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因缘。
八。以何因缘。谓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记》以何缘者。此责如上所为。本缘何事耶。令众生者。三聚五性一切众生也。离一切苦者。离三苦八苦分段变易二生死苦也。得究竟乐者。谓得无上菩提觉法乐。无上涅槃寂静乐。一得永得。更无退者。拣异人天二乘。故云究竟。
△九由起。
九。由何起。谓由菩萨大悲。愍物迷谬。
《记》由何起者。此责菩萨造论之心。因何而起。大悲者。即同体无缘。拣非爱见。故云大也。愍。谓哀愍。即能悲之心。物。谓众生。即所悲之境。凡夫恋生死。执常乐我净。故云迷。二乘爱涅槃。著无常等四。非其正趣。认以为正。故名为谬。造论为彼。令反迷为悟。舍偏入圆也。
△十机益。
十。机何益。谓令生信。得闻思修慧。证入因满。
《记》机何益者。既为众生造论。其有被此化者。得何利益。谓令下。有四益。信。谓十信。闻思修慧。即三贤。证入。即十地。因满。即究竟位。此则未信者令信。未解者令解。未行者令行。未证者令证。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始从凡夫。终至等觉。受斯化者。咸得利益。本疏则云六益。谓信。及三慧。证入。因满。大同小异。开合两通。然上十因。意义相续。若不料简。宁免混然。今近取譬。令无所惑。如构大厦。先。要有解。次。列所造。三。明其相。四。能造器。五。有所凭准。六。旁藉阴功。七。上安所尊。八。下荫来裔。九。念情深厚……十。各得所安。如上配合。显然不同。由是十文。无相滥矣。又此十中。有因有缘。有通有别。通则因缘不分。谓此十段。总是造论因由缘起故。别则第九为因。第八为缘。前六则因缘所资。七十则因缘之果。又此十中。不出悲智。谓第一是智。第九是悲。二三四五六七。是智之相。八十二门。是悲之相也。然论文之中。自有八种因缘。与此有同有异。同则疏论两文。不出悲智二种。异则论中但直述自己所怀。为法利物。疏则具叙论主化智巧便。妙权开示。承力护法。上报下化。问。论中何故不具叙耶。答。疏叙他意。故可具陈。论主述巳。但明所为。若同疏中。便成自伐。故不具叙。
△二藏摄。二初标门。二释义初标门。
二。约诸藏所摄者。
《记》三二不一。故云诸。皆能含摄。故名藏。谓明此论。于三二中。摄属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