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有本体论(9)
    五十三页,“前忘已灭,后念未生”,前念已经灭后念未生,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现前一念本自具足,禅宗讲回归当下,当下一念,”中间孤孤”,孤孤就是孤孤独独,意思就是独立存在的意思,中间是独立存在。“能观之智,观此本性,无念之境”,能观的智慧观到我们的本性,这个没有妄想的境界是什么,“极静之念,照极静体”极静就是说没有一点染污,这个心是静到了极点,你可以照辙到我们最静之体。“抓至极处”也是逼迫到最后,“静极光通”光通就是内心的心性光明显现通达了。”寂而照之”不但有定力又有智慧的照,”发本明耀”,发挥本来光明之耀。“此即离念,而后圆照”圆满的照耀,“即是直心,正念真如”我们直心就是没有弯曲,什么叫直心呢?不受假相的影响叫做直心,讲真话叫做直心,开悟的人要讲真话不能讲假话。直就是不弯,一个著相的人当然会弯了,譬如说你看到总统来拍马屁,这个就不是直心了。是不是?譬如说看到总统来我们用最大的礼貌,因为是一国之君,我们迎接他。直心的礼遇他,这个就是佛法。如果阿谀奉承那个就不是真如。底下要加一个字。“心缘外境”上面加一个若,有时候这个文章不加个字,还看不懂,如果我们的内心去攀缘外境,加了两个字立刻“摄之令还”立刻摄受回来,千万不要著于外境,境没有实体。若心攀缘这个外境,立刻摄之令还。然后“念想”就是分别的念一起来,“即”就是立刻,立刻“觉”悟。动到执着了,我们今天为什么,晚上一直恨那个人,这个不行,为什么我们晚上一直批评那个人,这个不行,要赶快,这个分别念要赶快摆平,立刻觉悟。“觉之即无”因为我们觉悟了,就晓得这个唯心所造,这个还是因为心,要说对方不好,是因为我们修养不够,我们如果开悟了,天大的境界,我们也不会觉得委屈,对不对?这是我们的业力所牵引的世界,世界没有冤枉的,这个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原因的。一定有种种的因缘。我今天种种的逆境,没有关系,觉之即无。所以我们有这个佛法,如果我今天没有佛法,我哪里可能放那个一直伤害我们的让他安然无恙。对不对,没有那么简单的。看我们这种脸你就知道了,杀气腾腾。我们今天没学佛,不会让他这么安然无事的。那么好吃好睡的,我们今天有学佛了,我们很同情众生,为了钱不计一切。我们真的很同情他,很同情他,我们不会恨他。只是觉得很可怜,众生很可怜。“即此觉心,便名为观”就是觉心,便名为观就是方便说是观,”虽”然”起”这个”觉心”,“亦无觉”心之“相”,也不会说我在觉悟,贪著一个觉悟之相。“所言觉者”所说的觉悟是什么意思呢?“谓心离念”把笔拿起来,谓心离一切念相,念的底下加一个相,为心离一切念相就是觉悟的人,因为相是假的,对不对?所以“念念念觉”每一个念都令我们觉悟。前面两个念字就是每一念,后面那个念就是个动词,让他觉悟,念觉,令这个念头觉悟。念念念觉就是令每一个念头让他觉悟,就是这个意思。“念念追觉”这个追字就是接近,每一个念头都要尽量接近觉悟,追觉,“念念即觉”如果我们妄想一起来,我们马上回光返照,要告诉自己,我们这样修养不行的,所以说,修学佛道就是这样子。“觉念皆空”觉悟了还有这个念头都是空,觉而常照,照而常觉,以镜来比喻体,镜的光来比喻智,“镜光喻智”有体就一定有智,有镜体就一定有镜光。“依镜起光”光跟镜其实是一体的,“返照镜体”“镜”跟“光”是“不二”的,镜子不能反光,你怎么照到你的脸?镜跟光没有两种东西,镜子的面跟镜子的光其实是一样的不能离开。所以“理”跟“智”也是“一如”也是“不二。”体即是用也,用即是体也。

    五十四页,“又如暗室”就像黑暗的房间里面,“暗本无性”,无性就是没有一定,暗本来就没有一定是暗只要“灯光一明,暗相即灭”一样的我们没有智慧,要是有一天我们开大智慧,不著一切相,你也一样是觉悟的圣人,六祖的衣钵就传给你了。“真智一照,无明何在”我们就是因为不肯放下,所以一直搁在无明的巢窟里面,我们就是不肯放下,终究到最后就是不肯放下,摆不平内在那种执著,都会藉理由来申诉自己。藉理由来搪塞自己。所以说真智一照,无明何在。“全体即是,大光明藏,正恁么时”就是这个时刻,“智”慧“与”理“性”冥”就是合起来,“孤月圆明,晴虚独朗”一个月亮,孤月,圆满光明,要是晴天虚空独朗,朗就是朗照,我们如果悟到空性“身心脱落”记住,身心脱落意思就是说不著一物叫做桶底脱落。我们的无明都是来自于身心的不觉悟。我们了解身空,心的妄想也空,当下桶底就脱落。开悟的人叫做桶底脱落,就是打破无明的意思。这禅宗讲的,身心脱落就是我们的身心就放得下了。“慧光顿发”智慧之光就顿时发起来。“便得无量”因为你不执著,一执著就会有量,量从哪里来?有量,你要不执著,那就无量了。什么叫无量无边,没有界限叫做无量无边。你一执著就会有界限,一著相就会有界限。要不执著不著相,那就无是无边了。你要内心不著就“轻安自在”“此初得力,不可欢喜”不可欢喜说你很有功夫,“立”一个“智”慧“立”一个“境”,“有照有觉”有观照有觉悟力,“为初方便,仍属情识”这个还是属于情执的意识心。“同为空华,俱名障碍”这还是会障碍。底下这个很重要。“大休大舍”这个是真正修行的功夫,休是指心,舍,是指外面的境,内心的心一定要让它休息,彻底的不著相,心以外就是身了,财富境界叫做大舍,心要休歇,境要放舍。“逐层谴除”,意思他怕我们功夫不够,所以要一步一步来,到最后“境智一如,一心圆明”“照与照者”照跟被照“同时寂灭”。照与照者就是能照所照就是能所,同时就寂灭了。就没有了。“无知而知,知而无知”本性是无知的,不安任何知见的,本性本自具足有知见,不须要安排任何的知见,本性具足有智慧光明本自能够分别。而分别也是无分别,所以说无知是心性的真知。这个心性的无知而用,这种依体起用的知叫做而知。无知就是体,而知就起作用。虽然心性起作用知,但是还是心体的无知,用这样体用一如的知,依体起用叫做无知而知,摄用归体叫做知而无知。体用是一如的,“时节一到,桶底处脱”桶底旁边写一个无明,这个桶底脱落就是无明一脱落,一自落,无明就破除了。“若有能观,犹未离幻”如果有能观照,还是没有离开幻化的。“觉所觉空”有一个能觉有一个所觉还是空。“空所空灭”,空就是能空,所空,还是没有把它灭掉。这个是《楞严经》里面的六结,动、静、根、觉、空、灭。就是耳根,简单解释一下,耳根听到动叫做声音。动,耳根,没有声音了,静,这是初步的功夫,第三个功夫叫根,耳根,能够听到动静的耳根,也能够放下,再来,能够觉察耳根的能所,觉悟这是能所,动静,都是我们的对立性的东西。再最后把这个觉悟空掉。还不能立一个能空,所空。最后把它灭掉,把这个空灭掉,所以,这个是到最后的第四层跟第五层到第六层。动、静、根、觉、空,空性的空,灭,灭掉的灭,这个叫做解六结越三空,这六个结就是六种束缚,它这个是指第四个觉,觉就是能觉,所觉。能觉的根跟动静以及所觉悟的根跟动静是空。到最后把这个觉性也空掉,变成一个还有能空还有一个所空。能空还有一个所空也把它灭掉,最后就是“诸幻灭尽”。什么叫做诸幻灭尽,记住,叫做色受想行识,五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叫做诸幻灭尽。“真体自显”就是你这个色身五蕴你统统了解这个都是妄想,幻相。统统放下心性自然显现。譬如说色受想行识色法缘起的,受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你了解这个都是妄想。再来,这个妄想,相的执著叫做妄想,了解相不可得。行就生灭。了解那个生生灭灭的变化,叫做行蕴。识就是执著跟分别的微细念。统统是不值得我们贪著的。诸幻,这个幻旁边写五蕴皆空。诸幻灭尽就是五蕴皆空。就是我们所讲的耳根,就耳根来讲,叫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统统灭尽。《楞严经》讲的,我们的“真体自显”自然显现,“真境”是“无相”的,“真智”是“无知”的。真境是无相,真正的境界是空相,所以说真境是无相的,真正的智慧是不立知见的,所以是无知。“智外无境”没有一种智慧以外的境界也没有一种境界以外的智慧。所以境外无智。意思就是境智是一如。“无如外智,能认于如,无智外如,为智所证”这个意思是说没有一种真如之外有一种智慧,意思就是悟到真如本身就有智慧。所以说无如外智,没有一个真如以外又跑出一种智慧来证于真如,智慧以外没有一个真如,智慧就是真如,拥有智慧就了解真如,所以也没有一种真智,真正的智慧外,又跑出一个真如让他证“为智取所证”。能证,所证本来就是一体的,智慧就是境界,境界就是智慧。“境智不二,体用一如”所以说“即智即境,即境即智”,境智是不二的,体用是一如的。“理无不尽”,这样子的话空的理就决定透彻了。“鉴无不穷”,哪一个缘起法都迷惑不了。你一定照彻得清清楚楚,“灵灵不昧,寂而常照”,寂就心性有定。最高层次的定叫做寂,就是佛的定。常照就是智,般若的智慧,定中有慧叫做寂而常照,“三际洞悉”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无遗”都是空。为什么十方无遗?师父刚刚讲的,这一朵花就表一切了。对不对,就表一切了,你看看过去半个钟头以前的花,跟现在的花表面看一样,其实里面已经起变化了,对不对。我们现在看这个就是唯心现量,就是心影现出来的。因为共业所感有众同分,众同分就是众生所看的相人类所看的相是一样的。但如果不同,异类的话,如果拿一只蚂蚁来放在这里,他看的就不是一朵花了,所以我们有共同分,共业。“真如实性,照而常寂”照就是智慧。有智慧而且又常常定,就是慧中有定。前面是寂而常照是定中有慧,现在是慧中有定。定慧是一体的。“湛然无际”光明是没有边际的。“周偏法界,初次用功”,“未忘能所,故分境智”没有办法忘掉能所,所以分境界跟智慧,“观久”了“功”力“纯”熟了,“粗念不起,六根清净,意识冰消”意识就是分别心就没有了,你来听课,所以师父告诉你课程不能停止。一次讲课一直薰习,讲课,薰习。不能说我要躲在自己的佛堂里面不出来。那你要开悟很难。来听课来薰习内心充满著喜悦,一次来再纠正自己再修正自己。师父讲我们回去回光返照,再一次的修正,再一次的修正,你是世界最快乐的人,没有人比你更快乐的,我的话如果你听得进去,没有人比你更快乐的。简单解释一下湛然无际,光明没有际限周偏法界,初次用功还没有办法达到忘掉这个能跟所,能就是心,所就是境,所以就分境跟智,观久了功夫成熟了,粗念就不起。你看,人家修行,你看是点滴的功夫,还要观久了,所以我们那个内观法观照要下功夫。从无常下手,无常就没有什么叫做得失的观念。生也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也带不去什么东西。现在有的东西也不是我的,那么,我们内心里面放下这种得失的观念,久而久之心境就开通了,观久了功纯,粗念就不起,六根清净,意识就冰消。分别心就冰消。底下,“入无所依”,就是入于无所依,意识冰消,入无所依,就会进入一种没有能所的境界,“由澄诸念”由澄就是说用功,定在那个地方,澄清种种的妄想,“觉识烦动”觉悟到意识这一颗分别执著心,很烦,动,生生灭灭,“憧憧未来”,憧憧未来就是想像,想像未来你就会发现我们一天到晚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憧憧未来,“起灭不停”没办法停止。“内心烦恼,无状横起”,在状的旁边写一个因,无因横起,没有任何的原因,妄想来自无因,因为不觉悟,对不对?不知不觉就迷了,不知不觉就烦恼了。不知不觉就执著了,有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无明,无状横起,没有任何的原因就起来了。“向来妄心,譬如浑水”这个妄心没有观照,就像一团浑水,不清净的水做浑水,也“不见泥沙”,“今水既澄,泥沙自现”,现在水澄清了,泥沙就自现了,“前六清净,末那复将,八识体上,含藏无始,习气种子,翻出传于,第六意识”前面六识清净末那……就是执著第八意识叫做末那,第七意识又将八识体上八识的怎么样?深入的含藏在里面的无始以来的习气种子,师父不是讲说,习气跟种子是微细惑,境界叫做粗惑,要断这个习气种子可是难。翻就是反过来,反过来传出来,翻出传于,第六意识,反过来,在里面的第八意识,把它传导出来化作第六意识,翻出传过来第六意识,意思就是末那第七意识的执著,又执著第八意识,含藏里面的无始以来的习气跟种子又传达到第六意识,“令不清净,是故现此,微细生灭,未能净尽”微细,刚刚师父已经讲了,习气种子统统叫做微细,所以“功夫相应,方能见之,此境现前,极力前进”如果是境界现前极力前进,用一点力量用一点功夫,“抖擞精神”振奋一下精神,“发奋勇猛,不可放松,百尺竿头,极处迈进”你不要自己觉得我已经尽力了,尽力是一种藉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细审体究,觉照者谁”,参,觉悟的是谁,就变得无我了。所以觉照者谁画一个问号。这就是问了,你就知道觉照者是谁。你就发现无我,“无相”而起“疑情”,无相,既然万法皆空,为什么现在我还执著呢?疑情也打一个问号,所以“大逼大拶,一鼓作气”把那个烦恼、著相、执著,把它逼到无处可藏。“大逼大拶,一鼓作气,“纵上高峰,绝壁之巅,悬崖之顶,放身直下”意思就是通身放下,没有听到正法以前不算。现在就像高峰,一下子直落到谷底。就是叫你不执著不能留一点毫无保留的余地,一下子全部身心彻底放下,就是大彻大悟。一点都不要保留。不要假藉任何的原因执著,不要假藉任何原因来著相。不要假藉任何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功夫,一鼓作气,纵上的高峰,绝壁之巅,巅就是颠簸,绝壁之巅,高高低低的,悬崖之顶,通身放下。“撤手纵横,灭迹扫踪”踪迹就表外相,千万要灭掉这些假相,扫除那种执著假相。迹跟踪就是缘起假相的意思。“不留寸丝,七识”,七识就是执著,任何我执跟法执“不死”的话,“法身焉活”,法身没有办法活的,所以是方便说,打死是打死妄念执著,而不是打死心性,心性打不死。所以打死妄想,打死妄想这是方便说。其实妄想当体即空就是觉性。所以七识不死,那个执著的末那意识打不死,法身没办法活。“行住坐卧,不离功夫”记住!“心如木石,如痴似呆,设不如是,非能究竟”你行住坐卧不能离开这个功夫,心要怎么样呢?如木石,木石就是说无情,无情就是不著,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颠倒。意思就是像木石如如不动。他不是说叫你就像木石的无情,不是这个意思。像木石的如如不动,这是做功夫的先决条件。如痴似呆,就像愚痴似呆也没什么反应。简单讲痴呆是表示没什么反应,对这个境界的贪著,反应就是贪著。众生对境界的反应是很强烈的,是不是,很贪著的,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没什么反应,来,好吃的也随缘,对不对?再好的东西也随缘,再坏的东西也随缘,无量无边的众生赞叹笑一笑,无量无边的众生诽谤也笑一笑,为什么?就像痴呆一样没有什么反应。境界拿你没办法,“设不如是,非能究竟。”如果你没有这样子,你没办法究竟的。没办法突破那个生死的烦恼的。

    五十七页第一行第二小段,“凝心寂照”凝心就是专注的意思,修行人一个最基本上的条件,包括你念佛、观想、持咒,都是要专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专心寂照,寂而常照,寂就是定,照就是慧,专心的在定慧上下功夫,而这个定慧是来自于清净的本性不假任何的造作,“绵绵密密”绵绵密密就是不间断,在刹那、刹那之间而不间断,不放弃每一个念头,叫做绵绵密密。“亲亲切切”,意思就是说镜头浮现什么,他都感受得到叫做亲亲切切。感受不到那当然是妄想一直起来,妄想起来不怕它不理它,要自然,因为妄想本空,自然起不了作用,问题是妄想起来,你不知道那个是妄想,生起种种的观念就被牵著走,“逼至极处”这个逼至极处,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参究到极点,就是打破无明的意思,第一个念头都清清楚楚的观照让它无所遁形。掌握了每一个念头的真心达到了究竟之处,自然打破无明。“山穷水尽”山穷水尽就是妄想不起来了,你无处可逃了,因为我都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机缘成熟”机缘成熟就是自性显现,“触着碰着”不管是六根触碰到外境的“见色”或者是“闻声”,“忽惊而惺”这个是开悟的境界了,看到了色,闻到了声,忽然惊醒过来,原来如此。“冷灰爆豆”,这个冷灰,以前我们古时候没有瓦斯用烧尽的木炭,剩下还有一点热度,把那个豆掩埋在里面,这可以用使豆熟发出声音,啪啪啪的这样子,但是那个是热的灰才有办法,那是还在下功夫,所谓冷灰呢?就不必加功用行了,爆豆就自然可以见性。这个豆是指内在的见性。意思就是说冷灰也可以爆豆。是说一切境界现前不必加功用行,自然见性,叫做冷灰爆豆。这是一个人修行,修到相当的功夫的时候,不需要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见到了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叫做“绝后复苏”,在无处可逃之下突然醒过来,叫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苏就是觉醒,置于死地然后而生,逼到极处竟然见性了。觉醒过来了。“云开天朗”,云开了,天气晴朗了,见到了阳光了,“身心顿寂”,突然间进入空,这个寂解释成毕竟空,身心就无一物,身心顿入空性,“体同虚空”,因为以前没有得到的这种不生不灭的觉受,所以“遍身汗流”,太感动了。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起大欢喜心,原来如此。然后就会讲一句话就说,踏破铁鞋无处觅或者是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见性就是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眼前。了解缘起生灭的不可得,这些都是影相,介于一切境界不住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解身心本来无一物,体会到这样子,一念无生全体现,莫依一切境界住著,自然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就是这么简单,弄了老半天,找来找去,找来找去找不到,竟然在这一刹那之间,悟到缘起空性的道理。遍身汗流。“豁然彻悟”,突然间大彻大悟,“自性智光,全体透露,静慧发生”,空性里面的智慧展露无遗,叫做静慧。这个静就是空性、空慧的意思。有的用空慧。所以说任何的显密二教,一个最重要的两个力量,第二个善巧方便的力量,二、空慧的力量。毕竟空慧智慧的力量,密法也是一样显教也是一样,离不开这两大智慧。第一个善巧方便,第二个了达空慧,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两个的话,不能称为一个大智慧的人。“十方廓然”廓然就是面貌,十方无尽的虚空这种面貌就无一物了,没有什么障碍,廓然就是没有止尽,就是所谓的界限,一个轮廓,统统没有了,因为没有我、法二执了。“昊日当空”,昊本来就是大或者是烈日,这个日是指自觉圣智。如同烈日当空无障无碍,没有乌云。因为前面讲的云开天朗,身心顿寂,体同虚空,现在是讲到“圆照明彻”,圆满的照射,光明透彻,“三关透脱”,初关,二关,三关统统透脱了,最后一关叫做末后牢关,就是识、性最微妙的关系,最后的无明叫做末后牢关,就象皮跟肉一样的粘著,就是我们无明种子习气,一直粘著,你的道理知道,可是不下一番功夫,实在是没有办法除掉,就象皮粘在肉上,很难把它打开来,古时候人的比喻末后牢关,很难的。那个与生俱来的种子习气实在是难。知道归知道,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困得我们死死的。“顿契无生”突然间合于无生,无生就无灭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这么悲哀呢?就是生,哪里生,念念生,念念生就会怎么样?就会念念灭,念念生就是从哪里?从取舍,念念取,念念舍,念念生,念念灭这说是轮回相。就没办法突破这个轮回。所以我们见一切相如如不动,知道就好了,笑一笑,也没有什么。众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是不是?也没有什么叫神秘感。你也不需要去知道,有的人做起事情来是很神秘的,怕人家知道什么,世间也没有什么叫神秘的开悟的人才有神秘感。叫做不可思议的自性的功夫。凡夫,你有什么神秘?人家不需要知道,你有什么神秘,凡夫就是贪嗔痴嘛,吃饭、大便,你有什么神秘感呢?你让我知道我都不想知道,你怕我知道干什么?对不对。傻孩子你在避开什么事情,你避开你怕人家知道,笑死人了。你要让我知道我还不想知道。开悟的人他怎么会好奇呢?他只有对本性有兴趣而已,他对这个世间全然没有什么兴趣的。“智周法界”无生处处就是不生不灭了。智慧就周遍了法界,哪里都是大智慧的。“道证真常”,这个真常是出自于《涅磐经》,《大般涅磐经》,凡夫修的是无常、不净是苦、是空,对不对?二乘人修的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二乘人修的是这个,那么菩萨修的是常、乐、我、净,十地菩萨所修的接近佛,证悟到最后的境界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还要加个真。所以什么叫做大般涅磐?《大般涅磐经》就是指一切众生毕竟成佛,没有任何一个例外,叫做大般涅磐。这个大就是一定、绝对。叫做大般涅磐。所以人家讲说:师父《大般涅磐经》在讲什么?是不是讲常乐我净,错,要加一个真,加一个无休止常、真乐、真我、真净。何以故?不落两边。不落苦空无常,无我,也不落常乐我净,它是绝对的常,常就是无常不落两边。绝对的净,不落不净跟净的观念叫做真净。真乐不落入苦跟乐,二乘人修的是苦观,菩萨修的是乐,佛修的是不苦不乐叫做真乐。凡无著一个我,二乘人著一个法我,菩萨也执著一个法我,佛陀告诉我们,连一个人无我,法无我,统统没有。这个就是真我,是绝对的我。不落人任何我的观念,我相是保留只是去除我执,法相也保留,但是去除法相的执著,譬如说释加牟尼佛破除我相,破除我相不是说没有我相,你不要弄错了,破除我相是说不著于一个我,释加牟尼佛也还是一个影相。还有一个业力所显现的影相,只是不执著而已。但破其见,不破其相,不破其法。佛法里面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但破见,不破法。意思就是说只有破缘起的知见,而不能破到现实存在的缘起的法,六根、六尘、六识这个法,它就是存在,不能去破坏它。只是说破坏这种知见的安立,错误知见的安立,所以但破见不破法,这个很重要。所以说成佛有没有我相?当然有我相了,可是我们著于我相,佛陀知道我相如梦幻泡影,就是这样子大家都有我相,成佛还是要有相,对不对?只是不著而已,你不能睁眼说瞎话呀,说佛陀没有我相,佛陀还是我相,我相不能破的,不能除掉,说我把我相除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要除,不除这些相但莫著。但莫注著于相,破这个相就坏了缘起法,坏了缘起法就不是正法了。好,接下来,“亲证藏性”,就是如来藏性,含藏在众生内在的清净本性。“亲见本来”,亲见本来的面目,“此即所谓,大寂灭海”,大寂灭海就是到如来的大寂灭海,就是楞严大定,一切境界动他不得,无论在生、老、病、死,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悟到一颗自由自在、大智慧、大解脱的自性本来的那一颗心。什么都困不住他,他就是要面对死亡,也一样安若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了知这些都是生灭的东西。“大自在性,大智慧光”,“大解脱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灭,注意!生灭灭已就是歇了,歇,歇即是菩提的歇,就是放下的意思。无所住的意思,生灭灭已不是把它生灭灭掉,而是说不著于生灭,自然说是不生不灭。就是万法都是唯心现量,万法都是心的影相。这些影相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只是刹那间变化。刹那间变化万法都是唯心现量,唯心现量本来无一物可得,所以生灭的这些在心的影相上,不要去执著它,放下它。歇,灭已不是除掉生灭,但悟到生灭本空,莫于一切住着即得,这样就叫做本性方法要正确。寂灭为乐,当一个人不执著,一切假相的时候就快乐了。“客尘烦恼”,客就是生灭,主呢?就是心性就是不生不灭。我们这烦恼只是来做客的,不能把它当真,这世间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今天所见的影现在我们的心中这个也只是客尘烦恼。没有实在性的没有永恒性的。这个客尘烦恼的生灭,就“从此永灭”了。悟道的人说“冷暖自知,亦不吐露”,不是不吐露,因为讲不出所以然,言一物,就是一物即不中,清净自性是什么?就是圣人来讲,也讲不出所以然。无形、无相、无生、无灭,什么也不是什么统统是,你叫他怎么说,叫我如何说呢?实在没办法说。

    五十八页,“即以悟处”你悟到了这个不生不灭,可是功夫还不是很成熟,“历境验心”再继续考试、考试,这是修行人一个重要的观念,碰到赞叹如如不动,考试、考试,人家的赞叹,会不会如如不动呢?人家这个诽谤,是不是也如如不动呢?获得到一千万,他还是一样如如不动,晚上一觉到天明,还是不会想到这一千万的事情。就是一亿来供养你,你还是一样晚上一觉到天明。也不会觉得很高兴。叫做历境验心。病苦来,考试考试,所以我那一天肚子痉挛,那个痛呀痛,看到新闻报道一个读到硕士的人被那个公车撞死了,这个女孩子骑摩托车要上班,还是闯红灯,红灯没有停,这个给我感触很大,书读了那么多,一刹那被公车撞死了,我们很少听到公车撞死人的,我们从高中念到大学,就没听说过公车撞死人的,因为公车都在市区里面,开得很慢的,公车会撞死人,撞死了,她的姐姐一看到她的妹妹尸体在那边,哇!哭得实在是……内心里面很难过,所以肚子痛就不感觉痛了,这个也不算什么!如果她换我,我来躺在那边,那惨了,这一点点痛不算什么,所以幸福是由比较而来的。所以我那回光返照,我还是觉得我很幸运,不跟那个恶劣的公车司机结恶缘。她就骑在旁边,好好的骑了一下被撞死了,她怎么死的她也不知道,来不及,所以这个历境验心很重要,碰到什么境界就当做是考试。当然没办法一下子啦,可是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把它用平等心、平常心来看,“随缘保任”这个保任很重要,保,做下笔记,叫做保持正念,任呢?叫做任运随缘。这两个字倒是很重要,保任、保任,随缘保任。随一切的因缘要保持正念,这个不简单,正念就是无念,随这个因缘保持正念,而且要任运随缘,任何的因缘起来,都知道那是空的不可得的,不需要在这个假相住著、执著。“珍养婴胎”婴胎就是圣胎,就是长养圣胎的意思,这样子藉境练心,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磨练自己,所以我就告诉诸位说,有智慧的人会很欢喜,一切逆境的没有关系的,所以说,有时候唱歌是很有意思的,金门王唱那一首歌很有意思,那个李炳辉唱那一首很有意思,“有缘没缘大家睡一起孩子生十个,没差啦,没差啦”,很有意思,是不是这样唱,不是这样唱,我也不知道,我听他是这样唱的,常常唱:没差啦,没差啦。所以说有缘没缘,大家结个善缘。唱这一句,外省人听不懂比较没关系。(笑)所以说要长养圣胎,“净除流识”流识就是生生灭灭的,“镕成真智”把一切境界,把它溶入真正的智慧,净除流识这个流就是生灭的分别心,这要下一点功夫,所以我们平常要靠什么?要靠发愿,要发愿,我今天学佛如果受到一念是非的心动摇我不是修行人,我在南普陀广化老和尚,我今天要发大愿,再怎么苦,都要把所学的普度众生,动到一念的是非受到一念是非影响不是大修行人,要常常这样发愿,自然什么分别、执著、慢慢的就没有什么力量了。对不对,没什么力量了,看自己功夫了。“八,了幻非实,一切万法,聚合幻有”聚合,因为不一定,因缘是聚一聚、合一合,离一离,这一定的道理,有时候来亲近文殊讲堂,有时候又跑去外面的道场,这一定的,难免的,不会说一进去文殊讲堂,他就一生一世就钉住了那很少,到目前为止,没剩下几个了。从头钉到尾的,没有几个,少之又少,所以说,聚就缘起,来来去去是生灭相,是世间的常态。所以我常常告诉众生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要用很平常心去看待它,死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大家都要经过这一关的,不需要恐惧它,恐惧还是要死。“分散幻无”,如果有一天分散开来,没有了,聚合也是幻化的有,分散来是幻化的无。“本无今有”,本来是空现在是缘起,叫做本来就没有,意思是体空,今有也是空,“有已还无”,虽然是缘起的有,可是当下还是空,“故知非实”,所以知道不是实在的,“智者了达,性空非有”,所以说“观诸法相,无有常住”,透视它,就没有常住相,“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世间任何东西,就没有什么坚固,一下吃多了腹泻一下又健康,一下漂亮,几年不见了就老了,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了解缘起的东西,“内而身心,外而世界”,我们内在的身心外面的世界是“毕竟幻化,皆不可得”。“六道诸趣,循业所见”,循就是随着个人的业力,福报或者是业障,所显现的境界都不一样,叫做六道的诸趣,随着个人的业力所显现,一下来,一下又走,“似空中花”,就像空中的花,空中本来没有花,因为你眼睛有问题,这个人生宇宙本来是空,是因为我们意识的强烈分别,本来无我,我们执著有我,本来缘起是空,我们著于幻化的有,所以似空中的花,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无不是幻”,没有一样不是幻化的,“烦恼业障”从内心里面,因为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不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理,“本来是空”,我们今天的“苦乐罪福,悉如梦幻”,还是就象作梦一样。五十九页“富贵浮云,色声谷响”外面的色跟声就象谷响,谷响就是不是实在的,声音的最后叫做响,回音叫做响,我们常称音响,音响,音就是声音,音就开始,响就是结束。回音的意思,色声谷响表示都是生生灭灭的,不实在的一个境界。“法法如幻”,我们每一个法就像幻化的,人生也是这样子的,“幻有非有”,幻化出来的有不是真正的有,“有非有故”有中间加一个字亦,有亦非有,就是有也等于没有。“生亦非生”,缘起的生也是等于无生,生亦非生,没有一个真正的生,就象我们一个色身来讲的话,说我们有一个人,彻底的把它分析开来,也没有,拿著时间一直推论到出生以前,没有。爸爸、妈妈没有结婚以前,也没有。好,就是往后推百年以后化做一堆骨头也没有一个我。就现在来讲刹那无住,刹那生灭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到底是脾脏是你,是心脏是你,还是骨骼是你,还是肉是你,是血脉、血液、头发是你,什么分析开来就找不到一个我。就是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怎么分析,也没有一个我,所以说,你讲的生,那只是个名相而已。亦非生,也没有一个真正的生,“生非生故,灭亦非灭”,因为生就是无生,当然灭也无所谓的灭。灭亦非灭,非就是无所谓,灭也无所谓的灭,生也无所谓的生,灭也无所谓的灭,不生当然就不灭了!“宝积经云,佛告幻师,一切众生,及诸资具”,我们所享用的这些器世间叫做资具,“皆是幻化,谓由业力,之所幻故”,业力,包括你的福报或者是你的罪报,你今天有福报,你感得的衣、食、住、行,轿车、洋房、高楼大厦、事业都做得很顺,这个就是福报。如果是你业力很重的话,那就麻烦大了,生个女儿不听话,生个儿子百病从生,嫁一个老公一天到晚拈花惹草,再来,动不动犯法,被抓去关牢笼里面,所做诸事不顺,还一大堆的病,是不是?痛苦没有人知道,所以这个业力很可怕的,不是你要拼就拼得过它的,所以要认命不要算命,要接受它,你要接受它。能够接受这个业力,就可以化业力于无形,所以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要去接受它,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间,因为很多事情是我们前世所造的因缘。一切如梦幻泡影,业力是很可怕的,尤其是病呀,你要象王小明这样的病,惨了,虽然有佛性六根都用不出来,妈妈死了,爸爸死了,她还没有死,你看这业力多可怕,对不对?业力多可怕,王小明到现在还活著。这是很恐怖的,一个人四肢好好的,一撞脑死,你看,这个出租车司机真是罪过,说来说去是不是欠他的,也不知道,就被落跑了。业力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能抵须弥。这个就是《地藏经》所讲的业很可怕的。谓由业力之所幻化。“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化的,“一切众生,共所幻故”共所幻就是共业,这个世界就是共业,大家一起来,创造一个幻化的世间。“凡所有法,无非是幻”,为什么?“因缘和合,之所幻故,本无三界,可以出离,本无菩提”,本来也没有所谓觉性菩提“可以求证”,因为本来无一物,是我们迷才讲悟,如果醒的那一天不能讲是什么东西,什么也没有,就象一个人在梦境梦到这个梦到那个,一到醒来梦中的东西拿不出来,现在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就迷了,有这个人身,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种种的世界。等到我们有一天象佛觉悟了,当处发生当处就寂灭。什么统统是空性。什么本来无三界可以出离,本来也无菩提可以求证,“生死涅磐,犹如昨梦”,就像做梦,所以生死是对涅磐讲的,涅磐是对生死讲的。这个都不是实在的,所以犹如昨梦。“诸佛刹土,尽同虚空”,所以因此我们现在所看的,都是业力所幻化出来的,所以我们说科学家怎么能够研究分析到最究竟,你说用天文望远镜展开来看,第一个就严重的错误,在看天文的时候,第一个就执著一个我,我在观察外面宇宙的世间,你看,对立,他不晓得外太空用一个天文望远镜看,外太空是心所影现的世界,他怎么样看怎么分析,都没有办法得到答案。因为你所看的都是假象,就算你能看得到,发现外太空也只是缘起法,你看到外太空人,他因为重力不一样引力不一样,色身成长得也跟我们不一样,他的美的标准也不一样,说不定外太空来的时候头脑都是光秃秃的,眼睛也没有什么双眼皮的,都是单眼皮的,两个眼睛很大,对不对?也没有皮肤,毛细孔也不一定。所以说我们发现了它还是缘起,只是因为貌相不一样,所用的食衣住行也都不一样,这样子而已。也没有什么叫神秘感。看到我们地球没有看过的东西,我们就会觉得很奇怪,值得去探讨,如果以佛陀的大智慧的眼光来看它都是缘起的,就是看到外太空,也不过是如此而已。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科学家,你怎么发明就是这样子。医学家也是这样子,还是著一个我相,人相,就是这样子,当然对我们来讲,生命也有一个帮助不是说不好,不过医生,还是保不住众生的生命的,人到死亡的时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医生没办法医死人,让他活起来的没办法的,医生还是有盲点的,所以只有佛法可以究竟解决生老病死的大问题。诸佛刹土,尽同虚空。“百千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眼里空花”也不是实在的,虽然种种的神通,定啊,它就像眼里的空花,“一切行门,空中鸟迹”不可得。鸟迹,鸟飞过去的痕迹叫做鸟迹,看得到吗?看不到。“佛是幻师,转幻*轮,成幻涅磐,转幻生灭”,都是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