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自我接觸佛教之後常感到一個困擾,那就是讀不懂經文。讀一部經往往要看兩三本白話翻譯或註解,但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解釋,常令我感到困惑,於是整個思路都卡在文字上。那時不知自己的義理基礎不足,卻天真地以為只要懂得梵文,能直接閱讀原典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進了佛學研究所後,即朝著培養原典解讀能力的方向作準備。在一年級時,王玉玫同學對我提到惠敏法師說《大乘莊嚴經論》很值得研究。二年級修唯識課時,就想以這部唯識典籍作為畢業論文的主題。由於我向來缺乏在佛法上的實修功夫,很想了解佛教讓人轉迷開悟的實踐方法,便選擇專論瑜伽行的〈教授教誡品〉作為研究對象,願能如惠敏法師所說累積一些資糧。我幸運地獲得惠敏法師的指導,以譯注原典為主,終於在1996年9月完成畢業論文。隨後又與法師合作,繼續增修此論文,乃成此書。

    在這兩年多的撰寫過程中,深感得之於人者甚多。我的指導老師——惠敏法師,除了幫助我奠定梵文的基礎,還引導我探索佛典的義理。老師不嫌我資質魯鈍,很用心地設法幫助我突破思想的困境,也常給我勉勵與信心。老師身兼三項要職,經常往來奔波於北投、關渡與三峽之間,即使如此忙碌,仍慷慨付出許多時間和心力來指導我。有一天傍晚與老師討論論文已久,天色已暗,我知道老師那天非常忙,便問老師是不是很累了,老師回答說:「討論佛法我不會累。」後來繼續討論許久。

    能夠完成此書,需要感謝許多人。畢業論文審核時,擔任審核委員的萬金川老師非常詳細而費心地閱讀我的文章,毫不吝惜地惠賜許多有益的教誨,令我甚為感激。還要感謝穆克紀(BiswadebMukherjee)老師熱誠地幫助我解決了梵文方面的一些問題。在藏文方面,要感謝格西昂旺札巴(dGebśesṄagdbaṅgragspa)、覺嵋堪布、明性法師、培智法師、陳淑蓉女士、廖本聖老師和莊國彬學長,尤其是廖本聖老師與陳淑蓉女士為我付出極多的時間,解決了藏文典籍的許多難題,謹在此表達誠摯的謝意。此外,厚觀法師、見愷法師、開智法師和莊國彬學長在日本為我影印資料、購買書籍;林祺安同學與白麗莎女士為我翻譯法文;如覺法師提供許多有用的資料;果徹法師和自拙法師提供其論文寫作的寶貴經驗;在課堂上心宏法師、如覺法師、越建東與黃國清等同學給予寶貴的意見;齎因法師熱心地幫助我解決電腦幾次出現的問題;在元亨寺的論文聯合發表會上,許洋主老師提示了文中的若干問題;梅迺文老師在「論文支援小組」中帶領同學們從彼此分享甘苦經驗中成長;謹在此一併致上謝忱。在本書完成前幾個月間,身心羸病困頓,感謝惠敏法師、齎因法師、自拙法師、廖本聖、王美華、童月貴、王阿進等師友的關懷與鼓勵,讓我能在無常的世間中,隨緣掌握生命的著力點,繼續進行撰述。也十分感激我的母親與弟弟,他們始終給我最大的支持。或許還有一些曾幫助我而我已遺忘或不知道的人或非人,也在此向他們表達謝意。最後,我衷心感謝聖嚴師父,沒有師父的宏願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我就沒有機會在此接受栽培,也不可能完成此書。

    關則富序於台北199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