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根据初译手稿录入,未经与藏文原文校对,不是定稿,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和翻译探讨,不能用于公开发表和出版。)
————————————————
解深密经论
无著菩萨造
韩镜清由藏译汉
(北京版,经释部ngi函,1页-14上2,1992年4月15日上午10:45分起)
敬礼儒童相曼殊室利!
《大乘解深密经》缘起者,谓如说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能)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大法味喜乐所持,现作众生(或有情)一切义利,蠲除一切烦恼尘(緾)垢,远离众魔,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性)、无(所)相、无(希)愿解脱为所入门,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莲)华王众所建立大宫殿中。是薄伽梵最清净觉:不二现行,趣无相法,住于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其所安立不可思议,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于一切法智无碍滞,于一切行成就大觉,于诸法智无所疑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一切菩萨正所求智,得佛无二住胜彼岸,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证无中边佛地平等,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与无量大声闻众俱:一切调顺,皆是佛子,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戒善清净,趣求法乐;多闻、闻持,其闻积集;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捷慧、速慧、利慧、出慧、胜慧、抉择慧(藏文本中前二慧是一词:胜抉择慧)、大慧、广慧、及无等等慧,慧宝成就;具足三明,逮得一切现法乐住;大净福田,威仪寂静,无不圆满;大忍柔和,成就无减,已善奉行如来圣教。
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从种种佛土而来集会。皆住大乘,游大乘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离诸分别及不分别种种分别,摧伏一切众魔怨敌,远离一切声闻、独觉所有作意,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转地,息一切众生一切灾横地:而现在前。”
此中薄伽梵显示五胜义能相,五胜义能相者,一、离言能相,二、无二能相,三、如实超出寻思所行境界之能相,四、如实超出异及非异之能相,五、于一切中一味之能相。
此中观见离言能相及无二能相者,谓如:《解深密经》中如理请问菩萨,当知除广说以外即是此精要。甚深密义中称赞大宫殿者,当知十八,如是由二段故,一、显色丰盛,二、形色丰盛,三、量丰盛,四、处丰盛,五、受用丰盛,六、自性丰盛,七、主导丰盛,八、辅佐丰盛,九、部从(眷属)丰盛,十、受用丰盛,十一、所作成办丰盛,十二、无灾害丰盛,十三、无怨敌丰盛,十四、住丰盛,十五、主导所依处差别丰盛,十六、陪副(附)丰盛,十七、门丰盛,十八、依持丰盛。
称赞佛陀者,由薄伽梵断及智无上性故,自利丰盛,由自及他二加行故,利他丰盛,谓由四支分显示。言“最清净觉”者,谓第一支分,由尽其所有觉所通达,如是通达故,又此四行相:一、“最清净觉”体者,谓由内外处之所相遍不行故,二、甚深义“最清净觉”体者,谓由流注于法无我故,三、无障垢“最清净觉”体者,谓由如实超出菩萨住故,四、无上“最清净觉”体者,谓由与一切佛陀无差别故,此者由无上智故,自利丰盛。
言“到无障处”者,谓第二支分,由证知尽其所有所证知故,又此有三行相:一、由不具有烦恼障故而证知者,谓由于未来世亦已断离、即遍败坏、及现在烦恼不复生起故,二、由于彼等中不具有成熟之障故而证知者,谓由安立不可思议所依身故,三、由不具有所知障故而证知者,谓由于三世无滞著并无罣碍智平等性到究竟故,此者即由断无上之自利丰盛故。
言“其身流布一切世界”者,谓第三支分,由能作无量有情义利故,此“流布之身”者,谓由意趣、方便、无杂染及自性故,此中意趣者,谓决断一切疑滞,方便者,谓生覩史多无等遍示现诸行。无杂染者,谓由自内证知(从)无始时来诸法故,无杂染故。自性者,谓不能作依一切烦恼之分别性。此者,谓由彼自身加行故,利他丰盛。
言“一切菩萨正所求智”者,谓第四支分,由求诸菩萨智为自智故。此“正所求智”者,谓由允许、成就、及证得三行相显示。云何为允许耶?谓由允许诸菩萨与成为佛陀之法身为同一故。云何为成就耶?谓由成就如来之智与断无差别故。云何为证得耶?谓由证得此二之所依真如法界故。又此证得法界由法界无边故,较声闻为殊胜,声闻者于圆满涅槃中此由法界无边者显示由空际之边界相连接。喻如于虚空坏时地未成时亦无尽故,如是诸佛世尊圆满菩提时或圆满涅槃之时不住生死及涅槃故。
由摄事为门复有异门,谓显示如来丰盛所有,此为二十一行相:一、心丰盛,二、语丰盛,三、身丰盛,四、住丰盛,五、遍摄持功德殊胜,六、因问显教丰盛,七、摧伏强烈论敌丰盛,八、遍净佛土丰盛,九、所依丰盛,十、威仪丰盛,十一、变化丰盛,十二示现丰盛,十三、随顺有情所行转起丰盛,十四、以遍趣一切为道之教授丰盛,十五、于饶益与损害无有烦恼丰盛,十六、所依事丰盛,十七、无所对治丰盛,十八、由神变游戏丰盛,十九、功德无尽丰盛,二十、自事丰盛,二十一、般涅槃丰盛。
此中住丰盛者,二行相:一、于此世中由空性所摄之住者,谓如说言:“难陀!尔时及现在我亦由空性多安住。”二、通达住者,谓由昼夜六时()观察世间故。
声闻之称赞者,谓由遍智故。此遍智亦由十三行相丰盛显示:一、无二丰盛,极善调伏丰盛,三、称赞丰盛,四、长度丰盛,五、宽度丰盛,六、同道往趣而行丰盛,七、速度丰盛,八、长远行丰盛,九、贤善行丰盛,十、普行丰盛,十一、寂静丰盛,十二、伴安乐丰盛,十三、自在丰盛。
菩萨之称赞者,谓于大安住中如实住故。此如实大安住者,谓如实显示普遍净治九行相道之过失。九行相道之过失者,一、圆觉相违道,二、有尘,三、有荆棘,四、损坏,五、不平安,六、有畏,七、无界,八、无方向,九、危行。
显示五胜义之能相者,谓如《波罗蜜多品》中,如其次第:一、不可思议,二、无等,三、无量,四、无数,五、出现平等及不平等义。能对治愚于教与证增益与损减,显示无二与离言。名者之前觉无有故,多故,不决定故,成就无二。即由“本师假施设句”性及“由种种分别言词所说”,圆成实性,据有圣者相续世俗智及胜义智与见,由此等安立三自性故,当知主要为离言之能相。言“本师假施设句”者,谓由安立遍计所执性故。言“然非无事而有所说”者,谓由安立依他起性故。言“离名言故现正等觉”者,谓由安立圆成实性故。言“坚固执著”者,谓由己见坚固执著已而安立。言“执著”者,谓由他人与此相反者,执此不许。如是所谓为令当知胜义故者,即此所有义之名已解说讫。
于第二中者,依于寻思观察胜义,于其他诸外道中不了知胜义之过失有五:一、遍寻求过失,二、增上慢过失,三、执著过失,四、欲过失,五、诤论过失。谓希望唯由他人显示了解胜义;若得奢摩他者,则以唯由执著所相想像为证知胜义为增上慢;由安立增上力故,如其所说如是执著;依于见等语言假安立有命者等;假立更互不同,若于自宗随顺爱著,于他宗嗔恚者,则当诤论;随其次第所应可知。此五行相者,当知升升成办胜义道理,及如其次第当知。
五喻者,谓胜义之五行相随其次第所应当知,即依如是五行相胜解开始:一、所除遣有胜解,二、欲贪胜解,三、分别胜解,四、言说胜解,五、我所执胜解。
言“先”者,谓若于彼等时薄伽梵成圆觉。言“日”者,谓于彼等时其他成圆觉。言“同一会”者,谓彼等由如其事如是决定故,预先安排。言“坐”者,谓由彼等于一处诸到达者相见。言“思议”者,即是标。又此乃依自理论思议远离增益及损失,是故说言“称量”等。言“观察”者,谓依于正理,由此二者,如其思议显示由彼所思。如是言“遍寻求时竟不能得,唯除种种意解”者,谓各自成解。言“意解别异”者,谓彼等迟疑不决。言“意解变异”者,谓依彼等、此等善自决定。言“共兴诤论”者,谓由思维。言“互相违背”者,谓隔节。言“品出矛[鑚-金+矛]更相[鑚-金+矛]刺”者,谓标。又此答言不应理,便口出粗语故,即“刺”。若言应理者,则由断绝等故,即“恼”。言“坏”者,谓由重质问性。言“通达”者,谓由见道。言“作证”者,谓由修道。言“宣说”者,谓标。此复“显现”及“开解”。此中言“显现”者,谓假法安立善作显现故。言“开解”者,谓善开示义故。言“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者,谓由寻思及比度之力,及由信解之力。
于第三中者,谓住于胜解行地菩萨由二极愚痴所愚已,于胜义不如理作意思维:一、于假立极愚痴,二、于正理极愚痴。于假立极愚痴者,谓由自外于了义契经故。于正理极愚痴者,谓由于成因(或信解因)支分愚痴故。知须精练及亦不知精炼者,谓由无有成因陷于过失故,始为成因。此何以故耶?言“何以故……善清净慧!若诸胜义谛相(即能相)与诸行相(即能相)一向异者”,及言“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言“是故胜义谛相(即能相)与诸行相(即能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由广说原文随其所应显示成为正义等。
由“微细”性所差别故,说言“甚深”。如是前进此诸所说之义者,当知是共同。显示“极微细”性者:由与声闻乘等当不同故。
于第四中,显示三种增上慢之能对治于一切中一味之能相。三种增上慢者:一、所取增上慢,二、能取增上慢,三、善辨别能相增上慢。
此中显示所取增上慢之能对治者,谓广说:“何以故?善现!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显示能取增上慢之能对治者:谓广说:“复次善现!修观行苾芻。”显示善辨别能相增上慢之能对治者:谓广说:“复次善现!如彼诸蕴展转异相。”
于第五中,于心之秘密三行相愚痴:一、于自性极愚痴,二、于区别极愚痴,、于解答妨难极愚痴。
此中显示于自性极愚痴之能对治者,谓从言“广慧!当知于六趣生死”乃至言“无色界中不具二种。”
区别者,谓五行相:一能相区别者,谓言“亦名阿陀那识”,“亦名阿赖耶识”,及“亦名为心”。二、业区别者,谓如说言“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等。三、转起区别者,谓由与眼识等俱随行转及不俱随行转故。四、世俗之区别者,谓法住智所行境界之秘密。五、胜义之区别者,谓从言“不见阿陀那”乃至言“不见意法及意识”,由具有无分别智力故。若诸无分别智所行境界之秘密,当知即此为胜义所行境界之秘密。
解答妨难之区别者,谓由种子所摄亦摄其他二故,此为秘密所摄,当知其他二者意与识亦为秘密所摄。由是一切种子故,此者,即建立秘密。谓从彼等内部,此者非是所显示之地下故,由诸转识建立种子之能相故,及不由自身能相建立故,即难知。
于第六中,由具有六枢要故,显示能相:一、能对治之枢要,二、遍宣说之枢要,三、现前胜行之枢要,四、方便之枢要,五、证知之枢要,六、胜利之枢要。
此中能对治之枢要者,谓四行相极愚痴之能对治:一、增益之因于无义极愚痴。二、损减之因于有义极愚痴。三、惧畏此之因于杂染极愚痴。四、于清净极愚痴。
此中遍宣说之枢要者,谓四行相:一、义遍宣说,二、外遍宣说,三、内遍宣说,四、于非等引地遍宣说。此中现前胜行之枢要者,谓由现前胜行三解脱门故。此中证知之枢要者,谓遍知所知事体之义及能假安立彼之果法,由具有一切所知行相故。此中胜利之枢要者,谓获得一切行相智体,由现等显示一切故。此中所遍知之事体者,当知即是宣说法智。此中能假安立者,谓若为如是者,则菩萨于诸法之能相善巧,由如是能假安立故。
于第七中,四行相于义邪分别之能对治,此所显示三无自性若不说者,则于显示三无性秘密意趣时,由四行相于义邪分别成为失坏,此便显示彼之能对治。
此中于无义分别四行相者,一、谓由不依三自性故,即无依。二、由遍断离密意三无性故,即无密意。三、由断离无有增益又无有损减之义故,即无有义。四、如所说若诸自身能相无有,即此为无生等,由无前后观待故,即无观待。
所希欲显示之能对治若不说者,由由补特伽罗之差别故,当知胜行之差别及信解之差别。此中胜行之差别者,谓具有三行相:一、具有显示之所依者,谓言“若诸有情从本以来未种善根”等。二、具有种姓之所依者,谓言“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姓”等。三、具有缘之所依者,谓言“若回向菩提声闻种姓补特伽罗我亦异门说为菩萨”等。
信解之差别者,谓五行相:一、种姓丰盛所成。二、信解丰盛所成。三、智慧丰盛所成者为第一,谓言“于是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等。种姓及信解丰盛所成远离者为第二,谓言“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等。种姓及信解丰盛所成及智慧下品所成者为第三,谓言“诸佛如来为彼种种胜解有情转正法教”等。
*三、种姓及信解丰盛所成智慧杂乱者四行相。谓言“若诸有情广说乃至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等。
若一切丰盛且依初说领解所成者,则有五,如是显示:一、胜义生所说以无量门说,依止门、彩画事、及虚空喻。二、尸罗及三摩地教。三、般若教。四、世俗教。五、胜义教。随其所应次第当知。
于第八中,由六行相显示修观行者之道:一、遍知并不遍知,二、自性,三、加行因,四、获得,五、获得之方便,六、当不退失。由如是故,由抉择假立显示此修观行者之道。此中由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所遍摄者,即自性。缘于法假安立、不舍愿、及四所缘境事,为加行之因。言“善男子(慈氏)!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等者,为获得。从言“世尊!若诸菩萨”等,为获得之方便。其余者,由当不退失故,当知为抉择假立。
此中由当不失坏故抉择假立者,当知行相众多。依此无分别智之三摩地当不失坏者,谓言“世尊!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等。证得无分别智当不失坏者,谓言“世尊!诸毗钵舍那(藏译作“能见之”)三摩地所行影像”等。修习三所相时,由不知时故不失坏者,谓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等。检点少分喜足者,谓言“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等。由依所相所成等不喜足故。当检点自在失坏者,谓言“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等。增长善当不退失者,谓言“世尊!如说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等。由齐何所缘摄心,即齐此增长善故。具有能对治寻思及动摇当不退失者,谓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等。于修习遍知因当不失坏者,谓言“世尊!云何止相”等。当检点增上慢者,谓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等。为当无有增上慢故,当遍显示别别如实了知法与义之能相故。摄一切义,由显示摄一切义,于心中摄寻思,由一切所依及广大依持,以及甚深义所摄。摄一切所知之法者,谓尽所有性及如所有性,说所取及能取之业。所取之义者,谓由建立及受用之义所显,于此诸能取等中,以颠倒为先行者,为杂染。以非颠倒为先行者,为清净。显示容量及此八等者,谓成办无量世界之因。由显示摄一切义者,谓依二谛诸佛说法。此中说杂染过失,说清净功德,乃依杂染及清净所生,而非由大自在等所生。彼等亦堕在时间,由诸有为之能相所显。若如是者,则遍知由无常及疾病等所成苦,于声闻乘中苦等,及于大乘中真如等,彼等者由总及别能显示。若解答妨难者,则亦由一向解答等解答。
第四于摄一切义中,所依止者,谓文字。依持者,谓义。此二者当知谓显示甚深及义甚深。由界义故广大。由无量故,唯由奢摩他故当不失坏者,谓由智与见遍寻求故。遍知微细集起不失坏者,谓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由何作意何等云何除遣诸相(即所相)”等。
当检点空性及怖畏者,谓言“世尊!此中(大乘)何等空是总空性相”等。于修习奢摩他及毗钵舍那中依自性、因、果、业、加行、及转起之义给与教授当不失坏者,谓言“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等。当检点于修习时无有六希欲者,谓当知由随逐念住四集起微细所相之胜义。其余等者,当知由随逐十六空性。于无舍弃空性中者,谓摄二句及随其所应于能相空性中,二所相。诸其余者,当知一一及随其所应。
于第九中者,谓当依于圆满波罗蜜多善巧说问及答,由诸波罗蜜多大乘所摄故。
云何圆满者,谓由地差别故,即言“世尊!如佛所说十地所谓”等。布施波罗蜜多等圆满何等者,谓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等。此中依果善巧、所对治与能对治善巧、及名善巧为三问。于由诸地所对治分之差别善巧者,谓慧解脱之所对治分及心解脱之所对治分,即言“(世尊!)于此诸地有几愚痴有几粗重为所对治”等。于能对治之差别善巧者,谓由摄入地诸善故。于遍成熟自及他之所依善巧者,谓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诸菩萨生于诸有生最为殊胜”等。当圆满意乐之方便善巧者,谓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等。于当遍成熟自身及有情之方便能善巧者,即于六种学事。于所依及能依善巧者,谓三学后后依于前前故。于增上生及决定善之方便能善巧者,谓由此行福德及智慧二种之因故。于极善学习善巧者,谓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应当云何修学”等。极佳善巧者,谓当知于长养界如实成就资粮,普遍不失坏、无犹豫、及分位。于到究竟善巧所有者,谓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等。于不同之差别善巧者,谓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等。于圆满善巧者,谓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等。于施设善巧者,谓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业”等。于功德差别善巧者,谓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蜜多何者最广大”等。于相续不断善巧者,谓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藏译无“及诸异熟”四字)常无有尽”等。于成办所作善巧者,谓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等。于所遍摄如实成就之胜利善巧者,谓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等。果者,当知即是为自他义利。于能障碍饶益有情善巧者,谓从言“世尊!若诸菩萨”乃至言“何缘世尊贫穷可得”等。于方便转起不失坏善巧者,谓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等。于减及增善巧者,谓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等。于检点所摄受杂染之相续善巧者,谓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随眠可有几种”等。于出离差别善巧者,谓言“世尊!如世尊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等。
言“于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一类增益”者,谓由遍计所执能相分别色等。言“一类损减”者,谓由此所说一切法无有自性损减一切法之能相故。
于第十中(如来成所作品第八),于诸极愚于如来身能对治者,谓由能对治无常分别显示法身,及由能对治错乱分别示现出离生起而说。能对治于假立三藏极愚痴,此无误显示。本母十一能相者,即是五行相:一者为果法之能相,二者为显示之能相,三者为遍寻思之能相,四者为彼等之障碍及顺益能相,五者为彼之过失及功德能相。其余者,谓能对治于胜行极愚痴,此一切显示当知为如来示现生起理趣。第十已圆满。
云何遍知非如实遍计耶?谓当由八遍知:一、所依,二、能相,三、方便,四、果,五、因,六、到究竟,七、依持,八、差别。此中所依者,谓菩萨。二、能相者,谓颠倒之因性。三、方便者,谓闻思修所生慧。四、果者,谓此无上断正等菩提及能获得饶益有情。五、因者,谓一种姓,二能值佛出世,三听闻正法,四如理作意思维,五由法随顺法行奋勉。六、到究竟者,谓证真如,由证此故即遍知不如实遍计。七、依持者,谓胜解行地、初地及佛地。八、差别者,谓十七行相:一生起差别,二不生差别,三能取差别,四所取差别,五外观差别,六内观差别,七(),八有染差别,九生已领受差别,十于其他次数领受差别,十一无有之差别,十二有及无之差别,十三如实之差别,十四如实及非如实之差别,十五随顺如实之因差别,十六此中显示人之差别,十七过去及现在等之差别。
虚妄分别、非如实,非非如实无别性,
非非分别、非不别,当说遍知于一切。
如是所说由四行相当了知。
解深密经论
无著论师造讫
印度堪布胜友、戒觉、及大译师班祇达智军翻译校正及刊定
(92年4月26日下午五时译讫,15日-26日共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