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第一讲  虚云老和尚畅谈佛教真理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桑沧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这是虚云老和尚在民国四十一年岁次壬辰暮春时节离开云门山自撰的一副联语。那年他是一百十三岁,历尽折磨,九死而不死;坐阅世变,有生而无生。我们读了这副联语。就知道老和尚自度度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确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这位人天师表,我们只有‘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今天开讲这个题目——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是把老和尚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的精神和行动,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在没有讲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以前,我要先介绍老和尚畅谈佛教的真理及痛斥末法时期教徒的衰相,以便大家了知这位现年一百十九岁的老人,思想正确,是一位站在时代前面,拥护真理续佛慧命的菩萨摩诃萨。

    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是老和尚一百○三岁,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可是国府主席林子超先生以及中央各部会长官,除了一面抗战外,却一面安定人心,派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门山代表中央政府欢迎老和尚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是年冬十一月六日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会长戴季陶商定后,在慈云华严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一月在息灾法会修忏仪,至廿六日圆满。林主席蒋委员长及戴院长等都分别设斋招待,席间讨论唯物唯心的哲理,和基督与神诸问题颇详。在这一个讨论席上老和尚事后曾以书面发表,他解答这些问题,畅谈佛教的真理,完全是客观的态度,不是入主出奴,更不是意气用事,他完全是真理的阐扬。他说:

    佛教是今日周旋国际间,趋进世界大同的唯一大教,这是大家都承认的。目前世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唯神论,一种是唯物论;这两种力量都是否认‘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影响所及,不可说,不可说。主张唯神论的当然是基督教,他们虽然说‘为善者’,神能给他快乐的报酬,‘为恶者’神就给他痛苦的惩罚;但他们认为神的存在,是自然的,说不出所以的道理;因此,不能令人深信不疑,而且贻唯物论者的极大口实;这就是基督教所以不能维系世界和平的原因。实则神就是物,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说不是神,物也不是物,心也不是心。佛教说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这就是说宇宙间本来就无所谓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妄念,生出千千万万的事物。所谓‘真心’,也不过因有‘妄物’对待而建立的假名;究竟说起来,真心也不是真的。譬如大海,有水又有波浪,平静的叫做水,汹涌的叫做波;波浪平静时还是水,水汹涌时又成波浪;又因有汹涌的波浪,才叫不汹涌平静的是水;假使根本没有汹涌的迹相,固然不能建立波浪的假名,就是平静的假名也无法生起;水波都不过是我们人随意所造立的假名而已;也许鱼或称水为空气;所以水是物,也可说是心,有即是无,色即是空,妄即是真。烦恼即菩提,众生即诸佛;一念迷惑的时候,‘心’成了‘物’,‘无’成了‘有’,‘空’成了‘色’,‘真’成了‘妄’,‘菩提’成了‘烦恼’,‘诸佛’成了‘众生’,好像水汹涌的时候成了波浪;所以波浪等于万事万物。假若一念觉悟的时候,‘物’和‘心’一样,‘有’和‘无’一样,‘色’和‘空’一样,‘妄’和‘真’一样,‘烦恼’和‘菩提’一样,‘众生’和‘诸佛’一样;这好像波浪不汹涌时还是和平静的水一样。因为一念的迷惑,在物的方面,建立了‘有’‘色’‘妄’‘烦恼’‘众生’等等对待的名词,在心的方面,建立了‘无’‘空’‘真’‘菩提’‘诸佛’等等对待的名词,这些名词,统统是假名;假如根本没有迷惑,物的假名固不能成立,而心的假名又何曾产生?所以唯心唯物,有神无神,都是识心分别计度。

    有许多人听到上面这种解释,以为佛学也是唯心论,殊不知佛学虽说唯心,但和哲学上所说的唯心论是大相悬殊的。哲学上的唯心论,只承认心,不承认物,所谓‘于心执有,于物执无’。释尊说:‘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这就是哲学上的唯心论。至于唯物论者,恰恰和唯心论者相反,所谓‘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尊说:‘颠倒行事,误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者。’这就是哲学上的唯物论。此外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和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释尊说:‘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目为全潮者。’这就是唯神论者的看法。

    唯心唯物唯神三种学说,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为牛的影像就是牛,或以管窥牛;见了牛角,就以为牛角是牛;本来是不错的,他们的弊病就在没有见到牛的全体。佛学溯本穷源,把真实的白牛清清楚楚指出来,如果因指看牛,没有不见真牛全体的。所以要救唯心唯物和唯神的偏闭,除了佛教就无法采究其全体。

    佛教所说‘明心性’,‘清净本然’,‘离诸名相’,‘无有方所’,‘体自觉’,‘体自明’,都是本有自尔之性德,绝诸‘能’,‘所’对待,本无所谓十方三世,更无所谓大地、人、畜、木、石、地狱、天堂等等,只因妄念一起,就实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诸有为法)。‘心性’又叫做‘常住真心’,‘真如觉性’,‘法身’,‘实相’等等,这些名相都是真理的别名。佛学所谓‘能’,即现在说的‘主观’‘主动’;所谓‘所’,即现在说的‘客观’‘被动’。所谓‘十方’,即现在所说的空间,东、南、西、北、东南、南北、西南、西北、上、下。所谓‘三世’,即现在说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

    楞严经中富楼那问:‘觉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释尊答: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胞胎中受生之质)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为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佛在二千多年前指出)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这是富楼那因闻释尊说法,明白‘世间法’是‘有为’,‘如来藏’是‘无为’;既然都是‘无为’,就应当‘无相’;为什么忽然生起山河大地无情的世界以及有情的众生呢?

    释尊依据富楼那这一问,详细解答‘空如来藏’是不变之体,‘不空如来藏’是随缘之用。首先说明‘世界相绩’,是由于地水火风四大,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致生起依报世界,成住坏空,终而复始,相续不断;如果不破迷成悟,返妄归真,那就永无清净的日子。耶稣教徒说世界末日将降临,科学家说世界能毁灭,这都是不懂得‘世界相续’的道理。

    次说明‘众生相续’,都是依‘业因’感召,而来成为四生,并不是另有什么主宰。情想合离各有善恶的分别,善业就飞升,恶业就沉坠。因缘有远近,远则‘无明’为因,‘业识’为缘;近则‘情想合离’为因,‘父母己业’为缘;四生转换,三界升沉,生死长缚,轮转不休,这就是‘众生相续’;耶稣教徒说众生是神造的,真是无稽之谈。

    再次说明‘业果相续’,负命还债闹个不休,常在生死;爱心怜色,牵连不断,常在缠缚。杀盗淫是三种贪习根本种子,以这个‘种子’为因,‘现行’为缘,因缘互相资长,所以有‘业果相续。’这业果相续是和众生相续不同的,众生相续是约受生的一念而说;业果相续是统约历劫积习而说;积习既深,轮转莫停,一念之差,而变易无定。假如能够顿绝一念,消除积习,那末,变易就可定,轮转也可定。总而言之,众生不离业果,业果不离众生。三种相续,都是颠倒之相,从真起妄而有,所以说都是‘明觉’;换言之,就是在‘真觉’上生起‘妄明’,所谓‘无明’不觉生‘三细’;由细成粗,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这就是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的生起。世界有成住坏空,众生有更相变易,业果有彼此酬偿,都是由此虚妄,妄有相续,终而复始,循环往复,无有止息,上面是释尊解答富楼那的疑问。

    ‘真如觉性’既立了真妄,于是有‘不变’和‘随缘’的分别。平等不变,离差别相,无圣无凡,非善非恶,真实如常,是‘不变真如’,也是‘空如来藏’,随缘生灭,起差别相,有圣有凡,有善有恶,是‘随缘真如’,也是‘不空如来藏。’就‘不变真如’来说,‘万法’即‘真如’,非‘心’,非‘物’,也非‘神’,就‘随缘真如’来说,‘真如’即‘万法’,即‘心’即‘物’也即‘神’。唯心论者,错认识神,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真心’,因此倡唯心论。唯物论者,囿于边见,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物’,于是倡唯物论;又根据唯物而倡无神论。唯神论者,也是囿于边见,妄生分别,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神’而倡唯神论。这些人都是不明白心即物,物即神,心物与神同一理体,有物则有心,有神,无心则无神无物的道理。不过所谓‘有’不是有无之‘有’,而是非有而有的‘妙有’,所谓‘无’不是断绝之‘无’,而是超有无的‘妙无’。唯心论,唯物论,唯神论者,均未明斯义,互相攻击,实则都没有不是,也都不是,祗要研究佛学,就可明白这个道理。

    佛学对于宇宙本体的研究,除了前面所讲述的以外,其他对于世界的构造和成坏,人身器官的组织,及其他种种问题,在楞严经及诸经论,多有详细论列和说明,而且大部份与后来哲学科学发现的地方都相合。对于人生的价值,如大菩萨的行为志愿,就不是世间上圣贤所能及,经典上在在处处可以见得到。由此可知佛教的神妙和伟大处。然而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炫人,也不是故弄玄虚以惑众,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戒定慧三无漏学亲履实践得来。怎样叫做戒定慧呢?简单的说:防非止恶就是‘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就是‘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就是‘慧’。能够防止身、口、意三业的邪非,心水自然澄明,由‘戒’生‘定’,心水澄明了,就可自照万象,那就是由‘定’生‘慧’。儒家也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说法,哲学家也莫不沉思竭虑以从事其所学。不过儒家以及哲学家、科学家,是用攀缘心思虑宇宙万物,不明白这宇宙万物,也是攀缘心所造成,‘能虑’‘所虑’都是攀缘心,假如想探求真理,等于坐在椅子上,自己想把椅子举起来,势不可能,因此,现今哲学家对于认识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终无结论。佛学是离言绝虑,以智慧觉照宇宙万事万物,好像下座举椅,运用自如。这就是佛学可以包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冶为一炉。日本以佛教为国教,自明治维新以后,得力于禅学处不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假若不是军阀迷信武力,以杀戮为功,以侵略为能,那不但是东亚的盟主,而且可以领导世界。

    又有人疑惑佛教为消极为迷信,不足以为国教,这更是不明白佛教道理的人所说的话,实则佛法不坏世间相,怎么可说是消极的呢?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觉,怎么可说是迷信的呢?佛是印度话(Buddha)译成中国的意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菩萨也是印度话,(BodHisativa)译成中国的意义为‘觉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种,都是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人,这种积极与正信,恐怕没有能出其上的。佛教依据‘折’‘摄’两种意义,立了很多方便的法门。怎样叫做‘折’?‘折’就是折服恶人。从前石勒问戒杀于佛图澄,澄答:‘子为人王,以不妄杀为戒杀义。’这就是说在家大权的菩萨,为折服恶人,利益大众起见,虽然拿了刀杖,乃至斩恶人的头,都不算犯戒,而且反生功德,因为恶意杀人,大家都是知道不可以的,但善意除害,却是在家大权菩萨的金刚手眼。怎样叫做‘摄’?‘摄’就是摄受善人。佛菩萨为利益众生起见,故不避艰危,有四种摄受法。那四种呢?一是‘布施摄’,看众生的喜乐而定布施的方法,有的众生喜欢财物,有的众生喜欢闻法,就给他讲法,这样使令众生生亲爱心而受道。二是‘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而用善言语加以慰问晓喻,使众生生亲爱心而受道。三是‘利行摄’,以身作则,身口意都做善事利益众生,使众生生亲爱心而受道。四是‘同事摄’,用法眼看众生的根性,看众生所欢喜的分别示现,使众生共同操作而沾利益,由是生亲爱心而受道。这种四摄法门,是如何的积极?

    怎样叫做‘方便’呢?‘方便’是量众生的根器施用各种权巧的方法使众生得度,前面讲的四摄法,也是方便的法门。法华经化城喻品说:‘譬喻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皆顿乏,于此欲退还。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悯,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廓;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读了这一段法华经,就知道当年释尊分时设教,权施方便的深意。最上根者和他言禅,上根者和他说教,重分析者给他讲唯识,普通一般人教他修净土;又权设大乘小乘,不论出家在家,务求普化群机,使一切众生能沾到法益。现代有些人看见佛教徒对佛菩萨像行跪拜的大礼,又看见修净土的人念阿弥陀佛,他们就站在他们的无神论立场,大肆攻击,说这是迷信。他们不知道跪拜和行三鞠躬对长上致敬又有什么分别?一心念佛对于修心有莫大的功效,而且持名念佛,不过是方便初机的简捷法门;更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等法门,净土自有无穷妙用,因为大家都不懂,岂是迷信吗?

    又有人说:‘基督教也是脱胎于净土宗阿弥陀经,试看耶稣身上所搭的衣,就和佛的衣相同;阿弥陀经说西方有极乐世界,耶稣也说天国极乐;净土往生分九品,耶稣教李林天神谱,也说天神分九品;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耶稣也说你不在人间立功,上帝不许你到天国;净土宗二六时念佛名号,求佛接引,耶稣也用早晚祈祷上帝哀祐;佛门有灌顶之法,耶稣也有洗礼之仪。凡此种种,耶稣的教义,和净土宗的旨趣,大致相同。耶稣诞生于释迦后千有余年,当时曾受佛化,得授持阿弥陀经,根据这部经另行创设新教,似无疑义。耶稣曾在当时晦迹三年,当是赴印度参学,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然蛛丝马迹,可以窥见一斑,决不是向壁虚构。不过表面上看来,耶教虽类似净土宗初机的持名念佛,实际远不如净土宗。耶教著重于他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迹近勉强;持名念佛,则注重他力和自力相应。例如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一章经所说的有因有果,理事无碍,就是和耶教不同的地方。又耶教说永生,净土宗说往生净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永生的‘生’是生灭法,因灭而显生,是对待的,有了‘生’,自然也有灭,怎么能‘永’?无生的‘生’,则本自无生,故无有生,所以称为无量寿。这也都是耶教和净土宗不同的地方。

    凡是愿行菩萨行求无上道的人,不必一定要出家,在家也是可以的;不过出了家,离开亲属的恩爱,舍弃家庭的温暖,用意是脱离情欲的羁绊,舍‘私情’而发展佛力之‘同情’,舍‘私爱’而为伟大之‘博爱’,以渡一切众生为忠,以事一切众生为孝,这就是大同的精义。孙中山先生尝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今日的社会,是信教自由的社会,不能强人以迷信,只可令人心悦诚服而生正信,佛教就有这种功效。

    上面所介绍的是老和尚对林蒋诸公畅谈佛教的真理,至于佛学上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没有详细说明,等到有机会时当再作专题讲演。下面介绍老和尚痛斥末法时期教徒的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