或后生疮。或生热疮。若虫嗔恚。闭塞秽门。粪流之脉。若血流脉。若汁流脉。或以火少。不消饮食。以火少故。秽门生疮。以虫嗔故。作种种病。若虫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秽门疮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行于髓中。有行精中。何等为十。一名毛虫。二名黑口虫。三名无力虫。四名大痛虫。五名烦闷虫。六名火色虫。七名下流虫。八名起身根虫。九名忆念虫。十名欢喜虫。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髓虫。名曰毛虫。一切身分。皆悉生毛。若此虫嗔。令髓伤害。既与其过便食人髓。令人癞病。颜色丑恶。骨髓疼痛。皆失气力。若毛虫调顺。不生嗔恚。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毛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黑口虫。住于髓中。一切身中。行无障碍。若虫嗔恚。能令髓融。以伤髓故。令人色恶。曲脊身伛。行步不便。柱杖而行。颜色憔悴。身体振掉。若黑口虫。调顺不嗔。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黑口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少力虫。住在身中。此虫食髓。若髓不足。虫则无力。虫无力故。人亦无力。复有余虫。亦食人髓。为于强虫之所陵逼。人则苦恼。观无力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痛虫游行髓中。流转常行。遍诸身界。此虫能为诸病因缘。遍诸根中脓汁流出。不能睡眠。观大痛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闷虫住在身中。行于微细心流脉中。与脉为妨。以妨脉故。则得心病心闷欲吐。颜色弊恶。不欲饮食。或热病心痛。犹如刀割。见外虫时。心闷欲吐。观闷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诸虫。名曰下流。行精流脉中。若食好食发欲之食。令精增长。如此虫等。于尿流脉中。引精令出。观下流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起根虫住在胞中。若尿满胞虫则欢喜。既欢喜已。以尿因缘。令身根起。此是一切愚痴凡夫不善观门。观起根虫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忆念欢喜虫。作何疾病。云何安隐。若虫欢喜有力。多见诸梦。或善不善。以虫过故。以虫流行。于心脉故。梦见众相。观忆念虫已。如实知身。如是那罗帝婆罗门长者聚落。修行比丘。作是观已。如实观身。如是身者。何者是常不动不坏。何者为乐。何者是我。何者是净。何者可恃。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身中。若粗若细。无有一法是常不动不坏。若乐若净。若我而可依恃。譬如有人求日中闇。若粗若细。皆不可得。身亦如是。若有求其常乐我净。亦不可得。是名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作是观时。远离魔界。近涅槃道。爱不能乱。及余烦恼。不能为碍。是名内身循身观。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心转风住在身中。云何心风。能运转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心转风。以风调故。能转其身。或行或住。或俯或仰。或作众事。以风力故。或安或危。观心转风已。如实知身。是名内身循身观。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爪甲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手足甲。以风因缘。而得增长。乃至老朽。是名观于爪甲之风。如是修行者。观身内风。以风坚故。手足爪甲。亦成坚实。速得增长。比丘如是观身爪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足下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足下风若不调顺。能生搔痒。既生搔痒。能令生疮。或于行时。蹈地有声。令足骨坚。耐于寒热。又此足筋。通于眼脉。以油灌鼻。以油涂足。令眼明净。观足下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不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不觉风住于皮内。令[跳-兆+尃][病-丙+習][病-丙+習]。以风力故。令[跳-兆+尃]皮内。犹如蚁行。若以手捺疮如蚁虫。观不觉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破骨。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骨风。或昼或夜。或行或住。或在园林。或在寺舍。或疲极时。破骨苦痛。不得睡眠。手足不便。不能屈伸。观破骨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破行。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行风。若不调顺。此风则发。以为恼乱。不能行步。去来进趣。观破行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踝风。住在身中。为作何等。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节风。若得冷触。令[月*坒]骨疼。遍于身中。观破节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月*坒]骨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髀骨风。若不调顺。令其[月*坒]内汁流之脉。洪粗甚壮。令脚屈伸。两髀相近。肉重膇起。如是观破髀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节风住在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节风。于两肩四节。咽喉二节。额骨二节。鼻骨一节。颐骨一节。牙齿骨有三十二节。上齶一节。交牙二节。项十五节。两膊二节。两肘二节。两腕二节。脊骨数有四十五节。胸十四节。左右胁肋。各十二节。两胁肋端。各有跪骨二十四节。横骨一节。跨骨二节。身根一接。两髀二节。两膝二节。两踝二节。足跟二节。足趺二节。两手二足上下。合有六十节。手足爪甲。合二十节。此是节风之所依也。若我有病。或致丧命。或致苦恼。观节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髀顽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髀顽风。若不调顺。不能屈伸。不能行来。以病过故。观髀顽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身行界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身界风。调顺安隐。则有气力。气行出入。能消饮食。身有颜色。眼耳鼻舌身皆安隐。所食消化。若不调顺。身色粗恶。五根减劣。饮食不消。颜色不悦。眼等诸根于境劣弱。不产子孕。如是观身行界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抽筋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抽筋风。若风调顺。诸有所作。若眠若住。一切身色。皆悉光泽。皆是筋风之所为作。若不调顺。不能修作。若眠若住。一切不能有所施作。观筋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往返。住在身内。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往返风。若不调顺。闭身流脉。令作淋病。一切身分。皆悉疼痛。腹痛身根疼痛。不能饮食。精血竭尽。不产子孕。若风调适。则无此病。观往返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节行恼乱。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节行恼乱风。若不调顺。令人生癖。或生痔病。便利苦恼。四大枯悴。或令头痛。饮食不消。下风不通。身体燋悴。生诸疮病。或生热病。若行节风调顺。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行节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破毛爪粪。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毛爪粪风。若不调顺。诸根瘦损。或复头痛。或一眼一耳。半面疼痛。或目视[目*芒][目*芒]。或复鼻塞不知香臭。面色萎黄。咳逆[口*歐]唾。见不净时即便[口*歐]吐。其心多乱。不能禅思。常念身心无病安隐。人身之中。受想行识。四阴住处。此身所摄。一切无常。作是观已。知生死法。观破毛屎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乱精沫风。于小便中。能令其人精尿俱出。细如芥子。与尿俱出。或大便疼。作如是病。恼乱其心。不得专一。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乱精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作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老风住在身中。随风转增渐就衰老。气力微弱。不能去来。须臾欲起。极不从心。行住坐卧。疲极顿乏。犹如他身。心睡惛浊。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老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为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塞胞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身肉瞤动。身羸心痛。屎尿闭塞。便利涩难。妨于修禅。得大苦恼。心意散乱。识不安隐。不能观法。以身苦故。不能念法。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塞胞风已。如实知身。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六
身念处品第七之三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作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干粪风。若我多食。风则不调。能令苦恼。入于身分筋脉之中。令粪干燥。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一便利。干燥少秽。而甚苦痛。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干粪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为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两傍风。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两傍风。行于身侧。血则干燥。以血干燥。受大痛苦。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两傍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作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塞九孔。住在身中。若不调适。能令九孔闭塞不通。头有七孔。及大小便。九孔既塞。身则病苦。入息出息。不得安隐。若风调顺。令身安隐。乃能行法。以风持故。身得去来。观九孔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断身分。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断身分风。若不调不顺。手指则癵。不得造作。手足皆癵。髀筋急痛。九粗筋脉。弦弦而急。身分摇动。疲极无力。断身分风。若调顺者则无如是所说诸病观断身分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作安隐。或不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内有风。名曰害火。住在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风力。能除火热。令食不消。不消食故。不复忆食。不能食故。则无颜色。何故无色。血干燥故。以血干燥。肉则消尽。肉消尽故。筋则卷缩。不复生脂不生脂故。骨亦干燥。骨干燥故。髓亦干燥。髓干燥故。遍身精尽。心中气力风吹故动。若害火风调顺安隐。则无如上所说病苦。观害火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风名作一切身分冷风。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一切身分冷风。令身臭汗坚涩恶色。身体皱减。羸瘦毛竖。身生黑疮。脓出烂臭搔爴汁流。或生赤疮。或大蒸热。或生白疮。遍身粗大。或复其身如白象皮。粗涩生疮。或复口齿希疏黧黑。手足生疮。犹如工师。疲极顿乏。身生疮癣。手足常热。坚[革*卬]粗恶。或生疮烂。爪甲恶色。鼻柱萎倒。眼睫堕落。人所恶贱。一切施主之所恶见。众蝇封着。爪甲堕落。若睡眠时。气息惛浊。鼾睡大声。不欲饮食。或食不消。舌不得味。如是一切身分冷风。令身烂坏。若一切身分冷风调顺。则颜色可爱。细软滑泽。众人所敬。暖汗津液。出于毛孔。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一切身分冷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破强健。住我身中。若不调顺令心怯怖。一切身分。皆悉苦痛。或身挺直。频申不乐。出息入息。悉不安隐。身体振掉。不能衣服。苦患头痛。若习禅观。不得一心。或见恶梦。心闷欧吐。于好色中。生颠倒见。近见为远。焦渴憔悴。若破健风调顺和适。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破健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身瞤风住我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身瞤风若不调适。耳中鸣唤。臂肉瞤动。一切身分。皆亦瞤动。处处逃走。不乐一处。更无余病。若一切身瞤风调顺。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一切身瞤动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热风住我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热风若不调顺。所食入口。咽之则烧。以是因缘。四大不调。不得增长或所食味不作二流。浊秽不净。若有净流。四大增长。唯有浊秽。则为病苦。若热风不调。所食皆浊。不作清净。是故得病若热风调顺。若清若浊。二种食流。四大平等。以平等故。则不为病。观热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集虫。此集虫风。遍身分中。能集能散。闭塞上下。从顶至足。有十种虫。一名头行虫。二名骨行虫。三名食发虫。四名耳行虫。五名鼻内虫。六名脂内行虫。七名节行虫。八名食涎虫。九名食齿根虫。十名欧吐虫。
复有十虫。在咽胸中。一名啖食虫。二名食涎虫。三名消唾虫。四名欧吐虫。五名十味流脉中行虫。六名甜醉虫。七名嗜味虫。八名抒气虫。九名憎味虫。十名嗜唾虫。复有十虫生于血中肉中而行。一名食毛虫。二名孔穴虫。三名禅都虫。四名赤虫。五名食汁虫。六名毛灯虫。七名嗔血虫。八名食血虫。九名[病-丙+習][病-丙+習]虫。十名酢虫。如是十虫生于血中其虫形相或短或团。微细无眼。复有十虫。作苦痛相。生于肉中。一名疮味虫。二名惙惙虫。三名闭筋虫。四名动脉虫。五名食皮虫。六名动脂虫。七名和聚虫。八名臭虫。九名汗行虫。十名热虫如是等虫。从肉中生。复有十虫行于黄中。一名黑虫。二名苗花虫。三名大谄曲虫。四名苏毗罗虫。五名乌虫。六名大食虫。七名行热虫。八名大热虫。九名食味虫。十名大火虫。如是等虫行于阴中。诸身分中。有十种虫。一名舐骨虫。二名啮骨虫。三名断节虫。四名臭虫。五名消骨虫。六名赤口虫。七名头头摩虫。八名食皮虫。九名刀风虫。十名刀口虫。复有十种虫行于粪中。一名生虫。二名针口虫。三名白节虫。四名无足虫。五名散粪虫。六名三焦虫。七名破肠虫。八名闭塞虫。九名善色虫。十名秽门疮虫。其色可恶。是名粪中十种虫也。复有十种虫行脂髓中。何等为十。一名毛虫。二名黑口虫。三名失力虫。四名大痛虫。五名烦闷虫。六名火色虫。七名下流虫。八名起身根虫。九名忆念虫。十名欢喜虫。如是等虫。遍行一切身分之中。如意能行一切身中。行一切界。随其行处。皆作过恶。是集虫风一切身中。如意遍行此身。如是以风因缘诸虫流行。观集虫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我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上下。住在身中。或安不安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上下风。若不调适。行于五处。作何等业。作出入气。人说为命。行于心顶。遍于身中。自在无碍。是为风力第一分也。若风不调。能破坏身。是风亦令口中多唾。令身羸瘦。饮食反胃。逆欧而出。是为风力第二分也。住于心胸。为何所作。若气在心。或忧或喜。若气从咽喉。上至于顶。下入舌根。随其所念。则能有语。能说文字思惟诸义。是为风力第三分也。复有常为身火恼乱。令身流汗。是为风力第四分也。是风遍身。睑眼视眴动一切身。思惟遍身依男女根能生子息。若男女行欲。如此风力。能集精血。能令女人髋骨多力。男女精血和合共集钾罗婆身。薄精之时风吹令厚。而作肉团。作肉抟已。次生五胞。生五胞已或方或圆随身长短。识亦遍满。随种种相。譬如有人攒酪出酥。有酪有水。有瓮有攒。攒之出沫。知其已熟。收取生酥。如是风力。及业烦恼。能集成身。亦复如是。是为第五风力分也。若饮食啖味于舌根中咽喉脉中。饮食充满。乃至遍于毛根爪甲。气力增长。作色香味。若风不调。下风上行。作四种恶气塞难出。遍身苦恼。若离本处。一切诸根。一切识中。皆得恼乱。丧失身命。既舍身已。失三种法。一命二暖三识。是故偈言。
若舍此身时失命暖及识
更无所觉知犹如瓦木石
是则名为第一恶也。若不调适。作第二业。喘息粗重。不能调顺。一切遍身苦恼所逼。逼之苦极。则舍身命。是则名为第二恶也。是上行风。若不调顺。作第三恶。既恼诸根。一切遍身。而作恼乱。丧失身命。是则名为第三恶也。是上行风若不调适。作第四恶。或大喘息。或复微少。或致命终。或但伛身而不失命。是则名曰第四恶也。若睡眠时。气息出入。以时命根。如是观上下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安不安。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命风。住在身中。或令身肥。或令羸瘦。令心审谛。若风不调。心则轻动。所知皆失。曾闻亦忘失。见境不了。于声不闻。如是鼻不知香。舌不知味。身不觉触。意不知法。不识自他。观命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乱心风住于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此风。若我心过。风不调顺。随心所行。或动或顽。干消痴乱。或所食味。邪流不正。如是恼乱其心。令于善法不生爱乐。流汗多唾。不耐冷触。若见色相。以有病故。不能如本。如实见色。身重难摄。身毛皆竖。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乱心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于身中。或安不安。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乱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多见恶梦。睡眠惊悟。虽住温暖而常觉冷。若见城邑村落人民。见为空聚。或见黄色。少于言语。不乐卧处。本曾闻法。皆悉忘失。四大恼乱。其所食味住于心中。无缘生厌。妄见丘聚。若风调顺。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乱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视眴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适。不得眴目。更无余风。速于如此。视眴风者。行一切处。悉遍诸根。若不调顺。则生此病。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视眴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互相闭。欲命终时。有五风起。或调不调。为作何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眼耳鼻舌身心坏故。于自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中不能缘了。若风不发。命则不断。发则失命。观五闭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胎藏风住在身中。若人初识入于母胎。先业因缘。歌罗罗时。即坏其命。若歌罗罗时。不坏其命。至肉搏时。乃断其命。冷风入胎。令其破坏。若肉搏时。不断其命。身分具足。乃断其命。若身分具足。不断其命。诸根具足。乃断其命。随其宿世。杀业轻重。于胎藏中。而断其命。若于宿世。不杀众生。如所说风。不能杀害。观坏胎藏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转胎藏。住在身中。或乱不乱。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转胎风。以此众生先世邪业。若是男子转为女人。或作黄门。或胎中死。以恶业故。若于先世无恶业者。莫能为害。观转胎藏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去来走掷风住在身中。或乱不乱。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去来走掷风。若不调顺手足挛躄。身伛曲脊。不能行来。饮食仰他。不能自食。身根智慧。悉不清净。若风调顺。身则能行去来进止。能走能掷。上下骑乘。观去来走掷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眼耳鼻舌身五根别风业之所作。业风所吹。一风与眼共缘。四大之中。风力强故。故名为风。是风能令眼根四大清净。见众色像。一风耳中。能令闻声鼻香舌味身触。亦复如是。如是五风。如实观之。若风调顺。于五境界。无所障碍。若不调顺。则多障碍。不能如实知于境界。如是观于眼耳鼻舌身五种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刀风。住在身中。或乱不乱。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筋骨脂髓精血。一切解截。令其干燥。气闭不流。身既干燥。苦恼而死。如千炎刀。而刺其身。十六分中犹不及一。若有善业。垂死之时。刀风微动。不多苦恼。观刀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针刺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命终时。风不调顺。遍身诸节。及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如烧炎针。遍于身中。来逼人身。如百千炎针皆刺其身。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若于宿世有善业者。于命终时。是针刺风则不大苦。观针刺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恶黄。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恶黄风。若不调顺。则生黄病。口中干燥。遍身皆黄。面目爪甲。一切皆黄。腹胀粗大。于其腹上。青黄脉现。其身无力。食不能消。口苦尿黄。身体羸瘦。目视众色。皆作青黄。不能起止。腹中常胀。若黄风不调。则生此病。若黄风调顺。则无此病。观恶黄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破肠。或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破肠风。若不调顺。若多饮食。而复频申。能破其肠。或杂骨食肉入其肠中。能破其肠。食则流出。腹大增长。生大苦痛。不能饮食。食力少故。身体微劣。手足皆肿。下门蒸热。一切身分恒热不定。口中干燥。常见恶梦。腹中风动。一念不住。若破肠风。调顺和适。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破肠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冷唾。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冷唾风。若不调顺。口中味甘。其心忪忪。不忆饮食。若欲坐禅。则生疑怠。舌重难语。或咽喉痛。气噫臭恶。心中臭气。上冲咽喉。气涩难出。不觉饥渴。咽喉闭塞。若冷风调顺。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冷唾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伤髓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伤髓风。若不调顺。令身振动身多疲极。不能远行。常多病疾。颜色丑恶。身体[病-丙+習][病-丙+習]。不能多语。其心怯弱。是人昼夜骨髓常疼。身毛皆竖。诸脉劣弱。常患头痛。以此风故。常动脑虫。以虫动故。犹如针刺。若风调顺。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伤髓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害皮。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皮风。若不调顺。令我身皮。其色丑恶。皆悉粗涩。身皮破裂。设以苏油而涂其身。速疾干燥。身体手足。皆悉坚直。难可屈伸。梦中多见垂堕崄岸。暖饮食味。口中觉冷。舌疮破裂。不能饮食。若害皮风调顺和适。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害皮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害血。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血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行于肺中。作二种过。或上或下。若血上行。令眼耳鼻血脉不调。诸大不安。大不调故。身体失力。颜色粗恶。不能去来。鼻中常臭。同梵行者。不与同行同处而坐。若血下行至大小便流血而下。作三种过。一者痔病。二者苦恼。三者下血。若害血风。和顺调适。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害血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害肉。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肉风。若不调顺。令人身中生诸痈病。臭恶遍身。破已臭恶。多有浓汁。耐冷恶热。不耐辛苦。宜轻甜冷一切身动。臭烂流出。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害肉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害脂。若不调顺。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脂风。若不调顺。令脂增长。身生疱肉。高下不平。堆阜凹凸。或坚或滑。或有顽痴。无所觉触。若害脂风。和顺调适则无如上所说诸病。观害脂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骨风。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骨风。若不调顺。令骨疼痛。其声破散。昼夜不睡。项颈疼痛。一切筋骨。皆缓不治。筋骨无力。身常疼痛。疲极苦恼。不能起止。无一念乐。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害骨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害精。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害精风。若不调顺。诳惑于人。若人眠睡。戏弄于人。示人种种诸恶之念。以妄想心。作非梵行。风不调故。夜行鬼女。虚诳破实。梦为其犯。令不忆食。观害精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皱风。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于皱风。若不调顺。若足下足上。若[跳-兆+專]若髀。若髋若背。若胁若乳。若咽若项。若肩若臂。若耳若眉。一切身分。皆悉皱减。其身深皱。或开或合。其足尸破。设油涂身。寻即干燥。令如老人。观皱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白发。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白发风若不调顺。能令少年发白羸瘦。犹如老人。若在家人所生之子。如父速老。其子病故。无复子孕。以风力故。令年少者如老无异。是白发风起于恶劫。随诸众生不顺法行。风则增长。若有福德。风则调顺。若无福德风则不调。观白发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损腻。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损腻风。若不调顺。不忆饮食。令人衰弱。不喜腻食。病之所起。因于昼寝。风不调顺。不乐甜食。嗜苦酢味。若不食腻。风则调顺。身不疲极。观害腻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淋风住人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淋病风。若不调顺。常多淋沥。不能如意。身体无力。其出入息。粗浊不调。身色痿黄。羸瘦憔悴。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淋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食相应。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食相应风。若不调顺。所食四分五分之中。三分欧吐。令人心乱。失于食力。不能视眴。以风力故。意法不定。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食相应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坏牙齿。住在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牙风。若不调顺。牙齿疼痛。毁坏堕落。龂中血烂。唇口生疮。上齶生疮。鼻塞不通。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坏牙齿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喉脉。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喉脉风。若不调顺。令咽项痛。或咽喉肿。或其声涩。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喉脉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下行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下行风。若不调顺。令食过恶。力少不消。饮食消故。皮肉骨髓。精血增长。若食不消。风冷黄病。悉不调顺。是下行风。若不调顺。则失食力。食力少故。颜色憔悴。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下行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上行。住在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上行风。住于顶上。若风调顺。从顶而出。犹如烟气。从上而出。若住日中。若住阴中。若昼若夜。常出不断。凡人皆见。若风不调。则气不出。若复顶气断已。三日不出。决定命终。观上行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傍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傍风。若不调顺。闭出入息。一切筋脉。皆令掣缩。或聚或散。或牵或挽。或鼻瞤动。或淴淴作声。后得大苦。若傍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傍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转筋。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转筋风。若不调顺。令手筋脚筋。大小便筋。背筋遍身诸筋。皆悉卷并。合为一处。坚急顽钝无所觉知。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转筋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坏毛。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毛风。若不调顺。一切身分。所有诸毛。皆悉堕落。身体痿黄。设更生毛。即随堕落。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坏毛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似少风。若风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似少风。以调顺故。十时风力。形貌色力。屈伸俯仰。分分相似。若风不调。于其身中。心意流脉。则便扰动。而发狂痴。心乱不正。若其心意流脉调顺。则不狂乱。观似少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嗜睡眠。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睡眠风。若不调顺。于听法时。令人惛睡。闻不善法。心则乐闻。若昼若夜。欲正观察。则为所乱。乐至酒肆。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睡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嗔风。住在身中。能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嗔恚风。若不调顺。以少因缘。而起大嗔。为嗔所使。一切世人起大嗔怒。身毛皆竖。心忪动乱。所见不了。以近为远。见于日月。生颠倒心。谓日为月。以月为日。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嗔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名字。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名字风。若其调顺。能有言说。缘心数法。舌风言说。随心而行。能说无量名字句义。如是舌说名字之风。若不调顺。则少言误语。或口喑不语。观舌名字风已。如实知身。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七
身念处品第七之四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坏味。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味风。若不调顺。令人舌中嗜甜虫动。以虫动故。一切好食美膳悉不能食。以不食故。身体劣弱。不能读诵修学禅思。及修善法。身不调故。心不乐法。名色互相因缘而住。犹如束竹相依而住。相依力故。如是名色各各相依。如是行聚食因缘住。如水和麨。名为糗浆。各各有力。名色得住。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坏味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肺过。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肺过风。若不调顺。食欲消时。夜则患痛。令食酢气。乃至食消。一切身体。皆悉无力。脉如网缚。若风调顺。则无如向所说诸病。观肺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臭上行。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臭上行风。令身鼻口一切皆臭。能令臭气从毛孔出。从于熟藏上冲生藏。令一切身坚[革*卬]大苦。食不消化。不能坐禅。昼夜不能修行善法。若臭上行风。和顺调适。则无如向所说之病。观上行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大便处。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便风。若不调顺。于三肉疱。则成痔病。所下之血。如赤豆汁。身体烧热。惛嗜睡眠。筋脉拘急食不能消。舌不得味。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大便处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忘念。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忘念风。若不调顺。令念忘失习诵多忘。不能忆持于四方面所见颠倒。已过之事。忘失不忆。所食速饥。而不能食。身毛粗涩。爪甲亦然。不耐寒热。所念随忘。若风调顺。则无如是所说之病。观忘念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生力。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生力风若不调顺。虽复多食美膳饮食。身常无力。如毒坏身。以风不调故有此病。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生力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生身心力。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生身心力风。若风调顺。治从胎中身心渐增。令心强健。以风调故。知作不作。久时所作皆能念知。去来进止。强健不怯。耐于饥渴。寒热众苦。身体充满。其身头发。不非时白。若不调顺。则失此法。观生身心力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或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妨咽喉语。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妨咽喉语风。若不调顺。则生身病。以余不调。则便失音。或时耳聋。或手足挛躄。或身曲伛偻。两目失明。以风不调。生如是病。观妨咽喉语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睡风。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睡风。若不调顺。所见颠倒。恼乱流脉。令其动变。一切骨节。皆悉疼痛。观睡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持命。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持命风。若不调顺。令人失命舍于觉知。一切众生第二之命。能持于身。依于识心以不调故。能断人命依持一切。众生命根。若风调顺则不夭命。观持命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损坏一切身分。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身风。始从住胎。以此风力。令其身分破坏损伤。身曲伛脊。凸臆戾髋。若风调顺。则无此病。观坏身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见有风。名曰摄皮。住在身中。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摄皮风。若为外风所触。若冷若热。若香若臭。或下或上。或大力小力。随时来触。悉能觉知。观摄皮风已。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复有何风。住于身中。彼以闻慧。或以天眼。离于垢浊。清净所缘。离疑度疑。度于旷野。如实不疑。于此身中。更无异风。此风聚集。此风和合。如此风流缘于根界。共业烦恼。和合而住。能持于身。或为妨害。是修行者。遍观一切身内诸风。具足见已。厌离欲心。爱不能坏。不入魔境。近于涅槃。以智慧日破无始流转贪嗔痴闇。离疑旷野。不染色声香味触等。于境界中。如实见之。一切三界。皆悉无常。苦空无我。如实见之。如是那罗帝。婆罗门长者。聚落修行比丘。如实知此乐修身念。知生灭法。不念余观。观一切身。知一切缚。及以解脱。
复次修行者。复以异法观察是身。失坏尽灭。云何此身当失坏耶。于命终时。云何风虫。能坏此身。云何恼乱。于一切界。几时命终。云何上下。逆顺风吹。如是比丘。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临终时。一切诸虫。先被恼乱。虫既死已。人乃命终。一切有为。决定失坏。如是死法。必当有此坚牢大恶。如是比丘。观于头中有十种虫。为风所杀。一名顶内虫。为足甲风之所杀害。二名脑内虫。为于两足傍风之所杀害。三名髑髅骨虫。为不觉风之所杀害。四名食发虫。为破骨风之所杀害。五名耳内行虫。为行蹈地风之所杀害。六名流涕虫。为于跟风之所杀害。七名脂内行虫。为破胫风之所杀害。八名交牙节虫。九名食涎虫为破足腕节风之所杀害。十名食齿根虫。为破髀骨风之所杀害(一十)
复次有十种虫。行于咽喉。下至胸中。为风所杀。何等为十。一名食涎虫。为破力风之所杀害。二名睡虫。三名吐虫。四名行十味脉虫。为行转风之所杀害。五名甜醉虫。为害节风之所杀害。六名嗜六味虫。为破毛爪甲屎风之所杀害。七名杼气虫。为正跳风之所杀害。八名憎味虫。为破坏风之所杀害。九名嗜睡虫。为胞中风之所杀害(二十)
复次有十种虫。住于血中。为风所杀。一名食毛虫。为干粪风之所杀害。二名孔行虫。为二傍风之所杀害。三名禅都虫。为六窍风之所杀害。四名赤虫。为断身分风之所杀害。五名蛔母虫。为恶火风之所杀害。六名毛灯虫。为一切身分风之所杀害。七名食发虫。八名嗔血虫。为破揵风之所杀害。九名[病-丙+習][病-丙+習]虫。为一切身动风之所杀害。十名酢虫。为于热风之所杀害。生于血中。其形短促。团圆无足。微细无眼。能作身痒。惙惙而动。其虫味碱。于人死时。如是等虫。为风杀已。血则干燥。其人即死。是故人说死人无血。血欲干故。得大苦恼。临命终时。心怀大怖。受大苦恼恐舍此身。行于异处。舍离亲族知识兄弟妻子财物。痴爱无智。爱结所缚。无有救护。无善法伴。唯独一身。一切身分。血脉干燥。受于身心二种大苦(三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虫。为风所杀。得何苦恼。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住在肉中。何等为十。一名生疮虫。为于行风之所杀害。二名刺虫。为上下风之所杀害。三名闭筋虫。为于命风之所杀害。何故名之以为命风。若出身中。人即命尽。故名命风。四名动脉虫。为于开风之所杀害。五名皮虫。为乱心风之所杀害。六名动脂虫。为恼乱风之所杀害。七名和集虫。为视眴风之所杀害。八名臭虫。为于闭风临命终时五闭风之所杀害(四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云何死时白汗流出。如是诸虫。行于阴中。何风所杀。是修行者。观十种虫。行于阴黄中。何等为十。一名[病-丙+習][病-丙+習]虫。为坏胎藏风之所杀害。若男若女。欲命终时。此风断脉。二名惙惙虫。为转胎藏风之所杀害。若男若女。令失气力。或于口中出一掬黄。犹如金色。三名苗华虫。为去来行住风之所杀害。四名大謟虫五名行孔穴虫六名黑虫。七名大食虫。八名行热虫。为坏眼耳鼻舌身风之所杀害。如是次第。九名大热虫。为于刀风之所杀害。十名食味虫。为针刺风之所杀害。十一名火虫。为恶黄风之所杀害。十二名大火虫。为破肠风之所杀害(五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于骨虫。临命终时。为何等风之所杀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一切身分骨内。有十种虫。何等为十。一名舐骨虫。为黄过风之所杀害。二名啮骨虫。为于冷风之所杀害。三名断节虫。为伤髓风之所杀害。四名赤口臭虫。为伤皮风之所杀害。五名消骨虫。为伤血风之所杀害。六名赤口虫。为伤肉风之所杀害。七名食皮虫。为伤骨风之所杀害。八名风刀虫。为害精风之所杀害。九名刀口虫。为皮皱风之所杀害(六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屎中虫。临命终时。为何等风之所杀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何等为十。一名生虫。为生力风之所杀害。二名针口虫。为伤汗风之所杀害。三名白节虫。为于麻风之所杀害。四名无足虫。为伤汗风之所杀害。五名无足虫为食相应风之所杀害六名散粪虫。为破齿风之所杀害。七名三焦虫。为喉脉风之所杀害。八名破伤虫。为下行风之所杀害。九名闭食消虫为上行风之所杀害。十名黄虫。为二傍风之所杀害。十一名消重食虫。为辅筋风之所杀害。是风及虫。令粪干燥。恼乱诸界。互相动发。互相冲击。风皆上行。恼身界已。破坏断气。挠搅其身。令其干燥。奋力杀之。人死之时。受大苦恼。无法可喻。一切世人皆当有死。决定无疑(七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髓中虫。临命终时。为何等风之所杀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髓中。有十种虫。何等为十。一名毛虫。为害髓风之所杀害。二名黑口虫。为似少风之所杀害。三名无力虫。为睡见乱风之所杀害。四名痛恼虫。为不忍风之所杀害。五名心闷虫。为名字风之所杀害。六名火色虫。为于紧风之所杀害。七名滑虫。为于肺风之所杀害。八名下流虫。为臭上行风之所杀害。九名起身根虫。为秽门行风之所杀害。十名忆念欢喜虫。为忘念风之所杀害(八十)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已见无常。不净无我。前已一虫。为伤肺风之所杀害。如是等虫。临命终时。为风所杀。如是比丘。内身循身观。以无漏明。断除无始流转闇黑。毕竟常灭。以世间相似业。而得此法。以其久修七种之念。现前见故。何等为七。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天。六者念死。七者念无常。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死几种坏一切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死四种。所谓地大不调。水大不调。火大不调。风大不调。云何地大不调。而断人命。若地大不调。身中风气。地大坚故。举身皆闭。互相破坏。互相逼恼。譬如二山。坚如金刚。于二山间。置生酥搏。有大黑风。吹此二山。互共相击。压生酥搏。地大风大。如彼二山。一切身命。皮肉骨血。脂髓精气。身箧盛之。犹如生酥。为地大风大。打压加害。破坏身界。得大苦恼。不能念佛念法念僧。现阴将尽。为中阴系。相续不断。一切愚痴凡夫之人。以心相似相续缘生。如印所印。死亦如是。现阴将尽。以相似心。生亦相似。以心猕猴因缘力故。受诸生死。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观命终时。云何水大不调。令我及一切愚痴凡夫。而丧身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水大不调。举身筋脉。一切皮肉骨血脂髓精气。我及众生。临命终时。一切皆烂。脓血流出。互相逼迫。一切皆动。如雨山压。亦如前说。以生酥抟。置于海中。黑风所吹。洪波相击。不可止住。无坚无牢。如是水大。破坏其身。亦复如是。不能复念佛法僧宝。余念之心。相续不断。一切愚痴凡夫。缘心相似而受生身。如印所印。于命终时。现阴既尽。受相似生。亦复如是。以心猕猴。而受生死。引入生死。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云何火大不调。而断人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命终时。火大不调。一切身脉。一切诸筋。一切辅筋。皮肉骨血。脂髓及精。一切烧煮。热炎炽然。譬如烧于佉陀罗炭。火聚如山。投以生酥。烧之炎起。如是身者。犹如酥搏投之。死苦亦复如是。不能复念佛法僧宝。现阴将尽。心念相续。一切愚痴凡夫。以心缘念。相似受生。如印所印。于命终时。现阴既尽。而心受生。亦复如是。以心猕猴因缘力故。而受生死。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云何死时。风大不调。而断人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临终时。风大不调。一切身分。一切筋脉。一切身界。所谓皮肉骨血脂髓精气。皆悉散坏。干燥无腻。互相割裂。从足至顶。分散如沙。譬如酥抟黑风所吹。散坏失腻。于虚空中分散如沙。人命终时。风大不调。死苦所逼。亦复如是。不能复念佛法僧宝。一切凡夫。尽有缘心相续而生。如印所印。于命终时。有尽心生。亦复如是。以心猕猴因缘力故。而受生老病死之身。是名四大不调。有四种死。行者见已。观察无常。苦空无我。如是见已。不近魔境。近涅槃道。于染爱色声香味触不乐不着。不起爱心。离于尘垢。离于旷野。不着色声香味触。不起色慢。不恃少年。不恃命慢。不喜多语。不入城邑。无所偏着。常念死畏。于微细罪。心生怖畏。如实知身。知生灭法。于一切染欲。心得厌离。乐行正法。心不懈怠。如是那罗帝。婆罗门长者聚落修行比丘。观察修行。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云何修行观内外身。所谓观外法已。观于内身循身观。观察种子。如种生芽。从芽生茎。从茎生叶。从叶生花。从花生实。是名外观。
复次修行者。观于内身。前识种子。共业烦恼。入不净中。名安浮陀。从安浮陀。名歌罗啰。从歌罗啰。名曰伽那。从伽那时名为肉抟。从于肉搏。生于五胞。所谓两手两足及头。从于五胞。生于五根。如是次第。乃至老死。
复次修行。外身随顺观。云何草木。前见青绿。后渐变黄。终时堕落。身亦如是。初见婴儿。次至中年。渐至于。老则归于死。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外诸种子。云何生耶。从地生于一切药草。及以丛林而得增长。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是诸法。各各因缘。各各力生。若内若外。一切有为。除三种法。所谓数缘无为。非数缘无为。虚空无为。云何诸法各各力转。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一切大苦聚集。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大苦聚灭。如是唯有大苦聚灭。如是诸法。若内若外。互相因缘而得生长。如是修行者。内身循身观。三种外身界。随顺观。观内如外。观外如内。如实观察。如是修行者。观内外法。先观阎浮提。为增长正法。修内法观。分别观察。一一观察人天合观。别观无觉。内因于外。一切四大。外因于内。心心数法。有内法外法增长。若有内法。内法正了。若内法增长。见外则了。云何内法因外增长床褥卧具。病瘦医药所须之物。皆悉具足。比丘则能增长善法。若无卧具病瘦医药。不能增长一切善法。无心悕求。如是内外互共相因而得增长。非有作者。非常不变。非无因生。复次修行者。观于外身。云何一切三界众生。外法因缘。而得增长。有一法增长。一切有为所摄众生。有四种食。何等为四。一名搏食。二名思食。三名触食。四名爱识食。欲界之食。四大种子。因于外食而得增长。内善禅乐。是名初观。外法增长内法。云何外法增长内法。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劫初时众生所食。何因何缘。八分具足。何等八分。所谓爱味色声。爱声乐濡。坚固色貌。外法者。谓床褥卧具汤药。能增长身。乐修善法。如是修行者。外身随顺观。若蚊虻蚁等不恼触身。内法增长。若风雨寒热若不妨碍。得求内法。若闻不爱不乐丑恶之声。闻之无碍。名增内法。若闻臭气不可爱乐。不以为碍。名增内法。若闻爱香无所障碍。名益内法。五根皆悉。内因外入。有五内入。是名外身观。贤圣弟子。如实知身。
复次修行者。观于外身。云何六识而取于法。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外法无所障碍。则能知法。何等六识。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名内法。了知外法。是内外法互相因缘。譬如飞鸟。游于虚空。随其所至。影常随身。内外诸入。亦复如是。若一切身。一切内法增长。心亦增长。心为一切法之因缘。各各相因而有诸法。如是修行者。不见一法是常不变不破坏者。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观阎浮提人寿命。云何减损。云何增长。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劫初时。光音诸天。下阎浮提。食于地皮。如三十三天须陀之味。以劫初时人善心故。地皮好色好香善触。离一切过。众人食之。寿命八万四千岁。唯有三病。一者饥。二者渴。三者悕望。至第二时。如是人等。以不善心。取于地皮。遂令地皮秽浊不净。所谓饥渴。及以悕望。欲命终时。热病而死。如是观阎浮提人。因于外食而得寿命。无病无恼。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阎浮提人。于第三时。一切因食而得色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第三时。地皮皆灭。以食过故。风冷热等皆不调顺。无量病起。一切有为行聚。外食因缘。内入增长。由内因缘。外法增长。观外身因内内法缘外。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云何第四斗时。阎浮提人。食何等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斗战时。食于莠子。或食鹊豆。或食鱼肉。或食菜根。一切好味。皆悉灭没。多有病苦。非时而老。于斗战时。人无气力。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劫初时。阎浮提人。寿命长短。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劫初时。阎浮提人。寿命八万四千岁。身长五百弓(今人身等一弓)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阎浮提人。于第二时。寿命色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第二时。寿命四万岁。人之身量。长二百弓。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观于阎浮提人。于第三时。寿命色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第三时。其人寿命一万岁。人之身量。长一百弓。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观阎浮提人寿命色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斗战时。其人寿命。受一百岁。身长一弓。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末劫时。无十善时。一切人民。但自拥护。无福德时。云何寿命。寿几许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恶劫无法之时。一切好味。皆悉磨灭。所谓盐酥。及安石榴。蜜与石蜜。甘蔗稻粮。六十日稻。如是等味。世间胜者。一切皆灭。一名赤稻。次名鸟将来稻。次名飞虫稻。次名迦吒波稻。次名赤芒黄米稻。次名易洛稻。次名斑稻。次名白真珠稻。次名速稻。次名铁芒稻。次名垂穗稻。次名赤色稻。次名朱吒迦稻。次名树稻。次名水陆稻。次名陆地稻。次名正意稻。次名海生稻。次名双穗稻。次名等[口*美]稻。次名焦热稻。次名鹦鹉不食稻。次名日坚稻。次名命稻。次名一切处生稻。次名师子稻。次名无垢稻。次名大轻稻。次名一切生稻。次名大力稻。次名生香稻。次名割蛇稻。次名罽宾稻。次名山中稻。次名近雪山生稻。次名离缚稻。次名迦陵稻。次名大迦陵伽稻。次名如雪稻。次名大贝稻。次名善德稻。次名流稻。次名不学稻。次名不曲新陀稻。次名员黑稻。次名波斯主稻。次名多得稻。次名鸯伽梨稻。次名量稻。次名长稻。次名杂稻。次名非人稻。次名惠稻。次名日种稻。次名摩伽陀稻。次名水沫稻。次名时生稻。次名无康稻。次名第一稻。次名暖稻。次名汉稻。次名黄色稻。次名婆萨罗稻。次名缚相稻。次名舌爱稻。次名涩稻。次名坚稻。次名须陀稻。次名麦色稻(七十)。次名少稻。次名六种藏稻。次名无皮稻。次名甜稻。次名黑色稻。次名青色稻。如是稻中。有二种子。一者自生。二者种殖。及余一切香花。于恶世时。尽皆灭没。以灭没故。阎浮提人。皮肉脂骨。悉皆减少。一切身骨。矬陋短小。食味薄故。一切内外。互相因缘。皆悉耗减。是修行者。如是外观。一切无常。无乐无净无我。亦无作者。非无因生。非异因生。非是一作。亦非二作。非三非四。非五非六。邪见外道之所造作。如是观外境界随顺身观。如是修行者。观初后时。如上广说。如实随顺观于外身。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云何观四天下山河城邑国土海鱼由旬之身。须弥山王。四面大洲。谓阎浮提国。郁单越国。弗婆提国。瞿陀尼国。有八大地狱饿鬼畜生六欲诸天。如是随顺观于外身。
复次修行者。初观阎浮提。东方大海。山河国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曰无减。高十由旬。纵广三十由旬。于此山中。有恒伽河。有国名迦尸。复有二河。一名安输摩河。二名毗提醯河。桥萨罗国。有六国土。名他鸯伽国。名毗提醯国。广百由旬。安输国。广三百由旬。迦尸国。一万四千聚落。城广二由旬。金蒲罗国。人民众多林树具足那梨吱树多罗树多摩罗树。庄严其城佉殊罗树。波那婆树。多有众果。是修行者。复观异人。谓取衣人。赊婆罗人穿其唇口。以珠庄严。骆驼面人。其国纵广一百三十由旬。观彼国土。随顺观外身。复观阎浮提山河聚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卢醯河。出佉罗山。广三由旬。长百由旬。入于东海。多有人民城邑庄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阎浮提中。何等山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弥斫迦。高一由旬。长一百由旬。复有一山。名为高山。高五由旬。长百由旬。山上有池。池有大力。广半由旬。其池有河长二百由旬。入于大海。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阎浮提中。何等异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中有一大河名迦毗梨多有大花庄严其河。谓迦多吱花。般遮花。阿殊那花。迦陀摩花。南摩梨迦花。阿提目多迦花。以为庄严。复有第二河。名瞿摩帝。以多饶牛。故名牛河。如是二河。广半由旬。长三百由旬。入于大海(瞿摩帝者名牛)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阎浮提中。复有何等山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有山。名曰生念。其山有河。名娑罗娑帝。河边有城名俱尸那。其河不驶洋洋而流其山方圆三十由旬。山中有人。名吱罗陀。边地恶人心无慈愍其山复有取衣之人。住在其中善能水行于大海水。能过能度山水饶鱼。以宿习故。唯食血肉。以自存活。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阎浮提。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宝山。住于海边。高千由旬。种种众宝之所成就。所谓青宝。大青宝王。金刚车磲。赤莲花宝。以为庄严。往昔有诸法行商人。入于大海。为大风力。将至宝山。其大海水。广万由旬。海中多有提弥鱼。堤弥鲵罗鱼。失收摩罗鱼。捉影鱼。不为其难。得度大海。至金壁渚。真金为地。诸罗刹等。住在此渚。其形可畏。有大势力。过此渚已。复有一海。广二千由旬。过此海已。复有一山。名曰二一。其山三峰。高七由旬。纵广三百由旬。七宝庄严。青宝金刚青毗琉璃车磲诸宝。赤莲花宝。庄严其山。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此山已。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名曰黑水。广一万由旬。诸阿修罗。游戏其中。龙及龙女。亦游其中。其黑水海。观之可畏。有罗刹鬼。名曰捉影。摄阿修罗。令其劣弱。退入水下。其黑水海。水下无山。水如黑云。多有诸龙。住在其中。是修行者。既观察已。如实外观。行者复观。过黑水海。有何山海。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名赤宝水。充满其中。海岸有树。名阎浮树。一切树中。最为高胜。树高九十由旬。迦楼罗鸟王。金刚为嘴。住在其上。去阎浮树。一百由旬。名青水海。于此海中。有诸罗刹。名曼头呵。身长十里。水中有山。此诸罗刹住在山中。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八
身念处品第七之五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过青水海。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名曰清净。纵广五百由旬。海中有山。名光明鬘。高一百由旬。纵广三百由旬。白银所成。金华庄严。有莲华池。名曰善意。长三十由旬。广十由旬。鬘持诸天。楼迦足天。诸天鹅鸭鸳鸯庄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清净海。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名曰大波。广五千由旬。水下风起。众生因缘。一切大海。及以洲渚诸海波出。过二由旬。阎浮提人。说名海潮。大波海中。有大鱼住。首如狗头。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过大波海。复有何等大山海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大波海北。有一大山。名阿奴摩那。广十四由旬。白银庄严。如第二日天。曼陀华。拘赊耶舍花。毗琉璃华。及天园林以为庄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阿奴摩山。复有何等大山海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阿奴摩那山东。有一大海。名曰澄净。去水不远。须弥山侧。毗琉璃面。有山名优陀延。向弗婆提。金色生光。阎浮提国。毗琉璃故。其影青色。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优陀延山。更有何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曰善意。一切阎浮檀金广大金华。以为庄严。广十由旬。高五百由旬。多有金树。真金禽兽。紫磨金色。波罗赊树。多有诸天。乾闼婆王。鬘持天。三箜篌天。如其业相。上中下业。自业果故。至善意山。见阎浮提。是名阎浮提东方山海。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云何阎浮提南方山海。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民陀山。广八百由旬。有河名曰南摩多。广半由旬长二百由旬。有大毒龙。住在河中。河中多有失收摩罗龟伽罗摩。复有大河。名曰涛波。复有大河。名曰鞞伽。于此河边。多有林树。复有大河。名黑宾拏。广三由旬。长三百由旬。入于大海。复有大河。名曰大卢陀。有大毒龙。住在其中。摩罗耶山。多有栴檀。其山广长五百由旬。高三由旬。有一大河。名登只尼。出摩罗耶山。广一由旬。长一百由旬。入于大海。复有一河。名质多罗。种种林树。种种众鸟。以为庄严。广一由旬。长五十由旬。入于大海。
复次修行者。随顺外身。观阎浮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国土。名弥佉罗。种种乐处。其国纵广四十由旬。复有一国。名诸迦罗。广五十由旬。多有种种美果之树。吱那迦果。波那婆果。无遮树果。毗逻树果。迦卑他果。不楼迦果。婆陀罗果。阿殊那花。栴吒迦华。庄严其国。次名迦陵伽国。其土纵广九十由旬。多有林树。多有稻田。次名耽婆婆帝国。其土纵广一百由旬。多有树林。多有稻田。复有一国。名檀荼迦。其土纵广二十由旬。空旷无人(昔仙人嗔故令国空也)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中于南方面。复有何等山河大海。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河。名瞿陀婆利。其水清净。广一拘赊。长二百由旬。复有一国。名曰乌荼。其土纵广二十由旬。复有一国。名安陀罗。其土纵广四十由旬。复有一国。名曰鸡罗。其土纵广五十由旬。其国多有牛及水牛。多有稻田。林树花果。近南海滨。有国名迦俱罗摩。一切林树。皆悉具足。其土长三百由旬。广五十由旬。有一大河。名迦毗梨。种种树林。以为庄严。其水清净。广一由旬。长五由旬。多有可爱迦俱罗树。鸡多迦树。庄严其河。甚可爱乐。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阎浮提。复有何等山海洲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名不梨那。莲华叶覆。纵广一万由旬。风吹不动。以莲华叶遍覆水故。过此海已。复有一渚。纵广五百由旬。有诸罗刹。住在其中。其形丑恶。甚可怖畏。过罗刹渚。有一大山。名摩醯陀。纵广四十由旬。高十由旬。多有众树。谓多罗树。娑罗树。诸阿修罗。诸龙龙女。游戏其中。或复在于园林游戏。于阎浮提六斋之日。四天王天。住此山上观阎浮提何等众生孝养父母随顺法行。何人斋日受持斋戒。有何等人信佛法僧。有何等人与魔共战。谁行直心。谁行布施。何人不悭。谁不恼他。何人知恩。何人信业。谁行十善。谁近善友。何人信于邪见外道。如是四天王于摩醯陀罗山。观阎浮提。若阎浮提顺法修行。四天王天。至帝释所。白如是言。天王应生欢喜。破坏魔军。增长正法。及诸天众。一切阎浮提人。行于善法。时释迦天王及诸天众。闻其所说。皆大欢喜。若阎浮提人。不顺法行。时四天王天。则皆愁恼。向三十三天。作如是说。阎浮提人。不顺法行。增长魔军。减损天众。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摩醯陀罗山。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过摩醯陀罗山。见有一渚。纵广一百由旬。有一足人。住在此渚。饮食根果。以自存生。寿命五十岁。树叶为衣。不为屋宅。住在树下。于此国中。多有师子猛恶之兽。其师子身。皆有两翼。土田调适。无寒无热。一切女人。皆如狗面。口出妙音。过此洲已。有一大海纵广二万由旬。海中有山。名摩利那罗。金银颇梨毗琉璃宝之所成就。多有种种金色之鸟。曼陀罗华。俱赊耶金花。六时常具。有神通力大阿修罗。于此山中游戏受乐。受爱色声香味触等。山长五千由旬。高一百由旬。有十五峰。皆是白银。诸天女等在中受乐。为阿修罗之所恼乱以此因缘。诸天初共阿修罗斗。一切天人愚痴凡夫。皆为女人之所使役。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多梨那罗山。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过彼山已。见有大海。纵广五千由旬。水中有鱼。长一由旬。于此海中。有诸水人。身长五由旬。或作牛头。或作猪头。或作水牛头。或骆驼头。或师子头。或作虎头。或作豹头。或猕猴头。遍似一切畜生之面。如印所印。过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轮山。一切诸欲。皆悉具足。天莲花池。上味之果。若食其果。生乐七日。紧那罗王住此山中。以自业故。心常欢喜。上中下业。互相娱乐。游戏受乐。其日轮山。纵广二千由旬。过此山已。复有一山。名军阇摩。其山皆以白银成就。毗琉璃石。如天庄严。其山有树。名曰女树。于此山中。遍山诸树。天欲明时。皆生婴儿。日出能行。至于食时。皆成年少。至日中时。身色盛壮。至日晡时。年已朽老。拄杖而行。头发皓白。如霜着树。至日没时。一切皆死。一切众生。共业而行。随所作业。随业受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军阇罗山。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南方。过此山已。有一大海。于海水下五百由旬。有龙王宫。种种众宝。以为庄严。毗琉璃宝。因陀青宝。颇梨栏楯。七宝庄严。光明摩尼种种众宝。庄严殿堂。重阁之殿。犹如日光。有如是等无量宫殿。德叉迦龙王。以自业故。住此宫殿。是德叉迦龙王。日夜常修念佛念法念僧。过此宝堂五百由旬。有大恶海。一切众生见者惶怖。多嗔恶龙以为围绕。过此海已。复有一山。名曰牛王。其山具有一切众生。于此山中。出于牛头栴檀之香。第二旃檀。名曰黄色。其旃檀相。如日光明。一切凡人。不能得见。若人顺法。转轮圣王。出现于世。或有如法小王。出现于世。如转轮王。则能得之。乾闼婆王。住此山中。歌舞喜戏。以自娱乐。过牛王山五百由旬。有一大海。名大水沫。大风音声。过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三峰。一曰金峰。二曰银峰。三曰颇梨峰。其峰有池。名曰沫轮。金沙布底。天华庄严。鹅鸭鸳鸯充满池中。风吹海水。击三山峰。多杀大鱼。以自业故。被打而死。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大海已。复有何等山河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过前大海。见阎罗王决罪福处。一切众生证业果处。是阎罗王所住境界。阎罗王法治诸罪人。是诸众生。自心所诳。住黑闇处。过此住处。一百由旬。但有虚空。过百由旬。至阎罗王所住宫殿。其王宫殿。阎浮那提金之所成就。一切众宝。以为庄严。河泉流水莲花严饰。纵广一百由旬。其殿光明。如第二日。过此住处。无日月光。一切黑闇。海广大故。日光不现。以地狱众生恶业因故。一切黑闇。目无所见。不知东西。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遍观众生所住之处。若地狱处。若河若山。若树若海。若诸天处。若畜生道。若饿鬼道。八方上下。颇有众生。不生不死。不生不灭。颇有恩爱而不别离。无有一处不坏不变。无常恩爱。要当别离。如是比丘。不见一处。非爱别离。于五道中。无一指地非爱别离。随诸众生所住之处。无非生死。生灭无常。是故于此有为生死诸行之中。应生厌离。此是诳惑躁动障碍。多有忧悲。速疾不停。破坏磨灭。得已还失。如幻如梦。得之还失。此恩爱处。诳惑愚痴。无始流转。欲嗔痴处。犹如怨家。诈为亲友。爱欲住处。是故应离有为。起厌离心。舍于乱心。于无常境界。勿生喜乐。莫与愚痴而共游戏。如是修行者。教诸众生。如实随顺。观于外身四十住处。无一众生不依业生。无一众生非业流转。无一众生不为业缚。如所作业。或善不善而得果报。彼比丘如是观时。不见一众生非业故生。无一众生非业藏者。无一众生非业流转。如所业作。或善不善而得果报。彼比丘观察业已。如实外身。随顺正观。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云何观于阎浮提中西方国土。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河。名曰富那。有诸花树。婆鸠罗树。婆筹迦树。佉殊罗果。吱多迦花。那梨吱罗树。多摩罗树。有如是等种种众树。庄严其河。多有山谷。河边有国。名吱迦移。过此国界。名辛头河。河边有国。名苏毗罗。人民丰乐。食赤稻米。其国安乐。山林流水。过此国界。复有一国。名苏罗沙吒。过此国界。复有一国。名波罗多。其土纵广二十由旬。国中多有石榴蒲桃。其国有城。名弥多罗蒲迦。过此大城。有五大河。共合而流。从此以西。乃有大海。多饶种种恶鱼恶兽。甚可怖畏。是修行者。见西海中。有一大洲。名曰迦罗。纵广一百由旬。种种众鸟。住在此洲。种种园林。甚可爱乐。是毗荼他之所住止。游戏受乐。城名钵利多。第二住处名曰长发。其处可爱。此迦罗渚。重阁殿堂。多有流水。过此住处。有辛头河。入西海口。有一大山。名曰苏弃。住在海中。于此山中多有珊瑚。若有商人至此宝山。多获珍宝。富乐无穷。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此山已。复有何等山海渚耶。诸罗刹等住何等处。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海。多有大鱼。五千由旬。多有螺贝。摩伽罗鱼。提弥鱼。提弥鲵罗鱼。挠搅海水。风鼓大海。令鱼乱行。行者复观过此海已。有一大洲。名曰周遍可爱众师子国。其国有蛇。身长十里。飞空而行。无所障碍。寿命千岁。不相憎嫉。行者复观。过此洲已。复有一海。名曰可爱。纵广五由旬。于此水中。多有莲华。众蜂庄严。花台广大。有诸罗刹。名鸠迦罗。住此海中。食莲花台。恣意充足。行者复观。过此住处。有一大山。名曰旷野。纵广一百由旬。于此山中。多有白象。及迦陵频伽鸟。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若紧那罗。若阿修罗。无能及者。唯除如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此大山。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高五十由旬。其山多有毗琉璃林。有诸师子。羽翼具足。守护宝林。恐曼提呵罗刹。来夺其处。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阎浮提。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复见西海。纵广一万二千由旬。于彼大海。无山无城。水中唯有象头鱼身。猪头鱼身。行者复观过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金山。其山光明。照大海水。令大海水。犹如金色。庄严其山。山高三百由旬。广五十由旬。有乾闼婆。名阎浮摩利。住在其上。心常悦乐。寿命二千岁。亦有中夭。无量百千乾闼婆众。住此山中。身如金色。一切色相。与天相类食于树果。其性勇健。一切阿修罗。住于水下。无能夺此乾闼婆众所有根果。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此海已。复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大海。过五分已。有大轮山。真金所成。高千由旬。广五百由旬。金刚为顶。于此山中。有紧那罗。及阿修罗。住在此山。是甄那罗。园林可爱。河流泉池。多有花果。猕猴游戏。河名金水。广半由旬。于此河中。多有金鱼。游洋曜鳞。行者复观过轮山已。有一大海。纵广一万由旬。其海有渚。名曰宝渚。于此渚中。种种众宝。无有土石。遍于渚上。皆是珍宝。行者复观。过此海渚。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曰白山。多有林树。其色白净。水沫围绕。高一千由旬。纵广五百由旬。行者复观。过此山已。见有大山。名曰善云。高百由旬。广六十四由旬。空无人住。若夜叉。若紧那罗。畏阿修罗。悉无住者。过此山已。有颇梨山。高三千由旬。纵广千由旬。河池林果。一切具足。如天之山。过此山已。有大清水。纵广百由旬。多有螺贝。其水难行过此水已。有仙光山。诸阿修罗。住此山中。常畏天众。多有婇女。种种庄严。酒河流溢甄波迦果。及粘那果。生仙光山。其味甚美。食之杀人。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六万金山。紫磨金树周遍山中。禽兽充满。于此山中。处处多有金莲花池。出大光明。一切金山。须弥山王。住在其中。诸鬘持天。楼迦足天。三箜篌天。四天王天住此山上。于此山上。有如意树。随天所念。皆从树生。一切禽兽。身皆金色。多有众花。曼陀罗花。拘赊耶花。于山四陲。有四大林。一名欢喜林。二名杂殿林。三名鲜明林。四名波利耶多林。欢喜园中。有大树王。名波利耶多。于此树下。夏四月时。受五欲乐。游戏自娱。四天王天。于欢喜园。游戏受乐。四天王天。于此园中。欢娱受乐。故名欢喜园。鲜明林者。众彩庄严。故名鲜明林。杂殿林者。种种杂殿。天子乘之游戏受于可爱色声香味触等。故名杂殿林。波利耶多林。欢喜林中。一切天众。受五欲乐。须弥山王。向阎浮提一方之面。毗琉璃宝。以毗琉璃光照力故。令阎浮提仰观虚空。皆作青色。第三方面鲜明林中。诸天欲共阿修罗斗。于此林中。集共议论。须弥山王。向瞿陀尼一方之面。真金所成。令瞿陀尼仰观虚空。皆作赤色。第二方面。有杂殿林。于此殿中。盛天斗具。须弥山王。向弗婆提一方之面。白银所成。令弗婆提仰观虚空。皆作白色。须弥山王。向郁单越。一方之面。颇梨所成。令郁单越。见空清净。白光明色。行者复观。四天王天。寿命几岁。以阎浮提中五十年。为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五百岁。亦有中夭。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须弥山上。复有何等异天止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须弥山王。有三十三天。住在山顶。所受乐行。不可具说。城名善见。纵广十千由旬。七宝庄严。因陀青宝。金刚车磲赤莲花宝。柔软大宝。以为庄严。有善法堂。广五百由旬。毗琉璃珠。以为栏楯。真金为壁。一切门户。亦复如是。以一切庄严。严饰殿堂。释迦天王。住善法堂。以善业力。受相似乐。人中百岁。为第二天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一千岁。亦有中夭。须弥西面。名日没山。日至此山。阎浮提人。谓之日没。故名没山。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须弥山王。其量高下。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须弥山。高广八万四千由旬。阿修罗王。住在其侧。居此水下。以众生业之所住持。令日旋转。有大尊神。名曰健疾。常在前导。于眴目顷。能行十千一百五十由旬。周匝旋转。以日为度知诸众生寿命长短。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四天下人所住之处。阎浮提国。弗婆提国。瞿陀尼国。郁单越国。几许量耶。彼见阎浮提国。七千由旬。弗婆提国。八千由旬。瞿陀尼国。九千由旬。郁单越国。十千由旬。随四天下地之形相。人面亦尔。像其地形。阎浮提人面之形相。上广下狭。像其地形。其余三方。弗婆提人面像地形。犹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像地形。犹如满月。郁单越人。面像地形。其面正方。如是外观。观四天下人之形相。如实了知。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云何观于阎浮提国。北方国界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北方有国。名曰婆嗟。其土纵广。满十由旬。次第二国。名民陀罗。其土纵广二十由旬。次第三国。名首罗斯那。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四国。名阿梯梨。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五国。名曰陀罗。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六国。名曰鸠留。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七国。名摩陀罗。其土纵广五十由旬。次第八国。名乾陀罗。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九国名曰赊迦。其土纵广一百由旬。次第十国。名婆陀罗迦。其土纵广二百由旬。次第十一国。名陀罗陀。其土纵广一百由旬。于此国中。多有山崄。次第十二。名婆佉逻国。其土纵广一千由旬。次第十三。名毗师迦国。其土纵广二百由旬。次第十四。名摩醯沙国。其土纵广二百由旬。次第十五名曰汉国。其土纵广一千由旬。官属都合。一千由旬。真汉唯有二百由旬。次第十六。名都佉国。其土纵广五百由旬。次第十七。名跋跋罗国。其土纵广二百由旬。次第十八。名究颇罗国。其土纵广五十由旬。次第十九。名鸠留摩国。其土纵广。满五由旬次第二十。名甘满阇国。其土纵广一百由旬。自余小国及以空地。悉不在数。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北方国界。复有何等山王。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曰雪山。种种山峰。其山眷属。广千由旬。山中多有卢陀罗树。松树柏树。天木之树娑罗树。多摩罗树。多有夜叉。多紧那罗。多毗舍遮夜叉之属。其山可爱。修学禅者。多依此山。河流甘美。大力龙等。住在山中。多有吱罗多人。住在此山。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北方国界。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雪山东。名悬雪山。多有可爱禽兽。满中松柏之树。及天木树。那迷流林。婆鸠流树。阇摩迦树。过此山已。复有一山。名多摩伽罗。纵广二十由旬。有一千窟。过此山已。有百由旬空旷之地。多有河池。无有药草及以树木。过此处已。有白银山。名鸡罗娑。金峰围绕。毗留勒天王。住在其上。于山峰中。河池清凉。多有莲花青优钵罗花。池中多有鹅鸭鸳鸯而以庄严。过鸡罗娑山。有一大山。名曰峰山。紧那罗王。在其山下。歌舞游戏。于此山上。有五金峰。三颇梨峰。十白银峰。无量天花。香气可爱。山中有河。名鸠摩罗。从山流出。多有鹅鸭鸳鸯。充遍河中。过此山已。复有大山。名弥那迦。纵广五十由旬。多饶阿修罗。住此山中。常乐歌咏。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过此山已。见有大海。纵广一万由旬。多有大龙及堤弥鱼。那迦罗鱼。螺贝之类。过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善意。山中有池。名曰凝酥。纵广一由旬。其池可爱。于此池中。多有鹅鸭鸳鸯。迦陵频伽鸟。其山纵广五十由旬。山中有河。名憍尸迦。多有水鸟。庄严其河。过此山已。有一大海。纵广二万由旬。甚可怖畏。雷声常吼。恶龙嗔恚。互相攻战。或雨刀火。放大炽电。以嗔心故。吐毒相杀。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过海龙已。有一大洲。名耽婆迦。纵广一百由旬。多有诸大恶罗刹等。食鱼自活。彼有地狱名耽婆迦。梵烧众生。有一大河。名憍尸迦。满河流血。头发骸骨。随河而流。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受大剧苦。过地狱已。有一大海。状如地狱。纵广一万由旬。其水青黑。无龙夜叉。无乾闼婆过此海已。北方有海。名曰宝满。众山围绕。林树无量。松柏栴檀。如意之树。山中复有无量果树。过此山已。有一大山。名曰彼岸。纵广五千由旬。于此山中。多梨那罗果。吱罗树果。一切时果。六时具足。河池充满。鹅鸭鸳鸯。诸大仙人。住在山中。山有千峰。种种众宝。庄严其山。山有种种毗多罗树。皆是金树。种种众香。过此山已。有一大河。名曰石水。于此河中一切众生。若草若木。若人非人。若禽若兽。入者如石。其河两岸。生诸竹林。名曰吱遮。风吹相揩。自然生火。烧杀无量百千众生。行者复观。过此河已。有一大河。名曰斯陀。广十由旬。长三百由旬。无人能度。以水碱故。若有入者。身即碎裂过此河已。有渚名阎浮摩。有乾闼婆。名曰常乐。住此渚上。多行布施。净持禁戒。心常欢喜。离于忧恼。欲果具足。于此渚上。金树具足。毗琉璃花。充满池中。近须弥山。以山势力。一切河水。及诸禽兽。皆作金色。多有无量忧钵罗花。拘物陀花。处处酒河。洋洋溢流。自然稻米。不须种殖。其渚纵广二千由旬。过此渚已。无有一切山河树林。有一大海。名水沫轮。海中多有火毒恶龙。名曰电光。过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涅蜜沙。山中有窟。名堤弥沙。黑暗之窟。窟中多有化生龙女。初夜化生。端正具足。庄严其身。寿命一夜。于日出时。则皆老死。杀生余业。故受斯报。过此山已。复有一山。名曰苏摩只利。纵广五百由旬。过此山已。有一大山。名须弥等。纵广五百由旬。于此山北。有一大林。名吱多迦林。有罗刹。名曰恶梦。住在此林。其行速疾。于眴目顷。能行至于百千由旬。为诸众生。作不利益。作不安乐。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郁单越二国中间。复有何等山河海渚。何处颇有不生不死非退非灭非业因缘。非爱别离。非怨憎会。是故于生死中得生厌离。应离缚著者。以求解脱。厌于生死。于生死中勿生贪乐。莫与爱心而共游戏。勿以爱网而自缠缚。莫乐生死。一切生死。炽然大苦。忧悲苦恼。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大火炽然。于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之中。无常变坏。痴人贪着。谓之为乐。应生厌离。莫住魔境。勿与烦恼而共游戏。后生悔心。如是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如实见于生死。不住魔境。离于垢浊。离疑旷野。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北方。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大山。名俱翅罗吱罗。纵广三十由旬。高十由旬。于彼山中。无量百千俱翅罗鸟。青无忧树。赤无忧树。七叶花树。军陀罗树。贤迦昙婆婆花。那摩利花。金余提迦花。苏摩那花。深婆罗花。多罗花。卑陵伽花。鸠迦华。瞻婆花。军陀亲命花婆利师迦花。随其时节。皆自敷荣。或于异时。鬘持天众。离本住处。游戏此山。有诸夜叉。住此山中。欢喜受乐。不恼天众。于此山中。多有俱翅罗鸟。过此山已。有大海滨。名曰鹅住。其中多有百千鹅群。无量莲花。如是海滨鹅鸭鸳鸯珠嘴之鸟。民那罗鸟。咽喉鸟等。其莲花色。如融金聚。十千由旬。诸蜂围绕。遍覆其上。过此以北。有郁单越。有一大海。纵广千由旬。多有大鱼。堤弥鲵鱼。那迦罗鱼。失收摩罗瓮鱼。龟等。满大海中。其水青色。犹如虚空。深十千由旬。螺贝之母。住此水中。身广十里。水下有山。螺有大力。敌千象力。堕山峰上。则皆破碎。过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乳海。纵广五千由旬。洪波常起。大恶毒龙。常如雷声。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北。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诸大山。其数五百。金银颇梨一千由旬。近郁单越。多有莲花。如日初出。过此山已。有一大国。名曰乳旋。山河园林。多有鸟兽。夜叉止住。心常欢喜。多有花树。众物具足。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阎浮提北。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观阎浮提及郁单越二国中间。更无有国。郁单越国。纵广十千由旬。三十六亿聚落可爱。三十六亿所受之乐。少减四天王天。天无骨肉垢汗。天亦不眴。郁单越人。有骨肉垢汗。目有视眴。无我我所。亦无我慢。死则决定生于天上。离慢谄曲。不起姤嫉。心常欢喜。不畏夜叉罗刹。毗舍遮鬼。鸠槃荼鬼。师子虎豹。夜叉恶龙恶虫之类。亦无荒俭寒热饥渴疾病。远离一切怨家恐怖。互相爱敬。不为妨碍。无有王贼水火刀兵之畏。金树光明。昼夜不别。金鸟银鸟。珊瑚之鸟。若树若鸟。种种杂色。欢喜如人。虽无心识。亦如人法。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郁单越复有何等可爱味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十大山。何等为十。一名僧迦赊山。二名等峰山。三名陀摩勿力伽山。四名白云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普鬘山。七名时节乐山。八名持欢喜山。九名如意山。十名俱赊耶舍山。是名十大山。郁单越国大海周匝。如阎浮提。有四大山。何等为四。一名雪山。二名民陀山。三名摩罗耶山。四名鸡罗娑山。郁单越国。十种大山。亦复如是。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九
身念处品第七之六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十大山中。复有何等河池流水华果鸟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僧迦赊山。僧迦赊树六时之华。其树昼夜光明不断。如阎浮提燃大炬火。其香普熏。满一由旬。如阎浮提所有林树少分相类。如是僧迦赊山。有四大林。一名青影林。二名鸟音林。三名温凉林。四名鋡毗罗林。若至此林。其花如云。从空而下。合和聚集。故名僧迦赊山(僧迦赊言聚集)。青影林者。随有一切白色众鸟。住在此林。以林力故。如琉璃色故。名青影林。鸟音林者。若入此林。如意所念鸟出妙音。郁单越人见之。生大欢喜。故名鸟音林。温凉林者。若人有寒。入则温暖。若有热者。入此林中。即得清凉。林中有鸟。名曰风行。是命命鸟。以鸟力故。一念能行一千由旬。若人见鸟。忆念欲行。即乘此鸟。一念能至一千由旬。其命命鸟。能解四天下人所有语言。亦能宣说。如人受乐。如人欲乐。其身七宝庄严。两翼青宝。车磲颇梨赤莲华宝。庄严其身。见者欢喜。观僧迦赊山。有第二林。名曰鹦鹉。林鸟欢喜。有莲华池。涌覆其上。若阎浮提鹅王中热而死。生此池中。如阎浮提鹅王。住阿那婆达多池中。种种众鸟。住在此林中。鹅鸭鸳鸯鵁鶄之鸟。怛荼摩那婆鸟。黄鸟鸠鸽。屯头醯鸟。香鸟三婆阇鸟。瞿耶沙吒鸟。声欢喜鸟。六时行鸟。喜月明鸟。月出欢喜鸟。日色孔雀鸟。若见雷时欢喜出声。生乐鸟。少黄色鸟。俱罗婆鸟。那提背鸟。泥均仑陀鸟。陀婆迦鸟。杂身鸟。众蜂旋鸟。其音能满至一由旬。如阎浮提蜂住于树林。乌鸟。山舞鸟。第一音鸟。鸡鸟。婆罗罗鸟。华覆身鸟。住莲华鸟。青优钵罗鸟。遮沙鸟。频伽项鸟。般舟吒鸟。乐娑罗鸟。常音声鸟。箜篌音鸟。见云欢喜鸟。僧迦摩鸟。见斗欢喜鸟。白云鸟。复有异鸟。观之可爱。离嗔恚鸟。住林树间。郁单曰人。见之欢喜。观彼众鸟住林中。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僧迦赊山。有何等林。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三林。名鋡毗罗林。枝叶相覆。荫影凉厚。郁单越人。为游戏故。入此林中。林名斑叶树。次名龙华树。次名庵婆罗。次名拘鞞陀罗树。次名娑罗树。次名喜爱树。次名鸟息树。次名婆罗多罗树。次名赊摩树。次名尼沙迦毗陀树。次名周多树。次名迦罗树。次名毗罗迦树。次名旗邻陀树。次名婆鸠罗树。次名喜香树。次名憍乐树。次名奚多罗树。次名多摩罗树。次名鸠罗迦树。次名青荆香树。次名月轮树。次名曜行树。次名常开敷树。次名尼均轮树。次名开树。次名阿湿波他树。次名甄叔迦树。次名赊摩梨树。次名杨柳树。次名毗逻树。次名迦卑树。次名那梨吱罗树。次名波那娑树。次名无遮果树。次名阿殊那花树。次名迦昙婆罗树。次名泥周罗树。次名天木香树。次名乘摄树。次名水生树华。次名曼陀罗树华。次名俱赊耶舍树花。次名金色华。次名银色花。次名毗琉璃树。次名孔雀止息树。次名异处行树。次名洲生树。次名迦离赊合树。次名婆迦赊树。次名互相映厚树。次名滑树。次名肩生树。次名因陀罗长树。次名岸生树。次名巷生树。次名珊瑚色树。次名鸠摩须树。次名悚树。次名应时生树。次名烟色树。次名灯明树。次名风动树。次名芭蕉树。次名俱翅罗乐树。次名散华树。次名花未覆树。次名开乌弥罗树。次名忆念树。次名如饭树。次名优昙钵罗树。次名头头摩树。次名蜂旋树。次名负峰树。次名凉风树。次名动摇树。次名无忧树。有如是等六十种树。胜过余树。不说中下鋡毗罗林流水华池。甚可爱乐。郁单越人。无有怖畏忧悲病苦。无有君王。亦无热恼。离于怨对姤嫉之患。于僧迦赊山。鋡毗罗林。欢喜受乐。观僧迦赊山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郁单越国。僧迦赊山第四林。名曰温凉。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温凉林种种凉池。亦如上说。花叶果树。河流具足。谓清凉河。广一由旬。其水甚深。一名清净河。次名无浊河。次名乳水河。次名蒲桃汁河。次名苏摩河。次名美乳埿白水河。次名忆念河。次名鹅王河。次名鸭河。次名鸳鸯河。次名妙音声河。次名花流河。次名弱杨河。次名涛波流河。次名駃流水乐河。次名迦昙婆翅河。次名殊嘴河。次名饶龟河。次名赤鱼旋行河。次名军毗罗河。次名鱼旋河。次名华流河。次名沫轮河。次名水笑河。次名平堓河。次名雨声河。次名音曲流河。次名随时转河。次名无力河。次名山峰河。次名金色水河。次名银色水河。次名银石河。次名真珠沙河。次名山流河。次名云转河。次名车磲庄严河。次名珊瑚树河。次名春欢喜河。次名秋清水河。次名山谷流河。次名峰轮笑河。次名雪水河。次名日不照河。次名速流河。次名洄澓河。次名尼均轮陀流河。次名香水河。次名鸡多迦香熏河。次名雨欢喜河。次名屯头摩河。次名周遍旋转河。次名无量流河。次名灒水浇岸河。次名婆鸠罗河。次名减水河。次名欢喜旋流河。次名坏山河。次名云行河。次名歌音河。次名鼓音河。次名雷音河。次名龙女喜乐河。次名夜叉所爱河。次名仙人所爱河。是名僧迦赊山第四温凉林。有如是等七十大河。不说其余。无量小河。林树华果。功德具足。观清凉林已。如实知外身。僧迦赊山第五名震雷云鬘龙游戏云鬘。所谓离嗔婆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齿毒龙耀大电光。兴云普覆。随顺行法。有如是等七千大龙。于郁单越。以时降雨。澍于平地。郁单越人。犹如诸天。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如前所说。若树若花若果若实。若河。若石窟。若地方处。若草若山谷。若山窟。如是等处。无针锋许众生所住。不生不死不退不出。百返千返一切爱乐。种种众生。无不破坏。恩爱别离。恼乱心悔。无不曾为怨亲中人。无不合和。无量生处。百生千生。或在水性。或生陆地。或行虚空。于畜生中。无一众生不相啖食。不相残害。无一众生不作怨结。如我此身。无处不生。如是比丘。不见针锋之地非生死处。如前所说。观僧迦赊山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复有何等胜妙山林。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二山。名平等峰。犹如天上欢喜之园。平等山峰所有河池花果林树。如前僧迦赊山中。广说复有何胜。其等山峰三百金峰。光明如日。五百银峰亦如前说。功德胜前。郁单越人。其身光明。犹如满月。名离怖畏。实无怖畏。故名无畏。郁单越人。住此山中。欢娱受乐如四天王。夏四月时。于欢喜园受五欲乐。有何等胜。四天王天。无骨无肉。无有汗垢。郁单越人。所不能及。郁单越人。远离怖畏。胜四天处。四天王天。住高山顶宫殿而居。犹怀恐畏。郁单越人。无有宫宅。无我所心。是故无畏。郁单越人。命终之时。一切上生。是故无畏。四天王天。则不如是。郁单越人。复有胜法。离怖畏故。胜四天处。平等山中所有树林。如第二日。离怖畏人。随心所念。皆从树出。衣无线缕。璎珞庄严。或念饮食。于百千河饮食盈流。鸟音可爱。如前所说。金翅青毗琉璃。无量百千鹅鸭鸳鸯。无量众鹿。真金为身。珊瑚为角。车磲为目。青玉为甲。及余异兽。无量种类。住在山中。树枝相荫。交互而生。如真珠网。俱翅罗鸟。孔雀妙音。百千流水。无量河岸以为庄严。一切河流。八功德水。何等为八。一者具味。二者清净。三者香洁。四者除渴。五者凉冷。六者饮之无厌。七者无垢。八者饮之无患。无恶鱼过于此山中。有种种花池。所谓有名广博山花池。次名众沙花池。次名五树花池。次名鸳鸯岸花池。次名鹅水花池。次名扇翅花池。次名饶百鸟花池。次名大珊瑚花池。次名竹树花池。次名深花池。次名月爱花池。次名上月花池。次名杂水花池。次名洄澓花池。次名竹林花池。次名仙爱华池。次名鱼旋华池。次名三波陀鱼迮华池。次名峰中花池。次名池鬘花池。次名旋转花池。次名净水花池。次名月光花池。次名月轮花池。次名离垢花池。次名乳水庄严花池。次名清凉花池。次名月爱花池。次名颇梨旋花池。次名速旋花池。次名澄静花池。次名不动花池。次名天爱花池。次名欢喜花池。次名善味花池。次名如意味花池。次名乐花池。次名鸡珠婆花池。次名甘露上流花池。次名龙花地。次名乐花池。次名阿殊那花池。平等山峰。有如是等四十七池。于平等山中。最为殊胜。其池皆是八功德水。如前所说。其山高胜。如破空出。以山高故。有胜园林。功德具足。所谓清凉之林。色白如月。广百由旬。多有银树。色白如雪。于此林中。有莲花池。名离水衣花池。次名蜂覆华池。次名贝色花池。次名常水花池。次名半见花池。次名欢喜花池。次名迦耽婆菩提迦花池。次名鹅翅花池。次名游戏花池。次名可爱花池。次名见峰花池。次名乐游戏花池。次名常乐花池。次名常莲花池。次名常欢喜花池。次名云花池。是名第一最胜十六花池。除其中下无量百千无名者。一切清净。无有泥浊。亦无水衣。鹅鸭鸳鸯。可爱音声。令郁单越人常得欢喜。命命孔雀。于园林中。出妙音声。修行者观平等山峰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信解四圣谛。观平等山峰。颇有一处。是常不变。若乐若我。而不空者。如前所说。一切生死所摄众生。颇有不死不生。一切所爱不离不别不破坏耶彼修行者。观平等山峰。不见一处是常不动。若乐若我若不空者。一切众生所住之处。无不生死为爱别离之所。破坏如是。一切生死无常。众生无针锋处不生不死。不生不灭。念四圣谛。观郁单越平等山峰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观郁单越。更有何等可爱之处。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三山。名曰勿力伽。具足庄严。如前所说。僧迦赊山。及平等山峰具足庄严。此山转胜。勿力伽山。流水具足。石蜜河水。意树具足。所谓金树。六时花果。敷荣蔚茂。光明如日。勿力伽山。有光明林。所谓金光旋林。次名银聚林。次名普山林。次名柔软林。次名金光旋林。广百由旬。真金林树。多有众蜂。次名银聚林。纵广三百由旬。无量银树。其林光明。如百千月。多有师子。无量众鸟。心常欢悦。如前所说。勿力伽山。有第三林。谓常乐林。林中有鸟。名常游戏。受乐欢喜。其国有人。名曰解脱。常乐林中。欢喜自在。随意游乐。无人遮碍。如诸天众。而受悦乐。勿力伽山。有第四林。名曰柔软。金树银树。珊瑚之树。多有众鸟。名曰解脱。其林纵广五百由旬。常多欲人。住在此林。其地柔软。如兜罗绵。花果之树。及莲花池。无量百千众蜂围绕。修行者。观勿力伽第三山已。如实知外身。如前所说。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郁单越。更有何等可爱之处。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四山。名白云持。纵广千由旬。纯净白银之所成就。光明踰月。如阎浮提满月出现。众星失光。白云持山。亦复如是。郁单越人。住此林者。名常发欲。常乐游戏。白云持山。莲花严身。离于怖畏。忧悲疲极。寒热饥渴。常爱歌戏。于莲华间。游戏受乐。于山峰中。共众婇女。游戏娱乐。常行爱欲。常离忧悲。白云持山。有诸园林。谓鼓音声林。次名鸭音林。次名忆念林。次名水声林。鼓音林者。须持天众。击于天鼓。出美妙音。譬如箜篌笙笛。和合出声。击天鼓音。复过于此。阎浮提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鸟兽园林。华池地界。金银流水。功德如是。天鼓音声。如前所说。常欲之人。闻天鼓音。常受爱色声香味触。如迦楼足天。于欢喜园。受天之乐。有第二林。名鸭音声。其林花池。有百千种。不可具说。鸭音声林。有众宝鹿。次名鞞那娑鹿。次名宝庄严鹿。次名调伏鹿。次名乐音声鹿。次名火色鹿。次名赊罗鹿。次名能投岩鹿。次名山峰行鹿。次名遮波罗鹿。次名普眼鹿。次名迦吱多那宝鹿。次名金角鹿。次名银侧鹿。次名风力鹿。次名食树叶鹿。次名住水音声鹿。次名行林鹿。次名珊瑚鹿。次名凹[窟-出+木]鹿。次名细腰鹿。次名黑皮鹿。次名赊输多那鹿。次名日光明鹿。次名柔软鹿。次名白鹿。有如是等二十五种鹿。常欲乐人与鹿游戏。种种自业。于白云持山中。受相似乐。复有第三忆念之林。人名乐欲。若有所念。从树而得。一切园林。庄严可爱。亦如前说。白云持山。有第四林。名水音声。种种仙人。住此林中。游戏受乐。若有汗热。入池水中。游戏受乐。有诸仙人。一名无碍仙人。次名力仙人。次名徐行仙人。次名虚空行力仙人。次名穿云行仙人。次名行日道仙人。次名行量仙人。次名白色仙人。次名删那多仙人。次名鸠尸迦仙人。次名山无碍仙人。次名常乐仙人。次名乾陀罗仙人。次名行虚空仙人。次名富物仙人。次名内住仙人。次名阇窟仙人。次名常力仙人。次名鹅殿仙人。次名龙殿仙人。次名放电光仙人。次名住摩罗耶仙人。次名鸡多迦鬘仙人。次名乐婇女仙人。次名乐酒仙人。次名住弥楼山仙人。次名三车那仙人。次名常游戏仙人。次名常欢喜仙人。次名垂庄严仙人。次名飞行仙人。次名咒藏仙人。是名三十仙人。止住在于白云持山。种种庄严游戏。在于水音声池歌舞戏笑。自业受乐。自业力故。共相似婇女游戏受乐。如是遍观白云持山诸林树已。如实知外身观。白云山中。颇有一法。是常不动。不变不坏。涅槃所摄。如是比丘。不见一法。是常是乐。不动不变。不破坏者。一切诸法。皆悉无常。破坏磨灭。犹如日光。破诸闇冥。无常世间。初味后苦。深流不出。爱果无乐。如甄波迦果。如毒如刀。得时甚乐。悦目须臾。如电不住。如水駃流。无常不住。如乾闼婆城诳惑于人。一切人贪。如果必堕。如杂毒食。消时大苦。如蜜涂刀。亦如利戟。诳惑无量百千众生。犹如河岸。临峻大树。诸欲无常。亦复如是。是修行者。如实观欲。生厌离心。正念观察。灭除尘垢。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国。更有何等可爱山河。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五山。名曰高山。纵广一千由旬。光明普照。有真金树。毗琉璃叶。白银为树。珊瑚为叶。毗琉璃树。真金为叶。光明如灯。复有异树。无量种树。莲花林池。园林游戏。种种獐鹿。种种山峰。亦如前说。住须弥山。鬘持天众。三箜篌天。从须弥山至此高山。游戏受乐。其高山峰。皆是众宝之所成就。有五大峰。一一山峰。高五十由旬。纵广二百由旬。第一金峰。于山谷中。生一切宝。谓毗琉璃。珊瑚。车磲。颇梨迦宝。赤莲花宝。柔软宝。青因陀宝。大青宝王。自然天衣。第二银峰。银树具足。峰中多有牛头栴檀。若诸天众。与阿修罗共斗战时。为刀所伤。以此牛头栴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似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第三山峰。名天女乐。金银毗琉璃以为园林。其地柔软。欢喜游戏。愚痴凡夫。为爱所诳。离闻正法。常爱欲乐。第四山峰。名曰生色。四大天王。于蒲桃园。游戏受乐。一切禽兽。夜叉仙人郁单越人。皆悉受乐。蒲桃酒河。盈满而流。其味如蜜。有如石蜜。或有辛味。或有杂味。其峰河岸。多诸生色。所谓水牛牛羊。猪狗野狐。象马驼驴。龙虎熊罴。师子兕豹。如是种种无量宝色。峰名生色。生诸生色。故名生色。第五山峰。毗琉璃林。有莲花池。毗琉璃茎。其花柔软。所谓少满莲花池。次名众多莲花池。次名转行莲花池。次名花覆莲花池。次名日照莲花池。次名柔软岸莲花池。次名无比莲花池。次名蜜林莲花池。次名香风莲花池。次名常水莲花池。是名十种花池。住此峰中。复有大河。处处而流。六味具足。一切意树而以庄严。众树花果。河池具足。亦如前说。彼比丘观第五山第五峰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复观高山。知业法果报。知众生业法果报。众生自业。住自业流转。以自业故。而生此山。善业尽故。不善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善业生天人中。高山四面所住之人。名乐善乐。常悕望欲。常不知足。如是比丘。以偈颂曰。
譬如火得薪如海受众流
爱欲难厌足是故应舍离
如是修行比丘。以清净眼。见此众生。于大忧悲愁毒之中。犹复欢笑。众生不知一切皆苦。无我无常一切法空。一切闇冥。一切生死。无有常乐。非寂静。非寂灭。一切资具。要当破坏。此法不实。终堕地狱饿鬼畜生。譬如日出。必当有没。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有生之类。必归于死。譬如春时。一切大地。山树药草。丛林平地。至于秋时。大地山树。药草丛林。陂泽花池。一切衰变。少如春时。老如秋时。郁单越人。不能觉知。一切少壮。皆归衰老。譬如夏时。天降洪雨。河有崖岸。诸水臻集。盈溢充满。至于孟冬。一切减少。富乐具足。犹如夏时。富乐破坏。犹如孟冬。譬如水泛莲花池中。众蜂所乐。欢喜受乐。霜雪既降。莲花萎烂。众蜂舍离。人亦如是。若无病恼。如花新开。衰病既至。如花萎烂。众蜂围绕。犹如富乐。亲友臻集。众生如是。为爱所诳。不觉自坏。如是比丘。观于高山园林花树河泉陂池。仙人禽兽山谷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国。复有何等可爱山耶。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六山。名鬘庄严。于其山中。有种种庄严。其山朱绿青黄种种色树。所谓杂花林树。复有花树。名曰无忧。复有花树。名曰金叶。复有花树。名曰枝覆。复有花树。名阿提目多迦。金茎金叶。风吹动摇水中复有尼均轮陀树。毗琉璃叶有芭蕉珊瑚为叶。见日则起。复有提罗迦树。若见月光。即便开敷。复有花树。名拘牟陀。无日则开。复有花树。名半月喜。复有花树。名那罗迦罗。复有花树。名三欢喜。复有花树。名槃头时婆。复有花树。得烟增长。复有花树。名曰无忧。女人触之。花即为出。复有花树。名曰军陀。其性柔软。复有花树。名尸利沙。得人足蹈。即便增长。复有花树。名鞞多婆。暖则有香。复有花树。名鸠鸠摩。流转异国。复有花树。名曰见吉。复有莲花。名曰善意。天人所爱。复有莲花。名青优钵罗。生在水中。复有莲花。名常开敷。复有花树。名曰师子迦昙钵罗。复有莲花。名曰水笑。足蹑则生。复有花树。名赤无忧。女人足蹑。以得女人色香味触。花则为出。复有花树。名阿吒迦。如是花树。二十有二。周遍花鬘以为庄严。或有金色。毗琉璃色。或白银色。或身黄色。或有绿色。或有杂色。或在池中。或在树下。或在榛林。或有周遍行一切处。复有众鸟。真金为身。白银为翅。或白银身。黄金为翅。或珊瑚身。毗琉璃翅。毗琉璃身。青宝王翅。或颇梨身。真金为翅。或有众鸟。真金为腹。白银为翅。毗琉璃背。或有众鸟。七宝为身。谓青宝王。摩伽罗宝。颇梨迦宝。车磲珊瑚。摩苏鸠留摩利宝。赤莲花宝。如是自业种种杂色。种种音声。无量种身。郁单越人。自业力故。有无量种杂色树林。山河花池。甚可爱乐。如心所念。种种众宝之所庄严。先世善业。所化饮食河池林树。周遍庄严。郁单越人。于鬘庄严山处受乐。住此山人。名常游戏。于鬘庄严山常游戏人。犹如诸天。于夏四月。在波梨耶多拘鞞陀树下。欢娱受乐。唯除亲眴。身有骨肉。及有垢汗。自余悉等。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法。众生三种憍慢放逸。不作善业。何等为三。一者恃色而生憍慢。二者恃少而生憍慢。三者恃命而生憍慢。不作身善业。不作口善业。不作意善业。以胜善业。上生天中。从天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人中之爱。如蜜杂毒。受第一苦。第一系缚。第一恶处。爱缚众生。不知生从何来去至何所。一切诸欲。如甄波迦果。初虽少甜。后致大苦。犹如覆网众生。不觉堕于崄岸。爱别大苦。如火自焚。壮色不停。如山峻水。无常不住。变易衰坏。于五道中无有一处不为恶业风之所吹。流转诸有。然诸众生。于生死中。犹不生厌。观鬘庄严山常游戏人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国。复有何等可爱山河花池。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一大山。名曰时乐。广千由旬。高三十由旬。六时常鲜。一者孟冬。二者季冬。三者孟春。四者季春。五者孟夏。六者季夏。于第一时。有何等花于孟冬时。有常开树。名不合华。次名坚花。次名冻花。次名蜂覆花。次名婆佉罗花。次名善香花。次名无芽花。次名鸭音花。次名第一花。次名可爱花。次名凉冷具足花。次名深生花。次名夜开花。次名第一坚花。次名日花。是为孟冬寒时十五种花。生时乐山第二季冬。复有莲花。生郁单越。时乐山中。以善业故。阿提目迦花。随念堕落。所谓鸠罗婆迦花。次名钵头摩花。次名钵摩迦花。次名究罗婆迦花。次名多香花。次名蜂旋花。次名三摩柘花。次名无忧花。次名甄叔迦花。次名青无忧花。次名不合花。次名香拘物陀花。次名阿弥荼迦花。次名窟生花。次名河岸生花。次名尼支蓝花。次名赤花。次名婆那帝花。次名鸟爱花。次名常开花。次名百叶花。有如是等二十种花。生于季冬。及孟春时。阿提目迦花等。经于二时。郁单越国。时乐山中。复有诸花。生于季春。谓瞻卜花。次名苏摩那花。次名善色集花。次名徒摩罗花。次名香花。次名蜂莲花。次名除饥香花。次名尸利沙花。次名赤花。次名等香花。次名常香花。次名耽婆罗味花。次名风萎花。次名百叶花。次名畏日花。次名诸兰帝花。次名护色花。次名阇智罗花。时乐山中。有如是等二十种花。生于季春。以郁单越人善业力故。时乐山中于孟夏时。复有诸花。名吱多迦花。次名鸠吒阇花。次名赊多婆熙腻花。次名迦昙婆花。次名尼朱罗花。次名由提迦花。次名苏摩那花。次名龙舌花。次名无间爱乐花。次名善味花。次名善香花。次名普叶花。次名一切摄取花。次名转花。次名鼻境界花。次名五叶花。次名爱雨花。次名爱观花。次名涂摩花。次名水流花。次名雪色花。有如是等二十种花。于时乐山生孟夏时。以郁单越人善业报故。时乐山中于季夏时。复有异花。所谓笑花。次名苏摩那花。次名常瞻卜花。次名林生花。次名虚空转花。次名夜可爱花。次名一切方花。次名流花。次名游戏地花。次名乐花。次名山谷花。次名陆生花。次名迦昙婆花。次名卑阳伽花。次名鹅旋花。次名修留毗花。次名多摩罗婆花。次名水花。次名月花。次名崄岸上花。有如是等二十种花。生于季夏。郁单越国。时乐山中。树林花果。莲花河池。时转普遍。此时乐山。如余山中一切花果。此山常有。时乐山中所住之人。名曰陀利支摩(魏言间游)
复次修行者。知业果报。云何众生。先业既尽。不作新业。而不知于时节轮转。众生食命。时如大火焚烧命薪。时如恶雹摧坏命夭。时如师子啖害人兽。时如駃河。拔人树根。漂至异处。一切死法。不可逃避。云何众生。而不觉知。不见老病死。戏弄破坏一切少壮。及一切欲。破一切力。一切众人之所轻笑。羸瘦之本。能灭眼耳鼻舌身意。涎涕流溢。身曲不端。牙齿髑髅骨节筋脉皆悉慢缓。不能去来。洗沐清池。为诸年少。之所轻毁欲入死城。失于气力。不安隐处。不善之地。数大小便。多乐眠卧。众生云何。不见此老而行放逸。以放逸故。不见决定当有疾病。以疾病故。四大不调。诸根失乐。一切筋肉皮血脂肤。及以精髓。皆悉干竭。憎一切味。不能坐起。忆念医师。以求安隐。一切饮食。入口皆恶。顿乏疲极。不能起止。欲多睡眠。身体羸瘦。唯有皮骨。一切亲族及其妻子。不能为伴。如死怖畏。而此众生。不知不觉。是修行者。观放逸行众生已。起悲愍心。以悲愍故。修四梵行。谓慈悲喜舍。是修行者。如是观郁单越人起悲愍心观身威仪。如贼无异。身如水沫。诸识如幻。富乐如梦。作是观已。生厌离心。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郁单越。复有何等殊胜可爱山林河池。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一大山。名欢喜持。其山有林。名曰周遍。纵广五百由旬。一切宝性之所庄严。所谓金性银性。铜性宝性。酒性蜜性。六味之性。及余异性。其林普遍。毗琉璃花。蔓鬘缠绕。金叶莲花。白银为茎。金银叶花。毗琉璃茎。莲花充满。如日初出。有种种鸟。庄严其池。所谓鹅鸭。次名鸿鸟。次名婆伽鸟。次名金鸟。次名白咽鸟。次名遮沙鸟。次名摩头求鸟。次名鸳鸯鸟。次名波婆鸟。次名鹤鸟。次名阿嗟鸟。次名娑罗娑鸟。次名堤弥罗鸟。次名婆求鸟。次名时鸟。次名畏热鸟。次名夜行鸟。次名乐钵头摩花坌鸟。次名辛头波鸟。次名住水波鸟。有如是等二十种鸟。住莲花池。过普遍林欢喜持山。半山之中五百由旬。复有五百由旬。名竹岸。人住在此山。其山有树。名曰军持。出妙歌音。天女闻之。住空而听。园林河池莲花。皆悉具足。如前所说。
正法念处经卷第七十
身念处品第七之七
复次修行者。观诸众生业之果报。如此众生。应当啼哭。如何乃作歌舞戏笑。而不观于放逸。众生地狱受苦啼哭悲哀。不知众生爱网所缚。以身口意。作恶业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报。忧悲啼哭。受种种苦。如其业行。堕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五种爱故。爱于色声香味触故。为之所缚。流转在于生死大海。如是修行者。观行岸住人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郁单越。复有何等可爱山林。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一大山。名曰心顺。纵广一千由旬。于此山中。常有紧那罗女。于山峰中。歌众妙音。河岸园林。平处山谷。多有华池。有诸林园。所谓吱多吱林。次名龙林。次名那梨吱罗林。次名婆那娑林。次名佉罗林。次名庵婆林。次名无遮林。次名金毗罗林。次名迦卑他林。次名孔雀林。次名俱翅罗林。次名鹦鹉林。次名河池林。次名莲华林。次名优钵罗林。次名辛头波利多林。次名鸠罗婆迦林。次名命命鸟林。次名多罗林。如是林中。一切珍宝。美妙之音。一切人间。欢喜受乐。痴爱所覆。转增爱火。若有闻此紧那罗女歌颂之音。百倍增长。若有饥鹿。食草在口。闻此歌音。不觉遗堕。飞鸟在树。双鸟游戏。啄食美果。闻此音声。皆悉止住。众蜂闻声。不饮美味若有仙人在虚空中。闻其歌音。即住不行。如是心顺山中紧那罗女歌颂之音。甚可爱乐。其山皆是毗琉璃宝金银为石。珊瑚为树。真珠为沙。钵婆罗池。以颇梨宝为忧钵罗。多有白鹅。其色如贝。复有诸鹿。七宝庄严。于园林中。有俱翅罗孔雀命命。其音可爱。复有池水。众蜂庄严。如是心顺山中一切众人。若见若闻。心生爱乐。遍于山上一切男女。欢喜戏笑。心生悦乐。此心顺林。复有第二可爱之事。如须弥山所出光明。上照二百由旬。心顺山中光明。上照二千由旬。其光白净。金树光明。以毗琉璃山光力故。皆作白色。如须弥山王金色光明。草来近之。皆作金色。如是心顺山光。令一切禽兽河池华树皆作白色以心顺山光明力故。山有人住。名曰白人光明亦白。住在此山。大力端严。心常欢喜。第一清净。妙香涂身。华鬘庄严。歌舞戏笑。爱乐音声。不生嫉姤。无我所心。亦无我慢。一切光明。皆作白色。种种末香。以散其身。种种歌音。闻之悦乐。如意之树。出香美酒。饮之无患。随其所念。衣从树出。衣无线缕经纬之别。种种饮食。种种庄严。种种众鸟。出妙音声。令人睡息。复有妙音种种众鸟。令其觉寤。种种花池。生种种华。如是白光明人受业果相。如其所作上中下善业。受乐成就。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此众生。云何现见他善业尽而就死苦。云何不觉。初不生苦。于受生时。父母精血。于尿道中。识生受胎。业风所集。和合动之七日一变。名阿浮陀。阿浮陀中。以于先世不杀生故。识心不灭不烂。第二七日。名伽那身。烦恼痴识。不坏不灭。如是七七日。名曰肉团。住在胎中屎尿之间。若母动身。若母饮食。被压辛苦。如压蒲桃。复以业风。吹动肉团。肉团增长。生于五疱。所谓两手两足及头。复以业风所动增长。生于膜衣。从膜衣中。有脉如筒。上冲生藏。若其母食冷食热食。或美不美。从筒孔中。入其脐中。为胎中命。令其不死。如是胎中。受大苦恼。若于胎中不死不坏。为尿月水之所秽污。十月住胎。如在牢狱。苦恼逼迫。一切身分。犹如山压。从胎中出。既生之后。风日所触。受大苦恼。弃之于地。随意舍行。自嗽其指。指中生乳。以自增长。而得寿命。增长婴儿。转成盛年。渐至衰老。时风所灭。众生业故。业藏流转。如业所作。或善不善。诸业成就。如此众生。现见业法果报苦恼。而犹放逸。于生死中苦受之本。所谓生也。寒热饥渴。疲极病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于生死中。生为大苦。破坏生具。生死流转。无常苦空。生灭无我。云何郁单越人而不觉知。如此山谷园林花果河池莲花。一切皆当无常破坏。归于虚空。如是众生。一切皆死。生于天上。天上命终。随其本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修行者。如是观于业法果报。见生死过于白光明人。生悲愍心。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国。复有何等可爱山林。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一大山。名俱赊耶舍。纵广千由旬。有莲花池。名曰清凉。纵广五百由旬。金色莲花。充满其中。无有泥浊。于此池中。多有众蜂。鹅鸭鸳鸯以为庄严。莲花池中。有天俱赊耶舍之花。曼陀罗华。林树华果。河谷园林清凉之池。如前所说。于俱赊耶舍山半山之中。五百由旬。有八万四千殿。奇特可爱。真金为殿。白银栏楯。白银为殿真金栏楯。颇梨为殿。毗琉璃宝以为栏楯。毗琉璃殿。颇梨栏楯。青宝玉殿。车磲栏楯。车磲宝殿。青因陀宝以为栏楯。如是诸宝栏楯。互相间错。铃网弥覆。歌舞戏笑。伎乐音声。心常欢喜。葡萄蔓覆。犹如天中善见大城。天善法堂。俱赊耶舍庄严大山。亦复如是。八万四千殿。园林河池。树林花果。一切具足。俱赊耶舍山中所住之人。名曰杂色。心常欢喜。歌舞戏笑。饮食乐故。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如是众生。何故不见爱别离苦。一切众生恩爱别离。行于异处。不知一切皆当死灭。随业受报。若有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此杂色人。心怀放逸。不知厌足。爱着色声香味触乐。为爱所缚。爱河所漂。欲火所烧。而不觉知。无常死灭。入大黑闇。不见老苦。破坏少壮。不见死火。欲来烧人。能令永离。一切亲爱。死如大火。烧人命树。焚众生林。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郁单越人。以何业故。生十山中。何等十山。一名僧迦赊山。二名平等峰山。三名勿力伽山。四名白云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鬘庄严山。七名因陀罗乐山。八名欢喜持山。九名心顺山。十名俱赊耶舍庄严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前世善业。生此山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行十善业。生此山中。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以何业故。彼诸众生。色力形相。胜余众生。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正见行施。心不谄曲。不恼众生。直心怜愍。顺法修行。亲近正法。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于彼命终。生于此间。此间命终。生于彼处。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此诸众生。以何业故。而受胜报。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以前世时。于怖畏者施以无畏。见人就死出于右门。反缚而出将至冢间打恶声鼓。遣旃陀罗。欲断其命。赎之令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若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若夜摩天。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此诸众生。以何业故。于胜天中胜于余天。色相可爱。众人供养。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于前世时。乐闻正法。听佛正法。圣法毗尼。读诵佛法。乃至一偈。读诵思惟以闻一句正法因缘。作转轮王。主四天下。从此命终。生于天上。一返二返。乃至七返。于六欲天。谓四天王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从天命终。来生此间。以善心故。受于色声香味触乐。还生天上。天上命终。先闻法故。于未来世。得初禅定。生梵身天。若梵众天。若大梵天。复以闻法种子因缘力故。于未来世。得第二禅。从此命终。生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复以闻法种子因缘力故。于未来世。得第三禅。生遍净天。福德生天。复以闻法修行因缘。问难思惟。于未来世。得第四禅。以离着智火。烧烦恼树。生无量善天。遍善天。广果天。复以闻法因缘。种子修行。读诵问难思惟。为邪见说。令住正见。尽一切有。度于险难。得缘觉道。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则成无上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闻正法因缘力故。闻正法者。谓闻布施持戒。以为根本。何以故。此闻法者。若在家出家。闻布施果。既了知已。而行布施。知布施果。闻持戒果。而持禁戒。闻智慧果。修集智慧。闻已即得生天。终得解脱。是闻法者。生天涅槃之种子也。于一切施。若资生施。若无畏施。若以戒施。闻正法施最为第一。若听正法第一持戒。若闻正法。为他人说。令舍不善。令法增长。是正法父。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郁单越。复有何等人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北。有国纵广二千由旬。一名迦赊毗利。纵广三百由旬。有河名迦赊毗梨。人所住处。亦名迦赊毗梨。河池莲花。花果园林枝叶相覆。如前所说。过此国已。有河名阿弥多。其边纵广七百由旬。园林华池。皆悉具足。亦如前说。阿弥多河边。有五国土。一名天冠池国。二名波罗赊池国。三名鬘衣国。四名孔雀音国。五名山涧住国。天冠池国。纵广一百五十由旬。波罗赊池国。纵广一百五十由旬。其鬘衣国。纵广二百由旬。孔雀音国。纵广一百由旬。山涧住国。纵广一百由旬。复有十国。一一国土。各百由旬。何等为十。一名拘登伽国。二名持香国。三名黑复国。四名转目国。五名山崄岸国。六名顺行国。七名四方国。八名圆国。九名发覆国。十名僧伽多国。复观此国。河池园林。花果具足。亦如前说。彼洲四方。人面亦然。如阎浮提。人面像大洲。上广下狭。郁单越人。面像大洲。亦复如是。观郁单越国。一切洲渚。山谷园林华果河池。禽兽具足。如是观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郁单越国瞿陀尼国。二国中间。复有何等山林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郁单越国瞿陀尼国。二国中间。有一大海。名曰普眼。广一万由旬。有一水眼。广一由旬。龙势力故。过此大海。有一大山。名游戏鬘。纵广十千由旬。色如聚墨。龙气烧故。过此山已。有一大海。名具思弥。纵广一千由旬。多有大鱼。堤弥鱼。堤弥鲵罗鱼。军毗罗鱼。那迦罗鱼。如是等鱼。充满海中。其海甚深。见者怖畏。于此海中。有乐住龙。离于嗔恚。过此大海。有一大海。名曰水云。纵广十千由旬。于此海中。大波涌出。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过此海已。有一大洲。名真珠蛤。多有真珠。若鱼若龙。于水中死。弃于此洲。其洲纵广一千由旬。过此洲已。有一大山。名曰宝山。纵广正等。五千由旬。七宝山峰。毗琉璃等。犹如第二须弥山王。过此山已。有甄叔迦林。纵广二千由旬。种种园林。花果具足。过此林已。有一大山。纵广五千由旬。金莲华池。鹅鸭众峰。出众音声。过此山已。有一大海。纵广十千由旬。金色之水。充满其中。出金色光。海有金山。名曰金水。高五百由旬。过此山已。有瞿陀尼。纵广九十由旬。有十亿聚落。一万二千城。第一大城。其数五百。如阎浮提。有三百余大城。所谓波吒梨弗多城。如是瞿陀尼大云聚等五百大城。其大云聚城。纵广十二由旬。四交街巷。屋宅楼阁。充满城中。住于中国。第一大城。名曰百门。次名栏楯。次名泥目罗。次名光明。次名山谷。有如是等第一大城。摄于中城。复有大国。名伽多支。次名僧差那多国。次名摩尼国。次名银国。次名幡国。有如是等第一大国。譬如阎浮提中第一大国。谓迦尸国。憍萨罗国。摩伽陀国。瞿陀尼国。第一国土。亦复如是。次有中国。谓尼弃罗国。次名单持国。次名遮都罗国。次名俱兰荼国。次名鞞多娑国。次名窟行国。瞿陀尼界。有如是等。第一中国。有二十五国。摄一切国。如阎浮提十八大国。瞿陀尼国。有五大河。一名广河。二名均周师波帝河。三名月力河。四名乐水河。五名僧吱那河。如阎浮提四大河。所谓恒伽河。辛头河。婆叉河。斯陀河。瞿陀尼国。有五大山。何等为五。一名龙飞山。二名三峰山。三名珠门山。四名百节山。五名坚山。如阎浮提中有四大山。何等为四。一名雪山。二名民陀山。三名摩罗耶山。四名鸡罗娑山。瞿陀尼国。有三大池。一名深岸池。二名无间池。三名放光池。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及瞻波池。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瞿陀尼何所受用。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多饶牛犊。一切女人。皆有三乳。如阎浮提女人。十月乃产。瞿陀尼人。亦复如是。如阎浮提女人二乳流汁。瞿陀尼女人三乳流汁。亦复如是。如阎浮提园林具足。花果河池。一切具足。其果半味。其华半香。河水半味。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众生何业生瞿陀尼。以下中业。生瞿陀尼。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余生处。少戒少施。少业少顺法行。云何少戒。于前生处。以贫穷故。受雇持戒。或畏刑罚。以清净心。礼佛法僧。亲近国王。得财布施。以近王故。不读诵经。施非福田。贪邪见人。谓为福田。十善垢浊。行不清净业因缘故。阎浮提死。生瞿陀尼。如是不知善不善故。食半味食。少智少慧。贪着女人先业因缘。生瞿陀尼。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若作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业因缘。得相似果。如种种子。譬如种谷得谷种麦得麦。稗子生稗。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少。若以种子种之良田。多收果实。如种赤稻。不生余物。种豆得豆。种甘蔗者。则得甘蔗以田胜故。得果亦胜。如三种田。一者福田施。二者福田苦施。三者苦施。福田施者。名之为上。福田苦施。名之为中。苦施为下。除思功德。譬如外三种田。一者饶石。亦多水衣。名为中田。二者其水丰足。无有草秽。又无水衣。亦无寇贼。名为上田。三者多有水衣草秽。其水不调。又多寇贼。是名下田。若诸田夫。勤加功力。则得果实。此内外法。以业藏故。随业流转。业转而行。各各势力。各各因缘。各各受生。瞿陀尼人。不修净业故。生于此处命终。自业流转生死。如是修行者。观外法业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瞿陀尼。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瞿陀尼国。弗婆提国。两洲中间。有一大海。名清净水。纵广一万二千由旬。清水盈满。多有螺贝。堤弥鱼。提鲵罗鱼。那迦鱼摩伽罗鱼。军毗罗鱼。失收摩罗鱼。鱼亦青色。过此海已。有珊瑚山。纵广五千由旬。毒害众生。住在山中。过此山已。有热水海。多有毒蛇。毒蛇气故。令海水热。无有一众生。以蛇毒故。众生皆死。以毒热故。过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赤海。纵广一万五千由旬。龙阿修罗。住此海下。以饮食故。互相嗔恚。常共斗诤。有龙名曰摩多梨那。有阿修罗。名僧伽多。过此海已。有一大洲。名罗刹女国。纵广二千由旬。有罗刹女。名曰长发。住在此洲。啖食火烧香花及肉。一念能行二千由旬。常求人便。心常忆念。是罗刹洲。骸骨血肉。狼藉臭秽。充满其洲。过此洲已。有一大洲。名毗舍遮鬼女国。纵广五千由旬。毗舍遮鬼。名曰发覆。住在此洲。过此洲已。有一大山。名曰饶山。纵广五百千由旬。多饶树林。所谓那梨吱罗树。次名波那婆树。次名无遮果树。次名多罗树。次名多摩罗树。次名卑耶罗树。次名俱罗迦树。次名陀婆树。次名佉提罗树。次名提罗迦树。次名阿殊那树。次名迦昙婆树。次名泥荼罗婆树。次名佉殊罗树。次名庵婆罗树。次名卑末槃陀树。次名婆多利树。次名婆吒树。次名甄叔迦树。次名龙树。次名无忧树。次名骐邻陀树。次名吱多迦树。次名迦尼迦罗树。次名阿堤目多迦树。次名那浮摩利迦树。次名波吒迦树。次名波吒罗树。次名迦卑他树。次名毗罗婆树。次名天木香树。次名波头摩树。次名瞻波迦树。次名迦罗毗略迦树。次名青无忧树。次名鸠罗婆迦树。次名军陀树。次名婆陀罗树。次名鸠吒阇树。多有如是种种果树。处处流泉。乾闼婆王。游戏彼林。过此山已。有一大海。纵广五百由旬。名曰乳水。其水色味。如乳无异。海有大鱼。长五由旬。住在海中。过此海已。有一沙山。纵广一千由旬。无有林树。及诸药草。过此山已。有一大海。名曰龙满。纵广六千由旬。海有诸龙。名栴遮罗。住此海中。自相斗诤。乐注大雨。过此海已。有一大海。名苏无陀罗。纵广二千由旬。其水不动。清净湛然。多有军毗罗鱼。那迦罗鱼。失收摩罗鱼。螺贝之属。
复次修行者。知业法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如说处山河海渚林树之处。无有一处不生不死不生不灭。一切恩爱。无不别离。无有一处非业故行。无有一处而非业藏。无有一处非业流转。受自业果。或生或死。无有山河海渚非生死处。山河海渚无针锋许。非我生处。百千千亿。亿亿百千生死之中。皆爱别离怨憎合会。百千千亿亿亿百千生死之处。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无始无终。贪嗔痴网之所系缚。流转生死。是故应当厌离生死。勿生贪着。此生死者。甚为苦恼。久受坚牢。痛苦难忍。老死忧悲苦恼愁毒。一切有生。必当堕落。归破坏门。于生死中。无有少常。譬如日出。无有少闇。观生死中。亦复如是。如是修行者。观外身得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过平等海。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弗婆提国。纵广八千由旬。多有眷属。小洲具足。聚落城邑。河池林树。洲渚山窟。行列树林。花果禽兽。一切具足。有六大山。一名大波赊山。二名新鬘山。三名孔雀集山。四名兽峪山。五名海高山。六名真珠鬘山。遍弗婆提。如阎浮提有四大山。如前所说。大波赊山。纵广三千由旬。于此山中。有三大林。其一一林。皆悉纵广一千由旬。一名须弥林。二名流水林。三名峪鬘林。众树具足。所谓呵梨勒树。次名平面树。次名峪生树。次名枝等树。次名岸生树。次名石生树。如阎浮提树说。住此山者名大鬘人。山中有河名婆卢河。次名流沙河。次名狭流河。次名速流河。次名龙水河。次名光林河。次名征迦河。第二大山。名曰林鬘。纵广一千由旬。此山有林。名鸠吒林。次名行林。次名天木行林。次名烟林。次名久垂林。山中有河。一名多罗覆。次名角围河。次名爱水河。次名摄念河。次名烟笑河。林鬘山中。所住之人。名俱知罗。
复次修行者。观第三山。名孔雀聚。纵广千由旬。此山有四大林。一名云林。二名百池林。三名高吼林。四名真珠轮林。复有大河。所谓泥均轮陀河。次名大喜河。次名爱林河。次名先流河。次名吉河。于孔雀聚山有住人。名曰青咽。
复次修行者。观弗婆提。有第四山。名兽峪。此山有林名阇知罗林。次名可爱林。次名弥伽林。花果具足。亦如前说。林中有河。名涅茂迦。次名普笑。次名歌罗罗。林中有兽。名曰调伏。次名普影。次名毛兽。次名见走。次名为马。次名无道。次名仙兽。次名多罗头拏。次名好耳。次名象头。次名第一儿。次名爱影。次名兔毛。次名驼身。次名黑尾。次名白头。次名端正。次名蛇舌。次名狗牙。次名伽婆耶。次名钳婆。次名碓井井。如是等兽。阎浮提中。或有或无。兽峪山中园林流池华果树木。一切具足。亦如前说。一切华池。如阎浮提。住兽峪山人。名曰速力。
复次修行者。观弗婆提国。有第五山。名曰海高。纵广一千由旬。园林流池。华果具足。亦如前说。此山有林。名曰三渧林。次名咽喉闭林。次名山林。林中有河。名曰三角。次名高唤。次名石声。人住海高山者。名遮株罗。观海高山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弗婆提。有何等山。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第六山。名真珠鬘。纵广一千由旬。园林流池。周遍具足。种种花果。禽兽具足。亦如前说。真珠鬘山。出一大河。名不见岸。广一由旬。有人住于真珠鬘山。名曰普眼。如是弗婆提。六山围绕。弗婆提国。有三大城。一名善门城。二名山乐城。三名普游戏城。一一大城。广三由旬。中下之城。有六十三。有一中城。名鸠吒含。次名大波舍。次名普吼城。有如是等中城之中。第一最大下城。名一切负。次名大音城。次名旷野孔穴城。有如是等小城之中。第一最大。复有三亿五十万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第一聚落。名迦尸摩罗。次名水沫。次名根村。次名树啼村。次名一切人。次名叶聚落。次名毗头罗。次名波迦村。次名毗吒聚落。次名摩摩聚落。次名那提。次名伽吒瓮。次名徒呵。次名林聚落。次名赤旋。次名阿叉。次名风吹。次名鬘村。次名顶树。次名黑饭。有如是等第一聚落。此等众人。其面圆满像地洲形。阎浮提人耳发庄严。郁单越人。眼为庄严。瞿陀尼人。项腹庄严。弗婆提人。肩髀庄严。四天下人。自身严好。
复次修行者。观业果报。众生何业生弗婆提。有上中下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此众生先世。不知业法果报。以不知故。施非福田。或难乞求。尔乃施与。或勤苦求。亦如前说。以此业故。名下品生。若有众生。持中品戒。若近国王法故。不杀众生。非清净心。以此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天上。从天命终。生弗婆提。名中业生上人上业。闻于正法。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而生随喜。如说修行。无有一法能度生死险道旷野。如闻正法。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诸施中胜。所谓法施。第一持戒。谓闻正法。闻正法智。最为第一。正法者。亦如前说。观弗婆提业果报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观弗婆提内。复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过弗婆提八千由旬。见有大山。名曰礠石。纵广三千由旬。此山四面一万由旬。有微少铁。皆悉速赴。走奔此山。过此山已。有一大海。七千由旬。名曰波行。围绕五山。犹如环玔。何等为五。一名针口山。二名大藏山。三名多吒迦山。四名蛇多山。五名欢喜山。过此山已。有一大洲。名陀吒迦曼茶。纵广三千由旬。多有夜叉紧那罗。住在此洲。河池树林。花果具足。甚可爱乐。阎浮提中。弗婆提中。所有禽兽。此洲悉有。过此洲已。有一大海。名多星宿。海中有山。名优陀延。有十三峰。绕此大海。去须弥山不远。外道说言。与阎浮提人善不善业。为增上缘。善不善风。于优陀延山中出于星宿。诸婆罗门外道论师。失于业报。不知真谛。于人王所。说言。星宿诸曜所作。非业果报。是诸外道婆罗门论师。邪见倒说星曜所作。非业果报。若星曜所作非业果报。日月胜故。善不善时节流转。一切时节。而有华果。日月若胜何故日月为余曜所覆。所谓日莎婆奴月罗睺。一切星宿为曜所覆。曜为余覆。以是善不善故。宿曜亦有善不善业。是故善不善业。众生自业。非星曜作。
复次修行者。随顺外身。观曜星宿。见业果报。非曜等作。观多星宿海已。观须弥山优陀延山峰已。如实知外身。
复次修行者。观多星海。纵广七千由旬。过此海已。有诸神仙。住在此洲。山河林树。花果具足。如阎浮提。其洲纵广三千由旬。仙人夜叉之所住止。一切如意树。花果具足。过此洲已。有大围山。及有大海。三千由旬。在阎浮提弗婆提二国中间。如是大海。名冷暖水。纵广三千由旬。多有螺贝。堤弥鱼。堤弥鲵罗鱼。那迦罗鱼。摩伽罗鱼。失收摩罗鱼。龟鼋之属。住大海中。过此山海。有一大海。名曰赤海。去阎浮提不远。纵广五千由旬。赤水满中。多有大鱼。其鱼赤色。互相食啖。以鱼血故。令海水赤。故名赤水。过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清水。纵广七千由旬。山河具足。多有大鱼。第一极深。过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宝渚。纵广三千由旬。一切众宝。集在此渚。金沙车磲。真珠珊瑚。苏摩罗宝。种种具足。有摩偷果。名乱心毒。生在树上。若阎浮提人。取果食之。七日如死。若有飞鸟。食之即死。过此渚已。有一大海。名曰盐。纵广七千由旬。多有螺贝。真珠蚌蛤。堤弥鱼。堤弥鲵罗鱼。军毗罗鱼。那迦罗鱼。充满其中。复有诸龙。夜叉罗刹。毗舍遮鬼。皆住水中。水下多有无量诸山。此阎浮提洲。五百小洲。以为围绕。略说胜者。所谓金地洲。次名宝石洲。次名幢鬘洲。次名迦那洲。次名螺贝洲。次名真珠洲。次名围洲。次名光明洲。次名翳沙波陀迦洲。次名康白洲。次名普贤洲。次名心自在洲。次名黑双洲。次名香鬘洲。次名三角洲。次名须屖拏洲。次名赊那斯都洲。次名阿蓝迦洲。次名楞迦洲。有十二山。罗刹所住。次名弥留毗罗迦洲。次名山住洲。次名赤贝洲。次名赤真珠洲。次名雪旋洲。次名沙尘绕洲。次名无道洲。次名五铜洲。次名覆洲。次名赊吉帝力洲。次名女国洲。次名饶树洲。次名翳沙波陀洲。次名丈夫洲。阎浮提界。说如是等最胜小洲。此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周遍可爱。如前所说。
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观日月光照何等处。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日月光照须弥山王。四面四天下。及照大海。照须弥山王八万四千由旬。光照山侧。但周其半。斫迦婆罗金刚之山。周围三十六亿由旬。难忍业火。烧然金刚斫迦婆罗山乳海之水。近则成酪。转近此山。则成生酥。渐渐复近。则成熟酥。渐渐近之。为地狱火。烧之磨灭。是故不满。阎浮提等。是修行者。观于欲界。如实见之。厌离欲意。不见一处常不破坏不变易法。于一切处。无始生死。自业果报。因缘力故。自业果报之所戏弄。无有一处不生不死。若百若千。若百千返。无量无边。生死无间。观内外身。厌离欲爱。于色声香味触。心不爱乐。如是那罗帝婆罗门。长者聚落。修行比丘。修身念处。不住魔境。闻说如是念处已。有众多人。破我见垢。无上法中。得法眼生。说身念处。无上之法。若于山谷。若在山窟。若在冢间。若在露地。若草[卄/積]边。修学禅定。无得放逸。于命终时。致有悔恨。是我所教。时诸比丘。闻世尊说。皆大欢喜。于世尊说。生信乐心。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