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获益
【经】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疏】闻音无益。则同世音。只取娱乐。今念三宝。正明益也。三宝者。略有三相。一住持相。二别相。三同相。可尊贵故。名之曰宝。
【钞】住持相者。雕铸塑画。名为佛宝。黄卷赤轴。名为法宝。比丘五众。和合无争。名为僧宝。即世间三宝也。别相者。略有三义。一者三宝自别。二者三宝大小乘别。三者三宝名相各别。括其大意。则常身尊特。示现不同。名为佛宝。教行理果。为门不同。名为法宝。三贤十圣四果四向缘觉独觉。阶位不同。名为僧宝。即出世间三宝也。同相者。若约五教。则一者立事就义门。二者会事归理门。三者理事融显门。四者绝相理实门。五者融通不碍门。虽前浅后深。而同归一原。括其大意。则性体灵觉。照了诸法。名为佛宝。恒沙性德。皆可轨持。名为法宝。性相不二。冥合无违。名为僧宝。即出世间最上三宝也。尊贵者。佛两足尊。法离欲尊。僧众中尊。依之修行。则出三界。世间珍重。无与为伍。故名为宝。通书亦云。至尊者道。至贵者德。况三宝道德之极。岂不称宝。
【疏】闻念三宝。自有四义。一者鸟音之中。赞三宝故。二者说法有方。善入人故。三者昼夜无间。熟耳根故。四者鸟尚解说。激胜心故。
【钞】赞三宝者。虽上根力觉道。种种诸法。为品不同。约而言之。皆三宝摄。演畅此法时。或明含灵本具觉性。众生闻者。得自本心。乃知有佛。或明性具种种诸相。众生闻者。解入深义。乃知有法。或明性相和合不二。众生闻者。事理无碍。乃知有僧。故念三宝。善入人者。虽谈妙法。不善为辞。闻则扞格。今惟和雅之音。优柔调适。理义悦心。听者生喜。故念三宝。熟耳根者。虽善说法。一暴十寒。心则懈废。今唯六时相续。习听饫闻。浃髓沦肌。熏陶成性。故念三宝。激胜心者。鸟能说法。人胡不如。惭耻一生。精进自发。故念三宝。
【疏】称理。则自性真心一体。是佛法僧义。
【钞】如上同相所陈。则知唯一真心。更无别体。心体本自觉照即佛宝。心体本自性离即法宝。心体本自不二即僧宝。故曰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但令归自。不说归他。念念还归自心。是名真念三宝。
○二释无恶道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疏】恐疑净土何因而有畜生。不符法藏本愿。故明彼国实无恶道。以彼佛欲令法遍人耳。神力变化。非真畜生故。又不同天鸟能说法故。
【钞】何因者。愚痴暗蔽以为之因。生畜生趣。悭贪嫉妒以为之因。生饿鬼趣。十恶五逆以为之因。生地狱趣。名三恶道。以六道中天为最善。人道次之。修罗介乎善恶之中。故独此三。最名为恶。夫因于净心。生于净土。何由净土而有恶道。如其有者。是杂秽处。不异娑婆。何名极乐。故有疑也。本愿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剎中无饿鬼畜生。以至蜎蝡。又愿云。我剎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何况有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云何佛道已成。顿违宿愿。故明彼国原无恶道。非唯目所未睹。亦复耳所不闻。良由耳之所闻。唯是诸佛如来万德洪名。菩萨声闻。及诸天善人。种种嘉号。曾无三恶名字历耳根故。变化所作者。复自难言。既无畜生。今白鹤孔雀等。何所从来。而在彼国。乃出其由。是佛化作。非真实有。如观经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化为百宝色鸟。是也。法音宣流者。宣则宣布。自上遍下。犹如王言。流则流通。自近及远。犹如逝水。佛欲法音普周无间。故不独以人说法。使彼鸟音皆说妙法。无处无时而不闻听。此则大神通力之所变化。岂同愚暗为因。而感报畜生之真鸟耶。然此变化。自有二义。一者如佛遣化人。说种种法。二者性具诸法。依性起修。果上自能色心互融。依正不二。皆悉说法。是则鸟音演畅。法尔自然。非佛有心。特为变作也。不同天鸟者。正法念处经云。诸天游乐。池中凫雁等。皆出音声。宣扬偈颂。开示五欲。毕竟无常。不可耽玩。诸天闻已。有涕泪者。此则实鸟。由在世时。口说妙法。不务真修。报作诸鸟。处于天宫。以其宿习。犹能说法。非如净土佛所变化。故不同也。
【疏】问。法藏偈云。地狱鬼畜生。皆生我剎中。何言彼无恶道。答。偈意自明。不俟疑辩。女人生者。义亦如是。
【钞】偈意自明者。法藏比丘愿后说偈。先云地狱鬼畜生。皆生我剎中。次即云。一切来生者。修习清净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则知必于娑婆已植净缘。故得往生。既生彼国。失本恶道。皆成上善。相好如佛。尚何地狱鬼畜旧日之形体耶。女生亦然者。论谓女及根缺。俱不生彼。故援上例。亦由女人宿修净行。一生彼国。具丈夫相。无复女形矣。今绘九品。犹存女人。谬也。当是娑婆念佛时相。不可谓是极乐得生时相也。抑或表其因地。以明一切皆得往生耳。达者审之。
【疏】称理。则自性本无贪瞋痴等。是无三恶道义。自性本具如幻法门。是变化所作义。
【钞】若据不二门中。贪瞋痴即戒定慧。则善道恶道。悉皆如幻。幻无自性。唯是一心。一心不生。万法俱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