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24
(一)修证无相禅,
(二)修习有相禅,
(三)诸禅次第相门。
于无相禅中,分标释二科,总标修禅不久获大利而渐次成佛,释中又二:
一、释得大利,
二、释渐次作佛。
入坚信、坚修、正真三位,如次成就信忍、顺忍、无生忍;而信、顺、无生之三忍,如次而作如来种性,解如来行,成如来业,此所谓得大利也。
云何渐次作佛?作佛有四种,信满故,解满故,证满故,一切功德满故,此即因修行而渐次作佛也。(二)相禅与无相禅,前二种无方便信解,一为禅缚退求世间,一畏生死退落二乘;其第三种,有方便信解,进修止观,不著世间,亦不求于二乘。此与前二相反,从著手处言,为有相禅,从演进而言,则为无相禅:故经文总标为有相禅,而科文则判为相、无相禅也。(三)诸禅次第相门,其中详列修禅之十种次第相门,以便修禅者验知修禅之次第相,详如经文,兹不烦述。总核修禅之三科所述,初明位置,次明有相禅,再次,禅次第相,似为各别割截之三科,意义不相浑淆。如另一细看,似因禅位之演进,而次第涉及禅相之演进,再论及修禅次第相之演进,似为同在演进之过程上而发明者,其中较有融贯之性质也。又者,其中既皆为阐述演进之过程,即皆有本末始终之义,殊多便于行者之查考。古训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者是也。又者,三科中,纵有禅位、禅相、禅次第相所诠不同,而皆对于演进位置详列无遗,故判经文同为明果位者,想亦无妨。(所化契理竟)
正宗分中第二、能化契机。前第一科,明契理,是明所化者令其契乎理,此中明契机,是明地藏菩萨能化人善能说法安慰众生之契乎机,此契理契机,乃全经之主要纲脉也。今契机一科中,文简而义岐,于中大别为二:
一、坚净信问,
二、地藏答。答中又三:一、略示说法契机,二、广显说法契机,三、结明应知善说。兹依次述之。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方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于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曀,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