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九(经文卷四之三) (经文卷四之三)10
    性。即体也。言妄之自己体性本来如是。尚不可得。况更索其因哉。喻明无因已竟。

    卯二示令顿歇。圆顿教中。知真本有。何劳起修。达妄本空。不须强断。而强修强断者。尽属怖头狂走。妙在歇狂。当下即是。然歇狂正是无修之修。亦非同拨无放逸之流也。分三。辰一示无修之修。又三。巳一略除妄缘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详但之一字。即所以止其意中奋修之念。如云。汝究妄因。将欲得其本因。而苦修以断之也。今即悟其无因本空。何必乃尔。汝但云云。分别二字至重。应是缘粗境之粗惑。总该法执。对三种相续为三分别。故下科呼为三缘也。不随二字。便是顿修顿断功夫。盖二乘我执已尽。尚犹不了法空。于三相续而分别心外实有。长缠理障。今教其于承示悟空之后。但惟息此三种缘念分别而一切不随。即是顿断法执也。良以彼之三种相续。本无因而末全空。但惟依此随念分别。故常不即空。今惟不随。彼自无依。不空何待。此诚顿悟家最为省力之修也。思之。夫观三种相续。文取初问科中之语。则知此之顿修。全藉初问中生续皆空以张其本也。

    巳二妄因自绝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上句牒上科意也。盖上科不随三种分别。即是断三缘也。而粗惑粗境已尽。三因。乃带细境之细惑。即三细中流注细念。所以为前粗惑境之深因。故亦对境成三。不生者。良以粗念除而功熟。细念亦随尽也。

    巳三妄本亦尽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

    心中演若狂性者。借喻直指根本无明。良以前演若狂走之狂本喻根本无明故也。歇者。息也。灭也。由前达空之后。粗细二念俱忘。则根本无明岂能独存。亦泯然而息灭矣。然歇字双含伏断两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

    辰二示无证之证

    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前皆灭妄。此科证真也。菩提。智果之号。本觉出缠。三智圆满之相。胜净明心。极果之体。合名体而兼举也。胜者。超过一切。无比无上之意。净者。烦恼不能染。明者。无明不能昏也。权小菩提。下对凡外亦称净明。而非胜净明也。心之一字。亦显唯心。非别有也。此亦双含发心究竟二种菩提。承前圆伏无明。此为发心菩提。初住位也。虽断一证一。而圆融该彻四十二地。即成正觉。克肖究竟也。承前永断无明。此为究竟菩提。如来位也。亦就满慈已齐七信。进则二果可阶。故作斯判。若约初心具顿根者。则虽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一超直入。是亦菩提胜净明心。曾无优劣。幸勿退屈。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允合此中顿歇之意。本周法界者。但由歇而显。非由歇而始有也。前云。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即周法界意也。不从人得者。纵使从人指示。而实理备吾身。非从人与。如灯传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