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的种子3
看见善或恶、考虑到喜好或厌烦、想到有或无;被思考所役使、被见解所束缚、为追逐外界的事物所苦恼。
束缚的见解回复于外缘,通归于未被束缚的自性。身与心,没有任何遮蔽,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域。
——首楞严经
第二节隐藏的宝物
(一)清净的本心,换一句语汇来说,就是佛性,佛性就是佛的种子。
拿起一块透镜向著太阳,对准了艾草引火时,那火是从那里来的呢?太阳和透镜片的相隔,是那么遥远,两者虽然不能相接触,毋庸置疑地,太阳经由透镜,却能显现在艾草之上。复次,如果仅有太阳,艾草没有可燃之性,艾草是不会著火的。
如今,将艾草喻为生育佛的根本——佛性,佛智慧的透镜对准在上面,佛之火就是启开佛性的火种,就在喻为人类的艾草上燃烧起来。
佛喻作智慧的透镜,对准世间,启开这世间的火信,于是就燃烧起来。
(二)人们却背离了本来即具备的觉悟性,被烦恼的尘垢所执,事物善恶的体相将心缚住,因而时有不自由的慨嗅!
觉悟之心,人们本来就已具备,为甚么这样地横生伪许而隐没了佛性之光呢?如今,徒自在迷惘的十字路口彷徨呢?
从前,有名男子,一天早晨揽镜自照,惊异自己不见了头和脸。其实并非他没头没脸,而是他拿反了镜子,以镜背向脸,因此才看不到自己的头和脸。
想要达到觉悟,但没做到,因而深以为苦,这是愚痴,且无必要。因为觉悟中没有迷惘,在无限长时间中,被外界的混乱所动,描画著妄想,由妄想而造成迷惘的世界。
因此,如能平息妄想,自然就可以恢复觉悟。要知道,觉悟之外是没有妄想的。而且,不可思议的是,曾经觉悟过的人没有妄想,而又念念于尚未觉悟者。
——首楞严经
(三)佛性是无尽无限,纵使生为畜生或作饿鬼之苦,或者堕落地狱,佛性还是没有尽绝。
在肮脏的身体中、在污秽的烦恼之底,佛性之光被包藏或覆蔽著。
——大般涅槃经
(四)从前,有个人来到朋友家里,醉酒之后倒头便睡,朋友恰有急事忙于起程出外,友人为了担心这人日后的生计,把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缝进他的衣领之中。这件事他并不知道,酒醒之后,起而继续流浪他乡,仍为衣食所苦。后来,四出游荡再度与旧友见面,朋友教示他说:‘如有必要,你可以用我为你缝在衣领中的宝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