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册内容
    人身难得

    nièpán

    《涅槃经》

    zhí

    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

    yóumánɡɡuīyù

    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tán

    佛如优昙花,值遇生信难。

    zhūdào

    遇已种善根,永离诸恶道。

    fènɡ

    芥子投针缝,佛出难于是。

    一、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人身难得的?

    二、给加点字注音,并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佛如优昙花,值遇生信难。

    2、芥子投针缝,佛出难于是。

    三、读读写写。

    难得盲龟浮孔优昙花涅槃

    值遇善根芥子针缝犹如恶道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

    得 涅 槃 值 犹 盲

    龟 遇 昙 诸 道 缝

    jīnɡ

    2大鲸鱼

    小朋友,你可知道,我们在轮回中能得到这个人身是多么的难啊!

    本师释迦牟尼佛曾打比方说:假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个大海洋,在波涛(tāo)汹(xiōnɡ)涌的海面上,有一木轭(è)随波漂(piāo)荡(dànɡ),一刹(chà)那也不停息,海底有一盲龟,一百年升到海面一次,它们二者相遇是很难的。盲龟的头要伸到木轭的孔中,更是难上加难,而众生在轮回苦海中要获得人身比这更难!

    人身是如此的难得,但众生得到人身后,若遇不到佛法的光明,不知行善断恶,则来世很难再得到这样的人身。正如龙树菩萨对乐行王的教言:“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得胜果。”

    大阿罗汉目犍(jiān)连尊者,有一次以神通观察到,在一个大海里,有一条巨大的鲸鱼被许多大大小小的动物咬着吃着,非常痛苦。目犍连尊者用声闻智慧观察它前世的因缘:前一世、二世、三世……,一直到声闻智慧观察不到为止的生生世世都是旁(pánɡ)生。尊者想:只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彻(chè)见无碍(ài),于是请问佛陀。佛说:曾在人天导师正等觉山王如来出世时,有一个人仗势残害他人,造下了极大的恶业,先在无量劫(jié)中转生地狱(yù),受极大苦报(bào),后又转到旁生界一直做大鲸鱼受苦。等将来人天导师正等觉善意如来出世时,它才转为人身,在善意如来教法下出家,后证(zhènɡ)阿罗汉果。

    人身难得,佛法更是难闻。在当今世间上,能够遇到佛法、学习佛法的人是相当的少,而在学习佛法的人中,能够真正闻思修行、把自己的身心真实地融(rónɡ)入佛陀的教诲(huì)与智慧中的人更是罕(hǎn)见!我们由于在往昔积累了无量的福德,不仅获得了人身,而且还遇到了佛法,所以我们应万分珍惜,利用这珍宝般的人身修持佛法,成办解脱生死的大事。如果我们不去希求解脱,反而为了今生的一点安乐去造流转恶趣(qù)的罪业,这就像用金盘盛(chénɡ)粪(fèn)尿(niào)一样愚(yú)蠢(chǔn),到临终时,只能是两手抓胸后悔(huǐ)莫及了。

    西藏有一位金厄(è)瓦格西,他从来不睡觉,唯一修持善法。善知识仲(zhònɡ)敦巴说:“弟子啊,你应休息一下,除去身体的疲(pí)劳,否则四大不调(tiáo),你会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说:“身体健康固然好,但我一想到人身难得时,就觉得没有空闲休息。”现在我们既然已深知自己的人身来之不易,那就要像金厄瓦格西一样,珍惜人身,精进修持佛法。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以什么比喻说明人身难得?

    2、大鲸鱼是以什么因缘堕落的?它何时才能解脱?

    3、我们得人身的因缘是什么?

    4、我们应怎样利用这个人身?

    二、读下列句子,说说带点词比喻什么:

    1、假如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个大海洋,在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有一木轭随波漂荡,一刹那也不停息,海底有一盲龟,一百年升到海面一次,它们二者相遇是很难的。

    2、我们不去希求解脱,反而为了今生的一点安乐造流转恶趣的罪业,这就像用金盘盛粪尿一样愚蠢。

    三、读读写写:

    木轭汹涌漂荡恒河积累

    珍惜殊胜犹如流转愚蠢

    睡觉健康精进安乐罕见

    四、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鲸 涛 汹 轭 漂 荡 刹 犍 旁

    彻 碍 劫 狱 报 证 融 诲 罕 趣

    盛 粪 尿 愚 蠢 悔 厄 仲 疲 调

    3珍惜人生

    白起是战国时代秦国的名将,为秦王所重用。他攻取了七十余座城池,战功赫(hè)赫,被封为武安君。在一次战役(yì)中,白起率兵用奇袭(xī)的计策(cè)打败了赵国的军队,俘(fǔ)虏(lǔ)并残忍地活埋了四十万赵国的降(xiánɡ)兵。然而几年过后,白起因为抗拒秦王的命令,被免除封位,并且被迫自杀。白起死后,从此堕(duò)落三恶道。

    据《高僧传》记载:唐朝道英法师在咸亨(hēnɡ)年间,住在京兆法海寺。一天,道英法师在给饿(è)鬼道中的秦庄襄(xiānɡ)王及其侍从施食时,秦王说道:“弟子生前罪恶太重,堕落饿鬼道,已八十年未进饮食。”并且指着在座的饿鬼说:“这是白起,那是王翦(jiǎn),都是因生前杀人太多,一同在饿鬼道中受苦。”

    而在《群谈采余》一书中说:“在吴山三茅观,有一次在打雷中一条白蜈(wú)蚣(ɡōnɡ)

    被击毙,蜈蚣有一尺多长,背上有‘白起’二字。”又据《感应汇编》中说:“泮(pàn)从先生的友人阮君,看见屠夫宰杀一只猪,猪皮上有‘秦白起’三个字。”

    还有《夷(yí)坚志》中说:“江南民女陈氏,从来没有读过书,十七岁时患了重病,临死前忽然对人说:‘我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生时杀人数十万,在地狱中感受无量的痛苦,最近才得以投生做人,寿命也不超过二十岁……。’说完就闭目而逝。”

    白起贪求功名利禄(lù),秉(bǐnɡ)性凶残,愚痴(chī)而不知因果取舍,以致惨无人道地杀害了四十万无辜(ɡū)的生命,使成千上万的黎(lí)民百姓失去了他们的亲人,造下了弥天大罪,后来,他不仅身败名裂,而且后世也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中,辗(zhǎn)转轮回,感受了无尽的痛苦,很难得到人身。正如《四十二章经》中说:“人离恶道,得为人难。”

    自古以来,历史上各种动乱和战争,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征服自己的心,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们以嗔恨心为因,导致在短暂的时间内使数千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古代,某一个人犯错误,至多只会导致某一方人民的伤亡。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信奉物质至上主义,不相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造下种种恶业,甚至借助于科技,制造出原子弹和氢(qīnɡ)弹等这些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核武器,全世界人民都可能因此而丧命。这些人为寻求今生的衣食和世间名利,虚度难得的人生,像这样充满贪嗔痴烦恼的人生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热爱生命,更热爱和平,因为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果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充满爱心,乃至国与国之间以大慈大悲而心心相联,那么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灾难和国际上的战争也就会风平浪静。

    人类社会的幸福发展毕竟有赖于人心的改善和精神灵魂的升华,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佛陀的教理了。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依照佛陀的教言,珍惜宝贵的人生,断恶行善,培养慈悲心,才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未来的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白起为什么会堕落三恶道?他在三恶道分别受了什么痛苦?

    2、白起为什么会造下弥天大罪?他在三恶道中难得出离,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怎样才能避免社会上的许多灾难和国际上的战争?

    4、什么样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宝贵的人生?

    二、读读写写,并解释带点的词:

    名将战役奇袭计策降兵

    蜈蚣屠夫宰杀痛苦辗转

    超过秉性凶残愚痴无辜

    短暂和平永恒爱心借助

    三、填空。

    1、自古以来,历史上的各种和,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自己的心,而造成了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人们以心为因。导致又在的时间内使数的人失去生命。

    2、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3、如果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那么,现在社会上的和国际上的也就会风平浪静。

    四、朗读课文。

    赫 役 袭 策 俘 虏 降

    堕 亨 饿 襄 翦 蜈 蚣 泮

    夷 禄 秉 痴 辜 黎 辗 氢

    一、看拼音,读词语,注意区别不同的声调:

    二、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氵亻辶

    木彳阝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

    获得痛苦|相貌广大

    遇到佛法|智慧庄严

    解脱人身|身体健康

    巨大的猎人|痛苦地明白

    凶残的恶业|渐渐地祈祷

    极大的鲸鱼|诚心地叫喊

    四、下面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不合适,说说为什么:

    1、冬天,五台山开满了各种鲜花。

    2、给孤独长者听见了这一情景。

    3、明明胸前拿着一枚观音菩萨像章。

    4、通过学习,芳芳感觉了人身非常难得。

    五、读句子,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1、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转经轮。

    2、同学们都礼拜了塔院寺的大白塔。

    3、他积累了很多佛学知识。

    (一)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入菩萨行》

    (二)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请阅读这篇短文,想一想,老公公为什么说他今年才四岁?

    四岁老人

    佛在世时,印度萨罗国国王波斯匿王,有一天出巡,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公公,头发苍白,年纪已经很老了。

    国王问他:“老人家,你今年多少岁了?”老公公不假思索地回答:“四岁。”波斯匿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竖起右手的四个手指惊奇地问:“你才四岁!?”老公公点点头,很肯定地说:“不错,我今年的确四岁。”

    接着,老公公又说:“以前,我不懂佛法,空过了几十年,思想、行为一直被烦恼所控制,做了很多错事。四年前,我才闻到佛法,认识了人生,皈依佛教,实践佛陀所指示的真理。最近这四年,才算是真正做人,所以说我今年才四岁。”

    国王听后,很感动,点头称赞:“老人家,你说得对,作为一个人,若能够学习佛法,并依教奉行,才算是真正做人。”

    学习:

    即使明早要死亡,

    亦应学习诸知识。

    今生虽不成智者,

    来世如自取储存。

    勤奋:

    若无精进贪乐者,今生来世无成就。

    若无精勤耕耘者,肥田中亦不得收。

    自立:

    常依他人扶持者,一旦此人会遭殃,

    犹如天鹅携乌龟,终于摔死于地上。

    进取:

    往后应有远目光,忍苦耐劳不放逸,

    勤学稳重机灵者,即使奴仆亦为官。

    人身难得

    李炳南编词

    汪石泉作曲

    C调4/4

    —中板—

    656126|5•165|61523—|

    妙高山顶一缕丝飘飘下坠时

    323565|321321|6•56—|

    绣花针儿在平地缕丝穿在针孔里

    6611|1133|32356153|

    这事太奇这事太奇万劫难得

    5•66—|656126|5•165|

    遭遇畜生饿鬼狱轮回

    61523—|323565|321321|

    不停息忽然间披了人皮比穿针

    6566—|6611|1133|

    还不容易好景无常转眼失去

    32356153|5•66—|6•56—|

    我佛慈悲长生有秘密聪明人

    3•23—|13216•5|6——0||

    快皈依阿弥陀佛

    4寿命无常

    《法句经》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sī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qínrán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shènyì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中用什么比喻来说明人生无有安乐?说说你对这个比喻的理解。

    2、说说你对“如救头燃”的理解。

    二、理解带点的字,说说句子的意思: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三、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斯 勤 燃 慎 逸

    生命流逝

    5好景不长

    《法句譬喻经》

    我们都知道,死亡是不可逃避(bì)的。只要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必定会死亡,而且死亡的时间也无法确定,正如佛经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

    佛陀在耆(qí)阇(dū)崛(jué)山说法时,一个名叫莲花的女子决定放下一切世事,到耆阇崛山去礼拜佛陀,听佛说法。当她走到半路时,见路边有股(ɡǔ)泉水,就舀(yǎo)水止渴(kě)。洗手的时候照见影子,看见自己的面貌(mào)十分艳丽。于是转念:“我有这样的美色,为什么不知利用反而放弃呢?不如先享乐几年再说。”主意已定,即便返回。

    这时,佛在耆阇崛山中,知道莲花被调化的因缘已经成熟(shú),于是幻化出一位女子,美丽非凡,胜过莲花数千万倍。她向莲花迎面走来,莲花见了心里非常喜爱,殷(yīn)勤地询问女子的情况,并愿意回头送女子一程。

    走到原先莲花舀水止渴的泉水边时,二人坐下休息。女子把头靠在莲花的膝上,睡倒下去。不料睡下后,立即气绝身亡,而且身体立刻肿(zhǒnɡ)胀(zhànɡ)腐(fǔ)烂(làn)起来,齿脱发落,整个身体烂成一堆,不像人的模样。莲花非常惊(jīnɡ)慌害怕,她想:“这样美丽的人,好好的,忽然变成这个样子,人生真是无常。这个女子尚且是这样,我的面貌不如她的娇(jiāo)艳(yàn),怎能长久不死呢?还是赶快皈投到佛前,努力修学佛法的好。”

    莲花来到佛前,五体投地行礼,诉(sù)说了遇到女子忽然死烂的事情以及决意出家修学佛法的志愿。于是佛为她宣说了相应的法要,对寿命无常已有所感悟的莲花,闻法后欣(xīn)然开解,证得圣果。

    米拉日巴尊者曾有这样一首道歌:“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修行死无定,已获无死本来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对死亡和无常的省(xǐnɡ)思,能让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利用此生修学佛法。这样我们死时,才不会悔恨(hèn)。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莲花决定去礼佛听法,为什么才走到半路便返回?

    2、莲花是怎样认识到人生无常的?

    二、比较一下,没有括号里的词语,意思一样吗:

    1、不料睡下后,(立即)气绝身死,而且身体(立刻)肿胀腐烂起来,……

    2、这样美丽的人,好好的,(忽然)变成这个样子,人生真是无常。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逃避预兆如果放弃殷勤接待

    立刻尚且省思悔恨欣然开解

    四、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避 耆 阇 崛 股 舀 渴

    貌 熟 殷 肿 胀 腐 烂

    惊 娇 艳 诉 欣 省 恨

    6水泡不实

    从前有位公主,国王十分溺爱她,公主要什么,国王就千方百计给她办到。

    一天下着大雨,雨点打着院中的积水,跳起许多水泡。公主见了,心中喜爱,于是向父王要求说:“我要那水泡,把它们穿成花鬘(màn),装饰头发。”国王说:“水泡这东西是取不起来的,怎么可以穿成花鬘呢?”公主撒起娇来,说得不到水泡花鬘便要自杀。

    国王只得召集全国的巧匠,命令他们给公主穿水泡花鬘。巧匠们对此毫无办法,面面相觑(qù)。这时一个老匠人说有办法,国王非常高兴,叫公主亲自监视他做。

    老匠人对公主说:“我只会穿鬘,不会选择水泡的好丑,请公主自己捡取水泡,选定了取来,我好穿成花鬘。”公主便去选取水泡,可是,取来取去,到手就坏灭了。忙了一天,一个也没拿到,弄得公主疲劳厌倦(juàn)起来,一转身跑入王宫,向父王说道:“水泡这东西原来是虚伪的,拿到手中一刻也留不住,我不要了。”

    水上的泡泡本来是哄(hǒnɡ)骗(piàn)人眼目的,虽是有形有色,当刚刚生成,就破灭了。同样,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而且乐少苦多。人们想离苦得乐,却不知行持善法,一生奔忙,辛苦到死。这样草草一生,没有任何实义,就像水上的泡泡一样。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老匠人真的能把水泡穿成美丽的花鬘吗?

    2、公主最后为什么不要水泡花鬘了?

    二、按下边的意思把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分成三段(最后自然段作为学佛引导,不列入课文分析的范畴):

    1、国王溺爱的公主闹着要水泡花鬘。

    2、国王命令匠人为公主穿水泡花鬘。

    3、公主决定不要水泡花鬘。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溺爱水泡喜爱千方百计

    花鬘装饰召集毫无办法

    监视选择虚伪面面相觑

    四、朗读课文。

    鬘 觑 倦 哄 骗

    7沙弥救蚁

    《杂宝藏经》

    过去,有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高僧,摄受了一位小沙弥。高僧知道再过七天他就要去世,于是让他回家,并让他在第七天返回。

    小沙弥辞别师父就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许多蚂蚁随水漂流,即将被淹死。他生起了慈悲心,自己脱下袈(jiā)裟(shā),装上泥土挡住流水,又将蚂蚁全部放到高而干燥(zào)的地方。于是,这些蚂蚁便全活了下来。

    到了第七天,小沙弥回到了师父那儿。师父觉得很奇怪,马上入定用天眼观察,才知道他没有别的福业,只是因为救(jiù)蚂蚁的缘故,七天后不死,得以延长了寿命。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师父为什么要让小沙弥回家?

    2、小沙弥是怎样救蚂蚁的?

    3、救蚂蚁后,小沙弥得到了什么果报?

    4、想一想,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二、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沙弥罗汉高僧摄受辞别

    漂流奇怪观察福业缘故慈悲

    袈裟蚂蚁延长干燥果位寿命

    三、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四、朗读课文。

    袈 裟 救 燥

    练习给课文分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常常把一篇课文分成几段来读。

    怎样给课文分段呢?首先要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读完一个自然段,要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再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相近的意思,可以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可以独立成段。这样就可以把一篇课文分成几段。比如,读课文《好景不长》中的第二至第五段(课文的前后部分仅作为佛法方面的引导,在结构上不要求对全文进行分析),初读课文,知道讲的是莲花舍弃世俗而求取正法的故事。一个一个自然段往下读,就会了解到:第二自然段讲莲花发心舍俗求法却半途而退,第三自然段讲佛陀幻化的女子与莲花相遇,莲花非常高兴。第四自然段讲女子在泉边忽然死烂,莲花感悟到死亡无常。这两个自然段联系紧密,可以并为一段。第五自然段讲莲花皈投佛陀,证得圣果。这样,莲花舍俗求法的故事可分作三段来阅读、理解。

    一、读一读,比较每组字读音的不同: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确定要查字的部首,在字典的“部首目录”里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在“查字表”(或“检字表”)的哪一页,然后数一数要查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再根据笔画数,在“查字表”里查找这个字在正文的哪一页,根据右边的页码,翻到字典的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边的字,并仿照例子找出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解释:

    例:佛法①方法()②法术()③道理(√)

    调化①消化()②熔化()③感化()

    轮回①掉转()②答复()③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安乐①快乐()②笑()③音乐()

    三、在下边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去世死亡

    1、寿命长达数劫,具足威光的诸天人和仙人也不能摆脱()。

    2、他们兄妹童年时,父亲就()了。

    相遇遇到

    1、我们()危难时,要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2、奶奶临终时对芳芳说:“好好念佛,将来我们会在西方极乐世界()。”

    四、照样子缩写下面的句子:

    例:空中出现金光闪闪的莲花目佛。

    空中出现莲花目佛。

    ①山上有许多美丽的鲜花。

    ②极乐世界有数不完的、奇异的珍宝。

    ③金色的阳光洒在辽阔的草原。

    五、读句子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

    1、国王说:“水泡这东西是取不起来的,怎么可以穿成花鬘呢?”

    2、她想:“这样美丽的人,好好的,忽然变成这个样子,人生真是无常。”

    3、米拉日巴尊者曾有这样一首道歌:“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修行死无定,已获无死本来地,此时远离死畏惧。”

    (一)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老态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尔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修行路径,但念阿弥陀佛。

    (二)

    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散坏,

    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时至即归尽,

    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佛说无常经》

    阅读短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喀喇共穹格西为什么不砍除荆棘丛?

    喀喇共穹格西

    喀喇共穹尊者是一名格西。他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的岩洞中修行时,洞口处有一荆棘丛,出入时常常挂住他的衣服。

    开始他想砍除这片荆棘丛,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的机会,只有修持妙法才是最重要的。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还能否回到洞中。尊者念念不忘生死无常,一心修持。

    这样,喀喇共穹尊者在岩洞中修行了多年,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但一直没有砍除这一荆棘丛。

    学写通知

    写通知,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然后,从第二行空二格的地方开始写通知的正文。正文要写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等。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出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请你按照通知的格式,替佛光小学教务科写一个举行期中考试的通知。

    不放逸:

    赌博看会与懈怠,

    饮酒依止恶劣友,

    以及夜间入村落,

    毁坏名声六种因。

    自律:

    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勿妄语:

    若思谎言诱他人,实为此人骗自己。

    一次若说妄语后,彼言实语亦生疑。

    莫狡猾:

    若是极为狡猾者,暂时虽成终摧毁。

    驴蒙豹皮偷食禾,最后被人杀掉已。

    8轮回痛苦

    《念住经》

    ɡǎnjī

    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

    hù

    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

    jìnɡ

    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

    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

    一、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六道是指哪些?

    2、六道有情各感受着什么痛苦?

    3、为什么说“轮回犹如针之尖”?

    二、 读读写写,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六道有情饿鬼旁生

    感受短命争斗放逸

    三、 背诵并默写课文。

    感 饥 互 境

    9可怕的轮回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其实并非如此,人死了以后必然要随自己前世的业力而转生于六道轮回中。转生的范围很广大,我们所能见到的有人和旁生,看不见的有天人、阿修罗、饿鬼和地狱。如果用智慧详细地观察(chá),三界轮回中没有一处是安乐的。正如弥勒菩萨所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在无穷无尽的生生世世中,所有轮回的众生有时互为父母子女,有时成为怨敌,有时互相吞食,受苦无量,确实可怕。

    释迦牟尼佛有位大弟子叫嘎达雅纳,一次,他见到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个孩子正在吃鱼,一只狗在她面前。她一边吃鱼,一边扔鱼骨打狗,那只狗就吃着她甩下来的鱼骨头。嘎达雅纳运用神通,观察他们以前的因缘:原来这位妇女手中的孩子是前世杀她的仇人,所吃的鱼是她前世的父亲,那只狗是她前世的母亲。于是嘎达雅纳说了这样的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yuàn)仇,妻子啃(kěn)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轮回如同封(fēnɡ)闭瓶中的蜜蜂,它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善趣的人间、阿修罗、天界如同瓶子的上端,三恶道犹如瓶子的下端,六道众生如此接连不断地投生流转,无论生在何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

    所以,我们应对痛苦的轮回生起恐(kǒnɡ)惧心、厌离心,舍弃(qì)今生名利,修持真实的佛法。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嘎达雅纳尊者看到了什么情景?

    2、文中瓶内蜜蜂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3、知道了轮回的痛苦后,我们该怎么办?

    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三、听写下面的句子,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⒈“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⒉“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四、读读写写:

    五趣怨敌偈颂拜佛啃食

    蜜蜂封闭燃烧放逸

    五、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察 怨 啃 封 恐 弃

    10回忆前世

    1926年,印度新德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名叫项(xiànɡ)蒂(dì)•德芭(bā)。她在学会说话之后,常讲述(shù)自己前世住在玛特拉城,家里开着商(shānɡ)店,客人很多。

    一天,有一年轻人路过门前,小女孩见了就抱住他,说是她前世丈夫的哥哥。客(kè)人确是从玛特拉城来的,而且他的弟媳(xí)确实在十多年前难产死去。于是,客人大为惊讶(yà),问小女孩前世丈夫、儿子的名字,小女孩说前世丈夫名叫娘拉什加布,孩子叫披哈乐披拉,与事实完全一致。因此客人与她的父亲商量,约请她所说的前世丈夫与儿子来见一面。见面时,小女孩拉住“丈夫”与两个“儿子”大哭。新德里科学院获悉(xī)后,专门成立了研(yán)究(jiū)会调(diào)查此事,把小女孩接到了玛特拉城。

    下了火车,小女孩认出了前来迎接的前世妹妹等亲人。出站后,她坐上了马车,眼睛被蒙(ménɡ)住,凭记忆指挥(huī)马车前进,竟也准(zhǔn)确地到了前世的家。在家里,她还说出地下藏有一箱(xiānɡ)金子,人们按所说的地点,果然找到了一只箱子,只是没有了金子,“丈夫”承认金子被他找到后用完了。“丈夫”对记者说,小女孩与他过去的妻子在性(xìnɡ)格(ɡē)、说话方式上非常相似(sì)。

    小女孩项蒂•德芭长大后,就读于印度大学。后又在旁遮(zhē)普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任哲(zhé)学讲师,在30多岁时尚能回忆前世,只是已不似小时清晰(xī)。这件事曾被广泛(fàn)报道,轰(hōnɡ)动了印度。

    对于这种现象,除了用轮回转世来解释外,科学家们根本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世间上的人认为学佛无多大意义,这大多是因为他们未认识到六道轮回的存在,以为生命只是这一生而已。其实这是非常错(cuò)误(wù)的,与只承认今天不承认昨天与明天的观点没有区别。现在国外许多科学家对轮回现象已产生了普遍的兴趣,很多人都在研究,他们研究的结果终(zhōnɡ)究还是归于我们佛教的六道轮回学说。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她是什么地方的人?

    2、她前世住在什么地方?

    3、她是如何到达前世的家的?

    4、她到前世的家后找到了什么?

    5、有人说学佛没意义,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填空:

    1、这件事曾被报道,了印度。

    2、对于这种现象,除了用解释外,科学家们无法作出令人的解释。

    3、现在国外许多科学家对已产生了普遍的,很多人研究,他们研究的结果归于我们佛教的学说。

    三、读读写写,并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回忆商店客人惊讶商量

    获悉研究调查指挥准确

    性格相似清晰广泛轰动

    错误终究普遍存在现象

    四、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项 蒂 芭 述 商 客 媳 讶 悉

    研 究 调 蒙 挥 准 箱 性 格

    似 遮 哲 晰 泛 轰 错 误 终

    11知足者常乐

    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产,他从中获得的安乐究竟有多少呢?就像那些帝王一样,即使他拥有了天下所有的财产、人口,然而他一生享有的安乐,远远比不上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chán)定所得到的安乐。正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因为贪80多万元触犯了法律,而被判入狱四年。他在毫无人身自由的牢狱中度过四年,这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个例子说明世人贪得无厌,为了积累财富,不择手段,以身试法,增长罪恶,结果成为金钱的奴隶。一位美国富翁曾说:“我很有钱,但我一点都不快乐!”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大富人有着万贯家财,雇(ɡù)了几十个帐房先生管理,仍是忙不过来。虽然拥有这么多财产,那位富人却是每天寝(qǐn)食不安,愁(chóu)眉不展。而他隔壁有一对穷夫妇,靠做豆腐过日子,尽管家境贫寒,老夫妇俩每天从早到晚,有唱有笑,做豆腐、卖豆腐,显得十分快乐。富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一位帐房先生,那位帐房先生回答说:“老爷,你不必要多想,隔墙扔几锭银子过去,便会知道了。”于是,富人趁夜黑无人,将五十两银子扔进了隔壁的豆腐店,卖豆腐的老夫妇俩拾到了这笔从天而降的财产,欣喜若狂,于是忙着埋藏银子,又要考虑怎么花,又要担心别人偷……,弄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日夜不安。隔壁的富人自此再也听不到那往日的歌声、笑声,这时才恍(huǎnɡ)然大悟:“原来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这些银钱啊!”

    对世间人来说,积累财富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痛苦。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华智仁波切也说过: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只羊,就有一只羊的痛苦;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痛苦;财富越多,痛苦越大。

    世人无明愚痴,根本不知取舍善恶因果,陷(xiàn)入了追逐贪欲的迷乱之中,为无常而短暂的快乐,忍受长久的艰辛苦痛,造下了种种恶业,后世更因此而堕落恶趣深渊(yuān),在无边无际的轮回里饱受痛苦的折磨。

    知足少欲的修行人,胸怀坦荡,没有如此的欲望烦恼痛苦,这是超越世间的安乐境界。如《佛遗(yí)教经》中说:“行少欲者,心则坦荡,无有忧畏……。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yǐn)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引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多欲为苦”?

    2、夫妇俩捡到银子后,为什么失去了往日的欢乐?

    3、世人为什么会感受痛苦?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二、先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

    2、《佛遗教经》中说:“行少欲者,心则坦荡,无有忧畏,……”

    三、读读写写。

    财富名利拥有管理胸怀坦荡

    显得坦然超越根源贪得无厌

    四、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禅 雇 寝 愁 恍 陷 渊 遗 隐

    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

    写好片段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怎样才能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首先要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想要说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比如《回忆前世》,作者要表达前后世的存在真实不虚这个意思,就把小姑娘无误地认出前世的家及家中亲人等按顺序依次写出来:小姑娘认出前来迎接的前世亲人;小姑娘蒙着眼睛凭记忆指挥马车到前世的家;小姑娘说出家中藏在地下的一箱金子。我们读了,不得不信服小女孩回忆前世的事实,从而对前后世的存在生起信心。

    写片段不同于写整篇的作文,可以不讲究开头、结尾,不讲究完整的过程,只把要说的那一部分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

    一、读拼音写汉字,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隔音符号:

    rénshēnɡzuìkuàilèdeshìxínɡshànqùè

    rénshēnɡzuìlǐmàodeshìjìnɡlǎoàiyòu

    二、按要求填空:

    带点字 笔画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用√标出恰当的解释

     几画 字典的第几页 声母 部首 除部首后几画

    痛苦 ①像胆汁或黄莲的味道

    ②难受③尽力地

    接收 ①靠近②连接③迎接

    啃食 ①吃②吃的东西

    三、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死乐难前善

    升短命放逸

    四、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

    金黄孔雀犀牛梅花

    鸽子银白麻雀莲花

    狮子浅绿大象牡丹

    老虎鹦鹉深蓝菊花

    1、

    2、

    3、

    4、

    五、改病句,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1、传入中国已经有二千年的历史了

    2、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

    3、在当今世间上能够佛法的人相当的少

    4、小红认真地听着上师

    六、读句子,注意顿号、书名号的用法。

    1、弘一大师经常诵持《普贤行愿品》。

    2、《百业经》中《土地变黄金》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3、我们这学期订了《中国佛教报》、《菩提心》、《法音》等报刊。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阅读短文,说说朗日塘巴尊者为什么不露笑脸?

    黑脸朗日塘巴

    朗日塘巴尊者(公元1054—1123),是噶当派著名格西。尊者终生守持清净戒律,在寂静处修行了很长时间,摄受了众多弟子,广转法轮。

    朗日塘巴尊者终生不露笑脸。仅有一次,一只老鼠偷取曼茶盘上的一块大松耳石时,因自力不足,就“吱儿、吱儿”地唤来另一只小老鼠,两只老鼠一推一拉搬走了松耳石。见此情景,朗日塘巴尊者才露出了一生中唯一的笑容。

    因尊者整天黑沉着脸,众人称他为“黑脸朗日塘巴”。有弟子劝他不要老是沉着脸,尊者却说:“想到轮回中的痛苦,三界之内没有一个安乐之地,没有一个欢喜之处,我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

    1、看图说话

    先认真看图,再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下:

    2、选择你参加的一次有益活动(看望病人、听经、放生、采花供佛、朝拜圣地等)写成一段话,要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些。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

    自信:

    充满自信精进者,

    强者亦能被胜伏。

    海螺躯体虽微小,

    而能啖食摩竭鱼。

    谦虚:

    浅学之人极骄傲,学者谦逊又温和。

    溪水经常哗哗响,大海从来不喧嚣。

    谨慎:

    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懿德:

    具有知足胜财富,了知分寸胜行为,

    始终如一情谊长,具大悲心胜尊主。

    xū

    12因果不虚

    (一)

    pínàiyē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suǒzuò

    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二)

    《二规教言论》

    一切黑业白业果,始终不虚并成熟,

    是故凡若自爱者,取舍因果当细致。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善恶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吗?

    2、我们对因果取舍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

    二、理解带点的字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因果不虚假令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果报还自受

    始终不虚并成熟

    取舍因果当细致

    三、背诵并默写全文。

    虚 毗 奈 耶 所 作

    tuó

    13驼背者的故事

    行善得福果,作恶受苦报,苦乐完全是个人善恶行为的结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毫厘不爽(shuǎnɡ),这是一条颠(diān)扑不破的规律。古代先贤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佛在《涅槃经》中也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xún)环不失。”这些至理名言都教诫(jiè)人们慎重取舍因果。

    从前,舍卫城有一财富圆满的施主家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这孩子长大后广闻博学,精通了世间一切学问。

    后来,孩子突然生病,背上长出一个大包,腰也佝(ɡōu)偻(lóu)弯曲,成了驼背人。家人多方求医,花了很多钱也无济于事。施主有一位朋友信仰佛法,提醒他说:“世尊是能仁遍知,无所不能的!”施主听了欢喜无比,便前往拜谒(yè)世尊。尔后,施主又祈求世尊率(shuài)眷(juàn)属到家中应供,世尊默许了。第二天,世尊率众弟子前往施主家。驼背孩子看见远处走来的世尊,尤其见到佛的圆满相好,心中数数欢喜,安乐无比,竟然激(jī)动地在床上跳了起来。因这一跳,他的背立即伸直了,恢复如常,于是,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当时,痊(quán)愈(yù)了的驼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为报佛恩,我应该生生世世出家。经父母同意,他便随佛出了家。由于他精进修持,不久,证得了罗汉果位。

    一次,众比丘向世尊请问驼背人的前世因缘。世尊告诉说:“在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对迦叶佛深有信心,后来出家受戒。他俩白天闻思,但每到夜晚时,顽(wán)皮的哥哥便要耍(shuǎ)弄温和稳重的弟弟,经常压在他身上,日子久了,弟弟起了很大的烦恼。一天,他拿了块大砖(zhuān)石裹(ɡuǒ)在衣服里。这时,哥哥又耍弄他,故伎重施,结果哥哥的腰搁(ɡē)在砖石上,把腰椎(zhuī)折断,成了个驼背人。弟弟心里很难过:哥哥虽然不应该对我无理,可我却使他残废(fèi)了。带着后悔的心,他请了许多医生给哥哥治疗。不久,哥哥终于恢复了健康。因为生病,哥哥对轮回生起了无比的厌离心,更加精进修持,结果证得罗汉果位。弟弟非常高兴,经常恭敬承事罗汉哥哥。弟弟在临终时发愿:我一生中出家持戒,愿以此功德,能生生世世转生富贵家,并能在释迦佛出世时出家,证得罗汉果;愿我害哥哥的恶业不要成熟,如果因果无欺定要成熟,祈愿释迦佛亲来消除我的痛苦。当时他害哥哥的业果成熟而感今生的驼背,因他发善愿成熟的原因,今生于富贵之家,我也亲来消除他的痛苦,使他能立即恢复正常,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

    《出曜(yào)经》中说:“作罪自受其殃(yānɡ),无能代者。”业不像物质会腐烂朽(xiǔ)败,它不会被时间、水和火摧(cuī)毁(huǐ),因缘会遇时,果报一定成熟。知道了这一深刻道理,我们应断除一切恶因,进而勤修一切善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踏上解脱之路。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病后,施主是怎么做的?施主的朋友是如何提醒他的?

    2、孩子今世生病的因缘是什么?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作罪自受其殃,无能代者”这句话的理解。

    二、填空:

    1、舍卫城有一财富圆满的施主家生下一个男孩。

    2、每到夜晚休息时,顽皮的哥哥便要耍弄弟弟。

    3、因为生病,哥哥对轮回生起了厌离心。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教诫腐朽解脱恢复命运

    痊愈遍知默许激动稳重

    毫厘不爽颠扑不破无济于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驼 爽 颠 循 诫 佝 偻 谒

    率 眷 激 痊 愈 顽 耍 砖

    裹 搁 椎 废 曜 殃 朽 摧 毁

    14奉行十善业

    《前行》

    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

    爱护生命;

    tōu

    不偷盗:断不予取,

    行持布施;

    xiéyín

    不邪淫:断除邪淫,

    护持戒律。

    语善业

    wànɡdì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语;

    shé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

    yuè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

    qǐ

    不绮语:断除绮语,精进念诵。

    意善业

    不贪心:断除贪心,当持舍心;

    ráo

    不害心:断除嗔恚,修饶益心;

    不邪见:断除邪见,当依正见。

    一、朗读课文,并说说十善业的内容。你能结合课文说出十不善业有哪些内容吗?

    二、 读读写写,查字典理解带点词语的含义:

    奉行爱护偷盗布施戒律妄语

    谛实离间怨恨悦耳绮语饶益

    邪见正见贪心舍心害心善业

    三、 填空:

    1、:断除杀生,。

    2、:断不予取,。

    3、:断除邪淫,。

    4、:断除妄语,。

    5、:断除恶语,。

    6、:断除嗔恚,。

    四、 结合课文,说说下面各例属什么恶业。

    1、逢年过节或招待亲朋时,屠宰鸡鱼等。

    2、未经他人同意,私自动用他人的东西。

    3、考试不及格,害怕父母责备而说谎。

    4、给别人起绰号或讥讽有生理缺陷的人。

    5、在同学之间搬弄是非。

    五、 背诵并默写全文。

    偷 邪 淫 妄 谛 舌 悦 绮 饶

    15小儿施土

    《贤愚经》

    一天,释迦牟尼佛与阿难进城乞(qǐ)食,看见一群小孩在路边玩耍。他们聚(jù)拢(lǒnɡ)地上的泥土做成房屋和仓库,并把土当作米。

    一个小孩远远看见佛走来,对相好庄严的佛陀心生敬意、欢喜雀(què)跃,生起了供养心,就去取“仓库”中所谓(wèi)的米,想供养给佛。由于身体矮(ǎi)小,便对另一个小孩说:“我想登上你的肩头,用这米来供养佛。”那小孩十分欢喜地答应了。于是,小孩登上肩头,把土供养了佛。佛慈悲地低头接受了土,然后对阿难说:“把这些土带回去和成泥,涂(tú)抹(mǒ)我的房屋吧。”阿难拿着土回到精舍,并把它涂抹在佛的房屋墙(qiánɡ)壁(bì)上。

    佛告诉阿难:“刚才那个小孩对我生欢喜心供养的土,全涂抹在我的房屋上。因这个功德,我涅槃一百年后,他将做国王,名叫阿输迦,另外一个小孩将做大臣,共同领导阎浮提一切国土,兴隆(lónɡ)三宝,广设供养,分布舍利,遍满阎(yán)浮提。”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小孩们在路边干什么?

    2、一个小孩见佛后,表情有什么变化?对佛供养了什么?

    3、佛用小孩供养的土做了什么?

    4、因供土功德,两小孩将分别获得什么果报?

    二、读读写写,理解带点的词:

    乞食仓库精舍涂抹兴隆

    舍利庄严聚拢敬意领导

    三、填空:

    1、一群小孩在路上玩耍,他们地上的泥土做成和,并把土当作。

    2、一个小孩看见佛走来,生起了,就取中所谓的,供养给佛。

    3、因这个功德,我涅槃后,他将做,名叫,另一个小孩将做,共同领导阎浮提一切国土,,广设供养,,遍满阎浮提。

    四、朗读课文。

    乞 聚 拢 雀 谓 矮

    涂 抹 墙 壁 隆 阎

    16释迦族的悲运

    ténɡ

    《如意藤》

    在很久以前,释迦族人曾以捕鱼为业,死在他们手中的鱼不计其数。

    一天,他们捕到两条罕见的大鱼,没有立即杀掉而是将鱼系(jì)在柱子上。这两条大鱼痛苦地挣(zhēnɡ)扎着,而他们却在一旁取乐。

    这两条鱼感受着极其难忍的痛苦,心中非常愤(fèn)恨,发下恶愿:“这些人无缘无故地残害我们,将来我们一定要报仇雪恨!”

    随着岁月的流逝,原来的那些渔夫转生为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而两条大鱼分别转生为(qiáo)萨罗国的毗琉(liú)璃(lí)王和他的大臣,那许许多多被杀的鱼转生为毗琉璃王的兵卒。“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前世的恶愿,一天,毗琉璃王终于找借口向释迦族发动了战争,释迦族人往昔杀生的果报不幸成熟了。

    全知佛陀早已预(yù)料到这一不幸的事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但大慈大悲的佛陀还是坐在毗琉璃王进军必经的路上进行劝阻。毗琉璃王率领大军来到后,出于对佛陀的尊敬,他听从了佛陀的劝告,即刻退兵了。

    佛陀知道,由于前世积下的冤仇,毗琉璃王肯定还会发兵攻打释迦族的。于是,佛陀教导释迦族人念经行善、修持妙法,很多人因此而证得圣果,消除了生死的怖畏。

    果然,毗琉璃王受大臣的鼓动又一次发兵攻打释迦族,将迦毗罗卫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得知毗琉璃王派兵包围了迦毗罗卫城,激动地对佛陀说:“佛陀,释迦族受到毗琉璃王的侵(qīn)略,我们应该设法营救!”佛陀慈和地说:“目犍连,如今释迦族受宿(sù)世罪业的果报,这是他们共业所感,你也无法挽救。”目犍连听了佛陀的话,虽然知道这是事实,但他还是想以自己的能力来营救他们。他运用神通飞入城中,把五百释迦族人摄(shè)入钵(bō)中,又飞出城外,最后打开一看,钵中的五百人全部化成了血水。这时,目犍连尊者才完全觉悟到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确实不可违背。

    不久,毗琉璃王的大军攻进了城中,凶残的毗琉璃王下令屠(tú)城,悲惨(cǎn)的命运终于降(jiànɡ)临到了释迦族人的头上……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毗琉璃王为什么要攻打释迦族?谈谈发愿的重要性。

    2、佛陀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

    3、为什么目犍连尊者即使用神通也救不了释迦族人?他觉悟到了什么?

    4、想一想,毗琉璃王能得好报吗?

    二、根据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

    三、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佛陀与目犍连尊者怎样设法解救释迦族人?

    四、读下面的一段话,理解带点的词语:

    “假令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一天,毗琉璃王终于找借口向释迦族发动了战争,释迦族人往昔杀生的果报不幸成熟了。

    五、读读写写:

    悲运罕见愤恨残害雪恨

    流逝预料宿世包围激动

    觉悟揭示法则悲惨降临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藤 系 挣 愤 琉 璃

    预 侵 宿 摄 钵 屠 惨 降

    17深信因果

    《百业经》说:“众生之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依据佛经中所说,众生的一切苦乐,不是无缘无故而成的,也并非是其它教派所承认的那样由造物主创(chuànɡ)造的,而是无一例(lì)外,皆是由业力而生,所以业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什么是业呢?业的意思是,不管我们的身体、语言、思想造作什么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有些人尽管现在具有权力和地位,拥有许多受用,但是死期到来时什么也带不走,只有此生积累的善恶业跟随自己,将自己引入轮回的善恶趣之中。现在我们所造的善恶业,虽然不会立即现前其果报,但时间再长也不会毁灭,因缘聚合时各自将感受其果报。

    我们随时随地都应该谨(jǐn)慎取舍善恶业,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遮止,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如果没有这样精进修持,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也要在恶趣中住许多劫。《贤愚经》说:“虽诸微小罪,莫想无害轻,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很大的果报,若我们以佛作为所缘境,甚至向空中抛(pāo)撒(sǎ)一朵花作供养的善果,获得帝释和转轮王的果报也难以达其边际。《贤愚经》说:“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因此,我们应当从内心对这些因果不虚的要点生起诚信,并发誓(shì)随时随地乃至细微的善业也尽力行持,纵(zònɡ)遇命难也不造极细微的恶业。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众生的苦乐是怎么产生的?

    2、什么是业?

    3、众生临命终时,跟随他的是什么?

    4、仅仅是一刹那造恶业,会得什么恶报?

    5、我们以佛为所缘境,甚至向空中抛撒一朵花作供养会得什么善果?

    二、解释带点的词,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诸微小罪,莫想无害轻,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2、诸善虽微小,莫想无益轻,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漂泊善恶思想确实

    毁灭聚合成熟修持

    轻视诚信发誓供养

    四、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创 例 谨 抛 撒 誓 纵

    按一定的顺序写

    说话、写文章都要有次序。作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条理就清楚,别人读了就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小儿施土》,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具体叙述小孩供养佛陀泥土的经过,最后讲佛陀对小孩授记。整篇文章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写得很清楚。在讲“施土”的经过时,先写小孩对佛生欢喜心;再写两个小孩共同供养佛陀泥土;最后写佛陀欢喜接受并用此泥土来涂抹房屋,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我们读了,对小儿施土的整个过程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按一定的顺序写,有多种方法,有的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的可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有的可以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我们作文的时候,要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按怎样的顺序写。

    一、读一读,注意画线的音节:

    jūzhùqūfúquèshí

    居住屈服确实

    tiānnǚjièlǜnüèdài

    天女戒律虐待

    二、用横线画出用得不对的字,把正确的填在括号里:

    爱互()段炼()忘语()尊照()

    集累()真惜()精近()艰定()

    三、找出每组适当的答案,在词语下边画上横线:

    1、极乐世界对清净刹土(极乐世界是清净刹土中的一个)。

    九华山对:①经堂②寺院

    ③禅堂④圣地

    2、石蜡对蜡烛(石蜡可以做成蜡烛)。

    木材对:①引磬②木鱼

    ③海螺④大钟

    3、佛事活动对放生(放生是一种佛事活动)。

    修行法门对:①旅游②讨论

    ③开会④念佛

    四、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从学校到佛光寺,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

    2、在上师的引导下闻思修行,就能得到解脱。

    3、他既学习认真,又关心集体。

    4、我们不仅要懂得佛法,还要行持佛法。

    五、照例子,给下边的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在经堂里,挂着许多佛像。

    在(宽敞的)经堂里,(整整齐齐地)挂着许多佛像。

    1、在九华山,耸立着九十九米高的地藏王菩萨像。

    在()九华山,()耸立着九十九米高的地藏王菩萨像。

    2、冬冬在佛殿里拜佛。

    冬冬在()佛殿里()拜佛。

    3、鸟儿在森林里歌唱。

    鸟儿在()森林里()歌唱。

    六、给下边的两段话加上标点:

    1、善财童子经文殊菩萨教导参访了各地的善知识在参访的善知识中有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共计有五十三位因此后人称之为五十三参

    2、慧能大师自幼丧父以卖柴为生一天他在一家客店卖柴时听到有人诵金刚经他一字不识也从没有听人诵过经但一闻经语当下就有所开悟内心所得的法喜真是无法形容

    (一)

    善人如药树,依彼胜一切,

    恶者如毒树,依彼毁一切。

    (二)

    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

    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阅读下边的短文,想一想那人每个果子都尝有必要吗?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人尝果

    《百喻经》

    从前有一个长者,想吃芒果,就派人去买并嘱咐道:“你要买一些好的回来。”

    这人就拿着钱去买芒果。果园的主人说:“我这里的果子,都是上好的,没有一个坏的,你尝一个就知道了。”

    买果的人说:“我要一只一只都尝过之后再买,如果只尝一个,怎么知道全是好的呢?”于是他就每个果子都咬了一口,然后买下来拿回家。长者见了,恶心地吃不下去,就把果子全扔了。

    世间的人也是这样。听说持戒、布施能使人大富大贵,身体安康,无有祸患,不肯相信,却这样说:“布施能得福,我要得福以后,才肯相信。”目睹(dǔ)现世的贵贱贫富,都是所造善恶业的果报。但他不知从一件事情上推导出因果的关系,心怀不信,一切都要亲身经历才肯相信。等到命终的时候,所有的财物都丧失了,就像那人一个一个地尝果子一样,最后都得舍弃。

    1、看图作文。

    仔细观察下面“好花供佛”这幅图,想一想图上有谁,她在干什么,手里拿着什么,她又在想些什么。想好后写一段话,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2、你一定有一些难忘的事,这些事可能是你做过或者见过的,可能是受鼓舞、受启发的,也可能是让你感到后悔,使你从中可以吸取教训的。选择一件使你最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内容要真实,要写清楚事情怎么难忘,语句要通顺连贯。写完后再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惭愧:

    若人具足惭愧心,

    能除颠倒散漫行。

    设使无惭无愧者,

    教言于彼有何用。

    稳重: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积福:

    是故智者积福德,造福即是安乐因。

    何人一切诸圆满,此乃积福之本相。

    正士:

    不因称赞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

    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

    儿童福

    李炳南配词

    C调2/4

    565┃345┃1•216┃5•0┃

    小弟弟小妹妹你们快快来

    565┃345┃2•322┃1•0┃

    小弟弟小妹妹你们快快来

    252┃343┃6•523┃5•0┃

    快快来念佛念佛智慧开

    121┃561┃6•523┃1•0||

    佛力加被你增福又消灾

    18依止上师

    (一)

    若于恩师前,

    起信令欢喜,

    即生定获得,

    共不共成就。

    (二)

    《功德藏》

    如病依医客依护,

    bù

    怖畏依友商依主,

    duò

    诸乘舟者依舵手,

    huò

    畏生死惑当依师。

    一、课文中“师”指的是世间的老师还是传授佛法的上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二、文中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生死轮回中的众生应当依止上师?

    三、理解带点的字词,说说词句的意思:

    即生定获得,共不共成就。

    诸乘舟者依舵手,畏生死惑当依师。

    四、背诵课文。

    怖 舵 惑

    19智慧源泉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zhuó)而不能证得。”众生本具佛性,但由于被妄想执著所遮蔽(bì),未能显现,所以无始以来转生轮回,受尽了无边的痛苦而得不到解脱。我们要想远离痛苦,证得如来智慧德相,获得究竟解脱,只有依止上师,在上师的引导下,闻思修行佛法才能如愿。

    不仅在佛教中,即使是学习世间上的任何一门手艺或学问也需要一个善巧的老师。佛法深广如海,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佛法的奥(ào)妙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理解。因此,依止上师是佛法修行中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和成就的因。

    具有功德的合格上师,心中蕴(yùn)藏着菩提心和广大智慧,功德与佛一样,但对于我们来说,上师的恩德比佛更大。因为佛出世时,我们因业力、因缘的关系没有遇到,而现在上师正如当年的佛陀一样慈悲地摄受我们,使我们能出离轮回苦海获得解脱。我们依止这样的上师,自己的过失会逐渐消除,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轮回的出离心和对众生的大悲心会逐渐增上,直至圆满。这就如同把普通的树木放入檀(tán)香林中,时间久了也会具有檀香味一样。

    阿难尊者曾在佛前说:“世尊,我现在才知道依止善知识和善友是多么的重要。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善知识和善友。”佛却说:“你这种说法不对,应该是全部依靠善知识和善友。”上师善知识是我们今生和来世一切智慧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把上师看成真正的佛陀,一心一意地依止,听从上师的每一句话,并以坚定不移的诚信、恭敬的心猛厉(lì)祈祷,使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上师证悟的智慧而获得解脱。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说了什么话?

    2、我们怎样才能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解脱?

    3、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比佛更大?

    4、我们今生和来世一切智慧的源泉是什么?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每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有什么联系:

    1、只有依止上师,在上师的引导下,闻思修行佛法才能如愿。

    2、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佛法的奥妙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理解。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轮回智慧执著蕴藏

    猛厉摄受菩提成道

    遮蔽依止奥妙根本

    消除信心源泉恭敬

    四、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著 蔽 奥 蕴 檀 厉

    20我的上师

    《西藏生死书》

    我的上师蒋阳钦(qīn)哲算是高个儿,站在人群中总是比别人高出一头。他满头银发,剪得短短的;慈颜善目,幽(yōu)默风趣;耳朵丰满有如佛陀。但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这些,而是他在扬眉瞬(shùn)目之间流露出的智慧和高贵。他的声音浑厚迷人,开示时,头稍后倾,法音潺(chán)潺而出,美如诗篇。虽然法相庄严,却平易近人。

    他的前世改变了西藏佛教的修行风尚,在西藏光靠转世的头衔(xián)是不够的,唯有学问和修行才能赢(yínɡ)得尊敬。他学富五车,证悟高深,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疑难问题都考不倒他。西藏的修行宗派很多,大家却公认他是一切教法的权威。

    我早期的记忆都和他有关,我生长在他的氛围里,我的童年完全受他影响。他就像父亲一样,有求必应。师母也就是我的姑妈康卓(zhuó)•慈玲•秋珑经常对我说:“仁波切可能忙着,不要烦他。”但我总是粘(nián)着他,他也高兴我跟前跟后地围着他转。我一直问他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很顽皮,除了我的上师,谁也管不了我。每当他们要打我的时候,我就跑到上师背后,爬上他的法座,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了。我蹲在那儿,志得意满,上师只是一个劲地哈哈大笑……

    通常我都是睡在上师床脚边的小床上。他在念咒时拨(bō)动念珠的滴答声,是我终生难忘的。当我上床睡觉后,他就坐在那儿修行;第二天我睁开眼睛,他早就醒来了,还是坐在那儿不断地修持着。当我睁开眼睛看到他的时候,心中就洋溢着温暖、幸福的感觉。他就是有这种安详的气质。

    长大之后,上师就叫我主持仪式,他只负责领导唱诵,在上师传授教法和灌顶时,我全都在场。但我所记得的,与其说是细节,到不如说是整个气氛。对我来说,他就是佛,他充满温馨(xīn)、智慧和慈悲,让佛法落实于生活,体现了佛法的神圣真理。

    如果没有遇到我的上师蒋阳钦哲,我知道我会完全不同。我对佛法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及对上师无比坚定的信念,都是来自上师蒋阳钦哲给我的启示。如果我有什么见解的话,也都是得之于他,这种恩德是我永远也回报不了的。

    一、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上师法相庄严?

    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总是粘着他,他也高兴我跟前跟后地围着他转。

    2、如果我有什么见解的话,也都是得之于他,这种恩德是我永远也回报不了的。

    3、当我睁开眼睛看到他的时候,心中就洋溢着温暖、幸福的感觉。

    三、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我蹲在那儿,志得意满,上师只是一个劲地哈哈大笑。

    2、他学富五车,证悟高深,就像一部百科全书。

    3、他充满温馨、智慧和慈悲,让佛法落实于生活,体现了佛法的神圣真理。

    四、读读写写:

    幽默学问优雅气氛印象安详

    丰满负责感觉浑厚气质领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钦 幽 瞬 潺 衔

    赢 卓 粘 拨 馨

    21米拉日巴的故事

    《前行文》

    在藏地阿里贡(ɡònɡ)塘(tánɡ)的一户富裕(yù)人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米拉闻喜,就是后来的米拉日巴尊者,他们全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米拉日巴兄妹童(tónɡ)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所有的财产全部被伯父、姑母夺走。他们母子三人缺衣少食,受尽了种种磨难。后来,米拉日巴为了报仇,学了咒术和降雹(báo)术,施法压死了伯父的儿子、儿媳等三十五人。

    渐渐地,米拉日巴对放咒和降雹的罪恶生起了极大的后悔心,想修持正法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强烈。一位上师告诉他,马尔巴上师和他具有宿世的缘分。当时仅仅听到马尔巴上师的名字,他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欢喜,全身汗毛直竖,激动得热泪盈(yínɡ)眶(kuànɡ),对马尔巴上师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并决定马上去拜见马尔巴上师。

    米拉日巴很快就到了马尔巴上师那里,他向上师恭敬顶礼后,说道:“上师啊,我是来自拉多地方的一个大罪人,愿将身语意三门供养上师,请求上师赐(cì)给我衣食和正法,并赐我即生成佛。”接着详细地讲述了自己造罪的经过。

    对于这样一个罪业深重的弟子,马尔巴上师并不是马上给他传法,而是先以苦行来清净他的罪业。让他在东山建一座圆形房屋,在西山建一座半圆形房屋,在北山建一座三角形房屋。每座房屋都是刚建到一半时,上师就来呵(hē)责,令他全部拆(chāi)毁,并将土石搬(bān)回山下。

    接着,上师让他在西南方向一个险要的地方建一座灰白色四方形的九层楼。在打地基时,上师的三大弟子替他搬来一块大石头,他用来砌(qì)了地基。当房子刚建到第二层时,上师就来责骂他,说那块石头不能用。他只得从顶层拆到底层,把那块石头背回了山下。这时,上师对他说:“你自己再背回去作基石吧!”他问:“您不是不要这块石头吗?”上师说:“我不是不要这块石头,而是要你自己搬石头,不能占别人的便宜。”他只好又把那块石头背到山上,然后重新建造……

    在背土石的过程中,米拉日巴的整个背部伤痕(hén)累累,生了三个大疮,疮(chuānɡ)口流着浓血,疼痛难忍。他怕挨骂,不敢让上师知道,只有独自流着泪水,背上土器,继续建造房子。

    他一面建造房子,一面盼望上师给他传法,可是每次去求法都被上师痛打和责骂,并将他从求法行列中赶出。他知道自己罪业深重,常常为此而流泪,却从不埋怨上师……

    米拉日巴这样一心一意依止上师,使自己的罪业迅速得以清净。后来,上师终于给他传了善妙的法要,并赐密名为笑金刚。他遵(zūn)照上师的教诲,精进苦修,即生获得了殊(shū)胜的成就,成为西藏著名的大成就者,度化了无量的众生。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米拉日巴造了什么恶业?

    2、上师让米拉日巴感受了很多痛苦,米拉日巴为什么不埋怨上师?

    3、米拉日巴获得殊胜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二、根据线索(造罪——依止——成就)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三、读读写写:

    富裕幸福磨难汗毛直竖

    摄受缘分拜见热泪盈眶

    详细呵责拆毁一心一意

    四、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不是……而是……

    2、一面……一面……

    五、朗读课文。

    贡 塘 裕 童 雹 盈 眶 赐

    呵 拆 搬 砌 痕 疮 遵 殊

    抓住人物的特点写

    写人,一般是为了把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告诉别人。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对人物感受最深的,也就是人物的主要特点写出来。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使读者对人物留下清楚的印象。

    例如《我的上师》这篇文章,作者就是抓住上师的慈悲、智慧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写的。第一段通过刻画上师的外貌形象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慈颜善目,幽默风趣”,“开示时,头稍后倾,法音潺潺而出,美如诗篇”。在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上师的无上智慧,“他学富五车,证悟高深,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疑难问题都考不倒他”。接着通过对我和上师的特殊缘分、亲密关系的描述体现了上师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和安详的气质。最后写出上师的这种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读了,上师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现在我们面前,跃然纸上。以后在作文中,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

    一、读一读,再按要求将这些音节分成两类写下来:

    shànɡshīshànzhīshíshìwǒménjīnshēnɡhéláishìyíqiēfúhùideyuánquán

    整体认读音节

    拼读音节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眼()现()爱()待()

    恨()观()受()持()

    碍()贫()悔()己()

    得()贪()诲()已()

    难()般()思()肯()

    唯()船()恩()背()

    三、结合句子内容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选定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米拉日巴尊者有一首宣说死亡无常的道()歌。

    2、乐乐对重病缠身的奶奶说道():“您老人家要好好地祈祷阿弥陀佛。”

    3、佛光小学位于幸福大道()的旁边。

    ①道路②道理③说

    4、米拉日巴只好又把那块石头背到山上()。

    5、你上()哪儿去?

    6、他爬上()了峨眉山金顶。

    ①由低处到高处②到③在物体的表面

    7、她主意()已定,即便返回。

    8、这是个好主意()。

    ①办法②主见

    四、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每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有什么联系,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如果我们不好好地学佛,就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人生。

    2、我们不但自己要皈依,而且还要尽一切努力引导亲友皈依三宝。

    3、因为我们往昔积累了无量的福德,所以获得了人身并遇到了佛法。

    4、世间上的人认为学佛无多大意义,这大多是因为他们未认识到六道轮回的存在。

    五、照例子,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1、人无道德,就是真正的贫穷不富裕。

    凡是自满自高自大的人,绝对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2、修道人有时要惜福节约。处处

    国外科学家对轮回现象发生了普遍的兴趣。

    3、同学们听上师讲法在大经堂里。

    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我都去过这几个佛教名山。

    (一)

    如玛拉雅树林中,

    飘落普通一节木,

    枝叶滋润出妙香,

    依止上师亦随行。

    (二)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读下面的短文,说说那诺巴是怎样依止上师的,共经受了多少苦行,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那诺巴尊者

    那诺巴是印度一位精通三藏的班智达,一天智慧空行母对他授记说:“你虽然精通文句,但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因此应依止上师。”

    为此,那诺巴拜访了与自己有宿缘的上师圣者帝洛巴,请求摄受,尊者答应并对他说:“我的证悟是通过修苦行,积累福报,清净业障后,才获得的,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能证悟呢?”此后,帝洛巴尊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那诺巴,但一直没有给他传法。

    一天,帝洛巴尊者把那诺巴带到一座九层楼的楼顶上说:“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却不知有没有能从此楼顶跳下去的?”那诺巴想:这里没有其他人,一定是对我说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从楼顶纵身跳下,摔得几乎粉身碎骨,感受了极大的痛苦。上师做了加持后,他的身体才恢复如初。

    那诺巴尊者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谨遵上师的言教,勇毅无畏、备尝艰辛困苦,共经受了这样大的苦行十二次,还有十二次小的苦行,以这种清净业障之力及对上师无伪的信心,在一次上师对他开示后,用鞋底猛击他的额头,而使他获得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智慧。

    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个人可以是亲人,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也可以是老法师、小师父、老师、同学等。写的时候,要注意用一件事写出你为什么敬佩他(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注意有没有不通顺的语句,若有请使用修改符号修改。

    赞叹:

    具有智慧福德者,

    他人微小之功德,

    亦出美言作赞叹,

    依此自己获美名。

    随喜:

    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

    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利他:

    自己不喜之诸事,切莫让人做此事。

    当思他人对自己,损害之时有何感。

    最胜:

    最胜财务即施舍,最胜安乐心舒畅,

    最胜装饰闻正法,最胜之友诚实者。

    22皈依三宝

    (一)

    《二规教言论》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彼具无量之胜德,故当恒时起敬信。

    (二)

    《日藏经》

    zhī

    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

    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

    一、注意带点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2、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

    二、课文中是怎样宣说皈依的好处?

    三、背诵并默写课文。

    胝

    父母恩

    李炳南编词

    戴铭贤作曲

    C调4/4

    135—┃3123┃2———┃1351—┃

    长流水好像父母心河边草

    2432┃1———┃12165—┃3321┃

    好像儿女身小草呀不断水滋

    5———┃34565—┃3322┃1—•0||

    润儿身呀长挂父母心

    hánɡ

    23苦海慈航

    六道是苦海,三宝是慈航。众生要想从轮回苦海中解脱,只有皈依三宝。

    印光大师说:“皈是归投的意思,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是依托的意思,如子依母,如渡(dù)依舟。”我们在生死大海中,若不皈依三宝,就不能得到解脱。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大觉大悟的人,是我们最慈爱、最伟大的导师;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僧是指大菩萨或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我们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圣像,不能皈依尚未脱离轮回痛苦的世间天神;皈依法后,要恭敬佛经,不能害众生;皈依僧后,要恭敬僧众,不能与学外道的人和诽谤佛法的人交往共住。

    佛在《无垢(ɡòu)经》中说:“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皈依三宝是佛教最主要的基础(chǔ),若人仅仅皈依,就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恶业,增上善业,恒常有善神及其无量眷属守护,令彼安乐,一切所愿称心如意,恒时不离三宝的光明,今生来世得到安乐,最终获得佛果。

    皈依三宝有如此殊胜的功德,所以我们应以坚定的信心在三宝面前发愿: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三宝是慈航?

    2、皈依三宝的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4、皈依三宝有哪些功德?

    二、填空:

    1、是苦海,是慈航。

    2、皈依佛后,不能皈依要。

    3、皈依法后,不能要。

    4、皈依僧后,不能要。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皈依慈航沉溺苦海

    解脱光明恭敬福德

    增上坚定诽谤菩萨

    色相虚空眷属最终

    四、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航 渡 垢 础

    yù

    24矢志不渝

    《六度集经》

    从前,有位国王以佛法治国,劝导臣民行善断恶,让他们知晓(xiǎo)三宝的功德。对持戒守斋的人,国王就减轻赋(fù)税(shuì)和免除徭(yáo)役,黎(lí)民百姓看到国王崇尚贤德,大都假装行善而暗地作恶。国王察知后,就设下巧计说:“谁敢再信奉佛法就斩(zhǎn)首示众。”于是伪善的人无不舍弃佛教,又重新无所顾(ɡù)忌(jì)地造恶。

    一位年老的居士听到国王的命令后,吃惊地说:“舍弃正道而跟随邪恶,即使由此成为帝王,我也绝不去做;即使仅有一顿饭时间的生命,能得到三宝至真的教化,我也欣然接受。佛经中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我依靠过去世的功德,今天才看到佛经、敬奉三宝,即使碰上无道者,受砍剁(duò)的酷(kù)刑,煮(zhǔ)烤的灾难,也终不舍弃正道。”

    国王命令职官查访,有违抗王命的人就斩首示众。职官看到居士志向坚定,敬奉三宝,就抓住他上报国王。国王下令在集市上将他斩首,暗地却派人察看他说些什么。

    老居士临刑前告诫他的孩子说:“你有幸遇到佛法,千万不要舍弃。舍弃佛法的善行而行妖鬼的伪道,国家必定要灭亡的。我宁愿舍弃生命,也不舍弃佛法。国王现在迷乱错谬(miù),你不要跟随他。”

    职官把所听到的话如实地上报了国王。国王知道这位老居士是一位真正行持佛法的人,便高兴地请他来,拉着他的手一同走上大殿(diàn)说:“你真可谓是佛门弟子啊!”从此,国王就拜他为国相,委托他治理朝政。对舍弃佛教的那类人,国王又恢复了他们的赋役。从此,举国上下无不崇(chónɡ)尚行善。

    当时的国王是弥勒菩萨,居士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国王为什么要设巧计?

    2、居士听到命令后说了些什么?

    3、居士在临刑前对他的孩子说了什么话?

    4、国王为什么要拜老居士为国相?

    二、填空:

    1、国王以治国,劝导臣民,让他们知晓。

    2、而,即使由此成为帝王,我也绝不去做。

    3、国王知道这位老居士是一位的人,很高兴地请他来,一同走上大殿。

    三、读读写写:

    知晓守斋赋税斩首无所顾忌

    至真崇尚敬奉砍剁迷乱错谬

    煮烤告诫朝政恢复崇尚行善

    四、朗读课文。

    渝 晓 赋 税 徭 黎 斩

    顾 忌 剁 酷 煮 谬 殿 崇

    25贫女供灯

    《贤愚经》

    佛在舍卫国祇(qí)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个贫穷而孤独的女人名叫难陀,以乞讨为生。

    难陀看到国王、臣民不论大小都供养佛和僧众,心想:“因我前世罪业深重,今生才这样贫贱,虽然遇到了福田,却没有资财可供养。”不觉悲上心头,自责悔恨,感伤不已。

    难陀希望能得到少许的钱物供养佛,结果乞讨了一整天,只得到了一个钱。她就拿着钱到油店,想用来买油。店主问她:“拿一个钱买油,只能买到一点点,你做什么用呢?”难陀把心中的想法都告诉了他。店主心生怜悯(mǐn),给了她双倍的油,足够做一盏(zhǎn)灯。难陀非常高兴,来到精舍,将灯供养给世尊。她把灯放在佛前的众灯之中,并发愿:“我今贫穷,除了这盏小灯,我没有什么可供养佛的,但我希望以此供养的功德,将来能够得到智慧之灯,灭除众生的无明黑暗,引导他们觉悟。”

    一夜过去了,其他的灯都熄(xī)灭了,只有贫女所供养的灯还在燃烧。第二天,正是目犍连尊者值班,他察看天色已经拂(fú)晓,便来到殿中收拾灯盏,看见这盏灯明亮地燃着,而且灯油和灯芯(xīn)都没有丝毫减损,同新点燃的灯一样。心想:“白天点灯没什么用,不如先把灯熄灭,到晚上再点。”就举手扇灯,灯依旧燃烧,没有熄灭。又用衣扇,还是明亮如故。

    佛见目犍连想熄灭这盏灯,就对他说:“这盏灯身为声闻的你是熄不灭的,就算你把所有的四大海水都浇在灯上,刮(ɡuā)起再大的狂风也熄灭不了它,甚至无法倾(qīnɡ)动它。为什么呢?因为这盏灯是一位发心广大的人所供养的。”

    此时,贫女又来参拜佛陀,头面顶礼。当时佛对她授记说:“你在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为灯光如来。”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贫女供灯的油是怎样得来的?

    2、贫女见国王及其臣民都供养佛,她是怎么想的?

    3、目犍连尊者为什么无法熄灭贫女供养的那盏灯?

    二、说说第三自然段可以分几层,每层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三、填空:

    1、难陀希望得到少许的钱物供养佛,结果乞讨了一整天,得到了一个钱。

    2、这盏灯身为声闻的你是熄不灭的,就算你把四大海水都浇在灯上,刮起再大狂风也熄灭不了它。

    四、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丝毫精舍孤独觉悟

    高兴授记参拜怜悯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祇 悯 盏 熄 拂 芯 刮 倾

    26狗牙的故事

    信心是皈依的基础,依靠对上师三宝不退转的信心,就能开取一切佛法的宝藏。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要想使三宝的加持融入自心,唯一依赖(lài)的是自己的信心与恭敬心。

    从前,在西藏有一位老妇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经常去印度经商,老母亲对他说:“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你一定要从印度给我带回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殊胜加持品。”这样嘱(zhǔ)咐(fù)多次,儿子都忘记了,一直没有带回加持品。

    一次儿子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说:“如果这次还不给我带回来一个作顶礼对境的加持品,我就在你面前自杀而死。”

    儿子在印度经商时又忘记了母亲嘱咐的那件事,临近家门时突然想起了母亲的话。他想: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没有给老母亲带回任何顶礼所依的加持品,如果这样空手而回,老母亲定会自尽身亡的。想到这里他左右环顾,发现路边有个狗头,于是拔出狗牙,用绸(chóu)缎(duàn)裹好,带回家交给母亲说:“这是佛的牙齿,希望您将它作为祈祷的对境。”老母亲信以为真,对这颗“佛牙”生起了强烈的信心,经常顶礼供养,后来狗牙降下了许多舍利。老妇人在去世时,出现了彩虹光环等许多成就瑞(ruì)相。

    这并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而是老妇人以强烈的信心,认为它是真正的佛牙,这样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中,于是狗牙就与佛牙无有差别了。

    只要具有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愍(mǐn)与加持。信心与成就是相辅(fǔ)相成的,一切证悟的根本都是来源于对上师和佛法的信心,正如果仓巴大师说:“一生成佛道,不在法殊胜,在于诚敬信。”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圣地在哪里?

    2、儿子给母亲带回了什么殊胜的加持品?

    3、狗牙为什么能降下舍利?

    二、填空:

    1、佛法大海,,。

    2、老母亲,对这颗“佛牙”生起的信心,经常,后来狗牙降下了。

    三、读读写写:

    不退转宝藏依赖恭敬心顶礼

    加持品绸缎瑞相根本

    无有差别相辅相成不可思议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赖 嘱 咐 绸 缎 瑞 愍 辅

    归纳段落大意

    归纳段落大意能帮助我们抓住每段的重点。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一般地说,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的,要抓住重点来归纳段意;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的,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意。比如《矢志不渝》,全文可分成四段。第一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讲国王以佛法治国,而民众大都伪善,于是国王设下巧计。这就是第一段的意思。第二段包括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老居士由于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被查访的职官抓住,将被斩首示众;老居士临刑前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舍弃佛法。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就是第二段的意思。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讲国王称赞矢志不渝的居士,并对他委以重任。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了说明这是佛菩萨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不舍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在这里点明了老居士和国王的身份,这段的段意就归纳出来了。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ōnɡɡuóShànɡhǎiWǔtáishān

    ()()()

    GuānshìyīnpúsàFànɡshēnɡɡōnɡdéhuì

    ()()

    Fójiàozhōubào

    ()

    二、写下面的字,注意把每个字写正确:

    不要多一点:贪、望、迎、晓

    不要少一点:忍、态、器、抵

    不要多一竖:猴、充、冒、临

    不要少一竖:修、胸、戒、谎

    不要多一撇:佛、畏、予、代

    不要少一撇:茅、或、往、伐

    不要多一横:融、吃、奥、期

    不要少一横:拜、值、德、醒

    三、把下列词语分成三类,分别填到横线上:

    供养乞讨高兴慈祥失望悔恨

    告诉痛苦依止恭敬疲倦吃惊

    表示动作:

    表示神情:

    表示心情: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括号里,再说说为什么填这个词,没标点的请加上标点:

    着了过

    1、作为真正的佛弟子,谁没有读()佛经?

    2、我读完()《大藏经》中的《经藏》部分。

    3、我正读()《大藏经》中的《论藏》部分。

    吗呢啊

    1、你今天去听经()

    2、你今天一定要去听经()

    3、你今天怎么能不去听经()

    五、读一读,注意省略号的用法:

    1、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着许多佛经:《华严经》、《地藏经》、《金刚经》……

    2、老法师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认真闻思修行,不要……”

    3、爷爷望着我,用微弱的声音说:“你要……好好学佛……将来……”

    六、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好,在句子前面打上序号:

    ()珠师拿食物出来供养比丘后,找不到宝珠,认为是比丘偷去了。

    ()佛在世时,一个比丘到珠宝店去乞食。

    ()比丘见鹅已死,就告诉他原由,珠师听了大受感动,向他恭敬礼拜求忏悔。

    ()当时珠师刚好在为国王穿宝珠,见比丘来乞食,就放下宝珠,进去拿食物。

    ()比丘怕鹅被杀,所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任由珠师殴打,直打得血流遍地。

    ()可是,宝珠没放好,滚到地上,他家养的一只鹅刚巧进来,把宝珠吞了下去。

    ()那只鹅又来舔血,珠师怒气未消,迁怒在鹅身上,把鹅打死了。

    ()比丘不禁悲伤流泪,珠师奇怪,于是问他:“为什么被打不哭,鹅死反而哭?”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阅读下面短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再想一想佛陀的弟子为什么不让老人出家?最后佛为什么又允许他出家?

    一称“南无佛”

    佛在世时,有一位贫穷的老人,他因仰(yǎnɡ)慕(mù)释迦牟尼佛和佛弟子清净自在的生活,而想要随佛出家。

    那天老人去出家,恰巧释迦牟尼佛不在,出外应供去了。佛的弟子中,有证了初果至四果的圣人,他们可以了知八万大劫内的因缘。老人想出家,这些证了圣果的佛弟子便对老人进行观察,看看这老人的根基怎样?能不能出家?经观察,这个人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供过佛,没有拜过佛,也没有念过佛,根本没有种过丝毫的善根。于是就没有准许他出家。

    老人心想:不能出家,这辈子做人也没有多大意思,倒不如死了算。他伤心地边哭边往海边走,不知不觉到了海边,在他准备跳海时,释迦牟尼佛迎面走来,向他问明了情况,就开许他出家。这样,老人便随佛出了家,不久,就证了阿罗汉果。

    佛的弟子都觉得很奇怪:这个人八万大劫内没有种过善根,怎么会证得阿罗汉果呢?为什么佛居然会让他出家呢?于是就请问佛。

    佛就对这些阿罗汉弟子说:“你们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内的种种因缘,超过八万大劫的事,你们就不知道了。这位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前的时候,也是很穷,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要吃他,他一害怕,就赶紧念了一声‘南无佛’,因念这一声‘南无佛’,老虎跑了。时到现在,他念‘南无佛’的善根种子已经成熟了,所以他来出家,且证得阿罗汉果。”

    学写日记

    二000年九月初九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为了奶奶健康长寿,我们全家决定去放生。吃过早餐,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水产市场。那里真是一个悲惨的世界:整个市场充满了血腥味,许多活蹦乱跳的水生动物或被剖腹,或被断头,或被随意切割,鲜血淋漓,而嘴仍在痛苦地一张一合……,真是惨不忍睹。我们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两大桶鱼来到河边。我们一起念诵了放生仪轨,然后把它们轻轻地放入河中。一到河里,它们顿时活跃起来,在我们面前欢快地游来游去,甚至跳出水面,好像是向我们表示感谢。这时,我想起了市场上那些我们没法救出的可怜生命,于是默默地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远离痛苦,获得安乐。

    我们把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日记。比如做了一件好事,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看到周围发生了一些变化,读了一本好书,这些内容都可以写进日记里。开始学写日记的时候,不要贪多,只要把一件事、一个内容写清楚就可以了。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年×月×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从第二行开始,空两格写要记的事情。语句要完整通顺,意思要连贯。

    写一篇日记。把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件小事记下来。要把事情写清楚,还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信心:

    信心能除诸衰损,

    信心即为如意宝。

    若具殊胜之正信,

    则必成就诸所欲。

    铭记: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知与正念。

    莫忘恩:

    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

    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亲近善友:

    设若依止高尚士,则对自己有大益。

    住于山王之鸟群,彼等显成金色也。

    27发菩提心

    《入菩萨行》

    (一)

    欲灭三有百般苦,

    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

    恒常莫舍菩提心。

    (二)

    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

    世间人天应礼敬。

    一、发菩提心有什么利益?

    二、理解带点的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1、及除有情众不安

    2、若生刹那菩提心

    三、背诵并默写全文。

    28母亲

    无始以来,我们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经生过无数次,也死过无数次。而只要有生,就必定要依靠母亲。佛曾说,如果把整个大地的土抟(tuán)成像枣(zǎo)核(hé)一样大的丸(wán)子,其数量可以数尽,但是各个众生互相作为母亲的次数却不可胜数。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

    母亲对我们有不可思议的恩德。现世母亲的恩德,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如果没有母亲,我们就得不到这个人身;如果没有母亲养育,我们根本活不到今天;呱(gū)呱坠(zhuì)地的那一刻,我们身上连一件衣服也没有,更不用说财物了,是母亲耗(hào)费了她所有的财物来抚(fǔ)养我们;我们刚生下来,什么也不会,连吃饭、穿衣、走路都是母亲教会我们的。由于得到母亲赐给的身体,只要我们愿意得解脱,经过修行就能成就,如果母亲没有赐给这个身体,我们就闻不到佛法,更不用说学佛求解脱了……

    所有的众生在做我们母亲的时候,也和现世母亲一样,好的饮食先给我们吃,好的衣服先给我们穿,慈爱地抚育我们成长。这些对我们有不可思议恩德的众生,如今在哪里呢?由于在前世,为了得到财物来养育我们,大多数母亲都造了不可思议的恶业,有的转生为现前的父母,有的转生为怨恨的仇家,有的转生地狱,有的转生饿鬼,有的转生旁生,有的转生阿修罗,有的转生天界,她们在六道中感受着不同的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救度她们呢?怎样才能报答她们的恩德呢?

    佛陀曾说,父母恩重难报。假如一个人右肩担着父亲,左肩担着母亲,绕须弥山而行,担子将皮磨破,又穿透(tòu)了骨髓(suǐ),如此经过百千万劫,仍然报答不了父母的深恩。我们要报恩,就要好好学佛,成佛后就能很方便地救度她们而报答恩德了。在没成佛之前,我们要像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们那样发无上菩提心,慈悲地对待众生,时刻想着利益众生,为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精进修行。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每一个众生都曾做过自己的母亲?

    2、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德?

    3、往昔的母亲如今为什么在六道中感受痛苦?

    4、如何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

    二、填空:

    1、佛曾说,如果把的土抟成像败的丸子,其数量可以数尽,但是各个众生互相作为却不可胜数。

    2、我们刚生下来,什么也不会,连、、都是母亲教会我们的。

    3、佛陀曾说,父母,假如一个人右肩,左肩,绕而行。担子将,又,如此经过,仍然报答不了父母的深恩。

    三、读读写写:

    曾经依靠母亲枣核

    恩德体会养育耗费

    财物抚养赐给怨恨

    骨髓善根利益圆满

    四、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抟 枣 核 丸 呱

    坠 耗 抚 透 髓

    29慈悲的国王

    《百业经》

    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yuàn)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他以广大的慈悲心对待每位众生,上对沙门供养,下至婆罗门、贫穷的人乃至飞禽走兽都常作布施。整个国家奉行十善,无诤(zhēnɡ)无害,国泰民安。而他的邻国——黎宏国家的国王非常残暴,他的很多臣民忍无可忍,就逃到大自在部国王那里去了。因此,黎宏国王生了大嗔恨心,立即准备了四大军队进攻大自在部国家。

    大自在部国王得知后,觉得迎战没有意义,也不愿在短暂(zàn)的人生中造很多恶业,便独自去了森林里,以水果和净水为生。于是黎宏国王便迁都于鹿野苑,自立为当地的国王。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婆罗门需要抚养很多子女,又时逢天灾无以养家糊口。他听说大自在部国王具有大慈大悲心,肯布施穷人,便决定找大自在部国王。等他到了鹿野苑,大自在部国王已经去森林中了。他左思右想,又追到了国王苦行的林中。

    正在苦行的国王用水果和净水热情地招待他,除此之外,国王也没有什么财物可布施给他。婆罗门非常失望,他想:在这里得不到什么财物,回去也很痛苦,还不如自尽算了。他便拿了一条长长的绳子,到林中的深处准备吊死。慈悲的大自在部国王看到后,生起了很大的悲心,对他说:“你不要这么做,我给你想办法,你把我捆(kǔn)起来,交给黎宏国王,他会给你财宝的。”婆罗门始终不忍心捆他,于是他就把自己捆好,和婆罗门一起来到鹿野苑。

    见到黎宏国王后,婆罗门说:“陛(bì)下,您的敌人我已在林中捉到了,交给您吧。”黎宏国王想:大自在部国王身体那么高大,他那么矮小,不可能捆住他。黎宏国王就对婆罗门说:“你要如实地给我招来,否则,我是不会给你什么的。”婆罗门不得不将事情的原委如实地回禀(bǐnɡ)了黎宏国王。黎宏国王听后,不禁对慈悲的大自在部国王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对众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我自己太惭愧了。于是他便在大自在部国王面前忏悔,并把皇袍(páo)皇冠交给了大自在部国王,请他重新治理自己的国家。大自在部国王仍旧如理如法地护持自己的国家和善待自己的臣民,并打开国库取了许多宝藏给那位穷婆罗门。

    这位慈悲的大自在部国王就是后来的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黎宏国王为什么要进攻大自在部国家?大自在部国王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

    2、大自在部国王为什么要把自己捆起来让婆罗门带到鹿野苑?

    3、黎宏国王为什么要向大自在部国王忏悔?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义。再把段落大意义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填空:

    1、大自在部国王以对待每位众生。

    2、黎宏国王不禁对大自在部国王生起了:他对众生有如此的,我自己了。

    3、你不要这么做,我给你想办法,你把我,交给,他就会的。

    四、读读写写:

    鹿野苑婆罗门护佑残暴

    进攻召集短暂迁都温和

    苏醒捆绑惭愧善行宝藏

    五、朗读课文。

    苑 诤 暂 捆 陛 禀 袍

    30鸡足山中的苦修

    《前行文》

    无著菩萨是印度一位弘扬佛法的大菩萨。他刚开始学佛时,想面见弥勒菩萨请问法要,于是,前往鸡足山苦行观修弥勒(lè)菩萨。

    一晃(huǎnɡ)六年过去了,无著菩萨虽然精进观修,结果连一个吉祥的梦兆也没有,他觉得不可能见到弥勒菩萨了,便心灰意冷地下山。途中,无著菩萨看见一个人用一只柔(róu)软的棉布磨一根大铁棒,便问她在做什么,那人告诉他:“我没有针,想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无著菩萨想:即使那个人能够在一百年内把大铁棒磨成针,又有什么用呢?世间人为了这荒谬的事还这么认真,我修持佛法就更要有坚韧(rèn)不拔的毅(yì)力,想到这里他就返了回去。

    三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有见到弥勒菩萨的丝毫迹象,因此他又灰心地下山。当走到一座大石山前,他看见一个人用羽毛蘸(zhàn)水拂拭(shì)岩石,便问:“你在做什么呀?”那人回答:“这座山太高,我的房子在山的西面,阳光被挡住了,我想把它拂尽。”无著菩萨被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再次返了回去。

    又过了三年,还是连一个吉祥的梦兆也没有,他想:现在无论如何也修不成了。于是,他又心灰意冷地下山。

    半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一只两足残废的母狗,整个腹部都糜(mí)烂了,遍满了小虫,但它还对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强烈的大悲心,割下自己身体的肉布施给它吃,接着想要用手除去狗身上的小虫。又想:如果用手去抓,可能会捏(niē)死小虫。于是他闭上双眼,伸出舌头去舔(tiǎn)这些小虫。结果,舌头没有舔到狗身,却触到了地面。他睁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悲喜交加,有些埋怨地说:“您对我的悲心实在微弱,我为亲见您,十二年苦修,您却一直不现尊颜。”弥勒菩萨说:“并非我不现身,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然因你罪障(zhànɡ)深重,看不见我。你经过十二年的苦修后,罪业稍微减轻了才看见我幻化的狗身。又由于你对它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大悲心,使自己的业障清净无余,而今才现量见到了我。”

    之后,弥勒菩萨把无著菩萨带到兜(dōu)率天,为他宣说了慈氏五论等圣法。他返回人间后,便开始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无著菩萨到鸡足山苦行的目的是什么?

    2、无著菩萨在鸡足山一共苦行了多少年?

    3、无著菩萨第三次下山时,看到了什么?

    4、无著菩萨是如何除去狗身上的小虫?他为什么能见到弥勒菩萨?

    二、填空:

    1、他看到路上有一只残废的母狗,整个腹部都了小虫,痛苦不堪,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

    2、并非我不现身,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然因你看不见我。

    三、读读写写:

    弘扬观修梦兆柔软拂拭

    残废糜烂强烈埋怨稍微

    四、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勒 晃 柔 韧 毅 蘸

    拭 糜 捏 舔 障 兜

    31生命最可贵

    在我们生活的广大世界中,最可贵的是生命。如果我们在遭到生命危险时,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财产来换取生命的延续。其实,每一个众生都和我们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把他拯(zhěnɡ)救出来,是对他最大的恩德,有情中断其生命是对他最大的迫害。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粮的最大方便。

    华智仁波切说:“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所以无论杀庞(pánɡ)大或渺(miǎo)小众生,自己必须偿(chánɡ)还五百次生命,恭请杀业严重的人,想想你在来世需要偿还多少个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是你还愿意杀生吗?

    我们杀任何一个众生,自己死后即变成这样的众生,并会遭受到同样的厄难。《楞(lénɡ)严经》中说:“以人食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内,死死生生,互来相啖(dàn),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在《宝积经》中有一公案: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想吃羊肉,但又怕儿子反对,就打妄语说他家风水好,是由于田边大树上的树神保佑(yòu),因此,必须杀羊供神。儿子信以为真,在树旁建了一座小庙,杀羊供养树神。不久那富翁死了,因说妄语和杀生的报应,堕入恶趣成羊。第二年,儿子又要杀羊祭(jì)神时,恰好选中了他父亲投生的那只羊。此羊“咩(miē)咩”地叫着,死也不肯被牵出来,正伏在地上时,门外来了一位罗汉,给他说明了前世的因缘,并作加持使他也能看到他父亲转生为羊的经过。此时,儿子十分懊(ào)悔,就摧毁了神庙。从此断恶行善、永不杀生、恒作放生,并礼敬三宝、深信因果。

    明了上述杀生过失后,我们应在上师三宝前发坚固誓愿,从今之后,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任何众生。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大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因此奉劝大家,广行放生事业,从小就开始培养慈悲心和爱心,在这智慧的阳光下,前途是光明的。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

    2、富翁因造什么恶业而堕落为羊?第二年当儿子又杀羊祭树神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联系本文说说杀生有什么果报?

    4、放生有哪十种功德?

    二、填空:

    1、在我们生活的中,最可贵的是。如果我们在时,宁愿舍弃来换取。

    2、以人食,人死为,羊死为,如是乃至,死死生生,互来,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常在。

    3、诸余罪中,,诸功德中,。

    三、读读写写:

    珍惜危险延续拯救厄难富翁

    保佑祭神因缘懊悔摧毁延寿

    四、朗读课文。

    拯 庞 渺 偿 楞

    啖 佑 祭 咩 懊

    32雪域明珠

    当今世界最大的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西北部的雪山之巅。学院四面环绕着著名的雪域五台山。冰雪覆(fù)盖大地的时候,五台山被装点得一尘不染,如一顶圣洁的五佛冠,学院有如佛冠上的明珠——光芒四射。

    石头砌成的学院大门立在约六七十米宽的谷口中央,山门两侧耸(sǒnɡ)立着十几个白色佛塔。在风雪的侵凌下,大门与佛塔已稍显古旧,却也无法遮掩住那独有的静穆(mù)与庄重。不远处,那降伏一切天魔外道的大鹏山与谷口遥相呼应。

    踏入学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曲折而略显狭窄的山谷,这就是早在200多年前,大成就者菩提金刚所授记的圣地喇荣沟。往前走几分钟可以看到几百座红色小平房和一座红墙金顶藏式经堂,这是藏族居士林的所在地。每年的极乐大法会就在这里举行。沿着崎(qí)岖(qū)的山路继续往前走不远,眼前豁(huò)然开朗——沟底在此骤(zhòu)然变宽而形成一个盆地。

    放眼望去,学院大部分景色一览无余。数千座藏式小平房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几乎每座僧房都插有红色经幡(fān),微风吹过,一面面经幡在风中飘动,沙(shā)沙作响,蔚(wèi)为壮观。

    学院中央是一座气势宏大的经堂,这是学院全体僧众共同聚会闻法诵经的地方。经堂内是一片四方形空地,周围是三层楼的回廊式建筑。每天下午,许多藏喇嘛在这里辩经。有节奏的击掌声和辩经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气氛热烈。辩经是藏传佛教的传统,通过辩经可以加深对佛法的理解,遣除疑惑。为使末法时代的众生能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学院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普贤云供法会。经堂大门上方悬挂着班禅大师与赵朴初会长写的校名金匾(biǎn),分别由藏汉两种文字书写。大门正上方金碧(bì)辉煌(huánɡ)的小型建筑,是众生怙主、三界导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勇列吉祥贤的住所。大经堂右侧的汉僧显密经堂,是汉族四众弟子闻法的地方,学院每年在这里举行金刚萨埵(duǒ)法会(莲华生大士在法王开取的“金刚萨埵修法伏藏”中有这样的授记,此法与汉地众生有甚深因缘)。喇嘛经堂位于大经堂左侧。汉经堂右侧几十米处是藏族尼姑经堂,可容纳数千僧众,著名的十万持明大法会就在此举行。

    大经堂西侧有清凉龙泉,是曾被降魔金刚上师所制伏的龙王居处。泉水清莹透澈、甘冽(liè)可口、沁(qìn)人心脾,汩(ɡǔ)汩流出,经年不竭(jié),是僧众饮用水的主要来源。龙泉水具有很神奇的妙用,很多远道而来的学子,离开学院时都不忘带回一瓶龙泉水赠送给亲朋好友。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幻化网坛(tán)城巍然屹立于中台与西台交界处,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坛身呈绿色,法轮、铃等饰于其上,飞檐(yán)翘(qiào)角,坛顶鎏(liú)金,与湛(zhàn)蓝的天空相映成辉,在阳光下越发显得巍峨壮丽与庄严。站在坛城前举目仰望,坛城那特有的神圣氛围,不由使人妄念顿息,恍然置身于佛界刹土。每天转绕坛城者络(luò)绎(yì)不绝,尤其在佛教节日和大法会期间,众多的僧俗信众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来朝拜顶礼、转绕,祈求吉祥。

    坛城往西不远处有卧佛殿,供奉着汉白玉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整个佛殿庄严肃穆,安详静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明眸(móu)微启,不舍众生的悲心流露无遗。瞻视佛像,使人内心生起由衷(zhōnɡ)的敬仰之情。

    西山是学院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为树天女神所守护。山的东南坡有一大片红色经幡,远远望去犹如深秋的枫(fēnɡ)树林。万物凋(diāo)零的冬季,北坡四季常青的松树郁(yù)郁葱(cōnɡ)葱,使峭(qiào)拔挺立的西山更显得静美与神秘。当万物复苏之时,芳草萋(qī)萋,漫山的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徜(chánɡ)徉(yánɡ)其间,心旷神怡(yí),超然物外。

    每天中午,法王如意宝讲经完毕,成千上万名身着红色僧衣的僧众,一队队从经堂涌出,连绵不断,犹如一条条小溪向僧舍流去。这时整个山谷宛如红色的海洋,天空也仿佛被映红了。婉(wǎn)转嘹(liáo)亮的莲师心咒的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写了哪些景点?哪些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必要?

    2、金刚萨埵法会在何处举行?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

    二、课文先写学院的外部环境,接着分别描写了学院大门、居士林、经堂、坛城等景点,最后写讲经结束的场面,根据这个提示,试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读读写写:

    坐落环绕装点传统怙主

    耸立明珠侵凌聚会错落有致

    导师沁人心脾争奇斗艳一览无余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覆 耸 穆 崎 岖 豁 骤 幡 沙

    蔚 匾 碧 煌 埵 冽 沁 汩 竭

    坛 檐 翘 鎏 湛 络 绎 眸 衷 枫

    凋 郁 葱 峭 萋 徜 徉 怡 婉 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

    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一般的做法是,先把课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认真读,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每个词、每句话,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鸡足山中的苦修》这篇课文,我们一句一句、一个一个自然段阅读理解后,把课文分成三段,归纳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讲无著菩萨为了请问法要而前往鸡足山苦行观修弥勒菩萨12年,最后心灰意冷下山;第二段讲无著菩萨在下山途中,因对一只可怜的母狗生起强烈的悲心而得以清净罪业、现见弥勒菩萨;第三段讲无著菩萨听闻圣法后,开始弘扬佛法,救度众生。然后,再把这三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一、读一读,再从中找出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两拼音、三拼音各一个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yíqièrúláiyǔqīnɡjìnɡ

    yīyánjùzúyīnshēnɡhǎi

    suízhūzhònɡshēnɡyìlèyīn

    yīyīliúfóbiàncáihǎi

    二、读下边的多音字并组成词语:

    三、按照一定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

    1、书籍华严经佛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2、菩提树植物生物树

    3、法器用品佛教用品木鱼

    四、照例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很广大。

    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不是很广大吗?

    地藏王菩萨的愿力真广大啊!

    1、上师的恩德很大。

    2、寺院是一方神圣的净土。

    3、诚实正直的人很可敬。

    例:白起活埋了四十万赵国降兵。

    白起把四十万赵国降兵活埋了。

    四十万赵国降兵被白起活埋了。

    1、小林放了野兔。

    2、佛陀解除了未生怨王的痛苦。

    3、富翁的儿子摧毁了神庙。

    五、读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1、大恩上师赐给了我们生生世世的珍宝——显密法要。

    2、“啊——啊——”,乌鸦无忧无虑地叫着。

    3、八天——大家觉得时间太短了,法会结束后,大家还是不愿离去。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读下面这段经文,说一说,经文从几方面讲述了观音菩萨救护众生的威神力?想一想,你平时遇到危难时应该怎么办?

    寻声救苦

    《法华经•普门品》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chē)磲(qú)、玛(mǎ)瑙(nǎo)、珊瑚、琥(hǔ)珀(pò)、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fānɡ),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chǒu)械、枷(jiā)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jǐ)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hē)萨威神之力巍(wēi)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敬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选择一处你最近游览的风景(名山古刹或大海之滨,也可以是公园郊外等等)讲给同学们听,再按观察的顺序写一段话,对重点观察的景物要写具体。

    语言:

    世间一切取舍事,

    皆从言中可了知。

    是故无论任何语,

    当思功过而言说。

    不欺妄:

    自己骗人或害他,或谈上师友等过,

    彼等若假不可信,或若真实令人惊。

    恭敬:

    恭敬之境即圣者,恭敬劣者即祸根。

    乳汁对人是甘露,若喂毒蛇则增毒。

    忍辱:

    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

    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33忏悔业障

    (一)

    《佛说业报差别经》

    若人造众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灭根本罪。

    (二)

    《华严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一、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们的恶业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如果造了恶业后,该怎么办?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三、背诵并默写课文。

    34未生怨王的故事

    众生陷在轮回中,身、口、意所作的重罪多得无法计算,只有忏悔才能净除这些恶业,解脱身心上种种痛苦,正如《佛说业报差别经》中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在世时,印度摩竭陀国的未生怨太子,将在位的父亲频(pín)婆沙罗王拘(jū)禁在监狱里,禁止一切人前往探(tàn)监送饭,最后,将父王困死在狱中,而自己却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但后来他的身上生满了痈(yōnɡ),他知道这是杀父的罪业引起的,心里悔恨不已,日夜躺在床上,忧愁苦闷(mèn),呻(shēn)吟(yín)叫喊,不能入睡。

    此时,名医耆婆前来探病,很慎重地对未生怨王说:“大王,你不要这样失望悲伤,现在,世界上尚有佛陀还能救你。我只是一个医生,医生即使能医治身体上的病,但绝不能医治心理上的病。佛陀是无上医王,只要大王肯拜见佛陀,佛陀一定能解除你的痛苦。大王的苦是从心而生,要把心上根本的病医好,才能医身上的病。”

    未生怨王点点头说:“耆婆,你说得对,但我怕佛陀因我是有罪的人而拒绝见我。”

    耆婆知道未生怨王此刻忏悔的心,所以又再进一步说道:“大王,我常听佛陀讲,人若造了罪业,怀着惭愧的心情,在三宝之前,诚恳地忏悔,罪业就可以消除。有智慧的人是从来不覆藏自己的罪业的。佛陀对有罪的人是特别关怀的,大王若到佛前告白忏悔,佛陀一定会慈悲救济你的。”

    未生怨王听了耆婆的劝谏(jiàn),两眼放出悔改和希望的光彩,很欢喜地预备了许多供品,来到佛陀座前,跪下向佛陀发露忏悔自己杀父的罪业。

    佛陀慈悲地摄受了他,并温和地对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现在大王悔过的机缘成熟,知过必改,就是一个好人……”浪子回头金不换,未生怨王终于皈依了佛陀,解脱了身心上的痛苦。

    如古代大德曾说:“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任何罪业,若肯忏悔,都可清净。而忏悔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即是祈祷金刚萨埵佛,常念金刚萨埵心咒“嗡(ōnɡ)班杂尔萨埵吽(hōnɡ)”。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未生怨王身上为什么长满痈?

    2、未生怨王为什么怕见佛陀?

    3、世界有哪两种人可以得幸福和快乐?

    4、忏除业障最殊胜的方法是什么?

    二、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2、浪子回头金不换。

    3、“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三、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恣情忏悔解脱拘禁探监

    慎重悲伤拒绝忧愁呻吟

    覆藏预备机缘摄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频 拘 探 痈 闷

    呻 吟 谏 嗡 吽

    yújiā

    35上师瑜伽

    (一)

    当知胜义俱生智,

    唯依积资净障力,

    具证上师之加持,

    依止他法诚愚痴。

    (二)

    若不祈祷上师尊,欲求无分别智慧,

    如朝北洞中待日,无有境心融合时。

    一、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胜义俱生智”如何才能获得?

    2、文中用什么比喻说明不祈祷上师就不能获得无分别智慧?

    二、理解带点的字词,说说句子的意思:

    1、唯依积资净障力2、欲求无分别智慧

    三、为什么说“依止他法诚愚痴”?

    四、背诵课文。

    瑜 伽

    36心心相应

    上师是一切诸佛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切诸佛慈悲的象征。他具有不可思议、毫无瑕(xiá)疵(cī)的品质,无可超越,殊胜无比。顶果钦(qīn)则仁波切说:“对上师产生充分的信心,就可以保证在觉悟的道路上有所进展。他智慧和慈悲的温暖,将熔(rónɡ)化我们生命之矿,提炼(liàn)出内在佛性的黄金。”

    瑜伽是“相应”的意思,上师瑜伽即上师相应法,也就是与上师的自性相结合,这种修持可以让我们的心与上师的觉悟心融合在一起。共穹(qiónɡ)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视师如佛,可以产生最高的加持力。太阳光平等遍照一切处,但只有在放大镜聚焦的地方,干草才能生火。当上师慈悲遍照的光芒通过信心和恭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yàn)就在你的生命中燃起。

    恭敬心是修行的核心,我们只要心中对上师充满了虔诚的恭敬,不管发生任何事,都把它看作上师的加持,这就是祈祷,就是相应。

    巴珠仁波切的上师吉美杰维(wéi)纽(niǔ)古,多年来一直在山洞中闭关。阳光明媚的一天,他走出洞外,凝(nínɡ)望着一片云,看见它飘往吉美林巴上师的住处,于是生起了一个念头:“我的上师就在那边。”同时,心中涌现了一股强烈的渴望和恭敬心,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强烈、太震(zhèn)撼(hàn),以致于使他昏倒了。当他苏醒时,上师智慧心的加持力已经完全传递给了他。他达到了最高境界——彻悟心的本性。

    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敦珠仁波切这样写道:“你应该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上师相应法上,把它当作修行的生命和心脏。”为了得到上师的加持获得证悟,恒时以至诚心祈祷上师,修持上师瑜伽。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瑜伽、上师相应法。

    2、怎样才能提炼出我们内在佛性的黄金?

    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恭敬心是修行的核心,我们心中必须对上师虔诚的恭敬,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把他看作上师的加持,这就是祈祷,就是相应。(怎样才能获得上师的加持?)

    2、当他苏醒时,上师智慧心的加持力已经完全传递给了他。他达到了最高境界——彻悟心的本性。(他是怎样达到最高境界的?)

    三、读读写写:

    温暖熔化融合结晶保证

    充分核心祈祷苏醒凝望

    渴望涌现阳光明媚毫无瑕疵

    五、朗读课文。

    瑕 疵 钦 熔 炼 穹

    焰 维 纽 凝 震 撼

    37认识佛教的科学性

    人们若对一件事物缺乏了解,便会产生许多推理和假设,往往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其正确与否,产生了诸多不公正而又很幼稚的看法。现在也是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这种相当轻率的态度。

    对于真正希望探求真理的人们,若是不想被错误的见解左右和支配,或者为了澄(chénɡ)清对佛法的误解和怀疑,就要先知道佛教的历史,深入经藏,广博闻思。否则,容易产生既没有任何道理也不符合历史的邪思倒见。查亚苏里亚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必强迫人类信仰他,我们所要做的是将佛教真实的面貌呈现于对佛教未有认识、抱有成见的人士面前,引发他们追求真理的热忱(chén)。”

    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智慧的结晶至今一直仍保存在卷帙(zhì)浩(hào)繁的大藏经中。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文化内涵(hán)对世界的文明进程起到了不可估(ɡū)量的推动作用。印度前总理——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曾意味深长地说:“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

    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中,处处闪烁(shuò)着真知灼(zhuó)见的智慧光芒。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无感慨(kǎi)地讲道:“释迦牟尼佛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很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佛法已彻底描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面目,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至尊佛陀就已经彻悟宇宙的终极真理,达到无上的智慧,照见所有事物的实相。

    现在,藏地通行的日历就是按照《时轮金刚续(xù)》制定的。《时轮金刚续》不借助任何天文科学仪器,计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不差一秒,这即是佛教已包含科学因素的一大佐证。现代医学观察到胎(tāi)儿在母体的发育过程,在《修行道地经》中有详细、相同的描述。

    很多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已把目光投向佛法这块神圣的领域,以拓(tuò)展研究的思路。如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松下真一从事统一场论等研究工作,从佛经中受到启发而著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正如阿诺(nuò)德爵(jué)士所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也说:“任何宗教如果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从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

    佛陀是把智慧之光投射到人类心灵的第一人,他精确而客观地描述了我们以及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那些具有智慧的人们应该研究佛教和历史,应当深思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善言:“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为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以尊重实践、尊重真理、抛弃偏见的态度,来正确认识佛教。

    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对佛法产生不公正而又很幼稚的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2、真正希望探求真理的人们,若是不想被错误的见解左右和支配应当怎么做?

    3、为什么说佛教已包含科学因素?举出实例。

    4、佛法的可信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怎么说的?

    二、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有什么联系?

    三、联系课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佛为什么比其他学说和教条更加伟大?)

    四、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了解假设正确经验澄清

    怀疑热忱结晶震撼圣哲

    真知灼见独具慧眼安宁真理

    五、朗读课文。

    澄 忱 帙 浩 涵 估 烁

    灼 慨 续 胎 拓 诺 爵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读课文,不仅要透过一处处内容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且要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未生怨王的故事》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课文的前后部分仅作为佛法方面的引导,不纳入课文的分析范畴)写了关于未生怨王忏悔的故事。未生怨王残忍地困死自己的父亲,说明他所造的罪业深重;生起悔恨之心,说明他没有完全丧失良知;不敢去见佛陀,说明他有惭愧心;最后鼓足勇气去拜见佛陀并诚心忏悔,说明他有悔改的决心;未生怨王终于从身心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说明了忏悔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把这些思想内容联系起来,往深处想一想,就会发现:课文通过未生怨王造下重罪后及时忏悔,最后从身心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故事,表达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忏悔罪业,就是一个好人,就能从罪恶的深渊中解脱出来的思想内容。

    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在从内容到思想的理解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头脑里逐渐明晰起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一、看拼音写汉字,再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jùdàcíxīnmiàojíxiánɡ

    sānshìjuémǔzhìnánliànɡ

    zuǒchílìjiànfánnǎoduàn

    yuòchíqīnɡliándéxiānɡzhānɡ

    kǒnɡquèshénshīɡònɡchénɡyù

    dúlónɡměnɡshòufúqīnɡliánɡ

    tónɡxínɡwǔjìzhīquánxiàn

    běnshìrúláihuānxǐzànɡ

    二、从字典里很快查出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想一想该是哪一种解释,然后再填表:

    要查的字 正确解释 要查的字 正确解释

    生世为人难 轮回转世

    省思无常 实事求是

    因果不虚 穷未来际

    三、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表示的意思:

    1、小莲已经把《心经》背下来了。

    2、小明常常到寺院拜佛。

    3、通过闻思佛法,他渐渐地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读句子,然后照样子说一句话,句子要连续用上几个相同的词语:

    1、我们前世的母亲,有的转生为现前的父母,有的转生为怨恨的仇敌,有的转生地狱……

    2、放生池里的鱼群,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时而互相嬉戏……

    3、不管遇到严寒还是酷暑,不管遇到冷嘲还是热讽,他总是那么精进、那么虔诚、那么坚定地修学佛法。

    五、照样子给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再比较一下,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吗:

    例:金刚组辩输了宝剑组获得了第一名

    金刚组辩输了,宝剑组获得了第一名。

    金刚组辩输了宝剑组,获得了第一名。

    1、我赞叹他也赞叹你怎么样

    2、班会定在星期一下午举行辩论会诵经比赛暂停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默读短文,认真思索,文殊菩萨在海中恒常宣说的是什么经?为什么恒常宣说这部经?龙女成佛的世界名称叫什么?

    龙女成佛

    在法华会上,文殊菩萨说:“我在海中恒常一心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问道:“《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议的经,一切经中之王,世间上所稀有。如果众生勤奋精进依照这部经修行,是不是很快可以成佛呢?”文殊菩萨回答说:“在盐水海中有一座龙宫,龙王有一位女儿才八岁,虽然年纪幼(yòu)小,但智慧利根,通达佛所宣说的一切法,辩(biàn)才无碍(ài),深入禅定,发大菩提心,永不退转,慈念一切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圆满,能速成佛道。”

    智积菩萨心存疑虑地对文殊菩萨说:“我见释迦牟尼佛成道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为了求菩提觉道,无量劫来行难行的的苦行,精进不息,积功累(lěi)德,才成佛道。”智积菩萨与文殊菩萨的议论还没完,龙女忽然现身于法会中。大智舍利弗对龙女不久成佛的说法,也觉得难以相信。

    这时,龙女把自己一颗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宝珠供养给佛,佛即刻接受了。龙女对智积菩萨与大智舍利弗说:“我呈献这颗宝珠给佛,佛已经接受了,你们说此事快不快?”两位尊者说:“很快。”龙女说:“以你们的威(wēi)神力来观我成佛,也是这样快。”当时,法华会中大众都见龙女刹那间现男子身,圆满菩萨的行门,立刻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上示现成佛。

    学写书信

    小明:

    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叔叔、阿姨都好吗?

    自从跟你告别之后,我一直在佛理小学学习。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老师教我们读书、写字、念经、赞佛歌……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老师让我学会了慈悲地对待一切众生。我们同学之间非常团结友爱。在休息日,我们常到野外去采集鲜花供佛,或买鱼儿、鸟儿到河边、山上去放生,有时也去听法师讲开示。

    你还记得你送给我的那串菩提念珠吗?我很珍惜它,每天都用它念佛念咒。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正大力提倡使用观音心咒转经轮,并想将它传遍全世界,转经轮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邬金莲华生大士说:“凡从印度译成藏文的佛法,身语所做的善事中,没有比旋转六字真言转经轮利益功德更大的了。”我现在给你寄一个去,希望你能好好使用它。

    时间不早了,就写到这里。

    祝你吉祥如意!

    朋友

    圆圆

    九月十九日晚

    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信的正文另起一行写,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事写一段。

    正文写完了,应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

    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上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足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

    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和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请你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主见:

    智者自己能观察,

    愚者总是随声行。

    如同老狗狂乱吠,

    群狗亦是随声奔。

    智慧:

    若具智慧做何事,无有不能成办者。

    依智力亦能成佛,何况说是其他事。

    坚强:

    即使智者受挫折,彼智更加成顽强。

    犹如兽王饥饿时,速能撕裂大象脑。

    一心向法:

    若愿行持诸善事,务必敬闻佛教言,

    一切诸时能忍耐,纵遇命难亦行法。

    世梦歌

    释弘一作词

    唐学泳作曲

    1=F4/4

    保持原速

    1•26•1┃7—1•6┃5•43—┃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2-1767┃217132#12┃1•#45—┃

    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

    32—6┃5—46┃6432—┃

    俄入胞胎,俄出胞胎,

    12356•6┃3-00┃1•765—┃

    又入又出无穷已。生不知来,

    4•322—┃44653343┃2136546┃

    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

    74321—┃0000┃0000┃

    非真梦欤?

    5•56•6┃7•65—┃2•365┃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

    6•32—┃12355—┃56722—┃

    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山航海,

    1•76•7┃5—00┃4-32#1┃

    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

    3—20┃6—543┃5—40┃

    蝶,孔子梦周公,

    3•12•65—┃567221┃7655•┃

    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旷大劫来,

    41243•7┃1———┃1—70┃

    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

    6—50┃4—30┃2—10┃

    无明,大觉能仁,

    12•3•6┃5•43—┃57143•2┃

    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

    1———┃

    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