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猛菩萨的付法弟子龙智辛勤地修习,证入如来智地,具足神通智慧,德化远被,名扬十方,天上地下随意往返,自在无碍。
有时,他住在南天竺国,弘法利生;有时到师子国,劝化接引有缘。
时光回溯往昔古印度某处……
山岩间陡峭的石壁上布满了青苔,在靠近山顶的地方,一株秀逸奇特的草探出崖边,红色的果实饱满润泽,在微风中摇曳。
“啊,终于找到了。”在山间攀爬的一名壮实的青年喜出望外。为了得到这种传说中的灵草,他已经苦苦寻觅很久了。据说,这种稀有的药草能够治愈母亲心悸之症。不过,此草只生长在山崖的南面,吸收日月之华,所以才有特别的功效。
这些天,母亲的病又加重了,自己四处延医问药,均不见效果。只好辗转于翠崖间,日复一日地寻找奇药,现在梦寐以求的药草竟在眼前。
山势险峻,脚下的青苔又很滑,而他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得到那株药草!
他小心翼翼地艰难攀登着,一步一步逐渐接近了。还有一步之遥了,他心中不禁一阵欣喜,伸出手臂去采摘。这时,脚下一滑,登时失去依托,从崖上摔了下来。
“不好!”,他的心悬在了空中,身体却急速地下坠。
就在这时,一只手臂在空中稳稳地接住了他,他只觉得自己好象腾云驾雾一般,轻飘飘地,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双脚已经落到了地面,而那只挟着他飞行的手臂也松开了。
“难道遇上了神仙?”青年急忙睁大眼睛寻找,只见身后站着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僧人。这位僧人眉毛清长入鬓,双目炯炯有神,看上去精神清爽之至。
青年赶紧作礼,说:“感谢菩萨救命之恩!”
僧人微微一笑,说:“我正好从此路过,举手之劳而已。”
说完,僧人举头仰望山崖,忽然身如轻鸿,拔地而起,飞到山崖边,摘下那株药草,又安然落下。
青年看着僧人在风中飘举的衣袂,不禁瞠目结舌。“真是遇上活菩萨了!”他心想。
僧人手持药草,递给青年,说:“快拿去给你母亲治病吧。”
青年接过药草,拜倒于地,感恩不尽地说:“菩萨大恩,永世不忘。不知道能不能告诉我您的名号,日后定当报答。”
僧人淡淡一笑,说:“我叫龙智。”
“啊,您就是龙智菩萨?真是太好了,我想请您到我家中,尽力供养,以表达我的感谢。不然,我心难安啊。”青年从小就听母亲说过龙智菩萨的故事,不想竟在这里相遇。
龙智菩萨含笑同意了。
青年是当地的婆罗门望族,他的家就在离这座山不远的一座城镇。他们回到家中,龙智菩萨又念诵真言加持用灵草熬制的汤药。老太太服下后,病体竟霍然而愈。
“儿啊,快好好谢谢这位大师。”
“母亲,您相信吗?他就是传说中的龙智菩萨。”青年欣喜地对母亲说。
“啊?龙智菩萨?我听祖上说过,佛陀灭度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有一名弟子,名为龙智,上天入地,神力自在。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呢,想不到今天,竟然能亲眼看到龙智菩萨?”
青年于是把当天的奇遇陈述了一遍。
老太太听了,激动不已,她起身向龙智菩萨顶礼,说:“菩萨今日,救了我们母子两条命,恩同再造啊。”
龙智菩萨微笑着说:“不必了。你的身体已经好了,我也该离去了。”
老太太和青年苦留不住,龙智菩萨又飘然离去了。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街巷之间,不时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龙智菩萨的神迹。
一座古寺中,一群青年围着一名老僧,听他讲述龙智菩萨的事迹:
“话说龙智菩萨,本是南天竺婆罗门,年幼丧父,家道中落。而他却非常好学,到青年时期,已经是一名学识渊博的人了。他听说龙树菩萨弘扬大乘佛法,就前往学习,而龙树菩萨也非常赞赏他的才智和品德。龙树菩萨怜悯他家中贫寒,经常接济他,鼓励他专心学习。后来,龙智菩萨三十多岁时,母亲过世了,他在这个世间,再无牵挂。于是,就去找龙树菩萨请求出家修行。龙树菩萨欣然应允了。出家以后,在龙树菩萨的悉心教导下,又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得以通达教法。龙树菩萨认为龙智菩萨为密藏之器,因此,便将真言密教倾囊相授,而龙智菩萨,不但充分领纳,并且很快取得了的成就,竟能上天入地,自在无碍。他处处随缘济施,劝化有缘,有关他的传闻可真是不胜枚举呢。”
一名青年说:“想不到龙智菩萨这次竟会降临我们这个小村落,可惜未能亲睹菩萨的风采,真是遗憾。”
老僧又说:“龙树菩萨有两名付法高足,一是提婆,一是龙智。提婆的无碍辩才,大家也都听说过,不过,提婆所学,以显宗为主。龙智菩萨却是显密赅通,即身入于圣位,形迹莫测,很少公开弘法,不过随缘接引而已。菩萨如今,已有数百岁的高寿了,却还貌若三十许,诚然不可思议啊。”
另一名青年听得出神,说:“不知道要到哪里可以找到龙智菩萨呢?”
老僧说:“难啊,菩萨有时住在南天竺,弘法利人;有时游于师子国,劝接有缘。不过,如果你诚心祈念,也许菩萨会感应到的。”
“象龙智菩萨那样自在无碍,转轮王位又有什么稀罕呢?”
“是啊,”老僧接着说:“我曾听先辈的高僧大德说过,龙智菩萨是金刚萨埵的化身。”
“啊?真的么?”众人纷纷露出惊异的表情。
“是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中佛陀说,经、律、论、般若、真言,五种法藏,譬如奶、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陀罗尼总持门如醍醐。醍醐之味,奶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在契经等法门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随后,佛陀咐嘱阿难受持经藏,邬波离受持律藏,迦多衍那受持论藏,文殊菩萨受持大乘般若波罗蜜多,而金刚手菩萨,受持甚深秘密法藏,微妙诸总持门。
金刚手菩萨,就是金刚萨埵,他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承佛旨意,传承密藏。所以,龙树菩萨自南天铁塔亲承金刚萨埵传授金刚界、胎藏界密法后,金刚萨埵就在人间应化,接续法脉,就是龙智菩萨啊。”
众青年不禁心向往之。“想想普贤菩萨降临过我们这里,真是令人神往。希望能与菩萨相遇,亲承教化,该多好啊。”
此时正是大唐贞观年间,玄奘三藏为求取大乘经典,在中土传译,在未获得唐太宗准许的情况下,决意跋涉万里,来到佛教的发源地,向五天竺的高僧耆宿广泛学习大乘经论。
在波罗奢大森林中,遭遇群贼五十余人,不但衣物全都被劫,而且险些被杀害。幸遇一婆罗门召集群众八十余人驱走群贼,并救出其余同伴,才化险为夷。
玄奘三藏一行渐渐来到在磔迦国,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下徒步行走,疲惫不堪,干燥的热风吹在脸颊上,热辣辣地疼痛。
“三藏,我们找个地方歇息一阵吧?”
“这一带高原,民风鄙恶,我们还是小心为宜,向前再走一段路程再说吧。”
经过先前的波折,大家心有余悸,只好在暴烈的骄阳下继续前进。
到了磔迦国东境,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茂密的庵罗林。
“看哪,那里有片树林!”远远望着那片绿荫,大家似乎感受到了来自庵罗林的凉意,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
走近一看,只见枝干扶疏,翠叶层叠亭亭如盖,景色颇佳。
“大家在这片庵罗林歇歇吧,”玄奘三藏举目向四周观察,说道:“这里旷林清幽,不似前番那片大森林内,林深草茂,易于藏匿盗贼,大家放心吧。”
众人于是在树荫下席地而坐,取出水囊,饮水歇息。
玄奘三藏说:“我到附近看看,有没有水源。”然后,又向林中走去。
走了一段时间,隐隐看到庵罗树林里有一间草庵,虽然取材天然,看上去倒颇为严整。
“这片林中,竟然还有这样的所在。在这里居住的人,该是何等地安闲自在!”
玄奘三藏不禁举步来到草庵前,这时,草庵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身披法衣的僧侣,看样子,也就三十多岁。玄奘三藏心知必是高僧隐居于此,于是上前作礼,说:“贫僧东土大唐玄奘,偶过贤者之室,打扰清修,还乞恕罪。”
那名僧人闻言,含笑说:“我知道今日必有来自东土的一位菩萨经过,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请入草庵内一叙。“
玄奘知其高明,便随僧人走入草庵。
庵内陈设简洁,一榻一几而已,看上去却很干净,淡淡地弥散着旃檀的幽香。
“玄奘冒昧,还没有请教大德名讳?”玄奘留心看这位高僧,只见他长眉入鬓,目光炯然,相貌清逸。
草庵的主人微笑着,缓缓说道:“我在这林中居住,也有些时日了。附近的人们,只知道有一长命婆罗门在此修行,却不知道我的名号和具体年龄。我也不愿多说,以免惊世骇俗。我就是龙猛菩萨的弟子龙智。”
玄奘三藏大惊,重新顶礼龙智菩萨,说:“玄奘失礼之至,想不到竟在这里值遇菩萨。”
玄奘三藏便向龙智菩萨请教中论和百论等大乘经论,龙智菩萨妙理通达,一一阐释,至极精微。之前玄奘心中存有的疑惑,涣然冰释,心中安隐快乐。
于是玄奘便在这庵罗林中,停留了一个多月,向龙智菩萨学习《中论》、《百论》和《广百论》。
这件事后来被记载在《玄奘三藏行状》和《慈恩传》卷二中。
玄奘三藏辞别后不久,龙智菩萨也离开了庵罗林,游化他方,辗转来到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
王舍城附近的庵没罗园是释迦牟尼佛曾经说法的圣地,经过历代国王的修建,逐步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长廊环绕,由八大寺院组成。寺高三层,高达三、四丈,以砖磊砌,每层有一丈多高。横梁以木板搭建,房顶由砖平铺而成。每一寺四边各有九间僧房,房间呈四方形,宽一丈余。
这里汇聚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僧人和学者,历代高僧辈出。
玄奘三藏也曾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青莲菡萏,晕焕其间”的那烂陀寺滋育了一代又代的高僧。
这时,弃王位出家的善无畏正遍游五天竺,朝礼圣迹,经过努力修持,已经颇有体悟。王舍城的那烂陀寺,是他心目中向往已久的佛法圣地。当他终于亲见那一大片在烟霞笼罩之中的宏大殿宇时,内心的欣喜难以言喻。
他决定把母亲给他那颗传国宝珠,留在这片佛法之都,他亲手将宝珠镶嵌在了那烂陀寺大佛像的额头上,作为母亲和自己对三宝的供养。
当宝珠镶嵌好了之后,发出熠熠的光辉,白天好似月亮明净光华,夜晚婉然璀璨。
善无畏默默在佛像前合掌发愿,希望佛法的光明能够遍照世间,除去众生的无明惑乱。
龙智菩萨早已知道将有一名根器纯粹、法缘具足的继承人近日会在那烂陀寺出现,所以最近一直在留意。当大佛像的额上放出光明时,他含笑自语道:“一灯能灭千年暗,宝珠炯耀慧光显。终于来了一个。”
两人就在大佛像下不期而遇了。
善无畏注意到龙智菩萨在观看佛像额上的宝珠,龙智菩萨身上透出的那一种清逸自在让他很惊讶。他不禁上前施礼问讯道:“长老,您看,大佛像上的这颗宝珠是一件传国之宝,把它镶嵌在佛的额头应该是恰当吧?”
龙智菩萨露出微笑,赞许地说:“嗯。诸法从缘起,缘谢法还灭。宝珠光华照耀,佛日之光也将显明人间。”
无畏恭敬地说:“弟子善无畏,初来那烂陀寺,希望参访高僧,学习无量法门,还希望能够得到长老的提携指点。敢问长老法讳?”
“我从恩师龙猛菩萨那里接受诸佛密藏,至今已经数百年过去了,一直没有遇到堪承大法的法器,不得已只好长住世间。我就是龙智。”
善无畏心神一震,眼前的龙智菩萨,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而已,谁能想到他已经有七百多岁了呢?密法真是不可思议!而自己竟在那烂陀寺值遇龙树菩萨的付法高足龙智菩萨,又是何等幸运。
他赶紧顶礼龙智菩萨,说:“善无畏顶礼阿奢黎,请阿奢黎慈悯,摄受弟子。久闻诸佛密法神妙难思,弟子希望能够随您学习。”
龙智菩萨含笑应允。善无畏随侍龙智菩萨左右,恭谨勤勉,在龙智菩萨的指导下,先后学习了各种大乘经典和五明论,佛法教理更加通达无碍。
一天早上,一名中土僧人忽然来访,与龙智菩萨一见,就象故友重逢那样开怀畅谈起来。
善无畏将早餐准备好,分布碗筷,然后侍立一旁。
那名僧人笑着说:“贫僧刚才去中土大唐走了一趟,已经带回斋饭,不需要为我准备了。”
天竺距大唐近十万里之遥,这位僧人倾刻之间,便能悠然往返两国,并带回中土的斋饭,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龙智菩萨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一面观察善无畏的反应。
善无畏忍不住向中土高僧的钵内看去,只见钵中蔬菜翠绿可喜,米饭白晰莹洁,看上去新鲜可口,一缕热气还向上升腾着。善无畏心中大为叹服,佛法微妙绝思议,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啊。
他表情的细微变化都被龙智菩萨看在眼里,龙智菩萨看他并没有大惊小怪,就说:“你能不说出来,真是难得。不错,确实是学习密法的根器。”
“过几天,你可以入曼陀罗坛场受传法灌顶了。要用心学习啊。”
龙智菩萨布置好坛场,便引善无畏入坛受灌,此后,开始传授无畏总持瑜伽密教,将十万颂《金刚顶瑜伽经》和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全部授与无畏,又为无畏授五部灌顶。
龙智菩萨授法的时候,坛场有许多天龙护法围绕左右,善无畏精进不懈的修法,最终获得成就。
龙智菩萨见善无畏已经领会了密法的要旨,于是对善无畏说:“你跟随我已经有七年了,已经付法与你,你要精勤修习,利益众生。我准备离开这里,云游去了。”
善无畏再三恳求追随龙智菩萨,龙智菩萨却说:“只要你时刻记得我的教导,安住于法,自觉觉他,我们师徒只是暂别而已。必要的时候,我还会指点你的,安心去吧!”
善无畏拜别了龙智菩萨,又开始游历五天竺,朝礼圣迹。
在五天竺,人们依然流传着龙智菩萨的种种神迹,然而菩萨形踪莫测,很少有人见到,即使偶然与菩萨相遇的人,也往往对面不识,交臂而过。
在南天竺的一个村镇,居住着一位婆罗门,名叫慈意,家道殷实,对佛法僧三宝十分虔敬。每日诵经礼佛不辍,为人乐善好施,谦和慈悲。
龙智菩萨路过村镇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婆罗门慈意。龙智菩萨身披僧衣,庄严自如地从镇中走过,镇上的人并没有注意。
龙智菩萨走过慈意身边的时候,慈意却忽然感觉到一种极祥和的气息,他不禁向龙智菩萨看去——原来是一位身形高大庄严的沙门,年约三十多岁,行止威仪具足,身上袈裟随风微微飘动着,缓缓地从街道中走过,。
慈意望着沙门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震撼。他忽然拔足向前追去。
“大师,请留步!”慈意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边追边喊。
龙智菩萨闻声停住了,回过身来。
慈意走到龙智菩萨面前,恭敬一礼,说:“您好大师,我叫慈意,是这个镇上的婆罗门,非常向往佛法。刚才见大师从镇上经过,想请大师到寒舍,接受我诚心的供养。”
龙智菩萨听后没有丝毫犹豫就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慈意家中,慈意亲手奉上上妙精美饮食,而后又向龙智菩萨请教佛法。龙智菩萨微微一笑,说:“看来,你已经读过不少佛经了,而且心地淳和,一心向善,也算难得了。我偶然听到一位乞丐说,这个村镇上,有一位心地慈悲善良的婆罗门,所以特意从这里经过。”
慈意看到龙智菩萨慈蔼的笑容,便问:“还没请教大师的法讳?”
龙智菩萨轻描淡写地说:“我是龙猛菩萨的弟子龙智。”
慈意一听大喜,拜伏于地,说:“自从读诵佛经,弟子渐渐也明白了一些佛法的道理,可是在这个村镇上,苦无明师指点。只好每日在佛前祈念,想不到诚心所感,果真遇上了活菩萨。请大师在寒舍住下,衣食住行弟子都会尽心供养,大师可以在此安心修行。”
龙智菩萨看他诚恳,也就同意了。龙智菩萨时常教导善意佛法,不久又前往他方。善意再三挽留,龙智菩萨微笑着说:“我还会回来的,你要努力修行。”
过了几年,龙智菩萨果然又回来了,授慈意持明灌顶,并传授了他准提法。
几十年后,而立之年的金刚智因感异梦,决心往南天竺访寻高僧。正好从慈意所在的村镇经过,听人说有户人家在斋僧,就一路来到了慈意家中。
精致的素斋清新可口,金刚智却无意品尝,他的心头始终惦记着梦中所见的那位高僧。在这斋僧会上,也许可以打听到一点线索。
他向慈意问道:“施主开斋僧法会,广种福田,令人欣叹。贫僧远道而来,实为访寻南天竺的一位高僧,不知道施主可曾听说过?”
他随即将梦中所见高僧形貌详加描述,慈意听了,惊讶地说:“听您这么说,很像是我的恩师龙智阿奢黎啊。他得到龙猛菩萨的密法真传,神迹难测,至今已有七百多岁了。不过他老人家还是在我年青时来过这里,还教我持诵准提神咒。这几十年,他老人家不知又上何方仙游去了。这些年,虽然时常可以听到他老人家的神迹,却一直无缘再见。”
金刚智大喜,说:“听施主讲来,我心中就有底了。只要龙智菩萨还在人间,我一定要找到他,亲自向菩萨求教。”
金刚智辞别慈意,继续寻访龙智阿奢黎。
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前方出现大片森林,古木擎天,翠叶如玉。金刚智举步前行,来到森林深处。这里虽然远离人烟,却为灵气所钟,时见奇花异草点缀着林间的绿茵。
这时,清越和缓的梵呗声远远传来,金刚智不由精神为之一振。但听这梵音清远,就知必有高贤隐居于此。
他循声而去,果然看到一块翠岩之上站着一人,身形颀长,庄严清逸,正在吟唱梵呗。那声音清扬和谐,时而又宛转嘹亮,令人身心为之一空,他静静地站在林间,聆听着。
此时,金刚智还不知道,这在林间吟咏梵呗的人,正是他苦苦寻找的龙智菩萨。
龙智菩萨诵完梵呗,金刚智才上前作礼,说:“在这旷林之中,聆此天籁梵音,是金刚智之幸。不知大德可否告知尊姓大名?”
龙智菩萨闻言转过身来,金刚智一看,此人面貌庄严圆满,眉毛清长,双眼清湛有神,大约三十多岁,不正是自己梦中所见的那位高僧吗?
他不禁喜出望外,再次恭敬顶礼。
龙智菩萨含笑说:“看你的神情,似乎已经知道我是谁了。我为了传承诸佛密藏,不得不久住人间,数百年来,只为等候适宜的法嗣,阐扬佛陀内证真言大教。今天你来到这里,也是宿缘所感。我就是龙智。”
金刚智再三礼拜,欣悦不已。
此后金刚智跟随龙智菩萨七年,事师恭谨勤勉。
龙智菩萨悉心教导金刚智大乘经典和五明论。待金刚智法理通达无碍了,又布置密坛,为他授五部灌顶,将诸佛秘密法藏一一传授,《金刚顶瑜伽经》和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全都倾囊以授。龙智菩萨还亲自指点金刚智绘制曼陀罗,粉饰坛场等等。
金刚智密法成就后,龙智菩萨又飘然远引,随缘度化众生去了。
善无畏三藏自从拜别龙智菩萨后,在印度大陆广弘佛法,树立如来法幢,为了摧邪显正,驳斥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外道见解,使许多为邪见缠缚的人放弃了错误的认识,趋向佛法慈悲智慧的菩提正道。
几十年来,他不忘龙智菩萨的嘱咐,时时三密相应,普渡群生。
龙智菩萨虽然常常隐居密林山谷,有时随缘度生,但他始终在留意密法的弘扬流布。
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退居为太上皇。新即位的大唐皇帝李隆基,力行节俭,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决心效仿先祖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重开盛世。
静居山间的龙智菩萨洞视彻听,这一切世间因缘的变化,早已了然于心。
他知道在东土震旦大弘密教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于是离开山中,来到善无畏三藏所在的寺院。
善无畏三藏正在禅房独自静坐,龙智菩萨忽然出现在他面前。
善无畏含笑起身,恭敬顶礼多年未见的恩师。善无畏已经有七十多岁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名声远播五天竺。别后的几十年光阴,并没有在龙智菩萨身上留下什么痕迹,他看上去还是那么清逸安和,容貌看上去似乎永远只有三十多岁。
龙智菩萨对善无畏三藏说:“你和东土震旦有缘,应该前往那里,教化众生,流布佛法。”
善无畏三藏说:“多谢师父慈悲指点,等应当携带的梵夹、法具齐备后,我就前往大唐。”
龙智菩萨点了点头,说:“此去大唐,何止万里,一路风霜险难,多加保重。”
说完,龙智菩萨腾身而起,屋宇对他来说,就和虚空一样,根本不能留碍。瞬间,龙智菩萨已经返回到隐居的山间。
善无畏三藏在翻越雪山的时候,天气严寒而干燥,气候与天竺差别很大,三藏一时难以适应,感到有些头痛。在冰天雪地里,又不能停下来休息,只好坚持走下去。下山的时候,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
龙智菩萨在定中观察到善无畏在冰雪中病倒,可能危及生命,于是腾身向雪山飞去。眨眼之间,已经来到雪山上空,远远望见善无畏三藏病奄奄地靠着一根树干。龙智菩萨从空中降下,飘落在善无畏面前。
善无畏三藏的侍从们惊呼起来,认为是菩萨显圣了。
龙智菩萨慈祥地对善无畏三藏说:“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你早已离相又怎么会得病呢?”
说完,又冲天飞去,消失在广袤无垠的蔚蓝色天空中。
善无畏三藏就像有甘露妙药遍洒全身一样,身心安隐,病体当下痊愈。他又精神百倍地站起身,与随从一起离开了雪山,继续向大唐进发。
741年,金刚智三藏圆寂,不空三藏奉诏携带国信出使师子国。师子国国王以隆重的礼节相迎,迎请三藏至王宫,供养七日,国王每天用黄金斛盛满香水,亲自为不空三藏洗浴。
不空三藏来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师子国和邻近的国家。
龙智菩萨当时正在师子国游化,听到人们传扬这位来自大唐的梵僧的种种祥瑞圣迹。
“不空三藏能让久旱不雨的地方降下甘霖,也能使肆虐的狂风骤然止息。就连狂奔的野兽到了不空三藏面前,也会变得调顺。”一位学者模样的人眉飞色舞地对周围的人们叙说道。
“不空三藏入住佛牙寺的那一天,佛牙舍利大放光明,许多人听说这件事后,纷纷前往瞻礼。”
龙智菩萨听了,自然就知道另一位极为重要的法嗣已经到达了师子国。
不久,佛牙寺中出现了龙智菩萨的身影,还是三十多岁中年僧人的样貌,依旧神清气爽,举止安详。仅从外表判断,人们根本无法看出他是已住世七百余年以上的高僧。
不空三藏看到龙智菩萨的时候,却不仅讶然于这位僧人散发出来的无尽的安和自在,而且,这位高僧的形容,似曾相识。
不空不禁走上前作礼,说:“贫僧不空,冒昧请问这位大德的法讳?”
龙智菩萨注视着不空,说:“我早就知道你要来师子国,近日听人们谈论起你,所以才来到佛牙寺。善无畏和金刚智都曾向我学习瑜伽总持大教,而今后,弘扬如来内证真言密法的责任,就要由你来承担了。”
不空三藏又惊又喜,他猛然间想起先师手绘的龙智菩萨法像,“啊,难道您就是普贤阿奢黎?”
龙智菩萨微笑着点了点头。
不空三藏大喜,自已远涉重洋,风波险阻,竟在师子国亲遇普贤阿奢黎!他欣悦不已,恭敬顶礼龙智菩萨。
不空三藏将携带的金玉珠宝、锦绣等等向龙智菩萨作了殷重供养,请求龙智菩萨开示诸佛密藏。
龙智菩萨为不空三藏建立曼陀罗坛场,重新传授不空《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无遗传授,诸尊密印、仪形色像、坛法标帜、文义性相,无不尽源。
不空三藏于密法已契会无碍,龙智菩萨于是又归隐山间,此后形迹隐没,无人知晓。有人传说龙智菩萨既已后继有人,就离开人间前往阿修罗宫渡化众生去了。
龙智菩萨传授密教数百年,于古印度亲授一印一明者,为数颇多,因为当时醍醐密法皆从师受学后秘密自修,所以不为时人所注意,因此寂寂无闻,他们的故事几乎没有流传下来。
正如释迦牟尼如来不生不灭,虽示寂灭,然法眼恒观众生,未尝舍离教化救济有情,龙智菩萨亦然。
龙智菩萨得龙猛菩萨真传,显密赅通圆融无碍,不仅深得密教法髓,并且通达大乘中观之奥旨,以无所住之心随缘度生,使法脉得以顺利延续,诚为超然物外,旷世难遇的一代祖师。
光阴荏苒,千百年的岁月无声流逝。历代密法祖师无一不在四方教化济度众生!
如如法界本寂静,
实相般若岂常形;
知了涅槃无生灭,
自蕴萨婆若方真。
心性净澈光明身,
真言妙用游碧穹;
法界消息毫端显,
体圣体凡涵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