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全圆道教授

    须大乘小乘兼备,显密圆融,互为助伴,而于整个成佛修行道次上,毫无颠倒,次第不乱,成为一补特伽罗迅速成佛之教授,就是全圆道教授。

    若重大轻小,尚显谤密、重密轻显,抱着祖师偶一语录教授,抱残守阙,未能与一切显密经论相配合者,则非全圆教授也。

    例如,密宗是为迅速成佛之法,但修密时若没有依显宗空性说法修习,是否仍是成佛之道?——问题来了,拿着上师传的大威德仪轨也好,拿着十六世大宝法王仪轨也好,拼命地一遍又一遍的修,请问你,你修的时候有努力配合空性修习吗?如果没有的话,那是在修成佛之道吗?又,修的时候虽有稍微想一下子——哦!本尊或上师之化空有如热气在镜上,逐渐地模糊而消失——这在修成佛之道吗?

    这些问题,我们曾经想过吗?

    此次,因三个因缘:一、是网站上有人不断强调修行须依祖师口诀、祖师教授而修,然什么是祖师口诀,什么是祖师教授,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二、连自他换,我辈凡夫当修不当修(即前日网站上谈,止贡大德头痛事与凡夫当不当修自他换之事),许多台湾人都无法研判考虑应修或不修,可知台湾的金刚乘方面表面上兴盛,实际上有如空中之花,虽茂盛但无根也;三、网上有人问,有没有四个教派皆是同样的教理,当然有,但许多台湾人自陷于门派之见而看不到。

    因为这三个因缘,故想写一些“许多台湾金刚乘信徒没有的基础观念”,名之曰“道”,将是一系列的小短文,它当然不可能是一系列的介绍道的过程的东西,只是专提台湾金刚乘信徒没有的观念、或台湾特有的怪异观念而已。

    道二:谈空性与密宗仪轨

    学密的人要有显教的基础,是台湾密宗信众都同意的。为何学密宗要知显教的道理,理由非常的多,兹不多说。但我要举出许多台湾人的毛病——就是只修密、不修显,其为了追求密,不断灌各种不同本尊的顶,如儿童收集不同的卡片一样,这是重大的错误。错误何在?倒不是一般台湾人粗浅的想到“印度人修一个本尊就成就,西藏人修一百个本尊,没有一个本尊成就”(同理,台湾人修一千个本尊,没有一尊相应成就)。

    而是:“密宗生圆次第,为迅速成佛之法,然生圆次第,皆不离空性而修,若不修空性,专修生圆二次第,即非成佛之道”(宗大师言),须知生死根本是“无明”,无明就是颠倒境执自性成就之我。除了努力于断此执着外,其它自诩为甚深之法,举凡气脉、明点、或修想无想无念无分别,不作意本来如此,或修自身成本尊等等,“皆于我执任何亦不损也”,因为这些与“无我”丝毫尚未接近,何能损我执?

    简单来说,如果花时间在灌不同的顶,不如将那个时间,用来听闻显教空性的教理,而显教空性的教理,立即在本尊仪轨的修持上可以运用。没有配合空性修密宗仪轨,根本是外道,根本不是成佛之道。

    道三:法与不是法

    博多瓦说:“能去烦恼为法,不能去烦恼者为非法。”

    如果大威德、上乐金刚法、中阴文武百尊、大圆满等等虽极尊贵,但不能去你的烦恼,那么对你来说,就不是法,能去你的烦恼的法门才是你的法。要追求法,不要追求不是法。

    道四:法的深浅,与法本身无关

    法的深浅,不在于法的本身,在于“学法之人”。

    昔阳衮巴说:“一般人皆好高鹜远,学低下者则心不乐,学空性法、空义谛皆为此而喜。但此诸法,每与情器量不合,虽密乘圆满次第亦无意义。不在所修之法的深广,唯在于能修法之众生,须为圆满的众生。于所修法,虽夸为千金马价,但对于不能修习的人而言,实在不如死狗的价钱。所以我所修的法,仅仅是死无常、业果诸法而已。”

    帕崩喀大师多次叮咛,学法至密集金刚法,算是深广稀有的了,但如果没有舍此世心,则不能谓为甚深稀有之法,其发心仅为此生名闻利养,如何是深广稀有呢?

    大德卓•位奢贡波说“虽修至密部之王密集金刚,而未生死无常观即为浅,若已生起死无常观,仅修学入法之三皈依即为深。未生无常心而好高鹜远登者,如堕险处。”

    道五:要善于回向

    近日网站上有人谓昔止贡大德,回向众生恶业成熟己身,而有头痛等毛病。事实上,因果甚深,此事我难以谈论它,但不善于回向确实会替自己惹麻烦。

    历代传承诸师,皆教导要善于回向,要如何善于回向呢?

    历代传承诸师曰:无上回向有三:一、是“愿自他三世善根,皆回向无上菩提”;二、“回向教法长住世间”;三、“回向上师生生摄受于我”。须知诸佛菩萨之愿有如恒河沙,皆可摄入此三者之中。

    不善于回向的,比如昔印度有婆罗门修梵天果,后见一象,满身璎珞,心生羡慕,本可得梵天身,反成象身。

    西藏大德说,如不善回向,可以说“如以前文殊、普贤菩萨的回向,我亦作如是回向”,这么做可免回向错误。

    道六:皆快快成就,也慢慢成就

    近日有人于网站谓宁玛巴大圆满心部可一生成就,其余无上瑜伽等要十六世成就,故大圆满心部是高于其他

    事实上,依白教贡噶佛爷之《密宗道次第心要讲录》(他讲的不是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论》),瑜伽乘上根人可七(或三,各位自己去查资料)世成就,至愚之人十六世成就,无上瑜伽乘上根人可七年成就,至愚之人一生成就。噶举能传承千年,当然有其优点。

    而格鲁巴的温萨巴,连续三代师徒(皆现证)虹光身,其非修大圆满的人。依格鲁巴温萨耳传,修格鲁巴的喇嘛却巴的人,上根三年成就,钝根十二年成就,也事实上许多格鲁成就者,依之在数年间成就,格鲁巴能六百年来不坠,也是有其道理。

    综上所述,各宗各派谓自己的法门殊胜,可快快成就,我看来皆有理,也看来皆无理,有理的原因,是因为确实皆有人依法于期限内成就;所谓无理,系因能否成就,还是要看行者自己的程度与因缘也,因缘不对或程度不足者皆是慢慢成就。

    我们实无须涉入那一派别的那一法门较为殊胜的争论。

    否则再加上禅宗谓其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净宗谓其一句佛号、横超三界,所以特别殊胜于密宗,他们再来与我们争,整天吵谁的殊胜就好了,徒争烦恼也。

    道七:什么是实修

    台湾市面上,一些密宗信徒谓红白教最重实修,这话有点怪怪的,何故呢?言下之意,好象黄教的僧侣除了口舌争论外,就是吃饭、大便、睡觉(不要以为不雅,这是《入行论》的作者——印度祖师寂天菩萨,号为“三想”者,因大家误认他每天只做吃睡便三件事而已)。

    台湾人难道没想到,难道是西藏人不爱实修,故信仰黄教六百年?西藏人出家时,大多数不爱成佛,故专门选口舌争论的格鲁巴出家?西藏人出家,大多数不爱实修,故挑口舌争论、没有实修的格鲁巴出家?如果不是这样子,那么为何僧人以黄教为多?

    那么何谓实修?是不是到山里修拙火才是实修?

    依阿底峡传下来的甘丹派认为:自依止善知识,由产生出离心,真实相信业因果,发菩提心,而修习无上瑜伽法门,幻身、光明、气、脉、明点等才有真实意义,否则所修非佛道。为此甘丹传规,不断串习共下士、共中士、共上士道法门,又整个道次第并非上课或理论研讨的教理而已,实系僧俗二众用之于“实际上修行”的东西。每一部分经由专修,最后再(整体)概修,务必每一阶段的修行要“具量生起”。

    比如说,以拉萨色拉寺传规,每年每个人静坐沉思上师相应两周,你必须坐着冥想“何谓上师?何谓戒律?什么样的关系?”单单沉思上师相应法便为期两周。之后,每人会沉思“无常”约一个月,然后沉思“业”一周,“菩提心”两周,“六度”一周等等的修行方式。

    而不是拿一个仪轨,从头到尾咕噜咕噜的念,念完了一遍,再念一遍又一遍,因为仪轨里的许多单项,例如发菩提心的“诸佛妙法贤圣僧,乃至菩提永皈依,我修施等诸善业,为利有情愿成佛”,光是很快的念过,事实上没有发起比较确实、比较扎实的菩提心,所以难有重大的进步。又例如仪轨的观空的部份,若无真实的“出离心”,空性的了解亦是非常困难的,而真实的出离心之生起,实有赖于对于“无常”的扎实相信,而无常是许多人挂在嘴边,但如何扎实的生起,仍有赖于“人皆有死,死亡的时间不定,死后除了业跟着自己外其他皆无用”这样子的分为三根本九因相的分段逐渐渐修起,故而光是“无常”的部份,就要一个月的时间来串习。总之,先是分段修,待每阶段的量已生起,再下一阶段的修习,待每一段皆有具量,此时再修全部的仪轨,是新甘丹派里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如果出离心、菩提心有具量生起,修习无上瑜伽之气脉明点才有意义,也因为进入密院修习无上瑜伽的人,其出离心、菩提心已非一般僧侣可比,其修习无上瑜伽时进步的速度非一般人可比拟。

    反之,未经过以上过程的人,直接修拙火、气、脉、明点,因没有具量生起出离心、具量菩提心之原因,所修之果绝不会是佛果,好一点的有如拿自己的身体当“鼓风炉”,或许身体变得不怕冷,但佛法的成就一点点也没有,情况糟一点的甚且所得之果系三恶道(此事,阿底峡时,曾谈过)。

    简言之,急急忙忙的就闭关、急急忙忙的就修气脉明点,这不是在实修,系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应先实修于出离心、菩提心具量生起,而后进入生圆二次气脉明点等等,方为正确的实修。这是由阿底峡代代传下的甘丹传规。

    道八:适用于所有教派的修法

    许多人年纪稍为一大,知死将至,知速备死,然备死时多手忙脚乱,有一些快快急修止观,有一些忙抓圆满次第幻身或虹身修法。少壮时身体健康则心易住,尚难伏此心猿,况年老身衰则心难调,尤其风脉明点比如追风毒蛇,少壮气足精沛,较易调伏,年老气衰精枯,恐风蛇未抓住反为所害。

    事实上,最好的修法,且适用于所有教派的修行,就是好好的自我审查:从依止上师起,如何观死无常的三根本九因相,以决定生起无常观,如何观待业、因果的真实存在,于心中产生猛利的相信,如何实修七因一果及自他换而引发菩提心,一直到圆满双运位,各各法门,何种法门自己修过,并如量生起,何种法门虽曾修过,但未生起猛利感动和决定,即应速速补课,当以此未生感动和决定的法门为“专修”,其余法门为“概修”。例如依师法门尚未如量生起,则以此法门为“专修”,其余法门为“概修”。至生起时,再进修其次法门为“专修”,其余作“概修”。

    如此自“无常、出离心、业因果五戒十善、菩提心六度、止观双运、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为车轨而每日串习,是适用于所有藏传各教派的修法。

    上述修法是一切佛法的纲要,汝熟习这个修法后,随便地上捡到一页经文,也可以融入上述修法而修,随便翻阅大藏经,随手选其中一本佛经来看,也可以将该佛经立即融入上述修法而修,任汝主修喜金刚或上乐金刚或大手印等等皆可以融入上述修法而修也。

    道九:仪轨的作用

    (仪轨),最初是为了方便观修而设,而观修是在一定层次上才能进行的。

    如果没有广大的闻思,根本不了解仪轨的内涵,却终日忙于烦琐的仪轨念诵,没有时间闻思和观修,那就完全失去了仪轨的正面作用。为仪轨而仪轨,这个现像,藏地佛教到了后期就已有了倾向,现在汉地一些学习藏传佛教的人身上,似乎更明显。

    道十:要有三慧

    “闻思修三不分离,多闻即知为教授,

    修心要义符正量,愿值(遇)善慧胜者教。”

    有人求多闻,有人只看书写作,不亲近善知识,也有人听了一点片面的佛法,就盲修瞎练,都是不对的。

    应该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是四个必经的阶段。

    又闻法之后,要立即思惟,如合于正法者,立即随自己能力去修,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尽努力去修它,如果要等到所听闻的全部能作到才开始修,就如要等一年的粮食有了才吃饭,是一定会饿死的。

    若认为成佛系无分别想,一切教理的听闻和思惟,都是有分别,所以不应有,修的时候,不依闻思,修不作意,修睡眠,这是空空洞洞的修。大家不可误认此种人修大手印、修大圆满、修睡眠瑜伽,遂以为必是善知识,这当中尚须捡择。

    自己的修行也好,捡择善知识依止时也好,切(勿)误以为修行已见一切是空,或见光明,或觉自己身体好象没有了,或有神通显现,这就是修行成就,此种人就算名满天下,亦不可依止之。

    修行过程每一脚步必须合乎正量(量,即标准的意思),依照经论所说的什么阶段要如何修、而有如何的量生起,自己要清楚楚。许多人不依经论,认为经论系不了义,实修才是了义,或不依经论,唯凭依祖师之一二口诀而修行,结果修出来的是昏沉幻相,却自以为修成祖师境地。又更多无智慧、无能捡择(无捡择能力)的“善知识”,人却依止之,随其修习,遂成“以盲导盲”。

    依经教检视自己的修行具量否,是很重要的。

    按:汉地有些人,或是寡于闻,或是闻而“不思”,而一头盲修,却以为自己在实修,实属可惜。

    道十一:口诀

    噶当派对口诀的看法:

    释迦牟尼佛基于悲心开示一切佛法,末世众生因为福智浅薄,故有菩萨著“论”阐释之,俾令众生明了佛经意涵,又更后来众生之福智益浅,故又有“口诀”之产生,以令众生易于学习。口诀者,绝非佛世尊、或菩萨、或大德,故意将某些佛法趣旨秘而不宣,只留待自己弟子者,如此一来则佛世尊、菩萨、大德岂非有无悲心之过失?

    笔者按:笔者以前受汉地坊间看法之影响,认为口诀系祖师或上师特别不外传之秘密也,然百思不得其解者,一、祖师既有菩提心,又不是如同俗世间之木匠师父,传徒弟时故留一手,祖师岂有秘藏一手之理?二、尤其文佛对于众生,为救度刚强难伏之娑婆世界众生,已用尽种种方便,唯恐众生未度,唯恐众生不听,释迦世尊又岂有留一手之理?后看到噶当派对口诀之解释,始知汉地坊间看法原出错误。

    由上可知,口诀系因应福智浅薄众生,令其“易于学习的佛法要领”,而非祖师另有秘密的东西也。汉地坊间的看法实有重大错误。

    注:释迦世尊以殊胜化身于色究天和须弥山讲密法事续,于妙花庄严佛(毗卢遮那佛)说行续,于色究竟天与须弥山讲瑜伽续,释迦世尊讲无上瑜伽续为:兜率天讲密集金刚续,金刚手地说红阎摩敌续、六面童子续;于米聚塔、地下阎罗殿讲大威德续,须弥山顶讲胜乐金刚续,又于米聚塔讲时轮金刚续,于无量宫讲喜金刚,再于人间向因陀罗菩提王讲密集金刚续。

    注:或诤论者主张:因为某些众生的程度不够,故祖师不得不隐藏一些修法(口诀),非祖师的悲心不够。此说表面上似有理,但是一、释迦世尊活着时,从未隐藏任何教法,而系以种种方便引度众生,唯有众生因根器不同,因为听不懂某些教法而退席者,释迦世尊从未隐藏任何教法。既然娑婆世界之佛教教主已是如此,则吾人看不出来,不是佛教主的祖师可以自行将释尊所传教法自行隐藏吗?(现代话来说:如拉丁法谚所讲,后手的权利不能大于前手的权利)二、一切新译派之教法,皆不出于释迦世尊所开示过的,密集、喜、胜乐、大威德、时轮等等诸续,又既然释迦世尊已经开示过,而后来之祖师亦只是就释迦世尊开示的续的内容加以阐扬,换言之,释迦世尊所谈内容既已载于续上,若认为尚有释迦世尊所未谈的内容,则非阐扬续的内容,而属于新创造(现代话来说:学者解释法律,若已超过法律的既有内容,则已成为学者造法,而非解释法律,其超出的部份当然不能认为是法律),既系新创造的,则不能谓是续的内容本身就有秘而不宣者。苟祖师所谈内容系续的本身就有的,则此时又适足以证明噶当派诸师之主张没有错,即经续的内容,因众生的程度不够,看不懂,故写为论,后来众生智慧更浅,连论也看不懂,故有口诀,决非离于经论,另有隐藏秘而不宣的谓之口诀。

    道十二:七支供养

    有谓七支供养系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合理否?又少分汉地人认为七支供养系喇嘛之事相,故喇嘛一连多世尚在轮回中,合理否?

    曰:印度因渣菩提王系密续之祖师,其说“依唯识、实识、及幻识,皆不能成佛,当依七支成佛。”须知不唯凡夫应修七支,即佛与佛见面,皆先以七支赞叹为供养,菩萨见佛,闻大乘法,亦以七支供养。大师帕崩喀说:“初地菩萨分身百数,见百佛世界,二地菩萨分身千数,见千佛世界,皆以七支供养。”

    而集资净障,摄于七支,有如七宝轮,若缺其一,不能至佛地。谓七支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之事,系错误的讲法。

    道十三:供曼达

    阿底峡尊者每日供曼达六次,以供养重于现修也。

    昔印度大成就者刚那巴曰:“若行者未证得圆满次第以前,不勤行曼达供养,如自杀其勇士与空行。”阿底峡传规,勤行曼达供养,故甘丹派诸德感得诸佛清明现前者甚众,此种教授直传至宗大师,宗大师亦勤行曼达,乃至于手肉磨穿见骨,感速积福资,速得成就,乃至于其传承鼎盛,为他宗所无。无分宗派行者实应效其每日勤行曼达。

    道十四:发心为大乘命根

    大乘无非是共通道显宗,及不共道密宗二部份,宗大师说“于身心何时生起菩提心,虽其他功德未生,亦得住入大乘。若何时与菩提心舍离,其纵然有通达空性等功德,亦堕入小乘,退失大乘。是故大乘以菩提心之有无,而作进退。”

    又是否为大乘,“依人”不依法,某人所修法门虽为大乘法门,然无菩提心,则非大乘,此为宗大师之精要。大乘与否,不在法门,在所修之人,尤其所修虽大乘佛法,但无菩提心,则此人根本未入大乘,故芥子之佛果,亦不可得也。

    切记:大乘与否,在人不在法,自己若有菩提心则是大乘,反之则否。

    道十五:戒及犯后如何还净

    汉地密宗徒有谓,只要多诵金刚萨埵咒语,多修金刚萨埵法门即可还净,此语表面上无误,但不圆满。依善慧胜者教的传规,罪分“性罪”及“遮罪”二种:“性罪”不论是否受戒,任何人只要触犯此事,即生性罪,例如杀、盗等,无论受不受戒,违犯之人即有性罪;而“遮罪”,即是与佛之规定相违背而生之业障。简单举例子来说,比丘杀了一头动物,他便犯了杀生的“性罪”(即罪),及同时违反佛制的“遮罪”(即堕)。(注:善慧胜者教的讲法,实完全与中国显宗的讲法一样,各位至少可以去看看圣严法师着的《戒律学纲要》,他依中国显教经论也是分为性罪、遮罪二种。可惜汉地的人,许多不相信善慧胜者教的教法,真的是如蒙古王子供养班禅喇嘛后,请其祝愿,第一希望能生为人,班禅喇嘛说这个不难,第二希望能生在有佛法的地方,班禅喇嘛也说这虽有一些难,但还不是不容易,第三希望能值宗喀巴教法,班禅喇嘛答说,这个就很不容易了。同理,目前汉地的人虽有福能听到宗大师教法,但真正能相信其教法的也不多,反而许多汉人是随随便便听一些本身所学即不完整的仁波切开示不完整的讲法,心中遂认善慧胜者教的教法是错误的,殊为可惜,可知要能相信善慧胜者教的教法确是很难、不容易的。)

    “四力对治”可以完全清净“罪”,但要清净“堕”则非得作“还净法”不可;反之还净法能清净“堕”,但要清净“罪”,无“四力对治”忏悔则无法清净。

    由于别解脱戒是受自于亲教师、轨范师和僧伽,所以必须在僧伽或比丘前举行“还净仪轨”(注:如何还净别解脱戒的部份,藏文尚未译为中文者,各位可翻阅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其亦是于僧伽前举行还净仪轨,至于详细内容各位可以找中国大藏经的四分律、五分律)。

    违犯菩萨戒,必须在上师及佛菩萨像前忏悔清净。

    违犯密宗戒的部份,因为如五方佛戒、本尊特别的戒律等等,皆是灌顶时所受,而灌顶系上师依自入仪轨迎请本尊天众进入自身,其变成本尊后而给予弟子灌顶,故违犯密宗戒时则须在曼荼罗天众面前忏悔清净。在格鲁巴内只有上密院和下密院固定举行菩萨戒、密宗戒的忏悔仪轨,其他寺院则各有各的规定,而对大多数的在家人而言,一般只能于“受灌顶时”和修“自入仪轨”时向曼荼罗天众忏悔。

    许多汉人偏爱灌顶,也于灌顶时领受五方佛戒、蒙母戒、本尊戒等等,或因口译者未将上师的藏音译为中文,致汉人于灌顶时已受有密宗五方佛戒、蒙母戒、本尊戒,可是弟子仍不知道已受有密宗戒,或是虽知受有密宗戒,可是误以为密宗戒单单为十四根本堕而已,致其无法守戒如护眼珠一般,每天触犯许多密宗戒律,又不知如何如理如法忏净,难怪净土宗修行者,早有许多不识字的老先生老婆婆能预知死辰生死自在,可是汉地密宗行者少有能如此的,系因其修行过程颇多不如理如法修行之故也。

    善慧胜者教的宝贵,其中的一项原因,就是其教法绝非宗喀巴大师所杜造(撰),完全是释迦牟尼佛的经教中有的。他才说,没有的,他绝不自行杜撰。以本项(而言),遮罪该如何还净云云,在中国的大藏经四分律、五分律中就有,可知绝不是宗大师自行杜撰,又关于性罪的部份,当如何忏净,也是依经论而行,绝非某些不圆满的讲法,不依经教、自行想象杜造(撰)者所堪比拟也。

    道十六:忏“性罪”须有“四力”

    前已言之,我们所集造的恶业,分为“堕”(就是遮罪,也就是违反释尊的制规),以及“罪”(就是性罪,也就是虽然没有受戒的人,如天主教徒杀生、偷盗就是性罪,性罪是本来就有罪,不关文佛的制定与否)。

    堕的方面应如何清净前已言之,又性罪若不依“四力”,则无法清净,前面亦已谈过,现在要谈的是四力:

    何谓“四力对治”呢?

    就是(第一)“破坏力”(追悔力),就是对过去所造的罪业发起强烈的追悔心,这四力中破坏力最为重要,具备此力,其他三力自然随之而来,又此力的生起,端赖我们对业果的深“忍信”。

    第二是“对治力”,依《集学论》,又可做六种善行而对治原来之恶行(六种:持佛号、持咒、诵经、禅修空性、供养、及依于佛像所做的绕佛、绕塔、观仰佛像、印赠佛像等)。

    第三“遮止力”,决心不再造作的意思,追悔系后悔“已作的恶业”,遮止系“防护未来再造恶业”,两者不同。遮止力至少也须誓愿某段期限内不再造作此业。

    第四“依止力”,也就是皈依、发心,依止佛菩萨的力量而得清净,例如金刚萨埵修诵仪轨的篇首,先说皈依、发心,又该仪轨就是依金刚萨埵而得净治。好,刚才已经介绍过四力了,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是:

    如果没有四力,只是单纯的诵持金刚萨埵百字明,那么因为只是具备对治力(《集学论》中谓对治力有六种,如前之第二所述),缺乏四力中最重要的“破坏力”的话,根本无法真正清净“性罪”,其结果的力量相当微弱,甚至于可说只是有了持咒的习气,下辈子会很爱持咒,不见得真能净治无始以来所积集的杀、盗、淫、妄等等的性罪。

    道十七:应受戒

    须知经上说,未受戒与受戒二者所作的善差别极大,造不善业时也一样,出家人犯细小恶作的罪,比在家人胡作非为,同时造集全部的十不善业要来得重(参见《治罚犯戒经》),反之亦然。

    那么,有些人认为既然受戒后所犯的罪比不受戒所犯的更重,便不敢受戒,这是对的吗?

    《入中论》谓“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我们为了后世能得人身,现在一定要受戒、守戒,否则只作布施,日后所得的是龙类的畜生身。受过律仪的人,他的善业之流将连续不断,而未受戒恶行的人,其不善业之流也是持续不断,例如,以屠宰为业的人,在睡觉和谈笑时,罪业仍不断增长中。

    帕崩喀大师于《掌中解脱》中有个比方,设若两人,一人具有不杀生的律仪,另一人没有,在未作杀生的某一段时间内,虽二人皆未杀生,但不受戒的人并无不杀生的善根,而受戒的人,不杀生的善根每天都在增长。同样地,受了近事律仪、沙弥律仪、比丘律仪的人,即使没有刻意修善根,在睡觉时,他所受的五戒、三十六戒、比丘二百五十三戒的善根仍在增长。至于受菩萨戒的人,所获得的善根,比上述的人还要更多,不可胜数,这是《入行论》中谈的“即从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具有密宗律仪的人,善根的增长又比菩萨戒律仪的多上百倍、千倍。

    为了“增上生”乃至于“决定胜”,我们必须要受戒,但汉人目前更缺乏的是,应该要守戒,而守戒的前提是须知了解自己受戒的〔内容〕,否则如何守起呢?另外,也要依了解犯戒后的〔正确的还净的方法〕,否则如何还净呢?

    道十八:一切往生破瓦法之根本(大乘五力)

    中国人说“本立而道生”,学习任何法门,一定有其根本,能先把握根本,则枝节就应运而成,反之则困难重重。

    时下汉人许多学习往生破瓦法者,有观音、度母、阿弥陀佛、及金刚亥母、那洛空行母,各种本尊五花八门。就以阿弥陀佛破瓦法为例,又因为各教传不同而有各种阿弥陀佛破瓦法,不同本尊、加上不同教传,破瓦法可谓不胜枚举。而各教传又自诩己教传破瓦法最为殊胜,实令学者茫然不知所从,甚至此派行者与他派行者陷于何种破瓦较为殊胜的无谓争论中。

    事实上,我们如能把握往生破瓦的根本原则,学习一切破瓦就能事半功倍,如未能把握其根本原则,纵然平日努力练习“嘿呸”(破瓦法之练习),临命终时所能发挥的效果实在有限。

    何谓破瓦法的根本原则?

    就是——白法善种子力、对治力、牵引力、修习力、串习力,这五力往生法。

    须知时下破瓦法系以明点、气脉行功,口呼“嘿呸”,神识破顶门而出,但彼无五力,徒修破瓦法者,如鸟足尚缠有重物,虽飞不远,又恶业未净,虽获往生,亦非善处。

    故修破瓦法者,须依大乘五力为重也。以此大乘五力为资粮,断无往生不成者。

    此大乘五力,分现世五力、临终五力二种,分别解释如下:

    现世五力:

    牵引力,五力中以此力最重要。每天早晨起床后,应立即猛力发愿:“今生、特别是今年、尤其是今日,我不能浪费光阴,而要降伏我爱执这个敌人,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此发愿后,使自己由一天而两天,乃至于每天起床穿衣起至晚上睡觉间,不再起心动念为了衣、食、名利、现世安乐,每天所行皆是为了菩提心、为了降伏我爱执。

    白法种子力,这是为了增长菩提心而由各种加行法门所做的“积福忏罪”。

    串习力,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使愿、行两种菩提心增长,不间断地修行。

    对治力,我爱执初露苗头,即予铲除,如俗人打偷食的狗一样,应用这样子的方式对治我爱执。

    发愿力,晚上临睡前,将日间所作的善根回向,使愿、行两种菩提心增长。

    临终五力:

    牵引力,是发愿自己在临终与中有阶段,能够不离菩提心。

    白法种子力,是将自己最贪爱的财物用来上供下施,布施给殊胜福田,或是将己财物分成几份回施他人,如此一来,心无贪着,这当然要比死后由别人代为荐福有用得多了。

    串习力,是指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法,临终因习惯的力量,在修菩提心当中往生。

    对治力,是指临终时要修强力的忏悔、防护,如果临终者是密宗行者,届时应修自入灌顶或求师灌顶,还净菩萨律仪与密宗律仪。

    发愿力,这不是指发愿往生净土而已,而是发愿将一切有情的苦与罪障成熟到自己身上,以及发愿能生起菩提心。

    行者如有此大乘五力而往生,保证往生善趣,又假如有此五力,命终时任修习何种破瓦法则如锦上添花,更进一步;若缺乏此五力,于临终纵然拼命“嘿呸”,焉能保证往生!本末之间,不可不知。

    (待续)

    〖鸿泥按〗:

    1、 本文为台湾的sergon兄提供。

    2、 据sergon兄说,该文完整大概有25个“道”,基本上涵盖了下自依止善知识,上至止观的整个道次第,故本编(道一至道十八)暂定作上编,希望能早日见到《道》的全文

    3、 sergon兄曾说将尽快把《道》的全文(翻译?)整理出来,但后来因失去联系,迟迟未见下文。

    4、 鸿泥仅就sergon兄提供的原本略加校对。

    祈愿:汉地法缘极昌盛格鲁胜法遍弘扬

    200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