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二十五、竭诚供佛四愿成就

    诗曰:

    ‘供佛虔祈四子生,商农学果俱圆成;

    财官富乐全能获,志愿出家度有情。’

    信佛和学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愿、行三资粮去行持。

    一、要有具足坚固的信心。信佛所说的教法,真实不虚;信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无上福田;信善恶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信修行学佛,能了脱生死轮回痛苦,获得涅槃寂静的永久安乐。

    二、要发百折不挠的誓愿。发愿修学佛法;发愿弘扬佛教;志愿成就佛道;誓愿广度一切众生,共证无上菩提佛果。

    三、对显密佛法精进行持。实行修行学佛,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明师,依照明师的指导去行持学佛,如说修行。

    下面这段因缘故事,就是实施佛教三资粮,而获得成功的史实传记。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度众生的时候,印度有一位信佛虔诚的在家优婆夷(女居士——信女),她每天都竭诚恭敬到佛陀的座前,去供养佛陀和比丘僧众,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或疏忽过。佛陀早就知道她心里的愿望,有一天,佛陀故意问她:‘优婆夷!你每天如此竭诚的恭敬礼拜供佛,有什么愿望祈求呢?’

    优婆夷谨向佛陀恭敬礼拜,然后长跪合掌说:‘世尊!我如果有福报,现世就可得到的话,我希望生四个儿子。’

    佛陀再问她说:‘为什么希望有四个儿子?’

    优婆夷回答说:‘佛陀!我如果有四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大儿子,我让他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财;二儿子让他去务农,生产米谷等物,衣食所需,都能丰足;教三儿子用功求学,将来做官覆荫门户;第四儿子,我就让他去出家修行,精进修持佛法,将来得成圣果,救度父母,以及救度一切众生。我期望有四个儿子的用意,就是这样。’

    佛陀说:‘好的!让你得到满愿。’

    优婆夷非常欢喜,向佛陀恭敬礼谢之后,就回到家里。经过不久,优婆夷就怀孕,生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子,这个孩子的聪明智慧,与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特别宠爱。

    儿子长大以后,有一天,恭敬地请问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慈爱?世间当母亲的人,没有像妈妈你这样爱护儿子的。’优婆夷告诉他说:‘孩子!我本来祈求生四个儿子,让你们各作一种事业。现在只有你一个,我就将爱护四个儿子的心合并起来放在你一个人身上。’她接著详细叙述‘愿求四子’的用意。

    儿子听到母亲的话之后,时时谨记在心里。首先,他学习经商做生意,以他的聪明智慧,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的钱而成为钜富。随后,他又改行务农,耕种很多的农作物;由于他如法的勤劳灌溉,收获特别丰盛,远近的大农家,都非常羡慕和钦佩他。后来,他又研究学问,仕进求官,而且官居高位,一一均如愿成就。

    他娶妻之后,不久又生了男孩子,家门盛极一时。经过没几年,竟成为富贵之家,双亲均康泰在堂,可谓福禄寿三齐全,家庭非常圆满、安乐。

    有一天,儿子敬禀母亲说:‘妈妈!你老人家要求四个儿子,发出四大愿要给四个儿子做,如今孩儿已完成妈妈三愿,只缺最后一愿。如果让我出家去修行,岂不是四愿都具足圆满了吗?’

    母亲暗忖:‘我本愿求生四子,想让他们各做一种事业,但又担心他们会违反我意。如今这个孩子所作所为,均超出我的愿望之外,如果让他去出家学道,一定能够遂愿完成,得成圣果——成道。’于是即允许儿子去出家修行。

    儿子听到父母允许他出家学佛,非常高兴的割爱辞亲,拜别父母,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座前,请求佛陀允许他剃度出家作沙门。

    佛陀即满他的愿,使他圆顶出家当比丘,并为他说法。他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日夜修精进行;由于他的精进用功,不久就证得大阿罗汉果。他成道之后,即回家为父母说法,度双亲出离苦海。他又在各地发扬佛教,广度一切众生,大家均得福得道,皆大欢喜。

    信、愿、行三资粮,好像宝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贤圣,均由此三资粮而得成就。修学佛法,或造福发愿,其成就与不成就,均在我们的心志。而‘志’是心中的指南针,南北一定,八方随之而定,此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诗曰:

    ‘佛教资粮信愿行,能圆圣果自他成;

    无边福慧皆由得,精进修持妙觉生。’

    附注说明:

    (一)以上二十五个善恶因缘,大部份是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个个都是为现在与未来一切的众生,现身说法。读者大德!请切勿等闲视之。

    (二)从本集的各因缘中,可以看出: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三)一切恶业,虽然是由于我们的身口意所造出来的,但其中造恶业的力量最大者,就是口业。口能造恶业如山之大,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该要三思而后‘说’,最好是守口如瓶,以免犯诸口业而堕恶趣。

    吉祥圆满

    诗曰:

    ‘吉日编成圣传书,祥云富乐赐盈渠;

    圆通佛法勤修学,满足安宁福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