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坐化的谛友法师
    在五台山坐化的谛友法师

    在这里,住着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人,让我铭记终身的人:谛友法师!

    他是在我入佛门后,第二个认识的修习净土宗,修到预知时至坐化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第一个是我的恩师净天老和尚。

    谛友师父年纪并不大,才四十多岁,是个陀背,有气喘病,老远看上去,他有点像玉琳国师的前世叫柯天仁,不光外表像,他精进用功的程度也不哑于玉琳国师的前世哦。

    06年我陪外婆在佛堂住时,他是念佛堂的堂主,每天领众念佛。万佛禅寺在山脚下,而这个佛堂却是在山上,所以过堂和上殿都是单独分开的。这里为净土专修的地方。

    这就是他们的念佛堂,很简朴

    谛友师父虽然陀背,但在走山路时却健步如飞,虽然有气喘病,但早晚课领唱时声音异常的洪亮。每天早晚课时,我年纪最小自然站在最后一个,听他的念唱,那声音震得我耳朵吽吽直响,起初我以为他拿关话筒在唱,但后来看清楚他根本是不用话筒。

    谛友师父在寺院里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他从来不和人搭话,却经常走在半路时,他会冲到对面的人面前突然来对行人说一句:“我给你请了一尊阿弥陀佛来,你看到了吗?”,说完还双手拿出迎请的势式,那神情和动作的比画,仿佛在他跟前他真的为来人请来了一尊阿弥陀佛,就停在他的身傍。

    被问的人也通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被他问了两回,第一次是在后山门处,他突然冲过来问我:‘我给你请了一尊阿弥陀佛来,你看到了吗?’。我吓了大跳,傍边的师父就笑说让我不要理会,这个师父不太正常。第二次好像是在斋堂问口,他又突然问我,可惜我一次也没给答上来,楞楞地呆在那里,他也就自嘲的笑笑走开了。

    那年的正月初一,我第一次带母亲去念佛堂,那天天下着毛毛的细雨,我进得门一看,谛友师父披着大红的袈裟,手里拿着引罄,一个人在佛堂下面的大院子里顶着雨念佛。老远的师父看见了我,朝我笑得好开心,然后拿引罄往他身后一指说:“来,跟着念佛吧!”,这是我第一次听见他对我‘正常’的说话,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

    我第一次跟在他的身后面念佛,因为以前我都是排在尾巴上的那一个,没有和师父如此近距离过。听着清脆的引罄声,谛友师父洪亮的念佛声,虽然陀背,可袈娑被在他身上却是那样的整齐和庄严,如极乐莲池里一朵红色的莲花,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我赶紧背过身,让母亲排我前面。好让母亲也感受感受师父的加持,然后我偷偷的示意母亲供养师父。不到十分钟,佛堂外的人越来越多,诺大的院子里绕佛的人几乎都排不开了,而念佛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山谷……

    等到隔年春节我回四川,正月初一又兴冲冲地往万佛寺的佛堂而去,可是院子里并没有看到谤友师父,佛堂里也只有几个老居士在绕佛,咦?师父呢?照他如此精进用功的人,不应该看不到他念佛的身影啊?

    我问其中一个老居士,谛友师父今年为什么不领大家念佛呢?其中一个老居士说:“我们师父往生了啊。”我初一听,以为是因病往生的,不会有什么奇特的吧。

    结果那老居士接着说了一句:“师父是预知时至,坐着往生走了的啊。”

    我还是将信将疑的问:“有何凭证不?”

    老居士就慢慢地为了说了来由,原来就在那第二年的夏天,谛友师父突然说要去一趟五台山,约了两个师兄弟一起出发了。挂单在五台山一个小庙里,具体哪个寺我是忘了,刚到五台山的那天中午,谛友师父就对同伴的两个师父说,中午就不想过堂用饭了,请他们去和常住打声招呼,少做一个人的饭菜。结果客堂的师父一听说:“不行,他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怎么可以空着肚子呢?我亲自去请!”

    就在这么一会的时间功夫里,客堂的师父和同行的两位师父来到房间的时候,谛友师父已经在床上坐着往生掉了,往跟前去查看,呼吸都断掉了。后来常住又去请了医院的医生来,确定确实是断气了。这下可好,惊动了整座寺院,寺院的老方丈也赶了过来,老方丈上前来仔细的反复的查看后,当即跪下来给谛友师父磕了三个头,赞叹说:“真是稀有啊,这最低也是证得个罗汉果位啊!”

    我听完老居士的描述后,呆呆地站在那里久久的回不过神来,这样的故事还只是在《净土圣贤录》里有记载吧?

     念佛堂两边墙壁上的净土诗

    我的眼前不由得又浮现出最后一次他在细雨里被着袈娑念佛的样子来,耳傍仿佛又听见他手时清爽的引罄声,那慈悲的往他身后一指说:来,跟我念佛吧!

    回来的路上,我稍稍有点失望,我见不到谛友师父了,但又转念一想,不怕啊,他成就了,我的母亲曾赶在他往生前供养过他,供养过一位圣者,那母亲生生世世有人护念救度了!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愿法师在莲乐世界里加持我的母亲能精进念佛,果不其然,有求必应啊,现在我的母亲念佛比我精进。

    当然,我也要祈求谛友师父也常常地的护念我,让我能托生莲胎。

    听外婆说,也就在谛友师父往生的同年的正月里,万佛寺又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师父坐着往生了,遗体好多天都不倒,远近百里的人都来观看,我的大外婆,外婆都亲眼看到,见证到了。两位外婆也是赞叹得不得了,回来后天天念佛。

    万佛寺的条件是很苦很苦的,常常僧众们是缺衣少食的,用我外婆的话说,这里的饭菜让她回想起了旧社会。但老和尚讲,一个道场是否兴盛,不是于他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真正有人在这里成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