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理性全体在一切事中时不碍全体在一尘处是故在外即在内前问外诸事处理性有无。今答云有也。前问有则非全。今答云全。谓理与多尘非异。故理性全体遍多尘。亦与一尘非异故。不妨还遍此一尘。且约名字而言。如一父对十子。一一全为其父也。
二全体在一尘中时不碍全体在余事处前问有无。今答有。父子反上也。
是故在内即在外。
三以无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是故亦在内亦在外理与内外非异故。同时能遍于内外。
四以无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内非外理性虽能遍内外。理性恒非是内外。
前三句明与一切法非异此之一句明与一切法非一良为非一非异故内外无碍前难外事有理则不全遍于一尘。若全遍一尘。则不全遍于外事。今以非一非异。故内外皆全而无碍也。
次就事四句即前总标多事无碍故也。此就事者。前问所无。海波喻有。今影出之。若问者应云。一尘全遍理时。一切事亦全遍否。若遍则有重重之失。若不遍则多事不如理也。
一一尘全匝于理时不碍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在内即在外一遍不碍多遍也。谓一尘与理非异。故云云。
二一切法各匝理性时不碍一尘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内多遍不碍一遍也。父子反上。
三以诸法同时各匝故是故全内亦全外无有障碍诸法同时遍也。谓内外与理非异故。内外同时匝理性也。
四以诸事法各不坏故彼此相望非内非外一多之相。历然不坏。则性非一多。故居然非内外也。
思之问前理望事。以理在一为内。在多为外。今此以何为内外。答亦以一多为内外。但前先举理此先举事。故分二门尔故但一重问也。以一多皆即理。故全遍。非有多理。令事各遍。故第四句云。非内外也。
三依理成事门。
谓事无别体要因真理而得成立上宗下因。
以诸缘起此有二因。
皆无自性故一也。
由无性理事方成故二也。真如随缘故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大品云。若诸法不空。即无道无果。
如波要因于水能成立故。依如来藏得有诸法当知亦尔思之胜鬘云。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有涅槃。楞伽亦说。如来藏造业受报。起信论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等。问明品云。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等。
四事能显理门如影像表镜明。识智表本性。起信云。因无明能知名义。为说真觉等。
谓由事揽理故则事虚而理实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现。犹如波相虚令水体露现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思之须弥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见卢舍那。
五以理夺事门由前门理显故此夺也。
谓事既揽理遂令事相皆尽唯一真理平等显现上宗。下因。
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如水夺波波无不尽此则水存以坏波令尽出现品云。设一切众生于念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亦无有异。如化人化心。化成正觉也。
六事能隐理门由第三成事故即隐理也。
谓真理随缘成诸事法然此事法既违(亦云匝)于理遂令事显理不显也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故令众生现时法身不现也问明品亦云。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
七真理即事门。
谓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上宗下因。
以是法无我理故事必依理虚无体故若但是空。出于事外。则不即事。今以即法为无我理。离事何有理耶。
是故此理举体皆事方为真理如水即波无动而非湿故即水是波思之。
八事法即理门。
谓缘起事法必无自性无自性故举体即真故说众生即如不待灭也净名云。一切众生皆如也。又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
如波动相举体即水无异相也前门法身流转。名曰众生。此门众生寂灭。即是法身。法身众生。义一名异。
九真理非事门。
谓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妄异故实非虚故所依非能依故后门义。应一一反此三对。但文小异尔。
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
十事法非理门。
谓全理之事事恒非理相性异故前云。真妄虚实。今但有一对。
能依非所依故是故举体全理而事相宛然。如全水之波非水以动义非湿故七八于解常一。九十于谛常二。此下结劝也。先结束前义云。
此上十义同一缘起真空四义。一废己同他。第三门也。二泯他存己。五也。三自他俱存。九也。四自他俱泯。七也。妙有四义。一隐他存己。六也。二显他自尽。四也。三即十也。四即八也。一二是总故不配之。上结束。下别收十门。
约理望事则有成(三也)有坏(五也)有即(七也)有离(九也)事望于理有显(四也)有隐(六也)有一(八也)有异(十也)
逆五六九十。
顺三四七八。
自在即成即坏等。
无障无碍成不碍坏等。
同时顿起非前后也。又事无体藉缘。可言成坏等。不可言隐显等。理性本有。可言隐显等。不可言成坏等。不会初二者。是总相故。余之八门。依此成也。又相遍门无别异相。非如隐现等殊故。此下劝修云。
深思令观明现是谓理事圆融无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