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七(经文卷六之三) (经文卷六之三)9
    巳二自在护生。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二句叹尽三科。文义该摄绝妙。一者两句分叹前二科。以上句叹三十二应。随缘自在说法。以下句叹十四无畏循声救苦众生。二者两句总叹后一科。以四不思议中。明言救护众生。得大自在。则上句正以叹之。又复明言其形其咒无畏施生。则下句正以叹之。又且连上二句。贯成四句。则见此等妙用。皆极沙劫之常。皆尽尘刹之遍。诚为巧妙。若依旧注。前两句叹首科。不惟强添说法。而又何独遍常。后两句叹后二科。不惟偏缺遍常。而又颠倒失次。智者详之。

    巳三音备众美。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温陵曰。以说法不滞为妙音。寻声救苦为观音。音性无著为梵音。应不失时为潮音。○详夫菩萨忘音尘而循闻性。及至称名叹德。乃独取音而不取闻。何也。正表圆人不坏法相。而初心忘尘。但图解根而已。圆通之后。一切妙用全在于音也。岂如灰断之果。永坏无用也耶。故今三十二应中之说法。四不思议中之说咒。皆妙音之力也。十四无畏中之救八难。四不思议中之施无畏。皆观世音之力也。由法华以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释观世音名。故偏属救苦矣。十四无畏中之除三毒。四不思议中之破悭吝。皆梵音之力也。以彼科明言修习清净本根。故属梵音矣。三十二应中之赴遍求。十四无畏中之赴二求。四不思议中之赴广求。皆能应不失时。潮音之力也。然此独缺法华中胜彼世间音。故致十四无畏中持名一科无所收属。以彼一名独当一切菩萨之名。正属胜彼世间音也。然就今经文收入妙音中亦稍为通。以一名而顿含众名功德。亦甚为妙也。

    卯四恩沾凡圣。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上句恩沾于凡。救世。谓拔诸苦。安宁。谓与诸乐。盖既言救世。则且指世间凡夫蒙益也。下句恩沾于圣。出世。则先以革凡。常住。则究竟成圣。然功迹亦不出于应等三科。其意易见。不必分属也。赞人殊胜已竟。

    卯三示法真实。此科见耳根元自真实。决定速至圆通。不劳资藉别因。正翻前别有资藉之缘耳。分二。辰一标启佛述说。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上句启佛。启即告也。下句述说。但述所说耳根而已。非三真实俱出观音自说也。良以下三科。乃是文殊取四卷末。六根数量。并击钟验常等科中。佛说语意而加发挥。见耳门之本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