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正文】96
为佛弟子,居常除惧地狱苦,念无常迅速外,‘又’得更‘须’常‘以佛法’作‘为’自己的‘鞭策’,鞭策自己无时无刻不沐浴在佛法中以求进步。当知佛法在人生的价值中,占著最高的地位,如能经常的或阅读或听闻,使自己的身心,受佛法的薰陶,就可获得改善。经中常说:佛法犹如一面洁净的明镜,如常为佛法的明镜所摄照,不但能照见我们处世为人的一切得失,且能照见我无始为贪嗔痴三毒所浸蚀,而已失去原来面目的心性,使能脱离涸辙之困,而得解脱自在。因为日常与法为伍,等于依法为师,以法自励。所以真正说来,我们为佛子者,应该‘造次弗离’于佛法,‘终身依赖’于佛法,果能这样的以佛法鞭策自己,‘则自然无退失之虞矣’!
除此以外,我们应该还要‘善友’常‘为提携’,俾使自己在佛道的修学旅程上,得有照顾而不至于退堕。这里说的善友,有的说为善知识,这有教授善知识与同行善知识的两类。就修学佛法说,这两类善知识,都缺少不得的。教授善知识,可以开导我们,指示我们,怎样向佛道前进,如发现我们走错了方向,可以改正我们,重行走上正道。同行善知识,可以互相策励,互相切磋,不使我们稍生退志,如发现我们一有了退意,立刻提醒我们,继续精进不懈。是以佛法行者,在修道过程中,善友的提携,的确很重要,而且必须‘造次不离’善友,‘终身依赖’善友,永远互相依赖,彼此亲近不离,果能得到善友的提携,‘则’自然就‘无退失’菩提心‘之虞矣’!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一念菩提心的生起,就是将来成佛的种子,将来能不能成佛,全看现在这一念的菩提心是否生起,所以发心的行人,千万‘勿言’这‘一念’心是很‘轻微’,而不予以重视。‘万丈高楼从地起’,当知无上菩提,是从一念得的。开始发愿的时候,没有实质的内容,一般看来,似乎是虚愿,没有什么实益的。殊不知一切佛法的利益,都是从最初发愿来的,假定没有愿力的推动,哪里会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发愿的行人,千万‘勿谓’这是‘虚愿’而‘无’实‘益’。学佛树立高尚的志愿,实为起行的始点,所以本文前说:‘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发菩提心,是依真心而修行的,如果发‘心真’切,‘则’未来必定付诸于‘事实’,唯有从事实上表现,才能显示你的发心,是真实不虚的。可见为人发心,定要真实,绝对不可有所邪曲。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是值得每个发心者的注视。立愿,要立广大愿,如一般所知的四弘誓愿,就属广大愿。如果发‘愿广’大,‘则’依大愿所修的‘行’必然是很‘深’的,唯有深行的修习,才能填满广大的心愿。佛法常说:‘行山愿海’,大愿犹如大海一样的宽广无涯,没有如山那样的深行,怎能充实广大的愿海?什么行是深行?唯有菩萨的六度万行,才够资格称为深行。是以每个发广大愿的菩萨,没有不修六度万行,理由亦即在此。一般说来,世间虚空,是广大无边的,不是我人所能测其边际的,然而如佛经说:‘虚空’虽大而‘非’真‘大’,因它远还不及‘心王为大’。这里说的心王,是指的菩提心,此心为心中王,所以称为心王。心王所以大过虚空,因为此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见心王之大,大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