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七(经文卷六之三) (经文卷六之三)6
    卯三鼻识有住。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温陵曰。孙陀散乱。佛欲摄住其心。令观鼻端。此特权机而已。盖真心无住。有住则妄矣。○鼻想者。于鼻端作观白之想也。本权机者。本为对治而权假设想。非鼻识本有也。以鼻识分别香臭为用。非关端白故也。次句明本意只为摄住散乱而已。三句明不圆之故。住则偏局一处。何由而圆乎。

    卯四舌识有漏。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首句言说法虽由舌识。然不免杂以音声文字。故曰弄音文也。而能开悟成自果。但由先世所成旷久辩才之力故得如此。非彼一时舌识所能。且名句乃不相应行。有为所摄。非无漏法。岂以舌识参杂于此而成圆通乎。

    卯五身识不遍。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吴兴曰。问。波离执身。次第执心。俱得通利。今何但云束身而已。答。声闻执心。亦防六聚七支之非。况今言身。识在其中矣。○此偈正拣身识。其言束身。正谓束于身识。非谓身根。而言识在其中者。岳师之混淆多此类也。且观下元非遍一切之句。则知但束之语。非惟只表遗心。盖表所遗者更多。良以圆通之境。当遍融身界万法。今但束身识。局于身心。无普融观智。岂得圆通乎。

    卯六意识缘物。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吴兴曰。目连神通由宿习所得。虽云旋湛心光发宣。非关于法分别而现。又小乘神通皆是作意。缘物则有。离物则无。○法分别三字即意识别名。盖意识是法尘上分别性故也。此句已明目连神变圆通元与意识无干。次句又言纵由意识。亦是缘尘。而非离尘普遍之法。亦难获圆通矣。物。即尘也。通观拣识之文。多明六圣所证各皆别有资藉。非真由彼识心能至圆通也。拣六识已竟。

    寅四拣七大。七大之中。前五同尘。第六同识。第七同根。比前但加广大之相。而拣意大同前也。就分为七科。卯一地大非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温陵曰。持地平填。尚涉有为。非实圣性。○遇佛平心。方归圣性。而初心全涉有为。故难获圆通。似为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