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及其果報的公案說明 [管理]  [舉報
類    別︰學佛基礎 作    者︰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7068字
最後更新︰2010-10-25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721 本月點擊︰2 本周點擊︰0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妄語及其果報的公案說明

內容簡介︰
 宋代名相司馬光曾經說起他幼年的一件事,他說︰“小時候我剝核桃吃,姐姐來幫我剝皮,沒剝下來就走了。一個丫頭用開水燙,皮便撕下。姐姐轉回來問,是誰剝下核桃皮的,我說是自己剝的,父親恰好路過听見,呵斥我說︰‘小子!怎麼可以撒謊,況且是在骨肉之間,能這樣做嗎!’我從此終生都不敢說不合實際的謊話。”

  這則公案當中,未剝核桃皮變想為剝核桃皮,是妄語之想;貪求名聲是妄語的煩惱;覆藏未剝皮想而樂于顯示自己剝皮的欲,是妄語的等起;為了自利——以顯示有能力求得贊嘆而言說,是妄語的加行;听者也領會語意,是妄語的究竟。司馬光知慚有愧,認識妄語不好之後,勇猛改過,從此一生也不敢說謊,這是具有防護相續的不妄語。

  這是以貪名而造妄語業,生活當中,為了謀取名聲、地位、財富、恭敬,人會隱藏真實一面,說虛假的語言,這樣心口不一,都是妄語,只會染污自相續成為修法的障礙。人要臉面,往往不肯承認自己的過錯缺陷,在交談當中不自覺地就會說妄語掩飾,或者為了顯示自我,容易夸大自己的功德,這些地方都要仔細反省,才能修好口業。

  《感應篇匯篇》中說︰

  唐朝有位姜撫,他穿戴道士的衣冠進入京城,無人認識他,他就說自己有幾百歲,有長生不死救度世人的方術。在他侍奉唐玄宗時,得到皇上的恩寵而名聞一時。後來,有一位太學生荊岩去見他,問他說︰“先生是哪個朝代的人?”他說是梁朝人。荊岩又問他︰“當時你作官了沒有?”他說︰“曾經作了西涼州節度使。”荊岩呵斥說︰“豈能這樣誑妄,上欺于天子,下誑惑世人,梁朝是在江南,哪里去找西涼州,只有四平四安四征四鎮將軍,哪里來的節度使。”姜撫無以應答,慚愧得無地自容,幾天之後就死去。

  這則公案當中,姜撫造了嚴重的妄語罪。妄語的事,是姜撫的生平等事;能解的境很廣,上至于天子,下至于听到他事跡的無數人民;妄語的想,是非幾百歲變想為幾百歲,非梁朝人變想為梁朝人,非西涼州節度使變想為西涼州節度使等;煩惱是對名利的貪心;等起是覆藏真實情況而樂意如是言說的欲。妄語的加行是為了自利而言說;究竟是听者領會話語的意義。我們欺騙一個人,就會愧對一個人;我們欺騙一百人,就會愧對一百人。姜撫是欺騙了全天下,所以當謊言揭穿時,他無地自容,無法面對天子、百姓,妄語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他在惶恐憂愁之中幾天便死去,是妄語黑業把他摧毀的。

作品關鍵字︰妄語 果報 因果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