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
二千。众所知识。】
此是证信序,令后世众生闻者生信。置于经首,为一经之端绪。
如是乃信顺之词,道无信则不受,非顺则不传。后世众生,信顺不违,方能受
道传道。
我闻,若非从佛所闻,即是由我自意而说。此非我自意语,若是我自意语,便
有我执法执,既有二执,焉足信顺?佛是断执之人,如是之说,自当信顺。
一时,是佛说经之时。
佛,是说法之主。勿论菩萨说、弟子说、天说、化人说,只要合于二谛,皆是
佛说。
在毗耶离庵罗树园,是说经之处。毗耶离亦曰毗舍离,是国名,维摩诘菩萨居
此。毗耶离译为广严。庵罗果,似桃非桃。庵罗树园,乃庵罗树女所献。佛灭后一
百年,七百贤圣,于此作第二次结集。
大比丘众八千人,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比丘有三义,即乞士,破恶,怖
魔。乞士者,上乞法以养慧命,下乞食以养色身。比丘出家不事蓄积,为作众生福
田,令众生修施种福,乃乞食清净自活。破恶者,比丘出家破身口七支恶。怖魔者
,比丘出家,佛眷属增盛,魔眷属损减,故魔恐怖。大者含大多胜三义,所谓大,
是等比丘,德腊俱尊,于小乘有学中极。换句话说,是等比丘皆阿罗汉,方称为大。多者遍通内外经典。胜者于九十六种外道中,知见最为殊胜。
众是僧众的意思,四比丘以上乃至百千,方称为僧众。三人以下,不得称僧众。如是僧众,八千人俱。
菩萨具称曰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菩提萨埵,译为觉有情。如是菩萨有三万二
千。
众所知识,此等菩萨,为众所钦仰,如日在天也。
【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
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
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
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
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名称高远逾于须弥。深信
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
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
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
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
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先表其德,后出其名。
大智本行皆悉成就。
大智者,权实智也。实智出权智,空即无量,故能普化十方,成觉他行。权智
归实智,无量即空,故能一道真常,成自觉行。故曰大智本行,皆悉成就。
诸佛威神之所建立。
如是大智本行,皆赖诸佛威神护念,方成建立。
为护法城,受持正法。
实相为佛正法城,能御一切邪法。一切邪法者,取相法也,凡取有相无相,皆
归邪法。受持实相正法,斯乃维护法城也。
能师子吼。
狮子震吼,百兽摄伏。菩萨说法无畏,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
者。故菩萨说法,一切外道摄伏,如狮子吼。再者菩萨证十智,如实知一切法,故
说法无畏,曰师子吼。
名闻十方。
菩萨说法,众皆悦服,普闻十方,名震遐迩。
众人不请友而安之。
菩萨行无缘大慈,如慈母之赴婴儿,不待请而自往也。
绍隆三宝能使不绝。
菩萨受持正法,彻证实相,究竟成佛,是绍隆佛宝。菩萨受持正法弘扬正法,
是绍隆法宝。菩萨以正法度化众生,令僧不绝,是绍隆僧宝。
隆伏魔怨制诸外道。
魔者四魔,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菩萨证入实相得无生忍,则无烦恼
障,故降伏烦恼魔。菩萨得无生忍即获法身,法身者五阴皆空,故降伏五阴魔。无
烦恼魔,则无生死因;无五阴魔,则无生死果,故降伏死魔。既降伏烦恼魔五阴魔
死魔已,天魔不得其便,故降伏天魔。
一切外道皆执有所得法。菩萨证入实相,实相无相,故如实知有相不可得,空
相亦不可得。不得一切法,即证无分别智,以无分别智,能制一切外道。
悉已清净永离盖缠。
盖缠者,五盖十缠也。五盖者贪欲盖、嗔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十缠
者,无惭、无愧、睡、悔、悭、嫉、掉、眠、忿、覆。今菩萨证无生法忍,悉皆永
离。
心常安住无碍解脱。
不思议解脱即无碍解脱。得此解脱,则于诸法通达无碍。
念定总持辩才不断。
念者正念,定者正定,不违实相,谓之正念正定。总持者,持善不失,持恶不
生。于法于义于词于乐说,历劫愈明,故曰辩才不断。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
此是言菩萨行,菩萨行者,六波罗蜜。及方便力无不具足者,言十波罗蜜无不
具足。十波罗蜜者,除六波罗蜜外,加方便、愿、力、智四种波罗蜜。方便波罗蜜
并归布施持戒忍辱三度,愿波罗蜜并入精进度,力波罗蜜并入禅定度,智波罗蜜并
入智慧度,故经中往往只说六波罗蜜。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
无所得不起法忍,即无生法忍。
已能随顺转不退轮。
转者,自得示他也。不退者,于无生法得而无失也。轮者,于无生法,能够流
演圆通。不退法轮,唯佛能转。此诸菩萨已受职作佛,故亦能随顺而转。
善解法相。
如实知一切法相,缘起性空也。
知众生根。
如实知众生之根性欲。
盖诸大众。
此等菩萨,功德智慧超出大众。
得无所畏。
已得菩萨四无所畏,一能持无所畏,菩萨于一切法闻持不失。二知根无所畏,
知一切众生根。三决疑无所畏,能决众生一切难问。四答报无所畏,众生问法,菩
萨悉能随意而答。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相第一。
内具至德,外具相好。
舍诸世间所有饰好。
舍世形好也。
名称高远逾于须弥。
名称高胜,普闻十方。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深信佛道,不可坏也。
法宝普照而雨甘露。
弘法利生也。
于众言音微妙第一。
菩萨言音超胜。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
达缘起性空,一切法不可得,为深入缘起。一切邪见皆执有所得。或于有执有
所得,或于无执有所得,菩萨皆断如是邪见。故于有无二边,无复残余习气。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
金刚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菩萨知法相如幻,法性不动,
如是为人演说,如师子吼。
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正法流润,犹如雨泽。雷声惊蛰,万物复苏。
无有量已过量。
菩萨建水月道场,度如幻众生,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无众生相,故无有
量已过量。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譬如导师引导众生入海,能采集众宝。
了达诸法深妙之义。
知一切法,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万法云兴一性常寂,一性常寂万法云兴。犹
一水起千波,千波是一水。此是诸法深妙之义。
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
众生于六道中,以何因缘往来所趣,以善因缘往来善趣,以恶因缘往来恶趣,
其心所行,菩萨皆知。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
实相法甚深,无人智慧能与等者,而佛与等,故曰无等等慧。菩萨近佛而未得
究竟,故曰近无等等慧。十力者,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知如理不如理智力也。
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
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例如五戒十善可至人天,
四谛十二因缘可至无漏,六度可至佛果等。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
智力。十、永断习气智力。
无畏者,是佛之四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是一切智者,一切天魔梵所不
及。二、漏尽无所畏。佛是真无漏者,不同二乘偏空滞寂。三、说障道无所畏。佛
说一切障道法无所畏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能说尽诸苦道之因缘。
十八不共法。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
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
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
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
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是分别说佛无等等自在慧,唯佛独具。菩萨邻极,故曰近
也。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
此诸萨已证无生,为度众生,还入五道也。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
佛为大医王,知众生病,知众生病因,知众生病对治,知众生病痊愈。知众生
病者,知苦也。知众生病因者,断集也。知众生病对治者,修道也。知众生病痊愈
者,证灭也。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
功德圆满,庄严净土。
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游行十方,普益一切。
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诸有所作,无非益物也。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总称其德。
以下称名。
【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
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
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
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
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
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
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
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叹德后,列诸菩萨名以为上首,其数计三万二千。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
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
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
婆夷俱来会坐。】
尸弃者,梵王名。一佛土有百亿四天下,各四天下,皆有释梵诸天,故曰从余
四天下来。其数一万。
帝释天在须弥山顶,系地居天。其数万二千。
余列龙神,龙有地龙与虚空龙。
夜叉,译捷疾鬼。
乾闼婆,系帝释天乐神。
阿修罗,译非天,无德,无端。
迦楼罗,即金翅鸟。
紧那罗,译人非人。
摩罗伽,即大蟒神,亦曰地龙。
受具足戒之男众,名比丘,女众名比丘尼。受五戒之男众名优婆塞,女众名优
婆夷。为闻法故,俱来法会而坐。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
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佛与大众说法。须弥山于诸山中最高,故称山王。佛处众中,威严超绝,
如须弥山王。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
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
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
弥山雪山。目真陀山摩诃目真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
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
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佛神
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长者子宝积,亦法身大士。
目真邻陀,龙王名,山以龙王得名。龙王居于金刚座侧池中,其池名目真邻陀
龙池。
【于是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青莲花叶修而广,青白分明以状其目。心净已度诸禅定下,表其功德。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既见大圣以神变一偈,赞佛神变于宝盖中现十方净土。
善能分别诸法相,赞佛以世谛说法。于第一义而不动,赞佛虽以世谛说法,然
不违第一义,故曰于第一义而不动。
佛于诸法已得自在,如实知诸法性相,故号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佛说有是因缘有,说无是因缘无。法属因
缘,则无自性。因缘有则有而不有,因缘无则无而不无。故说法不有亦不无,以知
是因缘故,号称法王。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一切法无自性,故法无有我,既无有我,
故无造罪者,亦无受报者。然无性故能随缘,随善缘则有善业报,随恶缘便有恶业
报,故曰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一偈,赞佛菩提树下成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一偈,赞佛初为五比丘转四谛法轮。自此以后,佛为法王出现
世间,四谛为法宝出现世间,五比丘为僧宝出现世间。故曰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虚空孰闻人宝不敬承】
以斯妙法济群生。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法,故称妙法。四谛法是总说,十
二因缘六度是四谛之广论。声闻人闻四谛法,只会生灭四谛,不会大乘四谛。若入
大乘四谛则入二谛,若入二谛则入一谛,若入一谛则入无谛。一谛者俗谛中道也,
无谛者真谛中道也。故佛说四谛,即是密说实相,可惜声闻人不会耳。
一受不退常寂然,四谛法轮可令众生出三界了生死,故曰一受不退常寂然。
毁誉不动如须弥一偈,赞佛功德。
【今奉世尊此微盖于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众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今奉世尊此微盖,至今我稽首三界尊,叹佛神变。十力哀现是化变者,谓哀愍
众生故,现是变化也。
大圣法王众所归下,表敬慕于佛。
佛以一音演说法下,言佛以一佛乘演说法,声闻人谓是四谛法,得声闻果。缘
觉人谓是十二因缘法,得辟支佛果。菩萨谓是六度法,得菩萨道。此皆佛神力不共
法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者,知苦也。或欢喜者,证灭也。或生厌离者,断
集也。或断疑者,修道也。斯皆佛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下,赞叹于佛。
悉知众生来去相,知众生以何因缘轮转六道。知众生以修何法善得解脱。
赞佛不著世间,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虽出现世间却不染世间,常在定中入于
空寂行。最后表达敬意,稽首如空无所依也。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宝积言,此五百长者子,皆已发无上菩提心,然犹未闻清净佛土行相,请佛为
说。佛允为说,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
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
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
益诸众生故。】
经云菩萨净佛国土者,自不为粗业,复令众生不为粗业也。众生心秽则佛土秽
,众生心净则佛土净,故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
所以者何下,分别解说。菩萨随所化众生多少,而取佛土广狭。随所调伏众生
,而取佛土。众生行施,则菩萨佛土七宝具足。众生持戒,则菩萨佛土平正如掌。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观察众生之愿望,求生何种佛土,而成
就佛道,菩萨便取何种佛土。例如众生愿求离苦得乐,阿弥陀佛便建立极乐世界。
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菩萨根者,六度万行也。众生于施戒忍进
定慧中,以何法起菩萨根,菩萨便取何种佛土。例如众生以布施起菩萨根,菩萨便
取七宝庄严佛土。众生以持戒起菩萨根,菩萨便取清净庄严佛土。
何以故?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众生故。换句话说,诸佛以众生为本也。
【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
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譬如于空地上造屋始成,若于虚空中,凭空不能造屋。言众生为成佛之根基。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
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
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此三心──直心深心菩提心,是总说清净心。直心者,是诚直无谄曲心,故不
谄众生来生其国。
深心者,上求佛道,修功积德,直至成佛无有退转也。故具足功德众生,来生
其国。
菩提心者,兼善化他也。菩萨自致佛道,起大悲心不舍众生,期与一切众生,
同证菩提,是发大乘心。以大乘心摄彼众生,故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其上直心为始,深心则深广,究极佛道渊底,菩提心则兼善化他普度一切。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
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
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
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以上讲过三心为总,以下散为六度万行。
菩萨成佛时,修布施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戒有多种,总说十善为一切戒根本,
故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对治嗔恚,无嗔是三十二相因行,故三十二相庄
严众生来生其国。清净心是功德本,修清净心为真精进,故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
其国。禅定即摄心不乱,故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得般若智慧,于三聚(正定聚
邪定聚不定聚)中,正定聚摄,故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
四无量心者,即慈悲喜舍四种,皆度众生之行。慈缘无乐众生,悲缘有苦众生
,喜缘得乐众生,舍缘究竟解脱众生。
【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
四摄者,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法,摄
众生心向道,名摄法。
【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
方便者,善巧方便也。菩萨虽然行空,不违度生之缘。随缘度化众生,而不失
性空之理。如是则随缘不变,不变而能随缘矣。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
国。】
三十七道品者,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回向心者,回向于无上菩提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回向无上
菩提,方能具足一切功德。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八难者,三恶道为三,北郁单越第四,长寿天第五,盲聋喑哑第六,世智辩聪
第七,佛前佛后第八。三恶者,即鬼畜生地狱。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
菩萨持戒,自守戒行,不讥彼阙。若讥他人犯戒,亦是犯戒。
【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
十善具足,福报甚大,命不中夭是不杀报。以下说十善中其余诸报。
【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
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大富是不盗报,梵行是不淫报,所言诚谛是不妄语报,常以软语是不恶口报,
眷属不离善和诤讼是不两舌报,言必饶益是不绮语报,不嫉不恚正见,是意业清净
也。合而言之,修行十善三业清净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
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
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
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以上说净国土诸行,今说行之次第。直心是诚信之心,系万行之根本,故随其
直心则能发行。
直心者诚信于无上佛道,既发行后,能渐于佛道中,至于深广,故得深心。
既深入佛道,当能除恶向善自净其意,故随其深心则意调伏。
既能除恶向善自净其意,当能信受佛语依教奉行,故意调伏则如说行。
随如说行则回向者,回向无上佛道也。
无上佛道,在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随其回向,则有度生之方便。
无有方便,则不能成就功德,功德者度化无量无边众生也。故随其方便,则能
成就众生。
菩萨为诸众生,取佛净土。故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
佛土净者,由于菩萨自心净与众生心净所致。自他心净,自然说法净。
说法清净,自然智慧清净。故随说法净,则智慧净。
智慧为用,其心为体,故智慧净则心净。
一心生万法,故随其心净,一切功德净。
最后结论,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直心者,为
净心之本也。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
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
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
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
佛恐在会小机,执著事相,于佛说心净则佛土净,心生疑惑。于是以神力令舍
利弗生疑惑,俾借机以却众疑。
舍利弗怀疑,既然心净则菩萨取净佛土,今此娑婆不净如此,难道由于佛心不
净,方现此不净国土吗?
佛知其意,便问言,日月岂不净吗?而盲者不见其净。舍利弗回答说,是盲者
之过,非是日月不净。佛言舍利弗!是众生罪故,不见如来清净国土,非如来之过
也。
当知十法界唯心所现,本是一真法界,众生心量不同,所现法界亦各各不同。
例如虚空本无分别,然众生欲至东方者,则见东方虚空。欲至南西北方者,则见南
西北方虚空。
故本是一真法界,菩萨见一真法界是菩萨法界,缘觉见是缘觉法界,声闻见是
声闻法界,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见是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法界。故本是一真法
界,以众生罪故不见耳。
【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
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
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
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
佛告舍利弗,我此佛土严净,汝为罪所障,不见而已。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汝莫作此念,我见此土清净,如自在天宫。梵王是菩
萨,故见娑婆国土如自在天宫。其实梵王所见,仍是应其根机所应见者,而非佛之
实报土。佛之真实报土,何止同于自在天宫哉?
舍利弗所见,丘陵坑坎荆棘沙砾,亦是应心所现。故梵王言,仁者心不平等,
不依佛慧,乃见此土不净耳。
【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
土清净。】
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心平等故,深心清净故,依佛智慧故,则见此土清净。佛之智慧,如实知一切法缘起无性,不生我见,故见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
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
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以神变现佛净土者,以神通力暂令众生不为罪报所障也。舍利弗等叹未曾有。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
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
此土功德庄严。】
何故佛说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现不净土呢?因为佛土本
是一真法界,众生心垢,现此秽土,佛为度众生故,乃入此秽土也。以下举譬喻说
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
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
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
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得无生法忍,依仁王般若,在七八九地。发菩提心,位在初住,初住为发心住。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初果须陀洹。不受诸法漏尽意解,是四果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