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经文卷八之四) (经文卷八之四)13
    丑四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此人比前人一切时中自己全无淫念。但应彼淫境迫触。不能拒绝。准下详此必于交时不能无味。精微。即内院妙境。精而非粗。微而难见。粗心众生所不能窥。外院尚不知处。何况余天。故言不接等也。三灾不及者。即法华所谓我此土不毁。而众见烧尽之意也。问。此论七趣轮转之事。似与外天相应。何乃单举内院。而反遗外天。以致余天不伦。尝闻三菩萨修兜率内院。尚未全升。当必别有修门。岂此少欲。即能升耶。答。按后文诸天中圣凡备悉。如五那含等是也。岂此处肯不言内院耶。但疑梵本或先言外天而后兼内院。译者过于省文而分析欠详。以致宛似全遗外院。而实不全遗。今私意推度。首三句。似正外天之因。而缺其果。命终下。似正内院之果。而缺其因。因果互影略耳。不知是否。不然此天何幸以少欲劣功。而遽获超三禅之胜报哉。或者曰。佛自省文。以胜该劣。而外天但令人意得之。亦通。

    丑五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此人无念应境皆同前人。但交时无味胜前人耳。横陈者。即现前淫境迫拶。力不自由也。彼则毕竟无心。故全无味。如嚼蜡然。越化者。能超越下天。能变化乐具。乐其自所变化。故名乐变化。此以心拘自化。因果俱劣后天。

    丑六他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超出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者。心希上界。不乐世间。但随世间。权同妻室。至于交时。不但无味。而且神游外境。了不干涉也。温陵曰。化。即第五天。无化。即下天也。诸欲乐境不劳自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名他化自在。○是因之心超。胜前心拘。果之他化。胜前自化。分欲重轻已竟。

    子二判属欲界。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界。

    动字单约欲躁动为言。世人于此无节制者。其动最乱莫可羁勒。若瀑流。若逸火。若奔马。无可为喻。昏狂累坠。常溺三途。故此六欲诸天。以渐节制而向于静。故曰出动。盖初天且止外动。二天内动亦减。三天遇境方动。四天境迫不违。五天交中无味。六天形合心超。皆是以渐出离欲中乱动。心迹尚交者。谓前四天尚兼心交。以有味故。后二天但是迹交。以无味故也。自此以还者。齐此天以下直至阿鼻。皆欲界摄也。以三欲事同。男女相具也。岳师引天台言十善外。前三天各兼功行。后三天各兼禅定。不但只轻淫欲。希生天者不可不知。其引俱舍六天受欲重轻。乃果中事。非今经修因之旨也。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彼解异予所闻。曾闻教中有偈云。四王忉利同一道。焰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相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一道应即交抱。而分形交勾抱亦可。且统纪谓形交无液。非同人间也。夫淫欲乃坠缚根本。六欲以轻而渐升。四禅以绝而高举。是则不舍欲心。上界犹不可希。况望出三界。修三摩地耶。此所以阿难必缘是而起教也。缘缚习重。卒不能断者。亦须惭厌发愿。或往生。求毕竟离。慎勿附会华严等上圣境界。以自欺自陷于魔说也。此间别有欲界魔天。欲境威权皆出诸天之上。此经摄于第六。故不别说。六欲已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