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 【解释正文】78
    【解释正文】78

    ‘云何求生净土’?就是为什么要生净土?当知‘在此’秽‘土修行’,并不是不可以,不过于修道过程中,有重重魔障,‘其进道也’是很‘难’很难的。如果得于‘彼土往生’,不但不会有魔障来阻难,且有种种殊胜环境,给予有力的帮助,则‘其成佛也’自然容‘易’。且在秽土修行,由于环境的不理想,不说不易修成,就是修成也易退失。而往生净土中,由于环境的美满,不但修行易成,而且不会再行退转。所以如此,因为一生彼极乐国土,那生死的根株,便永远的断尽,试想这是多么容易?正因‘易故’,所以‘一生可致’,即一生得以成办的意思。在这娑婆秽土修行,由于缺少助道之缘,的确是很难的。正因‘难故’,所以即使修行‘累劫’,也‘未’能够‘成’就,即不容易成就自己的道业。净秽二土,如是比较,何啻天壤?是以佛法行者,应当专修净业,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

    【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

    净土法门,是佛陀为我们所建立的特别法门,示人以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为宗旨。自佛开示了这一特别法门,佛世时的文殊、普贤,固然趋向于此,佛灭后的马鸣、龙树,亦趣于此。中国的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诸大师,亦同样的以此净土为所趋向的目标,所以说:‘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诸菩萨大士,在千百年前,早已为我们遍研藏教,特地拣出了这个不断惑业便预补处的,即此一生便出樊笼的,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的,即浅即深即权即实的,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的,特殊超越天然妙法了’。不修这样的殊胜法门,还修什么法门?再说:‘千经万论’之中,‘处处’皆为‘指归’。怎么见得?如有人说:‘诸大乘经所共赞扬,唯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专明其致,般舟、悲华、宝积等经,说来更切,就是此宗的起源。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劝生净土,龙树菩萨著十二礼和易行品等,世亲菩萨著往生论等,皆净土弘传的源流’。特别是华严经,素被尊为诸经之王,而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是凡夫,佛菩萨的圣教,足资借镜,过去的圣贤,都是我们修行归向的好榜样。在这末法时代,谈到如法修行,实在无有超越这净土法门的,所以说:‘末世修行,无越于此’。因净土法门,是方便中的殊胜方便,捷径中的最妙捷径。只要早晚在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就可以了。而且念佛一法,不要什么特别坛场,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无不可以念佛。果然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而于念佛事,用心真切的,在闹静忙闲,苦乐逆顺中,亦同样的不妨念佛。这不是殊胜方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