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二(经文卷五之一) (经文卷五之一)3
    子二如来解释。分为二。丑一阿难未悟而述问。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意疑如来常说法相。最要略者亦有十八界等。今何惟是六根。而六尘六识皆不与耶。

    丑二如来详释以除疑。分为二。寅一长行。分三。卯一直以标检。又分为二。辰一标处一体。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科言处者。谓经之根尘摄十二处也。阿难意中疑云。若惟六根。岂不遗乎六尘。故此首句标告之云。根之与尘。执相而观。则根为内身而属有情。尘为外器而属无情。似永异也。而不知本惟一心。妄分情器。溯流穷源。仍惟一体。岂真有十二处之各体耶。斯即唯识宗相见皆依自证起矣。次承上言。由此根尘同源之故。举根而即以摄尘。是以缚为凡流而受沦。固此六根以为结缚之本。脱为圣侣而自在。亦此六根以为解脱之源。岂有二物哉。

    辰二检识虚妄。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阿难意中当复疑云。根尘同源。故举根即以摄尘。而六识何以不言。故此复检云。识乃前尘虚妄相想。犹若空华。了无实体。既非缚结之本。又非解脱之要。故结解惟根。而并不系于识也。此处仍总结云。六尘既无别体。六识又极虚无。故诸佛同言结解惟是六根也。理实只此标检之科。所以释诸佛之言者。义尽无余。下文重释重颂。令其增明而已。

    卯二重以释成。理本玄微。而标文隐略。恐未彻了。故重以释明。然此中但释所标而不释所检者。以既检去不用故也。分二。辰一重释根尘同源。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由尘发知者。即由六尘而后发六根之知也。此句见六根要须托六尘而后立。因根有相者。即因六根而后有六尘之相也。此句见六尘要须托六根而后有。相见无性者。言尘离根而固无独立之自性。根离尘而亦无独立之自性也。交芦别是一种。粗大过于常芦。生必二茎交抱而立。二根盘结而连。单则扑地。不能自立。又其体外实内空。今言犹如交芦者。据长行。似惟取于交倚不能自立。亦如根尘各无自性。同源一体。所以引下文缚脱惟根而已。据偈颂。则仍取外实内空。以喻根尘空有俱非也。故今长行虽未显彰空有之义。亦应暗含双非之旨。庶见下文立知无见甚有来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