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净土分第十】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又跟须菩提说你如何想的,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说你们没有得,你看我在燃灯佛所那,燃灯佛给我授记,我是不是有法有得?须菩提说不是这样子,不也,世尊,你在燃灯佛所授记,你实实在在的于法没有什么得。就是说燃灯佛是我老师,我在跟他学法的时候,因为师父的开示,好像似有法可得,给我授记了嘛!实际上本性本来清净的,愈深入愈没有,一切法没有。愈悟得深,愈悟得一切法,六尘境界连法尘都断了,所以到寂然常照的时候,那就成佛了。常照就是智慧达到究竟了,于法实在无得、无可取。能取得到吗?取不到的。这个例子咱们在太阳的光明,光明只是照耀而已,你能把这光明取到吗?把这个日光明取到当成你所得,到晚上黑暗了你再把它放出来,有这个本事吗?没有,所以说无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同时佛就问他说修成佛道的时候,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现在须菩提明白了,明白什么呢?不也,没有。为什么说没有,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恐怕人疑惑,那些菩萨修行的时候,庄严佛国土有所取,好像庄严佛国土也是取到的。佛又跟他进一步说,佛所证得的庄严佛国土是所修行的报得的,看你修行的功行,你修的什么功行,你所得的报就是什么样佛国土,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菩萨行无量无量的,就把它形容万行吧!就是六度万行,他在行的时候、庄严的时候,心里头一点念头没有,没有执着。有执着还叫庄严?不叫庄严了。菩萨度众生无生可度,度即无度。那菩萨修行呢?行无所行。庄严佛国土呢?庄严即非庄严,没有个能严的还有个所严的佛国土;得不可得,庄严的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所教授我们的都有三个:一个随顺世间的时候,庄严佛国土;不随世间,随顺正觉世间的,庄严非庄严;这样子才名是名庄严。庄严也是假名安立的,名字而已,假名。咱们所说的佛法、佛已证得的佛国土都是假名而已,别把它当成实有的,一当成实有的就叫执着,不着这实有就叫解脱,随众生缘假名安立,还叫庄严。每一法你都给它依这三部曲,人、非人、是名为人,哪一件事物,一个是随顺世间有,一个是不随世间无。那佛利众生呢?随顺世间而立有的。一个随顺,一个不随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你问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在六尘境界上头不要去生心,这就清净了,这就叫无所住心,心不住一切相,生无所住的心,不执着。菩萨行菩萨道,行无所行。假使菩萨发了菩提心了,说我要行菩萨道,那就执着了,那不叫行菩萨道。菩萨度众生,经上有时候也说,随顺说,度众生,如来,度众生你很辛苦了,或者哪个大菩萨度众生度得很辛苦了,这是随顺世间说的。实际上,诸佛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若见众生相,菩萨他也随着烦恼转了。他不是随着烦恼转的,他是随着智慧行的,就是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这个道理一定得懂。你没证得,你学习时候不要执着。你要是执着了,我要学习,我要怎么样,你学不到,学即无学。但是你不从你开始的时候,你不从执着怎么能达到无执着呢?所以佛法是圆融的,你得两头堵,单一头可不行,方方得俱到。

    咱们举个例子说,就刚才我上来跟大家讲的,你出家了好多年了,从五年以后开始吧!你社会的习气渐渐都断了得五年,快点的得三年。等你都出家七、八年了,十来年了,你自己是没什么感觉,还像一天就吃饭穿衣,打板就上殿过堂,好像无所谓似的;你知道你得到很多清净福田了,你有感觉吗?你得到福德了吗?你问哪位道友,哪位都答覆你无所谓,没有,没这感觉,这就跟这个深义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没把它科判化,把它科判化了分析,有时候是一年不如一年;另一方面,你在无形无相当中就进入佛所教导的当中了,你没有执着了,就是去了这个执着。我们从初级班学律,乃至到中级班、到研究部,你有个感觉吗?我现在升到研究部了,我不是初级班了。你过去了就没有了,你没这个分别了、没这个辨别了,就是没这个执着相了,自然的就把它消失了,功夫到了,功到自然成,有好多我们世间以前的那些习气没有了;那个习气没有了,你又生了一个新的习气,当比丘、当比丘尼的习气你又染了很多,这个习气也不对的,你还是得放下。懂得我这个话含义没有?你以前在家,在家的时候有在家的习气,等你出了家又换了,换了什么?清净的习气。但是这个习气是随顺善法的,能够达到空,能够证得金刚智,这个习气渐渐它生智慧。好多像我们的生活成了个执着的习气了,大家可能有这个感觉吧!但是这个习气是善,过去那个习气是恶,等到你到一定要成就了,善也不要要了。善是对着恶的,已经你没有恶了,你把这善保存它干什么?你保存,你就成不了佛。进一步,我前头都对了;再进一步,又把前头略了。

    等到须菩提这个时候了,菩萨若能生起清净心来,这个清净心什么表现呢?不应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个心是无住的了。这个含义懂没懂?是自然的形成的。这也是习气,把过去那个习气变成你在寺庙里头生活的习气,这个也能把你拴住,拴住的意思你也跑不了;你把这个习气也没有了,那就拴不住你了。习,就是习染的意思、熏习的意思。咱们现在用善法熏习,熏习我们这个心,让我们这个心无住。但是你心已经不住了,你还拿这个熏习来熏,那叫执着了,法执常在。须菩提问的时候,因为他有法执,所有在会的大众千二百五十人都有法执,佛说金刚经就是断他的法执。

    已经有清净心了,不住在六尘境界了,那你也不住在清净上头。还有个清净可住,还有个六尘可断,那叫心有所执。所以这叫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叫清净心,再不住六尘境界,这就生起来了无住心。生个什么心?无住之心,无住色声香味触法。特别是法难,六尘境界法尘境界最难。咱们作梦,乃至思惟,都是你那个六尘的法尘缘念回念。这时候我们这个不住六尘境界生起这个心,就叫无住心,生无所生,也没个生,也无所住。生既无生,还有所住吗?也无所住。行即无行,这就叫无功用道。大家如果行一件法门,做久了,到时候你一做,你心里没感觉我这是在修行,我非要做不可,心里没有分别念了,熟能生巧,就是不用心去做。

    这个世间相很多,他并知道他已经心无所住了。我经常爱举这个例子,王羲之到街上散步去,看到卖百货当中的卖吃的烧饼油条,有一个老太婆烙煎饼。大家知道煎饼吗?我们北方知道,一个圆锅,铁锅,铁鏿子,鏿子那锅当间是鼓的,用泼下流。但是她烙煎饼,煎饼是稀的,她一倒不就流下去了吗?但是那个老婆婆这个瓢一倒,瓢后头手上转着一个杆子,这一瓢,完了这么一倒一转,马上一张煎饼就出来了;瓢瓢如是,不多不少,不大不小,满那个铁鏿子。王羲之在这看,唉呀!看神了。他说这个老太婆可厉害了,因为什么呢?烙出来往后一甩,一个小钵子跟那饼子一般大,张张如是;眼睛也不看,就那么一甩,那神了,一瓢一烙一甩。他看了这个功夫可深了,他就赞叹她:老太婆,你真不得了。她说:我这算啥呀!你看那王羲之,王先生写的字每一个字都一样,或者写行,都是行,你看一百个行都一样。这王羲之一听,习能生巧,她没有感觉,她没感觉我这技术已经到达这个程度,没有;到达成熟了,自然她去这么做。

    就跟咱们念经一样的,你闭着眼睛也能念了,反正都是如是我闻,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他并没有感觉这个,这叫无心用道,你修道也用到这个程度了就这样子,习惯成自然。你问他,他这个时候他有心用吗?没用心。咱们好像干一个事做熟悉了就那么做了,叫习种性。咱们本具的这个空义,是叫性种性,知道不?我们从习惯的力量达到性本具足的。但是这个中间夹一个熏习力量,咱们讲大乘起信论二种熏习,这叫熏习力量;染法熏净法,净法都成染;净法熏习染法,所有染法就渐渐都变成净。大乘起信论讲二种熏习,在我给大家解说起信论的时候,我特别讲这二种熏习,这含义是什么?咱们每天跟着大众在熏习,我们有很多在家道友到这住着,住住不想走了,完了就出家吧!他熏习,把他熏习的他感觉这个环境太好了,也用不着操心,也用不着去自己做饭,一打板子就吃了。一切生活就是熏习来的,等到熏习一定成佛了,你才知道这些个都没有用它。

    须菩提就是这样子,佛就告诉他说现在你已经到达阿罗汉果了,你用心的时候不要再执着过去的事了,你放下吧!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生心,乃至不要住法生心,因为二乘人就法执很严重,法执无断。就是度众生无生可度的,就是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你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还有什么烦恼吗?菩萨叫游戏三昧,度众生事就是他的游戏,他不执着的,他也不随着你悲哀悲哀,也不随你欢喜欢喜;因为他随你欢喜欢喜,他又堕了凡夫境界了。所以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善用其心,如果我们把那善用其心用到金刚经上就对了。菩萨摩诃萨要生起清净心来,不要去分别,妄想分别是有害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无所住而生心。若无住还有心可生吗?这叫无生无住。

    但是你平常用功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不要贪多,单一件事,你感觉你很重的、很烦的、很爱想的,一想到它你就烦恼,你就从它下手,专门就修这一法。何时到你无法无我,这一法修成了,其他的也成了。如贪心重,就专门对治贪心。怎么对治它?舍,不要聚积物质,任何物质都不要。这不是容易,无量劫来的,但是你下手时候必须得这样下手。

    金刚经所说的是对待二乘人转小向大的,这些个当机众他本来是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他已经基本上断了,他不会在这上起贪染心的了;只是在尘沙、无明上头,他还放不下,他对法放不下,他心还有所著;犯戒了,这个事我不能动,佛教导我不能做,他对法还没放下,还执着。关于这种的二乘,般若经里头专门破这个的。所以菩萨要生清净心?须菩提虽然断了见思烦恼,他心还没有达到,法尘没断,对于法执还存在的;他住色不生心,住色法他要生心。这个明天再讲吧!色跟色法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