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从其声微妙下至诸佛相好者已来。正明水有不可思议德。即有其二。一明宝水华间流注。微波相触即出妙声。声中皆说妙法。二明宝水上岸寻树枝条华果叶等。或上或下。中间相触皆出妙声。声中皆说妙法。或说众生苦事。觉动菩萨大悲。劝令引他。或说人天等法。或说二乘等法。或说地前地上等法。或说佛地三身等法。
六从如意珠王下至念佛法僧已来。正明摩尼多有神德。即有其四。一明珠王内出金光。二明光化作百宝之鸟。三明鸟声哀雅天乐无以比方。四明宝鸟连音同声赞叹念佛法僧。然佛是众生无上大师。除邪向正。法是众生无上良药能断烦恼毒病。法身清净。僧是众生无上福田。但使倾心四事不惮疲劳。五乘依果自然应念所须而至。其宝珠前生八味之水。后出种种金光。非直破闇除昏。到处能施佛事。
七从是为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宝池观竟。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六就宝楼观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十一。
初言众宝国土者。即是总举观名。牒前生后。此明净土虽有宝流灌注。若无宝楼宫阁亦未为精。为此依报庄严种种圆备也。
二言一一界上者。正明宝楼住处。地界遍于彼国。楼亦无穷也。
三言有五百亿者。正显其数。一界之上既然。遍满彼国亦皆如是。应知。
四从其楼阁中下至作天伎乐已来正明阁内庄严。
五从又有乐器下至不鼓自鸣已下。正明楼外庄严。宝乐飞空声流法响。昼夜六时如天宝幢。无思成自事也。
六从此众音中下至念比丘僧已来。正明乐虽无识即有说法之能。
七从此想成已下至宝池已来。正明显观成相。此明专心住境。悕见宝楼。克念不移。自上庄严总现。八从是为下总结。九从若见此者。牒前观相。生后利益。十从除无量下至生彼国已来。正明依法观察除障多劫。身器清净应佛本心。舍身他世必往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