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乘论
1、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2、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2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3、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
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4、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5、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
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綮束3修。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6、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
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
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7、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
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了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8、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众生昏迷,因何故然?
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9、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答曰:涅槃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10、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
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4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11、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
答曰: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或5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取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6,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则今于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虽言真学,竟无所学。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无二无一,故无所学。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故《涅槃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也。
12、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
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13、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吾今努力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会是7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归生死苦。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努力!努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虚度,枉丧功夫。经云:“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惊怖煞人,了无出心。”奇哉!苦哉!
14、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本8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莫使乍粗乍细,则令人成病苦。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9也。经云:“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
15、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门差别。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七十二贤行宗,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于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次10!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叉劫11中,希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了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16、问曰:何名无记心?
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12,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征13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沉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
经云:“众生若情诚14不内发者,于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沉没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15,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奈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着破衣、餐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于无明心中,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若16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者,是有力菩萨。
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17者,甚痴人也。不肯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如来在日,叹何可尽!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17、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18?
答曰:为有小许19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故《涅槃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18、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灭20者,只乐世间无常粗善,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是21行人沉没之处,若为22超得,到无余涅槃?愿示真心。
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征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23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24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閦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要脱此报身。”
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要须了四依,乃穷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诸比丘等!汝学他出家修道,此是25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正念,即得成佛。
19、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20、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
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然其至意,导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他利,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注解〗
1.《最上乘论》,又名《修心要论》,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卍续藏经》第六十三册、《禅宗全书》第三十六册。又名《蕲州忍和上导凡趣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修心要论》、《一乘显自心论》。本文主要是继承、发展四祖道信所主张的“守一”禅法,强调修持佛法以“守心”为要。全文采用问答的形式揭示行圣道了悟真实宗教的修心要诀,可说是东山法门的纲要书。有多种版本,如明·隆庆四年(1570)朝鲜安心寺刊行本,李氏朝鲜·隆熙元年(1907)及二年朝鲜刊行《禅门撮要》本,以及日本·正德六年(1716)本、宝历十三年(1763)本四种。以《最上乘论》为名,冠有“蕲州忍和上”撰者之名的敦煌写本则有S.2669、S.3558、S.4064、P.3434、P.3559、P.3777、龙谷本及欧登柏格本1277等八种。另外又有题名“一乘显自心论”的北京本(宇四)。本书所录文本,以《大正藏》本(第四十八册)为底本,参照日本花园大学所藏高丽本、《卍续藏经》(第六十三册)校勘。
2.当身:犹言自己或当下。
3.原无“綮”字,据高丽本补。綮束,犹言“属于”。綮,音qìng。
4.会是:应当。
5.或,原本作“成”,据高丽本改。
6.《大正藏》本原作“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据高丽本改。
7.会是:应当。
8.原本无“本”字,据高丽本补。
9.见:同“现”。
10.莫造次:原为“莫造大”,据高丽本改。造次,轻率,随便,轻易。
11.亿叉劫,犹言“亿万劫”。
12.小息:稍微平静一些。
13.征,高丽本作“微”。
14.原作“情诚”,疑为“精诚”。
15.此句高丽本作“过去不知,已过,未来亦不及”。
16.若,高丽本作“苦”;作“苦”字时,当归前句。
17.守,高丽本作“学”。
18.高丽本作“我所心”,无“灭”字,今从《大正藏本》。
19.小许:即少许,一点点。
20.原作“真常寂”,据高丽本补“灭”。
21.只是:只这个,只此。
22.若为:如何。
23.了见,高丽本作“了然”。
24.晔:音yè。
25.是,高丽本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