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犯篇 持犯篇16
    △事钞续云“后明无心者。或无心受乐。及杀盗等、心或狂乱不觉者。”资持释云“二重示无心二、初牒前。对上轻重故云后明。或可别点第四俱无或下示相、初句别简淫戒。此门明淫、并据怨逼三时有无。若约自造、境合即犯、不约三时、境想不开、无心亦重、故非所论及下合示三戒。通约迷心不了前境。以复淫戒、于三时中、随有一时无非皆重、俱无方开。余之三戒、重轻不定。初有余无、或中罪或下罪、并方便故。中有余无皆重、并根本故。后有余无皆下罪、并随喜故。”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六

    上来持犯总义中第四章辨犯优劣竟

    第五章方便趣果

    ▲事钞云“然造修前境、必有三时。是以大圣随时而制、意令智士克志不为。”资持释云“初示三时。即方便根本成已也。是下显制意。克犹约也。”见事钞记卷二十七

    方便趣果中分为三节┬一前方便

    ├二中根本

    └三后方便

    第一节前方便

    ▲资持云“通三方便、望后根本、俱名为前。”

    ▲事钞云“今约淫戒以明。如内心淫意、身口未现、名远方便。此犯下罪。二动身口、未到前境、名次方便。犯中罪。三者临至境所、身分相交、未至犯处已来、名近方便。是重中罪。”

    △事钞续云“已下虽轻重多少不同、大相可准。”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七

    上罪皆有三方便、例前可知。若独头中罪下罪、准诸记文、止分远近二方便。远方便同前。又合前次近、总名曰近方便。皆结下罪、无有区别。

    ▲戒疏云“言方便者、乃是趣果之都名。业未成前、诸缘差脱、故令此罪壅住方便。”行宗释云“前示名。业下释义。”见戒疏记卷四

    第二节中根本

    ▲事钞云“本相如何。谓入如毛头名淫、举离本处名盗、断其命根名杀、言章了知名妄。若结罪之时、并揽前因、共成一果。不同他部、因成果已、更有本时方便。”资持释云“前明根本之相二、初句通问。谓下别释。若下明揽因成果。简异他宗、使无滥用。”见事钞记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