闁煎啿鏈▍娆愶紣濠婂棗顥� 閻庢稒銇炵紞瀣紣濠婂棗顥� 閻庢稒銇炵紞瀣緞瑜嶉惃锟� 濮捬呭У閻栵綁宕g仦钘夋瘖婵犲﹥鑹鹃惈锟� (1-10闁挎冻鎷�1闁哄牃鍋撻柟槌栨緛缁憋拷10闁哄牃鍋撻煫鍥跺亾缁憋拷

悟心铭浅释2
    悟心铭浅释2

    “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说色空不二,非有非无。以一切色相皆是真空妙体之所显现,而真空妙体亦不能离开色相而显其用,更非离色相而别有。譬如水起之波,水即是波,波即是水,离波即不可得水,离水亦不可得波。吾人用功,既不可执色相为实有而粘著不舍,更不能偏离色相,废有而著空。故不论上座习定,下座起用,均须无所取舍,方契中道之理,走上真空妙有的大道。

    学者修法,修至妄念消融时,则能念之心,所持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化为乌有。净裸裸一丝不挂,赤洒洒一尘不染,但了了分明,非同木石。这一丝不挂一片虚明的是什么?不是当人非有非无之妙明真心,历历现前,又是什么?!当斯时也,色空不能到,有无不能及;说无之时,周遍法界,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诸子百家,百工技艺,乃至诸佛净土,恒沙众生,无不融会于中矣。

    第二句:‘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这教我们做功夫,不可死做,而要活泼泼地历境练心;不要闭目不见,塞耳不闻,须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才能灵活妙用,证成大道。我常见一些错用功者,闭著眼睛,不见事物,塞住耳朵,不闻音声,以为这样就能把心练空,成道了。殊不知纵然你闭目塞耳、心不接境时,可以做到心死不动,一旦开眼去塞,心对境时,妄心又不免随著色声转动不停。以除境灭心,非真了故,何况在闭目塞耳时,内心未必不在暗暗蠢动哩!另外,闭目塞耳,更有一大过患,假如学者用闭塞的功夫,真正做到心死不动了,那又做到黑山背后死水中去了,非但不能成佛,且有沦为土木金石之虞。所以学者不可不慎!要真正做到心不为境转,还靠在境界上锻炼。宗下所谓:‘在地上跌倒,还在地上爬起!’离境趋空,终成泡影!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声,皆因缘生,无有实体;任你美色当前,妙声充耳,俱不过阳焰、空花、海市蜃楼,一时假现。认清此理,再经时日之推移,和千万次境上的艰苦锻炼,自然心宁神静,遇境安然不动。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颂第四位‘偏中至’修道位云:‘偏中至,二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如火中莲,丈夫自有冲天志!’即教我们活泼用功,历境练心,不须回避见闻,以启将来之大机大用也。

    第三句:‘了了觉知,不著见闻!’

    这是承上二句‘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进一步申说应怎样灵活地做功夫,方不致走入歧路。我人修行,是成活佛,所以不是死坐不动,沉空滞寂,坐在黑山背后,可以了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