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贪爱[1] 壹、贪爱[1]5
    壹、贪爱[1]5

    ※尊者‘多耆奢,入城乞食,对一女人起情欲,心动意爱佛陀教导不净观,平息情欲。’

    十三、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1]疮,无一可贪: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诈不真。

    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

    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

    是故,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思惟眼、色无常[2],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增.三四一)

    [1]‘痈’疮: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及坏死性炎症。痈,音庸

    [2]无常:无有常住。参见第37页无常条。

    十四、当观此欲为从何生?复从何灭?如来[1]所说:夫去欲者,以不净观[2]除之。欲从想生,以兴想念,便生欲意,或能自害,复害他人,起若干灾患之变,于现法中受其苦患,复于后世受苦无量。

    是故,当除想念,以无想念,便无欲心,以无欲心,便无乱想。(增.二九一)

    [1]如来:佛十号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

    [2]不净观:五停心观之一,即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皆污秽不净,可治贪欲。

    ※欲念起于想,须从消除想念下手。

    十五、何因何缘,新学年少比丘[1],出家未久,修持梵行[2]纯一清净[3]?

    (一)若见宿人[4]当作母想,见中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想。

    (二)此身从足至顶,骨干肉涂,覆以薄皮,种种不净充满其中,周遍观察。

    (三)应当守护根门[5],善摄其心[6]。若眼见色[7]时,莫取色相[8],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9]住,则世间贪觉恶不善法[10],则漏[11]其心。是故,此等当受持[12]眼律仪[13]。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杂.二五九)

    [1]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