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详释 “远离四种执著”修心法详释8
    (二)因果律:众生这所以生在这痛苦世间的缘故,乃因放纵于恶行——苦之因。欲去其苦,必先舍其因,简言之,你必须思维抛弃一切成为世间因的恶行,并力事善行,即使小善亦不放过,以下分三方面来细说:恶行、功德行行无记行。

    1.恶行:说到恶行,应了解其性质、果报以及如何舍弃它们。

    恶行的性质有十种。

    第一是杀:经由三毒(贪、嗔、痴)的任何一种而生起杀心,然后有意地杀害任何众生(从蚂蚁、小虫至人或胎儿皆必之),则已犯杀。

    第二是盗:未经给予,偷取他的东西,乃至是一粒米谷,则已犯盗。

    第三是邪淫,若与非婚姻的伴侣,或执佛法之旗者(如僧尼)或当天受八戒者,或受父母保护者,或即使是自己的妻子而于非时行淫(如白日),则已犯邪淫,以上三种属身业。

    第四是妄语: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欲望),为达欺骗的目的,你向他人说谎,而且对方能听到并能了解你的话,则已犯妄语。

    第五是两舌:为达离间他人的目的,用言语挑拨其间的情感,则已犯两舌。

    第六是恶口: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嗔恨),以强烈的言语(不论是否为事实),打击他人的心,则已犯恶口。

    第七是绮语:若闲谈许多懒散无意义的言语,造成身心的不稳定,形成自他修善的障碍,则已犯绮语。此四种属语业。

    第八是贪:起于贪的动机,想要获得他人的财势发达等等,则已犯贪。

    第九是嗔:基于嗔恨心,生起希望他人受害或受苦的心,此则犯嗔。

    第十是不正见:由于痴心,认为无业果律、无四圣谛、无三宝等等,或不相信经典中所教的,如“善业得乐报,恶业行苦报”,此则为不正见,以上三者为意业。

    其次,应思维这些恶业在今生和来世的果报,此十恶于今生会分别造成下面的果报:短命、贫穷、与配偶不合、受人批评与攻击、与朋友发生冲突、听到不悦的消息、言语不被他人采信、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遭遇极大的恐惧,具邪知见,至于恶业所造成的来世果报,则决定于造业的多少。因此,少量的恶业生畜生道;中量的恶业生饿鬼道;大量的恶业生地狱道。

    最后应思维如何抛弃这些恶业;因为基于三毒而造业的结果,就是堕入三恶道,难道我们不应该下大决心,宁死亦永不再造身、口、意三种恶业吗?2.功德行:谈到功德,就了解其性质、果报和如何完成它们。

    首先,已如上述将十恶业抛弃后,你应以远离贪、嗔、痴的心,尽可能完成功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