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功德庄严
功德庄严品第九
此品之所以得名‘功德庄严品’者,本经说:“住阿兰若功德成就”,这即明修习何种功德,作为菩萨庄严乃至成熟佛果庄严。德者、得也,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中有得之一法,即成就的意义,也即是得到了的意义。无论修习何法,到了成就的时期,这就是得。德上加一功字,这显然是由于用了一番功夫,才有所成就。‘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可谓至理之言。功德二字,在佛典或可以名之曰修德,即是由修习而成功的德。然功德实包括修德与性德而言,性德即本来性具之德,是三因中的正因佛性,三德中的法身;修德即是修成之德,是三因中的了因、缘因二佛性,三德中的般若、解脱二德。但二德相即不离,性德不离修德,修德不离性德。显性德藉有修德,以无漏法而言,若没有本有种子,则无漏之法即不能生起,所以修不离性。但若没有修习的功用,则本有种亦无从显,也不能发生现行,所以性亦借修之功能乃欣欣然而增长。所以、性修互依增上也。菩萨所修以及佛果所成之德,大概有三种:在天台宗依涅槃经讲,即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在法相唯识宗经论讲,即断德、智德、恩德。智德,即从本有熏增之无漏种所生起,都摄智德之相应及所缘等诸法,因智相增盛,名为智德。断德,一面断除烦恼、所知二障,和分段、变易二死,另一面即由断而显──即二空所显真如法性非安立谛的清净法界。恩德,佛菩萨初发心的宗旨,原为普利群生;佛以大慈大悲故,普救一切众生,从断智而起大用,以大悲愿力现三种轮而为众生说法:一、神通轮,又云神变轮,由佛之身业现种种的神变,使众生生起正信。二、记心轮,又云鉴机轮,以佛之意业分别众生之心行差别,记心即识别众生之心的差别义。三、教诫轮,又云正教轮,以佛之语业教诫众生而使修行。这三种,身、意、语次第之作用,先以神通导之,次以记心鉴机,次以教诫使行正道。杂集论卷一云“神通记说教诫变现等无量调伏方便,导引所化有情令心界清净”。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名曰轮。如对地上菩萨说法,则现受用身;对地前菩萨以及凡夫等说法,则现变化身。所以,无论地上或地前菩萨以及凡夫等,佛对之皆有恩德。此三德为菩萨所修习,也是如来所成就的。此经如来所入三昧,曰璎珞宝庄严,亦以此三种功德成就为璎珞宝庄严。所以菩萨应该修习此功德,才有淘炼进化到佛果之一日。
己一慈氏启请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住阿兰若功德成就当得作佛,菩萨云何修诸功德而能住是阿兰若中?惟愿世尊为我解说”。
弥勒的问意,觉得出家菩萨,固然如佛所说住阿兰若功德成就,但究应如何修诸功德而能安住阿兰若?如何住阿兰若修诸功德?这问意,即传达出内心要为地前菩萨以及三界众生说法的秘意。
己二释尊解说
庚一以具一德明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人应住阿兰若处求无上道。云何为一?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阿兰若处。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未来世中住阿兰若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若见色、声、香、味、触法其心染著,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因五境从自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以是因缘,乐住寂静求无上道一切菩萨摩诃萨等,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观察自心应作是念:我从无始至于今日,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于五欲境贪爱染著,如是菩萨名为堪住阿兰若处。若有人问:何等有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指是人于当来世出三界苦破四魔军,速成菩提入佛智慧,一切世间天龙八部阿苏罗等皆应供养。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以清净心供养如是住阿兰若真善佛子,所获福德无量无边。若复有人以众珍宝供养悲母,所获功德亦无差别,何以故?是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正法錀度人天众,绍三宝种使不断绝,当为众生作归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