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学佛之路
    不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单是那些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就已令很多人为之神往,希望着有朝一日能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然而,作为一名毕业于北京北方交大的大学生,圆珠却最终离开了这座让许多人留恋不已的城市,来到了远离喧闹、繁华的雪域去净心求法,这种选择可能会让许多人困惑不解。

    那就看一看她的学佛之路,听一听她的学佛因缘吧!这也许会使你对生命的意义产生另外一种想法,对她的选择因而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我毕业于北京北方交通大学,毕业时获工程学士学位。

    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信仰并研究佛学。周围的同学对我学佛的举动甚为不解,尤其是看到我到寺院顶礼佛像、参与放生时,有的竟甚而怀疑起我是否精神有问题。还有的则开始杞人忧天起来:这人以后可怎么活呀?每当放假回家,在家里我也是喜欢静坐念佛,并为家人宣讲因果道理。家里奶奶、父母也认为我在搞迷信、不现实,是不是头脑太简单了?面对亲人的反对与指责,我并没有动摇对佛法的信心,相反,一有时间我便涉猎有关佛教的杂志与佛经,以加深对佛理的进一步认识。就这样,我一直边生活边学佛,直至最终来到喇荣圣地并成了一名出家弟子。

    对于人们的种种疑惑及看法,我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我是如何走上学佛之路,又是什么原因使我义无反顾、信心坚定呢?

    回想起来,那最初的学佛缘起应该追溯至一九九六年。那时,我平日里学习勤奋,从不懈怠。由于学的是机械专业,面对陌生的《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我总是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钻研,有时一张零号的大图纸要连续画几天才能画完。

    平时我就特别喜欢钻研,并因此而参加了学校和北京市举办的多次数学和物理竞赛;另外我也曾在学校举办的绿色军营演讲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这些如梦如幻的往事,大多我都已淡忘了。

    没有晚自习的时候,我就到校图书馆四楼的阅览室去读报刊杂志。有两种杂志我最喜欢看,一个是《名人传记》、一个是《气功与科学》。虽然从未曾练过气功,但我对那些神秘的事情和养生之道却甚感兴趣。一次,看到《佛教文化》一书中有一则简讯:当代一位著名生命科学家将在北京云岗举行生命科学讲座,我便马上跑去了。在他滔滔不绝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他说:你们听了这堂讲座后,也许就会特别喜欢读佛经。而后他就发给大家每人一本书,书中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解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读佛经。满怀着喜悦、好奇,我开始看《心经》的解释。其中说:“房子有成、住、坏、空,而人的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所以身体不是真正的‘我’,它就像一座房子一样,本性是无常空性的。”我反复琢磨,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既然此身没有什么值得执著的,那么身外之物就更没有什么值得执著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为此身再造作恶业。从此以后我在待人处世方面便不再像以前那么执著,对饮食、着装、财产、名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不再有非理的过高要求。这些改变让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幸福和安宁。一位大德说过:“知足是最大的财富。”而知足只有在明了佛法中最基本的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之后才能真正做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门口买到一本《净土五经》,随后我就非常恭敬、认真地阅读起来。当时,虽没有多少佛法基础,可是看到佛经中说的诸如对人莫造恶业;莫要杀生;莫欺诈经商;不要对父母不孝;要尊敬师长;死时独去独往,唯有善恶业如影随形,其他富贵、权势、亲人等无有任何助益等等教言,我却深有感触。后来又阅读了郑孝时居士在五台山编写的《释迦牟尼佛传记》,顿感整个身心都受到了洗涤。看到佛陀如何舍弃荣华富贵、如何苦行、如何谆谆教诫开示弟子,自己经常都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从此我才算是理解了印度前总理甘地所说的话:“释迦牟尼佛的巨大贡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

    记得佛说过:“人身难得,心即是佛,心能作天堂,心能下地狱,心能成饿鬼,心能作修罗。心善则一切善,心恶则一切恶。”这些深入人心的话语,更使我认识到佛陀的伟大。我想:我要听佛的话,好好修自己这颗心。

    九七年春天,我从《英语周末》上看到一篇介绍北京千年古寺法源寺的文章,并且还附有彩色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出家人正在寮房门口静坐,他身穿蓝色海青,双手结印,身体端直。这张照片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于是,在一个休息日我便和同学一起朝拜了这座寺院。临走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老师父坐在千佛殿门旁的长椅上,他见到我们后,示意我们坐下,然后开示说:“学佛好啊!皈依三宝,不堕恶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好好做佛弟子吧!”老人手捻念珠,嘴里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不快不慢,满脸红晕,眉毛垂至眼角,我和同学从心里都很喜欢他。四月份,我和同学又第二次去了法源寺,当时正好赶上受三皈五戒。我问身旁的居士:“皈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皈依的善人与皈依的恶人有何区别呢?”她说:“皈依就是一心一意地依止、依靠。世间的天龙鬼神以及亲友都不能救度你跳出六道轮回,只有佛陀已超出三界才有这个能力,‘天上天下无如佛’啊!不皈依的人虽然行善,然福报享尽后,终要堕于恶趣之中,解脱遥遥无期;皈依的人万一做恶,当然要受恶报,但恶业受尽后,他还会投生善趣,因其往昔皈依的善根种子能使他速遇佛法,从而得到究竟解脱。”

    我一边思考着居士的话,一边心想,我到底要不要皈依呢?我的同学也陷入了犹豫之中。大殿的门此时已经开启了,求皈依的善男信女们开始陆续进入殿中。我发现人群中有与我同龄的,还有小孩子,而且又大都长得慈眉善目,于是我便也拉着同学进入了大雄宝殿……从此我们便也正式成为了佛弟子。只不过后来,我的这位同学一心专注于世间八法的追求,根本不再研究佛学了,因而她的烦恼丝毫都未能减少。

    再后来,我便知道了法王如意宝的名字,那得益于一本介绍圣地喇荣的书。书中写道:“凡对上师如意宝有信心,见到照片、听到上师的声音,与上师如意宝结缘的所有众生都必将往生极乐世界。”当时因我迫切地想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每天晚上都要观看上师如意宝的照片并祈祷能早日见到上师。又因为知道了喇荣圣地有讲经说法,并能闻思修行,而且圣者云集,所以我也非常向往能到这里来。结果正像人们所称叹的那样,上师如意宝不愧是圣妙吉祥文殊菩萨的化身,他与佛陀无二无别,了知每个众生的心愿。果不其然,毕业后不久,我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顺利地来到喇荣并成为了一名出家人。

    从离开校园到来学院之间的这一段日子里,我留在了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当时许多人都为我能留京而羡慕不已。但我呆在公司的时间越长,心里反而越难受、不安。我真的无法忍受在公司里你必须承受的溜须拍马、尔虞我诈的这些行为。我看不惯虚伪狡诈,更不忍黑心骗人。但在公司里,作为一个职员,你能干的只有这些。我的厌离心也就是在此时才开始真正无伪地生起来。而家人的庸庸碌碌的生活方式更增上了我对这个世俗的厌恶。记得父母曾给我买过上千元的华丽服装,二姑还在电话里说:“趁现在年轻,还不好好享受享受、打扮打扮?人死如灯灭,再不玩玩就晚了!……”我很难跟他们解释,但我由此知道了我必须去喇荣,而且越快越好。因为在那个没有一间寺庙、没有一点正法的家乡,我如果回去的话,父母家人一定会将我这刚刚萌发的一点善根,连拉带拽再次拖入生死河中。

    对我而言,前面的故事已告一段落,在未来的修行之路上,我将牢牢记住《二规教言论》中的两句话:“虽此大地满恶人,然当自持高尚行。”我也愿以此教言与所有有缘者共勉!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把豪华别墅、宝马奔驰当作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他们对名利地位趋之若鹜,对声色犬马津津乐道。可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对人的灵魂塑造、心理健康有着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我个人坚定地认为,圆珠的选择才是真正明智的。

    再来看看我们藏地的孩子,他们一般都秉性善良、心地纯朴,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未过多受到所谓现代社会那种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浊世生活的影响。而这种所谓现代文明指引下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大都市中,却正以影视等媒体为先导,在畸形膨胀的经济浪潮裹挟下,扑天盖地地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到这,为藏地的未来,我也不免忧心忡忡起来。

    任何一个品行端正的人都会感觉到,在那些浓妆艳抹掩盖下的往往都是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奇装异服里包裹着的常常是一颗颗干瘪的灵魂。美好的青春年华怎能在歌舞厅、洒吧、网吧里被寻欢作乐、百无聊赖打发掉?年青人,应该反省反省了,沉溺于物欲的生活,对你的精神发展到底有多大助益?

    青春易逝,切莫让年华付水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