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新生命
    在现代社会这张弥天大网里,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于其中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有太多的人发挥不了自己的生命潜能与价值,还有更多的人则根本不知生命除了吃喝玩乐、拼命占有之外,还有哪些本身就拥有、却从未被认识到的更崇高的内涵。迷乱社会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致人迷乱之因:电视、报刊、酒吧、迪厅……,所有这些构成繁乱表象的存在,都引发人日甚一日的心灵散乱及行为放诞。在一片灯红酒绿之中,了解生命实义的人实属罕见。能够在放纵度日与空虚无聊打发时日,或在遭遇挫折时,重新体认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进而再塑新生的人,就更属凤毛麟角。

    来自某大学的博士智妙的人生境遇,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指示:对一个把佛法已融入自己心相续的知识分子来说,心的清净状态一定可以现前,哪怕眼前的环境有多浑浊,哪怕这个人以前曾有过多么不堪回首的岁月……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与慈爱,他们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为我和妹妹构筑起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我无忧无虑地长大了。记得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便一直十分优异,几乎回回都是年级第一名。那时的我十分争强好胜,为了门门功课都拿第一,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异常灰色、压抑与病态。每天除了上课看书以外,便是抓紧一切时间做各种习题,基本上牺牲了所有的娱乐活动。生活目的因只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而变得很单纯,在这种境况下,当然也就很少对人生做什么思考,也没有兴趣注重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后来总算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一所名牌大学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自己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理想之实现,却让我感到无以言表的失落:学习任务繁重,而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却无丝毫兴趣,那种选择纯粹是受当时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说法的影响所致。故而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我逐渐在找不到明确生活目标的迷茫中,慢慢演变成一个愚痴且没有责任心的人。生活上我很任性且散漫,对物质享受充满贪求,而在学习上却根本不用功努力,总是得过且过,为此常常让父母操心和失望。

    不过可能是本性使然吧,我在贪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并未完全丢掉对精神世界的探求,我很想找到一种身心的和谐与纯净感。在计算机的软硬件当中,自然无法得到这种满足,于是我便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去寻找答案。不过现在想来最可笑的是,当时尽管我接触了很多现代派的文学及哲学作品,但出发点却是基于一种赶新潮的时髦追求。因而在表面的蜻蜓点水之后,我整个人迅速地滑向叛逆和虚浮,还傻乎乎地以反传统面目自居于潮头浪尖:我不愿再接受任何约束了。

    回顾这一段日子,现在的我倒是可以清晰地发现,很多现代派作品对现代人身心世界的孤独与迷惘、矛盾与痛苦、失落与压抑、焦虑与恐惧之类的人性疮疤的揭示,都非常形象、贴切,但它们最大的问题便是仅仅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展示上。而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超越这些表描述之外的、对通达幸福快乐之人生境遇的途径提供,一个真正的思想家绝不应该只成为生活的同流者与旁观者。现代派在让我们感同身受于痛苦、烦乱的人生处境外,又从文字上再一次复印了这种真实的生活感受。但仅有感受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办?文学作品提供不了我对人生答案的探究,那就让我还是再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寻觅吧。那时我又不知从哪接受来这么一套理论:爱情是人生最美好和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能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得最艳丽,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受此影响,我又开始愚痴地把追寻所谓“真正的爱情”当作人生意义与价值所在。然而在实际的为爱而生活中,我却不得不悲哀地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恋爱中的人其实真正爱的是恋爱中的自己。故而情侣反目、真诚被愚弄和欺骗、为了爱情饱受创伤、甚至痛苦得难以自拔等现象可谓比比皆是。爱情的确很无常而且残酷,它带给人的痛苦往往远大于幸福。

    经历了爱情的创伤,也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人性及社会的阴暗面后,我的内心真的开始渐趋迷乱、孤独与无助。

    应该说我还算是个佛缘很深厚的人吧,在一片迷茫之中,虽然我还尚未涉足佛教领域,但已多少接触到一些赞美佛陀的慈悲与安详、出家人的纯洁与庄严、普通人对佛法的虔诚与礼赞之类的诗歌,而且每次读罢都感慨不已。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痛苦与等待的轮番交织中,大三时,时节因缘所至,我终于认识了一些信佛虔诚且乐于弘扬佛法的人们。

    在他们的指点及帮助下,我开始阅读一些《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之类的浅显读物,并发觉书中所述很有意思。接下来我又开始看《无量寿经》、《地藏经》等经文,起先是从文学角度来看,觉得佛经真是“信、达、雅”的典范。佛经的文字精练朴实却又优雅动人,章法结构也严谨合理。再深入下去,我便不得不惊叹于佛经中所蕴含的深广智慧与慈悲了。看《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时,一方面感动于佛陀劝人感念、报答父母深恩的婆心切切,一方面震惊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居然把胎儿在母腹中从第一个月到第十个月的种种变化说得如此清楚明白。

    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深入佛法、深入经藏了。

    入得佛门没过多久,受清定上师德行的感召,我便千里迢迢地来到成都昭觉寺拜见并皈依了他老人家,还蒙赐法名智妙。这是我人生道路当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此我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三宝弟子。

    如果说刚开始时的进入佛门,主要凭借的是对佛经文字意义的迷恋,及对佛陀不可思议之神通智慧的向往的话,受了三皈五戒后的正规学佛经历,则让我的生命从内到外都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我终于认识到,有了佛法指引的人生航船才可以最终驶离心性的无明港湾,奔向辽阔、自由的蔚蓝色家园。

    我开始吃素并打坐念佛、礼拜诵经,还经常参与放生及慈善事业等活动。在一种重新打造自我的过程中,我的心境与身体状况都在慢慢地趋向好转,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心也在逐步增强与日益自觉。特别是在大学毕业后分配于一家计算机公司从事商业部门的工作后,因工作环境中免不了的一些尔虞我诈和弄虚作假之类的事情,让已从佛法中重获生命支撑与价值坐标的我,深感这大染缸绝非久留之地。于是在工作几年之后,我终于考入了现在攻读的这所大学的宗教研究所,并从硕士一直读到了博士,因为我发觉自己此生已不可能再从事佛教之外的其它工作了——这里才是我的生命价值维系所在!

    父母亲朋刚开始时对我信佛吃长素、并放弃原来的专业去从事佛教研究很不理解,也不支持,但我相信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一定会让他们最终理解我的选择。一方面我努力争取在各方面表现出众,一方面又不断地祈求佛菩萨加持我父母能尽快信佛。在看到我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起来,智慧也大为提升,且多次荣获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并积极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之后,他们对佛教的态度真的在几年之内就有了巨大改变:爸爸妈妈也开始供佛并烧香礼拜,正在美国读博士的妹妹还多次买动物放生。家人及亲戚都已普遍地认为,佛菩萨是值得尊敬、且有慈悲心肠与能力去关注、救度、保佑一个诚心信佛之善人平安吉祥的。

    毫不夸张地说,是上师三宝给了我全新的生命。一个虔诚信仰佛法的人,实在是太有福气了,就像一个很贫穷的人得到了无尽的宝藏一样,佛法可以让他受用终生。十方诸佛菩萨都拥有无法言喻的大智与大悲,他们会用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消除我们的困恼恐怖,只要我们能真正依教奉行。一个人即使失去了所有的亲情、友情、地位、财富,只要有佛法存心,他也绝不会悲观与孤独,因为上师三宝时时刻刻都会慈悲护念着我们,如同慈母忆念着自己唯一的子女。

    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是自己造作的,并没有什么外在的力量在起主宰。我们要想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必须学会自尊、尊他,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应该明白,利益众生就是真正地利益自己,损恼众生,痛苦将来一定会返回到自己身上。信佛之前,我并不懂得孝顺父母、回报社会,也谈不上对人生、宇宙有什么深刻、正确的了解。信佛之后,我才明白了对他人的索取并非生命的本真意义,无私地体谅关爱、帮助每一个众生,才能让生命焕发出最恒久的光彩。

    眼下我正努力修加行,以为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积累福德资粮。“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好不容易这辈子投生作人且值遇上师三宝,我真应该好好珍惜此生,精进修持佛法,老实念佛、求生极乐,以永远了断生死轮回。

    有了佛法的人生,才是赋予生命以最终目标与归宿的永恒解脱!

    智妙所说之话虽平平淡淡,但新生的体验对她本人而言却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在交谈过程中,智妙一再强调要把自己的未来全部用在佛法的学习及弘传上,因为在自己深入佛教的过程中,她才认识到佛法对人类的启迪与帮助、对她个人的重铸与锤炼。因而她特别渴望能把这种升华生命的全新体验与众人共享。

    在当今这个崇尚科技的社会中,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向世人传讲佛法是一项很值得人们为之献身的工作。不理解佛法的人很容易将之当成迷信,即就是一些佛教徒也难了解佛教奥义。在人们对佛法的误解与邪见日趋普遍的当下,为了这一代、下一代,乃至生生世世的人们都能从佛法中恒享真实利益,实在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智妙们站出来,以自身的切实感受去广宣佛法济人慧命的真理!

    124再生

    再生

    现代人接触清净佛法的机会并不多,年青一代中,有很多都将心识的目标放在了感情及事业上,有一些人甚至将组建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当成了人生的根本目的。我本人认为,这种人生观的确立实在是不经观察的一种迷妄,即就是我们现量所见,许多人在成家以后也都变成了家庭的奴仆,这哪里谈得上是人生崇高的理想实现。他们要照顾父母,还要操心孩子的读书、成长,大量的琐屑家务事都得占去他们的时间与精力。我接触过的许多已成家的知识分子,都在向我诉说、抱怨生活对他们的这种重压,其实这种不堪承受之重依然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在这种环境压力下,许多人为逃避责任而选择单身生活,这只能称之为是一种消极的解决办法。还有一些人知道了人生无常的本质后,就趋向了寂静之地去过出家人的清净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一时不会被很多人接受,但在兰州大学读博士的觉旻法师,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再生喜悦。

    我自幼就生长于小康之家,那时衣食无忧的我对生活的唯一打算与利用便是读书。而只要有机会、能力读书,父母也决定会竭其所有、全力支持。在这种少不更事的环境与心态下长大,以致我养成了非常自私的自我意识:当时,我对父母的辛劳未曾有过感恩之心,反而认为世界天然就应该围绕着自己转,我的中心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处置。在这种心境日久成习的浸淫中,年轻的我逐渐丧失了对周遭人与事的耐心,大凡不合己意者,更是对之抱怨不断。就在这种予取予求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曾因自我计划的暂时性受挫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产生过疑问,也曾想寻求人的不同遭遇、境况背后的原因。不过所有的这些沉思,在日甚一日的对现实的学位、爱情追逐下,变得异常飘忽不定,并终至不再生起。

    直至多年前,当我满心欢喜地在异国搏取硕士学位,而自我蓝图中的设计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顺遂,生命渐次跌入前所未有的谷底状态时,那些曾经有过的对生命的疑惑才又重新浮起。此前我一直觉得生命就是并且本该随心所欲,事事都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我的生命理想中,做学问以及家庭的成功就是自我价值的全部。我还梦想着能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般,建立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然而恰恰就是因为我的强烈执着,事情的进展反而与愿望背道而驰。可怜那时的我对此毫无心理准备,并且当个人欲望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日显鲜明时,却没有人能适时地告诉我,生活为什么不能象自我设计的那样圆满,反而充满如此之多的无奈与多变?为什么生命必须经受意料不到的考验和不幸?为了得到对生活、生命本质质疑的答案,我多次走访过基督教会,试图在现世知识与人伦价值体系之外,从宗教的角度给心灵寻找一份慰藉。尽管确也从中得到过片刻的安详与宁静,但仍是无法让躁动不安的灵魂彻底平静下来。

    我这时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根本没把握住自我的实质,也根本没能掌握生命的终极答案。对人生的实际意义而言,我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过客而已。

    就在彷徨之际,几经寻觅,最后在一个朋友家举行的聚会当中,我遇见了一位改变我命运自此以后走向的善知识。现在再回忆当时他说过的话,内容大都是关于佛教的基本概念,诸如因果业报之类,但平实的道理却蓦地解开了我那时对生命的重重疑问。印象最深的是,他反复强调个人在修身养性之余,应始终不忘为人服务的重要,以此广积福德,并培养“无我”的慈悲情怀。他告诉我说,当把“小我”融入全体中时,一个人一定会体味到一体与无限交融无尽的旷达胸怀,一定会深味佛陀宣示过的“一体同怀”的博大境界。当一个个体把自己与全法界熔冶为一炉之时,从中锻铸而出的一定会是人性的最纯最真的升华结晶;当“我”与虚空相游舞时,“我”的所有痛苦与执着又能在虚空的哪一个角落里找到立脚之处呢?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反省自己的过去,当意识到因无明而做下的那么多无知之事时,我的内心头一次升起了对自我的严厉谴责与深深忏悔。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应该而且只能是在永无止境的自我改造与无怨无悔的利他行为中,才能趋向圆满与无憾。

    我的生命就这样得到了再生,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学佛修行生涯。

    一步一步,从最初的涉猎佛教书籍、亲近寺院道场、深入慈善机构、寺院做义工,到后来的于寺院任职、及至最终出家,伫步回首之时,我并未发现自己有过一点点的盲目与冲动,因而也就绝无后悔之意。倒是入佛愈深,便愈发遗憾自己听闻佛法太晚、太迟,以致把那么多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了无谓的自我算计与营求上。因为佛法深广如大海,我仅取一瓢饮,就已感慨无尽并受用无穷了。在从对佛法的懵懂不解到如今对它稍有体会的过程中,我的人生逐渐充实而变得有意义起来:在感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众生所提供给我的帮助、及惭愧自己无以回报的情感支配下,我学着去尊重他人、爱护每一个同自己无二无别的生命;在认知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时,我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环境无尽复无尽的层层关系与因果之网,并从而学习去尊重每一处、每一时都在发挥作用的因果法则;在沉浸于“阿弥陀佛”的佛号中时,我感念到了佛菩萨的慈心悲愿,从而祈盼自己的道业能精进而永不退转……

    学佛并且出家后,我的生活一点也没被局限,反而更加宽广起来。因为外在的执着被慢慢地放下,烦恼在不断的自我观照下日趋减少。也许表面的生活并不像过去那样五光十色,而心灵的世界却越发丰富且灿烂。

    以后的生活当然还会充满许多考验,但幸运的是,我已有了佛法相伴。我相信自己不会再怨无尤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惶惑无助,因为佛法的“无我”理念已使我一天天坚强起来。丢掉了脆弱不堪的自我执着,当我与全法界互为一体时,我将何惧何畏呢?

    学佛并不在神通感应的追求,而在于自我的深刻剖析,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境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长。学佛的好处无法言尽,不过有一点却始终令我感念于怀:靠着佛法,我的新生命终于已毫无疑问地站在了迈向解脱的起跑线上……

    把短暂的一生用于出家求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选择。即就是有些人因种种原因所限出不了家,他仅仅在内心发愿要出家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月灯经》云:只要向出家、前往寂静地修行这个方向走上七步的功德都无法衡量。因而无明之辈万万不可对别人出家的行为轻加毁谤,在对待这一问题上,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宽容的智慧。你别以为走投无路之人才会出家,出家恰恰是获取新生的崇高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