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對境極嚴厲 起嗔心立招惡報 [管理]  [舉報
類    別︰佛教故事 作    者︰益西彭措堪布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707字
最後更新︰2010-10-25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451 本月點擊︰4 本周點擊︰2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僧寶對境極嚴厲 起嗔心立招惡報

內容簡介︰
從前,舍衛城的施主們供養僧眾齋食時,首先供僧,然後再布施乞丐。一次有兩個小乞丐,一個是國王種姓,另一個是婆羅門種姓,他們前去乞討,婆羅門種姓的小孩沒有掌握好時間,他在供僧之前去,結果一無所獲。國王種姓的小乞丐,在僧眾享用之後去乞討,他獲得許多飲食。國王種姓的小孩問婆羅門︰“你討到東西沒有?”他因為沒有獲得任何飲食而氣憤不已,他說︰“我如果有權力時,應當砍下這些比丘的腦袋。”國王種姓的小孩則說︰“我若執掌大權,應當日日以百味美食來供養佛和眷屬。”兩人說完之後便各自來到樹下,都睡著了。有一輛馬車疾馳而來,恰好輾壓在婆羅門子的頸部,使他斷頭而死。他是以嗔心果報立即成熟而喪命的。

  當時舍衛城的一位大商主去世,膝下無子。家人商量決定,如果能找到一位具有大福德的人,就請到家中。人們四處尋找,發現國王種姓的小孩正在樹下躺著休息,其它樹蔭都已經消失,唯獨他所在那棵樹的樹蔭仍然覆蓋在他身體上,因此他們斷定這是大福德之人,選他作為商主。後來他供養佛及眷屬齋食,在佛前求法,最後獲得了解脫。所以,這是他善心的果報立即成熟的原因。

  兩個小孩的命運相差這樣大,一個被車壓死,一個暫時享受安樂,最終解脫。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就是兩人的用心不同。面對嚴厲的對境——佛和僧眾,用惡心,立遭報應,發善願,立即現前善果,確實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念住經》說︰“心為敵中敵,心外無他敵,如燧木自焚,心為自心毀。”《入行論》說︰“誰制燒鐵地?女眾從何出?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

作品關鍵字︰嗔恨 三寶 廣論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