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第23讲1
    有位同学在笔记中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他说听了课后,觉得学佛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他因为多看佛经,知道了一个方法,他自己成为“偷懒法”。怎么偷懒呢?他也不想往生西方,路太远了,也不想往生东方药师如来世界,那也是不容易,干脆上生兜率天,到弥勒菩萨的国土去。兜率天是欲界天的中心,一切准佛们,在下生成佛以前,即十地菩萨,等、妙二觉最后身,都是在兜率天为天主。兜率天还属欲界,有饮食男女之欲,同人世间一样,只是境界不同。

    但兜率天有弥勒内院,弥勒内院里绝对清净的,我们刚听过的“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在弥勒内院所讲的经典,是无著菩萨以定力上升到那里,夜里听课,白天再下来记录,据说这部书是如此完成的。现代一般学者,尤其是欧美学者,都不相信这类事,认为这本书是无著菩萨的。这问题我们不去讨论。

    很多大菩萨们,都发愿往生弥勒菩萨兜率天,等到下一劫开始时,再跟弥勒菩萨下生,到这个人世间度人。

    这位同学看到了这本经论,不错,是有这条捷路。往生西方净土,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生兜率天只要你信愿坚定,只要你做善事,发愿往生就行了。发愿往生,跟随弥勒菩萨,将来一块再下生到这个世界,就像阿难和舍利弗跟着释迦牟尼佛一样。古代如无著菩萨,近代如太虚法师,还有几年前在汐止肉身不坏的慈航法师,乃至过去大陆上的许多在家、出家人,都是发愿往生兜率天,下生跟着弥勒菩萨听课学道。

    这个方法很对,而且这位同学能发现大正藏里头佛说: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可见他蛮用功的。禅宗祖师有两名话:“蚂蝗叮上鹭鹚脚,你上天来我上天”。等弥勒菩萨下来度人的时候,跟着他下来,做他的弟子,这个办法很对。

    现在继续上次的现观庄严论,一切智品第四:

    于佛等境起微细实执系缚,修礼拜等,虽是福德资粮之因,而能对治不信等,然是菩萨道之所治品,以是彼歧误处故。

    这就是说我们修持的人,对于佛境界不能执著,起一点微细的执著,就会障道了。

    拜佛很重要,尤其学密宗,第一个条件要先拜佛,先叩十万个大头再来。我当年学佛,说信就信,说拜就拜,地上什么也不铺,早晚必定叩一百个头,规规矩矩,如孔子说“祭神如神在”。拜佛时,觉得佛就在前面一样,如果说还发不起这个心,连拜佛都怀疑,这是你罪业深重傲慢。学佛的人不能不拜佛,“君子有三畏:畏大人,畏天命,畏圣贤之言。”人要找一个怕的,如果没有一个东西在心中令你起恭敬心,就是敬心生不起来,心也当然不会专一。

    尤其是学佛学道,自己检查自己,如果恭敬心没有发起,想上路是很难的。所以学大乘佛法,先要学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一一要去做,敬“他”就是敬自己,这些理由很深。不过修到最后,要一切放下,佛的境界也不能执著。

    说胜义谛难通达者,以唯是究竟内智所证,遮遣见色等之名言量所能知故。又胜义谛说为不可思议,以名言量不能了知从色等,乃至佛不共法,是世俗法性,其究竟实性唯是圣根本智所见故。

    胜义谛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这个道很难了解,不是言语表达得出来的,只能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内在智慧脱离了物理世界,更在名词学理的范围以外,将这些都破除以后,才是第一义谛,所以禅宗不立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佛说不可思议?这一句话是对那个见道的本体而讲,因为那个本身是无言语文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从物质世界的知识可以了解的,这个是佛说的不共法,超过了一切事实的法性。如果你见到了这个本体实性,你就是圣人了,有成圣人的根本智。但对于凡夫来讲,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形而下的东西则是可以思议的。

    “谓诸有漏缘起,皆非实有,唯由执著习气所变现故,譬如梦事。”

    世间一切的事情,都是有漏的因缘和合,有漏之因的缘起法都是假的,如梦如幻,都是由于第八阿赖耶识的习气所变现出来的。比如大家打坐,所有的境界,不管你感觉到空也好,光明也好,清净也好,乃至千奇百怪的现象也好,都是阿赖耶识种子所生。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相都要空完,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种现象,都是阿赖耶识执著的种子习气所变,都是假相,不是真实。

    许多人问打坐的各种现象,实际上是多余的,若把教理研究通了,晓得这些都是过程,哪怕成了大阿罗汉,六种神通都发起了,也只是阿赖耶识习气种子的发现而已,不是究竟,也不是道。这个道理要搞通。若搞通了,有许多境界过程,用不着怀疑,并且晓得下一步又要变化了,都会变去的。

    上次有同学问,打坐一闭起眼睛来,前面有许多幻境,这些幻境哪里来?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引发的。本来是眼神经疲劳所变化出来的,再配合下意识,就以为这个是鬼神,那个是魔。其实哪里有魔!魔也是你自己造的,都是自己习气所变化,这个道理要认清楚。

    圆满一切相现观品第五之一:

    此中分三,随顺声闻弟子所有一切智相,随顺菩萨所有道相智相,一切相智不共相。初者谓以慧观察有漏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之别相,及观察无常苦空我皆真实空之共相,安住正念,即四念住,其自性谓缘身受心法四事,各修别共二相。念慧随一之入道现观,为入四谛之取舍而修也。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之四正断。

    这段告诉我们修行初步,第一要观空,观无常、苦、空、无我。先从小乘的四谛上修,但是任何修行皆离不开四念住(见三十七道品)。

    这里最重要的地方在这一段最后: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仔细检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习气里有坏的念头,必须自己能截得断,这是修行的初步,这也就是行愿。还没有生起的坏念头,要防止它生出来,这句话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平常没有坏心眼,那是因为它还没有发出来。即使最善、最好的人,在好极了的时候,也会起很坏的坏心眼,自己都检查不出来,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看过去宋、明理学家的资料,在做善事的时候,同时也做了很大的坏事,自己做了都不知道。所以行善培养功德,要最高的般若智慧,不是那么简单。有时你觉得自己很严肃、很端正,实际上天天在做坏事。行愿就有这样难!任何人一点主观的知识,一点点学问,自认为是对的,但以根本智一照,往往有最大的坏念。所以,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是最难的。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我们以心理学的立场检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个真正严格检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至善,多数不过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而已。不要说行为中有善事,连至善的念头都没有起来过。你说,我在念佛啊!那是无心念,一边念佛,一边六根还到处乱动。即使你能念佛念到专一,那只能说是修持法门而已,并没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资粮,有这样严格。所以大家随便讲禅宗,什么宗,一分功德没有升起,你想进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转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会跳进一步,这是很呆板的。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这么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进步,善根没有起来,善功德根本没有培养过,如何进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长,自己检查出来自己真有某一点善业,已经生根发芽了,要使它增长;至于还没有生起的,未生令生。上面所说的这些是四正断,三十七道品中称四正勤,也就是我们必须努力去修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