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述义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释智谕撰解

    本品即六十华严与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故文旨皆在入一真法界。然此品经文

    ,唯见于四十华严。四十卷华严。皆名“入不思议境界普贤行愿品”,今此普贤行

    愿品述义,即四十华严之第四十卷。(全名如题)

    四十华严,系天竺乌荼国王书呈唐德宗者。于唐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进奉

    梵夹,十二年六月五日,奉诏于长安崇福寺译,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译毕进上。

    大正藏第十册八四八页,记载有文。

    清凉国师号华严菩萨,为普贤行愿品作疏,华严五祖宗密作疏钞,极为详尽,

    请读者参阅。(见卍续藏第七册)

    释经题

    品题全文,应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罽宾国三

    藏般若奉诏译。

    【大方广】

    大方广三字,表所证之法,亦即所入之法界。大者言其体,方者言其相,广者

    言其用。故大方广,其义即体相用也。大者无所不包,是法界体性。方者以轨范为

    功,是法界之相。广者业用无边,无所不造,是法界之用。

    法界无界,等同虚空,无有分别,故其体无量是曰大。虚空无有分别,即是横

    遍竖穷,是故轨范一切,业用无边,是曰方广。所以大方广,即所入之不思议解脱

    境界。

    大者理圆,方广者事周。理借事现,事以理成。无事则理不可见,无理则事无

    以立,故法界理事无碍,以大方广言之。

    【佛华严】

    佛华严者,表能证之人。佛是自觉觉他觉满,乃得果之人。华表菩萨万行,乃

    修因之人。严谓庄严,菩萨修因,成就诸佛果德。故大方广表所入之法界,佛华严

    乃能入法界之人。

    【经】

    梵语修多罗,有贯穿义,为佛所说,众生遵循,可登彼岸。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心无所住为能入之智,法界无界为所入之境,能所契合,称之为入。

    不思议者,法界如虚空,无形无相而横遍竖穷,横遍竖穷而无形无相。无形无

    相则无,横遍竖穷则有。无形无相而横遍竖穷,则无赅有。横遍竖穷而无形无相,

    则有彻无。赅有之无,虽无而常有,彻无之有,虽有而恒无。如是法界,言语道断

    ,心行亦灭。心行处灭故不可思,言语道断故不可议。故曰不思议。

    解脱者,心无所住则人我空,法界无界则法我空,我法二空,则一丝不挂,一

    尘不染,是谓解脱。

    境界者,一真法界,犹如虚空。虚空非有,而分十方。十方虚空,一皆非有。

    故法界者,不得谓有,不得谓无。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无而不无,不无而无,是

    其境界也。

    【普贤】

    约化德曰普,行入法界普化十方也。约性德曰贤,德圆邻极为众生之师范也。

    【行愿】

    其行普化十方横遍也。其愿无有穷尽竖穷也。

    【品】

    品者,即经目也。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罽宾,北天竺国名。三藏者,通达经律论者,称三藏法师。般若罽宾国人,貌

    魁梧持戒谨严。唐德宗贞元年间,译四十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